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投诉在银行保险投诉卖保险理财的业务员

去银行存钱被柜员忽悠买了保险怎么办?向哪投诉? - 知乎4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银行卖保险调查六家银行有两家不规矩
  宁波银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997年宁波中行首开代理保险业务以来,宁波代理保险业务大幅发展。2008年到2011年间,宁波代理保险业务规模增长了93%,代理手续费收入增加了一倍多。代理品种也逐渐丰富,目前,我市各银行代理的保险产品品种涵盖了人身和财产保障以及投资理财各个方面。2011年,我市开展代理保险业务的银行达到34家,代理业务规模突破29亿元,具有代理资格的银行网点1800个,代理销售保险从业人员有5700余人。  &银行合作业务的开展,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宁波保监局相关人士介绍说。  ■六家银行中有两家不规范  随着银行业销售保险产品业务的迅速发展,消费纠纷也逐渐增多。据记者掌握的信息,目前对于寿险产品的投诉,多数来自银行销售的保险业务。而日前宁波保监局组织的寿险服务电话回访测试,也证实了上述情况。在多起回访中,有消费者反映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时,银行销售人员对保险产品说明不够详细,甚至还有代客户签名、没有讲清楚保险产品在&犹豫期&内可以退保等不规范现象,不同程度损害了客户利益。  笔者近期随机走访了中山东路的6家银行,结果发现其中4家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比较规范,而另2家银行存在销售瑕疵。  在浦发银行宁波江东分行、交通银行宁波大河支行、宁波银行汇通支行、工商银行东门支行等4家银行业务大厅,笔者注意到,银行推销行为比较规范,业务员在笔者不主动询问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揽客推销保险产品。当询问保险业务时,理财经理均能详细告知产品的收益与风险。&买保险我们也可以代理,但是保期没到就取出保金,会蒙受一定的损失。&一个客户经理还特别提醒笔者如果对购买的保险产品不满意,可以在合同约定的&犹豫期&内退保。  而在另外两家银行网点,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在一家银行网点的大堂内,业务员很简单地讲解了产品特性,当笔者询问这种产品是否存在风险时,该业务员回答却比较含糊,只说按照以前年度的分红收益情况看,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另一家银行网点,业务员王女士向笔者推荐了某人寿保险公司的一款产品,但对于具体如何操作,分红收益和违约风险等问题,这位工作人员并不能给出明确具体的答复,说要征询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才知道。  ■严查银保业务违规行为  针对银保业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日前,中国保监会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销售误导行为,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市相关的监管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对宁波本地的银保业务进行规范。  在日前召开的银保联席会议上,宁波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治不规范经营是银监会今年的重点工作,今后将进一步规范银保销售行为,各行要将整治代理保险业务纳入年度计划,制定整治方案,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杜绝各类不规范销售行为。宁波保监局制订出台了包括10方面45项内容的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方案,采取强化制度建设、现场检查、服务监督、纠纷调处、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使银保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消费者权益得到明显提高。  今年,宁波保监局、银监局将联手重拳整治银行保险销售误导行为:在银行代理网点发放寿险承包服务监督卡,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与此同时,银保系统还将提升产品服务质量,针对客户需求推销个性化定制产品;对老龄客户等特定人群,进行持续缴费能力测试。 
相关文章推荐被银行忽悠,买银行理财产品变成买保险怎么维权?_理财问答-希财网问答
当前位置: &
& 被银行忽悠,买银行理财产品变成买保险怎么维权?
被银行忽悠,买银行理财产品变成买保险怎么维权?
提问人: ellenzhang
11:41:40 300
最近看到新闻说内蒙古呼和浩特王永发本来拿着500万元拆迁款是准备存银行的,谁知被银行业务员忽悠从买理财产品变成了买人寿保险,本金要到百岁才返还,最后不得已登上保险公司和银行楼顶以命维权才拿回本金和利息,真的是吓人,请问要是碰到这种情况,到底要怎么维权好?&
最佳答案:
不得不说,现在银行都不能太相信了,很多银行业务员都是打着高收益理财的口号来推销保险产品,一不留神就会入了坑,特别是老年人最容易上当,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去维权:1、如果被银行忽悠从理财产品变成买保险,但是在购买15天内发现真相,你可以联系保险公司免费退保。一般的买了保险后都有15天的有有逾期,在犹豫期内可免费退保。2、要是超过15天后才发现买的是保险而不是理财产品,你可以到消协或相关部门投诉,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维权之前要注意搜集证据,如果银行工作人员提供的书面材料承诺购买的是一份有确定收益的理财产品,那么对维权比较有帮助。最后要提醒一点,老年人最好在子女的陪同下去银行存款,谨慎对待银行客服人员推荐的高收益的产品。
该回答是否解决您的问题?
该回答是否解决您的问题?已提交
相关问题推荐
据说银行理财产品保本的越来越少了,是不是以后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会消失呢,那么以后投资怎么办?
最近有闲钱,想选择一家银行投资理财,但是不知道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最靠谱,有谁了解的吗?
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太多了,也不知道有没有风险,那么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安全些吧,请问银行理财产品是不是没有风险?
我对理财很热衷,但是最近关注的银行微信公众号都在推送中秋国庆节日专属的理财产品,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感觉有点不科学……
马上就是十一国庆长假了,看到不少银行推出了国庆/中秋专属的理财产品,想要过节顺带挣点小钱。有没有大神知道这些理财产品怎么样?要怎么买才合适呢?
看过该问题的人还看了
理财问答排行
理财相关专题城市大秀场
热门推荐:
查看: 116742|回复: 46
大家千万不要买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骗死人了。
本帖最后由
16:05 编辑
此文章是转载,内容较长,特声明,本贴不代表楼主观点,对于自动套进去的就呵呵过吧!
大家千万不要买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骗死人了。
其本质就是:“用你的钱,去为保险公司和保险推销者理财”。
我2007年4月的时候是在是被一个熟人缠的没办法了买了太平人寿5000块的“太平智胜”投连险。因为是熟人,再加上合同条款里面的东西非常的繁琐,所以根本没有细看。只知道是一款理财产品,我想既然是理财产品那就和基金之类的差不多吧,有亏有赚都很正常。第2年的时候又续交了5000。然后今年的时候我有空了,想起来了,看看那些合同条款,仔细一看,吓一大跳:第一年交的5000块,70%被保险公司扣作“手续费”了。今天去把这个保险给退了,到现在差不多3年时间,他们那个理财产品净值比我购买的时候涨了大约有30%,如果是基金,这样的收益率我感觉也还可以,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但是,实际上我最后退得的钱只有5000多。现在我才搞明白他们的收费是怎样的: 1:第1年交70%的“手续费”。(日他妈的,我不知道70%怎么跟“手续费”这个名词联系起来) 2:以后每月交0.49%的管理费。 3:买卖价差5%。 4:由于我现在退的时候未满3年,再扣6%的退保费。他妈妈的,是在是黑到家了,后来才听说很多卖这种保险的,提成甚至拿到30-40%。然后我才知道我爸也买了1w块这种所谓的“理财产品”。我让我爸打电话问了一下保险公司,如果现在取出的话,只能取4000多,操他妈的,现在越来越感觉这种事情跟传销差不多了,都是骗熟人,我估计买一万块,推销的人提成至少可以拿1500以上。现在这种状况很令人忧心,这种事情开始往农村蔓延,很多都是熟人,介绍你买什么理财产品,说是跟存银行一样,但是比银行利息高。农村的老人们判断力更差,很多上当的。我大概算了一笔账,一般的基金或者证券公司的集合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每年收取2%的管理费。像他这种一下子收70%的,意思就是说一下子就把你后面35年的“手续费”全收了。不论你后面再继续不继续,钱我先是收了的,至于受益,也都是非固定非保本的,亏了,那是经济危机导致的,投资有风险!很多人在买这种东西的时候,第一,没有考虑到流动性的重要性,保险公司卖的这种都是5年10年内这些钱是不能取出来的。一方面如果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急需用钱你这钱根本取不出来,再就是5年10年后的通货膨胀,所导致自己拿出来的本金实际上贬值了很多。另外就是很多人在买的时候,都被保险推销的告知“以后买不买都行”,是啊,是买不买都行的,手续费在第一次已经把后面的都扣了的。这些条款里面我真的感觉是很多不合理不公平甚至欺诈的因素在里面的,不知道保奸会是怎么审批的。 大家跟自己老爹老妈提前提个醒,碰到这种事情千万别买,买了,就是上了贼船了。
最恶心的是银行里的一些人骗老年人。给老年人存户说比存款合算,还有保意外啥的。
  据说推销这东西超级赚钱,但就是太缺德了。
  很多老年人那些钱就是所有的积蓄,都是养老的钱,5年内取不出来到时候人家要买米买面,到时候看怎么办,这比例要高的话,怕会有很多老人围攻银行。
  我有朋友在银行上班,据说是银行职员可以拿1%,保险代理人拿10%,保险公司赚多少(直接扣多少),就不知道了。
  太平人寿的,各个银行都有,银行柜台前的广告牌:
  每年存。
  存10次返15年。
  到期返本金,十倍分红。
  妈的,这就是严重的误导性语言,等同于诈骗。
  每年都存5000,每年得到500。相当于总共累计存50000块,存10年,之后再存5年,得到7500的利息。
  10倍分红,妈的,分红是不保证的。还有亏的呢,或者是0的10倍式多少呀?妈的。
  查了一下网上很多的投诉都是说太平人寿的,我说的那个案例也是。
  我发这个帖子主要是指“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不是一棍子把保险公司打死。
  那种意外险,寿险之类的,我自己觉得也有相当大程度的忽悠人的成分,但是自己没多了解,不做评论。
  单就是这种“理财产品”,绝对有欺诈嫌疑。
  首选,他在银行柜台窗口放置的那种广告言语上就有严重的误导人的行为,利用储户对于银行的信任,甚至很多人认为银行里面卖保险的就是银行职员。
  其实他这种让你一下子存5年存10年的,总的算下来得到的收益根本没有定期存款的高,还要少好多。就是靠着言语上忽悠。
  另外就是“分红”的忽悠,10倍,100倍也可以说啊,到时候分红是0,10000倍都敢说呢。
  另外就是我们一般对“流动性”不够重视,忽略了其重要性。如果是定期存款,如果中间你急需用钱钱是可以取出来的,以活期计息的。但是保险公司这种,你是绝对取不出来的,如果遇上一个不错的生意想投资,如果遇上大病什么的.......
  另外我所了解到的一个内幕是:保监会其实是不允许保险公司发销售提成给银行职员的。那么怎么操作呢,每个银行网点都有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蹲点。保险公司每个月发几万块的工资给保险业务员,业务员再把这些钱发给银行职员做提成。到时候一旦查起来,保险公司就说是业务员的个人行为。
  其实大家仔细想想就明白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不是有着巨额的收益,保险业务员会那么卖命的去卖那些东西吗?肯定是冲着你包里的钱的。
  只是,太气愤于这些人对于老年人的恶劣行径了。
  一直听说保险公司是骗钱的,可不知道真假,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操作的,为了这个专门找了几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详细了解了各种理财产品,最后终于明白,保险公司确实通过各种经济和数字游戏,通过书面数字吸引客户掏钱,实际上却并不能给予客户真正的利益,这种通过虚假利益吸引顾客的行为,事实上就是骗钱。不光是保险公司,包括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在骗人。以太平公司的理财产品福寿连连为例,我们做一下比较。之所以选太平公司,并不是因为他的产品最差,而是因为他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是有优势的,作为一家刚刚回国复业的公司,想在短期内占领市场,当然要推出几款相对其他保险公司优惠的产品。选择福寿连连,是因为它是目前太平签单量最高的产品。福寿连连是种理财险,合同期满为88岁,之前取现都叫违约,要扣违约金,请问有几个人能活到88岁,有的请举手。现在交通、疾病、污染、意外这么严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60岁,那88岁之前取钱,只有吃亏的份了。
   以0岁投保10万元5年交清为例,每年交52180元,每两年取10000万,交满5年为26万。 1、如果你第二年要取现,你己经交了10.4万元,却只能出5.5万元,赔了4.85万元;如果放在银行,不仅不赔,可以得1174元利息;
   2、如果你第四年要取现,你己经交了20.87万元,只能取出12万元,赔了8.79万元如果放在银行,可以得9299元利息。也就是说,从你交保的那一天,你就被套住了,如果你退保,就会赔一大笔钱,如果不退,继续保就要交一大笔钱,以后的五年都是如此。
  五年后不再交费,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在保险公司里能取出来的钱都比银行少,随着年数的增加,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差距在减少,以此类推......
   *20岁时从保险公司取现,只能提出34.6万,可从银行能提出46.4万。
   *50岁时,如果从保险公司提现,只能提出121.1万元,如果存在银行,却能提出125.4万元,这还是在你没有取走每两年返给你的1万元的情况下,如果你一直领一万元,就不是这个数字了,只能得114.3万。记住,现在己经过去了50年,现在是2010年,50年前是1960年,那时冰棍才1分钱一根,现在要5角钱,差了50倍,那时买间房子才需要50元人民币,现在要50万,差了1万倍,那要是到了88年后呢,88年就是九十年,相当于一个世纪,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上个世纪经历的,从封建王朝、军阀混战、两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谁能保证这个世纪要发生的事。到88岁,从保险公司可以取出483万,这是在中间不能取任何钱的情况下,在银行可以取439.2万,确实比银行利息多了43万元,可是别忘了,在银行是随时取现的,可在保险公司却要满88年,否则就算毁约,而且这43万里还包括了假设的中档分红。这期间如果房价大降,股市冲高,或者有其他需要资金的情况怎么办?银行可以取钱,保险公司说让我贷款,而且我只能贷己交款的80%,26万的80%是20.8,每年按4.7%还息是9776元,可保险公司每年才给我5000元,这就等于拿我的钱再贷给我,白挣我的钱一样。而且他们会年年都以4.7%的利息贷给我么,贷款利息会不会涨?那我更还不起了,这不叫骗钱叫什么!88年我才多得43万元利息,这还是假设银行不加息的情况下,可十年后发生什么都不好说,谁又能预料100年后发生的事。88年前,每人每月才挣几元钱,如果我当时告诉大家88年后每人每月能挣几千元,人们一定会说我疯了;现在每人每月挣几千元,如果我跟大家说88年后每人每月能挣几百万,人们会说我什么呢?按冰棍的比率,等于88年我才比银行多得了8600元利息,06年的房子08年翻了两翻,如果按房价的比率,谁能保证这些钱不变土?别说钱,我都变土了,88年,别说我儿子,我孙子能用上就不错,可如果我现在买房子呢,保险公司的人说如果把房子留给孩子要交遗产税,可税再高也高不过房价,如果我买了这份保险,保险公司就会拿我的钱去炒地产,等于是我帮他把房价炒高又卖给我,我是不是有点太乐于助人了!如果我自己买房呢,88年能翻多少倍?而且虽然60年后保险公司的利息最终比银行高些,可别忘了,连续存88年,利率可不能这么低的,比如,保险公司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利差,就是挣客户和银行之间的利息差,他们与银行之间的协议存款利息一般是平常的2~3倍,也就是说我们存在银行88年得439万元,保险公司却能得,5149万元至4亿2601万元,这是他们从一个客户身上得到的到,那么别说隔年返1万,就是隔年返10万也赚得多得多。最后吃亏的只的客户。可是哪里都有好人,我就听说有位业务员,这么多年来从来不卖理财险和养老险,就算是客户要买他也不卖,他会告诉客户不合算,他认为在他这里买保险的人都是因为相信他才买的,他不能辜负了这些相信他的人,结果他只卖病险和意外险,这个人真的值得敬佩,是个真正正直善良的人,值得我学习,心放得正,不会因为那60~70%的提成(35%+12%+5%+2%*7)而见利忘义。那些买保险的人一天想不明白两天想不明白还能一直不明白吗!保险业务员初期大都做的是自己家的亲人,保险公司为什么给代理人那么高的提成,就是给他们挨骂、名誉损失和与亲人关系疏远的补尝。
   这还是目前收益最高的公司给出的价格,要是换成信泰人寿那种占领市场早规模却很小的公司,所给收益更是少得可怜。总的来说,理财险就是压钱,现在要靠什么说话?是现金!在现金为王的时代,把现金交给别人,能保证将来他还你时现金一样好用吗?而且才给那么一点点利息,如果给客户2千万以上的利息还可以考虑。平安的万能险更不用说了,说是什么都能保其实什么都不能保证,说是有收益,业务员说的都是好的一面,等打平安客服咨询,说的又是另一样,根本什么都不能保证。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大家都爱炒停售,一听说某个险种要停售了,就疯狂买,其实这是不对的,停售和断货不一样,断货是因为货好卖得快,店家库里没有了可厂家还在生产,可停售如同手机下线,家用电器停产,是因为跟不上时代导致的,不是因为好,下线的手机你会买么?你不会,因为知道会出更好的;停产的家电你会买么?你不会,因为会有新型号。可停售的保险你为什么要买呢?新出的险种只会比以前的优化。而且一个险种的停售也证明了其他理财市场有更高收益的方式出现,这险种的优势不再明显,所以不得不停售。平安的富贵人生炒停售炒了几年了,一直没停,为什么?因为银行一直喊加息一直没加,如果银行减息,像富贵人生、福寿连连这样的产品一定会更好卖,能吸钱的产品为什么要停售呢?只有银行加息才会不得不停,现在富贵人生和福寿连连都己经确定在二月份停售,这就预示着,银行将在三、四月份要真的加息了。那么,如果按照银行新的利率,88年后那43万的优势还在么?失去了这仅有的一点点优势,还缺乏灵活性,他不停还等什么!理财险业务员老说,马上要进入无利率时代,就像外国银行一样存款不仅没利息还得收费,可中国不会,起码五年内不会,十年内也不会,现在银行连利息税都取消了,还会收什么钱!十年以后的事,谁也不知道,十年后再说,而且这种理财险年年都会出,谁能保证以后的产品不会比现在的优惠,等到银行真的零利率的那一年买也不晚。当我和保险经理算这笔帐的时候,她跟我说:买保险哪有算帐的,要这么算谁还买保险?买保险是长远打算,想想你88岁时能得到的钱。可我想我大概活不到88岁。现在是我在花钱买他们的产品,为什么不让我算帐!保险公司是集合全世界最聪明的一群脑袋,组成一个群体叫精算师,成年累月的在算计如何从全国人民手中掏出钱来为保险公司盈利,他们天天在算,而买保险的人有的只听了保险业务员讲了一两次就觉得合适就买了,自己也不算算,就好像别人在动脑筋算计你,算出来后骗你说这样合适,而你却不算计,吃亏的当然是你。这就是动脑筋和不动脑筋的差别,也是不动脑筋的代价。有的业务员说我不懂,赵本山都花150万买了保险,他都重视保险,他那么精明的人还不如你?说实话我没看出赵本山对保险业的重视,对,赵本山是买了150万,虽然我没看见但我相信,但请想他买个飞机就花了2亿,买保险才花150万,一架飞机加一次油就要几万元,150万也就是他给飞加几次油的费用,他花150万就如同你花150块一样,这叫重视么,这么看他只不过是在打发险保业务员罢了。如果说理财险不好,那保险公司还有疾病险和意外险呢,这总是好的吧?保险公司也总是以有疾病险和意外险来以慈善行业自居。还是以太平为例,现在冬季天冷路滑,太平就决定停售意外险,没听说哪家慈善机构,在发现某个地区事故频繁,多灾多难的时候就离开那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太平无事的时候又回来圈钱,这叫什么慈善事业。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平安、中国人寿也能干出这事来。
   保险公司宣扬的是保险可以避债避税,什么叫“避债”?就是耍无赖,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既然借了钱为什么不还?你想逃避,那借你钱的人呢?是什么感受?当初因为相信你同情你才借你钱,可结果呢?如果当初就报着不想还的态度借钱,那么就叫诈骗了!什么叫“避税”,就是偷税,国家需要税金来支持国家建设,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还想着要逃避责任,这太可耻了。还有保险代理部门的结构就是传销式的。这么一个集无赖、违法、传销为一身的公司形式,能不为众人所唾弃。
   保险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为什么自从有了保险那一天,保险业的名声就那么差?不是没道理的!
  摘抄----
我系嚟睇其他卖保险噶发烂渣噶&
哦,不是楼主写的?那你闲着没事转发什么,这是不负责任的唯恐天下不乱的行为&
你懂个屁,说了这么多,一句没在点上&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此帖仅作者可见  银行大厅的“理财专员”,可能是“保险业务员”,搞清楚再签字,不然……  陪办君没什么积蓄,对理财产品也不甚了解。但最近,陪办君接二连三地接到这样的投诉: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稀里糊涂被推介、洗脑、签字,回家细看条款后才发现,自己买的是第三方保险。  陪办君接触的这些市民都是年龄较大的长者,对于这样的事儿,他们常常手足无措,维权、退款让他们劳心劳力。  讲述去银行却买了保险  郑州60岁的倪阿姨就是一个例子,她两个月前去了某国有银行大厅咨询理财事宜。她心里是这样盘算的,现在银行利率太低了,索性买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吧,肯定比利息来的多吧。  “理财专员”接待了倪阿姨,她向阿姨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大概的意思就是分3年,每年存5万块钱,5年后她就可以按时每月领取分红了。倪阿姨感觉挺划算,就在专员的指导下签了字。  几天后,倪阿姨拿到专员给她的一个单子,上面落款却写着一家保险公司的名字,这让她感到莫名其妙,“本来就是冲着银行大品牌去的,怎么变成保险公司了?”(本冲着银行大品牌去买理财,到头来却变成保险公司)  不过,在理财专员一再的劝说下,“利息很高”的想法占据了倪阿姨的大脑,过了10天犹豫期,保单生效了。  没多久,阿姨儿子创业,急需用钱。她就想把钱退出来,这一问不得了,原来这三年15万元,是不能退的。换言之,这种保险其实是投资5年后,定期分红,并非是倪阿姨理解的“本息收益”。  但此时,为时已晚。  搜集这种情况还真不少!  聊起此事,陪办君一位同事立刻附和,自己的母亲也刚刚有此遭遇,去了银行买理财,出来却拿着张保险单,而且对方称是“保本投资”,事实上一研究保单,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陪办君就此在网上搜了一下,这样的案例还真不少,尤其是老年人。这里,陪办君总结几个比较常见的“去银行却买了保险”的情况,供市民参考。提醒  1、存款和保险不同,没有起点和分红  银行存款首先没有起点限制,而且利率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最高也仅可上浮10%,存款的凭证不同于保单,到期只有利息,更不进行分红和送保险,当去银行存款时被要求在保单上签字时就要提高警惕。  2、保险概念理财化  在银保销售误导行为中,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对保险概念模糊化,销售人员往往借着理财的由头向客户推销,刻意避免不提保险字样。若不问及产品性质时,银保销售人员常把保险产品冠以理财产品的帽子。  因此,消费者在去银行购买银保产品时,一定要首先弄清楚这款产品究竟是银行、基金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搞清楚之后,再继续详细了解银保产品的保费、保额、保障范围等信息。  3、夸大收益多有猫腻  就像倪阿姨一样,她虽然在犹豫期知道了自己买的是保险,但也没有退保,原因就是她以为“收益高”。(销售人员往往借着理财的由头向客户推销,刻意避免不提保险字样)  事实上,投资者追求高收益无可厚非,但这也成为保险销售误导的一大诱因。保监会近年通报情况显示,承诺高收益或不如实告知收益情况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近几年投资型保险产品收益率普遍较低,使当初销售时承诺、夸大收益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些营销员就抓住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率的心理,在推荐产品过程中打出高收益的旗号,而这也成为销售中的一个陷阱,这里通常宣称的高收益往往是产品演示的预定最高收益率或者累计收益率。  规定不得误导消费者  其实,早在2011年,银监会就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有金融行业业内人士告诉陪办君,前几年像这种投诉太多,因而专门规定了银行里面卖保险所需注意的事项:  (一)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混淆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收益与上述产品简单类比,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  (二)向客户说明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如实提示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  (三)如实向客户告知保险产品的犹豫期、保险责任、电话回访、费用扣除、退保费用等重要事项。  (四)不得以中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等方式进行误导销售。  上述业内人士还称,此文件一出,这两年各家银行对代理保险管理的比较规范了,但不排除个别支行违规操作。如果银行和保险公司违反上述原则,消费者可以向银监会和保监会举报,一旦查实,这些机构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  河南商报陪办新闻组出品来源河南商报记者陪你去办事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投诉保险业务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