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比较好的经济论坛镇都有哪些? 消费力比较强一点的 镇 谢谢

上海闵行区华漕镇民办幼儿园都有哪些?最好有详细的地址和电话,外地户口可以进的,谢谢!_百度宝宝知道我也尝试解读一下上海考大学到底容易不容易。
如上表,出国人数,其他top16人数是估计的(集思录的老师很严谨,谢谢批评)。
1. 显然,在上海考个好大学应该比浙江容易点,录取比例摆在这里
2. 但真的比浙江高5倍之多吗?未必。上海2016年入籍人数为2.6万,这批人,是全国各地来的精英(也就是已经经过高考,工作面试筛选出来的),假设其中1万人,找的也是精英伴侣,那他们小孩的竞争力,在浙江也可以排在前1万位,甚至前5000位。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儿女,比普通市民/农民的孩子,在学习这方面,肯定更有竞争力。
一些推论:
1. 在上海要上top 10,好的大学,同样不容易,因为前面10000名的对手,是通过基因筛选的精英。
2. 上个普通211大学,上海相对容易,毕竟80%+的录取率摆在那里!
3. 纯粹为了小孩念书,移民到上海是不合算的,天价房是道天堑,而且你面对的竞争还不弱,如果实力不够上复交,上个外地985,回上海找工作还是劣势。
4. 如果是精英,欢迎来上海,好大学的机会比其他省更多。
1金币8金币18金币58金币88金币188金币
余额不足,
支付即为同意
上海5.1万人的考试生源,可以认为其中4.1万人符合智商的自然正态分布,外来精英的子女1万人,是已经筛选过的,中高智商人群。
欢迎 补充,质疑,谢谢
北京,上海的居民,承担了高房价,高的交通时间成本,在医疗,教育方面,享受些许特权,我现在认为,是可以理解的。
赞同,另外上海这帮鸡血父母在教育上的投入也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很多
难多了,金鹰之间的比拼
不扯淡能死吗,大部分都是宁波和苏州过去的,有啥智商优势?
对于有实力在北京上海买房的人群,去一线城市还是有优势。
其他消费差不多,工作机会,其他各种机会更多。
哥们有话好说嘛,不要动气。 :-)
1. 北清+华东五校毕业生,除了去国外,哪些城市最多?难道不是北上广?
2. 这些毕业生的后代,学习能力(不是说其他能力)超出普通市民/农民。
这两两点,你认可吗?
-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单独把北清的数量做个统计
应该是2000年左右,上海开始较大规模导入外来高学历人口?
未来几年,这帮人的孩子,就要陆续参加高考了,大家一起来PK吧。
- 价值永恒
多花几百万,反而不如其他城市,那还有人来上海吗?
2016北大清华,
出国数据(估算),指前50位大学,不算野鸡大学。
上海的吸引力,不单单是学位了。
- 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
欢迎楼主深度分析长沙
好像长沙各牛校已经把湖南的清北名额霸占了,其他高校名校应该也是相同情况?
湖南的教育资源现在已经太集中在长沙了。
其他县市都没活路了。
优势当然是有的,社会还是自由流动的,学霸纷纷去上海
目前,这些东西只是传说,因为00年前去上海的学霸还不太多,但是随着学霸的子女开始逐渐高考,以后本地土著就惨了。
其实很多时候,机会窗口就那么一瞬间,打开了就打开了,抓住了就抓住了
如果你在00年作为学霸去了上海,生了小孩,那么房子车子还有小孩的高考都解决了
如果你在10年作为学霸去了上海,那么,房子车子小孩的高考……
不管如何,能不能进,还是看自己成绩,成绩真好的情况下才是环境
为什么只有250人出国啊
高考的大省,不等于强省。那些抱怨名校在北京上海录取率高的同学,不妨去查一下最近这些年奥赛国家队或者金牌数各省的分布情况再吐槽
- 70后大叔
智商不一定高,反正搁在一起考试的话完全不占优,甚至有劣势。这应该从某种角度反映智商吧?
- 嘤嘤嘤~~~
我还以为精英个个都是出国的 (?Д?≡?д?)!?
: 250是指top50国外大学的,一般大学,野鸡大学不算。
数据是根据上海5大出国牛高中估算,你有准确数据吗?
2000年后出国的,资产水平,比留在一线城市的同学完爆。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看来是真的。
几年前我们学校我知道的本科各专业北京人几乎霸占了倒数第一,上海人普遍是下游水平。楼主分析的所谓经过筛选的精英,二十年前不存在的,而现在这批精英的子女,二十年后才会高考,那个时候北京上海的高考难度确实很有可能不下山东江苏
- 价值为本,趋势择点,反众操作
诶呦。我爹妈跟我高考那年北京市理科状元爹妈原来同事,我们俩一个高中的。
因为我和我表亲大部分都是一个高中毕业的,所以我还跟我前面几年,北京市理科第六还是七相过亲。
我觉得你们别太把高考当回事了。
这俩人现在比一般人富裕点肯定的。聪明肯定是聪明人。
但是我本科毕业不到15年,我是没看出来大富大贵。
北京现在情况就是爹妈一看上不了985赶快给轰出国。留在外面靠自己。回来找工作,我从我身边看,混的不错的还是靠爹妈。
所以与其给小孩花这多钱。不如多来来集思录学学怎么赚钱。
我以前一个老板就说过。【我儿子考不上985我就送我儿子出国,学费他当然得还我了。生活费我不给,谁叫你没本事上985的,他妈爱给随便。 大学就得逼着他打工, 让他没钱吃喝嫖赌泡妞。】
【就算他找不到工作,回来别瞎折腾,我给找个国企,小公务员,那这辈子也就行了。 】当时这老板有半个亿吧。。现在不知道了。
2000年开始,上海已经导入高学历外来人口了。
也就是说,这批人的后代,马上要陆续参加高考了。
浦东,闵行,原来鸟不拉屎的地方,现在涌现出很多初高中名校,可以说就是外来人口效应。
- it seems as it was spring already
玩泥巴的小学生和刷奥数雅思的小学生要求一样的升学率…
作为上海家长,支持全国小升初统一考试,按成绩直接定以后的教育路线,不行的就别读大学了。考试要高难度以体现孩子的水平差异,建议把数学定奥赛水准,英语六级难度吧。
分析和数据就是背道的,你到浙江还是要跟前面那么多人拼的,当时名额少了很多,优秀基因就那点地方,全国筛选到上海也不见得就比浙江江苏等地的优秀
- 微信公众号:murenfund
看看现在上海家长有多鸡血,就知道上海高考有多难了。
- 价值为本,趋势择点,反众操作
其实北京来说。因为我平辈有重点中学老师。
他们说,参加高考已经败了。。。正常是去考SAT。。。高考就参加一下跟会考一样。
上海高考要面试的,面试你懂吗?如果不是从小一流幼儿园一流小学一流初中一流高中,你有多大的录取概率?全都一流普通家庭投资的起吗?
上海不从小砸钱进不了民办,公办根本不管学习,周末还要花大钱补课,在上海不是读书而是烧钱,穷人就别来上海了,你们根本烧不起
- 看你们高兴就行
鸡生鸡,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楼主是这意思不?从出生就给定义了?即使基因这块继承,那也得时间来筛选啊,一代两代就能这么定义?双胞胎也有人渣和圣人之分啊!湖北有个黄冈中学,里面很多农民的孩子,上好学校的不少,我并不是否认基因,天赋,我认为还是和后天条件和努力分不开!
上海弄个户口,你开什么国际玩笑呀?
我仔仔细细研究过了,只有投资3000万高科技企业,才能给户口本
尼玛,移民里面也算是最贵了!
还有现在高考,含金量越来越低,人家已经不稀罕和你玩高考了
人家孩子,从小就接受国际学校的交易,为出国,学习准备的。
已经不参与,很无聊的高考PK了。
你在外地上的学,看到上海的高考卷当然觉得容易,因为你从小打了十几年鸡血,在外地一个星期上六天半课时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上海打鸡血那是要花大价钱的,为了上个民办小学,花个二三十万补课不是什么新闻,普通公办学校讲的是愉快教育,作业都很少,要学自己花钱,如果你从小在上海上学,绝对不会觉得上大学特别是名校很容易
- 价值为本,趋势择点,反众操作
跟一帮做金融的没法沟通。做实业比如外贸或者工程,到5000万。
跟炒房,炒股,金融杠杆放大,一个牛市就有,不太一样。做实业你现实要跟各种衙门口有往来。 人打交道的能力会比一般人强很多。 实业从人民币上去,一直不好做。一步步脚印上去的维持的住。人的能力在,家庭社交圈在。这种小孩回来找个工作。很容易的。
你拆迁户找个对口工作不容易,你爹要是行业内目标大学,行业内评标专家。家里有点小钱。行业内找个工作有毛费劲的。
- 看到喷子直接拉黑
假设其中1万人,找的也是精英伴侣,那他们小孩的竞争力,在浙江也可以排在前1万位,甚至前5000位。
你这个假设太扯淡。
- 常州无敌(稳定收益,持续增长)
肯定容易很多了,要不上海的大可以去江苏考啊
必须容易,能在上海考,还去其他地方考啥。。。。。。
上数据首选要数据真实性, 楼主的数据就是乱杜撰的。
其他不说,就说上海的同济+上海财大,在上海招生人数哪里来的1200?
同济跟上海财大,这几年在上海的招生人数分别都是300人左右,
其他top16的1000人又哪里来呢? 不要成倍夸张,数据要真实才有讨论价值。
上个2016年的,
上海财大: 文科:63
理科: 237
共: 300 人
康复治疗学:20
共:304 人
: 谢谢更新数据。
我在主贴中已经说明,有些数据是大概估计的。
我这也不是写严肃的学术论文,没有一个个数据去订正。
只是想通过这个简表,讨论一下未来上海的竞争态势。
一个月前的一个饭局
参加者背景: 高中各省学霸,2001年北大本科毕业,现在都上海工作,各行各业都有,年薪40~100左右,也没有混的特别牛逼的,配偶基本上是其他top 10毕业生。
话题中10%是关于上海变态房价,其余90%是在讨论小学生各种鸡血补习。
请问是你家小孩高考,你愿意跟这种小孩PK,还是跟衢州xx街道小学的同学PK?
另外: 黄冈中学的学生,已经是筛选过的top1万,当然有竞争力。
这个有数量级错误。另外,上海中考比高考更激烈,很多这个时候出国了。
我最烦这种给不公平找理由的,大家都是有屁股的,为什么不全国统一卷,为什么北上的户口贵?
你觉得难,来,全国统一卷子再说!
楼上是说我屁股坐歪了吗?
我只是想抛砖引玉,讨论一下上海,北京未来的高考,会不会像原来户籍相对固定时,那般容易。
- 炒客--常存
全国统一卷子,统一录取分
不可否认上海的学生确实起点高于全国
但因为录取率高了,所以实际上竟争就相对轻了
相要真枪实刀的干,
浙江的水平并不差
种族论又来了?
龙生龙,老鼠只会打洞咯,教育也是可购买资源,经济水平高给的补偿而已,非要搞得好像高人一等,要是这样的话,伦敦出生的小孩早就统治全世界了
- 炒客--常存
上海为何有优徽,就是因为是中国给外国人看的窗口
就和草县,在韩国边境上盖票亮房子一样
为何北京有优徽,就因为需要朝阳群众
需要危急时刻保卫京师
是因为有优惠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
得了好处就是好处,当然你有本事去上海,也是拿这好处的前提
- 大跌etf护盘 、转债摊大饼、分级A轮动
现在大城市都是中考比高考更难,中考要分流一半孩子去职高。高考么,只要上了优秀高中,总有个大学可以去,或者高二开始准备出国。再这么发展下去,真的要往小城市转户口了,至少先过了中考关。
哥们你发散思维太厉害了吧。我仅仅说得是高学历家长的孩子,考试能力超出普通家长。而考试能力,跟统治世界的能力,差了十万八千里。
xuyongnn o
600变成1200,这个成倍了, 这个差距不是误差, 是差太多了
北上广人的身价高,如果在上海出个车祸,上海人和外地人理赔的标准就差很多,教育更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主贴要改,一倍的偏差太大了。
- 股神不神
不扯蛋能死吗。我当年高考的同学都想办法去北京上海考,在我们这里能考 工大的,去上海能去清华北大。这是事实。
1、上海牛娃的目标不是北清复交,都盯着常春藤
2、谈上海高考的,能不能先看下人口数据?
2000年前后,上海人口出生不到10万,其中户籍人口占多数
如今,上海每年出生20多万,其中户籍人数只有一半左右(还有一半是外地二代考霸?)
3、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太多(北京也非常多)
你学英语,一堆欧美老外给你娃从幼儿园教起
你学其他的,各类早教机构里正牌985、211的本硕博给你补习小学语数外
还有一堆北清复交的家长在家里强化练习
还有各类纷繁复杂的课外素质教育
4、成年人整天把高考挂在嘴上也没啥意思。
各走各的路吧。
北清复交毕业生也有大把普通人
普通学校也能走出马云、马化腾
- 屌丝硅农转行经济金融
上海的说法是
上海高考计算的各种分母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被砍去了不少
初中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都成了三校生(技校、中专、职高)不参加高考
- 老人家,低风险
其实理论上来说,全国的初中升高中/职中分流率都是50%,这是教育部规定的,不是只有上海这样。
要将应届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要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
武汉最牛的区武昌区 中考升学率也只有50%左右,别老说上海怎么难了。
我不明白为何很多朋友,说道北京上海的录取率,就愤愤不平。
毕竟北京上海的大门,是朝着所有中国人打开的,虽然有门槛。
中国不公平的事情,完全不给普通人机会的事情,多了去了,你又能咋办?
我也是外地的,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嫉妒的,不服就去好了。
35岁以下的,都有机会
35岁以上的,有钱也有机会。
- 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德川家康
有啥好争得, 上海录取率比各大省高很多,这摆明了的,但现在上海小孩子读书苦也是事实.
北上的大门是打开的,但是进入的概率不同的人有万分之一和十分之一的区别;
中国上那么多不公平的事情,教育和户籍的不公平最恶劣也是最严重,马丁路射精在我有一个梦想里面就可以看出,自己的不公无足轻重,自己的孩子被平等的对待是最大的梦想
楼主“其他top16人数1000”
这个也改改吧,这个1000压根就是瞎扯淡。
看楼主的意思把同济跟上海财大都归入top16了。
那按楼主列出的还有北清交复, 其他的top16只有10个外地学校了。
外地学校在上海招生很少的,比如浙大2016年就招37个人(文6理31), 南京大学招42人(文科16人、理科26人),
这样平均算40人,
其他10个top16的学校最多在沪招生也就400人。
所以: “其他top16人数1000”
“其他top16人数400人”
这个数据又是翻倍的乱估计, 修改后再讨论吧, 数据差太远讨论没意义。
其实,已经有比较真实的统计了, 所有985大学在上海的录取率大概是4.5%左右, 所以你来个top16还有6-7%明显乱说了。
谢谢你耐心的修正,其实这不是问题关键。5%还是7%都是比其他地方高一截。
我想讨论的是: 随着未来高学历新移民孩子的加入,上海的高考竞争压力,会不会达到其他省一样的强度。
如果答案是YES,费大价钱移民到上海高考,就没有意义了。
别吵了,我算是财务自由了
我是有计划去上海落户的,落户也不你们参加什么高考竞赛,太无聊。
我是想落户,去读好的素质学校,以后,估计和香港一样,出国读书,这是常规性配置
上海读书竞争太激烈了。
你们自己百度一下,上海世外录取比例。呵呵~
- 新浪微博:青花瓷理财工作室
曾经在群里说起北京的高考,被多个外地的朋友抢白,说北京人占用了太多资源。其实,他们嫉妒的不是北京人,只是他们的同学、朋友兄弟。无数的北京人是80年代以后通过高考来京的外地人。让子女享受下轻松点的学习环境,正是父母辈的奋斗成果。
- 新浪微博:青花瓷理财工作室
现在各高校还有个自主招生的方式,在高中阶段选拔各中学的学生参加夏令营,评估、考试后给部分人加分名额,一般20分至40分不等,也表明了高校的招生倾向。
- 透过本质看现象
这个很简单。把复旦的新生全部拿去参加上海的中考,按照50%的比例分流,那必然还是有50%的人要分流到职校。
一个地方的高考难易程度,取决于那个地方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考不上大学。如果没有一个人能接受不念大学,那么,就算99%的录取率,高考也是困难的。
哪怕只淘汰一个人,如果这个被淘汰的人具备考上清华的实力,那么,没有被淘汰的,就都必须有考上哈佛的本事。
上海高考之难,难在没有人愿意掉队。如果能来一批外地人,甘愿做分母,选择不上大学,那高考就容易了。
- me韭菜,努力的韭菜
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全国人民一起考上海卷试试看
- Castle Chen--2016年专心做港股 2017专心做白银
让江苏考生情何以堪
- 80后码农..
难道其他省的人就愿意当分母吗?您认为上海100%的学生水平都高过外地前0.1%的人,这个还真没法证明,当然也无法证伪,不过本韭菜实在不敢苟同。。
其实参加讨论的老师里有多少是上了复旦交大的,能否来个现身说法?
本韭菜其实一直不愿意提自己的母校,大概一提都会拉低校友的平均值,拖后腿。不过既然到这份上,就顾不上给母校抹黑了。。
本韭菜01年考进进复旦的时候,大概在广东省22万考生里排300名左右。那年清华在广东招59人,北大招49人(不敢肯定具体数字,总之50上下),复旦招63人,交大60人左右。我们那时还是盲报志愿,就是考前报的,如果出了成绩再报,估计我就上不了了。总之,如果,必须是在全省0.1%左右,才有机会被复旦以上的学校录取。
恩,本韭菜是很菜的,考进复旦也许是幸存者偏差,在大学的时候,上海的同学占40%以上,那时上海8万考生,3000名就能进复旦了。同学里面,当然有大牛的,上海的同学也是,当然更多的是像本韭菜这样平凡的人,并没看出上海生源的学生相对外地的学生有明显的优势。当然,也没看出有明显的劣势。毕业十几年过去了,依然如此。。
您非要说上海所有考生可以秒杀其他省(比如广东)前0.1%, 本韭菜真的无法认同。如果这是真的,那些被分流的同学,为何不到其他省读高中,考大学?因为其他省的户口并不难获得,而且这些同学的父母都是您这样的精英,搞个外地户口不是分分钟的事吗?
比如说,您女儿虽然是考复旦的水平,但不幸被分流了(因为所有人都是考复旦的水平),您把您女儿户口迁到广东,不就可以秒杀广东省前0.1%的考生进复旦了吗?为什么这事在现实中没有大规模发生?
- 透过本质看现象
我说的是事实而不是推理。
如果没有经历过上海的小升初和初升高,在这里凭空猜测有意义吗?
一说考大学就说智商,这个两码事
上海的孩子现在拼的根本不是智商,拼的是消耗。踩着累死者往上爬。
德国人乒乓球打不过中国人,不是因为他们笨,是因为他们没那么无聊
江苏,河南的户口很难得到吗?在上海分流,没法考上复旦的为什么不去相对简单点的江苏,河南考呢?
- 赚卖白菜的钱,操卖白粉的心
说上海高考之前,请先看看上海的中考,小升初,幼升小的激烈程度,在一个连托班娃都可以有培训班的地方,说教育资源不紧张是因为没有看到其中过程的惨烈。反正上海的学生和家长之苦,谁苦谁知道。拿江苏之类的来说事的,怎么不把自己的户口挪到西藏新疆云南呢?
- 80后码农..
其他省市的学生就不拼消耗?
同样的道理,如果您觉得相同智商的人在其他省市不用这么拼也能上复旦,您同样可以让您女儿到其他省市上学高考。
但现实是您愿意继续让女儿留在上海拼消耗
- 透过本质看现象
是你们要跑到上海来占高考容易的光, 啥时候我说过要占外地高考的政策了? 奇怪伐。
觉得上海高考容易的,尽管来,求之不得,我跪拜先。
- 大跌etf护盘 、转债摊大饼、分级A轮动
单从数据来说,上海大学入学率是相对高的。楼主选取了浙江的数据,其实由于浙大的原因,浙江的985比例还是相对高的,对于其他省,京沪津的入学率优势更大。但是上海的集友说的也是事实,考优高的难度,上海不比其他省更容易,当然也没有数据证明难度更高,因为其他大城市一样残酷,国家的5050普职比是以市为单位的。因为高中以前的教育,不仅是拼孩子智力,也要拼家族资源,家庭财力,所以对于新上海人,难度更大,一定要谨慎决策。
大家高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一个或几个高考移民的同学,同等智商和努力程度,上海人更容易上名校真是事实。
其他的懒得评论,给这种不公找理由的人不喷下难受,造就这种不公的人必将是遗臭万年的人!
- 透过本质看现象
: 程度不同。上海的情况是,如果在学前班落后了,在小学拼一拼,还有一半机会。如果到小学3年级还落后,大概率就没戏了,极有可能分流。
为什么呢? 孩子到了小学三年级,如果阅读和写字的速度跟不上,就算是累死,也完成不了海量的训练任务。
其实按照正常的发育,肌肉力量,熟练程度方面,都是到了初二甚至更大,才比较接近成年人。至于抽象思维,更是这样。但是在上海,是不能讲这些道理的。
就事论事,上海考生进复交比其他地方容易,这有任何疑问吗?同样的,美国人进哈佛,英国人进牛津必然比外国人容易。
真没必要扯什么小学中学幼儿园,大大方方承认,一起骂教育部sb不公平更有腔调吧
- 80后码农..
诚心请教,既然小学3年级就知道大概率被分流了,为什么不赶紧到其他省市上学?这么简单的道理,没理由上海这么多家长都不懂啊。除非,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到其他省市也是被分流的。。
- 透过本质看现象
还是那句话,对有机会来上海的,我介绍了这里的情况。非常欢迎你们来。
至于没有机会或计划来上海的,跟您直说吧,哪里的葡萄都有酸的。
- 被社会淘汰的70后
每个省自己多建几个大学不就得了吗?有必要羡慕别人吗?
既然觉得都是精英那都去隔壁渣渣省考试碾压好了,在渣渣省搞个资格不难吧?
- 透过本质看现象
近些年,外地到上海的,绝大部分是高知家庭,这就产生一个浓缩效应。但就算这样,新上海人的孩子在高考中也不是突出的。
就目前上海的实际情况,要想孩子的教育低风险的,也不是没有路。公认的路径是父母中有一个人脱产陪读,专职对付孩子的教育。从学前开始抓,只要路子没跑偏,大致上是比较可以成功的。技巧是要相信所有的小道消息,千万别听官方指引。
关于这个分流,我给大家说说车牌拍卖。
上海的车牌,是统一网上拍卖,价高者得。所以没搞过拍卖的人,会以为拍不到车牌的,是因为抠门,出价太低。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这个拍卖,其实是最后一刻的抢的,谁快谁得,跟出价高低八竿子打不着。既不是摇号,也不是拍卖。只有两点:1 政府收钱,收大钱; 2 抓不到政府任何过错
上海的很多政策都是这种模式的。就是表面看,头头是道;实际跟着练,机关重重。等你想明白了,已经没有第二回。
- it seems as it was spring already
外地学生高考战胜的绝大部分对手是乡镇中学选手,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外省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才是真正受益者,利用自身资源,霸占了绝大部分名校名额。
如果要你们所谓的公平,也不能按省份划分名额,直接按乡镇街道人口数划分名额,让读乡镇中学的和读市重点的录取率一样。
所以平均来说,把上海学生看成是读重点中学的,外省市学生是读乡镇中学的,录取比例和难度关系就比较好理解了。
我们家族很擅长考试。
我是1988年福建理科第30名,儿子上海户口,2015年上海理科1700名左右。
儿子的同学,比他低5分,据儿子说,同学的妈妈是1988年的湖南理科状元。
我表妹是1995年天津理科第6名,考到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现在叫复旦大学医学院,后来移民去了美国。
表妹的亲哥哥,1992年从天津考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因为那一年上海一医不招生,他的女儿在徐汇区交大附小,考上了爱菊小学没有去,今年被西南位育录取。
一个表哥,是1981年福建理科第24名,考上上海交大,不过他后来回福州了,他老婆是从福建考到上海财大的,他们生的女儿读书很一般,去年送到美国去读高中了。
我表姐是文科生,1985年从福建考到北京,表姐夫是她的中学同学,清华大学物理系,他们现在也定居福州,儿子成绩很一般。
还有三个堂弟表弟,两个浙江大学一个央财,现在一个在福州,一个广州,一个在旧金山天天想回国落户上海,他们的孩子都还小。
帮楼主补充几个数据,数据均来自于上海招考热线官方网站:
2016年上海全部211和985大学一共13所(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华东理工,财大,上外,一医,二医,华政,东华,上大,上海外贸),加上大家都爱的清华北大,那就一共算15个学校
上海2016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5.3W,这15所学校文理一共招收5103人,根据比例来算:9.6%,看着是不是还不错,接下来是细化的
1.学校细分:
(1)上大和上海外贸一共招生人数1706人,这两个学校应该不符合楼主好学校的范畴吧,扣除掉后,13所学校文理一共招收3397人,比例为6.4%,看着也还不错?
(2) 再扣掉一医二医:学医苦啊,一学学7年,出来再无工资实习三年,还要准备博士头衔不然没职称的可能啊,哪里博士不值钱,医生啊(扯远了)而且志向学医的人本来就少,我们也扣了没什么意见吧,多少人呢,366人,那就还剩下3031人,比例为5.71%,是不是有点抖化了?
2. 录取方式的细分:
(1)提前批:这些基本上是没有人要的专业特别冷门的专业(例如崇明定向这种,当然你要说我为了好大学的名声崇明工作定向培养我也没话说对不对?),人数是298人,剩余2733人,比例为5.15%
(2)综合评价:这个水深,看到现在为止,没有人提到过这个词,说明各位男同胞还是不了解行情啊。
这个东西是从2015年开始的,可以说2015年开始,上海高考和公平没啥关系了(个人理解),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走所谓的综合评价。通俗点理解,这就是个自主招生。懂公务员面试么?就这个意思。当然人家还是要看分数的,高考分数一出来,划综合评价分数线,根据1.5的比例来面试吧。最后打分比例:高考成绩60%,综合评价面试成绩30%,剩下10%我也忘记是啥了,好像是自我评价什么的(这个完全不懂,只知道高中现在都要做实验什么的)。30%的面试成绩意味什么,大家高考笔试成绩进面试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面试才是决定一切的!除非当年高考状元,人家不好意思当面淘汰你肯定是要收了的,那脚碰脚的两个学生,高考成绩一样同样报考复旦,一个是复旦附中的,一个是普通区重点忽然小宇宙人品爆发了分数高了,你说复旦要哪个,你别跟我说你不知道学校也是讲流派的?
人家早就把学生家底家当摸清楚了,实力条子(别以为条子都读书读得不好)+实力高考状元+高中派系名校基本是综合评价的主流,如果是普通学校出来的基本上就要看祖坟有没有冒青烟了
这个综合评价有多少人呢?扣除上面四个学校,恭喜你,还剩下1203个名额,这里的概率是2.26%。特地一提,复旦这块招生280人,比例0.52%,交大招生500人,比例0.9%,同济招生48人,比例0.09%
(3)第一批,现在也称裸考,大家总有面试没过的吧,再填志愿吧。你想着重要给自己这种不是实力条子,不是高考状元,不是名校出生的条活路吧,当然当然,也是有的嘛,我们来看一下,除掉4个学校,有多少名额呢,一共是1632人,比例3%
复旦招生15个,比例占总比例都懒得算,占总的复旦招收315人中比例:4.7%
交大招生8个,比例占总比例都懒得算,占总的交大招生560人中比例:1.4%
清华北大全部是综合评价,不存在裸考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没有强大的条子,不是状元,不是名校高中,请努力成为3%中的一员
再考虑到今年小学人数为20W人左右,根据60%中考比例能上高中,那若干年后就是12W考生继续争取3000左右的名额(能有3000不错了,每年上海都被削减上海招生人数),正常估算若干年后裸考进的比例将在1%以下
因为我忘记说了,每年的综合评价的录取人数越来越多,而裸考招的人数在年的2年里面就减少了300人
如果还觉得简单,祝大家都好运,大家的孩子都是百里挑一,玩的愉快~
我新疆的,也是感慨万千,有人愿意来吗?
新疆今年19万考生,理科这几年除去自招、专项计划,统招录取清北一共32人左右,上交、复旦各8人,中科大今年7人,加上人大、浙大、南大,需要前170名左右才有机会能上(这170人中有部分通过自招被录取,不占名额,实际这几所在新疆统招录取理科生估计150左右)。
都说北京、上海难考,我觉得不一定,北京、上海资源多,富贵人多,孩子培养全面,有些孩子见识广、基础好,但名校录取比例高,上名校总体比外地要容易。现在哪里的孩子不拼?有时是受地域、人文、个人家庭实力的影响,导致孩子有差异。
唉去大城市总部窝在小城市好,我是这么觉得的。
- 电气工程师
安徽因为只有科大一个顶尖学校。其他好学校招生人数都少的可怜,真心不容易考上名校。
- 痛并快乐着
个人感觉,好大学在哪里都不容易,
比如中部省份,资源都在省城,省城资源都在那几所学校,其它学校没有机会
直辖市,资源都在附中什么的,其它学校也没有多少机会,
二本,现在估计都比较容易上了,据说某东部省份大专都招不到学生,要向西部投放名额,遭到该省学生家长抗议,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因为某些差点的院校招生困难啊。
各省直辖市直接比较,这个比较目前意义不大,都说帝都北清怎么样好上,可是北清在帝都,地域倾斜肯定有,科大在安徽,那在安徽肯定招生比帝都多,你不能说北清要和帝都一样的名额,科大的名额又不吐出来,对吧,各省都一样,不单说某一学校,就一个学校比较这个意义不大,就全国名额的分配,主要还看各个省自己办的学校,因为大学投入很大,各省自己投资,比如上大,魔都100%的投入,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学生,华师大,部属,地方也要出50%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不向地方倾斜可能吗,科大,安徽也投入很大,所以别的省份招得少也正常啊,当然,这种情况也在改变,比如魔都人口出生率低,参加考生的数量在减少,因为录取率不能太高,所以招生计划也相应减少,可学校招生不能减少,所以这减少的名额就投放其他省份,比如某部属院校,2016招生魔都占该校全部生源的10个百分点,地方投入占当年的50%,10%对其他省份而言都觉得高,可地方学生家长认为地方投入该校一半的资源,才10个百分点。比如,首大师,2016光在山西招生就20多个,京外750,在京1900多,这可是地方院校,100%地方投入,这750就帝都而言就是白送,因为贴钱他们也不会到外地去读书啊。这只是一个学校,所有的帝都院校(地方院校)加起来在京外招收了多少了?
教育当然有问题,高招也有问题,生源分配肯定也有问题,但经常看到网友为了自己省份的名额争,好像没有一个说自己占便宜的,那谁吃亏了?单看名额是一方面,投入其实才是关键。
自古以来吴语地区就是靠考试吃饭的。上海开埔后又集结了江浙两省的精英。所以不用说什么京沪占了优势,北京北城有着全国精英的后代,上海有着江浙两省的大量精英后代。说京沪卷容易也好,说教育资源倾斜也好,如果真放开来考,大家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考制,我想录取差距会更明显的。
现在上海几乎所有升学都要面试。 前两年儿子初中时我想让他上国际学校,去面试了一回,一个老外和他聊了半个多小时,回来告诉我老外和他聊上海交通问题,聊nba聊姚明,反正啥都聊。
后面高考还没搞懂面试要准备些啥。
- 居安不思危
道理我都懂
欢迎报考南蛮二流品牌大学:)
- 五年一次股市摸大波MDB
我感觉不能用父母的智商推断下一代吧。
我感觉我自己是个反例。
我有一个弟弟,单我从小比较聪明,小学的时候,八十年代,周围所有的人都说我,大学大门向你敞开着,那个时候上个大学还是很难的。一个村都不会有一个。结果90年代自己很轻松的考上了一所大学。
我弟弟不聪明,初中就缀学了。
现在我自己的孩子,在班级60人里面,无法进入前30名。
我弟弟农民,两个孩子天资聪颖,老大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年纪前十名左右,小学时,年纪只有几百人,初中高中已经有不到3000人了。两个孩子,从几岁上幼儿园开始,每天5点醒来,准备上学,哪怕8-9点才需要到校,他们说怕迟到,睡不着,才5-6岁的孩子呢。到现在高中依然如此。
- 五年一次股市摸大波MDB
另外一点,很多知名初中,高中集中了大部分精英,其他学校就是陪衬。
就是一个知名的初中,也会分成快班,慢班。
好学生都集中到几所知名学校,知名学校入学后,又会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然后优等生会配备最好的教师资源,中等生和相对差等生就比较差了,自生自灭吧。
尤其是县城的私立学校更甚!
外来精英的子女应该主动要求参加全国统考,以证明自己是精英的后代
- 我爱低风险
25年前高考的,杭州最好的高中之一(学军),高考550+,710的总分,普通本科,如果上海户口,清华北大随便选。因为所有亲戚都是上海人,当时觉得很不公平,可也没有办法。班里进浙江大学的就不到5个。
说上海高考还难的,要不来我大山东PK下如何
其实高考的录取率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升学难易程度而不是考卷的难易程度。人口数量和当地可提供的教育资源都会影响升学的难易度。上海今年考生5万,招生11万,考生数量是两代独生子女压下来的,招生数量是地方政府大量教育经费投入创造出来的。那些说自己省高考有多难,上海高考多容易的先说说自己省多少考生多少招生?你们省政府投入了多少教育经费办了多少大学?那么多年从外地考到京沪来的大学生有多少回自己老家建设了多少大学?超生的时候口口声声生了孩子自己养占不着国家资源到了高考就哭天喊地读大学难。说自己省读书有多行的为什么不在自己省里读大学非盯着清北交复呢,可别说你们省读书牛逼的不得了就是没有好大学。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好的经济类著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