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中美贸易战大豆政策,和豆油期货有哪些政策

我国大豆_豆粕和豆油期货价格之间的联动分析(1)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大豆_豆粕和豆油期货价格之间的联动分析(1)
&&大豆_豆粕和豆油期货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权威发布】中国大豆及豆油2017年市场分析+2018年市场展望【权威发布】中国大豆及豆油2017年市场分析+2018年市场展望两江财经百家号核心提示:2017年中国大豆产量同比明显提升,市场供过于求格局下,国产大豆期现货价格在四季度新豆集中上市后承压下行,并创出年内新低。2017年国内外豆油期价震荡下行,受到全球棕油产量恢复和国内豆油库存创纪录的压力,豆油期现货价格在四季度创出年内低点。展望2018年,全球大豆和棕油库存料继续增加,空前的供应压力下,如果不出现大规模的灾害性天气,全球大豆和豆油价格将会在低位徘徊震荡,难以出现大的涨幅,但上半年全球弱拉尼娜天气将会给大豆价格带来支撑,加之全球通胀预期的形成,大豆及豆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也不大。2017年国内大豆及豆油供应情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消费2017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单产水平也同比提升,大豆产量同比大幅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大豆产量1455万吨,同比增长12.4%。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8年1月预测,2017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90万公顷,同比上升9.7%;2018年大豆平均单产为1.82吨/公顷,同比上升1.5%;大豆总产量为1440万吨,同比增加11.3%。201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延续2016年以来的回升态势。由于国家政策引导农户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提倡粮豆轮作,加之春播前玉米市场价格同比下跌,使得大豆种植面积同比明显增加;由于2017年国产大豆播种及生长期天气理想,单产也同比上升。综合导致2017年国产豆整体供应大幅度增加。(二)2017年我国大豆、豆油进出口情况由于国内大豆供应增量仍远小于需求增量,大豆自给率仍处于下降趋势,国内大豆供应仍然严重依赖进口。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大幅增加,创历史新高。2017年我国大豆、豆油进口量同比均增加。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9553万吨,较2016年的8323万吨增加1230万吨,增幅为14.8%。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豆油65.4万吨,较2016年同期的56万吨增加9.3万吨,增幅为16.62%。由于国内大豆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年增幅维持在8%~15%区间,2017年全年大豆进口增幅为12.9%,重新回到10%以上的高位区间。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国内肉禽消费需求旺盛,养殖业效益良好,饲用蛋白需求增加引发大豆进口增加;二是2017年初我国开始对美国产进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进口干玉米酒糟进口量大幅下降,饲用蛋白进口来源减少,使得需求转向进口大豆;三是国产大豆供应虽然明显增加,但由于东北农户惜售,导致实际供应较为有限,加之2017年大豆拍卖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国内供应仍难以对进口大豆产生有效冲击。2017年我国豆油进口量同比增加,原因如下:第一,由于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对食用油的消费需求全面增加;第二,国内食用油去库存进度放缓,同时临储菜籽油拍卖成交同比大幅减少,2017年临储菜籽油拍卖成交89万吨,同比下降55%,国产菜油政策供应量大幅减少导致国内食用油供应来源减少;第三,2017年国内外豆油价格仍然维持长时间倒挂,进口商大部分时间进口负收益,但国内食用油市场回暖,价格预期好转,进口商对后市信心增加,使得豆油进口量增加。(三)17/2018年度我国豆类供需平衡分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估计为10643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产量估计1294万吨,大豆进口量预计9350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估计为917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945万吨,增幅11.5%,其中包含120万吨国产大豆及9050万吨进口大豆;大豆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估计为14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95万吨,年度大豆供需结余估计为7万吨。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104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产量预计1440万吨,大豆进口量预计9600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为956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90万吨,增幅4.3%,其中包含180万吨国产大豆及9380万吨进口大豆;大豆食用及工业消费量预计为144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5万吨,年度大豆供需缺口预计为4万吨。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估计为1727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77万吨。其中豆油产量估计为1656万吨,豆油进口量估计为71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估计为153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155万吨,年度国内豆油供需结余估计为30万吨。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772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5万吨,其中豆油产量预计为1722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为50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60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160万吨,年度国内豆油供需结余预计为2万吨。从平衡表来看,年度我国大豆、豆油、豆粕的年度结余量均为正值,说明该年度我国大豆、豆油、豆粕的期末库存均为增加趋势;年度我国大豆、豆油、豆粕的年度结余量均为负值,说明该年度我国大豆、豆油、豆粕的期末库存为减少趋势。年度我国大豆、豆粕及豆油期末库存由增转减,库存下降将对我国大豆、豆粕及豆油价格产生一定支撑。(四)2017年国内外大豆和豆油市场行情回顾2017年国际市场大豆期货走出了宽幅震荡、价格重心小幅下移的走势,年末美豆指数在950美分/蒲式耳上下震荡。受到棕油产量恢复的影响,2017年美豆油价格走势疲软,呈现一路震荡走低的格局,年末维持在低位徘徊。2017年年初受到南美天气担忧的影响,CBOT大豆期价一路走高,1月下旬在南美天气好转的利空打压下震荡下跌,并于6月下旬创出906美分/蒲式耳的年内低点,随后在美国天气炒作的带动下止跌回涨,但在美豆创纪录丰产压力下,期价自7月开始大幅回调,最低跌至930美分/蒲式耳。8~9月旧作美豆销售量同比大幅增加,需求强劲支撑下美豆期价震荡反弹,四季度在美豆新作销售量同比减少的利空打压下,期价持续走低。国产大豆方面,2017年上半年国产大豆市场价格先涨后跌,基本与外盘走势一致,其间受到临储拍卖消息的打压而走势偏弱。由于临储拍卖迟迟未能开拍,5~9月大豆价格受到现货供应偏紧的支撑,价格窄幅震荡。9月底临储大豆拍卖启动,加之10月底国产新豆供应陆续增加,市场价格开始承压走低,年底黑龙江2017年产食用大豆收购价在元/吨,油用大豆收购价在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180~260元/吨。2017年CBOT豆油期价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整体价格运行区间明显低于上年,上半年受到棕油生产恢复预期的影响,CBOT豆油期价一路下行并与6月见年内低点,随后在棕油增产不及预期及生物柴油炒作的利好提振下,期价震荡反弹。11月之后,受到棕油减产不及预期和印度提升食用油进口关税的利空影响,期价持续下跌。国内豆油方面,2017年国内沿海一级豆油现货价格运行区间为元/吨。上半年期价一路跟随外盘下跌,6月之后在外盘反弹和国内菜油减产的提振下,价格震荡走升;四季度在国内油脂备货迟迟难以启动、国内豆油库存创历史新高的打压下,期现货价格见年内新低,走势明显弱于外盘。(五)2017年国内大豆、豆油政策点评2017年我国国内大豆和豆油市场延续市场化主导的趋势,受外盘的影响增强,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减弱,其中临储大豆和菜油去库存数量及影响均小于上年,而DDGS进口反倾销政策导致DDGS进口大幅减少,使得国内市场蛋白供应更加依赖大豆,导致大豆进口猛增。大豆方面,一是2017年国家将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大豆不再出台目标价格,大豆购销市场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由于大豆生产者补贴与玉米生产者补贴统筹衔接,便于国家通过生产者补贴来调整品种间的收益。来自南华期货的消息显示,黑龙江省于2017年10月中旬公布的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每亩173.46元,与上年的目标价格补贴相比增幅达46%,而2017年玉米生产者补贴降至133.46元/亩,2016年为153.92元/亩,降幅达15.3%。大豆补贴增加而玉米补贴减少,体现出政府调增大豆种植面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意图;二是9~10月临储大豆拍卖连续举行,由于拍卖次数及成交量较上年明显减少,临储大豆拍卖对市场价格影响较小;三是我国对美国DDGS实施反倾销调查,导致DDGS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大豆进口猛增。豆油方面,一是临储菜油拍卖持续举行,并受市场的大力追捧,大规模的临储菜油流入市场导致豆油被替代,使豆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二是2017年国内大豆进口猛增,油厂压榨效益良好带动开工率高企,而终端需求疲软,进而导致2017年末国内豆油库存创出近年来的新高。大豆收购量同比明显增加。2017年新豆上市后,市场收购主体心态积极,市场收购进度较上年明显偏快。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日,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283万吨,同比增加144万吨。尽管2017年国内大豆产量大幅增加,但由于国产新豆上市后国内油粕价格较为坚挺,油厂压榨收益理想,油厂积极入市收购及贸易商补充库存,加之中储粮直属库入市收购,市场购销心态较为积极,综合造成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临储拍卖方面。2017年临储大豆拍卖持续时间和次数均较上年大幅减少。拍卖时间从9月29日持续至10月27日,总计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进行4次拍卖,累计投放量55.4万吨,累计成交量21.5万吨,成交均价在元/吨之间。从去库存角度来看,大豆拍卖时间过短,加之2013年产临储大豆拍卖底价定价过高,导致拍卖成交率前高后低,后三次拍卖几乎全部零成交,4次拍卖平均成交率仅为38.96%,去库存效果较差。本轮拍卖持续时间短,启动时间晚,后期拍卖底价定价过高,反映了国家有关部门在大豆去库存上的犹豫态度。按临储大豆生产年份来看本批次拍卖的成交情况,2010年产大豆拍卖底价2800元/吨,几乎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3280元/吨;2012年产大豆拍卖底价3000元/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3440元/吨;2013年产大豆拍卖底价3700元/吨,全部流拍。2010年产和2012年产大豆拍卖价格比上年减少200元/吨,显示出国家急于去库存的意愿,也导致这两年产的大豆受到市场追捧,并全部成交。但2013年产的比上年增加400元/吨,该价格不被市场认可,因此后三次拍卖出现了持续流拍的情况。从拍卖时间来看,本轮大豆启动拍卖时间过晚,9月29日举行首次拍卖,随后在10月底就被叫停,主要是因为10月中下旬东北主产区大豆开始陆续上市,为避免对国产新豆销售产生负面影响,拍卖匆匆结束。实际上,10月底结束后已成交大豆出库仍在持续,还是影响了新豆的开秤价格。DDGS反倾销,进口继续锐减。中国商务部公告,从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关税,税率分别为42.2%~53.7%和11.2%~12.0%不等,征收期限为5年。这导致我国进口美国DDGS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时进口现货价格大幅高于国产DDGS。我国进口DDGS大部分从美国进口。2017年我国DDGS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2017年全年累计进口量仅为38.5万吨,较2016年下降87.3%。年我国DDGS进口量连续两年大幅度的下降说明我国进口美国DDGS数量减少已成为常态,但进口量已经跌至9年新低,后期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不大。从政策影响来看,DDGS反倾销政策将令我国植物蛋白供应来源减少,由于反倾销政策将持续5年,后期我国植物蛋白进口仍将主要依赖大豆,大豆进口量将因此而进一步增加。不过,2017年进口大豆数量猛增已经体现了该政策的影响,2018年该政策对大豆进口的影响较小。2018年我国大豆及豆油市场展望展望后市,由于中国经济带动全球经济复苏,2018年大宗商品的价格重心上移,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展望不再悲观。2018年全球大豆和棕油库存料继续增加,空前的供应压力下,如果不出现大规模的灾害性天气,全球大豆和豆油价格将会在低位徘徊震荡,难以出现大的涨幅,但上半年弱拉尼娜天气将会给大豆价格带来支撑,加之全球通胀预期的形成,大豆及豆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也不大。预计2018年上半年美豆指数的价格运行区间为900~1200美分/蒲式耳,对应国内到港成本为元/吨。受2018年国产大豆供应大幅增加的影响,国产大豆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但整体仍将追随进口大豆价格走势,还有可能出现低于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的情况,预计2018年国产油用豆产区收购价区间为元/吨。豆油价格仍将追随棕油价格走势,预计在2018年棕油产量恢复性增长的情况下,国内港口一级豆油价格运行区间将会继续下移至元/吨。(一)利空方面:1.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继续增加。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年度全球大豆收割面积将由上一年度的120298千公顷增加至126098千公顷,增幅为4.8%;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将从年度的9648.9万吨上升至9856.6万吨,同比增加2.15%。但由于全球需求增幅达3.78%,导致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由16.82%小幅下降至16.56%,全球大豆供过于求持续,巨大的供应对应强劲的消费,期末库存仍处于上升趋势中。2.2018年美豆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由于大豆种植收益好于玉米,市场机构普遍认为2018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增加。美国农业部下属的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预测,2018年春季美国农户将播种大豆9100万英亩,高于2017年创下的纪录高位9020万英亩。3.美豆出口销售量同比减少。美豆出口需求依然缓慢。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日的一周,美国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607400吨,比上周高出28%,但是比四周均值低了47%。本年度迄今为止,大豆出口销售总量为4145.39万吨,比上年度同期减少14.2%。疲软的美豆出口销售需求令美豆期价产生下行压力。4.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上升。根据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由于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创纪录新高,加之出口需求同比下滑,使得美国年度大豆期末库存上升至1278.8万吨,较年度的820.8万吨增加55.8%,年度库存消费比也将上升至11年新高的10.0%,较年度的6.7%上升3.3个百分比。5.年度中国临储大豆拍卖将持续。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年度中国大豆期末库存将小幅增加至2064.1万吨,较年度增加25万吨;年度中国大豆库消比为15.69%,较年度的16.54%小幅下降。据测算,2017年底临时收储大豆库存仍有463.6万吨,2017年临储大豆去库存压力依旧较大,预计拍卖将持续,中国的大豆临储库存将会持续下滑,持续释放的临储大豆进入市场,变相增加了全球和中国大豆的供应,减少了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利空大豆期价。6.2017年全球棕油生产将恢复性增长。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预计,年度全球棕油生产将继续增长,全球棕油产量将达到6941.5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454.1万吨,这将导致全球棕油期末库存增加至1086.2万吨,较上一年度的868.5万吨增加217.7万吨。年度全球棕油库消比为8.71%,较年度的7.33%回升1.33个百分点。2018年全球棕油产量恢复性增长,库存创出历史新高,将会导致全球食用油库存止跌企稳,令食用油价格整体承压。2018年油粕比可能因棕油的产量增加而承压。(二)利多方面:1.拉尼娜天气可能导致减产:2018年北半球春季全球弱拉尼娜天气将会持续。澳大利亚气象局日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报告显示,当前天气已经是拉尼娜状态,预计拉尼娜天气将会持续到4月结束。由于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南美和北美大豆主产区出现干旱,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最近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是在年度。历史数据显示,年度巴西大豆单产同比下降14.5%,阿根廷大豆单产下降14.8%,美豆单产同比下降3.5%。预计在4月拉尼娜天气结束之前,外盘天气炒作仍将持续,对应期价中的天气升水仍将存在。2.中国大豆消费量和进口量继续稳定增长。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预计,年度中国大豆消费量为11080万吨,较年度增加800万吨,同比增幅为7.8%。年度大豆进口量将激增至9700万吨,较年度增加350万吨。中国消费量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国内产量也明显增加,导致大豆自给率止跌回升,大豆自给率将小幅上升至10.79%,较年度上升0.33个百分点。3.阿根廷大豆产量下滑。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下调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至5600万吨,较上月报告调低100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80万吨。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发布报告,将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下调至5300万吨,因为播种面积低于预期,天气干燥,以及低产种子所占比例增加。从2017年初的阿根廷大豆种植期天气情况来看,阿根廷大豆收割面积和产量仍可能继续下调。4.巴西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下降。由于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增长,巴西大豆生长期天气整体良好,丰产基本已成定局,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报告预计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1000万吨,较上一年度减410万吨;年度期末库存下降至2236.3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250万吨;年度库存消费比为16.6%,较上一年度的18.8%下降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强势的巴西雷亚尔令年度巴西大豆销售进度偏慢。由于2017年雷亚尔兑美元宽幅震荡,巴西国内大豆价格在历史低位徘徊,导致巴西农户预售大豆积极性不高,2018年1月中旬马托格罗索州农业经济研究所(IMEA)称,整体来看,马托格罗索州农户已经预售42%的年度大豆(大豆产量预计为3060万吨),比五年平均进度落后近13%。如果2018年美元走强,巴西雷亚尔走弱,将会增加巴西大豆的竞争力,提振巴西大豆的销售进度,进而对美豆出口及价格产生冲击。5.全球豆油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继续下降。由于全球豆油需求持续增加,而豆油供应增量小于需求增量,导致年度全球豆油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继续下降。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预计,年度全球豆油期末库存为312.8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2万吨;年度全球豆油库存消费比为4.43%,较上一年度下降0.32个百分点。下降的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数据将对豆油价格产生支撑。6.玉米种植收益恢复,2018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可能下降。由于2016年中国政府终止玉米临储收购,导致2016年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同期国产大豆价格震荡上涨,加之2017年国家对东北地区大豆种植补贴增加,种植业政策和收益的变化导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两年回升。据南华期货测算,黑龙江大豆玉米自2017年10月上市以来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大豆价格从开秤元/吨涨到3600元/吨,但年底偏弱至3400元/吨左右,且市场成交不振,但玉米价格从开秤的元/吨已稳步升至目前的1600元/吨左右。按大豆种植成本600元/亩、玉米750元/亩核算,加上补贴后目前两者种植收益分别为83元/亩、183元/亩,若两者现货价格保持到2018年春播前,那么从大豆种植效益不及玉米来判断,则部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将有所恢复,2018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可能出现止升回降的情况。总值班丨姚大英统筹丨郭清保编辑丨从申中国粮食行业第一媒体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两江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两江财经,专业财经资讯原创及整合供应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会员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权威发布】中国大豆及豆油2017年市场分析+2018年市场展望
14:40:43   来源:粮油市场报   【
  核心提示:2017年中国产量同比明显提升,市场供过于求格局下,国产大豆期现货价格在四季度新豆集中上市后承压下行,并创出年内新低。2017年国内外期价震荡下行,受到全球棕油产量恢复和国内豆油库存创纪录的压力,豆油期现货价格在四季度创出年内低点。展望2018年,全球大豆和棕油库存料继续增加,空前的供应压力下,如果不出现大规模的灾害性天气,全球大豆和豆油价格将会在低位徘徊震荡,难以出现大的涨幅,但上半年全球弱拉尼娜天气将会给大豆价格带来支撑,加之全球通胀预期的形成,大豆及豆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也不大。
  2017年国内大豆及豆油供应情况分析
  (一)大豆生产与消费
  2017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单产水平也同比提升,大豆产量同比大幅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大豆产量1455万吨,同比增长12.4%。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8年1月预测,2017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90万公顷,同比上升9.7%;2018年大豆平均单产为1.82吨/公顷,同比上升1.5%;大豆总产量为1440万吨,同比增加11.3%。
  201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延续2016年以来的回升态势。由于国家政策引导农户减少种植面积,提倡粮豆轮作,加之春播前玉米市场价格同比下跌,使得大豆种植面积同比明显增加;由于2017年国产大豆播种及生长期天气理想,单产也同比上升。综合导致2017年国产豆整体供应大幅度增加。
  (二)2017年我国大豆、豆油进出口情况
  由于国内大豆供应增量仍远小于需求增量,大豆自给率仍处于下降趋势,国内大豆供应仍然严重依赖进口。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大幅增加,创历史新高。2017年我国大豆、豆油进口量同比均增加。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9553万吨,较2016年的8323万吨增加1230万吨,增幅为14.8%。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豆油65.4万吨,较2016年同期的56万吨增加9.3万吨,增幅为16.62%。
  由于国内大豆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年增幅维持在8%~15%区间,2017年全年大豆进口增幅为12.9%,重新回到10%以上的高位区间。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国内肉禽消费需求旺盛,养殖业效益良好,饲用蛋白需求增加引发大豆进口增加;二是2017年初我国开始对美国产进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进口干玉米酒糟进口量大幅下降,饲用蛋白进口来源减少,使得需求转向进口大豆;三是国产大豆供应虽然明显增加,但由于东北农户惜售,导致实际供应较为有限,加之2017年大豆拍卖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国内供应仍难以对进口大豆产生有效冲击。
  2017年我国豆油进口量同比增加,原因如下:第一,由于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对食用油的消费需求全面增加;第二,国内食用油去库存进度放缓,同时临储油拍卖成交同比大幅减少,2017年临储菜籽油拍卖成交89万吨,同比下降55%,国产政策供应量大幅减少导致国内食用油供应来源减少;第三,2017年国内外豆油价格仍然维持长时间倒挂,进口商大部分时间进口负收益,但国内食用油市场回暖,价格预期好转,进口商对后市信心增加,使得豆油进口量增加。
  (三)17/2018年度我国豆类供需平衡分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估计为10643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产量估计1294万吨,大豆进口量预计9350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估计为917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945万吨,增幅11.5%,其中包含120万吨国产大豆及9050万吨进口大豆;大豆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估计为14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95万吨,年度大豆供需结余估计为7万吨。
  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104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产量预计1440万吨,大豆进口量预计9600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为956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90万吨,增幅4.3%,其中包含180万吨国产大豆及9380万吨进口大豆;大豆食用及工业消费量预计为144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5万吨,年度大豆供需缺口预计为4万吨。
  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估计为1727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77万吨。其中豆油产量估计为1656万吨,豆油进口量估计为71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估计为153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155万吨,年度国内豆油供需结余估计为30万吨。
  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772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5万吨,其中豆油产量预计为1722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为50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60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160万吨,年度国内豆油供需结余预计为2万吨。
  从平衡表来看,年度我国大豆、豆油、的年度结余量均为正值,说明该年度我国大豆、豆油、豆粕的期末库存均为增加趋势;
  年度我国大豆、豆油、豆粕的年度结余量均为负值,说明该年度我国大豆、豆油、豆粕的期末库存为减少趋势。年度我国大豆、豆粕及豆油期末库存由增转减,库存下降将对我国大豆、豆粕及豆油价格产生一定支撑。
  (四)2017年国内外大豆和豆油市场行情回顾
  2017年国际市场大豆期货走出了宽幅震荡、价格重心小幅下移的走势,年末美豆指数在950美分/蒲式耳上下震荡。受到棕油产量恢复的影响,2017年美豆油价格走势疲软,呈现一路震荡走低的格局,年末维持在低位徘徊。
  2017年年初受到南美天气担忧的影响,CBOT大豆期价一路走高,1月下旬在南美天气好转的利空打压下震荡下跌,并于6月下旬创出906美分/蒲式耳的年内低点,随后在美国天气炒作的带动下止跌回涨,但在美豆创纪录丰产压力下,期价自7月开始大幅回调,最低跌至930美分/蒲式耳。8~9月旧作美豆销售量同比大幅增加,需求强劲支撑下美豆期价震荡反弹,四季度在美豆新作销售量同比减少的利空打压下,期价持续走低。
  国产大豆方面,2017年上半年国产大豆市场价格先涨后跌,基本与外盘走势一致,其间受到临储拍卖消息的打压而走势偏弱。由于临储拍卖迟迟未能开拍,5~9月大豆价格受到现货供应偏紧的支撑,价格窄幅震荡。9月底临储大豆拍卖启动,加之10月底国产新豆供应陆续增加,市场价格开始承压走低,年底黑龙江2017年产食用大豆收购价在元/吨,油用大豆收购价在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180~260元/吨。
  2017年CBOT豆油期价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整体价格运行区间明显低于上年,上半年受到棕油生产恢复预期的影响,CBOT豆油期价一路下行并与6月见年内低点,随后在棕油增产不及预期及生物柴油炒作的利好提振下,期价震荡反弹。11月之后,受到棕油减产不及预期和印度提升食用油进口关税的利空影响,期价持续下跌。
  国内豆油方面,2017年国内沿海一级豆油现货价格运行区间为元/吨。上半年期价一路跟随外盘下跌,6月之后在外盘反弹和国内菜油减产的提振下,价格震荡走升;四季度在国内油脂备货迟迟难以启动、国内豆油库存创历史新高的打压下,期现货价格见年内新低,走势明显弱于外盘。
  (五)2017年国内大豆、豆油政策点评
  2017年我国国内大豆和豆油市场延续市场化主导的趋势,受外盘的影响增强,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减弱,其中临储大豆和菜油去库存数量及影响均小于上年,而DDGS进口反倾销政策导致DDGS进口大幅减少,使得国内市场蛋白供应更加依赖大豆,导致大豆进口猛增。
  大豆方面,一是2017年国家将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大豆不再出台目标价格,大豆购销市场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由于大豆生产者补贴与玉米生产者补贴统筹衔接,便于国家通过生产者补贴来调整品种间的收益。来自南华期货的消息显示,黑龙江省于2017年10月中旬公布的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每亩173.46元,与上年的目标价格补贴相比增幅达46%,而2017年玉米生产者补贴降至133.46元/亩,2016年为153.92元/亩,降幅达15.3%。大豆补贴增加而玉米补贴减少,体现出政府调增大豆种植面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意图;二是9~10月临储大豆拍卖连续举行,由于拍卖次数及成交量较上年明显减少,临储大豆拍卖对市场价格影响较小;三是我国对美国DDGS实施反倾销调查,导致DDGS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大豆进口猛增。
  豆油方面,一是临储菜油拍卖持续举行,并受市场的大力追捧,大规模的临储菜油流入市场导致豆油被替代,使豆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 的负面影响;二是2017年国内大豆进口猛增,油厂压榨效益良好带动开工率高企,而终端需求疲软,进而导致2017年末国内豆油库存创出近年来的新高。
  大豆收购量同比明显增加。2017年新豆上市后,市场收购主体心态积极,市场收购进度较上年明显偏快。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日,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283万吨,同比增加144万吨。尽管2017年国内大豆产量大幅增加,但由于国产新豆上市后国内油粕价格较为坚挺,油厂压榨收益理想,油厂积极入市收购及贸易商补充库存,加之中储粮直属库入市收购,市场购销心态较为积极,综合造成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
  临储拍卖方面。2017年临储大豆拍卖持续时间和次数均较上年大幅减少。拍卖时间从9月29日持续至10月27日,总计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进行4次拍卖,累计投放量55.4万吨,累计成交量21.5万吨,成交均价在元/吨之间。从去库存角度来看,大豆拍卖时间过短,加之2013年产临储大豆拍卖底价定价过高,导致拍卖成交率前高后低,后三次拍卖几乎全部零成交,4次拍卖平均成交率仅为38.96%,去库存效果较差。本轮拍卖持续时间短,启动时间晚,后期拍卖底价定价过高,反映了国家有关部门在大豆去库存上的犹豫态度。
  按临储大豆生产年份来看本批次拍卖的成交情况,2010年产大豆拍卖底价2800元/吨,几乎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3280元/吨;2012年产大豆拍卖底价3000元/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3440元/吨;2013年产大豆拍卖底价3700元/吨,全部流拍。2010年产和2012年产大豆拍卖价格比上年减少200元/吨,显示出国家急于去库存的意愿,也导致这两年产的大豆受到市场追捧,并全部成交。但2013年产的比上年增加400元/吨,该价格不被市场认可,因此后三次拍卖出现了持续流拍的情况。从拍卖时间来看,本轮大豆启动拍卖时间过晚,9月29日举行首次拍卖,随后在10月底就被叫停,主要是因为10月中下旬东北主产区大豆开始陆续上市,为避免对国产新豆销售产生负面影响,拍卖匆匆结束。实际上,10月底结束后已成交大豆出库仍在持续,还是影响了新豆的开秤价格。
  DDGS反倾销,进口继续锐减。中国商务部公告,从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关税,税率分别为42.2%~53.7%和11.2%~12.0%不等,征收期限为5年。这导致我国进口美国DDGS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时进口现货价格大幅高于国产DDGS。
  我国进口DDGS大部分从美国进口。2017年我国DDGS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2017年全年累计进口量仅为38.5万吨,较2016年下降87.3%。年我国DDGS进口量连续两年大幅度的下降说明我国进口美国DDGS数量减少已成为常态,但进口量已经跌至9年新低,后期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不大。从政策影响来看,DDGS反倾销政策将令我国植物蛋白供应来源减少,由于反倾销政策将持续5年,后期我国植物蛋白进口仍将主要依赖大豆,大豆进口量将因此而进一步增加。不过,2017年进口大豆数量猛增已经体现了该政策的影响,2018年该政策对大豆进口的影响较小。
  2018年我国大豆及豆油市场展望
  展望后市,由于中国经济带动全球经济复苏,2018年大宗商品的价格重心上移,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展望不再悲观。
  2018年全球大豆和棕油库存料继续增加,空前的供应压力下,如果不出现大规模的灾害性天气,全球大豆和豆油价格将会在低位徘徊震荡,难以出现大的涨幅,但上半年弱拉尼娜天气将会给大豆价格带来支撑,加之全球通胀预期的形成,大豆及豆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也不大。预计2018年上半年美豆指数的价格运行区间为900~1200美分/蒲式耳,对应国内到港成本为元/吨。
  受2018年国产大豆供应大幅增加的影响,国产大豆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但整体仍将追随进口大豆价格走势,还有可能出现低于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的情况,预计2018年国产油用豆产区收购价区间为元/吨。豆油价格仍将追随棕油价格走势,预计在2018年棕油产量恢复性增长的情况下,国内港口一级豆油价格运行区间将会继续下移至元/吨。
  (一)利空方面:
  1.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继续增加。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年度全球大豆收割面积将由上一年度的120298千公顷增加至126098千公顷,增幅为4.8%;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将从年度的9648.9万吨上升至9856.6万吨,同比增加2.15%。但由于全球需求增幅达3.78%,导致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由16.82%小幅下降至16.56%,全球大豆供过于求持续,巨大的供应对应强劲的消费,期末库存仍处于上升趋势中。
  2.2018年美豆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由于大豆种植收益好于玉米,市场机构普遍认为2018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增加。美国农业部下属的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预测,2018年春季美国农户将播种大豆9100万英亩,高于2017年创下的纪录高位9020万英亩。
  3.美豆出口销售量同比减少。美豆出口需求依然缓慢。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日的一周,美国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607400吨,比上周高出28%,但是比四周均值低了47%。本年度迄今为止,大豆出口销售总量为4145.39万吨,比上年度同期减少14.2%。疲软的美豆出口销售需求令美豆期价产生下行压力。
  4.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上升。根据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由于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创纪录新高,加之出口需求同比下滑,使得美国年度大豆期末库存上升至1278.8万吨,较年度的820.8万吨增加55.8%,年度库存消费比也将上升至11年新高的10.0%,较年度的6.7%上升3.3个百分比。
  5.年度中国临储大豆拍卖将持续。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年度中国大豆期末库存将小幅增加至2064.1万吨,较年度增加25万吨;年度中国大豆库消比为15.69%,较年度的16.54%小幅下降。据测算,2017年底临时收储大豆库存仍有463.6万吨,2017年临储大豆去库存压力依旧较大,预计拍卖将持续,中国的大豆临储库存将会持续下滑,持续释放的临储大豆进入市场,变相增加了全球和中国大豆的供应,减少了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利空大豆期价。
  6.2017年全球棕油生产将恢复性增长。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预计,年度全球棕油生产将继续增长,全球棕油产量将达到6941.5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454.1万吨,这将导致全球棕油期末库存增加至1086.2万吨,较上一年度的868.5万吨增加217.7万吨。年度全球棕油库消比为8.71%,较年度的7.33%回升1.33个百分点。2018年全球棕油产量恢复性增长,库存创出历史新高,将会导致全球食用油库存止跌企稳,令食用油价格整体承压。2018年油粕比可能因棕油的产量增加而承压。
  (二)利多方面:
  1.拉尼娜天气可能导致减产:2018年北半球春季全球弱拉尼娜天气将会持续。澳大利亚气象局日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报告显示,当前天气已经是拉尼娜状态,预计拉尼娜天气将会持续到4月结束。由于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南美和北美大豆主产区出现干旱,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最近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是在年度。历史数据显示,年度巴西大豆单产同比下降14.5%,阿根廷大豆单产下降14.8%,美豆单产同比下降3.5%。预计在4月拉尼娜天气结束之前,外盘天气炒作仍将持续,对应期价中的天气升水仍将存在。
  2.中国大豆消费量和进口量继续稳定增长。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预计,年度中国大豆消费量为11080万吨,较年度增加800万吨,同比增幅为7.8%。年度大豆进口量将激增至9700万吨,较年度增加350万吨。中国消费量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国内产量也明显增加,导致大豆自给率止跌回升,大豆自给率将小幅上升至10.79%,较年度上升0.33个百分点。
  3.阿根廷大豆产量下滑。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下调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至5600万吨,较上月报告调低100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80万吨。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发布报告,将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下调至5300万吨,因为播种面积低于预期,天气干燥,以及低产所占比例增加。从2017年初的阿根廷大豆种植期天气情况来看,阿根廷大豆收割面积和产量仍可能继续下调。
  4.巴西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下降。由于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增长,巴西大豆生长期天气整体良好,丰产基本已成定局,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报告预计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1000万吨,较上一年度减410万吨;年度期末库存下降至2236.3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250万吨;年度库存消费比为16.6%,较上一年度的18.8%下降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强势的巴西雷亚尔令年度巴西大豆销售进度偏慢。由于2017年雷亚尔兑美元宽幅震荡,巴西国内大豆价格在历史低位徘徊,导致巴西农户预售大豆积极性不高,2018年1月中旬马托格罗索州农业经济研究所(IMEA)称,整体来看,马托格罗索州农户已经预售42%的年度大豆(大豆产量预计为3060万吨),比五年平均进度落后近13%。如果2018年美元走强,巴西雷亚尔走弱,将会增加巴西大豆的竞争力,提振巴西大豆的销售进度,进而对美豆出口及价格产生冲击。
  5.全球豆油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继续下降。由于全球豆油需求持续增加,而豆油供应增量小于需求增量,导致年度全球豆油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继续下降。
  美国农业部2018年1月供需报告预计,年度全球豆油期末库存为312.8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2万吨;年度全球豆油库存消费比为4.43%,较上一年度下降0.32个百分点。下降的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数据将对豆油价格产生支撑。
  6.玉米种植收益恢复,2018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可能下降。由于2016年中国政府终止玉米临储收购,导致2016年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同期国产大豆价格震荡上涨,加之2017年国家对东北地区大豆种植补贴增加,种植业政策和收益的变化导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两年回升。
  据南华期货测算,黑龙江大豆玉米自2017年10月上市以来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大豆价格从开秤元/吨涨到3600元/吨,但年底偏弱至3400元/吨左右,且市场成交不振,但玉米价格从开秤的元/吨已稳步升至目前的1600元/吨左右。按大豆种植成本600元/亩、玉米750元/亩核算,加上补贴后目前两者种植收益分别为83元/亩、183元/亩,若两者现货价格保持到2018年春播前,那么从大豆种植效益不及玉米来判断,则部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将有所恢复,2018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可能出现止升回降的情况。
(粮油市场报)
· ( 14:38:17)· ( 9:50:02)· ( 9:49:17)· ( 9:48:28)· ( 9:48:01)· ( 9:46:24)· ( 9:46:02)· ( 8:39:03)· ( 9:00:55)· ( 9:00:24)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豆进口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