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题目 若政府征收一升汽油有多少税税并按照实际纳税额退税,则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为什么必然下降?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微观经济学课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微观经济学课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原创学习笔记.doc 137页
版权归作者和本站网站所有,维权必究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作者姓名:***
个人介绍:本人先后通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中级经济师等考试,善于备考和整理相关考考证资料。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经济学: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进行研究,模型能对现实社会进行简化描述。
一、建立模型:住房市场——租房市场
1、大学城附近的租房价格
外城区住房的价格是外生变量:外城区住房的价格由模型外的因素决定,
内城区住房的价格是内生变量:内城区住房的价格由模型内的因素决定。
2、假设:住房除了位置不同,没有区别。
二、经济学理论的两个基础——最优化、均衡
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能买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2、均衡原理:
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需求与供给数量相等。
一般地,均衡要求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一致。
三、市场均衡
1、需求曲线——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821经济学基础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821经济学基础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青岛华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内教育...|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86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微观经济学问题_百度知道
微观经济学问题
1 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消费者用于该商品的支出增加了2%,则这种商品的需求(
)答案是“富有弹性”请问这是为什么,怎么计算的?
2 当产品缺乏弹性时,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应(
)答案是“减少产量”请问这又是为什么,我只知道可以提价来增加...
我有更好的答案
1 .原来支出为1,降价后支出变为1.02,销量提高(1.02/0.9)-1=13%
弹性Ed=13%/10%=1.3&1, 所以富有弹性。 其实无需计算也可知道,降价,支出还增加 ,一定是消费量增加的幅度超过降价幅度。2
在缺乏弹性区,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量变动幅度,减产,价格上涨,上涨幅度大于产量下降幅度,所以总收益加大,而成本也因减产降低,所以利润增加。
采纳率:59%
第一题:是求需求的收入弹性,由弹性系数=因变量/自变量,弹性系数&1富有弹性;所以2%/10%=1/5&1,应该是缺乏弹性;第二题: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原因:对于缺乏弹性即E&1,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比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反而提价可以增加销售收入;至于减少产量可以相对保证价格不至于降得太低的话,产量降低可以减少成本,故可以增加收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考试真题与典型题1 概念题 1.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中山大学 2005 试;南开大 学 2005 试;东北财大 2006 试) 2.柠檬问题(lemon’s problem) (中山大学 2004 试) 3.私人成本(Private 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 Cost)(北大 1997 试) 4.信息的不对称性(人行 2002 试) 5.外部性(externality) (北师大 2004 试;北航 2004 试;东南大学 2003 试;南开大学 2005 试;四川大学 2006 试) 6.公共物品(南开大学 2005 试;北京化工大学 2006 试;东北财大 2006 试;上海交大 2006 试;厦门大学 2006 试) 7.代理成本 8.市场失灵(北京工业大学 2005 试;深圳大学 2005 试) 9.隐藏行动(上海理工大学 2006 试) 10.市场协调失灵论(market coordination failures theory) 11.委托人(principal) 12.公共产品论(theory of public goods) 13.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14.寻租(rent seeking) 15.科斯定理(北师大 2006 试;人大 2006 试;北理 2006 试;南开大学 2006 试) 2 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性。 (中南财大 2004 试) 2.什么是信息不对称, 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南开大学 2004 试) 3. 全世界每天消费大量的鸡,但没有人担心鸡会灭绝,相反没有多少人吃鲸肉,人们 却时时刻刻担心鲸会灭绝, 为什么同样一个市场系统可以保证产出足够的鸡, 却偏偏威胁到 鲸的生存呢?(中山大学 2006 试) 4.试以举例的方式,借助几何图形简要分析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之正外部 性——攀比效应(bandwagon effect)(中山大学 2004 试) 。 5.为什么要反垄断?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主要有哪些?(北师大 2005 试) 6.举一个柠檬市场的例子,并说明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如何会导致市场失灵。 (中 财 2004 试) 7.以我国为例说明为什么在政府管制利息率时会产生寻租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北 大 1997 试) 8.简述寻租理论的要点。 9.简述公共产品的特性,举出二种公共产品,并说明为什么它们是公共产品?(北方交 大 1999 试) 10.举例说明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北大 1997 试) 。 11.为什么外部性会导致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西南财大 2004 试) 12.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矫正市场失灵?(人大 2002 试;人行 2002 试) 13.略述外部性(外部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 (复旦大学 1999 试) 14.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怎样决定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生 产上是失灵的?(复旦大学 2000 试) 15.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复旦大学 2002 试;北理 2006 试) 16.试举经济生活中的一实例简述不对称信息的经济原理。 (东南大学 2003 试) 17.非对称信息怎样带来市场失灵?(华中科技 2004 试) 18.即使不存在逆选择问题,财产保险公司通常也不开办旨在为投保人提供全额赔偿的 保险。为什么?(北大 1996 试) 19.解释什么是道德风险、纳什均衡、公共产品和自然垄断。 (武大 2003 试) 20.有些专家论证说,北京市居民大量丢失自行车,原因是自行车盗窃者把盗窃来的自 行车转手在旧车交易市场上卖掉, 因此建议取缔北京市所有旧车交易市场。 请给出一个支持 该观点的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该观点的论据。 (北大 1997 试) 21.科斯(Coase)的文章《企业的性质》解决了什么问题?(北大 2001 试) 21.什么是市场信号?市场信号如何发挥作用?常见的市场信号有哪些?(武大 2007 试) 22.交易成本在社会运行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什么方面?(北大 2001 试) 23.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拟公共产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北大 2001 试) 2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公共物品(pubic good)的提供,如果没有政府出钱或者出面组织,是不可能实 现帕累托最优的。(北大 1999 试) ” (2) “如果产权界定是清楚的,那么,就不会有外部效应问题。(北大 1996 试) ” (3)有人说,在出现了污染这种外部性的条件下,没有政府的干预,就不可能达到帕 累托效率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北大 1996 试) 25. 一些美国汽车公司为买主提供广泛的保证(例如,对所有部件与机械问题有关的修 理给予 7 年的保修) 。 (1)根据你对柠檬市场的了解,为什么这是一项合理的政策? (2)这一政策是否会产生道德风险? 26.在居民住宅占去了一个城镇的东部后,有几家厂商定位在西部。每家厂商生产相同 的产品,并在生产中排放有害气体,对社区居民产生不利的影响。 (1)为什么存在厂商产生的外在性? (2)你认为私下讨价还价能够解决这一外在性问题吗? (3)社区可能会怎样决定空气质量的有效水平? 27.灯塔可向过往船只发出信号,使船只躲避危险的礁石。灯塔发出的光亮程度不同, 船只及时收到信号的概率也不同。灯塔发出的光亮越强,船只及时收到信号的概率越高,图 11.1 中的 MC 曲线表示船只可收到信号的概率在不同情况下的边际成本。设有 A,B,C 三 条船,每一条船只对不同光亮愿意付出的价格分别由图 11.1 中的 A,B,C 三条个别需求曲 线表示。 图 11.1 灯塔最佳光亮强度与收费标准的确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灯塔提供的服务属于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 (2)最佳光亮强度是多少?或者说,船只应该收到信号的概率是多少? (3)每条船应支付多少灯塔服务费? (4)灯塔是否可能由私人所有与经营? 28.什么是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 29.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 失灵的? 30.简述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3 计算题 1.假定 A,B 两厂商之间存在外部性,A 厂商给 B 厂商造成外部不经济。A 厂商生产 X 产品,B 厂商生产 Y 产品,其成本函数分别为 CA=2X2 和 CB=Y2+2XY,B 厂商的成本受 A 厂 商的产量 X 的影响。X 和 Y 的市场价格分别为 80 和 60。求: (1)假定厂商不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交涉,两厂商的产量各为多少? (2)假定两厂商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交涉,并且交易成本为零,两厂商的产量又各为多 少? (3)在(2)的场合,对 A 厂商的外部不经济有法规和无法规时,两厂商如何分配利 润? (4)假定政府为抑制外部不经济,对 A 厂商生产的每单位 X 征收数额 T 的税收,两厂 商若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政府税额应定为多少? (5)假定政府向 A 厂商生产的每单位 X 征收数额 T 的税收,而向 B 厂商生产的每单位 Y 发放 T 单位的补贴。假设两厂商可以无交易成本地交涉,那么政府的税收、补贴政策会带 来什么样的影响? 2.市政府准备有淮河上建一座大桥,并对过往的汽车征收费用,估计汽车过桥的需求 函数是:P=25-0.5Q,这里 P 是对通过的每辆汽车征收的费用(元) 是每天通过的汽车 ,Q 数。若大桥建成后,分摊折合每天的固定成本是 500 元,而没有变动成本。政府打算让一家 公司承包,建设费用和收益都归公司。问: (1)若没有政府的补贴,有公司愿意承包吗? (2)如果政府根据每天通过的汽车数给承包公司补贴,每辆车至少要补贴多少? (3)若政府一年一次给承包公司固定财政补贴,数量与通过的汽车数无关,至少要补 贴多少,才有公司愿意承包(一年计 365 天)?(中山大学 2005 试) 3.假定某社会只有甲乙丙三个公民,他们对共用品的需求分别为:P1=100-x,P2=100 -2x,P3=100-3x 其中 x 是共用品数量,每单元共用品成本是 4 元。 (1)社会对共用品需求函数。 (2)该社会共用品最优数量是多少? (3)每个公民的价格是多少? 4.一家垄断的钢铁厂的成本函数为:C(q) ? q2 ? 60q ? 100该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200-q 但是钢铁厂每生产出 1 单位的钢铁将产生 0.1 单位的污染物 z,即 z=0.1q。清理污染 的成本函数为: 污染总成本=100+400z,其中 z 为污染物数量。 (1)如果企业可以自由排放污染,其产品价格和产出水平为多少? (2)假定生产者必须内部化其外部性,即它必须支付污染成本,则其产品价格和产出 水平为多少? (3)上述计划能否消除污染?请分别算出(1) (2)两种情形下的污染物数量。 (4)假定政府希望通过税收来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如果政府希望企业减少的污染物 排放量与(2)中相同,则应该怎样设计税收?(人大 2006 试) 5.假定某垄断厂商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P=600-2Q,成本函数为 CP=3Q -400Q +40000(产量以吨计,价格以元计) 。 (1)求利润最大时产量、价格和利润。 (2)若每增加 1 单位产量,由于外部不经济(环境污染)会使社会受到损失从而使社 会成本函数成为:CS=4.25Q2-400Q+40000,试求帕累托最优的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 (3)若政府决定对每单位产品征收污染税,税率应是多少才能使企业产量与社会的最 优产量相一致? 6. 一种产品有两类生产者在生产。优质产品生产者生产的每件产品值 14 美元,劣质产 品生产者生产的每件产品值 8 美元。 顾客在购买时不能分辨优质产品和劣质产品, 只有在购 买后才能分辨。 如果消费者买到优质产品的概率是 p, 则买到劣质产品的概率为 1-p。 这样, 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就是 14p+8 (1-p) 两类生产者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都稳定在 11.50 。 美元,所有生产者都是竞争性的。 (1)假定市场中只有优质产品生产者,均衡价格应是多少? (2)假定市场中只有劣质产品生产者,均衡价格将是多少? (3)假定市场中存在同样多的两类生产者,均衡价格将是多少? (4)如果每个生产者能自主选择生产优质产品或劣质产品,前者单位成本为 11.50 美元, 后者单位成本为 11 美元,则市场价格应是多少? 4 论述题 1.建立简单的经济模型,证明由于消费者面临产品质量的不完全信息,而只能根据商品 的价格来判断商品的“平均”质量时,信息的不完全将导致社会的均衡产量水平低于完全信 息条件下的最优均衡产量水平。 (人大 2004 试) 2.论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纠正市场失灵的方法。 (中山大学 2005 试) 3.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如何导致了市场失灵?如何解决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引2 起的市场失灵?(华中科大 2003 试) 4.试述你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认识。 (华中理工大学 2001 试) 5.运用委托一代理关系分析我国的国有企业问题。 (华东师大 2004 试) 6.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并说明固定工资、奖金和期权等报酬 制度在激励效果上的差异。 (西南财大 2004 试) 7.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工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 也造成了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试根据经济学原理讨论下列问题。 (1)环境污染为什么通常难以由污染者自行解决,而需要政府加以管理? (2)解决环境污染的常用方法包括:关闭工厂,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者罚款,按照污 染排放量收费,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 (北大 1998 试) 8.目前我国商品房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对商品房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房地产开发商 对商品房质量的了解程度比购房的居民多。 (1)假定买卖双方对商品房质量都有充分的了解,试作图说明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 市场供求状况。 (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试作图分析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市场供求变动情况。 (北 大 1998 试) 9.用文字及图形解释: 相对于完全竞争而言, 为什么垄断竞争会导致经济缺乏效率? (人 行 1998 试) 10.经常有人提出应该通过对每单位垄断产品收税来消除垄断利润。这种政策对垄断者 的产量与收取的价格有什么影响?对经济效率有什么影响? 10.根据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性分析高等教育的特性;并联系政府的经济作用,谈 谈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责任。 (南京大学 2007 试) 11. 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对解决外部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天津财 经大学 2005 试) 12.请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为什么保险公司要设计很多种类的保险项目呢? (中山 大学 2006 试)考试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 概念题 1.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北邮 2004 试) :在信息 不对称的条件下, 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减弱市场效率, 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只能通过其他的一些机制来解决,特 别是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机制设计问题。 (1)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 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 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 别人的选择。 在二手车市场上, 假定有若干辆质量不同的二手车要卖。 旧车主知道自己要卖的车的质 量,质量好的索价高些,质量差的索价低些。但买主不知道每辆旧车的质量情况。在这种情 况下,买主只能按好的旧车和差的旧车索价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购买。这样,由于买主无法掌 握旧车的准确信息,从而其出价并不区分旧车质量的好坏,质量好的旧车会退出市场,质量 差的旧车留在市场上。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质量差的旧车比例增加,买主会进一步降低出 价,使质量稍好的旧车也退出市场,如此循环下去,旧车市场就会逐渐萎缩。 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 率。 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 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 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 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 市场信号。 (2)道德风险是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 转嫁给别人, 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 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所做的 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 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别时, 就 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发生的一个典型 领域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2.柠檬问题(lemon’s problem) (中山大学 2004 试) :指在二手车市场上劣车驱逐好 车的现象,是逆向选择的表现。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的论文《柠檬(次货)市场》 , 他考察了一个次品充斥的旧车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 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 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地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 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接着这 将可能导致另一回合的出价和杀价: 卖主再从中抽走一些较好的车, 买主则再次降低意愿价 格。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量低于供 求双方理想的成交量。 3.私人成本(Private 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 Cost)(北大 1997 试):(1)私人成 本也称为私人费用。 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 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 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 人成本。西方经济学中讨论的成本概念与一般企业会计人员所指的成本相比有着不同的含 义。私人成本包括以下内容: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 的货币价格; 由于行业之间竞争所决定的资本家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报酬; 行业之间的竞 争所决定的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资本的正常报酬, 如厂商自己拥有的资本和土地应得到的利 息和租金; 企业家承担某些不确定性风险而应得到的风险贴水。 除了要素价格的其他内容可 以称之为厂商的正常利润, 而一般会计人员所说的成本则不包括这一部分。 厂商的私人成本 仅仅按照生产要素价格和正常利润来进行计算,因此,在外部经济下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都没有计入私人成本,从而使得私人成本会低于社会成本; 同时在外部经济下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这都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经济学家主张用 津贴、公共管理或税收、法律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2)社会成本是与私人成本相对的 概念, 等于私人成本加上对别人没有补偿的损失, 是一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的机会成本。 社会成本考察的是当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投入改为该产品之外的其他最优用途时的收益以及 因此而给别人带来的损失。例如,某企业生产食品,在未给别人带来损失的情况下一年内可 获利 10 万元;若该企业以同样数量的投入经营化工产品,可获利 12 万元。但向空气和水中 排放的有毒物质使得附近的农作物因环境污染而产量下降, 从而减少收入 3 万元, 厂商不会 把这 3 万元计入自己的成本。 而社会成本则必须考虑这 3 万元的损失。 社会成本与资源的稀 缺性密不可分, 因为资源从整个社会来看是极其有限的, 考虑社会成本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 置。这个例子属于外部不经济问题,厂商没有补偿农作物欠收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其所进行 的成本核算也只是计算自己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所以这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同 理,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成本则大于社会成本。外部性一般会使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 成本,这时要么受损失的一方得不到补偿,要么产品的生产不能达到最优产量,从而导致资 源的不合理配置; 因此, 西方经济学家主张用津贴或公共管理的办法来鼓励产生外部经济的 厂商扩大生产, 同时用税收或制定法律的办法来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 从而使私人成本等于 社会成本。 4.信息的不对称性(人行 2002 试) :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 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有些市场卖方所掌握 的信息多于买方,例如,某些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上,卖者掌握的信息多于买者。照相机的 卖者一般比买者更了解照相机的性能; 药品的卖者比买者更了解药品的功效; 劳动力的卖者 一般比买者更了解劳动的生产力等。 在另一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 保险与信用 市场往往就是这种情况。 医疗保险的购买者显然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人们常 常用委托人-代理人理论来讨论信息非对称问题。所谓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是泛指任何一种涉 及非对称的交易。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 ,另一方则称为“委托人” 。简 单的讲,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非对称信息下的经济 理论分析都可概括成“委托-代理理论”模型。 5.外部性(externality) (北师大 2004 试;北航 2004 试;东南大学 2003 试) :也称为外 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 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 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 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 果具有两面性, 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 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 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 那些能 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 它是对个人或社 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 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 利。 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 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 依据, 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并利用相应 的经济手段, 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 平合理。纠正的办法: (1)使用税收和津贴; (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3)规定财产权。 6.公共物品: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 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 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竞争性是指 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 会。国防、海上导航用的灯塔,就是公共物品。一个人享有公共物品的好处时并不能排除其 他人也享有它们的好处,一个人享有它们的好处时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们的享有。 由于公共产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 所以能够从公共产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 共产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 。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 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7.代理成本:指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包括所有承接契约的费用,如交易 费和信息费等。 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成本视为委托人的监视费、 代理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 三部分。 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源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一事实。 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 一方面经营者工作尽力时, 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一小部分利润; 另一方面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却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因此,经营者往往 工作积极性不高,而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于是,企业的价值也就小于他是企业完全所有者 时的价值。 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代理成本, 它是在外部所有者理性预期之内必须由经营者 自己承担的成本。让经营者成为完全的剩余权益拥有者,可减少代理成本。不过,经营者成 为完全剩余权益拥有者的能力又受到他自身财富的限制。 代理成本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委托人对随机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第二,委 托人不容易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在这些假定的前提下,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在任何满足 代理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 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 代理人都必须 承担风险;第二,如果代理人是风险中性者,就可以通过使代理人承受全部风险的办法来达 到最优结果。 8.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 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1)外部性,即一个经济 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 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 或支付的情况; (2)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 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试究、气象预报等; (3)非零交易成本,如 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 (4)市场特权, 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 (5)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 (6)非对称信息,如 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 9. 隐藏行动:指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关信息,但签约后有一方可以利用对方不了解的 签约后的信息给对方带来损失的行为, 比如偷懒或不尽力行为。 隐藏行动是信息不对称的一 种特殊情况,签订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订合同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 法管理、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隐藏行动容易导致“道德风险” 。 10.市场协调失灵论(market coordination failures theory) :新凯恩斯主义用于解释市 场非出清状态的原因的一种新理论。 市场协调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不能协调众多经济人的行 为。 市场协调失灵论认为, 在一个由许多经济人构成的经济中, 经济人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尽管经济人是理性人,然而每个理性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 整体经济行为,市场因此而失灵。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弥补或消除市场失灵。市场协调 失灵论有三个代表性理论:不完全信息和协调失灵论、交易搜索和协调失灵论、市场对策和 协调失灵论。 11.委托人(principal) :和代理人相对应的概念。若一个人(甲)雇佣或者托付另一个 人(乙) ,让乙代表甲的行动,则甲为委托人,乙为代理人。雇主与雇员、债权人和债务人、 股东与经理等之间的关系都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 代理人在代表其委托人的行动时, 由 于他不是当事委托人本人, 因此代理人的行为方式可能与委托人所设想的行动方式或目标不 一致。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 采取某种行动, 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 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 利益分割关系, 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 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 -代理问题。 在代理人的行动不可观察时, 委托人就不能根据代理人的行动来对代理人进行 补偿;有时委托人即使能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但也可能不知道代理人的行动是否恰当,因 为委托者本人从来未从事过这样的行动。 委托-代理问题是经济中动力或积极性的中心问题,只要一个人的行为会对其他人的行 为发生影响, 只要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信息是不完全的或者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就会 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试究委托-代理问题的目的就是探讨如何设立一种补偿制度,使得代理 人能够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动,达到委托人的期望目标。一系列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要点 就是,寻求一种能使委托人的期望效用达到最大化的契约。给定的条件是,在适当的补偿方 案下,代理人将愿意接受这一契约并采取能使本身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另外,契约的定 立与实施问题也在委托-代理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 12.公共产品论(theory of public goods) :现代财政学的理论核心。系统的公共产品论 出现于 19 世纪 80 年代,奥意财政学者潘塔莱奥尼、马佐拉、马尔科等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 基础上,创立了公共产品论。该理论认为,政府之所以要有支出,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政 府课税则是为公共产品的供应筹集经费, 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 西方财政学界对公共产品 论的试究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对效率问题的分析,另一条是对政治程序问题的探讨。萨 缪尔森、 马斯格雷夫等人提出了著名的公共产品供应模型, 对公共产品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13.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也称公共决策,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的选择,即公共部门 对公共物品如何生产、 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进行决策和选择。 公共选择或公共决策具 有三个特点:①集体性。公共决策不是私人决策者做出的个人决策,而是由政府做出的集体 决策。从经济内容上划分,公共决策主要包括资源决策与分配决策。资源决策是关于如何利 用现有资源解决集体面临的共同问题, 这是一个效率问题。 分配决策是关于财富和收入再分 配的问题, 这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 ②非市场性。 私人物品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生产和分配的, 而公共物品则是通过非市场的政治程序来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的。 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配置 问题不能通过经济市场来有效率地解决,只能通过政治市场来解决。在政治市场上,需求者 或消费者是选民、纳税人,供给者或生产者是政治家、政府官员。供求双方通过交换相互发 生作用。③规则性。市场运行有一定的规则性,公共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则性。在个人之间存 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 必须确定规则以便协调人们的行为, 因此政府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 些能够反映和满足一般人或多数人偏好的规则。 公共选择是一种政治博弈,参加者是选民和政治家。选民从自身利益出发,倾向于能给 他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在商品市场上,他们用货币选票来表达他们的偏好;而在政治领 域,他们是通过实际选票来表达他们的意见。政治家则以选票最大化为目的。公共选择理论 假设政治家具有能使他当选机会最大化的行为。 14.寻租(rent seeking) :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 非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 出各种人为壁垒, 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 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 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 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 这一概念由戈登、图洛克于 1967 年最早阐述,并由克鲁格于 1974 年正式引入经济学。 传统理论认为垄断的形成本身没有成本, 而寻租理论则认为形成垄断是由于利用了一部分的 实际资源。 有关寻租的大部分讨论一般集中在由政府培养或保护的垄断上, 这是最普遍也是 最强有力的垄断形式。 寻租理论说明: 存在一个确定的由个人寻租而引起的净社会损失领域。 图洛克和克鲁格认为, 寻求利润的厂商会努力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垄断, 其间完全由个人进 行或由政府资助, 这样投资一美元的结果正好与因获得垄断而增加的盈利相等。 于是代表垄 断高价造成的超额利润的部分资源就被耗费掉了, 而不是由消费者向垄断者转移。 这种资源 的耗费是用于取得垄断这种非生产性的活动。 形成垄断的活动也是一种竞争性产业, 因此从 社会角度来看, 投入寻租活动的所有资源等于所有的垄断利润。 由于垄断会产生类似租金的 垄断利润, 追求利润的动机总会使—些人进行争取垄断地位的活动, 这样形成垄断的活动就 吸引了许多资源投入,结果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实际上, 对市场过程的许多干预也会产生寻租问题。 简单的最大化或最小化价格就有非 常明显的再分配效应, 而且受益者为了获得这种益处而可能投入大量的资源。 寻租理论试究 的另一个领域是简单的直接转让,对 A 征税是为了支付给 B,这就会导致游说活动:对 B 方征税而不是对 A 方征税或阻止这种转化的形成。这种游说活动的耗费会正好等于转移的 数量或阻止的被转移的数量, 尽管一个或其他的游说者会因其游说活动取得成功而获益。 如 果存在许多这样的利益, 且对政府花费时间的人能很快实现利益, 那么社会就有一个从事寻 租活动的产业。 寻租活动和政治腐败有类似之处。 寻租理论要求人们进行经验试究和对适合 于寻租的生产函数进行测度,从而解决寻租问题;因为,寻租活动的社会成本十分高昂,政 府干预形成某种垄断并带来租金,就会导致寻租现象。 15.科斯定理: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 1960 年发表的《社会成 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 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 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 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 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 0 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 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 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 “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 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 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 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 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 已经明 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 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 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 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2 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性。 (中南财大 2004 试) 答: 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的一个概念, 通常将不具备消费或使用的竞争性的商品 叫做公共物品。 对于公共物品来说, 任何人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 的消费水平,同时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 0。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 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种。 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四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 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2)强制性。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 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 (4)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2.什么是信息不对称, 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南开大学 2004 试) 答: (1)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 掌握的信息多一些, 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 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 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 (2)以旧车市场买卖为例。假定有一批旧车要卖,同时有一批要买这些数量的车的购 买者。旧车中有一半是优质车,一半是劣质车。设优质车主索价 200 元,劣质车主索价 100 元。再假定买主对优质车愿支付 240 元,对劣质车愿支付 120 元。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即买 主知道哪些车是优质的, 哪些是劣质的, 则优质车会在 200-240 元之间成交, 劣质车会 100 -120 元之间成交。但买主事实上无法凭观察判断旧车质量。旧车主会隐瞒劣质车的问题, 搞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买主只知道劣质车和优质车所占比重各半,但不知每一辆车究竟是 优质还是劣质车。于是,他们的出价至多是 120×1 1 +240× =180 元。然而这样一来,优 2 2质车就不会以此价卖出。如果买主知道只能买到劣质车,则成交价格只能在 100-120 元之 间,从而优质车被逐出市场,市场运转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可再举一例。在保险市场上,如果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双方的信息是充分的,则根据大 数法则所订费率足以保证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转。 问题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信息不可能充分掌 握。拿健康医疗保险来说,哪些人身体好,哪些人身体差,保险公司无法充分了解。结果是 身体差的人投保最多。 事后保险公司才了解到实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预期的死亡率和 发病率。这迫使保险公司按“最坏情况”的估计来制订保险费率,但这样会使费率上升,会 使身体好的人不愿参加保险。尽管他们有获得保障的需求,但市场无法给他们提供保险。保 险市场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3. 全世界每天消费大量的鸡,但没有人担心鸡会灭绝,相反没有多少人吃鲸肉,人们 却时时刻刻担心鲸会灭绝,为什么同样一个市场系统可以保证产出足够的鸡,却偏偏威胁 到鲸的生存呢?(中山大学 2006 试) 答: (1)同样一个市场系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市场在配置“鸡”和“鲸”这 两种资源时其效率是不一样的。 市场在配置鸡的生产和消费时是有效的, 但在配置鲸时却出 现了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能达到帕 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不 完全信息等。 鲸是一种公共资源, 但市场在配置公共资源时往往无能为力。 公共资源是指没有排他性 但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 可以排除与 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 时, 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当利用市场来对公共资源进行配置 时,它很可能很快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现象被称为“共有财产的 悲剧” 。 (2)从产权角度来看,农民拥有他所养殖的鸡及相关的占有、处分、收益等权力,因 此觉得有必要好好照看它们,增加鸡的数量。由于产权的确定性,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 到有效发挥。相反,鲸的产权归属并不明确,不属于任何国家或个人,换言之,它是世界公 共资源。于是,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捕鲸可以赚大钱,不少人蜂拥而上;另一方面,保护鲸类 则由于缺乏直接经济利益而乏人问津。 这就使得单纯依靠市场来配置鲸这种资源时其结果缺 乏效率。 4.试以举例的方式,借助几何图形简要分析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之正外 部性——攀比效应(bandwagon effect)(中山大学 2004 试) 。 答:攀比效应是指一种赶浪头的欲望,想拥有一件几乎所有人都已拥有的商品,攀比效 应改变了市场的需求曲线。现在以时髦商品说明攀比效应。 如图 11.2,图中横轴表示某种时髦商品的销售量 Q ,纵轴是商品的价格 P , D 为需求 曲线。假设消费者认为只有 20 单位的人购买了该商品,消费者缺乏动力购买这种商品以赶 时髦,有些消费者处于它的内在价值购买,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曲线为 D20 。 假设消费者现在认为有 40 单位人购买此时髦品,他们发现购买该商品更有吸引力,想 多买一些,需求曲线为 D40 ,同样如果认为有 60 单位人购买,则需求曲线为 D60 。消费者 认为已购买该时髦品的人数越多,需求曲线越向右移动。 最终消费者会明确感觉到多少人已经购买了该时髦品。 当然这一人数取决于价格。 在图 中,如果价格为 30,将有 40 人购买,需求曲线为 D40 ,如果价格为 20,有 80 人购买,需 求曲线为 D80 。于是通过连接对应于数量 20、40、60、80、100 的 D20 、 D40 、 D60 、 D80 、 D100 曲线就可以确定市场需求曲线。图 11.2 攀比效应 从图中可以看出, 由于攀比效应, 个人对一种商品需求的数量随其他人购买该数量的增 加而增加。市场需求曲线相对更具有弹性,如在 D40 时价格从 30 降为 20,在没有攀比效应 条件下,需求量只会从 40 上升到 48,攀比效应将需求量进一步提升到 80。所以攀比效应强 化了需求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 5.为什么要反垄断?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主要有哪些?(北师大 2005 试) 答: (1)因为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垄断利润是不公平的,所以必须要反垄 断。 图 11.3 垄断厂商的经济效率 在图 11.3 中,横轴表示厂商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 D 和 MR 分别表示厂商需求曲线 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由直线 AC=MC 表示。为了使 利润极大,厂商产量定在 Q2,价格为 P2,它高于边际成本,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 这时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所支付的数量 (价格) 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 (边际成本) 。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 Q1,价格应降到 P1,这时 P=MC。然 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 Q2 和 P2。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 Q1 和 价格 P1,消费者剩余是Δ FP1H 的面积,而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 P2 时,消费者剩余只有Δ FP2G 的面积, 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 (图 P1P2GI 所代表的面积) 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 另一部分(Δ GIH 所代表的面积)就是由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代表由于垄断 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 (2)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 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 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 制止 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行政命令、 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 反垄断法则是上述措施的法律 形式。 ①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 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 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 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 一般根据反垄断法来执行。 行业的重新组合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垄断 的行业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 采取的手段可以是分解原有的厂商, 或扫除进入垄 断行业的障碍。制止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 ②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 取的补救措施。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于垄断行业施行价格控制,或价格和 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治措施。由于政府经营的目的不在 于最大利润,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决定价格,以便部分地解决垄断所产 生的产量低和价格高的低效率问题。 ③管制自然垄断的做法还可以采用为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 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 由于资本回报率被控制在平均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 6. 举一个柠檬市场的例子,并说明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如何会导致市场失灵。 (中 财 2004 试) 答: 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能达到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外部性、公共产品、非零交 易成本、市场特权、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非对称信息等等。 信息的不对称性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 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 或指一方掌 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会导致市场失灵。 比如说旧车市场。在分析完全竞争市场时,没有涉及到商品的质量问题。引入质量问题 后,如果消费者以及其他人具有完全信息,消费者可以将不同质量的旧车看成不同的商品, 从而根据质量给予不同的价格, 因此消费者对任意一种质量的旧车的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下方 倾斜的。 如果信息不对称,旧车买方只知道旧车有不同的质量,但不具体知道哪个质量高,哪个 质量低,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通常根据价格判断旧车的“平均”质量。消费者有理由相信, 随着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该商品的平均质量也将上升。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旧车买方购买商品时不仅要考虑它的价格,还要考虑其质量。如 果旧车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也无人问津,相反,如果质量很好,即使价格较高,也值 得购买。所以旧车买方追求的是商品的最大价值,即每单位价格的质量。由于存在一个均衡 的价格,在此价格下旧车价值最大,高于和低于此价格商品的价值都降低,所以消费者的需 求曲线不再是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包含一段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 而旧车卖方的信息是完全的,所以卖方(也就是供给者)在供给方面还是和以前一样, 即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供给曲线和消费曲线的最好交点是最大价值处 的价格位置。 但是当价格处于此位置时, 生产者的供给大于消费者的需求, 出现非均衡状态, 这种非均衡状态违背了帕累托最优标准, 社会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因此旧车买方在产 品质量上的不完全信息导致了供给方过低的供给量。 7. 以我国为例说明为什么在政府管制利息率时会产生寻租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北大 1997 试) 答:寻租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 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府管制利率时,资金供给小于需求,企业贷不到正 常的资金,许多投资就会受阻。例如,有些企业拥有高收益率的投资项目,为了获得所需资 金就会产生寻租行为。 主要表现有: (1)由于政府管制利率,寻租者为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去进行游说,或者用金钱和礼品去疏通层层关系。 (2)对于那些地下钱庄来说,也会有寻租行为,因为它们可能通过提供高额黑市利率 而谋取暴利。 8. 简述寻租理论的要点。 答:西方寻租理论的要点主要有: (1) 当政府干预市场时, 就会经常形成集中的经济利益和扩散的经济费用, 带来以 “租 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租金是泛指政府干预或行政管制市场而形成的级差收入,是超 过机会成本的收入。一切市场经济中行政管制都会创造出这种级差收入。寻租就是为这样 的干预而进行的游说活动,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缪勒说,寻租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 得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 。 (2)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寻租活动。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以获得拥有租金的特权,如游说、疏通、拉关系、走后门等。② 它不是生产性活动,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新财富,但它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并中饱私 囊。③使资源配置扭曲,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④导致政府部门及官员争权夺利,影 响政府声誉,增加廉政成本。⑤妨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降低行政运转速度,甚至危及 政权。 (3)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政府公共部门才能借助于行政手段创造不平等竞争 条件,维持一部分人占有租金的特权。因此,在有政府干预的地方就可能存在寻租现象,并 且寻租行为还可在不同层次上发生。 缪勒曾将寻租类型进行过划分: 一是不少行业经常试图 通过政府许可证来限制他人的进入,以保持其高利润或高工资,形成政府管制的寻租。二是 国内制造商经常为国外进口关税和限额进行游说, 以使其高价出售产品, 形成关税和进出口 配额的寻租。三是政府也可通过直接定价来为生产者创造租金,形成政府合同中的寻租。 (4)布坎南认为, “寻求租金的活动同政府在经济中的活动范围和领域有关,同国有 部门的相对规模有关。 ”他在《寻求租金和寻求利润》一文中指出,只要政府的行动主要限 于保护个人权利、人身和财产并实施自愿议价的私人合同,那么市场过程就支配经济行为, 并且保证出现的任何经济租金将因竞争性的进入而消失。但是,如果政府行为大大超出了 由最低的,或保护性状态所规定的限度,如果政府像它已经大规模地做过的那样,逐渐干 预市场的细节过程,那么租金下降或消失的趋势就会被抵销,并且可能完全停止。可见布 坎南是主张政府的活动范围应限定在具体的市场行为之外。 寻租和腐败也是我国现实存在的一种非市场缺陷,若不严加防范和治理会愈演愈烈。 西方理论界将寻租和腐败看成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进步的陷阱。一旦落入这一陷 阱,就会使社会处于低效、停滞、甚至紊乱状态。 9. 简述公共产品的特性,举出二种公共产品,并说明为什么它们是公共产品?(北方 交大 1999 试) 答: (1)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 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阻止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 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 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阻止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 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 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 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 所消费, 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 别人消费的量。例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 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 (2)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 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 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社会成员使用。 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 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 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 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 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 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 配置起支配作用。 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 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 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 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 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 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的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10. 举例说明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北大 1997 试) 。 答: (1)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 0 或者很小,则 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 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 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等等 也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换个说法,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 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加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2)例一 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 5 户居民晾的衣服,每户由此受损失 75 元,5 户 共损失 375 元。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 150 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台除尘器,二是给 每户买 1 台价值 50 元的烘干机,5 户共需 250 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不论 工厂拥有排烟权利, 还是 5 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 如果听任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发生作 用,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 150 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150 元成本最低表 示资源配置最优。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 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 归工厂或是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 150 元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 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就是说,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 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在此以前,以英国庇古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 解决外在性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应等于外部不 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出现外部经济时,可用政府津 贴办法,使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这样,都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科斯 定理的问世,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例二 以化工厂污染所造成的外部性为例。 只有在污染的权利不明确的情况下才会偏离帕累托 效率状态。只要明确界定污染的权利,不管是给予化工厂污染的权利,还是给予农民不受污 染的权利, 都可以通过化工厂与农民之间的自由交易使污染量符合帕累托效率条件, 也就是 使污染符合社会最优标准。 假定给予农民不受污染的权利,则化工厂要想生产化工产品(必然造成污染)就必须向 农民购买这种权利。假定每一单位污染物的价格为 pW 。由于需要向农民购买污染权利才能 进行生产,因此化工厂承担了污染的成本,其利润函数为: (1) 农场的利润函数为: (2) 化工厂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 (3) (4) 对农场而言,其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5) (6) 由(4)与(6)两式得到下列条件: - (7) (7)式表明在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因降低污染而引起的化工厂边际成本增加额 等于农场因污染减少而获得的边际收益增加额。 因为, 所以污染的减少意味着化工厂成本的 增加,农场收益的增加。 如果化工厂拥有污染的权利, 而农场没有禁止化工厂污染的权利, 农场若要减少所受污 染之害,必须向化工厂做出支付。如果化工厂认为接受农场的支付而减少污染是值得的,它 就接受这笔污染到 Wm 的程度,则二者的利润函数分别表示如下: (8) (9) 根据(8)、(9)两式分别求化工厂与农场利润最大化。所得到的利润最大化必要条件 与(3)至(6)式四个条件完全相同。由此可以得与(7)式完全相同的条件。这一结果证 明了科斯定理,也就是说,只要所有权是明确的,所有权的最初分配状况并不会影响资源有 效配置的最终条件。 11.为什么外部性会导致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西南财大 2004 试) 答: (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 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 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 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 它是对个 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 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 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 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销, 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 从而 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 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 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 益会小于社会利益, 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 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 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 VP 、 S 和 C P 、C S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 社会利益、 V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 VS ? VP 、 ,但又有 VP ? CP ? VS ,则此 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 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 得到: (VS ? VP ) ? (CP ? VP )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 (VS ? VP ) 大于 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 (C P ? VP )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 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 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 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 C P ? C S ,再假定 CS ? VP ? C P ,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 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 (CS ? CP ) ? (VP ? CP )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 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 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外部性导致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12. 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矫正市场失灵? (人大 2002 试) 答: (1)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 息。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 存在外部不经济时, 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 在这两种情况 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 VP 、 S 和 C P 、C S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 社会利益、 V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 VS > VP ,但又有 VP < C P < VS ,则此 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 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 得到:( VS - VP )>( C P - VP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 VS - VP )大 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 C P - VP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 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 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 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 C P < C S ,再假定 C S > VP > C P ,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 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 C S - C P )>( VP - C P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 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 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外部性(外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为矫正因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① 课税与补贴? 对产生外部成本者课税, 对产生外部利益者补贴, 其目的在于使外部效果的产生者自行 负担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利益。 ② 合并企业? 合并企业的目的就在于使外在性问题内在化。 如果生产 Y 商品的厂商对生产 X 商品的厂 商施加了外在性, 那么这一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第二家厂商不考虑其行为对第一 家厂商所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这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合 并后的企业会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将导致社会的资源的有效配置。? ③ 赋予财产权? 对能排他的公共财富或无主物赋予财产权, 这样就能对享用者收取费用, 对破坏者要求 赔偿,使外部性削减,同时提高经济效率。 ④ 政府直接管制? 主要是指政府对产生外部成本的情况加以管制。例如,对污染的管制。 13.略述外部性(外部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 答: (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 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 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 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 它是对个 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 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 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 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 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 从而也不 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 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有: 垄断、 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 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 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 而存在 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 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 VP 、 S 和 C P 、C S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 社会利益、 V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 VS ? VP 、 ,但又有 VP ? CP ? VS ,则此 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 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 得到: (VS ? VP ) ? (CP ? VP )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 (VS ? VP ) 大于 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 (C P ? VP )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 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 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 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 C P ? C S ,再假定 CS ? VP ? C P ,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 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 (CS ? CP ) ? (VP ? CP )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 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 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外部性(外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14.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怎样决定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生 产上是失灵的?(复旦大学 2000 试) 答:(1)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 类。 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 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 的。 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 无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 这和一件衣服, 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 对于私人物品来说, 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 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 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 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 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 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 一件 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 (2)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 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 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 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 消费者就可按一定 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 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 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 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 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 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 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 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 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 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 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 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 15.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复旦大学 2002 试) 答: (1)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 掌握的信息多一些, 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 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 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 (2)以旧车市场买卖为例。假定有一批旧车要卖,同时有一批要买这些数量的车的购 买者。旧车中有一半是优质车,一半是劣质车。设优质车车主索价 200 元,劣质车车主索价 100 元。再假定买主对优质车愿支付 240 元,对劣质车愿支付 120 元。如果信息是完全的, 即买主知道哪些车是优质的,哪些是劣质的,则优质车会在 200-240 元之间成交,劣质车 会 100-120 元之间成交。但买主事实上无法凭观察判断旧车质量。旧车主会隐瞒劣质车的 问题,搞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买主只知道劣质车优质车所占比重各半,但不知每一辆车究 竟是优质还是劣质车。 于是, 他们的出价至多是 120×1 1 +240× =180 元。 然而这样一来, 2 2优质车就不会以此价卖出。如果买主知道只能买到劣质车,则成交价格只能在 100-120 元 之间,从而优质车被逐出市场,市场运转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可再举一例。在保险市场上,如果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双方的信息是充分的,则根据大 数法则所订费率足以保证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转。 问题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信息不可能充分掌 握。拿健康医疗保险来说,哪些人身体好,哪些人身体差,保险公司无法充分了解。结果是 身体差的人投保最多。 事后保险公司才了解到实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预期的死亡率和 发病率。这迫使保险公司按“最坏情况”的估计来制订保险费率,但这样会使费率上升,并 且会使身体好的人不愿参加保险。 尽管他们有获得保障的需求, 但市场无法给他们提供保险。 保险市场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16.试举经济生活中的一实例简述不对称信息的经济原理。 (东南大学 2003 试) 答:参见简答题第 15 题。 17.非对称信息怎样带来市场失灵?(华中科技 2004 试) 答:参见简答题第 15 题。 18.即使不存在逆选择问题,财产保险公司通常也不开办旨在为投保人提供全额赔偿的 保险。为什么?(北大 1996 试) 答:即使在不存在逆选择的情况下,如提供全额赔偿,会导致严重败德行为,从而破坏 市场的运作,不能达到市场的有效性。 败德行为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缺乏提防行为,而采取更为冒险的行为, 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 败德行为也称为道德公害。 败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是非对称信 息。败德行为会破坏市场的运作,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某些服务的私人市场难以建立。 考虑一下家庭财产保险, 在个人没有购买家庭财产保险情况下, 个人会采取多种防范措 施以防止家庭财产失窃。比如个人会装上防盗门,家人尽量减少同时外出的机会,在远离家 门时,委托亲威、朋友、邻居照看家门等。因此家庭财产失窃的概率较小。假定此种情况下 家庭财产损失的概率为 0.01。 如果个人一旦向保险公司购买了家庭财产保险后, 由于家庭财 产失窃后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个人有可能不再采取防范性措施, 从而导致家庭财产损失的 概率增大,比方说提高到 0.1。 这种败德行为对保险公司以及对整个市场将产生影响。假定某保险公司为某一地区 10000 户居民提供家庭财产保险,对家庭财产实行完全的保险,一旦家庭财产遭受损失,保 险公司将给予百分之百的赔偿。假定每个家庭的财产额相同,都是 100000 元。保险公司按 照平均每个家庭以 0.01 的概率发生损失作为收取家庭财产保险费的依据。每户收取 1000 元 的保险费。保险公司共收取
元的保险费。由于家庭财产发生损失的概率平均为 0.01,所以这 10000 个家庭的财产总额中将遭受
万元的损失(相当于 100 个家庭 财产完全遭受损失)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收支相抵(在这里对问题作了简化,事实上保险 公司收取的保险费高于 0.01,以获得正常利润) 。但是,一旦每个家庭在购买了家庭财产保 险后都出现了败德行为,结果将如何?显然,败德行为将使保险公司遭受巨大的损失。假定 败德行为使每个家庭财产损失的概率由 0.01 提高到 0.1,那么保险公司要对这 10000 个家庭 支付 1 亿元赔偿费 (相当于 1000 个家庭的财产遭受完全损失) 保险公司所发生的净损失是 。
元。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对付败德行为,将不会有任何私人愿意投资从事家庭财 产保险。 败德行为的后果不仅是导致保险公司遭受损失,也妨碍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 败德行为是在承保人无法觉察或监督投保人行为的情况下所发生的。 解决的办法只能是 通过某些制度设计使投保人自己约束自己的行动。例如,在家庭财产保险中,保险公司并不 对投保人实行全额保险,而规定某些最低数量的免赔额。一旦投保人的财产发生损失,投保 人自己也将负担一部分损失。 19.解释什么是道德风险、纳什均衡、公共产品和自然垄断。 (武大 2003 试) 答: (1)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 转嫁给别人, 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 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 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2)纳什均衡是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别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参与人的期望 效用达到了最大化,也就是说,没有人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贝叶斯纳什均衡可以定义 为:n 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G={A1,?,An;θ1,?,θn;p1,?,pn}的纯策略贝叶斯纳 什均衡是一类依存策略组合 (ai? i )in?1 ,其中每个参与人 i 在给定自己的类型 ? i 和其他参与人* 类 型 依 存 策 略 a?i (??i ) 的 情 况 下 最 大 化 自 己 的 期 望 效 用 v i 。 换 言 之 , 策 略 组 合* a* ? (a1 (?1 ),...,a* (?n )) 是一个贝叶斯纳什均衡,如果对于所有的 i , nai ? Ai (?i )则* ai* (?i ) ? arg max ? pi (? ?i / ?i )ui (ai , a?i (? ?i );?i ,? ?i ) ai(3)公共产品指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私人产品指在消费中具有 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非竞争性指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增加一个消费,不引起该产 品成本的增加。非排他性指不排斥该社会中的任何人消费该公共产品。 (4)在规模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如果平均成本在 整个市场需求上都是下降的, 那么在该市场中就只能容得下一个有效率的厂商, 这种极端情 况叫做自然垄断。它常见于铁路、邮电、市政自来水与排污等行业。有的企业控制了关键的 资源或掌握了某一独特的技术而形成了垄断,有的垄断则是政府授权的结果。例如,我国对 烟草实行专卖制度便是一种授权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作为一个理论模式, 其假设条件是严峻 的, 极端的垄断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 但对它的分析可以增强人们对实际生活中的市场运 行状态的了解和把握。 20.有些专家论证说,北京市居民大量丢失自行车,原因是自行车盗窃者把盗窃来的自 行车转手在旧车交易市场上卖掉,因此建议取缔北京市所有旧车交易市场。请给出一个支 持该观点的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该观点的论据。 (北大 1997 试) 答:(1)自行车市场有两重作用,一方面它为一些买卖合法自行车的人提供了方便, 这是一种 Pareto 改进。 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偷旧自行车到旧车市场上出卖, 影响了自行车 的正常交易。 (2)支持该观点的论据:由于旧车市场信息不对称,买者无法区分自行车是买的还是 偷的,即使知道,买者也不关心,只要价格便宜,而卖者作为偷车贼急于脱手,所卖价格低, 而一般的卖主,则要衡量其车的实际价值,所要求价格一般较偷车贼要求更高,所以交易的 大多数是偷来的车。故应取缔这种旧车交易市场。因为这样,一方面不会明显降低拥有自行 车的卖主的福利,另一方面可阻止小偷的行为。 (3)反对该观点的论据:不能因为旧车市场会为小偷提供方便而取消旧车市场,可以 制定较为规范的交易规则,如自行车的交易程序等,来阻止黑车交易,而使真正需要买卖旧 车的人达成交易,只要制定和执行规则的成本小于交易者达成交易的收益,这就是合适的。 21.科斯(Coase)的文章《企业的性质》解决了什么问题?(北大 2001 试) 答: 《企业的性质》一文的贡献不在于引起对企业在现代经济中重要性的重视,而在于 把交易费用明确地引入经济分析,对经济体系的运行做出了新的解释。 《企业的性质》 这篇文章解释了企业为什么会存在, 为什么长期契约关系和纵向一体化 并存,企业的规模到底由什么决定。 科斯在文章中认为这主要是一个交易费用的问题。 长期契约可以使交易费用减少。 内部 交易费用随着规模的增加而递增,但市场的交易费用减少,即规模扩大,可将外在市场的交 易成本内在化,而规模的大小则由外在的边际交易成本与内在边际交易成本决定。 21. 什么是市场信号?市场信号如何发挥作用?常见的市场信号有哪些?(武大 2007 试) 答: (1)市场信号是在市场外产生并在市场上使用的信息,它可以减轻或消除市场参与 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导致的不确定性。 (2)市场信号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信号显示。信号显示是指市场上信息优势方通过做出 某种承诺(往往是有成本的) ,向其他市场参与者显示其产品或其他交易对象的品质,从而 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 (3)常见的市场信号包括:价格、品牌、质量保证、高成本的广告、文凭等等。 22.交易成本在社会运行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什么方面?(北大 2001 试) 答:交易成本在社会运行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1)可以遏止或延缓破坏社会秩序的一些现象发生,如黑社会势力的出现,由于交易 成本存在,要组织成一个黑社会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2)减少腐败现象,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行贿者和受贿者就不那么好沟通; (3)创造就业机会。正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许多企业出现(科斯的观点) ,比 如银行、邮局、电信部门等,同时也使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去降低交易成本,这样可以创造大 量的就业机会。 23.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拟公共产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北大 2001 试) 答: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抗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非抗争性是指,对于 任一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典型的例子是海上的航标灯。 航标灯一 旦建起以后将为所有过往的船只指示航向, 增加过往船只的数量并不需要额外增加维持航标 灯的成本。 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 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 品。 非排他性表明要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非常困难、 甚 至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典型的例子是国防。一国的国防 一经设立,就不能排斥该国任何一位公民从国防中受益。 不同的公共产品非抗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是不同的。根据非抗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 度, 公共产品又被进一步划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抗争性 与完全的非排他性, 国防可以被视为一种纯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只具有局部非抗争性和局 部排他性。桥牌俱乐部、围棋俱乐部等可以被视为是准公共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只在一定范 围内具有非排他性(只对俱乐部成员才是非排他的)与非抗争性(例如俱乐部成员人数增加 太多会造成拥挤成本) 。拟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从经济技术角度讲是私人产品,但是却采取公 共产品支出方式的产品。由公共开支、被个人消费,而其消费又具有排他性与抗争性的产品 都是拟公共产品。 例如一国的邮政可能是由公共开支维持的, 或者至少部分费用是由公共开 支维持的,但是邮政业务既不具有非抗争性,又不具有非排他性。 2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公共物品(pubic good)的提供,如果没有政府出钱或者出面组织,是不可能实 现帕累托最优的。(北大 1999 试) ” (2) “如果产权界定是清楚的,那么,就不会有外部效应问题。(北大 1996 试) ” (3)有人说,在出现了污染这种外部性的条件下,没有政府的干预,就不可能达到帕 累托效率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北大 1996 试) 答: (1)错误。公共物品的提供并非一定是由政府出钱或者出面组织才可以有效解决, 根据科斯定理,只要能够界定清楚公共物品的产权,同样可以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 (2)错误。科斯定理指出:只要法定权利可以自由交换,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法定 权利的最初配置状态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而言就是无关紧要的。 也就是说, 只有当交易成本等 于零时,才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3)不正确的,除政府干预外,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明确所有权也可以达到帕累托效 率条件。科斯定律指出:只要法定权利可以自由交换,且交易成本等于零,那么法定权利的 最初配置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而言是无关紧要的。 政府干预的方法有:一、对污染企业按污染程度征收消污费;二、颁布污染标准;三、 关闭污染企业。 25. 一些美国汽车公司为买主提供广泛的保证(例如,对所有部件与机械问题有关的修 理给予 7 年的保修) 。 (1)根据你对柠檬市场的了解,为什么这是一项合理的政策? (2)这一政策是否会产生道德风险? 答: (1)根据柠檬市场(次品市场)的知识,由于消费者不清楚哪一些汽车售后质量有 问题, 因而不敢轻易购买, 在这样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一些汽车公司为买主提供广泛的保证, 显然是一项合理的政策,对推动汽车的销售大有帮助。 (2)但这一政策会产生道德风险,因为一旦汽车公司为买主提供了广泛的保证,买主 就会不注意保养自己的汽车,从而提高汽车的返修率。 26.在居民住宅占去了一个城镇的东部后,有几家厂商定位在西部。每家厂商生产相同 的产品,并在生产中排放有害气体,对社区居民产生不利的影响。 (1)为什么存在厂商产生的外在性? (2)你认为私下讨价还价能够解决这一外在性问题吗? (3)社区可能会怎样决定空气质量的有效水平? 答: (1) 厂商们在生产中排放有害气体, 污染居民环境, 自己却不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害, 显然厂商的活动产生了负的外在性。 (2)私下讨价还价不能解决这一外在性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厂商有几家,居民也有很 多,讨价还价的谈判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就是说,交易成本太高。 (3)社区可能会根据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带来的收益和减少排放有害气体的成本的比较 决定空气质量的有效水平并据此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来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 27.灯塔可向过往船只发出信号,使船只躲避危险的礁石。灯塔发出的光亮程度不同, 船只及时收到信号的概率也不同。灯塔发出的光亮越强,船只及时收到信号的概率越高, 图 11.4 中的 MC 曲线表示船只可收到信号的概率在不同情况下的边际成本。设有 A、B、C 三条船,每一条船只对不同光亮愿意付出的价格分别由图 11.4 中的 A、B、C 三条个别需求 曲线表示。图 11.4 灯塔最佳光亮强度与收费标准的确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灯塔提供的服务属于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 (2)最佳光亮强度是多少?或者说,船只应该收到信号的概率是多少? (3)每条船应支付多少灯塔服务费? (4)灯塔是否可能由私人所有与经营? 答: (1) 灯塔属于公共物品, 因为灯塔具有公共物品的两个属性: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通过将三条个别需求曲线纵向加总可得到由 D 表示的市场需求曲线。边际成本曲 线 MC 与需求曲线 D 相交点确定的最佳光亮强度为 Q。 (3)在 Q 的最佳光亮强度情况下,C 船应付 5 美元,B 船应付 10 美元,A 船应付 15 美元。 (4)可以。在英格兰,灯塔就曾经由私人所有与经营,灯塔服务费可在港口收取。一 般情况下,一定时点只有一条船需要灯塔服务。由悬挂的旗帜来认定其是否已经交费,如未 交费,灯塔则不发光。 28.什么是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 答: (1)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所有人 都知道其他人的经济特征及各种有关生产的清楚信息。显然,这个假定不符合现实。现实生 活中的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 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不具 有充分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并不完全清楚要购买的商品的质量,生产者也并不完全清楚市 场上究竟需要多少本企业的产品, 也不完全知道可供给的数量, 做出最有利选择的所有生产 技术和所能使用的最合算的全部生产要素。 这里的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 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 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 有效的配置它们。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信息的交换 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 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 而买者则答 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信息不完 全带来了许多问题,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价格 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是不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油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