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了的经典句子,我们怎么养老

当我们老了是应该去养老院,还是该和孩子在一起享受_百度知道
当我们老了是应该去养老院,还是该和孩子在一起享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养老模式就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政策,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也正在迈入老年人的行列,两个独生子女将来可能要面对4个需要照顾的老人,把老人放在家里养老不是不可行,但显然不是问题的最佳答案,关键点不是孩子想不想,是能不能的问题,如果孩子的工作很忙,而这几位老人都需要照顾了,在家里养老就不是一个好想法。
采纳率:8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女&30岁&天秤座当我们老了 去哪儿养老_网易新闻
当我们老了 去哪儿养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重阳节刚过,对老年人的关注是否就是一年一度这一天?
如何养老,去哪儿养老?养老地产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
一方面,传统地产开发商、险资纷纷高调进军养老产业,另一方面,“老大难”的盈利问题继续困扰着行业。新鸥鹏集团副总裁李战洪更在不久前放出“养老地产并非蓝海而是死海”的言论,引来一片哗然。
在成都,万科幸福家、置信鹭湖健康公寓成为最新面市的养老产品,保利温江拿地,泰康竞得114亩养老项目用地……2015年,被业界视为“成都养老地产元年”,但是,养老这块大“蛋糕”究竟该怎么吃?各家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未来,怎样的养老地产模式才可能被市场接受?
买保险付房费 医养结合 分时度假
9月2日,泰康竞得位于温江永宁片区的114.8亩土地,由于该地块首次明确标明仅限于养老(疗养)服务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此举被各方解读为成都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产业时代来临。
10月10日,万科幸福家养老公寓、置信鹭湖健康公寓亮相四川第三届老博会,这两者正是两家企业目前主推的养老产品。年初,保利地产则宣布在两河森林片区项目试水养老地产,中石化也斥资80亿元在郫县打造天府惠泽桃源颐养中心。
多方强力资本的进入,让成都养老产业出现了新的动向:
一方面更加重视医养结合。泰康之家·蜀园位于成都国际医学城范围内;万科首个幸福家养老公寓选址在市二医院旁,即将推出的幸福家华西店则紧邻华西医院;置信·鹭湖健康公寓直接定位为西南专业医养融合性社区,以会员制收费,提供给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另一方面,在运营层面开始出现与保险业、旅游业结合模式。泰康之家·蜀园相关人士表示,首批老人预计于2018年正式入住,将延续公司在其他城市的模式,把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北京燕园项目,购买的保险产品可以用来支付入住后的费用。位于青城山的颐天康养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利用“分时度假”操作模式,提供候鸟式养生度假服务,夏天住在青城山,冬天可以去到公司在三亚等地的其他房源,还与一些景点合作,满足老年人的旅游需求。
5年后老年人占2成 消费万亿“蛋糕”
上述是成都市场近期的动态,纵观全国范围,竞争也格外激烈。全国有80余家企业进行养老地产开发,这是同策咨询给出的最新数据。
据统计,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将达19.3%,2025年这一数据将达到38.6%。据成都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4年底,成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2847人,占总人口的20.6%,但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仅70414张。
伴随着老龄化形势加剧,以及巨大的市场缺口,老年消费和养老服务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为4万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增长至106万亿元左右,老龄金融业和老龄房地产业将是增长的两大亮点。
国泰君安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预计到达2020年,各方面已经达到足够成熟的条件来支持养老地产高速扩张。中性假设下,我国年增加机构养老地产面积约为住宅年销售面积的1.5%,考虑社区养老后,约增加6%的年销量需求,市场空间较大。
另一好的信号是政府部门逐步对养老产业做出政策性指导,《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也于2014年落地,要求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意见称,盈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国家规定优先保障供应,可采取招标等方式合理控制地价,降低养老机构建设成本。
是“高大上”还是“高危”产业?
“养老地产是个‘高危’产业。”今年是张先生从事这行工作的第五年,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表面看起来“高大上”,背后却无比辛酸,如何盈利让不少企业抠破脑袋,也让更多人因失利放弃。
四川省社科院相关人士称,在前一阶段粗犷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的缺乏,个别企业就打着养老的旗号实则“圈地”赚钱。“市场规范问题未来会得到改善,但盈利模式的探索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称:“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养老项目床位的出租率达到50%,就算很不错了。”成都商报记者发现,成都项目大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还未面市,谈论床位和房间出租率还为时尚早,但企业的盈利模式同样处于探索阶段:即使是同一个企业,也不一定只选择一种模式,而是多方试水。
万科于2013年在成都推出第一家社区专家养老机构橡树汇长者专顾中心,今年又推出幸福家养老公寓,而在其杭州随园嘉树项目,则开发的是可销售的养老住宅。
泰康之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打造的是旗舰社区(持续照料的退休社区);在三亚海棠湾、苏州阳澄湖畔则为度假社区,社区居民可选择在三亚和苏州进行候鸟式养老。
“未来养老地产项目要长期运作,政府在政策及税费制度上应该提前构建,这样开发企业进行操作的时候,才会真正用心搞好项目经营,而非只是追求短期内的投资回报和利润。另一方面,之前一些养老机构配套设施落户,服务及费用参差不齐,且由于长期护理经验不足导致不愿接收入住前就已失能的老人。”张宏伟表示,如果没有改变,养老地产看似市场“蛋糕”大,但风险依旧不小。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谢雯(来源: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如何养老?当我们老了以后,老人院进还是不进?
我的图书馆
如何养老?当我们老了以后,老人院进还是不进?
&&&&& 如何养老?当我们老了以后,老人院进还是不进?
  据中新上海网5月19日电报道 家住浦东新区上南路金光新村的一位六十多岁老人,在邻居、家人的生活中消失近两年。近日,因其所住房屋外墙一直漏水,工人推开半掩的房门,才发现这个在邻居口中“时髦、漂亮、高挑”的老太太,早已死于床边,化为一堆尸骨。
&& 事发后,住在死者对门的邻居大妈被吓得不轻。她告诉记者,因为这事,自己好几天晚上都没睡好觉。她自称是最后一个看到对门胡老太的人,“大约在日我看到她,还和她打了招呼。她似乎心脏不好,脸色一直发灰。那天她和我说,胸口有点疼。我还跟她说:那你去休息,我下碗馄饨给你。不过晚上我端着馄饨去敲门时,门就已经敲不开了,之后大家也就没再来往。”
&& 日,胡老太的遗骸被工人发现。报警后,龙华殡仪馆于16日将老太的遗骸运走。描述为白骨,其实已不准确。据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称,胡老太的遗骨已成骨胶原,与家中地板粘合在一起。
&& 日,《广州日报》在A4版刊登《独居老人死家中》的消息后不久,又接市民报料,称在25日傍晚,在长堤大马路183号2楼,一名老人也被发现死在家中多日;
&& 2009年8月上旬,无锡市区发现有两位老人先后在家中悄然离世多日,一个80多岁,属正常死亡;另一个70多点,是因病突发未能及时发现而去世的;
&& 此后不久,厦门集美区也传出一老年妇女死在家中数日才被发现……
&& 看到这里,我们在深感震惊的同时,不少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将这些老人送进老人院呢?如果在老人院就不会出现这么悲惨的事了!
&& 老人院及其它养老机构的现状
&& 如果这些老人能住进老人院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然而,目前中国的老人院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呢?它能满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吗?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一组数据:据国家民政部统计,我国目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3亿人,老龄化率为11.6%。然而,与此同时,“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也成了大多数现代社会老人的生活常态。“养老”成了大家的“心结”。养老为什么会成为大家的“心结”呢?让我们来看看两会期间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看法吧!
&& “我国现在养老机构的确太少了。”面对《生命时报》记者的询问,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坦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特别是政府出资建立的公立养老机构太少已成为不少城市面临的难题。他认为,养老机构的兴办需要“两条腿”走路,但不管是哪条腿,政府在其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政府应有计划地建立些养老院等机构;二是鼓励民间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但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支持。
&& 全国人大代表、银川市市长王儒贵则认为,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绝对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国家应从战略高度把养老服务事业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顺体制机制。他表示,政府应研究推行“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应多种渠道创办养老机构,但对于孤寡老人、城市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则应由政府‘管’起来。”
&&& 看到这里,一些读者可能要问,我国现在的养老机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仅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的需要,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及老人院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现状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 老人院能否承接10年后的老年中国
&&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中国也必将成为一个老年中国。从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四是城乡倒置显著。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五是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万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六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 根据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就开始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也在持续加深,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仍然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不要说现有的老人院等养老机构无法承接10年后的老年中国,就是要承接5年后的中国老年人口养老也将是十分困难的。
&& 投资老人院真的是“朝阳产业”吗?
&& 如果说面对目前1.53亿老年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压力,那么这1.53亿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样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一些精明的商人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投资老人院等老年产业。一时间老年产业成了“朝阳产业”,引来更多人的关注和侧目。
&& 这是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的“华威生态老人院”老年社区,开发者是湖北华威生态老人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文,虽然是个商业性的项目,但用李大文自己的话来说,是人中老龄化的到来,使他对养老事业“情有独钟”。
&& 李大文的“银发理想”占地面积546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99年,他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2004年通过审批。工程开建迄今,实际投入资金据称已达数亿元,分别来自自有资金、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以及亲朋好友和同行间的借贷。
& 这个“银发理想”显然不同于政府单独投资的温饱型、福利型养老院。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谈及服务对象,李大文明确表示为“中高端”。“我们的项目总体投资规模,超过沿海地区已建的养老社区。”华威生态老人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华威公司的资料详细展示了其定位“中高端”的服务模式:全部落成后,这里将形成以养老居住、旅游、度假为主体的大型老年社区;所有的硬件设施按照无障碍标准设计;从老人特殊的安全需要角度考虑,特配备庞大的社区闭路系统,在社区内主要活动场所设置了1400多个摄像探头。
&& 盈利运营方面,以房屋、床位租赁入住为基础,一期的公寓主要用于当地老人的生活养老。老年旅游度假的入住则补充养老生活,在建的二、三期工程,则为周边地区乃至港、台老人来武汉度假旅游之用。
&& 整个社区围绕以上不同入住目的,进行物业、医疗、文娱的运营管理,向老人们提供家政、娱乐休闲、不同级别的医疗保健陪护等衍生服务。尤其在医疗保健陪护上,李大文还特别制订了每名护工最多护理4人的标准,超过每名持证上岗护工最多护理20人的国际标准。
&& 李大文还透露,准备通过招标,选定专业顾问公司对入住前的市场推广和入住后的运营管理进行全程式营销。目前社区已正式接纳老人入住。在建设养老设施的同时,华威公司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老年服饰、老年旅游休闲用品、老年食品的研究开发,“老人入住前,银行、超市也会相继建成。”
&&& 据笔者手头掌握的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除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达20%左右以外,北京、广州、天津、沈阳、成都、重庆、武汉等其他大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均在10%~13%。而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设施,只能满足全国1%老年人的需要。可能正是这样的一个巨大需求才让李大文投巨资建老人院的吧。
&&& 另从目前引资的情况来看,更让李大文感到欣慰,在参加开园仪式的客人中,有两家香港投资集团与李大文签订了协议,各投资1000万美元参股,此外两家美国投资机构也抛来橄榄枝。
&& 其实像李大文这样投资老人院的还有很多。不仅如此,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外国投资者也开始瞄准中国老人院及养老产业,中国养老院产业已成为外资投入的一个新热点。德国最大的社会服务企业奥古斯汀集团旗下的银龄养老院是首批进入中国新兴养老院产业的外资企业之一,它计划在北京市中心西北40多公里的小汤山建立拥有525幢房屋的养老住宅区。而在此之前奥古斯汀养老院与上海龙君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9.4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国内第一家顶级外资养老院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落户。按照计划,这家外资养老院将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建成并投入运行。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总规划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提供500套公寓及相应配套设施;二期工程预计提供750套公寓及相应配套设施。除了住房之外,颐养中心里还将设有健身房、图书馆、小型剧院等,以及大面积的园林绿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奥古新诺上海颐养中心签约不久,德国青年社会及教育工作国际联盟也与青岛市老龄办达成合作意向: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双方结合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取长补短”,中方发挥市场优势,德方发挥资金及经验技术优势,在青岛开办养老服务业项目,建设高档养老机构。
&& 据了解,北京市民政部门也在考虑要引进外资建设养老机构,只是一时还没找到合适的投资合作方。有些外资养老机构已经表达出合作的意向,但目前还没有落实下来。北京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说:“我们对高端养老院出现还是鼓励的,虽然这并不是一个主体,但养老院也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百花齐放。”
&& 而对于允许香港人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入粤开办养老机构,广州市民政局福利救济处处长丁东风表示,引入港资在广东创办养老机构,不仅可以改变广东省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的现状,从根本上缓解广州养老市场的供需矛盾,是广州100多万老人的福音。还能将先进的养老管理理念带到广东。
&& 老人院发展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 从许多现象可以看出,老人院的需求量大让公有与民营都门庭若市,按理将老年产业称之“朝阳产业”应该无可厚非。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些现有经营的老人院处于尴尬之境?为此,笔者专门请教了有关专家。据这位专家告诉笔者,“都说投资老人院是‘朝阳产业’,可现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十分令人担忧。近些年来,民营老人院数量不断增多,远远超过公有,若加上没有记录在册的,数量就更多了。但不管是公有的老人院,还是现在民营的老人院,都存在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上的问题。公有的老人公寓,因为投建时间早,建设设施都相对老化。而民营的老人院大多是集体或个人兴办,自收自支,资金有限,因而规模小,设施简陋,公寓硬件设施逐渐无法满足一般工薪阶层老人的需求,更不用说多层次的高需求了。另外在软件服务方面,内容太过单一,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许多老人公寓的从业人员并未经过专业培训,服务品种单一,除负责老人一日三餐及提供简单的活动外,很多无法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所需的康复、护理服务,更谈不上心理慰藉、患病治疗、‘临终关怀’等服务。”
&& 据笔者了解,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老人公寓建设与布置都十分专业、完善。老年人住房突出环境清净,采光好,进出方便,特别是要坚持无障碍原则,有防滑地面、防跌扶手、紧急呼救装置等,公寓楼内还有各种生活服务、娱乐、医疗保健设施等。现在,全国有不少经济条件较优越的老人,需要的就是这样现代化的服务,而不仅仅是低层次的养老。他们希望拥有较好的养老环境和较健全的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让生活更加充实,但这一点在全国多个城市现有的老人院里很难得到满足。
&& 此外,因为资金不足,老年公寓的经营者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同时,已无法兼顾人性化的菜单服务及一线人员护理技术培训与提高。
&& 另外,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老人院来说,场地、经费都是困扰他们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最后一点是许多民营的老人院报怨政府给予的关注少,支持力度不大,因此,希望政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床位补贴的兑现,税收上的优惠,及人才方面的培训。
&& 老人院是个特殊的产业,它既带市场化色彩,也有很大部分的公益福利性质。目前,各级民政部门在兴办养老福利机构时,准入门槛定得很高,将老人院定性为福利机构而非赢利性机构,对民营养老机构实行最高定价标准限制,没有按市场需求浮动价格。这样一来,造成了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因每年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财政补贴,而处于不计成本的运营状况;另一方面,民营老人院因不平等的政策导致不公平的竞争,致使大量投入成本无法收回,处于收支不平衡,出现难以为继的窘境。在人才问题上,现在许多民营公寓的赢利能力有限,对于护工的要求无法做到最好。因为每个护工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跟医院相比差距较大,加上工作量大,许多护工干不了多久就辞职。连人都难招,何谈素质上更高的要求。
&& 爹娘动不了之后该怎么办?
&&&老人院发展所面临的尴尬还体现在这样一个方面:一方面面对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现有的老人院无法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另一方面,许多老人却不愿意去老人院养老,这是为什么?对此,笔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有一天您行动不便了,您会选择去老人院吗?”结果有为数不少的老人的态度不谋而合——不愿意!有老人明确表示,宁可独居也不去养老院。年届八旬的冯老伯身体硬朗,几个子女隔三岔五回来看望老人。谈及将来,倪老给孩子们下达了任务:轮流照顾。“我们不习惯老人院呆板的生活,总感觉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再说,有这么多子女还到敬老院去,不是让别人笑话吗?”
&& 蒋阿婆一人独居多年,身体也不错,她表示即使将来不去老人院也不麻烦儿女,而是选择请保姆,“在家才真正踏实、舒畅!”
&& 冯老和蒋阿婆的一番话代表了多数老人的心声。笔者在民政部采访时了解到,有不少的老人青睐居家养老。本是为老人提供便利的养老机构,为何多数老人却不“领情”?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认为,家不仅是生活的地方,更是联系感情的纽带,而多数老人院一般负责日常起居,忽略了精神上的慰藉;其次,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得老人觉得去敬老院是件很丢脸面的事,所以他们宁可“窝”在家里;此外,一笔不菲的费用也是老人回避老人院的原因之一,目前老人院一般行情是每月数百元,一些“宾馆”级的则高达上千元,这对崇尚节俭的老人无疑是“奢侈”。
&& 看来要不要去老人院养老也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在此笔者认为,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和每个老人的观念都不同,当父母真到了动不了的那一天,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对待。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也愿意去老人院养老,作为子女就应该支持他们去;如果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而老人又喜欢窝在家里养老,子女们不妨自己辛苦一点,尽可能多陪陪老人,多关心照顾一下老人的生活,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温馨温情,从而快乐地度过幸福的晚年。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场舞当我们老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