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本有哪些?不要太长哦,因为该题只有五分哦。很急很急很急哦

2 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二.判断题(F,T) 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 GNP。 () 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 3.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 4.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5.储蓄要求一部分现有产品不被消费掉。 6.用支出法计算的 GNP 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7.用收入法计算的 GNP 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8.用支出法计算 GNP 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9.从 NNP 中扣除间接税、政府转移支出,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就等于国民收入 F。 10.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作为消费者支出处理。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储蓄恒等于投资,是指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12.对一个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的国家而言,GD P 应小于 GNP。 13.同样是建筑物,如被居民和企业购买属于投资,如被政府购买则属于政府购买。F 14.用收入法核算 GNP 时,政府公债利息应计入 GNP,因为政府举债有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目的。 (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 15.个人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 () 16,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以生产的最大产量,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低于 实际的 GNP。 () 17.奥肯定律反映了产出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反向关系。 18.根据奥肯定律,我们可以用某年的实际失业率与名义 GNP 计算潜在 GNP。 () 19.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入 GNP。 () 20.如劳动合同规定雇员从雇主处得到的福利(如免费工作餐?? )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则 核算 GNP 时应减去这部分福利性收入。 () 21.一般而言,公债利息和消费者个人之间的利息支付均不计入 GNP。 () 22. GN P 总量增加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 23.由耐用品的消费所提供的服务作为生产性活动计入当期的国民收入。 () 24.虽然债券对于个人来说可以认为是财富,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却不是财富。 () 三.单项选择题 1. GNP 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2.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 A.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 B.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 C.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 D.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 3.下列行为中不计入 GNP 的是() 。 A. 雇用厨师烹制的晚餐 B. 购买一块土地 C. 购买一幅古画 D. 修复一件文物 4.已知某国的期初资本存量为 30000 亿美元,它在该期生产了 8000 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为 6000 亿美元,则该国当期的总投资与净投资分别为() 。 A. 22 000 亿美元和 24 000 亿美元1^ B. 38 000 亿美元和 36 000 亿美元 C. 8 000 亿美元和 6 000 亿美元 D.8000 亿美元和 2000 亿美元 5.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NP=() 。 A.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 B.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 C.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 D.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 6.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收入的是() A. 企业间接税、 B. 政府的农产品补贴 C. 公司利润税 D.政府企业盈余 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变化将直接影响(、 ) A. GNP B. NNP C. NI D. PI 8.物价下跌时,通货膨胀率() A. 大于 1 B. 小于 1 C. 大于 0 D. 小于 0 9.当年计入 GNP 的消费支出大于当年生产的消费品,表明() A. 购买了旧货 B. 购买了库存产品 C. 当年产品出口增加 D. 统计错误 10.已知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1800 美元,个人所得税为 300 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 l00 美元,个人储蓄为 500 美元,个人消费为 1200 美元,则个人收入为() 。 A. 2 000 美元 B. 2 200 美元 C. 21 00 美元 D.2 300 美元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B. 间接税不计入 GNP C. 间接税不计入 NNP D. 居民购买股票的行为在经济学意义上不算投资 12.只涉及私人部门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显示出 A.在居民和厂商之间的收入流量循环 B.在政府和厂商之间的收入流量循环 C.在居民、厂商和政府之间的收入流量循环 D.在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收入流量循环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总投资的是() 。 A.商业建筑物和居民住宅2^ B.购买耐用品的支出 C.商业存货的增加 D.购买设备的支出 14.在三部门模型中,居民储蓄=() 。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总投资一政府开支十折旧 D.净投资一政府储蓄 15.名义 GNP 为 1100,实际 GNP 为 1000,则 GNP 核价指数为; A.9 .09 B.90.91 C.1.11 D.110 16.已知在第一年名义 GNP 为 500,如到第六年 GNP 核价指数增加一倍,实 40%,则第六年的名义 GNP 为() 。 A.2000 B.1400 C.1000 D.750 17.最终产品包括() A.钢筋 B.水泥 C.钳子 D.稻谷 18.石油的生产不能以下列方式计入 GNP A.石化企业购买石油支出 B.石化企业存货增加 C.石油企业存货增加 D.出口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计入 GN P 的是 A. 、私人建造的住宅 B.从事二手货交易的经纪人提取的佣金 C.政府向失业者提供的救济金。 D.保险公司收取的保险金 E.国库券利息 2.下列各项中,计入 GNP 的是 A.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股票 B.购买一套旧住宅 C.银行向企业收取的贷款利息 D.自有住宅的虚拟租金 E.专利所有人获得的专利使用费 3.下列行为中,属于经济学上的投资的是 A.企业因产品滞销而导致的存货增加 B.政府购买的住宅 C.个人购买的计算机际产出上升3^ D.个人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股票 E.个人购买的文物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间接税的是 A.营业税 B.货物税 C.公司利润税 D.社会保险税 E.个人所得税 5.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要素收入的是 A.股息和红利。 B.国库券利息 C.政府企业盈余 D.商业银行存款利息‘ E.非公司型企业收入 6.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政府收入来源的是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险税 C.企业间接税 D.政府公债 E.公司利润税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个企业销售形势的好坏对 GNP 无影响 B.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判断 C.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相应增加 D.某人、原来出租给他人的房屋收回自用,则此后的虚拟租金应计入 GNP E.企业对公益活动的捐款是由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 8.下列各项中,不计人 GNP 的是 A.A 君修剪自家的草坪 B.B 君购买二手汽车 C.C 君购买长虹公司的股票 D.D 君收到少数民族补贴 E.在地下进行的毒品交易 89.下列各项中,属于转移支付的是() 。 A。失业救济金 B.退休金 C.免费食品券 D.国库券利息 E.资本折旧 10.在两部门模型中, 。 () A.居民储蓄是收入流量循环的漏出 B.投资是对收入流量循环的注人 C.漏出的储蓄等于等于注入的投资 D.收入流量循环要正常进行,漏出必须小于注入 E.收入流量循环要正常进行,漏出必须大于注入 11.在一个没有政府、净投资、折旧和外贸的模型中,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等于 A.总消费4^ B.消费支出与收入之和 C.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之和 D.要素收入之和 E.居民与国内厂商收入之 五.计算题 1.某国经济在 1996 年和 1997 年的名义 GNP 和实际 GNP 数据如下: 单位: 10 亿美元 年份 名义 GNP 实际 GNP 00 50 (1) 1996 年的折算指数 (2) 1997 年的折算指数 (3)
年之间的根据 GNP 折算指数 2.已知某经济有如下数据: 单位:10 亿美元 工资 800 进口 50 消费 900 出口 100 业主收入 100 企业间接税 75 投资 150 企业转移支付 50 公司利润 100 个人所得税 l00 租金收入 75 公司利润税 75 利息 75 公司保留收益 50 政府购买 200 计算:GNP,NI,NNP,PI,DPI。 3.根据下列数据计算 GNP、NNP、NI、PI、DPI。 单位:10 亿美元 消费 1732,0 总投资 445.3 政府购买 530.3 净出口 32.1 折旧 303.8 企业间接税 213.3 统计误差 4.9 社会保险税 216.5.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205.6 未分配利润 91.0 公司利润税 77.7 个人所得税 340.0 4.一家轮胎厂在 1995 年生产了 400 只轮胎,并以每只 500 元的价格将之全部卖给一汽大众。在 1996 年大众公司将这批轮胎安装在新生产的汽车上,并以单价 200000 元出售了这批车。问以上交易对
两年 GNP 有何影响?(假定这批汽车的其余部件均是在 1996 年生产的) 5.假定某国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CD 唱机和 CD 唱片,已知数据如下表所示 年份 产品 Q与P5^
唱 机 Q P 唱 : 片 80000 P 10.0 注:Q 为数量,P 为价格(美元) 试填写下表空格: Q .0 500 0019901995名义 GNP 实际 GNP(1990 年美元) 实际 GNP(1995 年美元) GNP 核价指数(1990 年美元) GNP 核价指数(1995 年美元) 6.假设某国经济有如下数据: 单位:10 亿美元 GNP 4 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求: (1) NNP; (2) △X; (3) 政府税收一转移支付; (4) DPI。 7.假设 GNP 为 5000,DPI 为 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 200,消费为 300,外贸赤字为 100(单位 10 亿美 元) 。 试求:投资 1,政府购买 G。 8.已知某国有如下数据: 单位:10 亿美元 折旧 2 40.6 红利 70.3 雇员报酬 1451。3 社会保险金 188.4 企业支付的利息 197.6 个人所得税 299.5 企业间接税 208.4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44.7 个人租金收入 42.1 政府支付的利息净额 63.8 公司利润 160.9 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266.1 业主收入 101.1 个人消费支出 1543.0 试求:NI、GNP、NNP、PI、DPI 和个人储蓄 S 9.已知以下数据(单位:亿美元) ? 煤炭行业和炼铁业总产出为 25 万单位。 出售 20 单位的煤和铁给炼钢业, 向居民出售 5 单位的煤。6^ ? 炼钢业用全部 20 单位的煤和铁生产 100 单位的钢,并全部出售给汽车业。 ? 汽车业用全部 20 单位的钢生产 200 单位的汽车,其中 160 单位出售给居民, 10 单位出售给政府,30 单位出售给其他厂商。 ? 纺织业总产出为 55 单位。出售 50 单位的产品给服装业,其余由政府购买。 ? 服装业用全部 50 单位的原料生产 90 单位的衣物,并全部售给消费者。 试求: (1)每一行业的增加值及 GNP(用行业法) 。 (2)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及 GNP(用支出法) 。 (3)如该年 GNP 核价指数为 150,求按基期不变价计算的 GNP。 10.已知某经济有下列数据: 单位:10 亿美元 转移支付 72 个人所得税 91 消费者利息支付 4 公司未分配利润 51 净出口 4 折旧 59 间接税 47 私人总投资 185 公司所得税 64 政府购买力 195 社会保险金收入 35 个人消费 500 试求: GNP、NNP、NI、PI 和 DPI。 11.已知某经济有下列数据: 消费 700 折旧 25 投资 500 间接税 100 公司所得税 215 公司未分配利润 60 业主收入 250 净国外要素收入 (-3) 政府购买 300 利息 150 利润 250 转移支付 0 工资 700 社会保险金 0 净出口 275 个人所得税 租金 25 (1)用支出法和收入法分别计算 GNP。 (2)计算 GDP、NNP、NI、PI、DPI。16512.设经济中只有三个厂商 A、B、C。在某年的经济活动中,厂商 A 从厂商 B 处购进价值 250 元 的产品,从厂商 C 处购进价值 200 元的产品,并以此为原料生产出单位售价 5 元的产品 200 单位;厂商 B 从厂商 A 处购进价值 100 元的产品, 从厂商 C 处购进价值 150 元的产品, 并以此为原料生产出单位售价 7 元的产品 300 单位;厂商 C 从厂商 A 处购进价值 50 元的产品,并以此为原料生产出价值 1000 元的产品。 三厂商的其余产品均售给最终消费者。试求: (l)当年的 GNP 是多少? (2)如政府开征税率 10%的增值税(一种对厂商的价值增值征收的种) ,政府 当年的收入是多 少? (3)如政府开征税率为 10%的收入税,政府当年的收入是多少? (4)如政府开征税率为 10%的销售税,政府当年的收入是多少? 13.某国 1989 年、1990 年的名义 GNP 分别为 5
亿美元,而 1989 年、1989 年的 GNP 核价指数分别为 126.3%和 131.5%(以 1982 年为基期) ,试求: (1)这两年按 1982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 GNP7^ (2)与上年相比,1990 年的名义 GNP、实际 GNP 的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 六.思考题: 1. MPS核算体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 某厂已将积压数年的产品推销出去了,这对当年的GNP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 3. 我国于己于人995年将法定工作时间由每周48小时减少到每周40小时,这对GNP会 产生什么影响? 4. 在收入法中,间接税和直接税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5. 用当年生产的投资品再去生产消费品,二者都计入GNP,是否包含重复计算 6.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指标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7. 计算GNP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8. GNP作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存在着哪些缺陷? 9. SNA中的NI与MPS中的NI是否相同?为什么? 10.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11. 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12. 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NP,为什么? 13. “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的说法对吗? 习题解答: 三. 单选题: 1.D 2.B 3.C 4.D 5.B 6.C 7.D 8.D 9.B 10.C 11.B 12.A 13.B 14.D 15.D 16.B 17.C 18.A 四. 多选题: 1.CE 2.CDE 3.AB 4.CDE 5.BC 6.ABCDE 7.AD 8.ABCDE 9.ABCD 10.ABC 11.ACD 五. 计算题: 1. (1)120% (2)132% (3)10% 2.GNP=1300 NI=1150 NNP=1275 PI=1025 DPI=925 3.GNP=2739.7 NNP=2435.9 NI=2217.7 PI=2038.1 DPI=1698.1 4.对1995年的GNP的贡献=20万元 对1996年的GNP的贡献=1980万元 5.名义GNP 2800000 5200000 实际GNP(1990年美元) 2800000 5600000 实际GNP(1995年美元) 2600000 5200000 GNP核价指数(1990美元) 100 92.68 GNP核价指数(1995美元) 107.69 1008^ 6. (1)NNP=4300 (2)Δ X=40 (3)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政府购买=990 (4)S=800 DPI=3770 7.I=200 G=1100 8.NI=1953 NNP=2161.4 GNP=2402 PI=2048.6 DPI=1704.4 S=161.4 9. (1)煤炭业25 炼钢业80 汽车业100 纺织业55 服装业40 GNP=300 (2)C=255 I=30 G=15 GNP=300 (3)GNP(不变价)=200 10.GNP=884 NNP=825 NI=778 PI=704 DPI=613 11. (1)支出法的GN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1775 收入法的GN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业 主收入+折旧=1775 (2)GDP=1778 NNP=1750 NI=1650 PI=1375 DPI=1210 12. (1)GNP=3350 (2)T=335 (3)T=410 (4)T=335 13. (1)1989年的实际GNP=41179.7 1990年的实际GNP=41558.8 (2)名义GNP的增长率=5.08% 实际GNP的增长率=0.92% 通货膨胀率=4.12% angelboy ( 21:21:22)《宏观经济学》习题 3第三章 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二、判断题(F,T) 1.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 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 AP C&MPC9^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与计划支出相等。 () 5.作为国民收人均衡条件的 I=S 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I=S 是一致的。 () 6.经济均衡既可表示为总需求与总产出相等,又可表示为实际投资与储蓄相等。 () 7.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期内,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量。 () 8.如果前期期末储蓄存量为零,在不考虑借贷的情况下,当期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可能大于 1。 () 9.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 10.公司未分配利润可视为一种储蓄。 () 11.凯恩斯明确地拒绝整个新古典分析方法。 12.在三部门经济中,比例所得税税率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13.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向。 () 14.由居民户消费函数进行简单加总,即可得出社会消费函数. () 15.根据凯恩斯定律,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水平。 () 16.赤字财政将导致经济衰退。 。 17.引致投资是由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投资量。 () 18.采用累进税率时,通货膨胀将促进消费。 () 19.通过把乘数和加速数结合起来考虑,可以说明经济的周期波动。 () 20.根据加速数的定义,投资与收入的绝对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 21.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 1。 () 22.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时,国民收人会减少。 三、单项选择题 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 ,是指() 。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2.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 。 A. 随收人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B. 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 C. 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 D. 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 3.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A.递减;递减 B.递减;不变 C.不变;不变 D.不变;递减 4.已知国民收入为 20 亿美元,政府预算有 2 亿美元的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为 2 亿美 元,储蓄额为 4 亿美元,则() 。 A.政府支出为 3 亿美元 B.消费额为 15 亿美元 C.消费加政府支出为 16 亿美元 D.投资为 4 亿美元 5.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如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为 50 亿美元,投资为 30 亿美元,边际储蓄倾向为 0.2,则均衡收入为() 。 A.80 亿美元 B.400 亿美元 C.150 亿美元10^ D.120 亿美元 6.在三部门经济中,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化的是() 。 A. 税收 B. 转移支付 C. 政府购买 D. 投资 7.以下关于乘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成反比 B.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C.乘数反映了收人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 E. 乘数的作用可无条件地实现 8.在投资乘数 KI,政府购买乘数 KG,税收乘数 KT 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 之间,下列关系中一定成 立的是() 。 A. KTR+KT=1 B. KT=KTR C. KT〈0〈KTR〈KG=KI D. KT+KTR=1 9.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 0.75 A.KT=3 B.KTR=4 C.KI=3 D.Kg=4. 10.当税收由定量税改为比例税时, 。 () A.投资乘数增加. B.政府购买乘数减小 C.投资乘数不变 D.税收乘数减小 11.当一国经济面临过热时,下列政府调控措施中力度最大的是() 。 A.增税 B.减少转移支付 C.减税 D.减少政府购买 12.已知 MPC= 0.8,税收为定量税,则以下措施中使收入水平降低最多的是() 。 A.增加税收 100 B.减少政府购买 100 C.增加税收 100,同时设法使 MPC 上升到 0.8 5 D.减少转移支付 50,同时设法使 MPC 上升到 0.9 13.已知 MPC=0.6,税收为定量税,如收入水平增加 150 亿美元,则其可 能的原因是() 。 A.投资增加 100 亿美元 B.政府购买增加 l00 亿美元 C.转移支付增加 l00 亿美元 D.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 100 亿美元 14.已知 MPC=2/3,如投资与储蓄同时增加 2 5 亿美元,则收入水平() 。 A.上升 75 亿美元 B.无变化 C.降低 25 亿美元11^ D.上升 25 亿美元 15.当实际收入水平高于均衡的收入水平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 B.计划投资超过储蓄 C.总需求超过实际产出 D.不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 16.如总产出为 275 亿美元,消费为 250 亿美元,计划投资为 30 亿美元,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总产 出会() A.保持稳定 B.增加 C.减少 D.不能确定 17.根据平衡预算理论,如果政府购买和税收增加同等的数量,则()c A.将导致经济扩 B.将导致经济衰退 C.既不导致通货膨胀,也不导致紧缩 18.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收入水平下降的是() 。 A.自发性支出降低 B.自发性税收增加 C.自发性转移支付降低 D.净税收降低 19.引入国际市场的四部门模型与三部门模型相比,乘数效应将()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不能确定 20.累进收入税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是 A.使投资乘数无效 B.增加投资乘数 C.减小投资乘数 D.不能确定 四、多项选择题 1.当消费函数是一条通过原点且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时() A. 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B.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自发消费倾向递增 D. 自发消费为零 E. 边际储蓄倾向不变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不涉及() A. 消费品市场 B. 劳动市场 C. 货币市场 D. 国际市场 E.投资品市场 3.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假设() A.潜在国民收入不变12^ B.各种生产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 C.价格水平不变 D.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而无限扩大 E.利率水平与投资水平不变 4.非意愿存货投资() 。 A. 包括在实际总需求之中 B.包括在计划总需求之中 C.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大于零 D.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等于零 E.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不属于投资支出 5.关于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1 B.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1 C.平均消费倾向总大于或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平均消费倾向即是消费曲线的斜率 E.平均消费倾向小于消费曲线的斜率 6.下列各项中,可能对乘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的是() 。 A.经济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B.投资与储蓄决定的相对独立程度 C.货币供给是否适应支出的需要 D.经济中部分资源“瓶颈约束”程度的大小 E.自发消费的大小 7.已知边际储蓄倾向为 0.25,税收为定量税,则下列乘数中绝对值为 3 的() 。 A. 投资乘数 B. 政府购买乘数 C. 税收乘数 D. 转移支付乘数 E.平衡预算乘数 8.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 0.8,税收为定量税,使用下列措施而国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是() 。 A.投资增加 20 亿元,税收增加 20 亿元 B.投资减少 20 亿元,政府购买增加 25 亿元 C.政府购买增加 20 亿元,政府转移支付减少 25 亿元 D.税收增加 25 亿元,政府购买增加 25 亿元 E.税收增加 20 亿元,政府转移支付减少 20 亿元 9.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 0.75,边际税率为 0.2,下列乘数中绝对值为 2.5 是() 。 A.投资乘数 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C.税收乘数 D.转移支付乘数 E.平均预算乘数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税收有利于稳定经济 B.同样数量的政府支出在作为政府购买支出和作为转移支付时,对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相等 C.税收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D.税率变动将影响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E.税收无助于稳定经济13^ 11.在经济中能起到自动稳定经济作用的是() 。 A.营业税 B.个人所得税 C.货物税 D.公司所得税 E.政府购买支出 五、计算题 1. 某家庭的有关经济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 MPC 和 MPS。 可支配收入 0
30000 储蓄 平均消费倾向^2.已知:自发消费为 l00;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0.8;投资为 460;政府购买为 400;税收为 400 且不随收入变化。试求: (1)收入水平与消费的均衡值。 (2)如政府购买下降为 300,收入水平与消费如何变化。 (3)投资乘数是多少? 3.如上题其他条件不变,只有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由定量税变为比例所得税,且已知税收 T=( 1/8) Y。试重新计算上题的三个问题。 4.已知:消费函数 C=40+ 0.75 Y;投资 I=50。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5.已知:税收为定量税;自发消费为 400;计划投资为 450;政 Z 购买为 300;税收为 400;边际消费倾 向为 0.75。试求: (l)收入为 4 200 时的消费与储蓄。 (2)收入为 4200 时的实际投资与非意愿存货投资。 (3)收入为 4 200 时经济是否达到均衡?如未达到均衡,试问均衡的收入水平应为多少? 6.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 C=600+0.8Y。当投资从 200 增至 300 时,试求: (l)均衡收入变化多少。 (2)如引入时间因素,当投资作同样变动时,第 1 期至第 5 期的收入各为多少?(假定本期消费是上期 收入的函数。 7.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 C= 20+ 0.8 Yd,投资卜 I=30,税收 T= 6+ 0.25 Y, 转移支付 Tr=16,政府购买 G= 80。试求均衡时的收入及政府财政赤字。 ) 8.上题条件不变,假设充分就业产出为 395,如可采用改变政府购买和改变税率两种途径实现产出扩 张,试分析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要实现充分就业政府购买和税率的调整程度及相应的赤字。 9.第 7 题条件不变,试同时调整政府购买和税率,使充分就业产出在零赤字条件下实现。 10.在一个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三部门经济中,如政府加征 20 亿元的所得税,并将这笔税收中的 15 亿 元用于采购,这一收一支对经济的影响恰好相互抵消。试求该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 (假设该经济的税收 为定量税) 11.已知:某三部门经济中边际储蓄倾向为 0.25;边际税率为 0.2;政府增加购买支出 20 亿元; 减少转移支付 20 亿元。试求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是多少? 12.假设某国消费函数斜率为 0.8,现增税 10 亿元,试求该国可能减少多少总储蓄? 13.已知如下经济关系:国民收入 Y= C+ I+ G;消费 C= 80+ 0.6 Y;政府购买 G=100;投资 I =40+ 0.2 Y。试求: (1)均衡时的 Y、C 和 I。 (2)投资乘数。 14.已知某经济的平衡预算乘数为 0 8,政府购买购买乘数为 2,试求该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率。 15.已知:某四部门经济中自发消费为 100;边际消费倾向为 0.8;税收 T= 0.25 Y;政府购买 为 11;投资为 80;净出口函数 NX=50-0.Iy。试求:14^ (l)均衡投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六、思考题 1.萨伊定律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2.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那些? 3.凯恩斯理论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何时达到均衡?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 4.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否越小越好?试分析减少政府购买对赤子与产出可能产生的影响。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小于 1978? 6.投资乘数与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相比,有何异同?为什么? 7.试用图解法导出 IS 曲线,并分析 IS 曲线变动的因素。 8.回忆你最近的一笔支出情况,运用本章学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你的这笔支出会引发乘数效应? 9.乘数理论的限制条件是什么? 10. “增加储蓄将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增加消费回增加国民收入,引起经济繁荣。因此,节俭 对经济不利”(1)用凯恩斯理论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分析以上 。 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习题解答 二、判断题 1.T 2.F 3.F 4.T 5.F 6.F 7.T 8.T 9.F 10.T 11.F 12.F 13.T 14.F 15.F 16.F 17.T 18.F 19.T 20.F 21.F 22.F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B 6.A 7.B 8.C 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A 16.B 17.A 18.D 19.A 20.C 四、多项选择题 1.D E 2.B C D 3.A C D E 4.A D 5.B C 6.A B C D 7.C D 8.C E 9.A B 10.A C D 11.B D 五、计算题 1 可支配收入 0
30000 储 蓄 —10000 —0 10000 平均消费倾向 — 1.5 1 0.83 0.75 MPC=MPS=0.5 2(1)Y=3200 C=2340 (2)Y′=2700 C′=1940 (3)Ki =5 3 (1)Y=3200 C=2340 (2)Y′=2866.67 C′=2106.67 (3)Ki =3.33 4 Y=360 C=310 S=5015^ (1)C=3250 S=550 (2)收入为 4200 时未达到均衡,均衡时的收入水平为 3400 6 (1)Δ Y=500 (2)Y1=0 Y3=5.2 Y5= Y=345 政府财政赤字为 3.75 8 要实现充分就业,产业水平需 345 增至 395,可采用增加政府购买和减税两重途径(1)增加政府购买 时, Kg=2.5 Δ G=20 Δ d=7.5 总赤字=11.25 (2)降低税率时 Δ t=-6.33% Δ d=12.52 总赤字=16.27 9 Δt=14% ΔG=65 10 MPC=0.75 11 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2.5 12 该国总储蓄减少 10 亿元 13 (1)Y=1100 C=740 I=260 (2)Ki=5 14 边际消费倾向β =0 .6 边际税率 t=16.67% 15 (1) Y=660 (2) Ki=2 Kg=2 Kt=-1.2 Kb=0. angelboy ( 21:21:38) 5《宏观经济学》习题 4 第四章 消费理论二、判断题(F,T) 1.根据相对收入假说,经济萧条时消费需求下降较少() 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 3.按照持久收入假说,当某人预知每年都会发放年终奖金时,他会把这笔钱用 于消费。 () 4.按照持久收入假说,若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0.7,则当年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0.7。 () 5.生命周期假说得出了消费取决于一生收入或未来预期收入的结论,也说明了一生收入或未来预期收入 如何决定。 () 6.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暂时性收入的变化反映在储蓄的变化而不是消费的相应变化。 () 7.在某时期内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的比率在不同社会集团中差别不大。 () 8.按照生命周期假说,消费会出现周期性变化。 () 9.在生命周期假说中引入了财产因素来解释消费。 () 10.相对收人假说认为消费行为具有不可逆性,个人消费独立于其他人的消费() 11.杜森贝利认为,一个人的消费不仅取决于他自己的绝对收入,而且还取决于他在收入 分配中的地位() 12.在弗里德曼看来,中彩票获得的奖金会增加消费。 () 1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可起经济自动稳定器作用。 () 14.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的含义是:工作期进行储蓄,退休期则使用过去的储蓄。 () 三、单项选择题 1.根据绝对收入假说框架,APC 不变的原因是() A.收入提高 B.自发性支出提高16^ C.价格不变 D.分配格局不变 2.根据相对收入假说,若收入逐年提高,则 APC()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能确定 3.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在长期中,对消费征收累进税比之于对本期收入征收 累进税的影响是() 。 A.前者更有效 B.后者更有效 C.一样有效 D.一样无效 4. ()最符合持久收入假说。 A.人们在收入减少时要维持其生活水平 B.人们有了暂时收入就购买耐用消费品 C.暂时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D.收入的暂时增加被全部消费掉 5.相对收入假说的代表人是() 。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杜森贝利 D.莫迪利安尼 6.持久收入假说主要来自于() A.莫迪利安尼 B.弗里德曼 C.希克斯 D.库兹涅茨 7.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倾向在()时较高。 A.社会地位较低 B.拥有金融资产较多 C.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较高 D.预期未来收入较低 8.某人在没有收入时消费支出为 200 元,当其收入为 600 元时,消费支出为 600 元。在图形 上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 A.I B.4/5 C.2/3 D.3/4 9.家庭消费一收入图中的收入均衡点代表() 。 A.消费等于投资 B.储蓄等于消费 D. 收入等于消费 D.储蓄等于收入 四、多项选择题 1.影响消费的非收入因素有: () A.利息率17^ B.价格水平 C.收入分配 D.消费品存量 E.流动资产 F.人口增长 2.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的比率取决于: () A.利率 B.收入 C.财产在收入中的比率 D.其他因素 3.杜森贝利认为消费取决于: 。 () A.现期绝对收入水平 B.相对收入水平 C.一生的收入 D.人们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及历史上曾有过的最高收入水平 4.相对收入假说认为: 。 () A.消费者之间会相互影响。 B.每个人的消费独立于其他人的消费 C.消费者的行为在时间上可逆 D.消费者的行为在时间上不可逆 5.根据库兹涅茨对长期消费资料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凯恩斯的结论不同,从而;出现了“消费函 数之谜” 。其结论有: A,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基本相等 C.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D.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下降的 6.实际利率对消费的影响有: 。 () A.替代效应 B.棘轮效应 C.收入效应 D.示范效应 7.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的相同点有: 。 () A.证明了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性 B.强调了储蓄的动机 C.把财产因素包括在消费函数中 D.证明了短期消费倾向的波动性 E.认为预期的收入和当前的收入一样,也影响消费 8.短期消费函数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可能有() 。 A.收入提高 B.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都市化过程 C.老年人口增加 D.大量昂贵的、新的消费品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9.投资的增加意味着: 。 () A.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B.厂商生产能力的提高 C.国民收入的增加18^ D.储蓄的增加 10.经验表明:长期消费函数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c A.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为常数 五、计算题 1.如果持久收入可以由过去五年的平均收入表示为 Yp=(Y+Y-1+Y-2+Y-3+ Y-4)/5,且已知 C= 0. 9 Yp。试求: (l)如果你在过去 10 年中每年挣 10 000 元,则你的持久收入是多少 (2)如果你在明年(t+ l)时期挣 15000 元,则你新的持久收入 Yp 是多少? (3)你在今年和明年的消费是多少? (4)你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MPC 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MPC 是多少? 2.某人 20 岁参加工作,年收入为 9000 元,60 岁退休,预期寿命为 80 岁。按照生命周期假说, 计算其每年消费额、储蓄额和一生总储蓄额。 3.某人 20 岁参加工作,年收入为 10500 元,60 岁退休,预期寿命为 75 岁。他在 40 岁时继承了 一笔 70 000 元的遗产。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计算他在继承遗产前后每年的消费,和此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 向、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 4.某人年消费可由下列方程给出: C=WR/(NL-T)+(WL-T)?YL/(NL 一 T) 式中,NL 为生活时期,WL 为工作时期,YL 为工作时期收入。 当他在 T 年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获得数量为 Y 的退休金,按照生命周期假说,求从 T 年开始 此人的消费方程 Cˊ? 5.一项投资的收入流量(现金流量)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400 100 140 220 试求: (1) 若利率为 5%,企业会不会进行投资? (2)若利率为 8%,企业会不会进行投资? 6.已知消费函数为 C=300+0.9 Yp,其中 Yp 是持久可支配收入,且可通过现期收入 Yt 和前期 收入 Yt-1 的加权平均得出 Yp=0.6Yt+0.4Yt-1 试求: (l)若第一年和第二年收入均为 5000 元,第二年的消费是多少? (2)若从第三年开始收入增加到 6000 元,且以后保持这一水平,则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及以 后的消费是多少?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 7.已知消费函数为 C=44+0.8 Yp,其中 Yp 是持久可支配收入,且可由现期收入 Y 和前两期 收入 Yt-1 Yt-2 的加权平均得出,即 Yp=0.5 Yt+0.3 Yt-1+0.2 Yt-2 试求: (1)若前三年的收入均为 6000 元,第三年的消费是多少? (2)若从第四年开始收入增加到 7000 元,且以后保持这一水平,则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及以后各年 的消费是多少?19^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 8.消费方程为 C=aWR+bYpt,持久收入为 Ypt+θ Yt 十(1 一θ )Yt-1,现有一具体消费方程为 C=0.06WR+0.6 Y+0.2 Yt-1 求:a 值,θ 值。 六、思考题 1.按照持久收入假说,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你会消费多于你年终奖金的金吗? (1)你知道每年都有年终奖金。 (2)仅有今年才发放年终奖金。 2.如果给你一个 1996 年的横截面消费函数,你能用它来预测 1997 年的消费吗?解释为什么你能或 者不能作出预测的原因。如果你不能作出预测,那么该怎样预测下一年度的消费? 3.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怎样解释了消费行为中明显的矛盾部分? 4.试描述与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假设一致和不一致的例证。 5.一项研究发现没有子女的中老年人和有子女的中老年人基本上同样地动用储蓄。这项发现可能 隐含什么原因使中老年人没有如生命周期模型预言的那样不动用储蓄? 6.根据弗里德曼的数学模型 Cp= bYp C= Cp+Ct Y=Yp+Yt 你希望估计由第一个方程给出的两类人(农民和大学教授)的持久消费函数,你得到的数据只包括 这两种类型人的实际消费 C 和实际可支配收入 Yo 因此你实际估计的方程为以下形式 C=bYo。 对哪一类人 的估计更接近你真正要估计的方程 Cp=bYp?试解释之。 7.为什么横截面消费函数随时间的推移而移动,而时间序列消费函数则不发生移动? 8. 如果你的收入和你的朋友一样多, 但你比他健康, 预计比他长寿。 比较你们二者的消费, 谁更多? 为什么?(假如你们平均地消费所有收入且储蓄无利息) (提示:分你们均在退休前去世和均在退休后去 世两种情况讨论) 9.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经济稳定性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0.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特点。 11.比较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 12.如何理解绝对收入假说对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13.如何理解相对收入假说对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14.如何理解持久收人假说对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习题解答 二、判断题: 1.T 2.F 3.T 6.T 7.F 8.F 11.T 12.F 13.F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6.B 7.C 8.C 21.A 22.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F 2.ACD 5.BC 6.AC 9.ABC 10. CD 五、计算题4.F 9.T 14.T 4.C 9.C5.F 10.F5.C3.BD 7.ADE4.AD 8.ABCD20^ 1. (1)持久收入 Yp=10000 元 (2)持久收入 Yp=11000 元 (3)今年的消费 C=9000 元 明年的消费 C=9900 元 (4)C=0.18(Y+Y-1+Y-2+Y-3+Y-4) 2.每年的消费额 C=6000 元 储蓄额=3000 元 一生的总储蓄额=120000 元 3.继承遗产前 C=1273 元 继承遗产后 C=8000 元 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0.571 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0.029 4.C′=C+△C=WR/(NL-T)+(WL-T)YL/(NL-T)+(NL-WL)Y/(NL-T) 5. (1)当利率为 5%时,由于 PV=11.68 万元&0,所以企业会进行投资 (2)当利率为 8%时,PV=-11.79 万元&0,所以企业不会投资 6. (1)C2=4800 元 (2)C3=5340 元 C4=5700 元 C5=5700 元 第五年及以后各年消费均为 5700 元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0.54,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0.9 7. (1)C3=5200 元 (2)C4=5600 元 C5=5840 元 C6=6000 元 第六年及以后各年消费均为 6000 元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0.4,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0.8 8.α =0.06 θ =0.75 angelboy ( 21:22:06)《宏观经济学》习题 6 第六章 扩大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二、判断题(F,T) 1.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价值的储藏手段。 () 2.货币需求也可称为流动性偏好。 () 3.当收入增加时,人们用于满足交易需求的货币需求不变。 4.费雪认为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格水平上. 1. 凯恩斯认为交易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 () 2. 货币供给大量增加将使利率水平趋于零。 () 3. 利率越高,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少。 () 8.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在货币投机需求得到了反映。 9.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实() 10.所谓投机需求是商人为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商品而保持一部分货币的需求。 11.如果人们的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货币的预防需求。 () 12.早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 13.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 14.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 15.当人们预期利率要上升的时候,他们将出售债券。 () 16.在利率很低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持有不产生利息收入的货币,而放弃持有证券。21^ 17 从事后角度看,货币的供给总是等于货币需求 c() 18.位于 LM 轴线右下方的所有点表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 c() 19.LM 曲线的斜率恒为正,说明随着收入的上升货币的投机需求也上升。 () 20.在价格水平下降情况下,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也会引起 LM 曲线向外移动 c() 21.资金从支票帐户到储蓄帐户的转换会增加 M2。 22.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的实际准备金常常少于法定准备金。 23.在经济萧条时期,商业银行的实际准备金往往多于法定准备金。 () 24.商业银行是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之一 c() 25.商业银行控制着货币的供给。 () 26.基础货币实质上是商业银行准备金与流通中的货币之和。 27.货币乘数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超额准备率成正比。 28.同时位于 LM 和 IS 曲线上方的所有点,表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但投资大于储蓄。 () 29.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两市场情况下,由于 IS 曲线的外移所引起的收入增加,要大于仅存在产品市 场所引起的收入的增加幅度。() ‘ 30.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即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31.如果某人把 l000 美元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增加 l000 美 元,通货减少 l000 美元,因而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 () 32.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倒数,是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最大倍数。 33.只有货币才能作为价值储藏。 () 34.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 35.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会使 LM 曲线向右下 方移动。 () 36.货币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很小。 () 37.纸币的发行是以黄金数量作为保证的。 () 38.只有买卖双方的需求一致时,才能进行货币交易。 () 39.人们的支付频率越高,货币流通速度也越快。 () 40.任何一种定期存款按美国的官方的货币分类标准,都应归 M2 之中。 () 41.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货币。 () 42.许多金融创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回避政府的管制。 43,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引起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44.货币市场的均衡与产品市场的均衡都是一种存量均衡。 三、单项选择题 1.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 A.交换媒介 B.价值储藏 C.价值尺度 D.延期支付 2.不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是()c A.一般物价水平 B.银行利率水平 C.公众支付习惯 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E.收人水平 3.某居民预料债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把货币保留在手中,这种行为是出于()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保值动机22^ 4.当利率升得很高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c A.变得很大 B. 变得很小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5.早期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 。 A.强调手中持有的货币需求 B.强调货币供给 C.完全不同于费雪的交易方程 D.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唯一理论来源 6.凯恩斯的货币交易需求函数表达式为()c A.L=f(P) B.L=f(Y) C. L=f(r) D.L=f(N) E.L=f(Y,r) 7.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 。 A.当货币更多地作为储藏手段时会降低 B.高度可变 C.随支付频率的增加而降低 D.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8.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9.同时位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下方的点表明() 。 A.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B.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D.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E.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10.LM 曲线是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它的条件是() A. 收入一支出均衡 B.储蓄一投资均衡 C.货币供给一货币需求均衡 D.总供给一总需求均衡 E.出口一进口均衡 11.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组合有() 。 A.零个 B.一个 C.两个 D.无数个 12.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若出现在 IS 曲线的右上方、 LM 曲线的右下方,则会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引起() 。23^ C.收入减少、利率不变 D.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E.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若中央银行在政府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c A.利率必然上升 B.利率必然下降 C.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 14.如果所有的银行都持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为() 。 A.0 B.I 17 C.10 18 D.无限大 15.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c 19 A.名义利率 B.实际利率 21 C.通货膨胀率 D.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16.当一份合约规定在未来某个时期为所雇用的劳动支付一定量的货币时,货币所起的作用是() A.交换媒介 B.价值尺度 C.价值储藏 D.延期支付的标准 17.下列各种资产中流动性最大的是() A.股票 B.名画 C.长期国债 D.活期存款 18.银行创造货币的做法是() 。 A.把超额准备金作为贷款放出 B.出售自己的部分投资证券 C.增加自己的准备金 D.印刷更多的支票 19.如果银行把存款中的 10%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把存款中 20%作为通货持有,则货币乘数 是() 。 A.2.8 B.3 C.4 D.10 20.实际货币量等于() 。 A.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除以名义货币量 B.名义货币量除以物价水平 C. 名义货币量减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D.名义货币量减物价水平 四、多项选择题 1.广义的货币 M。包括() 。24^ A. 活期存款 B. 隔日回购协定 C. 储蓄存款 D.旅行支票 E.银行承兑票据 2.流通中的货币即通货,包括() 。 A. 活期存款 B. 辅币 C. 支票存款 D. 纸币 E.自动转帐帐户 3.假如货币需求曲线接近于水平,这意味着() A.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很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不 C. 敏感 C.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影响 D.陷入流动性陷阱 E.陷入古典区域 4.在费雪的交易方程 MIV=PY 中,他认为()因素是治定或接近稳定的 c A.产量 Y B.价格水平 P C.货币流通速度 t; D.货币数量 M 5.早期货币数量理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区别之一是〔〕 。 A.前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B.前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C.后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D.后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6. ()情况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A.增加工资 B.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C.社会安定 D.政府削减对社会的保障支出 7.某国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增加,可能是由于() 。 A.利率上升 B.物价总水平下降 C.总产出增加 D.减少政府支出. E.减少税收 8.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 。 A 接收存款 B.发放贷款 C.为客户办理转帐结算 D.对票据进行贴现 E.购买某公司债券 9.货币学派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c A.利率25^ B.国民收入 C.支付手段 D.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 E.预期的股票收益率 10.货币乘数的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比如() 。 A.法定准备率 B.现金漏损率 C.部分准备率 D.超额准备率 E.现金周转率 11.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 。 A.变动现金漏损率,以改变货币乘数 B.变动法定准备率,以改变货币乘数 C.变动超额准备率。以改变货币乘数 D.变动再贴现率,以改变基础货币 E.买卖国债.以改变基础货币 12. ()不是中央银行的业务。 A.保管存款准备金 B.对政府借款 C.对企业贷款 D.吸收个人存款 E.制定货币政策 13.会使 LM 曲线向左移动的情况有() A.货币供给减少 B.货币供给增加 C.价格水平上升 D.价格水平下降 14.当 LM 曲线呈垂直线时,意味着() 。 A.处于凯恩斯区域 B.处于古典区域 C.财政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无效 E.投机需求无限 15. ()不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A.库存现金 B.贷款 C.证券投资 D.活期存款 E.同业借款 五、计算题 1.已知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了 3%,价格水平上升了 7%,假设货币流通速度 V 不变,试计算货币供给量的 变化? 2. 若交易性货币需求为 L、投机性货币需求 L2=100-500,2? 试 求: (1)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利率 r=0.1 Y=500 时的货币需求总量26^ (3)若货币供给 Ms=250 Y=600 时,可用于投机的货币是多少? (4)当 Y=1000、货币供给 Ms=250 时,均衡利率水平是多少? 3.假设一国有下列数据: 单位: 10 亿美元 通货 174 活期存款 273 其它支票存款 185 储蓄存款 307 小额定期存款 895 大额定期存款 450 计算:M1、 M2、 M3。 4.假设名义货币供给量为 1000 亿元,当价格水平上升 10%和下降 10%时,计算 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值。 5.当 C=540、I=130、G=80、Ms=150,假定 P=I。计算: (1)根据费雪方程求出货币流通速度。 (2)由剑桥方程求出 K 值及货币需求量。 6.假定某人月收入 3000 美元,储蓄存款帐户中每月利率为千分之六,交易成本 为 1 美元,试求: (1)成本最低的交易次数。 (2)平均货币持有量。 7.已知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为 16%,假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及现金漏损, 并 假设对通货的总需求为 1000 美元,并且保持不变。 试求: (1)若准备金总额为 400 亿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如果将法定准备率调高到 20%,准备金总额仍不变,货币供给量又是多少? 8.已知: 单位:亿元 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 15 客户在商业银行的支票存款 20 商业银行拥有的纸币和硬币 2 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30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4 试求: (l)M1 的大小。 (2)基础货币。 (3)若货币乘数为 2.8,求货币供给量。 9. 假定某国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为 10%, 某商业银行又自愿保存 2%的超额准备率,已知现金漏损率为 20%。 试求: (1)货币乘数。 (2)若该行接受 10 万元存款,由此引起的信用扩张额是多少? 10.假设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如下表: 货币交易需求 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 货币需求量 利率 货币需求量 600 80 12% 60 700 210 10% 7027^ 800 900 1000240 270 3008% 6% 4%80 90 100试求: (1)当收入为 800,利率为 8%、6%时的货币需求量。 (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可用 L=L1+L2 表示,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该货币需求的 方程式。 (3)假定货币供给为 340,当收入为 800、900 时,均衡利率分别为多少? 11.已知货币需求 Md/P=0.3 Y+100-15r,货币供给 Ms=1000,P=1,请计算: 当 Ms 增加到 1090 时,LM 曲线如何移动?移动多少? 12.已知消费函数 C=11+0.8 Yd,投资函数 I=900- 25 r,政府支出 G=100,税收 T=100,货币需求 L= 0.2 Y+100- 50r,货币供给 Ms=500,P=l。试求: (1) IS 方程和 LM 方程。 (2)两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13.已知消费函数 C= 300+0.8Yd,投资函数 I=200-15r,净出口函数 X-M= 100+0.04Y -5r,货币需求 L=0.5 Y- 20 r,政府支出 G=200,税收 t=0.3,名义货币供给为 M=550,价格水平 P=l。试求: (l)IS 方程和 LM 方程。 (2)两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3)两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消费、投资、税收和净出口值。 14.计算下列每种情况时的货币乘数: (1) 货币供给 Ms 为 5000 亿元, (2) 基础货币 Mb 为 2 000 亿元。 (3) 存款为 5 000 亿元, (4) 通货为 1000 亿元, (5) 准备(6) 金为 500 亿兀。 (3)准备金为 500 亿元,通货为 1500 亿元,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为 0.l。 15.某种债券期限三年,面额 1000 元,票面利率 1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当价格为:(1) 1000 元、 (2)900 元、 (3)1100 元时这种金融资产的利率是多少? 16.如下图所示,E 为货币市场的均衡,md 为实际货币需水曲线,ms 为实际货币供给曲线,假定中央 银行想通过把利率降 6%来刺激总需求,若物价水平为 2,计算中央银行应该增加的名义货币供给量是多 少? 17.某国银行系统有关的数据为: 单位:美元 ~ 准备金总额 2000 亿 活期存款 8000 亿 公众持有现金 1000 亿 法定准备率 0.20 试求: : (1)货币供应量为多少(M1)? (2)银行是否动用了全部可用资金来贷款?为什么? (3)如果公众在活期存款帐户上再存入 500 亿美元的现金,银行体系的贷款能力会如何变化? (4)如果银行系统动用全部超额准备金,那么货币供给量应为多少? 六、思考题 1.什么叫货币?货币有何职能? 2.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主要动机是什么? 3.什么是货币数量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什么是现代的货币需求函数?28^ 5.什么是货币供给?什么是货币供给的模型? 6.LM 曲线可划分为几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7.不在 IS 曲线和 LM 曲线交点上的非均衡点,能否走向均衡? 8.IS 和 LM 两条曲线相交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9.为什么说 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习题解答: 1、 判断题 1.F 2.T 3.F 4.T 5.F 6.F 7.T 8.T 9.F 10.F 11.F 12.T 13.F 14.F 15.T 16.T 17.T 18.F 19.F 20.T 21.F 22.F 23.T 24.F 25.F 26.T 27.F 28.F 29.F 30.F 31.F 32.T 33.F 34.T 35.F 36.T 37.F 38.F 39.T 40.F 41.T 42.T 43.T 44.T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B 5.A 6.B 7.A 8.B 9.A 10.C 11.B 12.D 13.D 14.B 15.A 16.D 17.D 18.A 19.C 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 3.BD 4.AC 5.AD 6.ABD 7.BCE 8.BDE 9.ABCDE 10.ABD 11.BDE 12.CD 13.AC 14.BC 15.ABC 四、计算题 1.货币供给量增加了 10% 2. (1)货币总需求函数 L=0.20Y+100-500r (2)L=150 (3)L2=130 (4)均衡利率水平为 10% 3.M1=632 M2=4 4.当 P 上升 10%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为 909.1 当 P 下降 10%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为 . (1)V=5 (2) K=0.2 M=150 6. (1)成本最低的交易次数为 3 (2)平均持有的货币量 M=500 美元 7. (1)货币供给量 Ms=8750 (2)Ms=7000 8.(1)M1=35 (2) Mb=21 (3) Ms=58.8 9. (1)K=(1+c)/(r+e+c)=3.75 (2)信用扩张额=27.5 10. (1)收入=800、利率 8%时,L=320 收入=800、利率 6%时,L=33029^ (2)L=3Y+120-500r (3) r=2% r=8% 11.当 Ms 增加到 1090 时,LM 曲线向右移动,想右平行移动 300 个单位。 12. (1)IS 方程 Y= r,LM 方程 Y= r (2)均衡收入 Y=4066.7 均衡利率 r=8.27 13. (1)IS 方程 Y=r,LM 方程 Y=1100+40 r (2)Y=1500,r=10 (3)C=1140 I=50 T=450 X-M=110 14. (1)K=2.5 (2)K=4 (3)K=3.25 15. (1)r =10% (2)r =13.9% (3)r=6.56% 16.中央银行应增加实际货币供给 100 亿元,则名义货币供给量为 200 亿元 17. (1)M1=9000 (2)法定准备金=1600,超额准备金=400,即银行仍有 400 亿美元的超额准备金可运用。 (3)银行的贷款能力会增强 (4)货币供应量应为 11769.2 亿美元 angelboy ( 21:22:22)《宏观经济学》习题 7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二、判断题(F,T)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 3.IS 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 4.LM 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 5.在 LM 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 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 入没有影响。 ()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 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 8.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 11.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 12.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 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 14.IS 和 LM 曲线的交点一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 15.在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 (-) 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8.政府主要依靠出售债券来筹款支付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 () 19.累退税制会对经济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 20.内在稳定器是政府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之一。 () 21.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 22.政府预算在长期一定是平衡的,但在短期不一定平衡。 23.在本世纪 30 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普遍要求财政年度收支保持平衡。 () 24.财政预算的盈余说明一国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30^ 25.当实际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 () 26.政府用于修筑公路的支出是一种福利支出。 ; () 27.在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是最灵活的政策。() ; 2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是增发钞票。 2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 30.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是威力最大的货币政策。 () 31.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诱使商业银行.增加向中央银行借款。() “ 3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 33.一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 34.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既定时,提高税率可以减少赤字。 () 35.失业保障制度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能起自动稳定的作用。 36.货币政策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均衡地影响总需求的各个方面。 () 37.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 38.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说来,预算赤字有下降的趋势。 。 39.对政府来说,无论用货币筹资还是债务筹资,其结果是相同的。 () 40.当政府支出水平既定时,只有实际利率上升,赤字才会产生对投资的挤出应。 () 三、单项选择题 1.如果 LM 曲线不变,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使() 。 A.利率上升、收入上升. B.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C.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D.利率下降、收入下降 E.利率不变。收入不变 2.和政府支出乘数相比,一般说来,财政政策乘数要() 。 A.大些 B.小些 C.相等 D.无法确定 3.如果政府增加个人所得税的量与政府支出相等,其影响可能是() 。 A.总支出的净下降 B.总支出的净增加 C.总支出不改变 D.平衡预算乘数的增加 4.货币供给增加使 LM 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 LM 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 曲线陡峭,IS 曲线也陡峭 B.LM 曲线和 IS 曲线都平坦 C.LM 曲线陡峭,而 IS 曲线平坦 D.LM 曲线平坦,而 IS 曲线陡峭 5.当一国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一定会使() 。 A.产出上升、利率上升 B.产出上升、利率不确定 C.产出不确定、利率上升 D.产出不确定、利率下降 E.产出下降、利率不确定 6.宏观经济政策是() A.一个单一事件 B.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 A. 既是单一事件又是一个过程 D.既不是单一事件又不是一个过程 7.同实际的预算赤字相比,充分就业预算赤字会() A.大约相同 B.更大 C.更小. D.有时更大。有时更小 E.难以确定 8. ()在经济中不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 A.累进税率制 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31^ C.社会保障支出和失业保险 D.农产品维持价格 9.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经济有下述影响: ) (.。 A.缓和了经济萧条,减少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C.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减少了政府债务 E.加剧了经济萧条,但减少了政府债务 IO.宏观货币政策和宏观财政政策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主要用来对付经济萧条,后者主要用来对付通货膨胀 B.前者主要通过改变投资支出发生作用,后者主要通过影响消费支出发生作用 C.前者主要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后者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来影响总需求 D.以上三者都是 11.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是() 。 A.调整法定准备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B.调整法定准备率和贴现率 C.道义上的劝告和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上的劝告和贴现率 1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13.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将() 。 A,保持不变 B.变得过多 C.正好符合中央银行的要求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14.在经济衰退时期,一般() 。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15.假设政府开始时无债务,第一年赤字为 800 亿元,第二年赤字为 700 亿元,第三年赤字为 400 亿元, 第四年盈余 300 亿元,第四年底,政府债务为() A.1900 亿元 B.1600 亿元 C.2200 亿元 D.1500 亿元 16.把税率与税收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 。 A.税收曲线 B.收益曲线 C.拉弗曲线 D.布坎南曲线 17.货币主义者认为,衡量或调节经济的变量应是() 。 A.利率水平 B.价格水平 C.货币供给量 D.失业率水平 18.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实现充分就业 C.尽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政府预算盈余 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使之效益最大 19.在美国税收中所占比例最大,而且较为稳定的税种是() A.公司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 C.间接税 D.社会保险税 20.当政府通过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来筹资时,这种方法称为() 。 A.债务筹资 B.信贷筹资 C.准备金筹资 D.货币筹资 四、多项选择题32^ 1.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采用的财政手段有() 。 A.减少所得税 B.增加政府支出 C.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D.增加私人投资津贴 E.减少高收入者的赋税,增加低收入者的赋税 2.在 IS 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LM 曲线斜率越大,说明() A.LM 曲线越陡 B.LM 曲线越平坦 C.挤出效应越大 D.挤出效应越小 E,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3.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购买的国债太多 4.古典区域意味着() 。 A.垂直的 IS 曲线和 LM 曲线相交 B.垂直的 LM 曲线和 IS 曲线相交 C.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D.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5.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小,可能是因为() 。 A.政府支出乘数小 B.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小 C.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小 D.投资的利率弹性小 6.宏观经济政策寻求() 。 A.消除非自愿失业 B.使通货膨胀降到零 C.降低利率以便家庭面对一个更公平的利率水平 D.为每个公民提供有公平工资的工作 E.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7.属于政府转移支出的有() 。 A.机关用品支出 B.社会福利支出 C.对政府雇员支出 D.对失业支出 E.政府对农业的补贴 8.根据征税的对象不同,税收可分为() 。 A.财产税 B.所得税 C.流转税 D.累进税 E.累退税 9.西方财政制度本身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这种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 。 A.所得税制度 B.政府的失业救济 C.政府福利性支出 D.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E.公债发行制度 10.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形成() 。 A.财政预算盈余 B.财政预算赤字 C.财政预算平衡 D.抵消以前年度的财政盈余 E.抵消以前年度的财政赤字 11.要消除通货紧缩缺口,政府应该() 。 A.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增加福利支出 C.增加税收 D.允许预算出现赤字 E.允许预算出现盈余33^ 12.要消除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有() 。 A.提高法定准备率 B.降低再贴现率 C.卖出政府债券 D.劝说银行减少贷款 13.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货币政策作用有限,其原因有() 。 A.中央银行不能命令商业银行增加贷款 B.中央银行不能命令商业银行前来借款 C.商业银行前来借款多少由自己决定 D.商业银行已有超额准备 14.要用降低法定准备率的方法来增加货币供给量,其前提条件是() 。 A.商业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 B.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 C.商业银行追求最大利润 D,商业银行关心国内经济形势 15. ()会增加财政的预算赤字。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与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五、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 C=300+0.8Yd 、投资 I=200、税收函数 T= 0.2Y(单位:亿美元) ,试 求: (1)均衡收入为 2000 亿美元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是多少?预算盈余还是赤字? (2)政府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 T=0.25Y,均衡收入是多少?这时预算将如何变化? 2.已知消费函数 C=50+0.75 Yd,投资 I=200,税收函数 T=40+0.2 Y,政府转移支付 R=24, 政府支出 G=180(单位:亿美元)。试求: (l)均衡收人是多少?预算是盈余还是赤字? (2)为实现预算平衡,若税收不变,政府应增加还是减少支出,额度是多少? 3.假定某国政府有预算赤字 50 亿美元,已知该国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 b=0.8,边际税率 t=0.25,边 际进口倾向 m=0.l,现在政府为紧缩经济而减少政府支出 60 亿美元,试计算这一措施能否消灭预算的赤 字? 4.假定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边际消费倾向 b=0.75,边际税率 t=0.2,货币交易需求的收入系数为 0.5,价格水平 P=l,若政府支出增加 20 亿美元,试计算应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才能保证利率水平不 变? 5.设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已知 LM 方程 r=l/h(KY-M/P )中 K=0.5,IS 方程 Y= 1/1 一 b(1 -t) (A-dr)中的 b=0.75。t=0, P=l 不变。当中央银行增加 30 亿美元的货币供给时,为保持 均衡利率不变,试计算政府应如何变动其支出? 6.如果去年政府的债务为 1800 亿元,今年为 1980 亿元,去年的物价水平为 100,今年物价水平为 110。 试计算今年的实际赤字是多少? 7.已知有下列数据: 年份 物价水平 税收 政府支出 赤字 债务 实际债务 实际赤字 盈余 盈余 1 100 100 120 —20 20 30 —20 2 111 110 140 3 120 120 130 4 130 130 135 5 152 140 145 试计算 2、3、4、5、年份的赤字、债务、实际债务、实际赤字分别是多少?34^ 8.假定某国政府决定长期地每年增加支出 1000 亿元,用债务筹资来弥补该赤字,在政府作出此决定 前,政府无赤字,假定利率为 10%,试计算此项决定四年中,共形成多少政府债务? 9.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 C=40+0.8Yd,投资 I=140,税收 T=20+0.25Y,政府支出 G=60,政 府转移支付 R=30(单位:亿美元) 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经济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国民收入为 700 亿元,若分别用增加政府购买、减少税 收、增加政府购买和同时增加税收相同数额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 10.假设某一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 C=100+0.8Yd,投资 I=50。税收 T=0.25Y 政府支出 G=200,政府 转移支付 R=62.5。 (单位:10 亿美元) 试求: (1) 均衡收入 (2) 政府预算盈余 BS (3) 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Y*=1200,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为多少? (4)若 Y*依然为 1200,政府支出 G=250,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又为多少? (5)用本题例子说明为什么应用 BS 而不是 BS*去决定财政政策的运用? 11.假定货币需求 L=0.2 Y,货币供给 M=240,消费函数 C=145+0.75 Yd,税收 T=60,投资函 数 I=160-5r,政府支出 G=80,试求: (l)IS、LM 方程和均衡收入、利率、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 G 变为 100,则均衡收入、利率、投资又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 12.假定货币需求 L=0.2 Y,货币供给 M=l00,消费函数 C 二 40+ 0.8 Yd,税收 T=50,投资 I =140-10r,政府支出 G=50,试求: (l)IS、LM 方程和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当政府支出从 50 增加到 80,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又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时收入的增加量小于 IS 曲线的右移量? 13.已知消费函数 C=150+ 0.5 Y,投资函数 I=200-10r,货币供给 M= 180,交易性需求 L1=0.25 Y, 投机需求 L2=50-10r,试求: (1)IS、LM 方程。 (2)均衡收人、利率和投资。 (3)若边际消费倾向改变为 0.6,为维持原投资水平,中央银行应如何调整货币供给? 14.假设一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 C=600+0.8 Y,投资函数 I=400 一 50r,政府购买 G=200,货币需求函 数 Md/P=250+0.5Y-125 r,货币供给 Ms= 1250(单位均为亿美元,价格水平 P=l。试求: (1) IB、LM 方程,均衡收入和利率 (2) 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3)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Y*=5000,若用增加政府购买来实现充分就业,需增加多少购买? (4)若用增加货币供给来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 六、思考题 1.为什么税率增加并不一定使税收增加? 2.政府债券如何管理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 3.宏观经济政策有些什么目标,各目标的含义是什么? 4.为什么说西方财政制度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具有自动稳定作用? 5.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6.财政政策效果与 IS、LM 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7 货币政策效果与 IS、LM 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8.财政政策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挤出效应,用 IS LM 模型说明:35^ (l)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零? (2)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 1? (3) 决定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4)如何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9.货币主义者如何说明货币政策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大? 10.试列举在不同的情况下,政府应如何混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习题解答 二、判断题: 1.T 2.T 3.F 4.T 5.F 6.F 7.T 8.T 9.F 10.T 11.F 12.T 13.F 14.T 15.F 16.F 17.F 18.F 19.F 20.F 21.T 22.F 23.T 24.F 25.T 26.F 27.T 28.F 29.F 30.T 31.F 32.F 33.T 34.T 35.T 36.F 37.T 38.F 39.F 40.T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C 6.B 7.E 8.B 9.B 10.C 11.C 12.B 13.A 14.B 15.B 16.C 17.C 18.B 19.B 20.D 四、多项选择题 1.ABD 2.AC 3.ABC 4.BD 5.ABD 6.AE 7.BDE 8.ABC 9.ABCD 10.AE 11.ABD 12.ACD 13.ABCD 14.BC 15.ABC 五、计算题 1. (1)G=220 亿美元 政府预算盈余为 180 亿美元 (2)均衡收入 Y=1800 亿美元 政府预算盈余增加到 230 亿美元 2. (1)均衡收入 Y=1045 政府预算盈余为 45 亿美元 (2)应增加支出 90 亿美元 3.当政府支出减少 60 亿美元时,预算盈余将增加 30 亿美元,但仍不足以抵消完预算赤字,仍有 赤字 20 亿美元 4.货币供应量应增加 25 亿美元 5.政府应增加支出 15 亿美元,才能保持利率不变。 6.今年的实际赤字为零。 7. 年 赤字 债务 实际债务 实际赤字 2 —30 50 45 —25 3 —10 60 50 —5 4 —5 65 50 0 5 —5 70 46 +4 8. 年份 赤字 政府债务 利息支出 1. 0 2 0 3 1 4 4.1 9, (1)均衡国民收入 Y=62036^ (2)投资乘数为 2.5 政府支出乘数 2.5 税收乘数 2 转移支付 平衡预算乘数 0.5 (3)应单独增加政府购买 32 亿美元,单独减税 40 亿美元,或增加政府购买和同时增加税收 160 亿美元,即可实现充分就业。 10. (1)均衡收入 Y=1000 (2)BS=—12.5 (3)BS*=375 亿美元 (4)充分就业赤字 125 亿美元 (5)略 11. (1)IS 方程 Y=1360—20r LM 方程 Y=1200 均衡收入 1200 均衡利率 8 投资 120 (2)新均衡收入 1200 新均衡利率 12 投资 100 (3)存在完全的挤出效应。 12. (1)LM 方程 Y=500+25 r IS 方程 Y=950—50 r 均衡收入 650 利率 6 投资 80 (2)新的 IS 方程 Y=1100—50 r 均衡收入 700 利率 8 投资 60 (3)略 13. (1)IS 方程 Y=700—20 r LM 方程 Y=520+40 r (2)均衡收入 640 均衡利率 3 投资 170 (3)中央银行应相应增加货币供给 40。 14. (1)IS 方程 Y= r LM 方程 Y+ r 均衡收入 4000 均衡利率 8 (2)财政政策乘数 2.5 货币政策乘数为 1 (3)Δ G=400 亿美元 (4)Δ M=1000 亿美元 angelboy ( 21:23:00) 乘数 2《宏观经济学》习题 8 第八章 总需求函数(曲线)和总供给函数(曲线)二、判断题(F,T) 1.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位置相应移动。 () 2.现代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可由费雪方程推出。 3.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的变动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 4.由 IS-LM 模型推出的总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 5.IS 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大,AD 曲线越陡峭。 () 6.货币乘数越大,AD 曲线越平坦。 () 7.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AD 倾斜越陡峭。 ( 8.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AD 曲线越平坦。() “ 9.当 IS-LM 模型出现古典理论的极端情况时,AD 曲线为一垂线。 () 10.当 IS-LM 模型出现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时,AD 曲线为一垂线。 () 11.财政政策通过对 LM 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 AD 曲线。 12.货币政策通过对 IS 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 AD 曲线。 13.当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对应每一价格水平的总需求水平都有提高。 () 14.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同比例的移动。 15.总供给曲线同时反映了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状态。 16.当产出水平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意味着全部可用的生产资源均已得到充分利用。 ()37^ 17.当劳动的边际产品一定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 18.劳动需求曲线由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所决定.的点组成。 () 19.根据新古典总供给模型,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处既不存在失业,也不存在工作岗位的 闲置。 () 20.短期总供给曲线即古典理论的总供给曲线。 () 21.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均认为就业量决定产量() 。 22.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长期而言经济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 23.长期总供给曲线即潜在产量线。 () 24.在短期生产函数中,由于时间与其他因素的限制,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均不能改变。 () 25.主流学派认为,经济在长期内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不必要的。 ()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由个别商品的需求(供给)曲线加总而得 B.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和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均由 ISLM 模型导出 C.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 D.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 2.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 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 曲线右移 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De 曲线左移 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 曲线右移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 4.其他条件不变时, ()因素引起 AD 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减少、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 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 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6.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有()。 , A.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工会对劳动力供给的一定程度的垄断 B.劳动者存在“货币幻觉” C.货币工资率具有拖下刚性 D.劳动供给和需求均可立即对工资率的变化作出反应 7.在()的情况下,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向变动。 A.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 B.劳动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需求则不作反应 C.劳动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供给则不作反应 D.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作反应38^ 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前提假定是() 。 A.价格不变 B.收入不变 C.生产函数不变 D.不存在货币幻觉 9.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c A. 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 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 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 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 10.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20%时, ()c A.价格水平不变 B.利率增加 C.名义工资增加 20% 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20% 11.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政府支出增加时, () A.利率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 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 C.对实际货币供给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 D.对利率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 12.在新古典理论的总供给曲线分析中,如已实现充分就业,则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 。 ()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 fi. B.对实际货币供给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 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利率降低,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 13.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税收降低会增加() 。 A.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C.实际产出,但对价格水平无影响 D.价格水平,但对实际产出无影响 14.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政府支出减少会降低() A.产出和价格水平 B.均衡的产出和实际工资水平 C.均衡的产出和实际利率水平 D.以上均有可能 1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16.假设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当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下降时, () A. 总需求曲线在移,B. 价格水平降低,C. 实际产出增加 D. 总需求曲线右移,E. 价格水平降低,F. 实际产出增加 G. 总需求曲线左移,H. 价格水平上升,I. 实际产出减少 D.总需求曲线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四、多项选择题 1. 其他条件不 2. 变时,3.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 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 曲线右移 C.均衡利率水平上升,投资需求下降 D.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资需求上升39^ E.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均被打破 2.发生()变化时,总需求曲线随之变得更陡峭。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 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减大 C.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 D.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大 3.其他条件不变时,可能引起 AD 曲线右移的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增加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E.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在长期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以变动;在短 期生产函数中,所有投 入要素的数量均不可变动 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生产函数 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 D.潜在产量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E.价格水平变化时,潜在就业量会发生变动 5.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期来看,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 B.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 C.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对产量发生影响 D .货币只起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作用,与商品价值的决定无关 E.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将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 6.新古典理论认为() A.货币工资具有部分伸缩性 B.居民存在货币幻觉 C.存在收益递减规律 D.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E.工资率对劳动供需的调节存在时滞 7.对主流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上各点的斜率相等 B.当产出超过潜在产出水平时,斜率变大 C.在短期中,总需求推动实际产出增加并使价格上升 D.如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于潜在产量线左侧,经济一定处于萧条状态 五、计算题 1.已知消费 C=90+0.8 Yd、投资 I=150-6r、税收 T=100。政府购买 M=100、名义货币供给 M=160、货币需求 L=0.2 Y-4 r,试求当价格水平分别为 1.00 和 1.25 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 均衡时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2.假定短期生产函数为 Y=14 N-0.04N、劳动需求函数 Nd=175-12.5( W/P) 、劳动供给函 数 Ns= 70+5(W/P) ,试求当价格水平为 1 和 1.25 时的就业量和名义工资,并说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3.利用上两题的结论解释为何货币、产品和劳动市场的均衡点恰好在一个价格水平上? 4.在 1 题所决定的 AD 曲线和 2 题所决定的 AS 曲线基础上,可知价格水平为 1 时的均衡的收入水 平和利率水平。试求: (l)如税收增加 20%,新的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是多少?此时 AD 曲线会发生什么变 化?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40^ (2)增税后 AD-AS 模型中均衡点的价格水平是多少?此时的实际货币供给是多少?试写出新的 LM 方程。 (3)价格水平变化后新的利率水平是多少? (4)价格水平变化前后的 C、I、G 和名义与实际工资是多少? 5.如总供给曲线为 AS=250、总需求曲线为 AD=300-25 P,试求: (1)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多少? (2)如总需求上升 10%,其他条件不变,新的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多少? (3)如总供给上升 10%,其他条件不变,新的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多少? 6.设消费 C=150+0.75 Yd。税收 T=80、政府支出 G=60、投资 I= 100-5r、名义货币供给 M=100、货币需求 L=0. 2 Y- 4r,试求在价格水平 P 为 1、1.25、2 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 达到均衡时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 7.上题其他条件不变,如投资需求变为 I=100-2.5r,试求: (1) 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