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买入苹果告诉你:什么时候是买入股票最佳时机

巴菲特告诉你 想赚钱就不要做这些事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布林格人们都想知道,做了什么,才拥有现在富可敌国的财富。然而,却很少人知道,巴菲特到底没有做什么,才能够走到今天。在哈撒韦年会即将来临前,是时候回顾“巴菲特没有做过什么”了。关于投资不要迷恋股票市场的日内波动:“赢得比赛的是专注于市场的人,而不是盯着记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够在周末享受没有股票价格的时光,也要在工作日如此。“(2014)不要因为在市场上涨时赚钱而兴奋:“1995年的盈利是不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任何人都能够盈利的一年,我们也是。”(1996)不要被预测搞得心烦意乱:“墓地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为宏观经济预言家准备的。我们在伯克希尔很少做预测,也没有见过依靠宏观预测而持续成功的人。”(2004)不要将你自己局限在一个行业里:“没有规定让你必须要将钱在一个地方进行再投资。的确,进行再投资往往是错误的:真正伟大的商业,可以在有形资产中赚到巨大的利润,但却很难通过再投资实现很高的内部收益率。”(2008)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公式:“投资者需要对公式模型持有怀疑态度。通过神秘的beta,gamma,sigma等符号的组合,这些模型看上去非常惊人。投资者常常忘记检查模型背后的意义。我们的建议是:谨防一成不变的公式。”(2009)不要在你最需要现金的时候出现短缺:“我们不会试图依靠陌生人的善意。我们会一直安排好事务,因此任何现金需求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流动性。”(2010)不要做空国家的经济发展潜能:“在过去238年里,谁在做空美国经济赚到利润?如果对比现在和1776年的经济,你会非常惊讶。我们可能会抱怨政府的不好,但美国最好的时光正在前面。”(2015)关于管理不要因为错误而自责,承担责任:“因为错误而痛苦是最大的错误,但了解和分析它们是很有用处的,虽然很少人去这样做。当公司发生失误时,CEO们总是置身事外。”(2001)不要设定强制退休年龄:“去年在哈佛商业学院,有个学生问我什么时候退休,我的回答是‘大概在我死之前的五到十年。’”(1992)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因为他会告诉你拿着剪刀的人最好的答案:“当询问外部顾问是否达成一项交易时,CEO不再会得到诚实回答,因为‘公正的行动使得友善的投资银行家让他感觉稳妥。’”(1983)不要混日子:“当问题出现时,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商业决策,解决的问题是现在。考虑和改善新奥尔良防洪堤的稳固性的时机是卡特里娜来之前。”(2006)不要干扰优秀的管理层:“在伯克希尔,我们不会告诉最佳击球手怎样挥棒。”(1994)不要屈服于破坏企业的态度:“我的继任者需要一种特定的力量:能够抵御导致生意衰退因素(如自大,官僚主义,自满等)的能力。当企业癌症发生扩散,哪怕最强的公司也会倒闭。”(2015)如果你是我的继任者,不要贪心报酬:“重要的是,并不是自负或者贪婪让他达到那些高薪同行的相同薪酬,哪怕他比他们更优秀。”(2015)【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自媒体账号,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腾讯无关。我们尊重自媒体知识产权,如有版权问题可联系腾讯(Email:parryzhang#tencent.com,请将#替换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parryzha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巴菲特告诉你如何面对投资长河中的暴跌时刻_股民学校(gmxx)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巴菲特告诉你如何面对投资长河中的暴跌时刻
导读: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1929年,这一年美国股市崩溃,这一年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始,这一年一个叫沃伦·巴菲特的孩子受孕了。巴菲特曾说他非常喜欢1929年,并且始终对1929年的股市崩溃有一种亲切感,因为那是他生命的起点(巴菲特说他是在日左右受孕的),而且他的父亲是当时的一位股票经济人。如果说起缘分,那么巴菲特看起来真的是和股市暴跌有缘。巴菲特共遇到过四次股市暴跌,其中三次标普500指数跌幅过半。巴菲特的面对暴跌的经验可以归纳为:淡定。第一次,1973年1月到1974年10月暴跌50%日,S&P500指数最高121点。日,S&P500指数最低60点。股市暴跌,就像发生火灾一样,所有人都想赶快逃离,纷纷不计成本,低价抛售。巴菲特却非常淡定,从从容容出手,大胆买入。他早在1969年9月就退出股市,然后一直抱着现金,等待估值过高的股市暴跌。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虽然一年之后的日股市最低跌到68点,但又迅速反弹,连续上涨两年多,日,S&P500指数最高121点。之后才开始下跌,直到日,S&P500指数最低60点。巴菲特等待暴跌,一等就是5年。等了那么久,终于到了出手的时机。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这次巴菲特面对暴跌的启示是:不要低估市场的疯狂,高估值持续的时间可能很漫长,等待市场恢复理性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间要淡定,有耐心,因为可能要等上几年。第二次,1987年8月到1987年10月暴跌36%这一次股市跌得快,反弹也快,结果巴菲特只能遗憾没有时间“让子弹飞”。面对暴跌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投资机会,巴菲特仍然非常淡定,因为他相信下一次机会还会来,只要耐心等待。在1987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回顾大跌:“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过去几年股票市场上实在没有发现什么投资机会。1987年10月,确实有几只股票跌到了让我们感兴趣的价位,不过还没有买到对组合具有影响意义的数量,它们就大幅反弹了。“到1987年底,除了作为永久性的持股与短期套利的持股之外,我们没有其它任何大规模的股票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不过你们可以放心,市场先生将来一定会提供投资机会,而且一旦机会来临,我们十分愿意也有能力好好把握住机会。”这次巴菲特得到的启示是:有时暴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你无法抓住抄底良机,对此同样要淡定,不要因为试图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而自责甚至投资行为失控。暴跌后第二年机会来了,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到1989年,两年内买入可口可乐10亿美元,1994年继续增持后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市值上涨到133亿美元,10年赚了10倍。第三次,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暴跌50%巴菲特早就预言,科技网络股推动的这波股市大涨后泡沫必然破裂。尽管股市三年跌了一半,巴菲特却并不急于抄底,因为他想买的很多股票还不便宜。2002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在暴跌之后,巴菲特依然非常淡定:“在股票投资方面,我们仍然没有什么行动。查理跟我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目前主要的持股感到越来越满意,因为这些公司的收益在增长,而与此同时市场对其估值却进一步降低。”不过现在还无意增持这些股票。虽然这些公司的前景良好,但我们并不认为其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大多数的股票。尽管股市连续3年下跌,从而大大增加了股票的吸引力,但只有很少的股票能让我们稍有兴趣而已。这一令人不快的事实正好表明了在大泡沫时期股市对于股票的疯狂高估。不幸的是,狂饮的酒越多,宿醉的夜越长。“查理跟我现在对于股票退避三舍的态度,并非与生俱来的。我们热爱拥有股票,如果是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的话。“在我61年的投资生涯中,其中约有50年中都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今后也一定会有很多类似的好年份。但是,除非发现至少可以获得10%的税前收益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后6.5%-7%的收益率)的概率非常高时,否则我们宁可闲坐在一边观望。”2003年巴菲特终于开始出手,买入中石油。2005年大量买入,投入股市资金规模从2002年底的90亿猛增到160亿。巴菲特第三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后有些股票未必便宜,抄底也要淡定。因为即使是股市大跌一半,并不代表你想买的股票也大跌一半,而且有些股票即使大跌一半也未必便宜。第四次,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暴跌58%在市场恐惧气氛最大的时候,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宣布:我正在买入美国股票。在文章中他再次重申他的投资格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他在2009年度致股东的信中说暴跌时要贪婪到用大桶接:“如此巨大的机会非常少见。当天上下金子的时候,应该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环。”巴菲特过去两年接金子的大桶有多大呢?“2008年初,我们拥有443亿美元的现金资产,之后我们还留存了2007年度17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然而,到2009年底,我们的现金资产减少到了306亿美元(其中80亿指定用于收购伯灵顿铁路公司)。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暴跌中如此淡定地大规模投资,关键在于他对于价值投资的坚定信仰:“过去两年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最理想的投资时期,恐惧气氛反而是投资者的好朋友。那些只在根据市场分析人士做出乐观分析评价时才买入的投资者,为了毫无意义的保证付出了严重过高的价格。最终在投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公司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盈利之间的差额,不管你是整体收购,还是只在股市上买入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巴菲特第四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越狠抄底越狠。巴菲特说,投资最重要的是理性。但股票投资中,最困难的就是保持理性,尤其是在暴涨和暴跌中保持理性。彼得·林奇:暴跌时如何安抚自己那颗恐惧的心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和我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1987年股市暴跌之后,道琼斯指数曾经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那些投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预测股市要崩溃了,但是事后证明,尽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点之多(从8月份指数最高点计算跌幅高达33%),也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股市末日来临。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调整而已,尽管调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过是20世纪13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调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从此之后,虽然又发生过一次跌幅超过10%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41次而已,或者这样说,即使这次是一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14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经常提醒投资者,这种股市回调不可避免,总会发生的,千万不要恐慌。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地方恢复供货风格化富贵
发的双方各富贵
当有人讲巴菲特长期持股的时候,就是危险的时候。
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让股市真正控制了企业
暴跌后两年,好吧!2017年再见
你等的是中国股市吗?中国股市是政府操纵,不要瞎白活
世界巴非特也就一个。
按照这个推理中国股市投资最佳方案在2017年以后才是最佳投资,可中国经济能这样等吗?
暴跌要两月才能怀恢复元气。
如果我有1000亿,600亿买了股票,剩下400亿生活费,我也可以长期持有股票。所以有时候,或者对的操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的,而且是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行的操作。
: 地方恢复供货风格化富贵
那老巴买了中国A股没?
那老巴此时买进了吗?
如果巴菲特在中国估计它也傻眼了 再看看天天喊私有化回国上市 就明白了外国人的钱不好骗还是抓紧转内销 唉 乖乖骗子那么多
: 暴跌后两年,好吧!2017年再见
你这是股市版--刻舟求剑!
巴先生是股市的傳奇;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股神巴菲特也称不上股神,与普通投资者沒什么区别,他陪你吃顿午歺,你也用不上付出上千万人民币。
那是美国股市的传奇,他敢炒A股吗?-----又来无回。
理性投资 投资秘籍
伟大的巴菲特从来就不预测股市,以他独有的淡定,手握巨资,勇敢地砸向估值洼地!
一句话,不要随便割肉。前提是不要借钱入市。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股神巴菲特投资论:什么时候买入股票?
一、什么时候买入股票:当管理层聪明而又精明时
沃伦·巴菲特:“如果我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公司,股市的价格高低并不会真正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我们将通过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决定是否投资。”
巴菲特认为,投资股票应当通过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来决定,当经济运行规律出现转机时,就可能是买入股票的好时机。换句话说,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所利用。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市场呢?他认为,利用市场就必须掌握经济运行规律,这比眼下的股价高低更重要。
在这方面,他深受他的大学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的影响,非常善于摆脱市场情绪的影响。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例子是1956年,那时候的巴菲特刚刚创办了一家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可以说正是“学做生意”的时候,当时的美国道·琼斯指数在200点左右。父亲告诫他说,200点的股票指数已经很高了,所以不必忙着投资,而是先看一看再说。
巴菲特认为,虽然每只股票都和股指有关,可是他投资的只是单只股票,并不是股指。所以,股票指数高低是不重要的,关注单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及其运行规律才是更重要的。
他后来回忆说,如果当时他听了父亲的劝告,这也不能投,那也不能买,那么他的个人资产就只能停留在他当年投资的100美元上。
巴菲特认为,股票的长期价值取决于该企业的经济运行,而不是股价波动。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看,每只股票的价格与其内在价值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如果企业的内在价值一天天增加,那么总有一天股票价格会上涨到与此相适应的价位;相反,如果企业的内在价值总是徘徊不前,甚至还在不断下跌,那么股票价格也会对此作出反应的。
不过巴菲特也承认,现实中经常有股价与企业内在价值走势背离的情形,他解释说,这只是一种短期行为,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的情绪造成的,与企业经营状况无关。
懂得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如果投资者十分关心每天的股市行情,股价波动就会比较剧烈。因为这时候每一位投资者的情绪,都会对股价作出反应。
相反,如果投资者远离股市,他的投资就会更理性,从而也会更侧重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这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一个人离华尔街越远,对所谓股票市场预测与选择买卖时机的主张也就会越发怀疑。”
可喜的是,巴菲特所在的奥马哈市,与纽约有一段适宜的距离,这是巴菲特并不那么热衷于预测股市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个例子是1992年,巴菲特发表预言说:整个20世纪90年代标准普尔500股票的收益水平,不太可能会像80年代那样超出平均收益水平。
此言一出,有人惊呼从来不预测股市的巴菲特也开始预言股市了,可是巴菲特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这和市场预测完全无关。80年代权益资本收益的增加,的确超过了历史趋势,但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司税率较低,财务杠杆发生了戏剧性增加。
不难看出,这是巴菲特根据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作出的预言。为此,他在1979年发表文章提醒投资者:“你在股市上为兴高采烈的舆论支付了一个非常高的价格!”他认为,股票市场即使会长期高估或低估股票的内在价值,股价也不可能无限期地背离公司基本情况,因为经济运行是有它的内在规律的。
所以,巴菲特投资股票时从来不看当时的市场行情变动情况。即使股票价格较高、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时,只要他觉得股价仍然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就依然会照买不误。
二、什么时候买入股:当傻瓜也能经营这家公司时
沃伦·巴菲特:“不必等到企业降至谷底再去购买它的股票。所选企业股票的售价要低于你所认为的它的价值,并且企业要由诚实而有能力的人经营。但是,你若能以低于企业目前所值的价钱买进它的股份,你对它的管理有信心,同时你又买进了一批类似于该企业的股份,那你赚钱就指日可待了。”
巴菲特认为,如果你考察到一家公司的管理层“聪明而精明”,并且这时候的股价又低于其价值,虽然这时的股价还没有到底,你也可以买入这只股票了。
巴菲特投资股票时很看重这一点。他说,你把全部投资交给这家公司,实际上就是交给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来经营管理,当然会希望他们用好每一分钱,为你创造应有回报。
了解公司管理层是从了解这只股票以及所在行业开始的。例如,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时,他对媒体的了解早在13岁就开始了。
当时,他的父亲在国会工作,巴菲特做起了送报生。他送的报纸就两张,一张是《华盛顿邮报》,另一张是《时代先锋报》。所以他后来总是开玩笑说,早在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买下《时代先锋报》之前,他就已经“并购”这两张报纸了。
这一段历史,使得巴菲特对媒体传播有了非常深的了解。由于《华盛顿邮报》经常报道《新闻周刊》的主要业绩,使得巴菲特根据相关报道和自己的经验,确信《新闻周刊》的业绩一贯优良,认为这是一家可以预测其未来的股票。
基于对媒体的了解,巴菲特后来也非常关心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这是一家创办于1954年的企业,在之后的30年间,董事长托马斯·墨菲先后从事过30多次广播及出版收购行动。巴菲特非常佩服以他为首的公司管理层,凭着这一点,他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购买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巴菲特坚持过去的一贯标准,是不会收购这只股票的。因为巴菲特从墨菲手中买入的股票价格偏高,股价高达172.5美元,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如果按照(格雷厄姆的公式)@测算,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折合股价后应该在每股203美元左右,两者已经非常接近了。
所以,当巴菲特斥巨资收购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股票时,业内人士纷纷表示震惊,看不懂巴菲特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知道,他过去的一贯做法是,购买股票的价格要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2/3。
更让业内人士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在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跌期间,巴菲特手中基本上只剩下3只股票时,其中就有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而且它所占的投资份额最大。当时他持有的这3只股票分别是:首都/美国广播公司价值10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50%;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价值7.5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37.5%;华盛顿邮报价值3.23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16.15%。
对此,巴菲特承认,在对待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股票投资上,他确实违反了过去一贯的收购风格,而且是冒了风险的。之所以他对过去的收购风格作了“折中”,主要是出于这样一种特别考虑,那就是为了该公司“聪明而精明”的管理层而投资的。当然,此外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他对媒体行业的透彻了解。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这一投资决策完全正确。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毛利率高达一般美国企业的3倍,股东报酬率一直维持在5%~7%,超过了斯坦普工业指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只股票所在行业不同,公司管理层的“精明而聪明”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巴菲特举例说,吉列公司和电脑公司的做法就截然不同。
吉列公司每当推出一种新产品时,都会把这种新产品的价格定在比原来最好品质的刮胡刀价格高出一半左右的价位。为了避免这样的高价位会吓到忠诚的消费者,他们随之就会提高原来那种最好品质的刮胡刀价格,使得两者价格相当接近,好让消费者觉得还是新产品“物有所值”。当然,如果消费者要选购老产品也没有关系,因为那些老产品价格已经调高了,购买老产品也会使公司的利润相应增加。
再看电脑产品,每当一种新品推出时,老产品的价格就会直线下跌;新产品上市没多长时间,价格就会迅速下跌,老产品更是跌得一钱不值。这种价格策略和吉列公司新品推出的价格策略,几乎截然相反。
巴菲特认为,这两种价格策略其实都体现了管理层的“精明而聪明”——吉列公司推出新品后,老产品的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新品只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而电脑新品推出后,老产品在功能上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价格不跌不行;而电脑新品虽然价格高,消费者要提高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不买还不行,尤其是那些企业客户更是非买不可。
三、什么时候买入股票:当发现有经济特许权存在时
沃伦·巴菲特:“你应该选择投资一些连笨蛋都会经营的企业,因为总有一天这些企业会落入笨蛋的手中。”
巴菲特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连傻瓜也能经营得很好,这只股票就值得买。因为这表明,没有谁能改变这家公司未来的一切。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脉络是简单而清晰的,不复杂,能够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投资这样的股票,你的投资会更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巴菲特认为,当“没有谁能改变公司未来的一切”情形出现时,只要它的投资回报率符合你的预期,并且价位合适,就可以开始投资了。他用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明他的这一投资策略。
他说,他第一次喝可口可乐是在5岁时。他觉得,这种怪怪的味道很好喝,而且所有小朋友都喜欢,于是他从祖父的小店里用25美分买6瓶可口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给邻居,从中赚取20%的利润。
从那时开始的50年间,他一边喝可口可乐,一边观察它的企业发展史。他觉得,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有两大特点:
一是品牌虽然繁多,生产流程却非常简单。在全球最著名的5种碳酸饮料中,就有4个品牌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即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健怡可口可乐。只要买入原料后制成浓缩液体,卖给灌装商,掺入其他成分,就可以最终批发给零售商了。除此以外,可口可乐公还向杯装饮料经销商出售软饮料糖浆,生产流程同样十分简单。
二是销售系统无与伦比。可口可乐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7%、利润占总利润额的81%。例如在中国,它就持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装瓶公司的股份。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巴菲特一直关注可口可乐,却一直没有买它的股票。直到1986年,巴菲特将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樱桃可乐作为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年会上的指令饮料时,仍然没有买过可口可乐公司的任何股票。1989年,巴菲特突然宣布已持有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份。
是什么原因让巴菲特几十年不碰这只股票,后来却突然持有这只股票呢?用巴菲特不了解这只股票来解释,显然说不通;用巴菲特认为这只股票达不到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来解释,也说不过去。这始终是许多人心头的一个谜。
对于这个问题,巴菲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反问道:如果你投资股票后想离开10年,而你了解你现在所知道的一切,当你不在的时候也不能改变一切,你会怎么办?
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买了可口可乐这样的股票,放在那里10年不去管它,仍然是值得放心的。因为它的业务简单易懂,政策始终如一,公司领导层不会变换,长期投资业绩令人满意。如果说一定会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它的业务一定会继续扩大。
既然如此,那巴菲特为什么直到1989年才投资可口可乐股票呢?他解释说,可口可乐公司的特性确实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他是看到该公司20世纪80年代在罗伯托·格伊祖塔、唐纳德·考夫领导下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才下决心投资可口可乐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炒股都说技术很重要,但巴菲特告诉你这个才是核心?
炒股都说技术很重要,但巴菲特告诉你这个才是核心?
在股市中能赚钱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买对少数几只股票长线持有,但仓位比较重;第二种是中短线持有股票反复操作,积少成多。在题材君看来,很多人都是第二种人,他们拥有积少成多的想法,希望通过中短线操作来盈利,但这要求有很高的技战术和心理承受力,并要紧跟市场热点,可以说这钱赚的比较辛苦,而且还有风险也偏大;而第一种人大智若愚,通过仔细研究公司基本面,并寻求好的买点,与公司共成长,与时间共复利,看似中短线没有大的收益,但长期来看收益很好。
题材君今天想不对这两种操作模式展开来说,但想说说很多人不太注意的资金管理。在股市中,很多人都说技战术,但策略和资金管理才是更重要的,即使你有很好的技战术,但策略和资金没做好,照样会被市场消灭。
我们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也不能把鸡蛋放在太多的篮子里面,集中式分散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资金发挥更大的效果。记得索罗斯的一个交易员因为看到了一个机会,买入后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在他得意洋洋对索罗斯说的时候,索罗斯对他说,既然你这么看好这只股票,为什么仓位这么轻呢?这个交易员说,索罗斯的这句话比骂他一顿还难受。再比如巴菲特重仓的可口可乐获利超过100亿美元,10年的时间为他带来了超过10倍的利润。
为什么我们要集中资金去重点做某几只股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出现大行情的时候,获得大的利润,毕竟股市中结构化行情还是主流,即使在牛熊市中,也有板块轮动和多个市场联动的机会,但这往往都是围绕一个机会再演义的。比如索罗斯在狙击英镑的时候,就是看到了英镑的利空,就是要重仓出击,否则怎么能有10亿英镑的获利呢?如果索罗斯看对了行情,只赚了小小的几百万,这样的战役还能成为索罗斯的经典之作吗?
在股市中有好多只股票,但真正优秀的也就是那10%的比例,甚至比这个比例还要低,今年的白马行情就能看到,能够涨幅翻倍的股票能有300家吗?估计没有。在比如说到港股我们会想到腾讯,说到美股我们会想到苹果、谷歌、微软、阿里巴巴等几个优秀的公司,不是这些股市上只有这几只股票,而是好的股票就这么几只。我们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不投优质的股票,难道还要投资垃圾股吗?
集中式分散是投资中,是资金有效利用的好方法,也是能快速获利的法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菲特买入ib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