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地理学就业方向知识,谈谈推进经济地理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追回的时间:中国经济地理学的“近代时段”
我的图书馆
追回的时间:中国经济地理学的“近代时段”
▲彭慕兰在《腹地的构建》一书中,运用了社会学理论、历史地理学、社会区域理论等多重视角,对年间华北内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及其原因进行探索。▲费正清在《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一书中,从沿海条约口岸的外力冲击角度理解近代中国初期的适应。【导语】经济地理学的萌芽时期强调其知识积累的历史性,正是通过自身的历史来建立这一学科,但是,随着空间分析与区域科学的进一步融合,学者们愈来愈重视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面向,却又忽视了时间与制度的面向,近年来虽已经增强了对制度与文化的关注,但时间维度的缺失依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正是基于此,我们需要“追回时间”。我们的午餐来自哪里?大米可能来自东北或东南亚,蔬菜可能来自山东或安徽,牛肉可能来自内蒙古或澳洲,水果可能来自城郊或美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来源地图极其复杂。让我们再想象一下50年前、100年前,他们的午餐又来自哪里?有哪些增加或减少?也许,对当下的一位食者而言,无需知道这么多现在与过去,只要拿出货币支付即可享用,需要关注的不过是口袋中货币存量而已,然而,在另一个空间与时间的维度中,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即将发生的与空间有关的资源与要素的生产与流动,也许就是不甚准确的“经济地理”。在时空之间、在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产与服务体系之中、在产品生产与价值流动之中,形成一个没有起点与终点的循环“链”,在这个循环的空间里,只有方向没有尽头,只有新陈代谢没有持续不变。让我们一起来开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时空之旅,它是谁?来自哪里?将去哪里?伴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后商业贸易与地方经济增长,由于经济地理有关的知识,既有利于列强推进殖民计划,又有利于商业机构具备超越其竞争对手的潜在优势,于是,借助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力,从不同学科中来的知识在19世纪前期逐渐融合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经济地理学”,得以总结并解释当时的空间经济增长与组织形态,及至1930年代,“经济地理学”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系统。不过,对于什么是“经济地理”?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在《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中,克拉克(G.L.Clark)认为“到目前为止,经济地理学还没有确定的研究大纲,也没有令人信服的关于恰当的研究范畴的论述”;斯科特(A.J.Scott)亦认为:“任何对于‘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都容易带有历史随机性。”众所周知,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经济地理学”这面旗帜下一度出现众多不同的标签,分别代表着不同时间的社会政治经济情景下的解读。原因在于,“经济地理学”虽然是以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但同时具有时间性,长时段的时间维度与多尺度的空间维度,共同构成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体两翼。然而,在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史上,一度出现时间维度的缺失,以至于近年来地理学界一直在呼吁长时段经济地理分析法的重要性。走进历史的时空隧道,让我们回到近代中国,回望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史,看看“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时间”是如何“丢失”的?经济地理学的形成及其中国成长18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欧洲运输技术的改进、工业生产的出现、劳动分工的扩大,进入市场的商品数量与种类大幅增加,促成了商业地理知识的积累。经济学界开始探索生产、消费、财富的空间分配,以及贸易的空间形态;地理学界则进行旅行与探险,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新发现地区获取自然景观、土地利用、聚落、社会及政治组织等资料。1760年罗蒙诺索夫(Ломоносов)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的概念,认为研究经济必须与地理结合起来。18世纪以来的经济实践、观念、话语,以及学者对商业革命、产业革命后地方化经济特征的解释,共同构成了“经济地理学”的背景。1860年以后,随着新经济与地理的重大变迁,产生了经济地理学的话语:例如“生产区”、“南北轴”;对世界进行有组织的分类;寻找经济地理联系的新地图与图标;创造了一些新的名称,例如“商业空间”、“交易中心”。特雷弗·巴恩斯(T.J.Barnes)在梳理年英美经济地理学时评论道:很难准确地说明“经济地理学”是何时被创造,相关的证据有:1826年杜能(Thunen)的《孤立国》、1882年高兹(W.Gotz)区分商业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任务》)、1893年康奈尔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州大学首次开设经济地理学课程、1925年《经济地理》杂志首次出版。再来看经济地理学“中国化”及其贡献。自19世纪中叶经济地理学的知识即传入中国,李希霍芬(F.Richthofen)在年间对13个省进行了地理考察,收集相关的经济、商业情报。1898年后日本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调查,在年出版《支那经济全书》与《支那省别全志》。年清政府亦仿照东西方,由民政部、度支部、商部、农工商部进行人口、财政、农业、矿藏调查。对其时中国而言,近代意义上的商业地理或经济地理的知识是外生的,用来描述或理解其时的中国经济。如果说19、20世纪之交中国新出现的商业书,以及大量对于经济物产、交通、农工商等的调查,大抵上仍是商业地理学框架下的碎片化知识,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地理成果出现于1920年代后期至1930年代。其时国内经济地理学界进行了人口、土地、农业及地区的经济地理调研与综合性考察,其中著名的研究有:胡焕庸对中国人口、交通、农业、商业;沈汝生对都市与人口;任美锷对中国工业区位、翁文翰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观察实验所获得的事实为基础,加以经验归纳和科学演绎”。此外,前苏联的中国经济地理与世界经济地理著作也由上海光明书局翻译出版,冯达夫等译编《经济地理学大纲》。至此,“经济地理学”概念逐渐流传开来。大约到1940年代后期,在学科建设方面,全国10多所大学地理系形成了系统讲授经济地理学的课程;在科学实践方面,完成了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农业分区、边疆勘察、地区性综合考察等方面的调查,并过渡到从经济地理的视角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张其昀、王金绂、陆象贤、胡焕庸、葛绥成以“中国经济地理”为名完成著作,对自然地理、各产业部门、人口、城市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总结,其中葛绥成分经济地理的概念与特征、经济地理学的要素、各经济部门、要素流动四个方面阐释经济地理。民国时期所进行的调研与研究,重心从地理描述转向了解释空间分布,尤其是人文活动的分布,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描述当时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故而,其时更多地关注区域经济特征的描述或解释,而非理论方面的发掘与创新,在学术研究深度上略有不足。中国经济地理学“近代时段”被遗忘进入1950年代,经济地理学发展迅速,逐渐舍弃之前的传统——以野外实习为基础、类型学描述为手段,代之而起的是运用经济学的抽象化的理论词汇,采用计算器、数据分析等手段,不再满足于对区域独特性的描述与解释,试图寻找经济地理变化的原因。不过,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国内完成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却偏离了这一思路,基本上按照前苏联的产业与区域分类进行,研究生产力布局,关注建国以后区域经济地理出现的新变化,从资源、产业、交通、城市等要素入手,调查各区域的经济地理状况。在计划经济的规制下,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是“以任务带学科”。这导致即使在1983年孙敬之主编的《中国经济地理概论》里,在总论论述工业、农业、交通地理时,仅用很少的篇幅描述近代时期的情形以为背景。即便到1990年代,孙敬之、刘再兴等编著《中国经济地理概论》时,论述近代经济布局变迁的篇幅也不过5%。除了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现实效用”价值取向以外,也许,当时对中国经济地理的“当代时段”尚且未能深入讨论,遑论对于中国经济地理的“近代时段”进行历史研究,更是忽略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历史时间性。作为人文地理学丛书收录的唯一历史地理学的专著,2001年邹逸麟主编的《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在有关经济地理的篇幅中,仅0.6%的篇幅论述近代时期。专门的近代经济地理著作也一度阙如,偶得冠以“近代经济地理”的论文,不过一些近代经济空间现象的简论。学界不再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近代”经济地理,于是,经济地理学中“近代时段”的研究已经缺失,中国经济地理学中的“长时间”已经缺失。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保留下来的“种子”尽管囿于理念之差,“经济地理”学界对于近代中国研究无所作为,但一部分历史学者发现从“口岸—腹地”的空间视角,能够理解近代中国的经济变迁。随着更多具有地理知识背景的学者加入,新的力量在边缘地带逐渐生长。1、观察中国:口岸之于腹地与中国的涵义(1950’s—1960’s)。1953年墨菲(RhoadsMurphey)的《上海:近代中国的钥匙》出版,表明口岸城市成为透析近代中国的一个窗口。1956年费正清(J.K.Fairbank)在《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中,从沿海条约口岸的外力冲击角度理解近代中国初期的适应。1960年代后,“费正清模式”与“冲击—反应”概念的政治性思维取向受到了质疑。侯继明对外国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论述,德恩伯格(RobertF.Dernberger)对于外资与口岸的解释,费维恺(AlbertFeuerwerker)从近代以来经济的全局,探讨口岸城市与内陆之间的关系。2、识别中国:从口岸解释近代区域经济变迁(1970’s—1990’s)。年代,随着历史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刘翠溶的博士论文中,就已经不再是把口岸城市简单地作为透视的窗口,首次对贸易进程、商品流通、市场结构、贸易影响诸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年间,台湾学者对口岸贸易的研究一时蔚然成风,对相关口岸的贸易、贸易效用、腹地经济变迁等进行了新的研究。至此,已经大大超越了墨菲、侯继明、德恩伯格等一般的经验性认识。因为中国的地方性变异幅度很大,1984年柯文提出需要提升中国研究的“精度”,即将中国“横向”分解为区域、省、县、城市。其时,在“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的框架下,台湾“中研院”多位学者分别研究闽浙台、湖南、湖北、山东、江苏、安徽、广西等地区,试图探讨年代中国各地在西方冲击后发生的经济、政治、社会现代化变迁的过程,及其成败的原因。这一系列研究表明,学界已经超越了口岸与区域的一般性讨论,从地理空间的视角,对口岸贸易、区域变迁、传统商业关系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及至1990年代,大陆学者在近代口岸贸易和区域经济成长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在相关的水运与港口史、城市史方面,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大约在同时,台湾学界对近代口岸贸易、大区域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也进行了拓展。20世纪下半叶的口岸贸易与近代中国研究,从空间与地理的角度切入,对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多维考察。但在同时,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历史经济或社会变迁的角度来讨论近代经济变革,暂时未能形成学科史上的突破,故而一度陷入困境。成长中的中国经济地理学“近代时段”大约在年代,现代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理念、方法工具被引入近代口岸与区域研究,具有历史、经济与地理知识背景的学者,将时间与空间分析相结合,开启了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的研究。1、从口岸贸易转向经济地理(1990’s—2006)。彭慕兰(KennethPomeranz,1993)讨论了晚清以来国家转型与国家对不同地区服务的重新配置,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影响,从核心、边缘等区域视角,观察了近代不同“区域”的塑造过程。戴鞍钢(1998)从上海港口建设历程、城市崛起、港口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变迁的影响、上海和长江流域市场网络的建构方面,关注港口、城市、腹地这三个密切相关的要素。大约同期,吴松弟(2004)认为近代“港口—腹地”格局及其引发的各区域现代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趋势,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在《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中,吴松弟(2006)等从经济地理的视角讨论了中国现代经济的空间展开过程,总结了近代以来港口城市与腹地的空间演变。就在地理学界对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的研究搁置之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从历史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开启了“港口—腹地”及其空间形态的研究,运用现代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港口—腹地的双向经济联系、互动作用及其动力机制,从而将口岸贸易研究逐渐扩展到经济地理研究。2、中国经济地理学的“近代时段”(200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深度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的空间形态也迅速发生了巨变,经济地理意义上的大国经济及其属性越来越令各界瞩目,学界在研究这一现象的同时,不由地询问其长期演化的起源、路径与趋势。最近十多年来,学界相关的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梯式的进程。第一,有关口岸、腹地与区域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有吴松弟、樊如森、王列辉、武强等人的著作,形成了一些相对规范的学术路径,对近代口岸的研究已超越了港口贸易本身和区域影响的一般分析,开始将历史、地理和其他研究思路进行整合,以构建融合时间、空间诸要素的分析框架,更多地触及到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第二,有关劳动地域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新产业空间的研究,以及网络经济、区域集聚与集群、干预与管制、文化与经济关联方面的研究,同样正在被有效地运用于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的研究之中。例如,有王哲、吴松弟、KellerW、LiB、ShiueCH、王茂军及笔者等对近代贸易网络与结构、空间组织、空间经济增长的研究,采用近代中国旧海关等面板数据,尝试分析经济地理研究中的一些高频问题,验证了相关议题在近代时期的特征与表现,类似于格雷戈(DerekGregory)对约克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地理的研究。第三,随着相关的文献、工具、方法积累的初步完成,学界开始探索第一次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地理的格局、特征与内涵,最终形成了九卷本“近代中国经济地理”(年)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分为绪论与全国概况卷、江浙沪卷、华中卷、西南卷、华南卷、闽台卷、华北与蒙古高原卷、西北卷、东北卷。其中第一卷以全国为整体获取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线索,并纵向分析各部门经济地理,其余8卷分别以一个大区域为对象,探索各大区域近代经济地理的特征与差异性,“1+8”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的总论与分论系列。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史上看,该丛书第一次对中国历史经济地理进行完整全面的分析,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探索,弥补了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近代时段”学术研究空白,将成为中国经济地理学“近代时段”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起点。学科史上的意义与期待我们知道,在经济地理学的萌芽时期强调其知识积累的历史性,正是通过自身的历史来建立这一学科,但是,随着空间分析与区域科学的进一步融合,学者们愈来愈重视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面向,却又忽视了时间与制度的面向,近年来虽已经增强了对制度与文化的关注,但时间维度的缺失依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众所周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史并非是范式的演替,而是一个核心经验的发展,即以不同的尺度来解释空间经济,使得人们对于其时的环境、生活以及不同类型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有更深层的了解。从这个意义上,思里夫特(N.J.Thrift)、奥尔兹(K.Olds)倡导从社会的多元性方面,从真实世界的角度重塑“经济地理学”的边界,实为睿智之见。陆玉麒从人文地理学科学化的总体目标与实现路径角度,提出基于发生学视角的历史过程的长时段分析方法。李小建也提出未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同一阶段不同类型的经济地理研究。从樊杰等梳理的近30年来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演化来看,已经逐渐遵从学科发展的内在脉络,回归追溯“经济地理学”发展史的谱系。当前是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时代,它能够解释我们面临的问题。例如,可以测度与分析我国第二次融入全球化时代很多具有经济地理特征的集聚与扩散现象的效用及其成因。如果说这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地,那么在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经济地理学的旧领地又在哪里?从上述的学术维新史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中国经济地理学界所关心的一些问题,其基本研究方法和路径,也完全可以运用于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的研究,也完全可以移植到近代时期来进行验证,比如,近代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测度、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及机制等。随着近些年大量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大比例尺地图(尤其是日军和美军军用地图)的发现、整理和出版,进行小尺度的城市内部经济地理或城市地理研究的条件也越发具备,有助于从长时段的角度厘清我国城市化与城市地理的演化路径。中国经济地理“近代时段”研究的复兴,将能提供一系列更为清晰、准确、完整的经济地理变迁案例,将能寻找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地理变迁的历史脉络。从“近代时段”的研究中可以探索源自中国历史基因上的特色之处,从时间与演化的维度上丰富并发展中国经济地理学。(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经济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经济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经济地理题库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经济地理题库1-4章节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经济地理题库1-4章节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7552|回复: 13
地理学历年考研试题
一般战友, 积分 1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6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6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6 积分
地理学历年考研试题
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 & 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分)
民族& && && & 人文地理学& && && &人口移动& && && &&&文化区& && && &地理物象
二、简答:(45分)
1 汉语的类型及分布.
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3 宗教景观类型及标志建筑.
4 传统农业类型.
5 中国的旅游资源类型.
三、论述:(75分)
1 购物行为空间影响因素.
2 人口增长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3 经济全球条件下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
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专业: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 &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分)
地质构造& && && &露点温度& && && & 生物小循环& && &&&成冰作用& && && &城市生态系统
黄土& && && && & 生物多样性& && &&&准平原& && && && &喀斯特地貌& && & 气旋
二、简答:(60分)
1地震分布特征及主要地震带
2大气分层情况及特征
3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物质交换
4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特征
5华南型河流特征
6准平原的形成过程
三、论述:(60分)
1地貌成因及地貌类型(15分)
2成土因素作用(15分)
3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30分)
& && && && && && && && && &&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1999年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中国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单双题各任选5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自然综合体& && && && & 2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 && && &3综合剖面图& && && && & 4第一河源带& &
5景观的&省性&& && && && &6台湾暖流& && && && && &&&7土地评价& && && && && &8活跃生长期& &
9地域系统研究法& && && &10海洋空间资源& && && && &11 垂直地带性& && && && &12紫色盆地
二、简答(1-3任选2题,4-6任选2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 例释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
2. 自然区划工作的生产实践应用(举例说明).
3.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差别与联系.
4. 青藏高原土壤植被的复合式分布规律.
5. 第四纪我国境内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6. 举例说明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三、综合题(1-2任选1题,3-4任选1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论述&可持续发展论&的地理学原理.
2.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试论&人-地关系&之我见.
3. 试析1998年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的成因及今后的减灾对策.
4. 试析我国风景地貌的旅游价值(举例说明).
北京大学1999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地球表层& && && && && &2沉积物的主要类型& && && && &&&3热量带& &
4水位与流量& && && && & 5土壤氧化还原作用& && && && &&&6生态因素、生境与处境
二、简述题(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2. 新构造运动的地貌表现
3. 三角洲的类型及其特征
4. 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5. 土壤的基本特点、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势及其对农业分布的意义
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
1城市型工业& && && && && & 2信息技术产业& && && & 3香港的城市性质与城市功能
4城市的门户位置与城市的中心位置& && && && && && &&&5第九个五年计划的七个经济区域
二、回答题(每题15分):
1.垂直地带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 && &
2.分别说明杜能圈与逆杜能圈的形成机制.
3.南昆铁路对我国区域开发的影响.& && && && &&&
4.试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环境条件.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原理
一、说明以下名词的基本内涵:(5 X 8 = 40)
邻里单位& && && && && &容积率& && && && && && &建成区& && && && && &&&城市用地选择& &
切块设市& && && && && &过度城市化& && && && &&&B/N比& && && && && && &World City
二、问答题(每题20分,任选3题,多选无效)
1.在确定城市性质和人口规模时,为什么&不能就城市论城市&?(10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劳动平衡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难点是什么?当前如何解决城市人口预测问题?(10分)
2.在实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的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
3.航空港(大型机场)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0分)你对利用空港周围地区进行产业开发有何看法?(10分)
4.请你评述我国现行的城市发展方针.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 考试科目:经济地理学
一、简要回答题(计40分,每题5分)
1.区位与区位条件& && && &2.地理扩散规律& && && &&&3.地理滞后效应& && && && &4.中心地
5.门对门运输& && && && & 6.工业垂直联系& && && &&&7.交易费用& && && && && & 8.集中型产业
二、论述题(计60分,每题15分)
1.根据对本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简述对我国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的看法.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解释与分析产业国际转移现象.
3.论述决策者行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4.举例分析企业家对城市或区域发展的意义.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与&中国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与地理界线:(单、双题各任选5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 && && && && && && &&&2季风气候区的界线& && &
3自然区划& && && && && && && && && && && && & 4内外流域分界线
5景观& && && && && && && && && && && && && &&&6华北地区与相邻地区的分界线&&
7相、限区、地方& && && && && && && && && && & 8干燥度
9综合剖面法& && && && && && && && && && && &&&10对马暖流& && && && && && &
11土地诊断指标& && && && && && && && && && &&&12三北防护林体系
二、简答:(1--3任选2题,4--6任选2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概述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类型
2. 区域研究和类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3.举例说明土地评价的种类(至少3种)
4.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5.举例说明土壤、植被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之间的关系
6.我国沿海的潮汐类型和潮波系统
三、综合题:( 1--2任选1题,3--4任选1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论述&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以及自然地理工作者在土地科学领域应起的作用
2.谈谈你所理解的&可持续发展&要点,试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3.就&南水北调&谈谈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
4.以中国一条旅游热线为例,分析其资源结构及环境影响,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然地理环境& && & 2河流水情要素& && & 3湿润系数& && & 4气团& && & 5生物的指示现象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 && && && && && &2基岩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 && && && &&&4流域特征及其对河流的作用
5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
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柯本的气候类型及其划分原则、标准与方法
2 风化作用类型及其机理
3论生态系统的功能& &北京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人文地理学
最后的五道大题
1 阐述一下中国的都市区
2 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
3 城市土地的价值和价格
4 城市的精明增长
5 城市规划的实施程序&&北京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15*4')
1.大气环流& && && &2.径流深度& && && & 3.土壤肥力& && & 4.太阳活动& && && &5.相对湿度
6.地转流& && && &&&7.气候& && && && &&&8.岩石圈& && && &9.土壤缓冲效应& &&&1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1.生物多样性& && &12.植物群落演替& &&&15.荒漠化
二. 单项选择(5*4') 有关于enso的 ,剩下的忘记了
三.简答题(3*10')
1.关于地气辐射平衡方程,其中Rs, Qs, 和a 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关于全球水量平衡方程的,陆地和海洋的公式,含义
3.土壤成土因素分析的影响
四.论述题(40'共两题)
1.论述全球碳循环的自然过程,近200年来全球CO2含量上升的原因,环境影响和相关对策
2.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北京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试题一. 名词解释1.区位因子& &&&2.空间相互作用& &&&3.原料指数& &&&4.芝加哥学派& &&&5.人本主义地理学& & 6.人口迁移二.选择题三.问答(8选6)1.试用绝对成本相对成本,资源禀赋理论分析两国的国际贸易,各自从事什么分工.给你一个图表(略),关于三种产品的投入要素和价值构成.2.图表(图表表达了从北美至欧洲至日本到其他国家)请用产品周期理论分析世界汽车工业分额的转移。3.请举例说明价值链中的产业不同环节在空间上的分离4.城市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争论有哪些?你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什么是郊区化,为什么说郊区化是大城市的一个重要转折,我国城市开始郊区化了没有?6.城市社会学社会区分析和生态因子分析有什么不足.7.影响购物决策的因素,空间…………8.什么是单位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国城市空间有什么影响?北京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还有4个):
边际成本& && & 超额利润& && &&&区位因子& && & 半城市化& && &&&商业中心& && &&&城市群
1用国际投资贸易理论,分析一组关于美国和日本的投资数据
2给一个中心地的图,让你说是克氏的还是廖氏的,然后说出k值,并计算2个更高级别中心地的边长.
1文化地理学的5个核心理论,并举例说明.& && &
2说明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
四、论述(缺一个):1关于你的出生地的一些经济地理特征进行综述,并在规划中如何运用这些要素进行分析
2我国现在有人从外国**电子废件,然后回过**,然后**,用人文地理的观点分析
3从产业空间,居住空间,社会空间等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空间的特点& && && && && && &&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名称(每题5分,共30分)
1新构造运动& &&&2内海& &&&3大陆架& &&&4牛轭湖& &&&5生态幅度& &&&6土壤相对年龄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5分)
三、试简述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15分)
四、什么是土壤?土壤资源具有哪些的特点? (15分)
五、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试运用人—地关系原理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简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25分)
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经济地理学(一)一 名词解释.
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 && && & 生态农业与设施农业农业& && && && & 地域专门化与农业商品基地& &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 && && & 遍在原料与特定原料& && && && && &&&等费线与运费等值圈& && &&&
工业储量与探明储量& && && && & 过远运输与对流运输
网尼克指数与交通中心& && && &&&中心城市与城市中心
二 简述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的代表人物、产生时代、追求目标、、理论特色.三 何谓劳动地域分工?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甲地.乙地. 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经济地理学(二)一 你对中国未来的粮食状况持何种观点?理由是什么?(20分)二 分析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个新兴工业大省各自的驱动力是什么?
三 如何用公平和效益的原则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四 何谓“大京九铁路”,它的建成通车对我国铁路网结构和东部地区经济有何重大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
自然区划、干燥度、土地评价、大陆架、岩石圈、生态因素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简述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5分)
三、试简述影响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的主要特征.(15分)
四、试分别简述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环境特征.(20分)
五、试举一例说明地貌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20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 &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4分/个)
形式文化区& && &&&刺激扩散& && &&&地理物象& && &&&同语线& && &&&汤因北的文明起源说
二、论述题.
1、简述人口转变模式,并分析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25分)
2、试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评价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15分)
3、试用政治地理的理论分析阿富汗的地理位置特点。(20分)
4、任选一个人文地理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一个实证主义的论证方法。(20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 &考试科目:区域经济学
一 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主导产业& && && & 2集约式经济增长& && && &3恩格尔系数& && && & 4生命素质指数
二 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产业演变的基本规律
2区域开发的空间模式
三 结合某一具体区域,说明在实践中如何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25)
四 根据给定的数据,对比分析辽宁,山东和广东三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特点(25)
& && && &&&辽宁,山东和广东三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数据表(1998)
& && &地& &区& && && &人均GDP(元)& && & 非农业人口比重(%)& && &&&文盲率(%)
& & 辽宁省& && && && && &&&10000& && && && && && && && && && &&&62& && && && && && && && & 7
& & 山东省& && && && && && &9000& && && && && && && && && && &&&47& && && && && && && &&&13
& & 广东省& && && && && &&&12000& && && && && && && && && && &&&59& && && && && && && && & 9
& &附:全国平均& && && && & 6500& && && && && && && && && && &&&45& && && && && && && &&&15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 && & 湖岸阶地& && & 诊断土层& && &限制因素& && &径流利用系数& && &环境自净
二、说明中国季风雨带的进退规律,并用简图示之.
三、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在野外如何鉴别.
四、试分析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五、什么是风化壳?试简述中国境内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类型及其分异规律?
六、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的基本观点,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积累过程的对立统一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文化扩散& && && & 枢纽地区(也称”地理枢纽”)& && && & 中心地& && && & 主导产业二.有学者认为人口的流动符合以下图示,请设计一个实证主义方法的研究框架,以证明图示.(20分)三.试从文化.社会.经济的角度莫迪城市地域结构模型,图见下页(略).(20分)四.论述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20分)五.简述区域开发的空间模式(20分).六.论述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和对策(25分).七.试结合我国的时间,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对策(25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地遥学院&&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名词5分,共计40分)
1 干洁空气&&2 风沙作用&&3(地下水)硬度&&4 流域&&5 诊断层&&6 基性岩&&7 季风&&8 生物多样性
二、什么是湖泊?试简述人类活动对湖泊演化的影响.(20分)
三、什么是生态因子?试举例说明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20分)
四、试举实例说明地貌对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影响.(20分)
五、什么是风化壳?试简述中国境内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类型及其分异规律.(20分)
六、结合你的学习与地理观察,试分析土壤圈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五大作用.(30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分)
1文化结构&&2边缘学说&&3生命素质系数&&4霍夫曼系数&&5集聚经济&&6城市的基本 非基本职能
1 简述人地关系图式中的六组关系(图略)(人口、自然环境、技术、社会组织) (10分)
2简述第三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0分)
3运用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分析苏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集聚的原因(10分)
4简述你家乡经济发展的战略设想(15分)
1举例说明经验主义方法与实证主义方法的异同(30分)
2结合实际论述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20分)
3试根据经济地域运动规律,说明我国区域开发空间模式及其变化(25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遥学院371地质学
一、解释(30分)&&
1克拉克值& && &2地热& && &3背斜& && &4平移断层& && &5新构造运动
二、简述(30分)&&
1 解理和节理& && &&&
2 大陆壳和大洋壳& && &
3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三、如何在野外分析褶皱构造(30分)
四、试述大陆漂移说、海洋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联系.(30分)
五、试述沉积岩的分类(30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地遥学院474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8分,共40分)
1 需求点弹性& &&&2 边际代替率& &&&3 基尼系数& &&&4 投资系数& &&&5 挤出效应
二、图形分析(每题10分,共40分)
1 画图并说明供求变动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
2 画图并说明完全竞争企业在短期即使亏损也可能生产
3 用收入支出图形说明均衡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4 用总供求图形说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举例说明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2 简述西方经济学是如何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
3 根据IS-LM模型,说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什么?
4 简述哈罗德-多马模型遇到的两个问题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准租金和经济租金?寻租行为在我国有哪些主要表现?
2、根据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基本公式,说明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遥学院 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名词5分,共计30分)
1.大陆岛& && &2.克拉克值& && &3.大气污染& && &4.(地下水)硬度& && & 5.(植物的)生活型& && & 6.生态平衡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20分)
三.试简述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之基本观点(20分)
四.试简述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的主要原因(20分)
五.试比较分析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环境特征(30分)
六.什么是土地利用?试举实例说明土地利用对区域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30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遥学院 人文地理学一、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30分)时空棱柱体& && &总和生育率& && &逆城市化& && &恩格尔系数& && &主导产业& && &倒”U”字型理论二、简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下面是某个同学设计的实证主义研究框架.请将其中的缺少步骤补上,并给出定量分析方法.1)感知经验:一地人口受教育程度对当地经济有影响.2)根据先验经验提出论证命题: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当地经济发展就越有利.3)定义、分类、度量:
人口受教育程度:研究人员级(硕士以上毕业);大学生(含大专);高中(含中专);初中;小学及以下。&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均GDP。& && && && && && &&&4)论述及空间表达式:列表、画图进行比较& & 5)对结论作出解释.2、设计一个利用人文景观分析空间某种结构特征的研究方案.3、简述区域分工的基本原理.三、分析论述题1、试分析加入WTO以后,区域发展中GNP与GDP之间的辩证关系.2、试论述你家乡经济发展的空间战略.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地遥学院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土壤圈& & 2地震& & 3鞍形气压场& & 4生态幅& & 5土壤自净能力
二:简述气候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三:什么是地表水循环?请简述地表水的资源与环境效应
四:请简述土壤在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中的作用
五:根据你的学习和观察,请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及其原因
六:什么是土地资源?请根据我国的国情说明我国要提倡节约土地资源利用必要性&&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人文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6个,差一个)
城市空间内部结构& & 倒u型理论& & 城市感知& & 恩格尔系数& & 地域经济结构& &
二、简答题(20分)
1、简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区域空间发展理论模式的特点及内涵.
三论述题 (20分)
1、产业集群的特点,机制,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按照我国实际情况,论述区域的协调发展
3、据一个例子,经验主义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遥学院&&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5)
气团& && & 河流均衡剖面& &&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超渗产流与满蓄产流& && &团粒结构
二、简答(10*3)
1、简述水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2、简述影响地貌的因素.
3、简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
三、论述(25*3)
1、青藏高原区(或者西北干旱区、或者东部季风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运用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理论,分析土壤形成过程.
3、任选一个地区,分析该地土地退化的自然与人为原因.
四、综合能力(10*3)
1、给出了流域面积、一次暴雨在该流域的平均降水量、该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求:径流系数、暴雨的“无效雨量?”
2、在野外如何用地貌的方法来判断地壳的水平运动.
3、给出一个地区各个月及全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判断该气候类型,并说明它的成因、特征、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本人结果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不知是否正确) 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地遥学院 人文地理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体系& &2空间递减规律& &3集中化指数& &4投入产处表& &5人口密度指数& &6人文主义地理学
1简述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统筹区域发展的措施
2区域规划中选择主导产业的依据
3旅游景区中的机能文化区的特点
三、分析论述
1论述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中国如何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2分析你家乡“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战略
3设计一个区域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资源学院&&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地转风& & 土壤肥力& & 西伯利亚高压& &&&生理干旱& &&&基座阶地& &&&生物群落带
二 简答(每题10分,共60分)
1逆温及其形成原因& && && & 2影响蒸发的因素& && && &3河漫滩的形成过程
4自然土壤发生层次及其特点&&5地带分异规律及其尺度& &6还有一个忘了
三 论述(每题20分共60分)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 && &&&
2中国三大自然区域的特点及其生产利用和生态保育方向
3地貌和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 && && && && && && &&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地理学概论一、概念解释& &
节理& & 降水变率& & 径流摸数& &群落演替& &行为空间& & 地理物象& & 人地相关论& & 首位城市法则
1 解释地球公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 && && && &&&
2 简述柯本气候分类中的基本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3 简述华北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 && && && && &
4 简述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5 简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 && && && && &
6 简述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7 分析影响旅游决策的行为的主要因素& && && && &
8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分布状况
9 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构成的差异和原因&&
10 论述现代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地理学概论一、概念解释&&
湿润系数& &&&盐化过程& &&&径流系数& &&&侵蚀阶地& &&&生物适应& & 形式文化区& &&&扇形模式& & 人地相
1 说明柯本气候分类中温暖夏干气候的特点与分布&&2 说明黄赤交角带来的地理效应
3 指出北太平洋洋流系统的构成& && && && && && &4 阐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5 简述气候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 && && && && &&&6 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7 论述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主要动力& && && && &&&8 分析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9 简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1994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
(每道题各25分)
1,地壳运动的特征及其在地层接触关系上的表现.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和天气特征及其对我国冬夏季天气的影响.
3,论述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
4,土壤形成的因素及主要的成土过程.
复旦大学1995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
(每道题各20分)
1,大气环流的类型及其在天气、气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河口三角洲形成原理,论述长江三洲的发育过程.
3,试述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地貌表现.
4,气团形成条件及其分类与特征.
5,温室效应可能导致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其对世界、对我国将造成什么危害?应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复旦大学1996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
(每道题各25分)
1,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与主要类型.
2,绘图说明河谷阶地与河漫滩的发育过程.
3,锋面天气类型及其在我国的活动范围.
4,试述海岸带的动力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复旦大学1997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
(每道题各25分)
1,绘图说明气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特征.
2,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及类型.
3,气候变化、异常的原因、趋势及其影响.
4,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理,解释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钱塘江三角港的形成过程.
复旦大学1999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中国自然地理
(每道题20分)
1,中国黄土、沙漠、戈壁的分布,分析它们在成因上的联系.
2,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
3,中国河流分布的特征及其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4,比较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的异同.
5,以1998年灾害为例,论述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复旦大学2002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中国自然地理
(每题25分)
1.中国地貌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2.试述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其对河道变迁的影响。
3.中国湖泊、沼泽的分布类型和特点。
4.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5.寒潮、梅雨、台风的形成及其影响。
6.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复旦大学2005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中国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50分)
1、梅雨& && && &2、寒潮& && && &3、荒漠化& && && &4、雅丹地貌& && && & 5、陆连岛
二、问答题:
1、简述近三十年来黄河断流情况及原因(20分);
2、画出河谷横剖面结构图(20分);
3、形成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怎样影响气候?(30分);
4、简述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30分)& && && && && && && && &&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
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经济地理学导论
一、简答题
1、库茨涅兹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 && && && & 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
3、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 && && && && && && &4、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缺点.
二、论述题
1、论述人口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中国在指导农业生产布局上为什么要强调因地制宜?请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予阐明.
3、阐述经济区以及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4、何谓大城市经济圈?阐明大城市圈逐渐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主导模式的原因.
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 && &&&2、综合人文地理学& && &&&3、资源问题& && && && &4、环境问题
5、人地协调论& && &&&6、人地适应论& && && && &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 8、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什么是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
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
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
三、问答题
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3、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经济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产业集聚是如何对经济活动区位起影响
2、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
3、何谓区位指向?简述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的通常表现形式.
4、何谓区域分工?区域分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论述题
1、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因素,其通过哪些方向对经济活动起影响?结合实例分别阐述
2、如何正确看待韦伯工业区位论
3、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应如何评价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4、农村工业化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中的重要组织过程,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 从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出发,分析说明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2 运用美国学者巴罗斯人类生态论的观点,说明文化生态的内涵和特点.
3 根据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分析综合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社区有哪些功能?
5 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异同点.
6 比较书面调查与口头调查的优缺点.
7 举例说明人文现象的时空特性.
二、论述题
1 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试以一个具体问题为例,说明人地相关论是如何分析并解释人地关系的.
2 阐述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人本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举例说明其基本方法.
3 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联系实际,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说明如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经济地理学
1 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主要区别.
2 ZF行为与政策环境如何对经济活动起影响.
3 何谓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的重要功能.
4 何谓技术创新?简要说明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和结果.
1 简述农业用地的杜能圈结构形成机制,简明如何正确看待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2 简述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理论选择特征,并结合实例论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 何谓经济全球化?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4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你认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解决好哪些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1 从观点、内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等方面对人地关系理论中的可能论和文化决定论进行比较,并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价.
2 画出经济主义方法论的模式图,说明人文地理学运用这种方法论的特征,并对这种方法论进行评价.
3 概述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几层含义.
4 从文化的结构分析出发,谈谈文化整合的现实意义,并举例说明.
5 如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理解“适度人口”的概念?谈谈适度人口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6 试分析文化扩散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文化扩散的影响.
7 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分析全球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1 运用科学发展观,评价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人本主义方法论.试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应用科学发展观,利用人本主义方法论中的积极因素,提出该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某个关键问题的对策.
2 概述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协调之间的关系.试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从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中选择对该区域特别重要的某个统筹问题,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
3 什么是文化景观?举例说明为什么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4 从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出发分析人口、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之. 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经济地理学
1&&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简述经济地理学可为解决当前世界重大实际问题做出哪些贡献.
2 简述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现实意义
3 简述区域合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4 简析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1 举例论述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你是否同意韦伯工业区位论存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请结合实例论述.
3 现代服务业有哪些特征?请分析社会生产力发展、产业和就业结构演替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4 市场机制和ZF干预是区域产业结构演替的两个机制.请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演替过程中市场机制产生作用的途径和ZF干预的主要体现.& && && && && && && && &&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地质构造& &&&2 热赤道& &&&3 地质大循环& & 4 生态农业& & 5 立地& &&&6 自然地理系统
1 在野外工作如何判别断层。
2 简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
3 作一海底地貌剖面图,并说明各类型的大致坡度或深度。
4 作图说明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划分(按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的划分法)。
5 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6 简述土壤评价方法中,土壤诊断—土地潜力分等法的划分依据。
7 简述自然地理整体性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 以欧亚大陆为例,试述亚热带气候类型自西向东的差异及其成因。
2 试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划分的自然地理依据。
3 试述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中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广西师范学院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地球表层系统& && &2 赤潮& && & 3 土地覆被& && &4 风化壳& && & 5 标准大气压& &&&6 侵蚀基准面
1 简述水热条件组合与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关系。
2 准平原的发育有哪些主要过程?
3 简述生物对气候变化的负反馈作用。
4 湿热地区的气候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5 举例说明生态农业的主要优点。
6 自然地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划分依据。
7简述地球表层环境的主要变化趋势。
1 你如何理解“河流是所在流域内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
2 以你熟悉的典型地区的土地类型为例,分析土地结构与土地利用方向的关系。
3 通过生态平衡的反馈条件实例分析,论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广西师范学院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地理学& && & 2 气溶胶& && && & 3 沼泽& && && & 4 总初级生产率& && &5 生态平衡
6 绿洲效应& && && &7 生物风化作用& & 8 土壤水平衡& & 9 喀斯特作用& && &&&10 海陆风
1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2 简述自然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论述水循环的意义。
4 论述南水北调。
5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解释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6 试分析喀斯特地貌与流水地貌的异同。
7 论述喜山运动对中国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8 从厄尔尼诺现象说明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性。
广西师范学院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生物群落& && & 海岸均衡剖面& && &食物网& && &区域构造地貌&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土地构造
1.生态系统的功能
2.自然地理学性质
3.对流层与地表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4.局地环流形式
5.埋藏条件下地下水的类型,并作出分层分带示意图
6.侵蚀循环理论各阶段及地表特征
7.简述干湿地带性及我国中纬度地区由此引起的植被由海岸向内地的变化规律
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及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
2.结合实例,试述人类对地表表层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广西师范学院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区位论& && && &2 人口门槛& && &&&3 行为地理学& && && &4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 && &5国土
1 简述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并论述西部小城镇建设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作用。
2 人地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协调人地关系?
3 从中国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论述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广西师范学院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 && && && && && && & 2 文化和文化地理学
3 区位和区位论& && && && && && && && && && &&&4 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
1简述我国人地关系观的发展
2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何重要作用?
4 简述旅游业的特性及发展旅游业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
5 简述我国西部地区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国土整治工作的必要性。
1 分析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贫困的成因,论述该区域当前实施反贫困战略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2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论述人文地理学研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作用。
广西师范学院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人文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
1 种族& && & 2 城市体系& && &3 旅游业& && &4 政治实力结构& && &5 可持续发展
1 简述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各自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分支学科。
2 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的特征。
3 简述并评价文化决定论
4 无经济起飞基础是否可以引导人口转变走向完成阶段?为什么?
5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受哪些因素影响?
请就“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这一论断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这一思路,谈谈你的观点? 广西师范学院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地理人种& && &2第四产业& && &3行为地理学& &&&4人文地理学& & 5政治地理单元& & 6科学发展观
1.简述现代农业特征并评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居民选址和布局的影响.3.简述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及特点.4.简述协调论的主要观点.5.简述建国后我国人口转变模式的变化内容.6.简述文化扩散类型,并说明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三.论述题
试论述我国城市化问题及对策,并说明如何认识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 && && && && && &&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04年经济地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主导产业& &&&2城市& &&&3韦伯的劳动费指向论& &&&4交通网的连接度(写出表达式)& &&&5中心商品二.简述题1.哈坎森的全球扩张模式
2.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3.雁行形态说
4.经济地带的基本特征
5.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三.论述题1.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 && && && && &&&
2.地缘经济地域系统的区域功能.
3.谈谈你对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认识.
4.就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谈谈你的看法. 哈尔滨师范大学2006年人文地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
1.中心地理论& && && &2.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 && & 3.技术经济区& && && & 4.世界经济一体化二.简述题
1.杜能环的形成机制
2.简述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3.简述公司R&D的区位要求与区位特征
4.简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
5.简述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
1.论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论述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3.试述国家的经济调节与干涉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 && && && && && && &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97 98 99都一样的题目)
一、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20分)
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实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25分)
三、阐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人文地理背景,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政策的实践效果.(25分)
四、试以自己熟悉地区的资料为例阐述“资源——人口——产业——环境”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该体系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1行为地理学& && & 2区域& && & 3文化境观& && & 4中心地规模门槛
二、简答题(80分)
1、试述人文区划的主要分类、意义和原则(15)
2、解释人文地理学中非物质因素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内涵.(15)
3、试析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
4、评述主要人地关系理论的得失.(30)&&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20分)&&
1卡尔.李特尔& && & 2地理物象& && & 3政治整合& && &4环境决定论
二、简答(每10分,共30分)
1简述城市内部结果的典型模式
2简述我国旅游地的主要类型
3简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50分)
1、试论人文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20)
2、试分析我国东西部文化景观的主要差异及其对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30)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20分)
1、行为地理学& &&&2、区域& && &3、文化境观& &&&4、中心地规模门槛
二、简答题(80分)
1、试述人文区划的主要分类、意义和原则(15)
2、解释人文地理学中非物质因素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内涵.(15)
3、试析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
4、评述主要人地关系理论的得失.(30)&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6*5=30)
1近代人文地理学的法国学派& & 2伊斯兰教的教派与分布& && & 3国家的基本特征
4乡土文化区& && && && && && &5通勤活动空间
二,简答题(15*4=60)
1 简述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
2 简述旅游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简述汉语方言区域
4 举例说明流行文化扩散的过程与特征
1,根据下表资料分析我国20世纪90年代三大地带的人口文化素质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论述其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寓意.
年份&&计算说明& &&&大学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比重(%)& &&&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 && && && && && && &&&合计& & 东部&&中部&&西部& && && && && & 合计& &东部& &&&中部& && &西部
1990& & (1)& && && &&&1.13& & 1.37& &1.03&&0.85& && && && && & 13.63&&11.36&&13.39&&18.11
2000& & (2)& && && &&&3.54& &&&4.17& &3.26&&2.81& && && && && & 7.00& & 6.07& &6.29& & 9.83
增幅& &(3)=(2)-(1)&&2.41& &&&2.80& &2.23&&1.95& && && && && &-6.63& &-5.29& &-7.11& &-8.23
倍数& &(4)=(2)/(1)& &3.14& & 3.05& &3.18&&3.28& && && && && &0.51& & 0.53& & 0.47& &&&0.54
2,& &试述当前世界工业(纺织,汽车,微电子)分布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景观学派& && & 2.人口构成& && &&&3.第五产业& && &&&4.隔陀& && && &5.基督教教派及分布
6.首位城市法则& && & 7.旅游资源及形成条件& && && &8.行为空间
二.简答:1.文化扩散类型& &2.人口迁移类型& &3.现代农业特征& &4.人文地理研究对象& &5人口迁移法则
三.论述:1.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及现代工业特点& && &2形成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的动力.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资环院地理系、城市区域经济系)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
推拉理论& && && &位序-规模法则& && && & 空间扩散& && && & 全球化& && && & 人类发展指数
二、简答题(15×3):
1简述人口迁移的机制(2005年的原题)
2简述新产业区与经济区的区别和联系关系(这个偶没看到)
3简述CBD的工农及空间结构特征(不明白什么叫CBD的工农? “工农结构”疑为“功能结构”.)
三、论述题(25×3):
1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科技革命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大量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有人认为这有利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人则认为这必然扩大地区差异,建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向西部地区移民,缩小地区差异.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研究生试题& &自然地理学
1.简述大气的结构,并阐明其各层次的主要特点.(20%)
2.海岸据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类?海岸带可以包括哪几部分?(20%)
3.试述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0%)
4.以欧亚大陆为例阐述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20%)
5.指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和特征.(20%)(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国地理》)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生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简述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0分)
二)河流水位与河流流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意义何在?(15分)
三)潜水也承压水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5分)
四)海岸带的动力作用是指什么?它们与海岸地貌有什么关系?(15分)
五)生态系统指什么?由几个基本成分组成?各基本成分各有什么功能?(15分)
六)简述陆地自然地带的水平分布图式及该图式的成因简析(2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研究生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简答题(注意:答题时,对下划线概念先行回答)
(1)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原来简述
(2)水循环及地表水量平衡简述
(3)河口三角洲及其成因简述
(1)台风(热带气旋)的成因及其对中国东南气候特征的贡献
(2)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着重东南亚与中亚两大区)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
1.太阴历& && && &&&2. 水分循环& && && & 3. 枯水径流& && && &&&4. 土壤& && && && &5. 河漫滩
6.岩石圈& && && &&&7. 季风& && && && &&&8. 反气旋& && && && & 9. 风化壳& && && & 10生态系统
二 简答题(每题4分)
1.简述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2.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湖泊是怎样分类的,并各举一例说明(用我国的湖泊)
4.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
5.影响土壤发育及其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何为垂直带谱?为何随着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垂直带谱的带幅减小,带谱结构趋于简单?(10分)
2.海岸带的主要动力有三种?以它们为主,能形成何种海岸地貌?(各举一例)?并论述该种动力对所列举的海岸地貌的作用(15分)
3.河川径流形成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停蓄阶段;2.漫流阶段;3.河槽集流阶段.试从这三个典型阶段,论述流域内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及其机制.
4.试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影响长江三角洲与黄河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差异,并简论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当今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问题.(2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分水岭& && && &&&大气环流& && && &&&气旋& && && && & 生物群落& && && && &氯度& && && &
枯水径流& && &&&水量平衡& && && &&&太阳历& && && &&&溯源侵蚀& && && &&&土壤的剖面构造
二 简答题(50分)
1.潮汐有哪三种类型?(6分)
2.什么叫径流模数?其单位是什么?(8分)
3.波浪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哪四个要素?(8分)
4.地下水的总矿化度与硬度是怎样定义的?(8分)
5.根据组成海岸物质进行分类,海岸有哪几类,海岸带分成哪个部分?(8分)
6.什么叫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不同纬度的雪线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 论述题(20分)
我国最大的三角洲有哪三个?试以其中一个为例,论述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研究生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科里奥利力& && && && & 板块构造学说& && && && && & 大气活动中心& && && && && & 温带气旋
河口三角洲& && && && &等流速公式(薛齐公式).& && &&&气候地貌叠置性& && && && & 冰期与间冰期
成土因素学说& && && &&&生态金字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自然土壤剖面构造及其基本特点
2、陆地生态系统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分布特点
3、海岸带的动力作用类型及其海岸地貌的关系
4、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及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
5、河流水位、流量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综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阐述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2、地形对气候、植物和土壤的影响作用
3、试论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并举例说明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风化壳& && && && &2对流层& && && && &3海啸& && && && && &4 土壤质地& && && & 5 雪线
6 季风& && && && & 7 河流阶地& && && & 8喀斯特作用& && && &9 食物链& && && && &10 生态平衡
二&&简述题:
1 简述水循环类型及意义.& && && && &
2 列举影响海平面变化因素.
3 简述泥石流形成条件并分析我国泥石流发生的时空差异.
4 简述气候分异规律并举例说明.& && &
5 简述沙尘暴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 举例说明流域对三角洲形成发育的影响.
2 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三个类群的主要特点和相互作用.
3 试论述地表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生试题& &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 & 经济地理位置& & 经济腹地& & 不合理运输& & 飞地型城市化& & CBD& & 点轴开发模式
二、试对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与方法作一简要评价.
三、举例说明国内政治条件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四、经济区与行政区的主要区别以及按经济区组织区域经济运行的必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研究生试题& &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综合运输枢纽& && &商业中心& && &郊区城市化& &&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 && &主导产业& && &经济网络
二、1、简述农业商品基地选建的基本原则.
& & 2、试述现代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及其特征.
三、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生产布局的影响.
& & 2、知识经济发展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试题& &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 & 工业地域结构及类型& && &&&经济地理位置& && &&&贸易中心& && &&&城市职能& && &&&区域经济联系
二、1、划分农业区的主要原则及其作用
& & 2、简述产业布局模式及其一般演变规律
& & 3、简述综合交通运网系统的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三、(1必答,2、3选一)
& & 1、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 2、中心地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 & 3、城市体系及其主要类型与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试题& &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 & 区域经济差异& && && &商业小区& && && &城市性质& && && &&&农业地域专业化& && &&&经济区
二、1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 && &
& & 2概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要点
& & 3简述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三、1从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原理,论述我国快速干道交通网络建设的经济意义
& & 2试述科技进步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研究生试题& &区域经济学
一、简答&&1大都市带及其主要特征& && && & 2可运输性及其变化
& && && & 3空间扩散的三种类型& && && && &4增长极力量及应用中的问题
二、论述&&1简述80年代以来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对城市化的影响
& && && & 2举例说明地理边界对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 && & 3城市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发展
& && && & 4简述多核心模式与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关系& && && && && && && & 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概念解释.
平推断层& && && && &地面净辐射& && && &径流模数& && && & 丰水年组& && && & 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 &&&
草甸与草原& && && & 长日照植物& && && &包气带& && && && &生物阻限
1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
2气象学中&&A表示--------------气团&&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3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4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5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 &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6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7植物群落 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三& &简答.
1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2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3动物扩散的三种途径
4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四&&论述 .
1、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 && & 2、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3、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 &4、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的原因 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研究生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
假整合& && & 地堑& && & 大陆岛和海洋岛& && & 河漫滩二元结构& && &峰丛& && &逆温层& &
土壤田间持水量& && &&&指示植物& && &生物量和生产量& &&&辐射适应
A&&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 原因何在?
3简述 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 &&&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 && &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
6,径流系数(水文)& & 7,变差系数(水文)& &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 && & 10,孔道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3,露点温度越低,表示空气中是水汽的含量越高
4,火山岛属于海洋岛,珊瑚岛属于大陆岛
5,岛屿上的生物种类越多,说明与大陆的分离时间越久
6,第四纪可以称是腐乳动物的时代
7,v型河谷中通常没有河漫滩发育
8,红心洲较尖端的方向通常指示的是河流的下游方向
9,粘质土的保肥能力强与壤质土
10,一套 沉淀物由上往下依次出现化学岩、粘土岩、砂岩和砾岩,代表一次海侵过程
1,对流层逆温由哪几种形式?简析其成因
2,简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3,概要描述湿润条件下由赤道到极地典型植被群落的结构和外貌变化
4,大型水库畜水(如三峡水库)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地方的影响
5,观测表明我国东部季风区一些大型湖泊上的年降水量较同区陆地少.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 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试题& & 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
第四纪& && && & 假整合& && && &阶地& && && &&&丰水年组& && && &径流模数& &
河网密度& && &&&顶级群落& && &&&低位沼泽& && & 爱伦定律& && &&&生物阻限
1、山地降水与海拔的关系.
2、地面坡度和降水侵蚀的关系.为什么?
3、土壤资源破坏的表现方面.
三. 论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 分析题(略) 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试题& &人文地理学
1.名解(5分\个)
拉采尔&&生计农业&&人口迁移&&适度人口& &民俗&&等级规模法则 行为地理学&&心理图谱&&地缘政治格局&&国家权力
1),简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革命并谈谈其发展趋势.(20)
2),简述文化空间现象的分类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30)
3),谈谈发展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20)
4),举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机制(20).
5),论述适度人口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30)
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试题& &经济地理学
1.名解(6分\个)
区位& && &&&杜能&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 & 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 &&&PETTY-CLARK定理
1),简述增长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
2),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及其最新变化.(20)
3),简述克鲁格曼相似条件下的贸易理论.(20)
4),用区域合作相关理论论述&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开展区域合作的可能性并预测其趋势.(30)
5),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30)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
白兰士& && && && & 城市体系& && && && & 人口密度& && && && &人口构成& && && && & 种族& &
文化区& && && && &&&世界宗教& && && && & 政治整合& && && && &旅游资源& && && && & 地理物象
二. 论述题
1&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是人文地理学的一次革命.&请问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请比较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
3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农业出现的后果和影响
4请举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
5你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人文地理学在这方面的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试题& & 中国地理
一填空题(十个空,每空2分.具体题记不起来了.把范围写一下吧.也许还不全,希望有同学补充)
1 横断山脉的一系列高山大河的名字.
2 我国冰川以什么类型冰川为主?主要分布在西北哪里?
3 冬季我国上空的三大锋面的名字,华南准静止锋停在哪?&&
4 纬度地带性的概念,我国地带性的景观地带名称及分布地区.(今年是给你分布区,让你写景观地带名)
5 我国的四大城市群
二简答题(四选三,每题10分)
1\地表组成物质对我国地貌的影响
2\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不太确定,因为我没选这道题)
3\我国土地生产力的地区差异以及成因
4\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特征,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
三论述题(五选四,每题20分)
1\我国地形三大阶梯,具体的划分,以及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并简单介绍其成因.
3\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及三大经济景观地带的特点
4\闽粤琼三省的经济特点及成因
5\从我国近几年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说说你对我国能源布局的战略策略?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20)
1、客家方言& && && &&&2、通勤行为空间& && && &&&3、胡涣庸线& && && &&&4、制度文化
1、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15)
2、简述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5)
3、简述中国人口增长转变模式及其成因(20)
三、论述区域竞争力的构成及其提升途径(30)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在概述人文地理学的本质属性与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四种主要方法论.(30分)
二,解析文化的结构,并论述文化的空间分布形态和时间扩散机制.(30分)
三,根据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30分)
四,概述可持续发展的由来背景,内涵实质,论述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关系.(30分)
五,解释下列名词的定义及其特征.(9题,共30分)
现代农业(3分)& && & 民族(3分)& && && & 民俗(3分)& && && & 语言(3分)& && && &&&宗教(3分)
旅游资源(3分)& && & 地理物象(3分)& && &国家核心区(3分)& &&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6分)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在概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30分)
二,城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分别论述城市布局与地理区位,交通条件,自然环境的关系.(30分)
三,什么是行为空间?人类日常活动有多种类型的行为空间,请分别论述这些行为空间的主要特征.(30分)
四,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人文地理学应该怎样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30分)
五,简答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30分)
人文地理学& && &&&行为地理学& && &&&文化景观& && && & 环境感知& && && &可持续发展
适度人口& && && & 聚落& && && && &&&旅游目的地& && &&&旅游动机& && && &国家权力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方法论的指导,请结合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分别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哲学方法论加以概述和评价.(30分)
二,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请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别对人地关系的主要思想流派加以概述和评价.(30分)
三,旅游业的发展在世界许多地区方兴未艾,请联系实际分别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说明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影响.(30分)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引导我国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是人文地理学这门经世致用之学的重要任务,你认为人文地理学应该怎样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请陈述你的观点.(30分)
五,简述下列概念(每个3分,共30分)
文化区域& && && & 人口迁移& && && &&&适度人口& && && & 地理人种& && && &&&民族特性
城市体系& && && & 地理物象& && && &&&行为空间& && && & 国家核心区& && && &可持续发展&&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
1.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基本理论及哲学方法论.
2. 什么是旅游地理?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分析.
3. 什么是行为地理?解释比较人们日常行为活动空间和人们迁移活动空间.
4. 什么是政治地理?请分析政治地理要素及国家地理诸特征.
5.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阐述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地理学基础试题
一,简答题(90分)
1,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9分)
2,极锋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9分)
3,我国南北走向山脉的名称及其东西侧的地势差异.(9分)
4,西南区地貌的主要特征.(10分)
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貌分析.(10分)
6,大陆岛的形成愿意及我国大陆岛的分布.(8分)
7,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9分)
8,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9分)
9,松嫩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品种及其意义.(7分)
10,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10分)
二,论述题(60分)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30分)
2,长江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和成就.(20分)
3,我国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有哪些特点.(10分)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地理学基础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8题,80分)
1,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2,建树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4,简述我国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5,简述长江流域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空间分布规律.
6,简述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7,简述我国东南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资源与环境的特点.
8,简述我国新疆自治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二,论述题 (第9题30分,10,11每题20分,共70分)
9,论述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10,论述自然景观分异规律在我国的表现.
11,论述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地理学基础试题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8分)
2,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2分)
3,西南区的区域范围和地貌特征.(10分)
1,以我国东部湿润区为例,论述景观的地带性分异规律(30分)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0分)
3,从人口,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论述我国开展计划生育的意义和具体实施办法(30分)
4,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并概述其精华与糟粕之处(30分) 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地理试题1.试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2.华北区水资源缺乏的表现,并提出解决措施.
3.青藏区的气候特征.4.纬度地带性的主要表现.5.东北区的重工业基地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地理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