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浦路奥特莱斯发电厂怎么不拆了?

【图片】上海历史优秀建筑(杨浦篇)--原工部局发电厂(现杨树浦发电厂)【上海怀旧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13贴子:
上海历史优秀建筑(杨浦篇)--原工部局发电厂(现杨树浦发电厂)
杨树浦发电厂杨树浦路2800号(上海1882年始有电灯,英商先后在苏州河边建过3个电厂,1908年工部局设电力处,收购老厂并在杨树浦建大厂,1913年供电。1929年美国国外电力公司购进该厂,改名上海电力公司,垄断上海用点)。现代式厂房。透平车间:建于1912年,单层钢结构。一号锅炉房:建于1913年,多层钢框架结构。2号锅炉房:建于1938年,十层钢结构,有110米高的烟囱。1890年代的杨树浦发电厂杨树浦路-发电厂1912年杨树浦路-发电厂(1919年)
杨树浦路-杨树浦发电厂(1920年代)杨树浦路-发电厂(1940)
1980年代杨树浦发电厂由高低2根烟囱。
1980年代杨树浦发电厂由高低2根烟囱。
1990年代后杨树浦发电厂又建造了一根高烟囱
如今的杨树浦发电厂已经停产,其建筑将作为优秀历史建筑保留下来。
铁皮车间铁皮车间内景循泵房取水口
铁皮车间铁皮车间内景循泵房取水口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杨树浦发电厂谢幕 上海电力:关爱职工仍在继续_网易新闻
杨树浦发电厂谢幕 上海电力:关爱职工仍在继续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东方网8月4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今年7月29日,随着最后2名职工到新单位报到,杨树浦发电厂的400多名分流职工全部安置完毕,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厂完美谢幕。
杨树浦发电厂建于1911年,曾是远东地区最大电厂。新中国成立后,杨树浦发电厂为上海的工业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上海中心城区发展的需要,该厂必须关闭。400多名职工的安置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沉甸甸的承诺:保证每一个人就业有岗位收入基本稳定
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承诺2020年前,把单位GDP碳强度减少40%至45%,相当于减排15亿吨二氧化碳。峰会过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上大压下、节能减排的规划。上海电力股份公司所属的杨树浦发电厂首当其冲,站在了节能减排的前列。
杨树浦发电厂建于1911年,曾是远东地区最大电厂,有着中国电力工业摇篮的美誉。但现在,根据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杨树浦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已不能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其所处的中心城区的位置也与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相悖。根据规划,杨树浦电厂将全面关闭,原有的厂区将被改造成与电业无关的工业园区。
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职工在杨树浦电厂工作、成长、退休,有的是父子、爷孙数代人在这里工作,要关厂,他们感情上受不了、思想上难理解。
2010年底,杨树浦发电厂正式停产,高高的烟囱旁,黄浦江水涛声依旧,却不见了火热的生产场景,职工们忧心忡忡……
关闭杨树浦电厂后,涉及分流的职工406人。人往何处去?直面困难,上电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世平郑重表示:举全公司之力做好工作。上电股份公司党政工还联合承诺,人员分流安置工作过程中,做到三个保证:保证企业不单方面将职工推向社会、保证每位职工有岗位选择、保证再上岗的职工收入基本稳定。
实实在在的举措:422个职位竞聘过程全透明
沉甸甸的承诺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举措。根据上电股份公司的要求,公司所属的漕泾电厂、漕泾热电、外高桥、田集电厂、长兴岛电厂、运营公司、工程公司等企业都必须拿出岗位接纳职工。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化优化,各企业共提供了422个岗位,而需要分流的人员共406人,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方案,没有职工会下岗。
为了保证人员分流做到公平公正,上电股份公司党政工还“依法、依规、依情”制订了《公司“上大压小”关停机组职工分流安置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人员分流安置的流程和办法,坚持以再上岗为主、自愿退岗为辅的原则。
依托上级公司的支持,杨树浦电厂成立了由厂人力资源部、接收单位、分流单位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组成的员工分流安置招聘小组,并由公司纪检监察、分流安置单位职工代表组成职工分流安置监督小组,还制订了企业《人员分流安置实施细则》及《内退管理办法》。
为了解掌握职工们的不同想法,分流小组多次组织、召开职工座谈会,并将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后,报送上级公司。在上电股份公司领导支持下,企业根据职工的意见,修改了《职工安置实施细则》,并日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
分流方案完备了,可职工还有种种顾虑:接纳单位提供的岗位会不会是最差的?收入有没有保障?新单位离家太远怎么办……面对职工的疑虑甚至质疑,上电股份公司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数十次到杨树浦电厂等单位现场办公,听取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的进展情况,明确当前工作要点,部署下阶段工作计划,对工作中碰到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对大家不理解、不清楚的政策进行详细、耐心解释。
杨树浦电厂分流小组则将所有422个分流岗位,包括岗位名称、岗级序列、岗位职责等具体内容,一次性向职工公布,使所有可选择的岗位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此外,还建立了公平公正的上岗机制,即所有岗位都须通过职工自愿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公司人力资源部还主持了所有分流人员面试工作,公司纪检监察全过程监督。面试成绩统计由杨树浦电厂职工代表负责,做到操作全过程公开、全过程接受监督。
一系列举措,保证了面试结果和职工的真实水平基本吻合,没有职工对面试结果的公正性表示质疑。对经过多次选择仍没有适合岗位的职工,在职工本人签字确认后,将其转入待岗培训。
真真切切的关心:为职工四次“挑”工作
“凭良心说,此次分流上岗工作中,无论是上级公司领导,还是发电厂负责分流工作的人,对我们职工都很耐心、很关心。”这是来自职工的心声。
职工李某一开始被漕泾电厂接受,但因为上班路途较远、交通费用较大,家庭困难的他觉得难以承受。分流小组就将他安排到护厂队,可他的腰又不好,安排他到检修班,技术又跟不上。但工作人员不急不躁,第四次进行了细心安排,李某终于顺利上岗。
严琳是2005年从上海电力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杨树浦发电厂工作的,是电厂的化运主值班员。分流安置的员工意向表下来后,她很快填了三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志愿。她觉得自己有学历,工作几年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况且学习能力不差,适应力强,不怕吃苦,应该不难找到新工作。
没想到,面试过后,第一批分流名单出来了,她落选了。那段时间,严琳很迷茫、很消沉,觉得自己所受的教育都白费了,第二批分流动员会也不愿意参加。
分流小组人员注意到了她的情绪变化,约她谈心,并问了她几个问题:“你对化学专工这个岗位了解多少?你知道这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你知道化学运行规程制度该怎么制定吗?”一连串的尖锐问题使严琳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此后,她调整心态,接受第二批分流安排。如今,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干得很欢。
和严琳一样,如今,杨树浦发电厂400多名职工,都有了全新的工作,也寻回了昔日那份工作的快乐。
作者:宋长星
本文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百年火力发电厂---&杨树浦电厂的前世今生
百年火力发电厂---&杨树浦电厂的前世今生
多年前就从网上见过此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建厂80周年的纪念封,可惜多年来在各集邮网站寻找未果.在我编组《光耀中华》开放类邮集中留下空缺遗撼.一直未放弃寻找.近日从某集邮网上偶然发现一位上海老集邮前辈拍卖此封的踪迹,喜出望外,拍购到此纪念封,真有众里寻它千百度,........得来却不废功夫之感怀.
百年杨树浦电厂是中国火电的“摇篮”,它的前世今生见证了中国电力百年历史.满足了我邮集补充所需,是编组中国电力邮集很好的素材.现将此封上贴博文和电友同好共同赏析.
上海杨树浦电厂建厂80周年纪念封,销上海编码邮戳,盖建厂80周年纪念邮戳,左图印黄浦江畔解放前后杨树浦新老电厂厂貌
&&&&&&&&&&&&&&&&&&&&&
上海杨树浦电厂集邮协会印制的杨树浦电厂建厂80周年纪念封封背&
&&&位于上海市区东部杨树浦路2800号的杨树浦发电厂,南濒黄浦江、北沿杨树浦路、东临复兴岛、西指杨浦大桥,占地14.2公顷。
&&&曾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外商电业垄断企业的杨树浦发电厂,前身为英商电气公司发电厂,是世界上最早的发电厂之一。1911年建厂后,几经扩建,到1923年已成为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一百年来,杨树浦发电厂从英、美经营,日军占领到新中国军事管制收归国有后,历尽沧桑,同时也铸就了无数辉煌。
&1913年由英国商人投资建成。初时装机容量为&10400千瓦,到1924年,装机容量达12.1万千瓦,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电厂。1929年上海英租界工部局将全部企业卖给美国国际电气债券有限公司,并作为发电处隶属于上海电力公司。1947年,电厂投入远东地区第一台高温高压燃煤、燃油两用前置机组。1949年,总装机容量增至19.85万千瓦,20~40年代,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0.5%,其发电量约为上海地区总发电量的70%。除有一台高温高压设备装有带压缩空气自动燃烧控制装置的锅炉外,其余设备中一半以上为低温低压链式锅炉,发电标准煤耗率为&530克/千瓦时以上。
&&1949年解放后,电厂逐步拆除全部18台低压低效链式锅炉,代之以高温高压自动控制燃烧的煤粉炉;拆除了4台低参数、低效率的小型机组,代之以高温高压机组(部分为前置机组);一些原有低压机组均由高压前置机供汽发电,提高了自动化水平。1985年,电厂总装机容量达26.415万千瓦,其中高压机组10.865万千瓦,年发电量17.03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达&6447小时。发电标准煤耗已降到400克/千瓦时,供电煤耗421克/千瓦时。杨树浦电厂目前仍是华东电力系统的主力电厂之一。
&&至1949年全厂装机容量占上海的76.46%、全国的10.73%。解放后于1950年实行军事管制收归国有,成为中央直属企业。1990年,成为上海最大的供热电厂,
&&&日,是杨树浦电厂的百年诞辰。然而,迎接“百岁生日”的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庆祝仪式,而是一种极其安静的方式——高耸着的烟囱不再冒烟,汽轮机房中也不再有轰鸣的运转声。曾经的远东第一大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的最后一台2号发电机组正式停止运行,标志着杨树浦发电厂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踏上转型发展之路。
根据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杨树浦电厂的装机容量已不能适应节能减排要求,所处的中心城区的位置也与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相悖。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规划,百年老厂杨树浦电厂实行关停,厂区规划改建为上海工业文明遗址。
从某种程度来说,杨树浦电厂的诞生,是为了上海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关停,也是为了上海经济的转型。可以说,杨树浦电厂的一生,见证了上海经济发展的变化,也是对上海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定格和记忆。
如果在华东地区的电力行业做一个追根溯源的“寻根”调查,可以发现很多老电业领导、专家和职工,都与杨树浦发电厂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
建国后,新中国百废待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人才更是奇缺,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杨树浦发电厂开始扮演了“电力老母鸡”的角色,而且是一只“下金蛋”的“老母鸡”。
杨树浦发电厂迄今为止,先后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电力系统,以及党政机关、国防、科研和大专院校等270多个单位输送了4300多名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被誉为“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六十年代起,先后向蒙古、越南、阿尔巴尼亚、科威特、缅甸和柬埔寨等国家派遣多批技术专家。
一批又一批职工在杨树浦电厂工作、成长、退休,有的是父子、爷孙数代人在这里工作,对他们来说,工厂从某种程度已经成为他们的“衣食父母”和“精神家园”。杨树浦电厂虽然在关停了,但杨树浦电厂永远留印在杨树浦电厂人心中.杨树浦电厂遗址将永久屹立在黄浦江畔默默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树浦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