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林地内不能种植高杆作物,有文件没?

《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 www.wenku1.com
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日期:
湖南省新田县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臵新田县地处湘南,东邻郴州市桂阳县,南界郴州嘉禾县,西连宁远县,北交祁阳县及衡阳常宁市。地理坐标为东径112°02'至112°23',北纬25°40'至26°06',南北长42.9公里,东西宽30公里,为葫芦形的山间盆地。(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我县以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山地向丘陵过渡的地形地貌。北部峰峦叠翠,连绵起伏,属群山密集型中低山地貌。西北部低山地,岩石裸露,属低山地貌。东南为丘岗地貌。2、气候。新田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8.1℃,年无霜期288天,年平均日照1712.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425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8%。3、土壤。林地土壤以地带性红壤为主。山地分布有红壤、黄壤;西部、东南部的石灰岩裸露地区多为石灰土;泥灰岩、钙质页岩地区多为粗骨土,林地土壤中酸性土占72.3%。厚土层土壤占林地土壤的40.9%,薄土层土壤占35.5%。林地有机质含量较丰富。4、植被。我县植被属常绿针阔叶林带。主要植被类型以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阔叶林、竹林、经济林及灌木林等为主。有乔木、灌木及藤本88科800余种。优势树种以杉木、马尾松为主,其次有柏木、毛竹、板栗、枣子等;灌木植被主要为桎木、黄荆、马桑、火棘等;草本多为白茅、冬茅、兰草、蕨类等。5、水系。我县属湘江流域水系。全境有河、溪共114条,其中干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26条,1—5公里的47条。湘江一级支流舂陵河流经我县的陶岭乡东山岭、楼下村和新隆镇的佃湾村、心安村,全长3.3公里;新田河属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北部山区的金陵镇与桂阳市的分水岭、华山脑一带,经莲花乡、龙泉镇、新圩镇、高山乡,从新隆镇出境,注入舂陵河,全长77公里。(三)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县辖19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共有379个行政村(社区),3111个村民小组,117714户,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4万人,占总人口的84.3%。全县交通运输方便,省道S 323、S215线贯穿东西、南北,全长80.3公里,县内公路纵横相连,村道通车率达100%。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477643万元,农业总产值253048万元,粮食总产量16293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894.88元,属国家级扶贫县。二、土地资源现状(一)各类土地面积全县土地总面积150.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90.11万亩,占总面积的59.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73.0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9.78万亩,其他林业用地及无林地面积7.27万亩(包括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等);非林业用地中耕地面积37.66万亩(其中水田22.96万亩,旱土12.7万亩)。(二)坡耕地面积我县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及15度以下坡耕地面积21.4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2.84万亩,非基本农田面积8.63万亩(含15度以上坡耕地7.57万亩,15度以下坡耕地1.06万亩)。1、25度以上坡耕地情况我县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6.3万亩,其中非基本农田5.1万亩,基本农田1.2万亩。2、重要水源地坡耕地情况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关于印发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年)的通知》(水资源﹝号)精神,我县金陵镇、莲花乡、门楼下乡、骥村镇、龙泉镇、大坪塘乡、新圩镇、高山乡、新隆镇、陶岭乡等10乡镇属一级水功能区中的春陵水蓝山、常宁保留区,我县水域面积15.8平方公里。保留区第一重山脊之内15—25度坡耕地及15度以下坡耕地面积15.17万亩,包括非基本农田3.53万亩、基本农田11.64万亩。其中15—25度坡耕地10.62万亩(非基本农田2.47万亩、基本农田8.15万亩),15度以下坡耕地面积4.55万亩(非基本农田1.06万亩、基本农田3.49万亩)。三、指导思想(一)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号)(2)湖南省林业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农业委员会、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编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县级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发改赈【号)(3)《退耕还林条例》。(4)《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5)《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08]15号)。(6)湖南省新田县造林立地类型表,湖南省新田县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7)《新田县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汇编》、《新田县土地资源利用调查资料汇编》。(8)《林木育苗技术规程》(GB43/T093-9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造林技术规程》(GB43/T-140-99),《林木种子》(GB7908-87)等技术标准。(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方针,按照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退耕还林条例》和《湖南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遵循“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重点安排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坡耕地,并向宜林荒地较多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倾斜,以加快生态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创我县生态建设新局面。四、建设布局及任务(一)实施对象1、退耕地造林实施对象选择地类必须是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一是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我县面积为5.1万亩。 二是重要水源地坡耕地。主要包括国务院批复的《关于印发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的通知》(水资源,,号)确定的一级水功能区中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迎水面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面积,我县面积为2.47万亩。不得将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耕地、坡改梯耕地、上一轮退耕还林已退耕地纳入退耕范围。2、荒山造林实施对象选择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和疏林地。3、封山育林实施对象选择根据国家《封山(沙)育林技术标准》GB/T,凡有天然下种能力的针叶、阔叶树或有萌芽、萌蘖力强的伐根的山场地块,有培育前途的疏林地,人工造林难以成林的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水土流失区均要实行封山育林。尚未绿化的宜林荒地、荒山、荒滩,也可实行封山育林。(二)建设布局和规模1、总体布局根据我县实际,工程重点布局在新田河源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较多的乡镇。根据分步实施、重点治理的原则,确定年度工程实施乡镇。建设范围覆盖龙泉镇等19个乡镇,379个村民委员会(社区),3111个村民小组。2、建设规模到2020年,将全县具备条件的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坡耕地7.57万亩退耕还林。其中包括:25度以上的坡耕地5.1万亩,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2.47万亩。3、2014年实施任务2014年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安排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2014年不安排。我县2014年拟实施3.5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1.5万亩,荒山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三)建设内容根据国家退耕还林建设的要求,立足现有林地资源和土地资源,结合退耕还林项目和其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全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8.64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7.57万亩,荒山造林7.57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1、退耕还林坡耕地和荒山造林(1)林种规划新一轮退耕还林防护林和经济林不设比例限制,可根据立地条件和退耕农户意愿进行林种规划。25度以上坡耕地原则上全部规划为防护林,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和荒山造林可规划为防护林或经济林。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为杉木、国外松、柏木,经济林主要造林树种为油茶。(2)树种规划在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上,选择遗传品质优良、生态效益最佳的优良乡土树种。如:主要树种选择杉木、国外松;次要树种选择楠木、樟树、枫香、木荷等。同时采取主要树种与次要树种混交的方式营造生态林,混交方式有行间、株间、星状、带状或小块状。针阔混交林阔叶树比例不低于30%。(3)典型技术模式“杉木+枫香”杉阔混交林模式“杉木+枫香”杉阔混交林造林模式规划设计在低山区,要求海拔不超过1000米,土壤由板页岩或花岗岩发育而成,土层厚度不低于50cm,且湿润肥沃,结构良好。营造“杉木+阔叶树”杉阔混交林可充分利用造林地空间和时间,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生态防护能力,使林地提前郁闭成林,林分结构合理,生物产量高,收获利用持久;同时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在合理经营条件下,既可青山常绿,又可获取高于坡耕地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是退耕还林地区解决林农后续增收的一种良好模式;还可提高杉木干材的通直度和减少冰冻雪压及病虫危害。整地方式:整地分地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退耕地统一采用挖穴整地;荒山整地在平缓地段进行炼山、全垦后挖穴,在山坡地段采用块状或环山带状整地后挖穴。穴的规格为40×40×40cm。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臵:造林株行距为1.5×2m,造林密度为222株/亩,其中杉木为162株/亩,阔叶树为60株/亩。杉木阔叶树混交比为7:3,采用不规则混交。混交树种还可用楠木、檫木、木荷等替代。苗木选择:选用杉木良种一级苗造林,即苗木要求选用一年实生苗,苗木规格是苗高不低于25厘米,地径不低于0.4厘米,苗木色彩和形态表现为紫红色、菊花头。枫香采用一年生一级苗造林,地径在1.0厘米以上。造林技术: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栽植,杉木栽植时先回填表土,并做到深栽、压实、不反山。即覆土要细致,防止窝根,栽植深度以苗茎入土二分之一左右为宜,苗木朝向山下,压实要里紧外松不积水。枫香则要求尽量深栽。抚育管理:造林后前3年每年抚育2次,采用蔸抚,每年第一次锄抚、第二次刀抚,分别于5-6月和8-9月进行,第4年6-7月进行一次刀抚,促进郁闭成林,并加强管护,禁止放牧,防止牲畜残踏。“湿地松+木荷”松阔混交林模式湿地松是我县主要适生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林树种,具有耐瘠薄,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对石灰岩地区造林,主要采用“湿地松+木荷”造林模式。该模式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松类病虫害的发生及林木生长快的特点,生态效益显著。整地方式:坡耕地和荒山造林采用穴垦整地、表土回填、整地规格为40×40×40厘米。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臵:造林株行距为2×2米,造林密度为167株/亩,其中湿地松117株/亩,木荷为50株/亩。湿地松阔叶树混交比为7:3,采用不规则混交。混交树种还可用枫香、栾树等替代。苗木选择:采用良种一级苗(或一级切根苗),切根苗具有发达的根系,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是湿地松造林的一项技术革新。木荷采用一年生一级苗造林,地径在1.0厘米以上。造林技术:湿地松人工植苗要求踏实、锤紧,而且要尽量在立春之前栽植完毕。木荷则要求尽量深栽。抚育管理:造林后前3年每年抚育2次,采用蔸抚,每年第一次锄抚、第二次刀抚,分别于5-6月和8-9月进行,第4年6-7月进行一次刀抚,促进郁闭成林,并加强管护,禁止放牧,防止牲畜残踏。“柏木+苦楝”柏阔混交林模式柏木是我县三难地主要适生树种之一,具有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对钙质页岩和石灰岩地区造林,主要采用“柏木+苦楝”造林模式,生态效益显著。整地方式:坡耕地和荒山造林采用穴垦整地、表土回填、整地规格为40×40×40厘米。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臵:造林株行距为2×2米,造林密度为167株/亩,其中柏木117株/亩,苦楝为50株/亩。柏木阔叶树混交比为7:3,采用不规则混交。混交树种还可用枫香、栾树等替代。苗木选择:柏木采用良种一级苗造林。苦楝采用一年生一级苗造林,地径在1.0厘米以上。造林技术:柏木人工植苗要求踏实、锤紧,而且要尽量在立春之前栽植完毕。苦楝则要求尽量深栽。抚育管理:造林后前3年每年抚育2次,采用蔸抚,每年第一次锄抚、第二次刀抚,分别于5-6月和8-9月进行,第4年6-7月进行一次刀抚,促进郁闭成林,并加强管护,禁止放牧,防止牲畜残踏。油茶纯林模式油茶为我县传统经济林树种之一,种植油茶可维护国家食油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我县丘陵区坡度20度以下、立地条件好的坡耕地可规划种植油茶。造林技术:油茶造林要选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性至中性的丘陵山地。造林整地全垦或穴垦,穴垦规格60×60×60厘米,每亩施基肥公斤,种植密度每亩80-110株。苗木必须达到省标一、二级要求,一般采取2年生嫁接苗木,植苗造林,植苗时间在立春前半个月和立春后1个月内,选择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植苗时做到根舒不窝、苗正不斜、细土压实。抚育管理:油茶幼林期,要进行补缺全苗,抚育可以耕代抚,可间种除藤蔓和高杆以外的农作物,以不影响油茶生长为宜。并每年施肥至少一次,施肥方法为沟施,即沿树冠投影边缘开沟,宽20-25厘米,深15-20厘米,施堆厩肥、草塘泥、火土灰、饼肥和化肥均可。2、退耕还林封山育林(1)补植补播。对疏林地进行补植补播,补植小班以补植杉木等树种为主,1-2月进行穴垦整地并造好林,造后加强管护;补播种子为马尾松,每亩撒种0.3公斤,在林中空地浅锄5-10厘米后于3月中下旬播下,播后实行全封。(2)警示。在封育区周界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交通路口等树立坚固的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在封育区四至范围、面积、年限、方式、措施、责任人等内容。(3)人工巡护。 根据封禁范围大小和人畜危害程度,设臵管护机构和专职或兼职护林员。在管护困难的封育区可在山口、沟口及交通要塞设哨卡,加强封育区管护。(4)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一是对项目实施中所需种子及苗木必须进行检验检疫;二是设立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三是综合治理,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控制有害生物和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5)抓好森林防火。在项目区内搞好防火林带建设,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严格控制火源,严防森林火灾发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四)实施进度安排年全县共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面积18.64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7.57万亩,荒山造林7.57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年度实施进度安排见下表。 新田县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进度表 单位:万亩(五)项目管理1、行政管理(1)成立新田县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全县的退耕还林工作。由县委副书记唐富荣任顾问,副县长彭俊卿任组长,郑龙杰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审计局、农办、国土资源局、农业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办公,由陈继光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2)各乡镇(办事处)成立项目具体实施管理机构。县退耕还林领导小组把全县退耕还林任务下达到各项目乡镇,并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林业局领导分点挂片,并与项目区林业站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3)政策宣传、群众发动、工作督查、措施制定、任务完成、工作经费的解决和现金补助政策兑现的组织等由政府负责;计划任务的下达、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的编制、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优质种苗的足额供应、工程的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由林业部门负责;计划立项和下达、项目稽查、监督检查,由发改委负责;资金的调度及落实由财政部门负责。2、资金管理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人专管。建立健全财务月、季报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及时拔付资金,由县退耕办具体负责实施,同时由审计部门加强对退耕还林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五、投资概算(一)投资概算1、工作量和投资测算坡耕地和荒山造林15.14万亩,按每亩整地8个工日,种植2工日,抚育4个工日,共211.96万个工日;封山育林3.5万亩,每亩按2个工日计,共7万个工日;合计工日218.96万个,按社会劳力120元/日计,需26275.2万元。2、种苗费种苗费按70元/亩计,完成18.64万亩造林和封山育林共需种苗费1059.8万元。3、前期工作经费及科技支撑前期工作经费及科技支撑按18元/亩计算,完成18.64万亩造林和封山育林,共需资金335.52万元。以上投资合计27670.52万元。(二)资金来源1、中央财政投入13871万元。其中坡耕地造林现金补助9084万元,种苗造林费2271万元,荒山造林种苗造林费2271万元,封山育林封育补助245万元。2、地方财政投入335.52万元。3、群众自筹13464万元。六、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恢复和扩大了森林资源,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对促进我县“两个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二)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坡耕地和荒山造林15.14万亩,20年后按每亩产木材7立方米计,可生产木材105.98万立方米;封山育林3.5万亩,按每亩产木材4立方米计,可生产木材14万立方米。共生产木材119.98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净价400元计,可得47992万元。(三)生态效益工程实施后,将增加我县有林面积18.64万亩,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态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稳产、高产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由于调整林种、林分结构,增强了森林自身的抗灾能力。七、保障措施(一)完成计划任务的措施1、搞好规划设计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认真搞好规划和作业设计,并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坚持做到不漏掉一个小班,不变更一个地方,不减少一分面积,不折不扣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设计中坚持生态优先,区域治理,相对集中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坡耕地退耕充分听取农户的意愿,规划树种和林种,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设计混交模式以针阔混交林为主,阔叶树比例达30%以上。小班面积达到30亩以上的均设计防火林带。设计严格按《湖南省退耕还林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2、严格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分为县级自查,省市复查和国家核查。检查验收内容包括造成林面积、质量、成活率、保存率、幼林抚育面积、管护情况、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成果及资料档案等。造林检查验收在造林当年的春、秋季进行,幼林抚育检查验收在造林后第二至第五年内的每年秋季进行,保存率检查在三年后进行。检查验收的标准为:造林树种、密度、苗木质量均达到作业设计要求,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对新造林进行兜抚,三年后保存率达80%以上,县级自查后,对验收情况进行汇总,编写自查验收报告,上报国家及省、市备查。(二)保证建设质量的措施1、使用良种壮苗优良健壮的苗木,不仅造林成活率高而且抗病虫害强、生长快、产量高。为此,必须把好苗木质量关。选择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木质化程度高、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合格苗,不准将不合格的苗木送上山,不准将不适地的树种送上山。2、落实责任,严格考核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从县到乡(镇)、村层层签订领导干部责任状,明确目标和责任。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既落实到山头地块和农户,又将责任落实到干部身上,增强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3、建立技术质量终身负责制县林业局抽调林业干部,每人负责一个退耕还林项目乡镇的外业调绘、设计、施工、苗木质量,自查验收等林业技术把关。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技术服务和监督落实到施工小班,确保技术服务到位,严格施工标准,在规划设计和自查验收中严格操作规程,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技术终身负责。4、加强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注重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林业科技队伍,坚持工程全过程的科学技术指导,为项目建设和实施提供最有力的科技支持。大力推广容器育苗、使用生根粉等先进林业实用技术,开展冬季育苗、生态治理等科研攻关,引进良种,推广优良乡土树种,采取多种造林模式。对技术人员和退耕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退耕还林质量。建立相应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大户承包经营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到户、到小班,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尽早受益,实现生态优先、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三)巩固成果的措施1、加强管护制定好管护公约,新造林地要实行封禁保护,严禁进入林地放牧、打枝、砍柴、采石等非林业生产活动,并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是明确管护责任人,管护人员实行登记造册,落实任务,指定小班地块;每年要求抚育两次,即每年的5—6月,和8—9月各进行一次抚育,二是制订退耕还林护林公约,印发到户,张贴告示。三是搞好补植。对造林成活率低于85%,或虽达到以上标准,但分布极不均匀的造林地段,采用容器苗及时进行补植。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所需林木种苗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严防有害生物的入侵,扩散或蔓延。定期对有害生物进行普查,及时掌握有害生物动态,并积极对有害生物发生区域进行综合防治。营造混交林,增强森林本身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有效保护森林资源。3、加大宣传力度以电视讲话,报刊报道,书写永久性标语,到各集市面上进行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对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及有关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此项工程深入民心,让农民自觉地加入到退耕还林工程的行列中来,在全县掀起一股造林绿化的热潮。八、项目和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副县长彭俊卿技术负责人:林业局局长陈继光。 二0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国务院:新一轮退耕还林主要政策
第一农经网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经国务院批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从2016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时,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省倾斜。《通知》明确,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主要政策有四个方面:
一、将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陡坡耕地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
由各有关省在充分调查并解决好当前群众生计的基础上,研究拟定区域内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范围;
二、加快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进度
从2016年起,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省倾斜;各有关省在具体落实时,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集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充分发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扶贫作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及时拨付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
国家按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500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120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造林费300元)、退耕还草每亩补助1000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85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种草费150元)。
中央安排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分三次下达给省级人民政府,每亩第一年8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补助资金分两次下达,每亩第一年600元(其中种苗种草费150元)、第三年400元。各地要及时拨付中央下达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
四、认真研究在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以及严重污染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一是关于陡坡耕地梯田。各有关省可在充分调查并解决好当地群众生计的基础上,兼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
二是关于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各有关省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划中规定的保护区、保留区迎水面的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情况,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
三是关于严重污染耕地。对于严重污染耕地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各有关省可按照国家有关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在充分调查认定的基础上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
退耕还林的工作要求
1、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
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工作时,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对特殊困难地区以及主要依靠陡坡耕地粮食维持生计的农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是否退耕。继续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并由地方政府做好粮食调运等工作,确保特殊困难地区退耕农户口粮安全。
2、毫不动摇地保护好基本农田
各有关省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决保护好基本农田。此次调整仅限于调减陡坡耕地中的基本农田,严禁调减其他区域内基本农田,调减下来的基本农田必须用于退耕还林还草。
3、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
财政、发展改革、林业、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环境保护、扶贫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沟通,妥善解决影响退耕还林还草进度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进一步将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口粮田建设、避险搬迁、土地整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切实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第一农经整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退耕还林目前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提升我国绿化面积,保护环境,广大人民应当积极响应,支持国家政策。那么,退耕还林最新政策2017是怎样的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经国务院批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时,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省倾斜。《通知》明确,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主要政策有四个方面:
最新退耕还林政策&
一、将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陡坡耕地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
由各有关省在充分调查并解决好当前群众生计的基础上,研究拟定区域内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范围;
二、加快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进度
从2017年起,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省倾斜;各有关省在具体落实时,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集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充分发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扶贫作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及时拨付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
国家按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500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120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造林费300元)、退耕还草每亩补助1000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85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种草费150元)。
中央安排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分三次下达给省级人民政府,每亩第一年8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补助资金分两次下达,每亩第一年600元(其中种苗种草费150元)、第三年400元。各地要及时拨付中央下达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
四、认真研究在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以及严重污染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一是关于陡坡耕地梯田。各有关省可在充分调查并解决好当地群众生计的基础上,兼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
二是关于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各有关省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划中规定的保护区、保留区迎水面的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情况,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
三是关于严重污染耕地。对于严重污染耕地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各有关省可按照国家有关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在充分调查认定的基础上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
2017年退耕还林政策会有什么改变吗?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对于环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视。为改善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农业部对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提出了退耕还林的计划,让农民有步骤地停止农业耕作,恢复当地的森林植被。退耕还林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伟业,这项工程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在坡地退耕还林;2、在和树木造林。我国对于退耕还林的农民给予了不少,新的一年快来了,2017年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有没有改变呢?今天51找地小五君带你从河北、重庆、陕西等地的退耕还林现状和政策看未来退耕还林的发展端倪。
一、退耕还林让河北受益匪浅。
在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累计完成国家下达任务947万亩,带动农民群众在退耕还林地发展干鲜果品基地、林板(纸)原料林基地、饲料林、林草间作等,累计产生收益86亿元,全省500多家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增值超过4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146.3万人,农民劳动力转移收入37.9亿元,有力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发展。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后,河北将2015年国家下达5万亩退耕还林建设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沽源县、尚义县和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共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5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涉及39个乡镇、137个村、6588户。
不仅对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经验进行总结,河北省林业厅还高度重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工作,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多次现场调研和督导退耕还林工作,及时协调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也把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市建立了退耕还林周报制度,逐级上报每周工程进展情况,有关县把退耕任务完成情况列入考核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内容。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工程建设进度,提高了建设质量。
二、山城重庆将沉甸甸的生态红利纳入囊中。
截至2016年9月底,重庆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40多万亩。据13个区县生态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量超过1000亿元。
重庆收获的不只是沉甸甸的生态红利。
重庆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林业重大工程为载体,在巩固和扩大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将新一轮退耕还林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相结合,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三、陕西退耕还林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召开
日,陕西省渭南市市林业局召开全市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暨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退耕还林专项整治我市将坚持依法依规、有案必查、抓实碰硬、整改到位的方针,以维护广大退耕农民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以退耕还林信访案件办理、政策执行、工程管理、工程管理检查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坚决查处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退耕还林政策落到实处。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各地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项目立项申报、设计实施、检查验收、资金管理等方面,狠抓三北、天保、补贴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结合各重点工程的实施,抓好交通道路、河流堤坝、城镇村庄、荒山荒沟等重点区域绿化,最大限度地美化道路两侧、河流两岸、城乡人居地,增加荒山荒地、陡坡耕地植被覆盖,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会议要求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中、省、市有关退耕还林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以及《全市开展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融会贯通,掌握实质,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高度重视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采取扎实措施,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各重点林业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由以上观之,2017年,我国退耕还林的政策不但不会取消,而且会进一步完善。
热门推荐:分享到:相关土地分类:282人有用290人有用284人有用1075人有用为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有关政策,进一步兑现鼓励返乡创业大学生参与脱贫攻坚奖补政策,宁德市农业局印发了关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将于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省青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新一轮退耕还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