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经济概况包括发展概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广东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现全年经济总体平稳、稳中略升。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广东经济为全国发展提供了总量速度和结构优化“两个支撑”,充分展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势、竞争优势,为“十二五”作了圆满的收官。
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5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72812.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2%,二季度增长8.1%,三季度增长8.3%,四季度增长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44.82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32511.49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6.24亿元,增长9.7%。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全省粮食总产量1358.13万吨,增长0.1%;蔬菜产量3425.39万吨,增长4.6%。园林水果产量1508.21万吨,增长4.8%;其中荔枝产量127.53万吨,增长2.8%,龙眼产量82.84万吨,增长5.6%,柑橘橙产量400.08万吨,增长2.5%。禽蛋产量33.84万吨,同比增长2.6%;禽肉产量135.80万吨,增长2.2%;猪肉产量274.20万吨,下降3.0%。水产品产量864.32万吨,增长3.3%,其中海水养殖产量308.00万吨,增长4.6%。
二、工业升级态势明显
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
新产业增长较快,全年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8.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7.0%,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5%,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0.1%,医药制造业增长7.7%。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2593.19亿元,同比下降2.4%。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1-11月份,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76.48亿元,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9%。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031.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增速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投资6363.86亿元,增长9.3%;民间投资18052.95亿元,增长1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0.38亿元,同比增长52.5%;第二产业投资10184.51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投资19426.31亿元,增长12.8%。从到位资金情况看,2015年到位资金36352.25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4.4%,国内贷款增长4.5%,自筹资金增长19.0%,利用外资下降49.6%。2015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1%。
2015年,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8538.4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8%,增速同比回落5.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增长13.6%。房屋新开工面积12676.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商品房销售面积11681.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8.6%。商品房销售额11442.80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478.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4%。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37.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201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164.30亿元,同比增长25.1%。
四、商品消费保持稳中向好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33.4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436.37亿元,同比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97.07亿元,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830.73亿元,增长5.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8065.95亿元,增长10.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267.49亿元,增长10.7%。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9.5%。
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820.32亿元,同比增长52.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
五、进出口同比下降
2015年,进出口总额6355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39983.1亿元人民币,增长0.8%;进口23576.6亿元人民币,下降10.8%。12月份,进出口总额723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4431.9亿元人民币,增长3.0%;进口2802.4亿元人民币,增长1.5%。
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5%,烟酒及用品上涨1.7%,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交通和通信下降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4%,居住持平。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3%。2015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2%,12月份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0.2%。2015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7%,12月份同比下降5.3%,环比下降0.3%。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5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59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57元,同比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
八、财政收支较快增长
2015年,全省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4.76亿元,增长12.0%,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7375.93亿元,增长13.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01.64亿元,增长40.1%,其中民生支出占整体支出的比重达69.6%。
九、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12月末,广东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5661.12亿元,同比增长12.3%;存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11.6%。2015年,新增贷款10472.54亿元,同比多增1540.70亿元;新增存款17231.81亿元,同比多增3236.53亿元。
十、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1%,三次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为4.6:44.6:50.8,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大,内销占比提升。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内销比重进一步提升到73.1%,占比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9%,增幅超过加工贸易19.3个百分点,占比达42.1%。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地位继续提升。2015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长1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升到46.2%;民营工业增速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高9.7个百分点,比三资工业高7.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9.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1%,占比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总之,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2015年广东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经济发展分化,传统产业相对稳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继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持提升,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广东正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一阶段,要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新闻解读:2015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解读
一、如何评价2015年广东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2015年,广东经济保持了稳中有升、稳中有质量的发展状况,实现了经济增速保持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的“双中高”工作目标,为“十二五”发展作了圆满的收官。总体看来,有三点比较突出:
第一,经济增速稳中有升。一季度广东GDP增长7.2%,上半年增长7.7%,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9%,全年累计增长8.0%,呈稳中有升的态势。
第二,广东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两个支撑。2015年,广东GDP增速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数高于全国,广东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0%,为全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广东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主要结构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服务业比重达到50.8%,比2014年提高1.8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60.4%,比2014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48.5%,比2014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比重达到27.0%,比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达到42.9%,比2014年提高4.2个百分点。广东经济结构优化也为全国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除了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外,经济效益也保持提高。
一是财政保持稳定增收,为民生和社会建设支出提供重要保障。2015年,全省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0%,其中税收完成7375.93亿元,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8%。民生类支出快速增长44.3%,占比达69.6%。二是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59元,同比名义增长8.5%,实际增长6.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三是企业利润增势相对较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076.48亿元,同比增长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8个百分点;11月底,产成品存货4624.95亿元,增长1.5%,呈持续回落态势。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四是能耗水平继续下降。2015年,全省节能降耗形势较为乐观,全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5%;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037.1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左右。
此外,科技创新、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等方面也继续提升和优化,比如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预计已经达到2.5%。根据《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监测结果,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75.9%稳步提升到2014年的85.2%,2015年预计达到86.0%,五年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其中,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创新驱动、民生改善、资源环境等6大类指数均持续提升。
2015年广东稳健的发展态势表明近年来广东持之以恒、大力推进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转型升级逐步见到成效,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
二、2015年实体经济发展压力有所加大,但广东整体经济仍可保持较好增速,主要拉动力是什么?
2015年,广东经济发展比较稳健,但并非所有的领域、所有的行业发展都步调一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增速有所下滑,而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步增强。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2%,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1%,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三个动力:一是金融,二是房地产,三是新经济。
从金融领域看,全年证券市场虽然波动较大,但证券交易额同比增长137.1%,证券交易所带来的营业收入、税收均有较高的增速,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2014年。2015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3%,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
从房地产市场看,2015年的回暖态势比较明显,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681.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4%。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合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5%,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
从新经济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中“新”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技术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为百姓生活带来方便,信息相关产业表现抢眼。通讯消费方面,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同比增长27.5%;12月底,全省4G移动电话户数已达4892.3万户,同比增加3426.6万户,4G用户覆盖率达到32.6%;全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89.4%。网上购物方面,全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820.3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同比增长52.9%,拉动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网购的火爆带动快递业务迅猛增长,2015年全省完成快递业务同比增长49.4%,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6%。
二是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文体和健康消费较快发展。2015年,限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358.33亿元,增长16.5%;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71.67亿元,增长62.8%;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总额608.14亿元,增长16.6%;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15.40亿元,增长25.6%。2015年,规模以上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15.5%。
三是外贸新业态增势迅猛。全年全省旅游购物出口232.4亿美元,增长1.1倍;38家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280亿美元,增长22.3%。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21亿美元,增长14.5倍,规模居全国首位。
四是便捷交通经济效应日益突出。广州通往珠三角城市若干轻轨的运营和武广、京广、厦深、贵广、南广等高铁的开通极大便利了省内各地以及广东与各省的往来,刺激了百姓的旅游和消费欲望,出行和旅游大幅度增加。2015年,广东高铁共完成客运量12308万人,同比增长45.4%,完成旅客周转量342.3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49.6%;高铁客运量占全部铁路客运量的比重已达46.3%,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全年全省旅游总收入8902亿元,同比增长13.4%;接待过夜游客3.5亿人次,同比增长6.8%。
三、2015年广东第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早在2013年,广东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由原来的“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三二一”结构,当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8:46.4:48.8。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升到49.0%,2015年则达到50.8%,在历史上首次突破5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6:44.6:50.8。
第一,广东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是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的结果。从世界各国工业化推进规律看,一般会经历三次产业依次加快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发展比较快;在工业化中期,工业发展比较快;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发展加快。这是经济内在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今天广东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持续较快发展这个基础,没有工业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服务业的加快发展。近两年,广东就业人员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就是服务业加快的另一个表现。
第二,广东第三产业比重超越第二产业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虽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广东的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但从广东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看,未来广东第二产业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次高速发展时期,而第三产业正处于上升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第三产业的增速将在一定时期保持快于第二产业的态势,第三产业比重继续稳步提升。当然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不是说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可以一直保持领先,在某些时期也会出现第二产业增速超过第三产业的情况,但第三产业保持领先的趋势将不会改变。
四、2015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的实现程度如何?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内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特殊时期,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改革转型任务繁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定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推进,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五年,是广东迎接挑战稳增长、保持定力促转型的五年。这五年,广东“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均已如期实现。
结构调整方面,年,广东GDP年均增长8.5%,超过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人均GDP年均增长7.5%,超过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增长2.9%,在3%的预期范围内;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8%,超过48%的预期目标;城镇化率68.7%,达到68%的预期目标;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2.5%,超过2.3%的预期目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7.0%,超过26%的预期目标。
民生福祉方面,常住人口10867万人,在11000万人的预期范围内;5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3.0%,超过32%的预期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7%,超过90%的预期目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参保人数均达到预期目标;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接近GDP增速。
资源环境方面,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率超过20%,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1%,均超过预期目标;森林覆盖率58.8%,超过58%的预期目标。
五、当前广东经济运行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虽然当前广东经济总体保持稳定,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国际大环境没有明显改观,广东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国际贸易需求没有转暖;另一方面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广东来说还面临一个加工贸易产能向国内其他省份转移的压力。2014年和2015年广东进出口均出现下降,预计2016年广东进出口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二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实体经济经营仍然困难。当前,国内需求仍显疲弱,部分先行指标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1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4%,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0.4%,连续3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制造业用电量下降2.1%,处于全年低点。PMI指数持续下滑,12月广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为48.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已是连续第4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至12月,广东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已经连续44个月下降,降幅比前几个月略有加深,表明工业生产去产能化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此外,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因素也增加企业的经营难度,企业对减免税费的愿望比较强烈。
三是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对实体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和财政税收等方面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股票市场和投资性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不仅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
四是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放缓。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增长8.1%,比珠三角地区低0.5个百分点,改变了2009年以来快于珠三角的局面。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从结构上看,主要是工业增速放缓。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其中粤东增长7.3%,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粤西增长9.9%,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粤北增长6.9%,同比回落7.5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增速放缓,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增长,粤东西北地区全年财政收入增幅放缓明显至4.2%,其中粤东地区出现负增长。
六、如何预判全年广东经济走势?
总的来看,预计2016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将继续保持稳定,波动不会太大,预计2016年全省经济增速在7.0%-7.5%之间。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深度调整之中,呈现出低增长、不平衡、宽震荡、多风险的特征,而且国际产业转移格局的调整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还在加深。虽然美国经济恢复更趋稳定,但美国从2016年1月起启动加息,这从长期看将对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IMF最新预测表明,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比2015年略有提高;联合国12月发布预计报告,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2.9%,比2015年有小幅改善。
从国内看,国家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政策效应陆续显现,“十二五”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预计今年国内经济环境有望保持稳中有所改善。同时经济发展中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力量日益增强,逐步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需依然疲弱,全国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因此多家机构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至6.6%-6.8%之间。
对此,我们的政策建议是:一是继续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要继续保护民资的积极性,同时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和增加外资。要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广东工业产品出口,促进消费。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引领经济发展潮流,力促广东成为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三是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将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稳定价格,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广东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重点要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广东制造业竞争力。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
四是高度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经济生态。一方面要切实落实、兑现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帮扶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企业真正得到实惠;另一方面要把握好税收征管的节奏,保持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的协调和平衡。
新闻解读附图:一张图看懂2015年广东经济
一、经济增长
  二、结构调整
  三、质量效益
  四、居民生活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应主要考虑哪些方面问题_百度知道
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应主要考虑哪些方面问题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 李欣欣
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建议和。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去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温家街2号,邮编:10003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介绍.doc 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形势与政策》
一、云南经济发展阶段
1、探索起步阶段(1981以前):此阶段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会精神的指引下,结合国务院于1979年确定的上海与云南进行对口支援的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于1980年决定撤消云南省计委物资办公室,单独成立云南省经济协作办公室,归口云南省计委管理,行政级别为正处级单位。这一时期,云南省的对内开放主要是与国内有关省(市)区进行物资串换,以弥补省内生产生活资料的不足。余缺互补、拾遗补缺的物资串换与协作成为这一时期对内开放的主要内容。
2、初期发展阶段(年):此阶段主要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积极推进物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合理配臵。1982年5月,省政府在昆明举办经济技术协作会议,此次会议由国务院11个部委和18个省区市的代表参加,拉开了云南对内开放的序幕;其后,云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全省经济技术协作的通知》、《云南省经济技术协作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积极开展资金、技术、人才三位一体的联合协作。198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云南向全国开放、昆明向全省开放的决定。1984年,撤消云南省经济协作办公室,成立副厅级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这一时期,云南省在深化滇沪对口支援关系的同时,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参与发起成立了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西藏等参加的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经过协调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先后促成了南昆铁路、内昆铁路的建设,促成了“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云南省通过与国内相关省(市)区进行对口支援、区域合作及多形式的合作,有效地打破了市场的条块分割与生产要素的地区封锁,促进了以物资串换为特征的对内开放向以对口支援、区域合作为特征的对内开放转变。这一阶段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2.7亿元,物资协作金额75亿元,形成了以区域合作、滇沪对口支援为重点的合作格局。
3、适应市场经济阶段(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云南省的对内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家加强东西部合作战略的启动和中央关于东部13个省市对口帮扶西部10省区市的决定出台,上海对口帮扶云南的机制逐步建立,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对内开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升格为正厅级;年,云南省先后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和对内开放大会,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外商投资条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对内开放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省外来滇投资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战略部署,省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补充规定》,决定在“九五”期间设立1.5亿元的横向联合协作扶持基金(每年3000万元),用于支持对内开放和省际合作项目。同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领导挂帅的滇沪对口帮扶协作领导小组、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领导小组和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云南省协调领导小组;先后与上海、广东、浙江、四川、广西等省(市)区形成双边合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滇沪、滇浙、滇粤、滇川、滇桂等较为稳固的双边合作关系。滇沪两省市分别成立了对口帮扶合作领导小组,长期坚持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会议制度、部门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跟踪制度等四项制度;滇浙两省党政领导互访,两省组织、人事、科技、旅游等部门确立了对口合作工作机制;滇粤两省建立了高层互访和联系机制,重点合作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签署了“1+8”协议及《关于加强粤滇科技合作的协议》和《关于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协议书》,建立了对口部门的合作机制;滇川两省年每年都在昆交会期间举办滇川经济合作座谈会,就两省重大合作项目和合作中需要协商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并签署会谈纪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进了云南与国内相关省(市)区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省外来滇投资企业超过4000家,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12亿元。
4、续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为整合资源,提高对外来投资的推进服务效率,加快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200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省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与省政府外商投资办公室合并,成立省政府经济合作办公室,负责全省招商引资和实施对国内国外开放。省经合办作为云南省外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作为云南省沪滇对口帮扶合作领导小组和云南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潭社会经济总体概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