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签来信我签 南国家人有我抽的签是良缘啥意思 慈航便识南桥路 一饭琼浆得娶仙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石竹山签谱详解签.doc 4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石竹山签谱详解签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石竹山簽譜詳解
唐典:《狄仁杰状元衣锦归》
天开文运选英豪、万里鹏程志气高;
一跳龙门身变化、布衣换却紫罗袍;
勤学苦读、有志竟成、一跳龙门、金榜题名;
贵人相帮、求财满载、婚姻和合、行商安泰;
祈嗣得麟、合家无碍、功名登高、康乐欢快;
---- 问 ----
风水:必发丁财贵;
遗失:寻之必可得;
自身:平安兼发达;
天时:丰稔真得宜;
出行:事事必如意;
唐朝才子狄仁杰,早年出仕中明经;
进士状元跳龙门,布衣换取锦袍荣;
唐朝狄仁杰考中明经科,早年出仕调任汴州参军,武则天时任宰相,充分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古时中状元谓之跳龙门,故得此签真乃第一上签也。求得此签者,荣华发达,前程万里,万事如意吉祥。
宋典:《刘天佑兄弟名成婚就》
积善之家庆有余、春风和气满庭除;
婚姻谋事皆如意、名成利就耀门闾;
积善之家、天必佑之、婚姻利名、逢春皆吉;
鱼龙脱网、婚成名就、财源兴旺、患病当酬;
祈婚美满、求子虎儿、前程顺通、寿元稀有;
---- 问 ----
风水:此地必发祥;
遗失:求之可以得;
自身:积善大吉昌;
天时:风雨皆应期;
出行:处处有人助;
元普六十告老归,广行善事虑无儿;
感天七秩添双胞,昆仲金榜花烛时;
宋时刘元普六十岁上告老衣锦返乡,只是苦无子嗣。遇异人指点修善积德天意可改,故广行善事,且旷日持久。至七十岁生两子,长天佑,次天锡。天佑状元及第,官至同平章。天赐也进士登科,官至御史大夫刘元普子孙繁衍不绝,福禄延绵,此乃阴德之报应也。求得此签者,行善修福,必有好报,万事如意吉祥,可称为心想事成也。
汉典:《苏武遇赦返中原》
多年枯木再开花、万水千山得到家;
辛苦过来休忽略、殷勤斟酌自生涯;
心存正道、凶中有吉、若逢仲春、定然获福;
运迟守待、终须获安、婚姻有庆、求名得官;
祈财先缓、患病心宽、更宜向善、可保平安;
---- 问 ----
风水:渐渐当兴发;
遗失:苦心寻可得;
自身:有志事竟成;
天时:由苦而后甘;
出行:交春更可喜;
礼部尚书苏武良,出使和番十九长;
啮雪吞膻受尽苦、番王牧赦返中原;
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押,匈奴多方威胁诱降不成,把他流放在北海。苏武仗节牧羊,始终不屈。昭帝始元年间,汉与匈奴和好,苏武也获释回朝,被分典属国,后赐关内侯。得此签者,必须立志忠直,忍辱耐苦,化凶为吉,先苦后甘,终必成功也。
明典:《王金龙玉堂春会团圆》
踏破铁笼凤高飞、万里云霄此日归;
遥想故人将会面、长鸣眷恋耀春晖;
事出多磨、且自忍耐、故人相逢、诸事得成;
青龙发动、潜心等待、遇事可顺、宅舍亨泰;
婚姻恋成、双方畅快、出入行藏、纵横自在;
---- 问 ----
风水:渐渐发丁贵;
遗失:寻之亦可得;
自身:衰极转好运;
天时:绝处有生机;
出行:相逢更可喜;
浪子青楼结患难,赠金助读中高魁;
离奇冤案得平反、有情眷属终团圆;
明正德年间,王金龙与名妓玉堂春交好,因盘缠耗尽沦为乞讨,得玉堂春私下救济,王金龙发奋攻读后进士登榜。后玉堂春被卖于山西沈洪为妾,沈红妻皮氏弑夫嫁祸于玉堂春。适逢王金龙当选山西巡按,为玉堂春平反了冤狱。王金龙任满携玉堂春归乡省亲,一家团圆。求得此签者,凡事立志忍辱待时,虽有冤屈,终必有救星,可逢凶化吉。
唐典:《孟浩然踏雪寻梅》
三阳开泰本无私、梅蕊枝头便得知;
更有梅梢先着眼、菊花离落自迷迟;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固定在顶部
社区广播站:
&&子论坛: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发表于& 13:58&第楼 &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79b4aa9de0cb1aa.jpg');" border="0">
&&&&&&&&&&&&&&&&&& 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
被 腊梅香如故 编辑]
发帖人获得奖励:+11 绿豆. .
[操作人:红颜弹指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4:03&第楼 &
精品文章索引
第1页 第3楼&& 购房时请看“十大注意”
第1页 第9楼&&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
第2页 第40楼&&“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通报
第3页 第48楼&&广西大学教授虞达文先生文化随笔
第4页 第76楼&&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教文章连载)
第15页 第282楼&&赌害猛于虎,世人当远之
第16页 第306楼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坠崖身亡(特大新闻追踪报道)
第20页 第388楼 广西危旧房改住房相关报道
被 腊梅香如故 编辑]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4:09&第楼 &
房屋交易数量渐增,为避免交易过程产生纠纷,南宁市房产局提醒市民
购房时请看“十大注意”
南国早报&& &&&&&&&&&&■ 本报记者 唐正芳
  近期以来,南宁市的房屋交易慢慢多了起来,成交的数量也有所上升。但房地产交易专业性强,涉及法律问题多,哪些房不能买,买房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付款最安全,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购房者。南宁市房产局根据多年来的房产管理经验,针对近年来比较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提醒广大市民在购买房屋时要注意10大事项,以防范交易风险。
  商品房交易
  一、细看预售许可证
  案例:某楼盘为了尽快拉到购房者,在没有办理预售证的情况下就开始卖房,结果开发商拿到钱后并没有投入建设,而是挪作他用,楼盘建设被无期限地“暂停”。
  提醒:购买预售商品房的,要查看该项目是否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许可证是最后一道关卡,由房产部门审核,凡是办理了此证的,说明其他的25项证件已全部办理完毕。没有此证,开发商是不能卖房的,购房者也可以举报。
  购房者还要注意所买商品房是否属于核准预售的范围以内,以及开发商是否与《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的预售人一致,如果不一致,则需要查看相关的售房委托书。如果购房者对《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存在疑问,可登录南宁市房产管理局政务网()查看相关信息。
  二、签订合同要慎重
  案例:某先生在一楼盘购买房子,合同这样约定:如果购房者逾期支付房款,开发商可以解除合同,定金不退;如果开发商延期交房,则按万分之一支付滞纳金。这个合同明显不公平:某先生交了2万元的定金,如果他不按时付钱,2万元就没有了;但如果开发商延期交房,滞纳金的比例则是固定的,不管延期多久,算下来的滞纳金都是2100多元。
  提醒:南宁市房产局与工商局经过一年的调研,制定了《南宁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已推荐给开发商使用。购房人拿到合同样式后,应详细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合同内容后再与开发商签订买卖合同,此前不要轻易支付购房定金。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对于开发商的一些宣传和承诺,如在合同中没有体现的,应与其协商列入合同条款,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同时注意,按照有关规定,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开发商应将合同送房产局备案,购房人可根据需要查询相关的备案信息。此外,为了切实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一房两卖”造成损失,建议购房人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对预告登记进行约定。
  三、付房款前查账户
  案例:某女士购买一商铺,根据开发商有关人员提供的账号,支付了30多万元的首付。后来商铺因各种原因无法交付,但对于某女士支付的这笔首付款,开发商表示无法认定,否认账号是该公司的。目前某女士正在通过法律程序追讨这笔钱。
  提醒:有的开发商有几个账户,账号只有一两个号码不一样,为了保证商品房预售款专款用于商品房项目建设,购房人在转账时要看清楚,款项一定要存入“商品房预售款专用账户”,不然一旦转入私人账号,房款就难追回了。
  专用账户的监管银行及有关信息已在《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注明,《南宁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中对此也有专门条款做出约定。购房人在交付购房款时,应确认购房款转入账户与专用账户一致,如果账户信息不一致的,购房人应予以拒绝并要求开发商予以更正。
  二手房交易
  四、买房之前先查档
  案例:南宁市房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年都会查出几本假的房产证,一般人难以识别,只有专门与这些证件打交道的内行人士才能发现。
  提醒:购买二手房的市民,一定要先到房屋产权交易中心查档,先查看该房屋是否有《房屋所有权证》,没有依法进行房屋登记并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不得买卖。先查档后买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购买的房屋存在产权争议。
  五、卖房者和户主要一致
  案例:某户房产证上写的是老公的名字,老婆想偷偷卖掉房子,便以“丈夫没空由她卖房”为由,与某女士签订了合同。最后丈夫知道了,坚决不同意卖房,但某女士已交了1万元的定金,最后向对方追讨了很久,才将定金要回。
  提醒:购房人要审查转让人主体资格,确定房屋转让人是否该房屋的产权人,如果转让人不是房屋产权人,应查验相关委托手续(一般应为公证委托书),如果是中介机构代理销售的,还要查看该中介机构是否在南宁市房产管理局办理了备案手续及按时参加年检。
  六、当心房屋权利有限制
  案例:几年前,高女士以低于市场均价1000多元的价格,在某楼盘购买了120平方米的三居室。后来她才知道,这是特殊性质的单位用房,只能居住不能转让。原本想利用差价狠赚一笔的高女士这回打错了如意算盘,由于该楼盘离市中心较远,她目前只能用来出租以支付月供。
  提醒:此类纠纷特别多,购房人要注意。根据有关规定,存在以下情形的房屋不得转让:1.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未付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不按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的;2.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3.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4.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5.权属有争议的;6.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7.依法公告列入拆迁范围的;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此外,一些房屋在进行转让前,还应取得有关部门批准,如:封闭管理校园区内的房改房上市交易,需经所在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公安系统的房改房上市交易,需经市公安局或自治区公安厅批准;武警、军队的房改房上市交易,需经原房改售房单位批准;房屋如果属于国有资产的,在转让前需取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设定了抵押权的房屋,转让前应取得抵押权人的同意等。
  七、优先购买权要考虑
  案例:张三承租某小区的一套房。承租期间,户主李四将房屋转让给了另一人王五。不久王五找到张三,要解除承租合同,不想将房子再出租。张三不愿退租,于是告到法院。法院判定,李四和王五的买卖无效。最后张三以王五的价格购买了李四的这套房。
  提醒:已经出租的房屋买卖时,在同等条件下,房屋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另一种情况是共有房屋买卖时,在同等条件下,房屋共有人享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没有取得优先购买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书面文件,买房人需承担买卖合同被宣告无效的风险。因此,购房人应审查二手房是否存在优先购买权人,如存在,则需其提供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证明。
  八、相关信息勿轻视
  案例:陈先生为了儿子读书方便,专门在某校旁边购买了一套房,所有手续办好了,在新学年即将开学前,准备将儿子的户口迁到新买的房屋上,但到派出所一问才知道,这套房屋的户名还是原屋主,他的户口并没有迁出。最后陈先生找到原屋主要求其迁出,但原屋主告诉他,他买的新房还未交付,现在不能迁出。最后陈先生的希望落空。
  提醒:房屋交易除了要审查房屋权属方面的问题,还要了解相关信息,如房屋交易所需缴纳的各类税费,房屋的水电费、物业费、燃气费等是否结清,房屋装修、家具等附属设备是否随房赠送,以及卖房人户口是否已迁出等。
  九、相关费用要结清
  案例:陈小姐购买了一套二手房,水电表没有过户,但现在已找不到原屋主了。原屋主还欠了物业公司1年的物业费没有结清,这令她不知如何是好。
  提醒:房屋交易涉及的事项比较多,且不同的房屋情况各异。因此签订合同时要格外细致,考虑周全,尽量把相关的事项写入合同,如付款方式和期限、房屋交付时间、费用分担及违约责任等,这样可有效预防纠纷的发生。
  十、交易资金安全第一
  案例:2006年在南宁市轰动一时的“广屋事件”,广屋中介公司将购房者的钱收取后一走了之。此外,还有个别公司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无证的个体中介。
  提醒:买房要花一大笔钱,特别是一次性付款的交易。这些钱款交给二手房中介公司是否放心?如果中介公司收钱跑人怎么办?
  房屋交易中,如何交割购房款十分重要,购房人最担心的问题是支付了购房款而无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为此,南宁市房屋产权交易中心开设了存量房交易资金代存代付的便民服务,通过“代存代付”,可有效解决存量房交易资金的安全问题,且该服务不收取费用,因此建议二手房交易双方通过“代存代付”来交割交易资金。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4:11&第楼 &
温家宝赴厦门考察时指出,和平发展带来了两岸发展的大机遇
温总理深情眺望金门岛
南国早报&& &&&&&&&&&&■ 记者 李斌&&
  据新华社厦门5月8日电 (记者 李斌)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厦门进行考察。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福建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几天前,这一重大政策公布后,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
  厦门是两岸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沿平台。目前,全市有台资企业3300多家。上午10时许,温家宝一下飞机就直接来到台资企业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触控产品的高科技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去年产值仍达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听到这里,温家宝十分高兴,他伸出大拇指说:“你们的企业发展得很好,我认为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靠科技,二靠管理,三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靠抓机遇。”温家宝略微停顿,提高了语调说:“这是我非常强调的一点。当前,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题,也带来了两岸发展的大机遇。最近,我们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措施,这将给台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厦华电子也是一家台资参股的企业。展厅液晶屏上显示的“两岸携手,创造新‘视界’”字样,引起总理的兴趣。他说,这个口号好,两岸就是要携手。我们欢迎台湾的企业来大陆投资,这不仅是资本的结合,而且是技术的结合,是人民情感的交流,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吸引台商到大陆来投资,要继续坚持“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我们还要保护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合法权益,积极解决台商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做对两岸同胞都有利。
  厦门是祖国大陆率先与金门实行货物、人员直航,并和高雄试点直航的城市。自从2001年开通试航厦金“小三通”海上客运航线以来,客运量持续增长,截至今年4月底,进出旅客累计突破376万人次,成为两岸交流往来的海上黄金通道。
  8日下午,温家宝来到厦金客运码头暨邮轮中心考察。有关负责人向总理介绍说,中心去年投入使用,设施先进,交通便利,受到两岸同胞的欢迎。每天进出航班达到28个,游客们能在航行中观赏台湾海峡的风光。
  听到这里,温家宝微笑着说道:“这不仅联系经济,而且联系人员往来。”
  售票大厅内,数十家旅行社的柜台依次排开。温家宝走过去,向售票人员热情询问:“我要买票怎么办?”面对总理幽默的提问,一位售票员回答:“我们这里就可以卖。”在场的人们会意地笑了起来。
  总理还向售票员详细了解两岸旅客往来情况。
  随后,温家宝走到靠近码头的窗前。海面上,一艘白色的客轮正劈波斩浪向码头驶来。工作人员告诉总理,那就是从金门岛开过来的航船。温家宝深情地向那艘航船凝望……
  海风轻拂,阳光灿烂。下午5时许,温家宝来到和金门岛隔海相望的海滩上,再次深情眺望对面的金门岛。然后,温总理转过身来对随行的记者说:“给我照张相,留个纪念。”
  温家宝总理微笑着面对镜头,他的身后是金门岛和辽阔的大海……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4:22&第楼 &
李文茂与大成国
南国早报&& &&&&&&&&&&■ 潘大林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e390cf262b87b3d7b4feb2_906070.jpg');" border="0">
两江交汇处的桂平市区。潘大林摄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8f125f13c137f8e0c3f705_906070.jpg');" border="0">
大成国王府遗址。丁桦供图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87eae6e8c7b8d592c8fb66a_906070.jpg');" border="0">
古炮见证过历史的烽烟。潘大林摄
&&&&桂平地方虽然不大,清朝末年这里却存在过一个“国家”。
  按照现代的国家标准来看,它当然是不够格的。它只是一个由农民起义而诞生的地方割据小朝廷,先后存在了十余年。它的“国都”,就建在当时的浔州府、现在的桂平市。
  这个“国家”叫大成国,它的首脑叫“平靖王”,是粤剧演员出身的李文茂,李文茂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身登王位的演剧艺人,比当电影演员出身而荣登美国总统大位的里根要早出一百多年。
  李文茂是广东鹤山人,精于少林武术,有江湖侠气。据说他最拿手的好戏是粤剧《芦花荡》,他在其中扮演大花脸张飞,声情并茂,刚烈威猛,气宇轩昂,身边有很多戏迷追捧他,人脉极旺。清朝末年,两广一带天地会活动十分活跃。天地会本是隐蔽的民间帮会组织,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后,天地会受到了极大鼓舞,走上历史舞台,到处组织武装起义。清政府疲于应付江南一带的太平军,无力他顾,两广一带便成了天地会活动的大好舞台。
  那首据说是太平军用以发动民众的歌谣“上等之人欠我钱,中等之人得觉眠,下等之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也广泛地为天地会所应用,它把人分成三等,打击一小撮,孤立一部分,而团结了社会下层的大多数,因而也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响应。
  1854年陈开在佛山率众起义,李文茂也在广州北郊举起了反清义旗,一时竟有数万之众响应,可见他有着相当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次年5月,李文茂率领着上千艘战船、数万部众,分水陆两路,浩浩荡荡沿西江而上进入广西,连克藤州(今藤县)、丹竹(今属平南)、江口等城镇,直达浔州府(今桂平)城之前。浔州知府刘体舒和知县李庆福等人早就听到了消息,提前做了准备,加固城墙,殊死坚守。义军一连数次进攻,都没奏效,李文茂便定下了智取的计策。
  据民间传说,中秋节前李文茂和陈开率数千水军,猛攻了一阵州城,便佯装败退,撤出战斗,沿着黔江北上弩滩,并扬言说要转移去打武宣了。武宣只是个县城,防守力量相对较弱,避强击弱乃用兵之常法,浔州知府很轻易就相信了这个消息,大大松了一口气,下令全城军民准备欢度中秋。
  知府大人是个戏迷,中秋节那天,特意请了一个广东的戏班子进城,开演的正是古装名剧《芦花荡》。为了体现与民同乐,知府、知县的家眷以及众多军民等,都来到了台前。演出开始了,但见那主角花脸张飞,须横如针、目光似电,扮相十分威严,唱念做打又十分了得,一支丈八蛇矛舞得如雪花飞舞,令人眼花缭乱,观众连连喝彩。看到过瘾处,知府得意地对知县说:“听说大贼王李文茂在广东就演过这个张飞,如果台上的张飞就是他,我们马上就把他捉起来,向朝廷请功领赏。”
  身边的太太小姐们听了他的话,却吓得毛骨悚然、大惊失色,都责怪他不该开这样的玩笑。看到她们失魂落魄的样子,知府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未落,他却突然惊呆了:城门那边竟烧起了熊熊烈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戏场上顿时乱作一团,知府知道情况有变,正待带上家眷走人,台上的“张飞”大吼一声:“看你哪里跑?”那根丈八蛇矛呼地飞来,登时就结果了知府大人的性命。
  原来台上的“张飞”真的就是李文茂所扮,义军靠着这样的乔装打扮,乘敌不备,终于占领了浔州城,宣布成立大成国,李文茂称平靖王,陈开称平浔王,将浔州改为秀京,将年号改为洪德。平靖王府设丞相、都督、将军,文武百官穿戏服作为朝服。李文茂还分封了附近州县义军领袖,容县起义的范亚音为荣国公,贵县(今贵港市)起义的黄鼎凤为隆国公,全盛时期几乎占有了广西大半的州县。
  一场由一位粤剧名伶导演的大成国大戏,就这样粉墨登场了。他们在以浔州为中心的八桂大地上轰轰烈烈地纵横征战,时而攻占某个地方,时而又放弃了它,时而打了某个大胜仗,时而又大败而归。这个“国家”的版图也在不停变换着规模,甚至一度于1857年3月攻占过柳州,改名龙城府,驻守龙城。作为粤剧名伶,李文茂有着出色的表演天赋,但作为政治家,他却缺少远大而明确的政治目标,缺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组织能力。他的大成国,实际上只是一个松散的“联邦”,没有固定的版图和统一的政令,没有团结一致的指挥中枢,没有坚实的财政体系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以致他在率部进军桂林,受到清兵的强力堵截之后,只好挥师西去,转向黔桂边境游击作战。而李文茂本人在征战途中积劳成疾,病死在三江的大苗山中。
  失去李文茂的大成国,尽管在陈开的领导下仍然坚持斗争,但已成强弩之末,很难再有更大作为了。
  1861年的农历七月十四,俗称鬼节,陈开率领大成国残存的主力部队,在平南丹竹的江面上摆开阵势,与清兵李扬升部决一死战。清兵调集了大量大炮,对着陈开的战船猛烈轰击,炮弹落在战船上爆炸开来,顿时船崩板裂、血肉横飞。经过一番激战,义军死伤了七八千人,精锐丧失殆尽,层层叠叠的尸体漂散开来,鲜血把江面也染红了。眼看大势已去,陈开只好撤出战斗。当晚圆月当空,清风万里,但此时的圆月已不再属于大成国,倒是名符其实的鬼节了。
  两天之后,陈开撤出了已占领六年的秀京,往贵县方向想追随从天京出走回到家乡的石达开,但其时石达开已向武鸣方向转移。兵孤将寡的陈开为当地的团练所抓,被处死在木格(今属贵港市)的山区中。
  一场历史悲剧,就这样壮烈地闭幕了。一个打着均贫富的旗帜建造的乌托邦,犹如建在沙滩上的楼阁,顷刻间就坍塌了,甚至连废墟都没能留下。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4:38&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上游篇)
  探问漓江深几许
  世界因漓江而认识了广西――此言并不夸张。早在公元前219年,当肩负统一中国重任的秦国大军在广西境内越城岭因补给受阻,大军步履维艰,眼见功亏一篑时,远在西北咸阳的秦始皇在手下一位将军启发下挥动大手笔――在湘江与漓江之间修筑运河,打通长江、珠江水系。“天荒地远”的广西,从此开始成为国人乃至世人关注的对象。而古人眼中的“离水”,也就此与湘水“牵手”,从此不离不弃。如今,地球上四面八方如潮而来的众多游人,正是在畅游漓江的旅途中,认识了广西,爱上了广西……
  论长度、宽度,论气势,漓江似乎无法与国内一些大江大河相比。发源于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的漓江,全长仅200多公里,流域面积不过5840平方公里。于是,在不少国人眼里,漓江清澈而浅显,历史内涵并不深厚。但当你沿漓江一路走来、看来、探来,一定会感慨:漓江的内涵,深厚难测;漓江的悠远,值得用一生去追寻……
  2009年4月上旬,桂北雨水丰沛,正是欣赏“烟雨漓江”的大好时节。本报记者背上行囊,由漓江源头出发,开始了探问漓江的行程……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4:43&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上游篇)(续1)
烟雨中 与漓江同行
南国早报&& &&&& ■ 本报记者 罗劲松 文/图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985b01ab06738afe1f4c403a799b.jpg');" border="0">
云雾中的铁杉林默默守护漓江源头。盛久永摄
  一群“铁君子” 守护八角田
  雨雾中,在猫儿山海拔1860米处的八角田,又见到了那块刻着“漓江源”三个圆润大字的石碑。林子里,只听见浓厚雾气在树枝上凝聚后跌落的水滴声――八角田寂静得像一位深沉的隐士。用脚尝试着轻轻踩踏树林下的高山泥炭沼泽,松软而富于弹性,虽然眼前看不到清泉流水,却有一种“站在水上”的飘忽的感觉。水,就蓄涵在脚下这松软的泥炭沼泽里,缓慢地汇集着、渗流着……
  过去,人们一直把海洋山当作漓江源头,没有人理睬过猫儿山八角田这个地方。成千上万年,八角田一直就这样默默地为漓江输送着清澈的水源,并未因人类的误解而有所懈怠。就像一位母亲,并不因儿女的错误而稍稍减少自己对儿女的爱。20多年前,当人们经过考察、论证,最终达成共识,确认八角田这片表面平静其实深不可测的湿地,才是漓江源头并为之立碑时,八角田依旧默默地履行着它的供水职责,并未因“得宠”而狂妄自大。
  广西人,特别是饮漓江水长大的桂林人,每一踏上八角田这片湿地,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回到母亲怀抱的感觉。
  同样令人敬重的,是八角田附近那片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的南方铁杉。这个星球上,有多得数不清的植物经不起岁月风霜的严峻考验,相继消失了,而铁杉则历经数千万年沧桑,在浩劫中与厄运抗争,挺立至今,犹如漓江之源的忠实守护者。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一位管理者讲述的铁杉无性繁殖的故事,更令记者感慨良多――
  1975年,当猫儿山山顶公路修通时,铁杉那苍劲伟峻的身姿才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当一位名叫玉朝伟的林业技术人员登山考察时,顿时就被眼前这片刚劲挺拔的铁杉林迷住了――一位执着的科研工作者,就此与铁杉结下终身缘分。1976年成立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时,不少人视为“苦差事”避之唯恐不及,玉朝伟却兴奋地主动报了名。
  登山细细一数,保护区内当时尚存864棵铁杉。再细细观察,玉朝伟心里暗自一惊:结有果实的母株仅34棵。而且,这些唯一能为铁杉家族繁育后代的“母亲们”果实很少。玉朝伟将铁杉种子收集起来,在最适宜铁杉生长的自然环境中精心培育,发芽率还是不足5%。玉朝伟的心收紧了――铁杉确实已经到了濒危状态。
  国家林业部专家到猫儿山考察时,曾感叹道:谁攻破铁杉无性繁殖难题,世人会感激他的!
  玉朝伟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个“活”,心里暗下决心:只要不被冻死在猫儿山上,就要把铁杉“插”活!
  大自然不会对任何人偏心。最终成功的,总是那些坚持到最后的意志刚强者。整整10年,到1993年冬天,玉朝伟嫁接、扦插的8000多株试验株,成活了1008株!
  两位美国专家闻讯而来,好奇地询问玉朝伟:实验室在哪里?玉朝伟指着云雾中的猫儿山,笑道:我的实验室在那里,全天然的――很适合铁杉的性格!
  接下来,玉朝伟又开始动脑筋,要把铁杉移植到猫儿山下来,让它成为人们花园里、阳台上的观赏植物。这项显然“不适合铁杉性格”的试验,至今没有成功……记者想:即便有一天成功了,那温室里培育出来的“铁杉”会长成什么样子呢?还能叫它铁杉吗?
  告别八角田时,记者在雾气飘荡的山林里看到有身着迷彩服的保护区护林员的身影在闪动。据说,在宽达170多平方公里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有40多位护林员长年累月在山林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不也是猫儿山上令人肃然起敬的铁杉吗!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4:52&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上游篇)(续2)
  源头第一寨 喜忧说毛竹
  高家寨,在徒步攀登猫儿山的勇敢者的眼里,是“最后的驿站”。记者在高家寨下车时,从八角田上“哗哗”流淌下来的漓江主源――乌龟江旁,一家农家餐馆的主妇在朝游客吆喝着:“吃饭哦!再往前走就没店了哦!”仰头遥望那云遮雾绕的猫儿山主峰,记者心中顿时生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感来。
  高家寨由10个自然村组成。据村民介绍,离漓江源头最近的是潘家寨,寨子距八角田只有一个山头。那里的人们,喝的是真正的“漓江第一瓢水”。而守着猫儿山登山“山门”的,则是高寨小村。记得2002年4月记者第一次登猫儿山时,高寨还是个荒僻小村,如今却已经很有点“现代度假村”的味道了。从乌龟江至杉木江之间,步行不过20来分钟路程,沿途便盖起了近20家餐馆、旅店。“哗哗”溪流旁、竹林掩映中,一幢幢木板小楼颇具瑶家干栏风味。
  在村里老人的记忆中,高寨人的祖先是100多年前参加瑶民起义失败后,为躲避官兵追杀,以柴刀开路逃进这荒无人烟的猫儿山里来的。据《兴安县志》记载,明清两代乃至民国时期,兴安越城岭一带都曾爆发过声势浩大的瑶民起义。反抗统治者压迫的瑶民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到大地方去,吃好的,穿好的”,曾一度包围县城,但最终都归于失败。
  如今的高家寨人,早已告别过去那种在大深山里与世隔绝的“缺吃少穿”的状态,衣着和生活习惯也和汉族居民没有多大差别,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瑶族祖先。每当有旅游团队进山,村里“民俗表演队”就会凑拢来,展示自己的瑶族服饰,拉客人一起跳“竹竿舞”……
  当年出山无公路,高寨村人砍伐的木材、毛竹,采集的山货,就靠着眼前的乌龟江、杉木江往下放。乌龟江、杉木江在高寨村下方不远处汇聚成六峒河,六峒河淌出猫儿山后,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为溶江。溶江在溶江镇汇灵渠水后,始称漓江。沿漓江经灵川,可直抵桂林。
  在高寨村人眼里,满山的毛竹是他们的“绿色钱袋”。过去从六峒河放排,水浅湾多,运不出多少竹子。1987年,政府拨款扩建山下至高寨的公路后,大卡车轰鸣着进山了,一车车毛竹不过半个多小时,就可以从山里运到山脚的加工厂。毛竹长得快,竹笋在春天里一夜就能冒出一两米!种植也简单,只消将山里的杂树、灌木清除干净,善于“在表层土壤里横向伸展”的竹根,便会迅速蔓延整片山地。于是,村民们开始大面积地清除山间杂木,引种毛竹,生活也像那毛竹一般――节节高了。
  进猫儿山旅游的游客面对着华江瑶族乡漫山遍野的毛竹,大赞“修长飘逸、青翠俊秀”美景时;当高寨村乃至整个华江瑶族乡的人们都在为求迅速致富而大力扩展毛竹种植面积,并不断扩建加工厂时;当毛竹年产量已超过600万根的华江,发出“未来三至五年要让毛竹产量再翻一番、再造一个新华江”的豪言壮语时,专家们忧虑的声音也在竹林里响起来了――
  “毛竹的竹根在浅土层横向蔓延,固土能力差”;“毛竹对土壤的肥力吸取能力极强,加上种植者为加快其生长速度过量施用化肥,加速了土壤的退化速度”;“毛竹枝条稀疏,不利于对水的保留”;“竹林中植被单调,蓄水能力远不如天然杂木林”……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玉朝伟在山上进行科研时,曾吃惊地发现:小杂竹已经侵蚀到漓江源头八角田沼泽地一带。他惊叹:竹子是“抽水机”,将水“抽”到了天上,减少了地面水和地下水!
  其实,高寨村人也明白天然树林的保水蓄水能力,远胜于竹林。杉木江边一位开农家餐馆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在高寨村每一个自然村寨周边,都有原始树林,村民们视之为“神树”、“神林”,绝不容许任何人砍伐。其中一些巨大的古木,外人出高价也不卖。这种现象,此前记者在其它一些山区采访时也曾见到。朴实的山民虽然不太懂得生态学知识,但直观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如果把村子周边的天然树林砍光了,村里的溪水、井水就会随之断流、干涸。
  站在杉木江边,望着两岸山坡上茂密的竹林,再望着远处村子里那些还十分破旧的干栏木板房,记者完全理解高寨村人钟情毛竹的心情――那确实是他们目前唯一能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的“绿色钱袋”。
  听着近些年漓江越来越急的“喊渴”声,听着从桂林不时发出的“漓江因水浅封航”的叹息声,记者又完全能感受到专家们焦急忧患的心态――那决不是无病呻吟、杞人忧天!
  一道“既要让农民致富又要为漓江保水”难题,摆在人们面前。这道题的分量,重如猫儿山!这道题的难度,甚于攀登猫儿山!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8897edaf7db4d5b11f4e71f4bd4d.jpg');" border="0">
高寨村旁的杉木江溪流潺潺。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acdda3188faf_906070.jpg');" border="0">
猫儿山上漫山遍野的毛竹。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5:03&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上游篇)(续3)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7fb03fbd4d312ffa6e28_906070.jpg');" border="0">
“忘忧谷”里溪水哗哗而来。
  “忘忧谷”里难忘忧
  最初见到刘玉,是在7年前记者第一次攀登猫儿山的途中。当时,路过山间一个叫“过江铺”的不起眼的小村子时,一栋挂着“忘忧谷”木牌的小竹楼吸引了记者的眼光――在这座独具干栏风格的雅致的竹楼里,住的是怎样一位隐士呢?
  当时的刘玉不过29岁。此前自费到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书画创作的他,离开学校后背着画板独自一人闯荡桂林,办起了自己的画苑,很快佳作频出。他创作的透着桂林山水灵气的国画,受到美术界大师的肯定。他的国画《云山图》,在北京世纪之星大奖赛上夺得一等奖。他在台湾桃源市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他的作品相继被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爱好者收藏。在美术界渐渐有了名气的他,本可以像许多同行一样,就此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以画为生,过着富足而惬意的日子。而刘玉也确实用卖画赚来的钱在桂林市郊区买下了一块地皮,期待着在城里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别墅和一间气派的画室。
  1998年秋天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刘玉为自己设计好的人生轨迹。这天,家里人告诉他:村里正在开会商量分山林的事。刘玉吃了一惊:那可是漓江源头的水源林啊,分了它不就等于毁了它吗!他马上丢下画笔往家里赶。
  在村里的商讨会上,急于要砍树换钱的村民坚决主张分山林。刘玉苦口婆心地启发大家:电视天天播放要保护水源林、防止水土流失,我们怎么能乱砍水源林呢?大家想想,以前村子前面那条六峒河,水最浅的地方也有两米多深。现在呢?河水浅得挽起裤脚就可以趟水过河了。如果猫儿山上的村庄都把山林分了、砍了,六峒河怕就要干了!漓江也就要断流了!
  表决时,多数人没有理会刘玉的话。在他们眼里,你刘玉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可以靠画画挣钱,而我们只能靠山吃山啊。水源林最终被分掉了。很快地,如刘玉所料,不少人急功近利地将分到手的树木砍了、卖了,原来郁郁葱葱的水源林,很快便被砍得面目全非。
  一连几天痛苦不堪的刘玉,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廉价把桂林那块正在看涨的地皮卖了,再搭上卖画的收入,回过江浦村承包还没有被砍尽的水源林。他要在这里建起一个保水示范林区,兼做生态旅游项目;他要为村民们摸索出一条既能赚钱又不破坏漓江源头生态环境的路子。
  刘玉为自己的示范林区起名“忘忧谷”。当年那个背负着父老乡亲期待,顺六峒河走出封闭大山的年轻人,又背负着猫儿山、漓江源原始森林的急切呼唤,沿六峒河回到了封闭大山里……
  7年前,急于攀登猫儿山的记者没来得及和刘玉深谈,甚至没有好好地观赏一下刘玉的“忘忧谷”。7年里,记者一直没机会回访“忘忧谷”,也没再听到关于刘玉的消息。此次踏上探访漓江源的旅程,刘玉和他的“忘忧谷”忽地又在心里跳了出来――同时不免有些担忧:在那寂静幽深的猫儿山里,这个青年人还在坚守着吗?
  车到过江浦村村头时,记者眼前忽地一亮――那栋小竹楼依旧立在路旁。“忘忧谷”的木牌,依旧挂在楼上。只是在竹楼后面,多了幢乡村度假酒店。
  信步走进“忘忧谷”――一条狭长的山谷向山里延伸。山谷里,一棵棵苍劲的老树像饱经风霜的老人,浑身披满青苔和寄生小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灌木、杂草和藤蔓,自由自在地生长着、攀爬着……树上,鸟儿啼叫;草中,虫子欢鸣。弯弯曲曲的乱石沟里,清亮的山泉“哗啦啦”地从山谷深处流淌而来,欢蹦乱跳地往山下奔去……虽然10多米开外就是公路,就是村庄,就是村民的竹林,但徜徉于“忘忧谷”中,却有一种置身原始森林的感觉。
  时隔7年,再一次面对刘玉时,记者发现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显得相当沉稳,眉梢间时时透出一丝忧郁的神情。
  “守在这寂静的‘忘忧谷’里整整10年,感觉寂寞吗?”记者关切地问。
  刘玉沉思片刻,淡然笑道:“很多时候,确实寂寞。但耐不住寂寞,就做不成这份事业;要做成这份事业,就必须耐得住别人的不理解――好在理解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多了。”
  是的,10年前,刘玉的90亩林地在乡亲们上千亩毛竹的包围中,显得是那样势单力薄,似乎随时可能被竹海吞噬。10年间,竹海面积虽然一直在扩张,但刘玉的树苗也在顽强地成长着,小树历经10年风雨,如今已蔚然成林。一拨拨知音、志同道合者闻讯从桂林等地而来,在山坡上种树,在“忘忧谷”倡导绿色环保精神,让刘玉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在孤军作战。
  如今的“忘忧谷”,已经成为桂林有名的环保旅游教育基地。而刘玉的树林,也已经翻山越岭扩展到了一个叫“天堂界”的地方。
  刘玉的行为曾让一些同行感叹:桂林“多了一个造林人,少了一个艺术家”。记者在和刘玉的交谈中却感觉到:潜身山林的刘玉,心中始终“悬挂着一枝画笔”,从来没有丢弃过自己儿时就怀有的“描绘美”的梦想。空闲时,他会经常去桂林和画友交流……看到美术界同行在漓江的滋养下不断有佳作问世,他的心里也会有些痒痒、有些焦急,也会生出强烈的创作冲动。但是,冷静下来,又觉得自己现在在山里做的事和心中从来没有消失过的美术创作冲动并不矛盾――融入自然,不正是一种艺术积淀吗?!古人云:师法自然。刘玉觉得,自己这10年在艺术修养方面同样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更深切地认识了大自然这位老师。
  忘忧谷里难忘忧,回归山林不舍画。时时对漓江源头生态环境怀着深重忧患的刘玉,不正是在这猫儿山深谷里,在这悠远的漓江源头,在这大自然中,描图着一幅震撼人心的鸿篇巨制吗!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e15da508b08d637b750a31a9b6cef445_906070.jpg');" border="0">
“忘忧谷”中的刘玉难以忘忧。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5:15&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上游篇)(续4)
  湘漓源头之争是场历史误会?
  漓江、湘江究竟是同源还是异源?如今已有定论。但是,在湘漓二水源头自然环境并不遥远神秘的状态下,关于湘漓二水的源头问题,竟争论了200多年,甚至到科技已十分发达的现代,各方一度曾各执己见。这在国内外各大河流的河源史上,确实是少见的现象。
  从漓江源头一路走来的记者,在拜读了原兴安县博物馆馆长李铎玉先生关于湘漓源头之争来由的论文后,对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终于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埋下湘漓二江源头争论“火种”的,是后魏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这里,郦道元很明确地表达了他的观点。
  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称:“湘漓二水,皆出灵川之海阳,行百里,分南北而下。北曰湘……南曰漓……”
  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提到“漓水”时说:“桂江一名漓水,经县东,去县十步”。据资料记载,唐代的兴安县县城建在如今的城台岭上,灵渠绕城而过,距城确实只有十余步。这里,李吉甫明确地将灵渠称为“漓水”。灵渠是在分水塘分湘水一派而流入大溶江的,既然灵渠被称为“漓水”,自然和湘江是同源了。
  唐代一位对灵渠进行过重大维修、后被称为“灵渠四贤”之一的鱼孟威,在他的《灵渠记》中也写道:“灵渠乃海阳山之一派也,谓之漓水焉。”
  在灵渠边四贤祠里,立着一块古朴的石碑,上面是清乾隆年间桂林知府查淳写的“湘漓分派”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指的是“同源的湘漓”自灵渠三七分流的意思。这里,古人显然也是仅将灵渠一段视为“漓江”。
  首先提出“湘漓异源”并由此引发湘漓源头之争的,是清代乾隆初年时任兴安知县的黄海,在他主编的《兴安县志》中,否定灵渠即漓江,认为漓江应该是兴安境内的双女井溪。由此他认为:湘漓异源。后人考察发现,双女井溪全长不足7公里,发源于双女井。黄海将双女井溪称作“漓江”,显然是错误的。
  全州人唐一飞在《漓水源流考》一文中指出了黄海的错误,但却肯定了他的“湘漓异源”观点,并提出越城岭主峰猫儿山才是漓江发源地的主张。称猫儿山为漓江发源地,唐一飞应为第一人。
  争论了200多年后,人们突然发现:其实说“湘漓同源”的古人和说“湘漓异源”的后人都没错,只是古代的“漓水”和现代的“漓江”范畴完全不同,指的不是同一个对象。古人所谓“漓水”,指的仅为灵渠,即由湘江分出的一派,因而最早称之为“离水”;后人所谓“漓江”,指的是从猫儿山上奔流而来的大溶江以下直至平乐县的那段更有气势的江水。
  4月的灵渠,因连日下雨而水势大涨。记者站在渠岸边,遥望大小天平和铧嘴将涛涛而来的湘水巧妙地作“三七开”――百分之七十顺大天平流入北渠,返还湘江;百分之三十顺小天平注入南渠,归于漓江……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感慨: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沟通是多么的重要!2000多年前灵渠促成的“湘漓沟通”,成就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促成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携手交流。而历代以来那些研究水系的有识之士们,如果有机会面对面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明白各自所说的“漓水”并不是一回事,怕也就不会有那场耗时200多年的“湘漓源头”之争了吧?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41e069aeeac9f3b88c0d4e4_906070.jpg');" border="0">
灵渠分流。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3ca8a8dae36e6_906070.jpg');" border="0">
“湘漓分派”古碑。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2d3a91e1f6ac50c818c8ef_906070.jpg');" border="0">
灵渠边的秦军雕像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5:24&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上游篇)(续5)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2261fcf8f549b9f11a3bbb_906070.jpg');" border="0">
兴安县重建的北城门
  “秦文流觞”通北门
  展开兴安县地形图――东南,耸峙着都庞岭;南部,蜿蜒着海洋山;西北,则有越城岭雄踞。由此形成兴安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东南部南高北低,西北部北高南低。因这一地势,流往湖南的湘江,于海洋山发源,从南往北进入湖南,最终注入长江;在广西境内蜿蜒的漓江,发源于越城岭主峰猫儿山,往南流经桂林,在平乐与荔江、茶江汇合而成桂江,到梧州汇入西江,最终归于珠江。正所谓“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独特的地形和水系走势,注定了兴安这个地方要成为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
  1200年前,当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兴安时,他最为关切的竟不是灵渠,而是当时兴安北面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城门,并由此引出一段论述为官之道的佳话……&&
  记者来到兴安县城著名景区――水街的入口处时,新竣工的古北门赫然而立,与周边的一品居、三怀第、九井坊三组仿古建筑组成颇具秦代建筑特色的“秦文流觞”景区。
  觞是古代一种酒杯。流觞,是古代三月上巳节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人们在节日当天要举行洗濯身体以除灾辟邪的祭祀仪式。后来,“曲水流觞”演变为文人一种饮酒游戏:大家坐于环曲的水渠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由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面前谁喝酒,彼此取乐。1999年修建桂林正阳步行街时,就出土过宋代的“曲水流觞”石刻。兴安人建“秦文流觞”景区,取的是“传承秦汉文化,祝愿百姓吉祥”之意。
  入北城门,在灵渠岸边一块高约2米的方形天然巨石上,刻着柳宗元当年写下的《全义县复北门记》,“全义”,即唐代的兴安。读罢全文,一段发人深省、令人感慨的往事,仿佛又在这古色古香的水街前重新浮现出来――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因得罪权贵被贬至永州为官。这一年,随同他前往永州的表弟卢遵被任命为全义县县令,柳宗元欣然送卢遵走马上任,并鼓励卢遵“宜奋翼鳞,乘风波”,成就一番事业。
  卢遵抵达全义县城时,兴致勃勃地游览全城。当时的全义县城为唐初大将李靖所筑,相当雄伟、严实。然而,卢遵却发现一个怪现象――整座城只有东、南、西三面开城门,北门被封闭着。诧异之下,询问当地人,才得知:这北门已经封堵100多年了!原因是当初全义的当政者听信风水先生“巫言”,说若开北门邪气将随之而入,不利于政令施行,财气、福气也会因此散去……由于北门的封闭,居住在北面的城外百姓进城、城内百姓出城都要绕道而行,十分不便,怨声载道。
  卢遵在多次咨询手下官吏意见后,终于力排俗见,说服众人,重新开启了北门。北门一开,百姓奔走相告,兴奋不已,庆幸从此进出方便,庆幸有了卢遵这样一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民着想的父母官。
  得悉此事的柳宗元欣喜之余,提笔撰文,写下《全义县复北门记》,对卢遵“由道废邪,用贤弃愚”之举大加赞赏。
  读罢石碑上柳宗元的文章,记者不由得感叹:一座城门,竟因巫师的荒诞之言而封闭上百年之久!这期间的古兴安,有多少县令走马上任,却没有谁切身关注过百姓的疾苦。由此可见封建时代政治体制之腐败,各级官员之昏庸!
  如今,传承秦汉文化的一条仿古水街,已经成为兴安居民和各地游客生活、休闲的乐园。行走于水街的商铺、亭台、拱桥之间,感觉清人苏宗经所描绘的那条安适休闲的古水街的意境又回来了――
  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
  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
  浆脚挥波易,蓬窗买酒便。
  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
  兴安人在灵渠边重新建造北城门,在水街边重新立起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石碑,自然有其深意。当今每一位为官者的心中,不是都应该峙立着一座为百姓而开的“古北门”吗?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d670daf3be539_906070.jpg');" border="0">
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石碑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6:04&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中游篇)
烟雨中 与漓江同行
南国早报&& &&&& ■ 本报记者 罗劲松 文/图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788cba53d9b4f8397acf7bc_906070.jpg');" border="0">
连日大雨,从山上带来大量泥沙的大源河在兴坪汇入漓江
  1 一条古商道 两头“挑”大江
  漓江进入灵川县境内,便开始了她风光如画、精彩纷呈的中游之旅。在这里,记者的目光首先被一座古村吸引――熊村。
  喜欢探访古镇古村的人,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那些当年气派繁华、名气远扬的古镇古村,多与大江大河结缘,是水上运输重要的起点、终点或中转站。而熊村坐落在距漓江10公里的山丘上,并不是水上交通枢纽,明清时代却在桂林一带以“物流中心”而声名远扬,一度甚至有压倒拥有十三码头的大圩的势头。熊村兴旺的缘由在哪里呢?
  1900多年前的决策
  自秦开凿灵渠后,桂林与湖南乃至中原地区水路畅通,湘桂两地商业交流越来越频繁,大量由楚入桂的商船,涌往广西。随着商船的增多,相对狭窄的灵渠,通行能力开始不能满足需求,渐渐成为湘桂水路交通线上的“瓶颈”,往来船只在这里拥堵十分严重。据史料记载,由湘江北下入漓江的船只常常在全州便开始排队,“滞留逾月”不能通行。这一状况,在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日记里有形象的描述:“出城,西三里抵三里桥,桥跨灵渠;渠至此细流成涓,石底嶙峋。时巨舫鳞次,以箔阻水。俟水稍厚,则去箔放舟焉……”鳞次栉比的大型货船,拥堵在灵渠,等待蓄水放行。
  时间就是金钱!入桂水路只有一条,等不起的官员和商人们不得不动脑筋在陆地上另辟蹊径。据《广西历史地理》记载,早在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大司农郑宏在进行一番调查后,奏请开辟零陵、桂阳峤道。“零陵峤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湘桂走廊。这条峤道的大致线路是这样的:从中原到达湖南境内后,通过湘桂走廊到桂林;由桂林顺漓江而下,抵苍梧;从苍梧溯西江过北流河,进入玉林平原;再由玉林转入南流江,最后抵达北部湾畔的合浦。
  这条早在1900多年前就已提出的贯通南北的峤道,堪称我国最早的一条“出海通道”,广西由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我国与印支半岛、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交通要冲。在这条古代出海通道上,桂林起着“南北水陆交通联运转折点”的重要作用。
  自此,一条从湖南零陵(今永州)――全州――兴安――崔家――高尚田――长岗岭――熊村――大圩的陆路古商道,便在马蹄声和挑夫沉重的脚步声中被踏了出来。这段陆路商道全程走下来,只需6天左右时间。大批货物经这条陆路商道运抵大圩后,再装船“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东”。原本与水路并不沾边的熊村,就在那马嘶人沸的喧闹声中,迎来了千载一逢的机遇。
  熊村成了大圩场
  绵绵细雨中,记者从大圩古镇乘三轮车赶到熊村。古树掩映中,只见连片的明清老屋,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山丘下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河中一道堤坝将水位抬高,河水乖乖地顺着石板砌成的渠道流入村中。临渠而居的人们在自家门前石阶上,便可自在地洗衣洗菜,很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
  依山坡铺设的石板路弯弯曲曲,每到街巷相交处或出入口,便筑有拱形里坊门,每座里坊门上,依稀可见当年的名称――天向门、德兴门、紫气门……村口一座较大的里坊门,老名称已被石灰覆盖,石灰上用红漆写着“革命门”三字,显然是“文革”时“破旧立新”留下的印记。座座里坊门,将弯弯曲曲的街巷间隔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今天看来似乎毫无用处的这些拱门,当年是用来在热闹的街市交易中分区分行的。村里老人指点着告诉记者,门这边是牛市,那边是猪市。再往前,还有草帽市、竹编市、农具市……
  眼前这一条条冷清的街巷,当年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闰四月二十八途经熊村时,在日记里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圩上聚落甚盛,不特山谷所无,亦南中所(少)见者”。简单两句话,便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熊村圩市上熙熙攘攘、货进货出的热闹情景。
  熊村当年的热闹,还可以从家家户户都开铺设店的建筑格式看得出来――几乎每一户临街的木板窗户下,都砌有用来摆设商品的青砖柜台。主人只消撤掉窗户上的木板,摆出商品,就可以和街上往来的过客做生意了。
  村里老人讲古,最喜欢讲的是当年熊村人捐钱修建桂林花桥的故事:相传当年熊村一老者前往桂林访客,在街上偶见募捐榜示:为建花桥募集资金。老者当即上前称:愿为捐钱!募捐者见眼前这老头衣衫陈旧,其貌不扬,便有些不屑,随口问:“捐好多?”老者弯腰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一个半圆。募捐者不解,问:“这是什么?”老者道:“捐一拱(建一座桥拱的钱)。”在募捐者将信将疑的目光中,老者带着几个挑夫回村,打开钱仓,用木瓢将铜元舀入挑夫箩筐里。待挑夫们将几担铜元挑到桂林,募捐者一清点――除付给挑夫“草鞋钱”(工钱)外,刚好是建一拱所需的钱数。为感谢熊村人捐资,在修建花桥时,特意将桥中6个排水口造成6个龙头,因为熊村人认为他们的先祖是乘着6条龙船迁徙到桂林来的。
  寂寞中的回忆
  有钱人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熊村人,当年赚的是“力气钱”、“辛苦钱”,日子过得颇为清苦。在一座简陋陈旧的老屋里,一位年过八旬的熊姓长者向记者感叹道:他和父亲两代人都是挑夫――那个时候,每天半夜就要爬起床,扛着扁担翻山越岭赶到20公里外的长岗岭村去帮老板挑货。起晚了,就有可能揽不到活。挑着货物从长岗岭往回走,到熊村歇脚、吃饭后,继续往10公里外的大圩码头赶。如此辛苦一趟,所得工钱,不过能买两三斤米而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桂黄公路、湘桂铁路相继通车时,熊村人眼前这条古商道很快便荒弃了。繁华已成记忆,辛苦存在心头。守在村里的熊村人,再也见不到往日马帮、挑夫往来如鲫,马嘶人沸的热闹情景了。一度繁华堪比大圩的熊村冷清下来,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当一些发思古之幽情的游客辗转来“叹”熊村时,开着三轮摩托车在大圩与熊村间揽客谋生的熊村人,会微笑着8元、5元地和游客讨价还价,然后带着客人奔驰在那条已经拓宽并铺上了水泥的古商道上。在熊村的年轻一代中,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祖辈,曾经用自己的肩膀,挑起过湘漓之间经济交流的重担!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2a78df69cb0_906070.jpg');" border="0">
当年喧闹的熊村如今寂静无人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299d9aa59cfc7abac07ff59a06d0be83_906070.jpg');" border="0">
聪明的熊村人引水入村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baa53773abd292e89bd1a7_906070.jpg');" border="0">
兴坪老戏院一角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d93edbda97_906070.jpg');" border="0">
熊村里坊门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6:29&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中游篇)(续1)
  2 前世兴坪光彩如戏 今生名镇风景搭台
  4月的傍晚,落日将它的最后一缕余晖从老寨山山顶上收走。山脚下喧闹了一天的兴坪镇,在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后,终于沉寂下来。白天的兴坪,美得犹如一幅山水画卷;夜晚的兴坪,静得就像一位温厚长者。也许,只有到夜幕降临时,这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才有闲情回味它1400多年前做为“熙平县县治”那段遥远而光彩的时光……
  移民在这里唱主角
  说起古镇上的老建筑,最让兴坪人自豪的,当属老街上那座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的关帝庙武圣宫戏台了。
  古色古香的戏院里,现存偏殿和戏台。台缘上横贯着4幅木雕,所雕人物栩栩如生,经戏剧行家鉴定为四出传统戏曲的剧情浮雕:《五代荣封》中的“仙姬送子、满门荣封”;《古城会》中的“关羽斩蔡阳”;《聚子会》中的“姚通金殿举狮”;《活捉子都》中的“颖考叔金殿举鼎夺帅”。戏台内左侧有一面木质屏风,上有楠竹浮雕,下端落款为“乾隆乙丑年板桥赠”。有兴坪人怀疑此竹出自“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之手。如果属实,那这个古戏台当年的名气还真不能小瞧。
  年近九旬的李老先生就住在戏台附近,一说起古戏台,老先生满脸是笑:“当年那里是兴坪最热闹的地方了!桂剧、彩调剧轮番上演,有时候从桂林请来了名角,大人们会兴奋得定不下心来做生意,打算盘时频频出错。而我们这些‘小把爷’,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戏台下钻来钻去凑热闹了,有时钻到看戏人桌子下面,瞅大人不留神,伸手在桌上抓一把花生、瓜子什么的,飞奔而逃……”
  一晃270年过去了,如今的古戏场早已人去台空。当年在戏场里高声叫好的,又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在兴坪三条古街上漫步,会有一种走回到明清时代的感觉――青砖灰瓦的老屋均为二层,楼下设商铺,台面尚存;楼上住人,阳台犹在。走过了“老街”,接上便到“新街”。如果你以为“新街”是如今新开的一条街,那就错了――“新街”的历史也有上百年了。据说,当年开辟“新街”时,兴坪人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因为这意味着,兴坪人的生意又翻了一番。用现代时髦的话说,叫“又造了一个新兴坪”。
  新、老街之间岔出的一条街,叫“湖南街”。刚踏上这条街时,记者很有些诧异:兴坪人何以对湖南如此青睐?连街都以“湖南”命名。见街边一座老屋前有几位老人在闲聊,便过去询问“湖南街”的由来。一位长者说:“是因为街上原来有座‘湖南会馆’。”旁边年过八旬的李老先生马上纠正:“不对!有湖南会馆不假,但这条街所以叫‘湖南街’,主要还是因为当年街上住的都是湖南人。当时从湖南下来的生意人,下船第一件事,就是奔这条街湖南人开的旅馆住店。”
  李老先生说,自己就是湖南人,祖籍湖南长沙县。当年所以离乡背井来到广西兴坪,是因为祖上从军,被调配到广西守关,退役后看兴坪这个地方枕着漓江,北通湖南、南达广东,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就留了下来,做一些杂货生意。在李老先生记忆中,当年兴坪街上千居民中,湖南人占了大多数,其次是广东人,再次是江西人。
  当年的兴坪,果然如李老先生所言,是一座以湖南、广东、江西人为主体的“移民城镇”吗?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专家的研究正好印证了李老先生的记忆。《广西历史地理》一书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广西真正的开发时期,应该说是从明朝开始的。这种‘开发’的重要标志,是在这一历史阶段内,外省人移居广西逐年增加,特别是明末。这个时期,广西的北部,首先是东北部,从湖南方向迁来了很多人;在南部的东面,也陆续从广东方面来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是来经商,有的搞手艺,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等。这些新来的移民,对广西社会的各个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教师范玉春撰写的《交通与人口聚落:阳朔县人口迁移与分布的个案分析》一文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
  先秦时期,阳朔一带是百越民族的居住地。自秦代以来,随着中原中央政权对广西加强统治,封建官吏在阳朔一带大力推行“教化”政策,当地土著或被迫逃往山区,或被汉文化彻底同化。而外地汉族人口则因戍边、仕宦、经商等缘由,纷纷迁居广西。阳朔地处中原连接岭南的水陆交通要道,又靠近广西古代政治经济中心桂林,因而吸收的移民数量特别多。清代之前,迁入广西的外地移民大多为迫于外力的政治移民和军事移民,移民籍贯遍及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清代以后,由于中原汉族传统的聚居地区人满为患,无地或少地的汉族农民被迫迁往关外及西南边疆地区,而人少地宽、尚待开发的广西,自然而然成了湖南、广东移民的首选之地。
  在阳朔,枕着漓江而眠的兴坪,又是众多移民关注的焦点――这里河面宽阔舒缓,两岸奇峰耸立,漓江支流大源河由东向西流来,在兴坪汇入漓江。两江交汇的地理优势,使兴坪不仅成为桂林、梧州之间水上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阳朔全境的水上交通枢纽。
  早在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兴坪就成为县治所在地,当时称为“熙平”,历两晋、南北朝300多年。至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县治才迁往阳朔,而熙平也渐渐在人们的口语中被讹传为“兴坪”。县治虽然迁走了,但兴坪水上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没有变。在生意人眼里,兴坪仍是他们大显身手、发家致富的最佳的“风水舞台”。到清代乃至民国,占交通便利的湖南移民纷纷迁居兴坪,终于在居民人数上占了优势。一条“湖南街”就此应运而生。
  往事如烟……如今兴坪镇的2200多居民,不论祖籍何方,来自北面的湖南还是南面的广东,都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兴坪人!都在为兴坪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光彩的过去、美好的现在而备感骄傲!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484f1b647b52ef9f2c67b28ba32ba1b6_906070.jpg');" border="0">
寂静的老街,悠闲自在的兴坪人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f8ccfbd47e323c15800cdd4_906070.jpg');" border="0">
兴坪老戏台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9fcebaf67b_906070.jpg');" border="0">
兴坪老码头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6:43&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中游篇)(续2)
  一位总统激发商业灵感
  在兴坪古镇徜徉时,记者产生了一个疑问:保存完好的三条老街上,沿街所建均为铺面,竟寻不到一幢能显示主人“财大气粗”的豪宅。当年在兴坪风光一时的那些富商们都住到哪儿去了呢?
  “想看高墙大院啊?那你得去渔村。”据兴坪人说,渔村就是当年曾在兴坪经商的“显贵”选中的一块“风水宝地”。
  如今的渔村,早已因1998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到访而远近闻名。从兴坪顺水路去渔村,不过2公里,10多分钟即可抵达。但渔村与外界的陆路交通,至今仍呈半封闭状态,据说连摩托车都开不进去,走路的话要花半天时间爬山――水路对临水而居的人们来说,实在犹如“高速公路”。
  没到过渔村的人,会顾名思义误以为渔村是打渔人聚居的村庄。而在村民赵家仕的记忆里:过去村中有7口天然鱼塘,因而渔村原名“鱼塘洲”,后来才改名简化为“渔村”,村里人一直以种植果树为主,与打渔没多大关系。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年间)立村的渔村,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100多户村民中,以赵姓为主。祖先来自湖南永州,不知何年在广东三水县做过官,后来又到桂林任官,最终选中鱼塘洲这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风水宝地”为定居地。&&&&
  村口古朴的渔村小学是由一座老祠堂改建的,如今早已人去房空,孩子们都转到村外新校园上学去了。寂静无声的老校园门口,一副对联依稀可辨――“贪玩贪耍往它处”、“振国振村进学堂”。站在这副对联前,记者顿时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仿佛回到孩提时代,正面对严师,聆听教训。
  走到渔村当年进步文人赵文辉老人故居前,只见大门口石板上刻着一对麒麟,神情活灵活现,却扭头朝向门内。村里长者说:朝内意味着“守财”,财源准进不准出。侧门内一道拱门上写着“一笑”两字,颇耐人寻味。据说,这“一笑”两字,源自《汉书》中的名句――“邻里一笑相乐”。意在提醒人们:遇喜大家一笑,皆大欢喜;遇怒哈哈一笑,一笑了之……再看看两边门联:“笑声活百岁”,“宽心转少年”――可以想见,当年的赵家主人定然是位心胸开阔豁达的人士。
  渔村人崇尚“一笑”,但渔村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却有着威严的“不笑”的特征――渔村建于动乱年代,又远离城镇,建房时便特别注重防范:富裕人家的青砖大院,虽雕梁画栋,雅致精巧,但家家都有楼台、重门,以抵挡盗贼;村头,高大村门护卫着进出口,门旁筑有t望台、炮台。门楼上刻着“东南保障”4个大字,似乎在向外人宣示着渔村人守卫家园的决心。村后石峰险峻,村民们于清咸丰年间在五指山、马颈山之间一块面积约20亩的平地上,建了一座山寨,寨墙四周皆为悬崖峭壁,仅有一条小路可通,地势十分险要。寨中有井泉二眼,泉水清澈,经年不涸。在村里人眼里,此水从天而降。“天水寨”由此得名。
  不少人说:渔村在克林顿总统来访前,一直默默无闻。这并不符合事实。其实,早在明清乃至民国初年,渔村就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村子了。据记载,日,赴桂林成立大本营准备北伐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乘船顺漓江前往桂林途中,曾在渔村停泊,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等一起进村游览,并在渔村清代进士赵元杰的陪同下,登上村后天水寨,观赏漓江美景。村民赵丹瑶由此追随孙中山革命,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历任营长、团长,在广东与旧军阀作战时战死沙场。抗日战争期间,活跃于阳朔、临桂一带令日寇闻风胆寒的共产党抗日武装――临阳联队,队长赵志光也是渔村人。
  解放后,单纯靠种地种果树过日子的渔村,确实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8年7月,当美国总统克林顿到桂林访问并决定在漓江边探访一个村庄时,有关方面沿漓江一路考察、挑选,最终将目光定格于这个环境幽静、民风纯朴、古建筑气派的小村子。7月2日,克林顿走进了秀美的渔村,渔村也从此走出了闭塞的状态……
  如今的渔村,经商的风气像村中的柑橙花香一样浓郁:每一位进村游览的游客,均在村口被告知要买5元门票,这在阳朔众多的古村中,怕是开风气之先了;村内一家颇为气派的古院落门前,挂出一张包装箱纸皮,上面写着:“克林顿到我家用过餐!我家加工农家饭,有土鸡、漓江鱼”;得知记者想了解渔村的历史,一位村民马上拿出自己打印的一份《渔村简介》――3张纸,10元钱;村中古建筑对面一幢新建楼房门口,挂出在他家楼顶才能拍到的渔村几张“经典古建筑”的照片,想上楼拍摄,请交5角钱……
  有游客笑道:“克林顿给渔村带来了名气,也给渔村人带来了商品经济头脑。”
  其实,渔村人的祖先早在明清时代甚至更早,就曾经在南来北往的商品交易中创造过辉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业”。当如今的渔村人在长年封闭状态中一觉醒来时,但愿他们既保有祖上的精明能干,更保有祖上的“一笑”精神!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5fdee1b01904c90fdcd5d_906070.jpg');" border="0">
渔村人的广告牌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5aceed07f13e501b95f2ee595c6003bb_906070.jpg');" border="0">
渔村民居一道侧门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6afa89e098e5bbb9d17f_906070.jpg');" border="0">
渔村小学旧址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c19bb4fe0_906070.jpg');" border="0">
渔村的一条侧巷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6:47&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中游篇)(续3)
  一位日本人结缘漓江
  老寨山坐落在兴坪镇码头边,漓江在山脚下转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如一条美丽的罗带绕古镇向南而去,形成漓江上著名一景――“镰刀湾”。登上海拔300多米的老寨山山顶,兴坪周边的漓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当一位名叫林克之的日本人来到老寨山脚下,来到漓江边时,他立时认定:这里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家园!
  记者第一次到兴坪采访林克之,是在2000年的8月。当时,一位朋友告诉记者:在兴坪镇码头,看到一个50来岁的男子在捡垃圾,而这个借居于兴坪镇、终日为漓江“洗脸”的男子竟是一位日本人!大感兴趣的记者随即赴兴坪采访。在老寨山脚下见到林克之时,这位并不富有的日本人刚用在日本筹集到的10余万元铺好了登上老寨山的石阶路,并在山腰和山顶分别建起了和平亭、友好亭。当时的兴坪人,称54岁的林克之为“洋雷锋”。林克之则笑笑说:“我只是‘学雷锋’。”
  第二次采访林克之,是在2002年8月底。那时一位名叫董彬才的钦州姑娘在看了关于林克之的报道后,主动到兴坪“相亲”,与已经在老寨山脚下定居的林克之一见钟情,随即结为夫妻。看到兴坪码头一带的漓江边人来人往,却没有厕所,林克之又投资在住宅旁建起了一座公共厕所。一遇到有人在山脚下随地“方便”,林克之便马上过去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呼喊:“过来,过这边来――WC!WC!”
  结束那次采访时,林克之正和妻子忙碌着将自家楼上5间房子改建为家庭旅馆,并盛情邀请记者:“下次来,就在我家里住。”
  一晃6年多过去了。4月的一个傍晚,当探访漓江的记者风尘仆仆第三次来到兴坪老寨山下时,林克之一家人正和6位分别来自日本、香港的游客吃晚饭。夜色中,林克之很遗憾地对记者说:“房间已经住满了。你应该先打电话预定。”虽然没能体验林克之的旅馆,但看到旅馆生意不错,记者心里很是高兴。
  第二天,漓江烟雨迷茫。记者连忙带上相机往老寨山上攀登。在山腰上标示的“605级”台阶处,林克之当年铺设的供登山人休息的石凳还在。记得2000年记者和林克之一起登山时,曾在这里的石板上看到一行字:“炎黄寸土必争,打倒日本鬼子!” 署名“南京游客”。当时,林克之把那行字一字一顿地念了出来,然后“哈哈”地笑。记者向他解释:“过去日本军队侵略中国,杀了很多老百姓,特别是在南京。中国人现在没有忘记那段历史。”林克之听了连连点头:“我知道,我看过《东史郎日记》好多遍。以前,兴坪人见了我也叫我‘日本鬼’。可是现在大家互相理解了,他们叫我‘林先生’。”那次分手后,林克之用石米在石凳前的水泥地上镶嵌了“中日友好”4个字。如今,这4个字仍完好无损。
  下山走进林克之的家庭旅馆,只见墙上贴满了日本歌星、中国影星来访时的留影。看来,林克之的老寨山旅馆这些年来还真是名声在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立木义浩的日本人在杉木板上题赠的唐代诗人于武陵的《劝酒》: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细细品味,能感受到祝颂慰勉之间,蕴含着的对人生浮沉甘苦的感叹。
  林克之和妻子携手经营自己的旅馆,平时相互关怀,但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常常难免起“摩擦”。一次过年时,妻子买回了大红灯笼和对联、鞭炮,林克之却扎好了稻草结子和三串白纸条要挂在门口。妻子不高兴了,说:“你那白纸条,我们中国人可不喜欢!”林克之笑着辩解:“在日本,这象征纯洁,表示尊奉,对祖宗和客人真诚……你的一挂红红火火,我的一挂清清白白,这叫‘杂交年文化’嘛!”
  如今,夫妻俩已经有了爱的结晶――一个名叫林喜多郎的5岁男孩。活泼的喜多郎最喜欢缠着“老爸”一起在地上堆积木。搭起几块长方形木块,喜多郎说:“这是老寨山。”再加上一个小尖顶,又说:“这是友好亭。”
  友好!一个代代相传的永恒的主题。好客的漓江以她广博的胸怀,容纳了多少倾心倾情的海外游子!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0e60fbfceb37fcceee7b97f2a46f.jpg');" border="0">
林克之一家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6:53&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中游篇)(续4)
  3 寻访朗梓 壮族人的守候
  当清军刚刚入主中原之时,一位祖籍宜山的覃姓壮族军人随广西驻柳州总兵马承荫起兵响应吴三桂“反清拥明”,由柳州直攻桂林,并转战湘桂,最终在长沙一场大战中一败涂地。这位覃姓军人“轻骑独驰”,顺一条小路逃到阳朔高田一个偏僻的山沟里。这时,“清兵正盛,吴三桂行将败没,所谓大势已去,终难挽回”,这位覃姓军人“既不肯北面以事清,又无面目回归故里”,于是便选择在桂北这个山沟里定居下来……这是朗梓村覃氏族谱中记述其先祖“正遥公”的一段往事。
  在如今交通已十分发达的阳朔,要去朗梓村也要费些周折。记者先乘车抵高田镇,再在这里辗转找到一辆途经朗梓的小班车,在崎岖不平的泥巴路上颠簸半个多小时后,才被告知:朗梓到了!
  跳下车来,立即被立于村头的一幢配有碉楼的高大宅院吸引住了――
  上石板桥过小溪,穿过一道高达7米的护院石墙,就到了覃氏三公祠堂――瑞枝公祠大门前。几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石墙边聊着天,见记者到来,一位覃姓老人主动当起了向导。
  瑞枝公祠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达2000平方米,由天池、厢房、正堂组成,是村中以覃兆为首的几家富豪以其祖父之号“瑞枝”为名建起的祠堂。进得大门,只见“瑞枝公祠”4字用花岗岩石板凿成,镶嵌于正门上方,字体飘逸,笔锋苍劲洒脱。正门屋檐下的墙壁上,排列着7幅水彩壁画,画中春燕衔泥、渔翁钓鲤……位于正堂两侧的两根圆木柱子,犹如两个卫士,静静地看护着院子。正堂左、右侧为厢房,厢房木门上,雕有花、草、禽、兽等,栩栩如生。
  瑞枝公祠左侧,一幢大宅院,村里人称之为“状元宝”。古宅大门正方挂着“进士”牌匾。老人介绍,这是清光绪初年举人覃孟昌的故居。“一门三进士,同堂两县官”的光彩往事,就出自这家。据说,在清代,单这座宅院就有6人登科及第,五品骑尉及六品奉迁大户达20多人,其中覃兆P曾于清同治十二年拜翰林院大学士。
  瑞枝公祠右侧,立着一座拔地而起的古碉楼,高约30米,墙上开有不少枪眼。
  建成这一组建筑群,据说前后共花了10年时间。站在碉楼之上俯瞰全村,可以想见,当年覃氏一群异乡人在这山沟里落脚时,定然是充满了不安全感。为保证子孙后代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居住、读书环境,在房屋构筑上,当然是将防御和安全摆在第一位。即便在今天,朗梓人仍然充满戒心,因为村里一些老屋的雕花木窗时常遭人盗窃。平时没有游客时,瑞枝公祠终日“铁将军”把门。
  另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覃氏家祠”立在半山腰上。建筑气势虽然不如瑞枝公祠,但大门口那一副对联却含义颇深:
  忠孝节廉应当自任数端方是无惭宗祖
  士农工商只要各专一业便非不孝子孙
  朗梓人虽身居山中,却将读书视为子孙第一要务。就连村名,也为了激励后代发奋向上而专意做了修改。原来,覃氏始祖刚刚定居时,见村中有3株极大的橄榄树,且结子甚多,便取村名为“榄子”,意为多子多福。村里不少人读书成名后,又提出动议:将“榄子”改为“朗梓”,期望由此“梓里明朗,光耀故乡”。而覃氏后人也确实争气,村中“学而优则仕”者记满了覃氏族谱:兆日方公钦命翰林院编修,梦榕公授五品衔署理贵州普安、定安等县知县,梦松公民国元年任广西省参议,民国十年任马君武省长秘书……如今,考上大学、外出工作,事业有成者,更是记得密密麻麻。
  如今,守着祖上留下的一大片令人惊叹的古建筑,却由于交通不便,少有游客前来光顾。但朗梓人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另辟蹊径融入阳朔越来越旺的旅游大潮中。他们利用自己善于雕刻的传统优势,外出收集市场信息,从做工、颜色、款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工艺,逐渐形成了工艺品初坯的粗加工和刻字、雕花等精加工两种加工模式,产品突出古色古香风格,并不断创新,木雕、竹雕、骨雕、根雕多个种类齐头并进,还生产出了竹帘、竹桶、花瓶、胭脂盒、鼻烟盒、首饰盒、笔筒、笔架等40多个旅游纪念品。全村160多户人家中,从事竹木雕刻的就达49户,加上兼做绣球、车缝工艺旅游包的农户,超过了100户,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工艺品加工村。产品不仅热销桂林、北京、广东、香港等地,还走出国门,畅销东南亚和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
  并不是旅游热点的朗梓,如今却是“家家做工艺品,户户赚旅游钱”。
  在桂林研究古建筑的专业人士中,提到朗梓一直存在一个疑问:封闭山沟中的一座古村,现存古建筑多达11座,其中古炮楼两座,祠堂两座,均为青砖砌筑,气派威严。如此大的建筑规模,所需的大量钱财从何而来?于是传出种种猜测,最流行的说法是――当年那位覃将军丢盔弃甲败逃至此时,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除建房外,还有剩余。这些剩余的金银财宝就藏在村子附近某个神秘的地方,至今难觅……朗梓村由此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
  然而,记者采访后却认为:过去的朗梓人和现在的朗梓人都在用事实证明着自己――耐得苦,会谋算,勤劳作。善于巧手生财的朗梓人,正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过去的辉煌,创造了今天的富足。
  离开朗梓时,只见那几位老人还在村头石墙边指点着,守望着。老人们是在守望新一代的朗梓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
765) {this.width=765;} this.alt='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onmouseover="if(this.alt)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alt) window.open('http://pic.hongdou.gxnews.com.cn/picwater_bbs//b/90ea358dc5b6dcd7e.jpg');" border="0">
朗梓村头一景
经验:1314
主帖:34回帖:1066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南宁
&&点评此帖& & 0
发表于& 17:03&第楼 &
解读广西之漓江行(中游篇)(续5)
  4  荡舟漓江 洲岛人的“桃源”
  漓江上滩多、洲岛多。据桂林历史学者考证,在明代以前,这些洲岛多处于荒弃状态。明代以后,随着移民的逐渐增多,为避免与本地人“争地”,不少移民便将漓江上荒无人烟却水丰地肥的一个个洲岛视为“理想家园”。
  雨雾中,记者探访了漓江上南洲、毛洲两个洲岛,感受岛民们苍凉的过去、甜美的今天……
  南洲岛
  一群被狄青绑来的移民
  南洲岛,有“百里漓江第一岛”之称,是桂林市城北漓江主流中一个大洲,因曾经是灵川境内漓江中最南端的洲岛而得名。
  在桂林城内登山俯瞰,雾气中只见方圆600余亩的南洲岛如一颗巨型橄榄伏在江中。当年,南洲岛还处于灵川地界。随着桂林市城区的扩展,如今的南洲岛已经与桂林市八里街隔江相望,算是桂林一个“城中岛”了。虽然与城市为伴,岛上却古树成阴,野趣盎然,吸引了不少桂林人休息日前往踏青。登上南洲岛,一般人关注的是岛上的自然风光,而桂林市文物考古专家赵平先生关注的,却是岛上村民的身世。南洲岛有上、下南洲村,据赵平调查,下南洲村村民的祖先,竟是在宋代被南下镇压侬智高起义的狄青从江西等地捆绑而来的。
  下南洲村有龚、莫、董三大汉姓。村中年过八旬的龚发绪老人回忆道:村里龚姓、莫姓两支的始祖公,是从江西跟随当时的“平南大将军”狄青南下的移民。
  据史料记载,脆弱的北宋王朝,对于鞭长莫及的南疆长期采取摒弃态度,致使在五代时期兴盛的交趾统治者逐渐脱离了北宋朝廷的直接统治,并不时蚕食、侵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抽的签是良缘啥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