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俄罗斯经济发展如何何出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书利华教育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除视频及打包资料外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知识】一、农业1、条件:①清初统治者认识到____,是“国之大计”②十分重视____,大力推行____政策。2、表现:①耕地面积:清朝前期,____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____。②水利工程:对____,____等大河以及____进行治理,修建堤坝、渠堰、海塘。③粮食种植:改进____,改良____,推广____等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清朝前期已出现比较成熟的____,如江宁著名的____、____等。2、商业:①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形成了由____、____、____和____的____。②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如山西商人组成的____,到____时,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____”;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2、表现:___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______。3、问题:①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加大,___矛盾突出②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深林遭到破坏,____________③造成____,影响经济的____。【能力提升】1.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2.为何清朝人口大量增长?【堂测】1.清朝前期的帝王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推行的政策是()A.垦荒政策B.休养生息C.自由放任D.奖励耕战2.清朝前期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B.对手工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C.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D.出现了“开元盛世”3.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的商业网包括()①农村集市②城镇市场③区域性市场④全国性市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因素不包括()A.经济发展B.国力强盛C.连年战乱D.社会安定5.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许多问题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地矛盾突出B.水土流失严重C.造成社会压力D.可持续发展
亲!您可以或新用户?
网站特色导航
本站站长弟弟侯医生淘宝店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数理化网)
------E-mail:#qq.com(#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以上材料说明 ①台湾是中国殖民地.清王朝进行了海外殖民 ②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③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④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以上材料说明
①台湾是中国殖民地,清王朝进行了海外殖民
②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③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④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重庆市丰都中学高2007级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
我国古代历朝都比较注重对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据此回答下题。
唐朝设立了一些机构管理新疆地区,下列哪一组机构是唐朝设立的:
①北庭都护府
②乌里雅苏台将军
③安西都护府
④伊犁将军
明清两朝在两南地区实施的“改土归流”政策
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元、清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中,相同之处是:
委派官吏管理
设置理藩院
宣政院管辖
对藏族宗教领袖实行“册封”制度
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清朝时台湾主要出产食糖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乾隆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乞求前来者,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受到乾隆帝下谕安抚的是:
为逃避噶尔丹迫害而东移的漠南蒙古
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进京朝贺的五世达赖
投降清朝的台湾郑氏集团
科目:高中历史
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 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 &&&&&&&&&&&&&&&&&&&&&&&&&&&&&&&&&&&&&&&&&&&&&&&&&&&&&&&&&&&&&&&&&&&&&&&&&&&&&&&&&&&&&&&&&&&&&&&&&&&&&&&&&&&&&&&&&&&&&&&&(&&& )&& &&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清朝时台湾主要出产食糖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⑨④
科目:高中历史
我国古代历朝都比较注重对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 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 &(&&& )&& &&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清朝时台湾主要出产食糖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⑨④
科目:高中历史
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  )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查看: 1362|回复: 1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2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2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 ②(   )→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2.清朝前期,下列由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高产作物是(   )
  A.甘薯    B.棉花    C.玉米    D.双季稻
  3.清朝前期,成为全国性的贸易市场的城市是(   )
  A.南京    B.广州    C.北京    D.上海
  4.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
  A.农民贫阻,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B.民族资本受到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
  C.政府限制商品买卖
  D.统治者控制专卖权,阻碍生产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康熙采取的发展农业的措施中包括(   )
  A.奖励垦荒屯田    B.严禁土地兼并
  C.重视兴修水利    D.多次减免租税
  2.清朝前期已经成为商品的经济作物是(   )
  A.棉花  B.甘蔗  C.粟  D.烟草
  3.清朝前期,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
  A.云南的采矿业    B.四川的制盐业
  C.台湾的制糖业    D.北京的采煤业
  三、填空题
  1.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里,耕地面积增加了_______(百分比)以上,人口迅速增长到________亿。
  2.清朝_______时,政府严禁民间开矿,后来不断放宽开矿政策。乾隆年间_________的铜矿,有500多处;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的丝织业超过了苏州。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
  ②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例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分析:这是一个考查历史概念的题。课本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要考生凭借学过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做出选择。闭关政策不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事实上清朝也和外国经商,只不过限定在广州一个口岸,而且要经十三洋行办理,就是严格限制。闭关也不是一概排斥西方事物,西方国家送的自鸣钟等礼物,皇室照收不误。至于封闭边界固守疆域,确有这个含义,但内涵太窄,不能概括全部含义,而且也不易真正做到。所以,准确的解释应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答案:B。
例2棉布逐步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始于(&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该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项与历史时期的联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可知:南宋开始种植棉花,清朝普及棉花,元朝是南宋与明朝间的过渡,也有棉花栽种,而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在明朝。因此答案为:C。
例3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调整生产关系& &&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加强经济掠夺& &&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生产关系这一概念的理解,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而题干中三项措施都符合生产关系的内容,奖励垦荒和更名田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摊丁入亩”属于调整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也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答案:A?
例4简述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和基本情况,并分析其意义。
解题思路:
本题提供的解答方式是“简述”、“分析”。题目要求回答的问题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基本情况和意义。由于试题要求回答三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把答案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段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具体内容包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简要原因和表现。第二段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本情况,具体内容包括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点;“机房”的简况;“机户”与“机工”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第三段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意义,具体内容可以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意义。
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应注意:叙述史实要全面、准确,突出重点。如不能对明初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状况大谈特谈,而对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却避而不谈;不要遗漏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要夸大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要弄清“工场”、“工厂”等概念;弄清“机户”与“机工”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要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分析出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意义。在文字表达方面,做到段落清楚,知识的前后顺序不要颠倒。
答案要点:
(1)产生的条件:明朝初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明朝中期商品经济的活跃奠定了基础。明朝中期以后,投入市场的农产品、手工业品种类很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除北京、南京外,繁华的城市有30多座,其中1/3集中在江浙地区;较小的市镇发展很快;众多的集市庙会,也是那时重要的贸易场所;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基本情况: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有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被雇佣的劳动者就是“机工”。他们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则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明朝中后期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只是稀疏地出现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且发展缓慢,就全国范围讲,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意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衰落阶段。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3.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4.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5.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6.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著名的有晋商和徽商。7.清朝前期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8.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1.简要说明陈亮的观点。陈亮的观点说明了农工商业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它们割裂开来,这也是两宋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情况。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重本抑末(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国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实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 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3.黄宗羲的观点是什么?批评了把农工商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随堂巩固案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B )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2.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 )A.纺织业&B.采矿业C.运输业&D.餐饮业3.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市场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4.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A.经济发展&B.环境改善C.商业发达&D.医学进步
1.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A )A.3亿亩&B.5亿亩C.7亿亩&D.9亿亩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D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B )&&& 《胡雪岩》&《乔家大院》A.浙江& 广东&B.安徽& 山西C.山西& 江苏&D.广东& 福建&&
4.(;山西省)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C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5.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C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康乾盛世”&D.“同光中兴”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D )
A.出现了农村集市&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D.商业市镇兴盛7.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从康熙时的1.5亿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B )A.1/2&B.1/3C.1/4&D.1/58.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D )A.交通拥堵问题&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C.就业就医问题&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二、非9.下列材料: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材料三&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
(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没有了
? ? ? ? ? ? ? ? ?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材料一&&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推(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 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27多吨,1899年增至77.827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 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根据材料一,回答: (1).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  (2).近代以来,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变化?收效如何?  (3).概括中国近代能源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采煤业可以为各项实业提供能源,满足日常所需,为发展经济、军事筹措资金。(2).从禁止采矿到期允许兴办机器采煤;民族煤矿企业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3).采煤业有一定的发展;电力工业兴起,但仍较落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以分析、归纳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主要从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来概括,注意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且可养船练兵”来回答;第二问“近代以来,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变化?”必须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来回答;收效如何?必须紧扣材料中的有关民族煤矿企业数量的增加、产量的提高和销路来回答。第三问必须紧扣材料中“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27多吨,1899年增至77.827多吨......”“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来回答。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