甘肃白银景泰县地图水渠闸门水位标线怎么看?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景泰县领导赴引大入秦管理局衔接汇报工作
   每日甘肃网5月23日讯(记者张其文通讯员韩贵勤)为进一步加快景泰县水利事业发展,5月20日,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县政协主席郭延健、县委副书记杨永胜、县人大副主任陈其勇、副县长张耀明专程赴省引大入秦管理局衔接汇报工作,与省引大入秦管理局领导班子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县委书记李作璧对省引大入秦管理局多年来给予景泰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引大入秦延伸景泰供水工程是一项造福景泰人民的惠民工程,它的建成对于解决县城及周边乡镇人饮安全和土地灌溉问题,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永泰古城、寿鹿山、老爷山旅游开发,推动景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希望引大入秦管理局一如既往地支持景泰发展,景泰将最大程度地用足用好水指标,也恳请管理局为正路精准扶贫引提灌工程增加500万立方米的用水指标,正路工业园正在起步阶段,希望能够将园区用水按照农业用水价格核算。省水利厅副厅长、省引大入秦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李旺泽在座谈中指出,引大入秦延伸景泰供水工程为景泰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引大与景泰也形成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合作基础,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引大管理局将坚决支持景泰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在供水上全力以赴,确保供水到位,也希望景泰能够为引大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座谈中,引大管理局班子一致决定,在保持总指标不变的基础上,为正路精准扶贫引提灌工程调剂水指标500万立方米,根据景泰县委、县政府关于支持正路工业园建设的报告和要求,在今后三至五年,将正路工业园用水按照农业用水价格核算。
  县政协主席郭延健、县委副书记杨永胜、县人大副主任陈其勇、副县长张耀明分别做了交流发言,引大管理局副局长杨荃熙、纪委书记谢德彪、副局长陈继军、雷小平、夏泉参加了座谈。县水务局、县供水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随同参加。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提供新闻线索关注民声315微信公众号。
甘肃日报微信
每日甘肃微博
每日甘肃微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月20日,甘肃省、兰州市交通部门在省道301海岗公路项目现场举行了项目交工验收会议。经验收,S301海岗公路项目路基稳定,路面平整,桥涵结构、标志标线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合格。至此,S301海岗公.......
甘肃市州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Gansu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新闻热线:&&投稿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
省道217线白银至景泰大水闸路段全程测速
&&来源:兰州晚报&&记者王万盈
省道217线白银至景泰大水闸路段全程测速
机动车最高时速不超过70公里/小时
  每日甘肃网9月25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王万盈)记者从白银市公安局了解到,从9月20日起,白银交警大队和景泰县交警大队将对省道217线白银至景泰大水闸路段进行全程测速,机动车最高时速不超过70公里/小时。
  据了解,由于省道217线白银至景泰大水闸路段改造工程尚未完工,虽然目前允许机动车正常通行,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路面安全防护措施尚未设置到位,机动车高速行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白银市公安局决定从9月20日起,由白银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与景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辖区省道S217线路段实施全程测速。省道S217线白银至景泰大水闸路段,机动车最高时速不超过70公里/小时。
 编辑:[庞传伟]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提供新闻线索关注民声315微信公众号。
甘肃日报微信
每日甘肃微博
每日甘肃微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10月10日下午,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召开兰州市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详解今年兰州市冬防在燃煤锅炉改造、机动车尾气管控等方面的新措施。今年冬防的指导思.......
········
········
甘肃市州新闻精选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403 Forbidden
Request forbidden by administrative rules.  当前位置:&→&甘肃白银市景泰县探索“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专业信息平台!
甘肃白银市景泰县探索“以渔治碱”
08:46: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农民日报        浏览量: 3486 次
&nbsp&nbsp&nbsp&nbsp编者按:长期以来,盐碱地一直是压在甘肃景泰种粮农民心头的一块“石头”,因盐碱弃荒的土地正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增加,因碱致贫、返贫的人口占到全县贫困人口的29%。为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景泰县探索出了一条“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治理盐碱”的道路,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到盐碱地水产养殖业中,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门路。&nbsp&nbsp&nbsp&nbsp&nbsp不长一寸庄稼的盐碱地,竟然变身鱼虾翻腾、波光粼粼的鱼塘!一条条虹鳟鱼、金鳟鱼在阳光的照射下自由嬉戏,南美白对虾在打捞上岸后激情跳跃,这是近日记者在景泰县看到的令人惊叹的一幕。&nbsp&nbsp&nbsp&nbsp&nbsp多年来,作为黄河中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甘肃省景泰县灌区大片的良田沃野因盐碱化而变得荒芜。为了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景泰县通过实施“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治理盐碱”的新路子,发展现代渔业,使当地在充分利用盐碱水资源的同时,治理修复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困难群众增收致富。&nbsp&nbsp&nbsp&nbsp&nbsp盐碱不治“穷根”难除&nbsp&nbsp&nbsp&nbsp&nbsp景泰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门户、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l974年,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景电一期)建成后,黄河水被提高406米后灌溉景泰川,使这里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百里米粮川,养活了几十万的农业人口。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景电工程没有配套的排水系统,致使地下水位持续抬高,盐水排不出去,沉积在低洼处,导致土壤出现盐碱化,许多土地被迫弃耕。&nbsp&nbsp&nbsp&nbsp&nbsp“以前,我们一直靠种小麦、玉米为生,土地盐碱化后,碱地上根本长不了庄稼,一家人种粮为生的日子也结束了。”景泰县草窝滩镇三道梁村村民陈资江说道。在三道梁,土地盐碱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全村耕地面积共2400亩,盐碱地的面积超过六成,其中盐碱撂荒地超过两成,每年盐碱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47万元。陈资江告诉记者,耕地成了盐碱地不得不撂荒,许多以种粮为生的乡亲不得不另谋生路。&nbsp&nbsp&nbsp&nbsp&nbsp“景泰县盐碱区的弃耕地正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增加。”记者了解到,景泰县11个乡镇中有6个乡镇位于盐碱区,全县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面积达27万亩,因盐碱化而被迫弃耕撂荒3年以上的土地达6.5亩。耕地大面积盐碱化已成为严重制约景泰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碱致贫、返贫人口已占该县贫困人口的29%。&nbsp&nbsp&nbsp&nbsp&nbsp“景泰的土地盐碱化已经到了‘盐碱不治、穷根不除’的地步。”草窝滩镇党委书记来进明说,耕地盐碱化是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不管是开挖排碱渠,还是种耐盐碱的作物……多年来,如何改良盐碱地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大家苦苦探索的命题。&nbsp&nbsp&nbsp&nbsp&nbsp池塘养鱼虾塘埂种庄稼&nbsp&nbsp&nbsp&nbsp&nbsp盐碱危害区被景泰县列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的三大贫困片区之一,县委县政府了提出在盐碱危害区抓好治理,坚决打赢攻坚战的思路。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说,“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我们决定采取科学排碱、种植耐碱作物和水产养殖治碱相结合的方式。”&nbsp&nbsp&nbsp&nbsp&nbsp在探索盐碱化治理的实践中,景泰县提出了“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治理盐碱”的思路,探索出了以水产养殖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新路径。“挖出来的坑,会自然蓄积原有沼泽地里的水,可以用来养鱼;挖出去的土,堆在坑附近就成了田,由于位置高盐碱上不去,可以种植作物。同时还可以在相对高处建造池塘,在下面铺防渗膜,在上面罩保温膜,建成“高位虾棚”,这种池塘可保持较高温度,对养虾非常有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nbsp&nbsp&nbsp&nbsp&nbsp记者在草窝滩镇农渔结合治理盐碱地的项目区看到,按照“挖塘降水,抬田造地”的思路,低洼的盐碱地经过挖掘,盐碱水回流形成池塘,而堆积在埂塘上的淤泥水分蒸发后能用来种庄稼。“按照这种思路推广治理,昔日弃耕的盐碱地有望变回丰产区。”李作壁说。&nbsp&nbsp&nbsp&nbsp&nbsp2016年,这一方法在景泰县的草窝滩镇、五佛乡先行先试,开展盐碱水养虾,虾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40%。同时,景泰县引进福瑞鲤、黄金鲫、草鱼等品种,在全县进行盐碱水养鱼试验,鱼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试验证明,景泰县适合利用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及大宗淡水鱼类。&nbsp&nbsp&nbsp&nbsp&nbsp在实施水产养殖治理盐碱化的过程中,三道梁村通过招商引资与企业对接,将1500亩盐碱地全部流转,发展水产养殖及盐碱地改良复耕,免费为村民提供水产养殖技术,打造新的富民产业。村民陈资江说,改良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给大伙开辟了致富新路子,现在他们一家四口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nbsp&nbsp&nbsp&nbsp&nbsp困难群众增收水产养殖兴旺&nbsp&nbsp&nbsp&nbsp&nbsp“被迫弃耕的盐碱地,通过采取科学措施,实现了‘池塘养鱼虾、塘埂种庄稼’。通过水产养殖治理盐碱的新路子,极大地增强了盐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李作璧说。&nbsp&nbsp&nbsp&nbsp&nbsp在同样处于盐碱化危害区的景泰县五佛乡,记者了解到,在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基础上,当地着力打造“五佛乡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大力开展对虾、草鱼等养殖项目,盐碱地成了盐碱水养虾的实验基地。&nbsp&nbsp&nbsp&nbsp&nbsp去年秋天,在五佛乡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基地,五佛乡晋成现代生态农业合作社社长周晋成收获了“意外之喜”:曾经“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盐碱地,终于养出了满塘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周晋成告诉记者,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他自筹资金加固废弃的池塘,在盐碱地上发展水产养殖业。去年7月,他引进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进行养殖,充分利用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业,变“治碱”为“用碱”。通过生物肥水、饲料授喂及精心管理,他投放的5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顺利出栏了,平均规格达60尾/斤。&nbsp&nbsp&nbsp&nbsp&nbsp“以前带不来一分钱收益的盐碱地,现在可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宝地。”周晋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虾亩产可以达到500斤以上,如果上市活虾每斤售价60元,每亩的收入就在3万元,是种植粮食收入的好几倍。五佛乡党委书记李俊标介绍说,今年,全乡南美白对虾产量可达50万斤以上,水产养殖收入将达2000万元以上。&nbsp&nbsp&nbsp&nbsp&nbsp“水产养殖治理盐碱化,让昔日无奈、绝望的村民们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农民可通过流转土地和承包经营池塘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草窝滩镇镇长李生军说,盐碱地水产养殖,有效破解了土地盐碱化治理难题,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极大地促进作用。草窝滩镇现已开挖盐碱地面积380亩,建成鱼塘260亩。去年对虾养殖每亩收入达到2万元,今年新引进的高位虾棚每亩收入可达6万元。&nbsp&nbsp&nbsp&nbsp&nbsp在盐碱地上唱响群众脱贫致富的“鱼米之歌”,如今,以水产养殖治理盐碱的探索正在景泰盐碱危害区的各地开花结果。根据规划,未来5年,景泰县将结合盐碱地综合治理做大做强现代渔业,有效遏制土地盐碱化,发展水域面积2万亩以上,建成甘肃省的盐碱水养殖基地。&nbsp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上篇新闻:
下篇新闻:
& 相关资讯:
& 相关文库: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型水渠闸门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