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市郊储备站在北郊这块土地上一千多亩至荒废不用,而借棚户处改造为借口要拆农民的房子造楼,套取国家拔款,合法吗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当前位置: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杭政函〔2016〕6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 日&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推进高起点上的新发展第一章 &发展回顾第二章 &发展环境第三章 &指导思想第四章 &发展目标第二篇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第五章 &全力以赴办好两会第六章 &放大两会国际效应第七章 &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第八章 &构筑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第九章 &营造国际化环境第三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十章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十一章 &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载体第十二章 &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第十三章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第四篇 &构建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第十四章 &建设阳光服务型政府第十五章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第十六章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第十七章 &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第五篇 &建立质效兼优的产业新体系第十八章 &发展“1+6”产业集群第十九章 &打响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品牌第二十章 &推动“杭州智造”发展第二十一章 &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二十二章 &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第六篇 &构筑城乡区域协调的空间格局第二十三章 &打造重大发展平台第二十四章 &建设现代大都市第二十五章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二十六章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第七篇 &提升现代城市的治理效能第二十七章 &努力提高交通出行能力第二十八章 &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第二十九章 &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环境第三十章 &安全高效发展清洁能源第三十一章 全面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第八篇 &建设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第三十二章 &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美丽宜人第三十三章 &促进城乡生产生活更加绿色低碳第三十四章 &促进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完善有效第九篇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的品质之城第三十五章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第三十六章 &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第三十七章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第三十八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九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第十篇 &建设惠及城乡居民的健康杭州第四十章 &深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第四十一章 &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第四十二章 &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质第四十三章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第十一篇 &打造文化韵味浓郁的书香城市第四十四章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四十五章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第四十六章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第十二篇 &构建法治公平的现代治理体系第四十七章 &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第四十八章 &打造“信用杭州”第四十九章 &促进社会包容和谐第五十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是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我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第一篇 &推进高起点上的新发展  第一章 &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杭州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特点、新要求,杭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统筹、治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经济实力、科技竞争力、社会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城市影响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8.2%,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国家级孵化器总量居省会城市第一。萧山、余杭、富阳加快与主城区融合,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成效明显,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形势良好。“美丽杭州”建设步伐加快,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文化名城建设稳中有进,法治杭州、平安杭州建设取得新进展。                  表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指标名称2010年规划目标指标属性完成情况2015年年均增长2015年年均增长经济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965.711000010%预期性10053.589.1%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元)700241025008.5%预期性1122688.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225.00413014%预期性4697.2314.8%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651.88500013%预期性5556.3215.9%出口总额(不含省属,亿美元)285.746010%预期性444.659.3%地方财政收入(亿元)671.34120012%预期性1233.8812.9%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全市49.254左右[5.3]预期性58.2[9]市区53.360[7.3]预期性61.0[7.7]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25.135[9.9]预期性38.2[13.1]城市化率(%)73.374[4]预期性75.3[2]创新发展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75&3[0.25]预期性3左右[0.25]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省下达指标—约束性19%—专利授权量(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件)26483(3238)30000(4000)3.3%(5.2%)预期性46245(8296)11.8%(20.7%)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7—预期性1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6958[2.3]预期性60.43[4.7]民生改善5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106.06]—[85]约束性28.79[126.43]城镇登记失业率(%)2.19&4—预期性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03355060011%预期性48316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47782325012%预期性2571911.7%城乡居民收入比(%)2.05&2.18—预期性1.88—人口自然增长率(‰)3.413.5左右—约束性4.2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70&95—约束性97.5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4.57&95—约束性98.94—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409.27—&[1650] 约束性--&[3759]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480.09—约束性0.067—资源环境耕地保有量(万公顷)22.622.1[-0.5]约束性22.5[-0.0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680.55[-19.5%]约束性0.43左右[-22.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58省下达—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省下达—约束性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目标[-21.9%](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吨)113934省下达[-12.6%]-[-16.29%](年)氨氮排放总量(吨)14525[-13.1%]-[-13.69%](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吨)95780[-14.8%]-[-15.42%](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吨)124847[-17.3%]-[-17.56%](年)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43504650[300]约束性5376[102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390[7]预期性94左右[11]注:[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第二章 &发展环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万亿元门槛的新起点上,迎来承办2016年G20峰会和2022年亚运会、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机遇。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旧动力转换还未完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束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力不足,“城市病”显现;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较大。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杭州将迈入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对国家和我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充满信心,保持定力,抓住机遇,又要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充分估计,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使经济更有效率、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更可持续。第三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实践,肩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率先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办好“两会”、建设“两区”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共建共享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朝着建设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  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着力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加大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军民融合等统筹力度,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城市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子走下去,全面推进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美丽杭州”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人口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实现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实现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第四章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全省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世界名城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各项具体目标如下:  ——综合实力更强。在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力争提前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发展质效更高。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形成更高水平的服务经济。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试点示范作用充分显现,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人才总量达到250万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基本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方式,建成人才强市和创新型城市。  ——城市功能更全。城市国际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创业创新中心。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效果显著,市域功能布局更加完善,形成更加协调的城乡区域关系,在杭州都市区中的极核作用明显增强,服务全省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一基地四中心”优势更加凸显。  ——生态环境更优美。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黑臭河和地表水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钱塘江(杭州段)、苕溪(杭州段)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Ⅲ类水,细颗粒物(PM2.5)浓度逐步下降,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杭州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  ——治理体系更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实现重大突破,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平安杭州和法治杭州建设取得新成效,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努力形成高品质、高绩效的公共治理和政府服务的“杭州标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人民生活更美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超过20万套,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5万人,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内。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表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0年年均增长属性经 济 发 展(1)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053.58143007.5%以上预期性(2)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58.262[3.8]预期性(3)“1+6”产业增加值亿元10%预期性(4)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5.28238.5%预期性创 新 创 业(5)科技进步贡献率%—65以上—预期性(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3左右3.5[0.5]预期性(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项3438[4]预期性(8)互联网普及率%7590[15]预期性(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41.850[8.2]预期性(10)全市人才总量万人196250—预期性民 生 福 祉(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2642630008%预期性(12)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28.79[85]预期性(13)调查失业率%—<5—预期性(14)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814[0.2]约束性(15)人均预期寿命岁81.56(2014年)82—预期性(16)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万套5.75—[21.1]约束性(1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94保持在98%以上—预期性(18) 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5左右保持在95%以上—预期性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张4050[10]预期性(19)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3.84.5[0.7]预期性(20)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67<0.047-7%约束性生 态 文 明(21)耕地保有量万公顷22.521.1[-1.4]约束性(22)万元生产总值耗地量平方米19.918.1[-1.8]约束性(23)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省下达指标约束性(2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省下达指标约束性(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912[3]约束性(2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省下达指标约束性(27)森林增长森林覆盖率%65.1稳定在65以上—约束性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53767250—(28)空气质量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省下达指标约束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66.376.7(29)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92.3≥92.3约束性(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省下达指标约束性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城 市 国际化(31)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377[1.7]预期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8.571[2.5]约束性(32)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65.667703%预期性(3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亿美元71.13905%左右预期性(34)境外投资总额亿美元26.49324%左右预期性(35)国际友好城市个2934[5]预期性(36)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万人次338.37435以上5%预期性(37)国际通航点个3140左右[9]预期性(38)国际机构和代表处(签约)个68—[10]预期性注:(1)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按2015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3)“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以国务院“水十条”责任书明确的1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为基数。  第二篇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  城市国际化是杭州“十三五”时期的首位战略、首要任务,既要举全市之力保障G20峰会,更要借好东风,抢抓机遇,放大后峰会、前亚运国际效应,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建设“网上丝绸之路”,推动城市国际化水平跃上新台阶。第五章 &全力以赴办好两会  第一节 &全力服务保障G20峰会  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措施,全力保障2016年G20峰会顺利进行,努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呈现杭州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有序推进场馆改造提升、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整治等任务,扎实做好文艺演出、志愿者服务、市民素质提升和宣传发动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以最严最实措施做好峰会安保维稳。完善指挥调度体系,筹划综合模拟演练,做好机场、交通组织等全方位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流程和环节有序高效运行。  第二节 &精心筹备2022年亚运会按照“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制定“亚运前”行动方案。加快奥体博览中心主体场馆建设,改造利用各区县(市)、高校和杭州都市区现有场馆设施资源,确保各类场馆满足亚运会赛事要求。科学规划建设亚运村。推进亚运会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周密筹划亚运专项计划和预案,及早谋划启动亚运会安保维稳    工作,积极开展征集亚运口号、会歌、吉祥物等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智能型亚运会。第六章 &放大两会国际效应  第一节 &提升国际合作层次  充分做好G20峰会前后国际经贸交流活动和经贸合作,有效对接全球优质资源,吸引国际机构、跨国公司进驻杭州。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竞争,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承接国际技术转移和促进自主技术海外推广。以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为重点,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百亿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批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  第二节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和赛事之城  制定“后峰会”深化策略,提升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化水平,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品牌展会、高端论坛等国际商务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之都。着力吸引国际组织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落户杭州,积极承办国家重要外事活动。全力承办好一系列国内外重要赛事,加强与拥有优质赛事资源的机构合作,大力引进国际性顶级赛事,升级钱塘江国际冲浪对抗赛、国际马拉松比赛(杭州)等国际赛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城。  第三节 &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围绕“杭州,诗意之旅”,打响以西湖、千岛湖为代表的世界级山水旅游品牌,策划符合国际游客需求的精品旅游产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游客服务体系。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着力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积极争取离境退税政策。充分利用两会举办契机,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推进国际化旅游宣传营销,开展一系列全球性主题活动。继续提高杭州口岸免签中转便利化水平,提升城市旅游的国际可进入性。  第四节 &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独特魅力,充分发挥西湖、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综合带动效应,全力推进良渚文化遗址申遗,有序做好南宋皇城大遗址、跨湖桥文化遗址、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和西溪等申遗工作,努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和自然遗产群落。创新完善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机制,着力提升丝绸、茶叶、印学和南宋官窑等东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世界知名度,打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品牌。充分借助两会和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等所搭建的文化联系通道,发挥名校、名企、名人的作用,鼓励和吸引世界各国政府和文化机构来杭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专栏1:设施提升和保障工程  名 称具体举措1、会展宾馆建设工程推进杭州奥体博览城建设和现有场馆设施改造利用,规划建设亚运村,改造国际会议中心、市民中心会议中心,改造提升一批宾馆设施。2、城市宣传工程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推进城市国际宣传营销,开展“杭州大使环球行”等全球性主题活动,提升杭州·云栖大会、全球对冲基金西湖峰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化水平。3、基础设施工程完成绕城留下入城口、沪杭甬彭埠入城口、机场高速主线等33个入城口整治、46条重点道路街容提升与美化、77个电网建设与供电保障、120个通信保障和供气供电改造,实施钱塘江两岸、西湖、运河等亮灯工程。4、交通畅通工程实施萧山机场公路改建、中河高架整治等100个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智慧交通保障工程,开展交通运输专项整治,优化会期交通组织措施,加强会期重点区域运力保障,确保城市交通平稳有序。5、亚运前期工程组建亚组委及相关工作机构,制订“亚运前”行动方案,开展赛事组织与筹备,加强与亚洲(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合作,办好2017年全国学生运动会、2018年世界泳联短池游泳锦标赛。6、安全保障工程开展排查管控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构筑整体防控、立体防卫、层圈过滤的安保防线,推进环浙环杭护城河建设,做好出入市境陆路道口安检查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全保障工作。7、空气质量工程开展机动车限行、施工扬尘整治、部分工业企业和施工工地停工限产、推进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做好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8、志愿者工程实施杭州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以高校学生为主的会场志愿者队伍和以广大市民为主体的城市志愿者两支队伍建设,大力宣传“微笑杭州”。第七章 &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第一节 &创新跨境电商管理制度和规则  全面落实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全面构建“六体系两平台”,建设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完善“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便利化通关模式。建立跨境电商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管理制度和规则,提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申报创建国家综合保税区,探索成立“网上丝绸之路产业联盟”,打造“网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和网上开放门户。  第二节 &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链科学规划市域线下综合园区布局,培育和引进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及平台,强化线下综合园区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企业对企业跨境电商,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与综试区线上“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引导传统外贸企业、专业市场向跨境电商转型。创新跨境电商合作方式,积极融入国外零售体系。创新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打造跨境电商大数据交换整合和研究利用中心,争取更多电商国家技术标准落户杭州。推进跨境电商海外物流体系建设,鼓励海外交易、营销、仓配平台建设,构建全球最优跨境电商生态圈。第八章 &构筑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第一节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着力发展“互联网+跨境贸易+中国制造”模式,扩大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度。争取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完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全市外贸优进优出。扩大服务贸易,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重点推动文化服务、研发设计、技术与软件、国际物流等服务出口,推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构建杭州“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平台,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创新进口模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紧缺物资、高端装备及配套产品,促进贸易平衡。  第二节 &打造“走出去”升级版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以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网上丝绸之路”为平台,扩大国际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制药等领域开展境外产业合作,共建经贸合作园区,谋划和实施一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支持优势企业承建沿线国家港口、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重大工程,带动设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着力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支持开展全球布点、跨国经营和海外并购,增强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打造跨境电商离岸服务中心。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和营销网络,逐步构建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专栏2: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  名 称主要内容1、战略支点建设项目申报创建国家综合保税区、打造网上开放门户等。2、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项目打造线下“综合园区”平台,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各区县(市)分园区。完善线上“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据交换枢纽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3、产业投资合作项目推进实施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年加工800万吨原油的石化项目(文莱大摩岛)、华立泰中罗勇工业园(泰国)、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参股韩国电影公司项目(韩国)等项目。4、人文科技和经贸交流合作项目积极举办中东欧(波兰)中国家居品牌博览会(波兰华沙)、欧亚(土耳其)中国家居品牌博览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中国(杭州)国际花园、户外家具及休闲用品展览会等国际展会。  第三节 &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培育和优化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提升外资利用承接能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区域总部、结算中心落户杭州,鼓励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融资租赁等方式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制定实施新一轮以民引外行动计划,探索民营企业以海外上市、引入创投基金等方式与外商合资合作,支持境内上市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九章 &营造国际化环境  第一节 &打造接轨国际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接轨国际的市场规则体系。推进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按照国家部署逐步放开外资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推进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改革。加快引进境外商事仲裁和调解机构,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预警、风险防范和权益保障体系。  第二节 &优化国际化人居环境  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生活社区、商业街区和商务楼宇。实施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规划建设,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创建国际化示范校,实现学前到高中段教育教师海外研训全覆盖。完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打造“留学杭州”品牌。落实医疗服务国际化行动计划,积极引进国际性医疗机构,推进国际医院试点。建立健全国际远程会诊系统、国际医疗急救体系和国际医疗服务结算体系。  第三节 &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  全方位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广泛开展国际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国际交流能力。完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符合国际通行要求的城市英语标识和外语咨询体系,畅通在杭外籍人士信息获取渠道。依托在杭高校,组建杭州国际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增强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尊重国际人士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第四节 &强化国际化通道建设  全力提升航空口岸国际化水平,推动建设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主要城市航线,积极开辟中东、欧美、大洋洲直航航线,加密亚洲主要城市航班频率,完善东亚、东南亚航线网络,拓展航空配套服务市场,支持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构建亚太门户枢纽。加强与“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铁路骨干支线网衔接,积极对接义新欧、甬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强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的对接,鼓励优势企业与沿线国家重要港口开展国际合作,打通海上丝绸之路。  专栏3:国际化环境营造工程  名 称主要内容和目标1、国际航线加密工程国际通航点达到40个左右,国际货邮年吞吐量突破5.8万吨。2、国际学校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等项目建设,全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达到8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达到100个。3、“留学杭州”工程在杭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比例达5%;外籍人员子女在中小学随班就读人数逐年递增。4、医疗国际化工程引进2家以上国际性医疗机构,完成市一医院、滨江医院、下沙医院、红会医院4家国际化医院试点,建立2个及以上市属医院与国际接轨的远程会诊系统。5、国际化社区工程探索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高外籍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度。6、市民外语普及工程以市民大学、市民学校、社区教育网络为载体推动市民外语培训,公共服务人员英语培训普及率达到80%以上。7、规范化标识工程建立英语标识相关标准,开展公共场所英语标识专项整治,实现重要场所国际化标识全覆盖。8、信息渠道畅通工程对杭州政府网站、对外招商网站等进行国际化改造,在市长公开电话中设置英语专线,杭州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增设外语频道。9、涉外礼仪普及工程编发简便易行的涉外文明礼仪手册,开展多形式的涉外文明礼仪普及教育。10、国际理解教育工程培养市民国际意识以及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建成100个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教育国际化示范校达到100所。  第三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让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充分活跃起来,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十章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第一节 &增强基础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  发挥在杭高校在原创知识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核心带头作用,支持浙江大学“16+X”攻关项目,主动对接和吸引国家级科研机构来杭建设高水平的分支机构,提高原创性和源头性知识生产的能力。支持在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究院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战略研究,加快推进产业集群企业协同创新,到2020年掌握一批网络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8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第二节 &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坚持示范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新技术、新产品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应用,组织实施一批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的重大科技示范应用战略项目,加大对本地企业自主创新产品首台套支持,着力打造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自主创新的高地和产业化基地,积极开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系统等工业自动化项目的产业化。  第三节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  落实推广中关村“6+4”先行先试政策,围绕国务院批复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六大领域,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全面开展杭州高新区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探索采取综合性普惠政策。建立健全运用财政补助机制激励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深化政产学研资结合,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创新成果交易转化机制,落实科技成果处置权与收益权改革政策,推进高新区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省级下放改革试点。  专栏4:科技创新重大工程  名 称主& 要& 内& 容1、重大科技攻关工程信息技术领域:未来网络主动防御与安全、新一代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及高端芯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数据计算、传感材料与器件。智能化领域: 智能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部件、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测控部件、3D打印材料及控制部件、多功能无人机。生物医学:重大高发疾病精准医疗与新药创智、神经科学交叉研究、高端医疗装备与器械。生态环保领域:饮用水安全与大气污染治理、煤炭清洁发电与资源利用技术、能源互联网。2、重大科技示范应用工程沪杭量子通信商用干线建设,基于4G+/5G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大数据示范应用,传统制造业机器换人生产线数控改造与示范,废水、废气等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示范应用。3、科技创新先行先试政策工程落实中关村“6+4”先行先试政策;推广创业服务券和活动券;落实重大创新产品首购制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推行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个人和单位之间合理分配的制度;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职务发明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容错机制;探索创业失败成本分担机制。  第四节 &推动军民创新深度融合  加强与军工央企、科研机构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交流,探索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积极争取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引进军工产业优质资源项目,积极争取网络空间、车辆、机电装备、航天设施、自动控制等领域“军转民”。发挥杭州民用产业优势,鼓励优势民企参与承担国防技术装备及军品核心部件乃至整机的科研生产,推进军事需求重点领域或产业“民参军”。推进华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中心发展,促进军民资本和技术的对接。第十一章 &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载体  第一节 &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城市重大战略需求,在大型软件系统研发、高端计算机研制、高端网络设备制造、大数据存储及应用等领域规划布局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大力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推进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临安智慧生态产业研究院、华为杭州研究所等建设。吸引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引导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研究院。建设一批云计算、科技文献共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科技公共平台。  第二节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省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资合作,支持企业在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杭产业化。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应用众包模式。实施新一轮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鼓励发展创新型企业,形成合理的企业梯队结构。&  第三节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  突出“四众”新模式,力争创建国家级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培育特色小镇,着力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载体,打造一批科技创业街区,鼓励发展虚拟创新创业社区。推动杭州市众创空间联盟建设。完善“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加快链接全球孵化器资源,推进杭州硅谷孵化器建设。立体实施众扶,加快财政投入的科研基础设施和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鼓励倡导各类机构分享众扶,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第十二章 &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第一节 &集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实施新一轮全球引才“521”计划,开展院士智力集聚工程,持续推进与“国千”、“省千”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战略合作,培育形成以浙商系、高校系、海归系、阿里系为主的人才队伍体系。加强国内外智力柔性引进,继续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探索建立专家工作站制度、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创新基地,开展“蓝眼睛工程师”计划。到2020年,全市集聚国内外顶尖人才20名左右、国家级领军人才5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2万名。  第二节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创新多样化培养模式,建立分类别、分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形成培养与引进并重的人才集聚体系。加快建设湖畔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程师学院,鼓励在杭高校建设一批创业学院。加快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六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培养,建立信息经济、跨境电商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办好培训企业当家人的新平台“杭商学堂”。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继续实施“高技能人才815培训倍增工程”,试点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以上。  第三节 &完善人才培养和吸引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7条,积极推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未来科技城率先开展人才政策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和人才生态示范区,构建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健全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构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加快建立杭州科技创新发展院。探索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妥善解决各类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营造更好的环境。  专栏5: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名 称具& 体& 目& 标1、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引进20个海外优秀创新创业团队,100名带着重大项目、带有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0名以上海外留学人员,300个以上留学人员创业项目。2、西湖“双子星”杰出人才集聚计划引进和培育30名左右致力于在杭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关键领域、引领杭州未来发展的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引进和培育30个左右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信息经济人才集聚计划培育和集聚100名左右信息(智慧)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10个左右高端人才团队。5、国际跨境电商人才培育计划形成一支初中高多层次跨境电商人才梯队,其中高层次跨境电商人才30名左右。6、钱塘江金融港湾人才集结计划引进3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5000名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金融人才。第十三章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第一节 &强化资本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  深化国家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探索设立以科技与金融结合为特色的专业银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稳健发展众筹,逐步开发覆盖创新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形成“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债券融资+上市融资”的多层次创新创业融资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创业投资。建立创业者、初创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沟通渠道。组建杭州市再担保公司,完善科技担保体系。  第二节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利用能力  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加强核心技术和专利储备。探索建立专利转化平台,支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专利产业化。开展专利保险试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严格知识产权执法,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检察院,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民事、刑事案件“三审合一”试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机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网络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  第三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支撑体系  做好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健全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进高新区(滨江)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发展专业化的第三方科技服务。建设杭州“智慧孵化”云平台,培育创业孵化管理队伍。加快创业基地、创业项目、创业导师三库建设,形成创客、导师、企业家以及技术专家互动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完善政府购买创新服务政策,加大创新券的使用力度,推广创业活动券和服务券。  第四节 &营造鼓励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开展“创新创业新天堂”系列创业品牌活动,推崇和培育创客精神,普及创客教育,筹备运作创客联盟;实施对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的容错机制,探索实施创业担保基金等创业失败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创业失败者的援助机制,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氛围。鼓励和激励持续创业,逐步形成“创业—成功—再创业”的良性循环和“创业—失败—再创业”的独特文化。  专栏6:安心创新创业服务行动 名 称重点工作和目标1、众创空间行动创建阿里“百川计划”、富士康“创新牧场”、“淘富成真”、腾讯创业基地等100家左右市级众创空间,各类服务大众创业的载体达到500家,面积达到2800万平方米。2、创业启明行动发展建设一批创业学院,培育创业导师队伍,到2020年创业导师达到2000人。3、全城创客行动到2020年,各类科技创业者超过30万人,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2万家以上。4、便捷创业行动到2020年,全市创业服务机构达到1500家,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达到50家,提供零成本网络使用环境。5、金融催化行动全市各类引导基金规模达到40亿元,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民间资本和风险资金超过2000亿元。6、品牌活动行动开展“创新创业新天堂”系列创业品牌活动,举办中国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云栖大会等,筹备创业者大会,建设杭州路演中心。7、知识产权行动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快速维权援助中心建设。8、点赞创业行动大力弘扬勇于创新、无惧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第四篇 &构建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  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实施一批重点改革项目,争取一批重量级改革试点,构建可充分激发、利用浙江乃至全球(民营)企业活力的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 &建设阳光服务型政府  第一节 &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  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完善改革配套举措,努力推进政府在依法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和权力事项,厘清市、区县(市)两级职权边界,探索实施更加科学高效的分级管理。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设立大数据管理机构,构建政务云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孤岛”。  第二节 &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按照事前指导、宽进严管、全程服务的要求,加强对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管,加大公共安全、资源开发利用、能源消耗、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实施推广社会信用体系、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等监管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事前信用承诺机制。健全部门间“先照后证”改革后协作机制,构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监管信息体系。  第三节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建立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推进预算全面规范、公开透明 。健全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逐步完善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改变政府扶持企业方式,从直接扶持向间接扶持转变,规范专项资金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分配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管体系。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  第十五章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一节 &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  加大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力度,探索设立以行业板块为依托的产融结合的新型投融资平台,打造一批大型市级投融资平台。深化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融资合作。创新投融资方式,推进投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加强与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的合作。支持融资平台赴海外招募股权投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  第二节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调整政府资金投资方式,推动杭州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实质性运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特许经营、股权投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参与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成立PPP支持基金,加快实施一批PPP项目,建立市级PPP项目推进联审机制,形成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第三节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全面开展竞争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业务同类、资产同质国企重组整合力度,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率。注重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完善以落实董事会职能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和员工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全面实行市属经营性资产的统一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第十六章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  第一节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盘活存量、优用增量,建立新增用地指标分配与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规划空间、耕地占补平衡资源挂钩制度。完善创新产业用地管理机制,建立低效工业用地市场化退出机制,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镇推进试点。探索盘活指标和增减挂钩指标市域统一交易、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启动并有序推进房屋、土地、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市区村级留用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深化农村“三权”制度改革。在法律授权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逐步形成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资源退出机制及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开展土地整理,推进垦造水田和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第二节 &健全竞争性价格获取机制  按照“亩产论英雄、节能论英雄、节水论英雄、环境论英雄”的理念,全面推进资源要素差别配置改革,综合考虑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等指标,建立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差别化定价和“腾笼换鸟”倒逼机制,继续推进水电气阶梯累进的有偿使用制度,实施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惩罚性资源价格政策,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行业、优质企业流动。  第三节 &构建资源要素交易体系  加快发展科技大市场,加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形成供给、需求、中介、市场运营主体四方合力,线上线下融合的市场体系。拓展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整合搭建以杭州产权交易所为基础的综合性要素交易平台,推动土地使用权、排污权、用能指标、水权等自由交易、市场化配置。完善农村产权市场化流转交易机制,提升县级交易平台功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  专栏7:重点改革项目  名 称主& 要& 举& 措1、“四张清单一张网”深化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2、宽进严管的审批监管体制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审批服务最优的城市,健全完善事前指导、宽进严管、全程服务的事中事后监管办法。3、市级投融资大平台加大现有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力度,注入拥有稳定回报、具有增值潜力以及适宜抵押、质押的土地和资产,整合打造一批大型市级投融资平台。4、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推动杭州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实质性运作,成立PPP支持基金。建立市级PPP项目推进联审机制,建立启动PPP项目中心。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5、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工业用地“亩产倍增”计划、“空间换地”行动。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争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6、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差别化电价、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污水处理复合计价收费、用能总量核定和指标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7、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好商事登记制度“新九条”,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8、国资国企分类改革全市国有资本80%以上集中于基础设施企业、公共服务企业和金融产业;竞争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户数比重达到80%以上,资产证券化率达到60%以上。9、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构建和运作一批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内一流财富管理中心,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服务三农的普惠金融。10、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进一步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覆盖全市所有信用主体,在全社会广泛使用信用产品,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社会氛围。第十七章 &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  第一节 &建立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  完善项目审批流程,推进审批标准化改革,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实质性网上联审联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方式创新,深化企业“零地”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等机制,积极探索非独立选址项目政府不再审批制度。动态调整市、区县(市)两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提高区县(市)政府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市县同权。全面深化涉审中介市场化改革。  第二节 &打造实质性公平竞争环境  持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合一”、“就近登记”、“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垄断行业和公共领域管理去行政化、补贴去隐性化、利益去地方化,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优惠政策,确保民间资本既能平等进入,也能公平竞争。  第三节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着力打造资本集聚转化大平台,支持发展浙江网商银行,继续争取设立民营银行,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积极构建高效的资本转化机制和规范的财富管理体制,探索制定财富管理行业和业务管理的协同监管制度。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和挂牌,大力发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推进各类场外交易场所规范发展。加快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发展,加快形成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拓展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规范推进民间融资创新管理试点,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强化监测预警、协调化解和善后处置等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  第四节 &支持民营经济再创新优势  完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机制,持续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推动小微企业向“高、精、优”迈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改进家族式管理。提升民营企业家和非家族高管队伍素质。鼓励民营企业紧抓“两区”建设契机,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推动浙商总部回归、资本回归、人才回归、科技回归和贸易回归。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第五篇 &建立质效兼优的产业新体系  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创造新供给,激活新需求,构建以信息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塑造“杭州质量”。第十八章 &发展“1+6”产业集群  第一节 &建设万亿信息产业集群  深入实施“一号工程”,建设信息经济“六大中心”。以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实施“电商换市”工程为重点,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以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为重点,打造全国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以建设数字安防基地为重点,打造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以建设互联网金融基地为重点,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以建设智慧物流“公路港”和“信息港”为重点,打造全国智慧物流中心。以数字娱乐、数字传媒和数字出版为主攻方向,打造全国数字内容中心。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核心产业,聚焦信息与软件服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机器人、信息安全等特色领域,不断拓展信息经济新兴领域。研究制定信息经济领域核心技术发展路线图,大力发展核心芯片以及高端传感器、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深化国家高端软件及应用系统集聚试点建设,推动云操作系统、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第二节 建设六大千亿产业集群  以数字内容为主方向,推动文化创意与制造、旅游休闲、农业、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旅游国际化、旅游全域化两大战略,强化旅游智慧化、旅游品质化两大支撑,努力形成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建设旅游休闲产业集群。规划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和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建设金融服务产业集群。聚焦“医、康、养、健、美、药”六大领域,打造一批健康服务品牌和健康制造基地,建设健康产业集群。以时尚设计、时尚营销、时尚制造为重点,改造提升服装、丝绸、家居等传统产业,建设时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积极发展光伏及新能源装备、现代物流装备、现代农业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领域,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专栏8:“1+6”产业集群培育行动  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增加值突破3800亿元。重点领域建设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和数字内容中心。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移动互联网、机器人、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六大特色领域。重点平台京东杭州电商产业园、望江智慧产业园、顺丰电商产业园、东洲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园区、海康威视滨江互联网安防基地、中国电科五十二所(海康集团)仓前新总部、上塘电商小镇、下城跨贸小镇、钱塘智慧城、临安龙岗坚果电商小镇、滨江物联网小镇、余杭传感小镇、桐庐智慧安防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谷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萧山空港小镇、富阳硅谷小镇等。重点项目阿里巴巴软件生产基地、网易杭州生产基地二期、华为杭州生产基地、华数数字电视产业园、英飞特桐庐生产基地、士兰微集成电路芯片、阿里云电子商务云开放平台、华三通信新一代核心路由器、浙大网新恒天云、基于商密标准的安全服务平台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增加值(老口径)突破28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重点领域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影视、动漫游戏、设计服务、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等行业。重点平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广告产业园、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西湖艺创小镇、滨江创意小镇、余杭梦栖小镇、余杭好竹意小镇、桐庐妙笔小镇、中南卡通动漫云平台等。重点项目之江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运河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杭州创意设计中心、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杭州总部、华数数字电视产业园、浙江影视后期制作中心二期工程、数字出版基地上城园区等。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重点领域重点发展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平台运河旅游区、千岛湖旅游度假区、湘湖旅游度假区、新安江旅游度假区、桐庐富春江5A景区、大明山旅游度假区、吴山宋韵小镇、临安红叶小镇、桐庐富春江慢生活小镇、建德航空小镇、千岛湖乐水小镇等。重点项目南宋皇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湘湖三期保护开发、天目山景区提升改造项目、“三江两岸”绿道、千岛湖国际商务度假中心、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度假区等。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重点领域提升银行、保险、证券规模,大力发展总部金融、互联网金融、私募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平台钱塘江金融港湾、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运河财富小镇、黄公望金融小镇、湘湖金融小镇等。重点项目阿里巴巴网商银行、浙江省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滨江高技术股权交易中心、萧山陆家嘴金融创新园等。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重点领域医疗卫生、康复疗养、养生养老、健康管理、美容美体、生物医药六大领域。重点平台上城高端医疗服务示范基地、桐庐富春山健康城、余杭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下沙东部医药港小镇、富阳富春药谷小镇、新安江医养健康示范区等。重点项目下沙辉瑞医药、富阳海正“药谷”、大江东华东医药、建德人福医药、杭州市健康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项目(桐庐基地)、萧山南部养老健康项目等。时尚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重点领域时尚服装服饰、时尚皮革制品、时尚家居用品、珠宝首饰与化妆品、时尚消费电子等。重点平台余杭艺尚小镇、湖滨时尚街、中国丝绸城、杭州·於潜时尚产业园、四季青时尚特色街、萧山新丝路小镇等。重点项目桐庐国际箱包2.5产业园、中国艺尚中心、费列罗生产基地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重点领域节能环保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光伏及新能源装备、现代物流装备、现代农业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通用航空装备。重点平台大江东汽车小镇、余杭新能源汽车小镇、余杭智能能源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等。重点项目格力电器杭州产业园、万向新能源汽车城、福特二期、娃哈哈机器人、东风裕隆二期、长安汽博园、长江汽车、比亚迪二期、西子航空二期、新松机器人等。第十九章 &打响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品牌  第一节 &完善服务业产业体系  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电子商务、科技、健康、商务、现代物流、商贸、房地产等十大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为重点,推动建立开放、竞争、有序、高效的服务业市场。突出专业化、高端化方向,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智力密集型服务业。依托新型城镇化,积极发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推广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模式,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第二节 &推动服务业改革创新  深化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优化服务业制度环境,增加有效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消费。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积极开展服务业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探索。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服务业准入和监管机制。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推动商务会展、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医疗等领域向更加高端化、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扩大离岸服务外包、服务贸易规模。  第三节 &强化服务业载体功能  制定和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完善统计制度,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健康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集聚区的培育力度。推动楼宇经济实现新发展,创新楼宇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对商业楼宇、众创空间、标准厂房、保护建筑等载体的管理,促进四县(市)楼宇经济发展。突破传统园区地理局限,分类推进虚拟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支持浙商总部企业发展,培育发展本土大型企业集团总部集群,努力打造总部企业集聚基地。  第四节 &建设服务业强区县(市)  根据各区县(市)不同特点,实施分类培育计划。依托中心城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总部环境,优化发展商业、商务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打造服务业强区。对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县(市),依托其良好的产业集群优势和制造业基础,着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优势服务业,向服务业强区县(市)培育转型。对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等资源有明显优势的区县(市),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服务、养生养老等特色服务业,培育生态型服务业强区县(市)。第二十章 &推动“杭州智造”发展  第一节 &实施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  积极对接“制造强国”战略,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高地。大力发展以绿色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等为重点的核心基础产业,加快发展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航空航天、增材制造(3D打印)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化妆品、食品饮料、婴童产业等为重点的传统优势产业,精致发展丝绸、工艺美术等历史经典产业。  第二节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推动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工程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和销售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大力实施工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工程。加强智能研发,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展智能服务,培育一批信息工程服务公司,推广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网络协同开发、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专栏9:智能制造重点工程  名 称主要内容1、关键技术突破工程重点发展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以及相关智能制造技术。2、四基能力提升工程重点突破高端服务器、集成电路、机器人、数控机床、大型成套设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发电设备、 & 半导体照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3、智能模式推广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案例,创建50个“数字化车间”和10个“智能工厂”样板。4、试点项目带动工程实施300个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和100个“工厂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5、智能服务发展工程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建设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第二十一章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 &确保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继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面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建成百万亩稳产高产粮食(杂粮)生产功能区。优化百万亩城市保供蔬菜生产区,发展百万亩水产健康养殖水面,建设百万头规模生态畜产品基地。完善储备制度,推广新型产销对接模式,确保“菜篮子”产品的常年均衡供应,主城区蔬菜自给率达到70%以上。夯实农业“两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继续推动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  第二节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全面推进农业设施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精准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到2020年建成20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打造1-2个标杆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全面减少和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休闲体验等新兴领域,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村服务业水平。深化林业改革,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第三节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引导各类主体合作发展。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加快推动农民素质提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合作与创新,推动实施种业工程等农业科技项目。第二十二章 &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第一节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充分释放有效需求新潜能,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协同发力,合力保持新常态下经济中高速增长。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扬长板、补短板、换烂板”,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突出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导向,积极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大任务,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第二节 &鼓励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实施杭州“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促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大力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社会资本的推动作用,不锁定发展内容、不固化推进模式,鼓励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踊跃发展。创新产业扶持政策,加快财政扶持政策动态更新,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第三节 &积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传统核心商圈业态模式创新,引导商业综合体错位发展,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落实国家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培育消费新热点,积极拓展信息、绿色、时尚、品质和农村消费等新领域新热点,扩大服务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深化拓展网络消费,推行“进口替代”,促进境外消费回流。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增加新供给培育发展新增点。  第四节 &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着力优化投资方向,对接国家11个重大投资工程包,重点投向民生、轨道交通、城市有机更新、特色小镇、生态建设、“1+6”产业集群、工业技术改造、研究开发等领域。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项目储备制度,安排、谋划、推进一批拉动力强、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与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的联动机制,力争形成更多投资实物工作量。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从源头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六篇 &构筑城乡区域协调的空间格局  按照“中心提升、新区集聚,拥江布局、一体发展”的空间导向,统筹市域整体布局,加快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一区两廊两带两港两特色”重大平台,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承载力,塑造杭州区域发展新版图。第二十三章 &打造重大发展平台  第一节 &一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突出“整合协同、联动发展”,支持高新区(滨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大孵化器”功能。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化,推动临江国家高新区建设综合科技新城。发挥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高新区(滨江)、临江两大国家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力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一区十片、多园多点”市域全覆盖,努力建设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大众创业集聚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和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  第二节 &两廊  城西科创大走廊。以文一西路、市域轨道交通杭临线为交通主轴线,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经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农林大学,重点凸显沿线的梦想小镇、紫金众创小镇、云安小镇、云制造小镇、海创园、西溪谷、云谷等重要创新平台,聚合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以及阿里巴巴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整体上形成以东西向带状为主体、以特色小镇为节点串珠成链的科创大走廊,辐射带动之江、富阳等区域,努力打造成为浙江的人才特区、创新特区和创业特区,建设杭州“硅谷”。  城东智造大走廊。以产业智慧化为特色,统筹市域东部地区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临江国家高新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智慧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等重大创新及转型升级平台,通过江东大道、德胜快速路等交通干道的串联,集聚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中科院杭州科技园等创新资源,加快建设江干钱塘智造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余杭新能源汽车小镇、大江东汽车小镇、下沙东部医药港小镇等一批智慧化特色小镇,积极推动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构建全市智能制造集聚区,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第三节 &两带  运河湖滨高端商务带。深入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和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进一步优化提升运河商圈、黄龙商圈、武林商圈、湖滨商圈、钱江新城等区域功能。由北向南经余杭、拱墅、西湖、下城、上城、江干,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城北地区转型发展,着重发展高端商务商业、金融服务业、时尚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名城名河名湖交融发展,建设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生产生活共美的高端商务区。  钱塘江生态经济带。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中轴,自东向西经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高新区(滨江)、之江度假区、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而上梯次布局,坚持协同发展,串联和统筹市域主要空间,强化中心城区对四县(市)的辐射带动,持续建设和保护沿江两岸景观,沿江布局以山水田园城镇为支撑的生态城镇体系,引导发展金融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养老养生、信息经济、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建设定位高端、联动发展、最能体现杭州发展水平的“黄金水道”金融带、生态带、景观带、城市带、产业带。图1:重大发展平台图2:钱塘江生态经济带  第四节 &两港  钱塘江金融港湾。以钱江新城为核心,杭州金融城、钱江金融城、钱江世纪城金融外滩、望江智慧金融城环绕,集聚钱塘江两岸金融资源,加快建设萧山陆家嘴金融创新园、滨江科技金融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创金融谷等金融产业园区,培育发展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等特色小镇,积极创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努力建设成为区域金融总部中心、全国财富管理中心、全国新金融服务中心。  杭州空港经济区。以航空口岸国际化为契机,推动扩容提升,建设完善机场至中心城区和杭州都市区城市的快速通道。以建设全省大航空经济的龙头区域为方向,参与和服务全省“两港物流圈”建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打造全省重要的空港产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开放合作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第五节 &两特色  特色小镇。以特色山水资源为依托,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聚焦“1+6”产业集群,兼顾茶叶、丝绸、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支撑有力、高端人才集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创业创新特色小镇,构建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体系,形成全域创新氛围。  特色园区。深入推进全市开发区(产业园区)整合优化提升,通过临近园区归并或“一区多园”托管等形式,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园区整合提升,探索建立跨区域协作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集约联动共赢高效发展,推动各区县(市)基本形成“1+N”模式的园区平台体系。着力提升园区主导产业竞争力,完善创新创业体系,优化园区土地要素配置,提高亩产综合效益,优化管理体制,促进园区产城融合和绿色发展。做好杭钢地块等历史工业区域的规划建设。第二十四章 &建设现代大都市  第一节 &完善市域空间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领相关空间规划。科学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加强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管控。整体谋划国土开发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加强市域空间统筹,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四县(市)发展,完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提升东部平原地区综合承载力,强化现代服务功能,努力打造高度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的核心区。推动西部丘陵山区绿色发展,强化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绿色生态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功能,重点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和枢纽型城镇组团。              专栏10:主体功能区布局主体功能区主要范围国家优化开发区域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省级重点开发区块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国家和省级各类开发区(园区);省级小城市试点镇和中心镇的规划区;桐庐县、建德市、临安市和淳安县的城区规划区;淳安界首区块、建德下涯梅城区块、富阳新登区块和临安横锦青区块等省级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重点区块。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淳安县。省级生态经济地区桐庐县、建德市、临安市。国家禁止开发区域西湖世界文化遗产、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杭州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径山(山沟沟)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瑶琳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省级禁止开发区域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杨静坞森林公园、石牛山森林公园、东明山森林公园、长乐森林公园、白云源森林公园、新安江森林公园、贤明山森林公园、龙门森林公园、黄公望森林公园、富阳城市森林公园、太湖源森林公园、昌化森林公园。  第二节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优化完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建设副城和组团。继续保持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多元活力,严格控制主城区人口规模,突出研发创新、管理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级,推动钱江新城扩容区、钱江世纪城等重点地区优化发展,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核心空间,展示杭州的历史文化气质和国际化形象。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管理、交通互联互通、财政体制、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完善快速联系通道网,引导人口、产业、服务、城市建设向三区以及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集聚,构建多层次、多中心、网络型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第三节 &特色发展四县(市)  坚持差异化定位和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区导向,推进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特色发展,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促进县(市)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发展集约,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郊区经济转型。强化杭州中心城区对县(市)的辐射带动,加快市域快速通勤系统建设。以中等城市标准建设四个县(市)中心城区,大力推进老城有机更新,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新区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一城数镇”、“小县大城”建设,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协同发展,    全面提高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专栏11:四县(市)发展导向县(市)发展重点和导向临安市加快建设青山湖科技城、临安经济开发区等创新平台,守护好绿水青山,参与创建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努力打造杭州硅谷核心区、市域统筹特色区、美丽杭州样板区、杭州西部新城区、和美生活品质区。建德市推动新安江科技城等平台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水资源、通用航空等产业,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市域西部中心城市。桐庐县依托富春江科技城、迎春商务区、富春山健康城等平台,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着力打造生态经济转型示范区、新型城镇化推进示范区、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示范区,努力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县级城市”。淳安县深化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美丽杭州”实验区建设,加强千岛湖保护,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休闲产业,努力建设世界山水公园、东方休闲名湖。第二十五章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健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和文化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城乡公用事业长效化运营、维护、管理机制,理顺市政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区县(市)协作,加快推进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和延伸,深入实施科技、人才、文创、旅游、交通等西进行动,加大对县(市)的支持力度,促进市区和县(市)协同发展。适时推动行政区划调整。  第二节 &建设品质城镇  推动城镇建设重心下沉,深化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将中心镇建设作为城乡区域统筹的突破口,以小城市标准建设中心镇,深化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创新和完善中心镇管理体制,赋予与事权相匹配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一镇一方案”的原则建设特色镇,吸引周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探索新型设市模式,培育建设镇级城市。  第三节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规划全覆盖。优化乡村建设布局,以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风情小镇创建为载体,打造沿江沿河沿湖沿路环境整治和景观带,形成一批乡村风情带和精品区块。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化“杭派民居”示范村建设。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推进农房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实施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优化人居环境,重点加强道路、危桥改造、农田水利、改水改厕、垃圾收集、农村电网改造、信息网络、供水和污水处理、抗灾防灾等工程和设施建设。第二十六章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  第一节 &共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全面接轨大上海,巩固提升“一基地四中心”功能,加强重大战略平台和重点专题领域合作,做好区域规划衔接,共同打造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加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合作,推动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在杭州复制推广。以创新要素资源一体化为方向,强化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合作。  第二节 &深化杭州都市区建设  深入开展国家“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编制实施杭州都市区规划。坚持“七共原则”,创新协调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区域管理和区域合作新模式,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都市区内部轨道交通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实现通勤一体化,努力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探索推进电信同城化、金融同城化。  第三节 &强化区域合作与交流  突出市场取向,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开展绿色产业提升、群众增收共享、人力资源合作、浙商助推等行动计划。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西藏那曲县、青海德令哈市以及对口帮扶贵州黔东南州、四川阿坝州、重庆涪陵区工作,兼顾项目扶持和智力支持,努力帮助受援地提高发展水平。以经贸合作、资本经营和产业对接为主导,进一步扩大与港澳台合作交流。  第七篇 &提升现代城市的治理效能  深化实施治堵、治水、治气、治废系列工程,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有序疏解城市功能,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加强城市能源保障,大力建设智慧城市,治理“城市病”,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第二十七章 &努力提高交通出行能力  第一节 &建设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  发挥“公、铁、水、空港”枢纽的综合优势,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建设工程,构建以高速铁路、航空、水运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建设综合运输枢纽,争创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完善铁路枢纽布局及功能配置,完成火车南站改造工程,在城西或大江东谋划建设新的铁路客运站。加快货运站场建设,优化物流设施布局。推动杭州汽车南站改造提升,加强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加快完善萧山国际机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有序建设通用机场。建设完善四县(市)交通枢纽和节点体系。  第二节 &完善城市交通体系  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畅通西部”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优化路网结构,加快形成“二环四纵五横九延两连”快速路网。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公共停车场产业化发展。实施中心城区拥堵节点改造工程,科学布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优化街坊路和住宅区内道路系统。打造人行步道、自行车道、沿江沿河绿道等慢行系统,倡导绿色出行。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公交快速通勤系统,优化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五位一体”公交体系,提高换乘便捷性,有序推动市域公交一体化运营,建设国家绿色交通发展示范城市和国家“公交都市”。图4:综合交通规划图  第三节 &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继续实行小客车“双限”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制定实施更有力度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和主城区交通流量。推动交通管理资源整合,提高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和交通运行服务品质,提升交通引导组织能力。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完善机动车单行道系统和公交专用道系统,改善非机动车、步行及残障人士的通行环境。规范设置各类道路的指示路牌。依法治理交通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停车秩序,培育交通文明。                  专栏12:交通畅通工程名 称主& 要& 任& 务1、铁路建成杭黄、商合杭高速铁路,完成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推进沪乍杭、杭温、杭绍台、金黄(金华至建德段)等铁路建设,开展杭州至武汉高速铁路前期工作。2、高速公路建成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杭州至绍兴段),加快建设临金、千黄、杭绍甬等高速公路,拓宽改造杭宁、杭金衢等高速公路。3、水运推进京杭运河二通道和内河港口码头建设,研究实施钱塘江航道提升工程。4、航空实施萧山机场国际航站楼、飞行区改扩建工程,续建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新建淳安、桐庐等通用机场,研究规划建设城西机场。5、城市轨道交通网全面完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一期、二期以及市域轨道富阳线、临安线建设,基本完成三期建设,到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土地荒废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