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产业反梯度转移理论应该注意什么

Bad Request
Bad Request - Invalid URL
HTTP Error 400. The request URL is invalid.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陕西污染产业承接影响因素浅析
  【摘要】承接产业转移对优化陕西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产业转移中,陕西承接的大多是“三高”产业,随着东部转移项目的持续进入,陕西已面临环境恶化的现实压力。为促进产业承接的健康发展,必须分析影响陕西污染产业承接的因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纳入产业承接战略。 中国论文网 /2/view-531328.htm  【关键词】产业梯度转移;污染产业;产业承接      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和西部大开发浪潮,陕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陕西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项目来源地以东部为主,国际为辅;承接的大多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业。陕西俨然成了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污染避难所”。   一、陕西污染产业承接现状   陕西的污染产业承接有三种:第一,工艺和生产线的承接。直接投资于高污染行业,承接与环境不友好技术产品的生产。第二,废物、危险品的承接。东部的电子垃圾大量涌入陕西,一些小型乡镇企业只是简单的拆卸,期间产生大量有毒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第三,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粗放型开发的投资。陕西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高耗能产业一直都是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但缺乏规模经济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以陕北能源基地为例,这些小型煤矿,开采能力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抢占资源、越界开采的现象尤为突出。   二、陕西污染产业承接的博弈分析   第一,污染产业对陕西经济增长有贡献。陕西产业发展的主体趋势是重工业化加重,如石化、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耗能产业,它们既承接各种矿产、煤炭等能源产业的发展,又支持房地产、机电、轻工等加工制造业的发展。2009年装备制造、石化、建材等七个主导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8.4%,对陕西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86.0%,其中高耗能产业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40%左右。   第二,高耗能产业引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先,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竞争,使资源保有储量减少。随着产业承接,大批低门槛的高耗能产业在能源产区落地开花,在矿产资源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追求短期利润,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其次,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增加了环境治理成本。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大多采取散、小、陋的低水平扩张,不仅浪费资源,也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废水、废气排放量上升,固体废物产量也呈上升趋势。目前,陕西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优质能源比重较低,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   三、陕西污染产业承接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丰裕的生产要素是污染产业承接的比较优势。陕西是人口大省,也是国家重点科研教育园区,劳动力成本方面较有优势。陕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多,储量大,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作为中国西部的“桥头堡”,“三纵四横五辐射”的公路交通网络,陕西具有绝对的区位优势。   第二,强大的市场需求是污染产业承接的引力。陕西众多人口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已显现。生产和消费的巨大潜力,能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吸引新企业不断进入。大多数高耗能产业在东部已处于标准化或衰退期,对陕西却仍属创新成长型产业。随着市场化深化,陕西迫切要求产业承接,可以使传统产业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并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不断催生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在产业承接初级阶段,尤其是少数偏远地区,确实存在为了盲目追求产量、经济增长,降低环保门槛、盲目招商引资的行为。在引进外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给出许多包括环保在内的优惠政策。只要有外商来投资,就一概欢迎,不可避免地成为东部污染密集产业的“庇护所”。   第四,东西部区域环境政策和标准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解决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环境问题,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不断完善。而陕西至今仍采用国家标准,尚未建立地方标准,污染产品在东西部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差异,为污染型企业西迁提供条件。   四、陕西规避污染产业承接的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陕西要吸取东部在承接国际转移中教训,坚决将污染企业拒之门外。梯度转移不等于把污染企业搬到陕西,应是在技术升级、节能环保前提下的转移。陕西承接产业要一步到位,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对“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第二,完善外资企业引进及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制度。陕西政府既要制定和完善吸收外国投资和环保的法律法规,使外资企业进入、生产有法可依;也要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第三,根据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角度出发,进一步调整外商投资的领域与项目,鼓励外商向能促进陕西可持续发展的领域投资。对严重污染环境又无有效治理措施的项目和设备严格禁止;对可能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或治理困难的项目要限制;对一些国内需要但缺少配套技术治理污染的项目,要求外商必须同时引进先进环保设施。   第四,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环境意识强弱、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低的反映。因而要让民众对环境问题重视,让他们更加充分了解环境破坏的恶劣后果。这样,他们既会提出对环境质量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也会对外资高污染项目的引进及其生产过程中破坏环境的行为发挥监督、舆论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胥留德.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探讨(论文集)[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谢璐璐.污染密集产业转移与环境质量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4]姚志毅.污染产业转移对我国环境与经济的影响分析[J].产业观察,5-158.   [5]朱曼,黄宁,赵婷.进一步优化陕西投资环境的对策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7.      作者简介:范磊(1986-),女,陕西咸阳人,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经济。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表二:包头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表
2012年(1-7月)
进口总额(万美元)
出口总额(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占外贸比重
从表一备案情况及表二进出口情况看,近五年包头海关加工贸易各项指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12年业务量更是急剧萎缩。
&&&&&&& (二)包头关区加工贸易遭遇发展瓶颈的原因。
&&&&&&&& 一是投资环境欠佳,企业经营成本比沿海高。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是加工贸易的一大特点。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第一个关键瓶颈就是物流,由于中西部远离出海口,这直接导致运输成本高、交货周期长。无论采取哪种运输方式,国内物流成本都是十分高昂且难以承受的。企业提高利润的主要途径是降低成本,沿海企业迁入内陆后的经营成本包括以下组成:物流成本、工人工资、政府税费、水电费用、基建费用、原料和机器设备购买费用以及其他隐性成本。最终利润为产品总值或加工费总值扣除经营成本,一旦企业认为内陆的经营成本过高,对内迁就会持观望态度。从内陆对比沿海的企业经营成本来看,内陆最大的劣势在于物流成本,内迁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在其他组成成本上下功夫,抵消物流成本带来的影响。因为地理因素的客观原因,沿海企业向内陆转移后运输成本必然增加,且相关转关运输的手续也较为繁锁,这此都影响企业盈利。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实际前往内陆投资的大型投资企业均面临较多物流困难。包头关区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口岸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集装箱物流费用较高,物流成本是造成内迁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最大因素,企业内迁首先就必须考虑物流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如果周边地区直接有原料供应厂商和成品接受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那么企业的物流成本将大大降低,资金回流速度也将加快。
&&&&&&& 二是产业配套差。产业配套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指标,对加工贸易尤为重要。因为较高的产业配套能力不仅可以降低加工贸易物流进项成本,而且可以降低生产、研发成本,进一步降低总成本。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关联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已达到95%以上,但中西部地区这一指标还达不到30%。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配套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高端原、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不足等方面。我国加工贸易中间品本地采购率低,相关产业配套能力低,其原因分别是跨国公司国际经营一体化、国内经营体制落后和加工贸易政策存在问题。西部地区相当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一进一出、单一工序”的发展阶段,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较少,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产业链短,与其它企业的关联度不强,带动产业级和产品换代的作用不明显。
&&&&&&& 三是市场化程度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相对不高。由于思想不开放、体制惯性等原因,中西部经济运行和管理有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如政府部门办事环节多、节奏慢、效率低;中西部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对外来投资者有意无意设置障碍,以及社会公众对外来投资者缺乏宽容心态、排外情绪严重等非市场化的社会心理,也让外来资本望而却步。
&&&&&&& 四是加工贸易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高。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主要是纺织、农副产品、矿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电子、机电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小,缺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项目。加工贸易层次低,利润空间小,不利于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管理“外溢效应”难以发挥。加工贸易企业以代加工、代设计为主,自创品牌少。有的企业采取联合方式从北京的大公司拿定单、加工生产半成品后,由北京的大公司代理出口。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企业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产品增值率、利润率低。
&&&&&&& 五是政府税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原本税收优惠是西部地区吸引加工贸易转移的重要举措。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规费沿海不收或减收,而内陆照收不误。如企业自购车辆进行自身的物流运输,有时需缴纳车辆营业税、印花税等相比沿海未予减免或减免幅度不如沿海。
&&&&&&& 六是水电费用逐年升高。水电优惠对尚处于技术层次低、劳动密集的内迁企业而言直接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对企业内迁有一定吸引力。但包头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用电费用逐年提高,政府又未及时出台对加工贸易企业相关补贴措施,致使包头关区承接加工贸易西部转移最大的铝业加工贸易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 七是其他隐性成本过高。企业经营中还存在不少隐性成本,虽然不会直接在财务体现,但影响企业内迁。如政府服务水平、办事效率,由于内陆企业少,因此相对沿海管理方面往往更为严密。再如周边环境,内陆企业厂房往往建在郊区或者比较偏远的开发区,出入生活、娱乐存在较多不便。
&&&&&&& 三、推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几点建议
&&&&&&& (一)政策先行,明确推进加工贸易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中西部地方政府应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作为实施“十五”规划的战略重点,制订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地方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将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动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基础实施、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外贸企业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帮助外贸企业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
&&&&&&& (二)优化物流环境,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提供良好的条件。必须多途径、多方式突破物流瓶颈。中西部发展加工贸易的物流瓶颈主要表现为效率低、费用高,因此,中西部地区除了继续加大投资改善物流网络与设施外,一方面,要通过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效益。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落户,由它们对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缩短交货周期,使制造商和国外分销商实现零库存,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物流效益。二是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公路运输信息系统、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和仓储公共信息系统,加快整合商务、金融、海关、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公共信息资源,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企业物流网络的有效结合; 另一方面,要根据中西部自身条件积极打通出海大通道,降低出项物流成本。一是发展航空物流。就航空物流而言,内陆和沿海成本差距不大。中西部地区可以发展类似电子信息产品等运输量不大,适于利用航空运输的加工贸易。二是开通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如包头市在铁道部支持下,开设了包头市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一种利用集装箱进行联运的新的运输组织方式。它通过采用海、陆、空等两种以上的运输手段,完成国际间的连贯货物运输,从而打破了过去海、铁、公、空等单一运输方式互不连贯的传统做法。包头市国际集装箱中转站的建成,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这对于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减少内地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三)必须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条件。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条件是加工贸易企业能否在转移后“扎根”的土壤。为了能引来并留住东部加工贸易,中西部地区必须重视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条件。首先,要加强现有加工贸易相关产业集群建设。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要积极调整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相同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要依托重大项目和新上项目,围绕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形成大中小项目配套、大中小企业聚集发展的格局,加快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步伐。其次,要依靠各类专业市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专业市场与地方产业发展有着内在的共生关系,国内许多地区产业集群都得益于各类专业市场的有效发展。广东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它们将专业市场的建设作为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实现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 最后,要积极围绕加工贸易引进配套产业链。建立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推动加工贸易由水平分工变为垂直整合,变“两头在外”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使加工的进项物流成本大大降低甚至归零,达到与沿海地区进项物流成本相当甚至更低的效果。&&&&&&& (四) 必须大力提高加工贸易的通关效率。加工贸易对海关监管和通关效率有很高的要求,很多产品的通关时间以小时计算,有“订单电子化、通关快速化、物流即时化”的特点。中西部地区要想顺利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必须对加工贸易管理进一步创新和简化。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对象上,要尽快从以合同为单元的管理转变为向以企业为单元的管理; 在管理重点上,要尽快从以纸质手册管理为重点转变为以电子账册管理为重点。推进加工贸易手册电子化,使加工贸易企业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或其他方式,向海关报送能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备案、进出口、核销及物流等数据和相关单证,海关对电子数据及单证进行核对、核算,并结合实物进行核查; 二是创新通关模式。要争取开通与沿海口岸公路运输的“属地报关、口岸验收”的通关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切实提高出口企业通关效率,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要推行内地海关关区内“属地申报、快速验放”通关模式。整合并共享监管资源,在关区内推行“属地申报,快速验放”新型通关模式,实现货物在关区内任何现场申报和货物放行的便利化。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如通过简化手续、提前报关、网上支付、上门核查、担保验放、一站式服务等措施,使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①
④黄奇帆《加工贸易在内陆地区发展的模式探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呼和浩特海关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地址: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四纬路8号 邮编:010010 电话:&京ICP备号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壁垒与对策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壁垒与对策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摘要】: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地区经济雁阵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对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就业促进、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东部发达地区在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繁荣之后,其边际产业却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大规模地转移到西部地区,其原因,一是因为东部企业跨区投资的动力不足,二是因为西部地区吸引资本西进、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西部地区应依据自身区域特点,制订相关政策,积极吸引资本西进,促进产业转移。
【作者单位】:
【分类号】:F1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小明;;[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邓旭敏;;[J];企业家天地;2007年09期
王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3期
刘嗣明;童欢;徐慧;;[J];经济评论;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荣胜;[D];河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艳林;[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刘海;[D];重庆大学;2007年
王芹;[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建军;[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罗浩;[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仲伯;[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刘江宜,余瑞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0期
张悟移,杨红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6期
胡国堂;[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8期
康建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李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刘祥琪;[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王宏;王泽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叶勇;;[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唐立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传清;;[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范王榜;赵国昌;;[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方;;[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龚绍东;;[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杨永忠;;[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晓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秦海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强永昌;张婷;郭杰;;[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韩玉军;王晓;;[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冯凤玲;冯凤军;;[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岳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郑胜利;[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陈剑锋;[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赵春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张昱;[D];浙江大学;2003年
赵斌;[D];复旦大学;2003年
谢智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何映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周国红;[D];浙江大学;2004年
石高宏;[D];西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卫杰;[D];四川大学;2007年
王少君;[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张骏;[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周彦平;[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张蓉;[D];西南大学;2008年
蔡毅敏;[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潘知追;[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王辉;[D];郑州大学;2002年
东梅;[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成冬梅;[D];福州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拉昌;[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王志伟;[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3期
潘伟志;[J];生产力研究;2004年10期
陈柳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郑胜利,周丽群,朱有国;[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吴德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7期
臧旭恒;何青松;;[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3期
李辉文;[J];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谢贞发;[J];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谭克虎,赵坚;[J];经济学动态;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俞国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马中东;[D];辽宁大学;2006年
王春宇;[D];辽宁大学;2006年
何青松;[D];山东大学;2007年
董维春;[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韩兆洲;[D];厦门大学;2000年
蒙少东;[D];天津大学;2004年
蒋悟真;[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艳;[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唐立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叶燕;[D];南昌大学;2005年
蒋重秀;[D];广西大学;2001年
郑鑫;[D];郑州大学;2005年
杨桃珍;[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佳;[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建军;[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通全;[J];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03期
籍育贤;[J];南开经济研究;1985年03期
金钟;;[J];企业经济;1985年01期
李建立;;[J];中国劳动;1985年05期
王代,蔡昉;[J];中国农村经济;1986年12期
;[J];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10期
刘光玉,宋佩琴;[J];农业经济问题;1987年02期
王卫中;[J];中国农村经济;1987年12期
阎凤华,刘奇,孙福立;[J];中国农垦经济;1987年06期
吕火明;[J];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书华;罗亚非;丁津;;[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汪玉奇;;[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王凤鸣;;[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金碚;;[A];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厉无畏;;[A];论文选辑[C];2003年
王寅虎;梁凌云;张会昌;;[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李竟先;王雅剑;吴基球;江显异;朱建忠;陈雄飞;;[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A];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A];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贾娜;郭玉明;张建中;;[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银雁;[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颜金华;[N];市场报;2000年
许建军;[N];新华日报;2000年
杨海滨;[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李应;[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梁有华;[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广发证券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博士;[N];中国证券报;2001年
黄克超;[N];广西日报;2001年
江东洲;[N];广西日报;2001年
古继轩;[N];河南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雪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娄晓黎;[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杨荣;[D];复旦大学;2004年
惠凯;[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孙伟;[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胡建渊;[D];同济大学;2005年
俞国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张孝锋;[D];南昌大学;2006年
于金镒;[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朱彦恒;[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勇坚;[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辛彦;[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卿珏;[D];湘潭大学;2001年
苏艳霞;[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贺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胡兴球;[D];河海大学;2003年
牛德强;[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潘毅刚;[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王焱;[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陈蓉芳;[D];东华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梯度转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