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你收到私募云被证监会叫停关于私募的神秘短信了吗

女代表喊话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后 收到对方电话短信|证监会|樊芸|刘士余_新浪新闻
女代表喊话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后 收到对方电话短信
女代表喊话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后 收到对方电话短信
  原标题:女代表犀利发问后
  两会上,在审议时当面“喊话”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后,收到了刘士余的电话和短信。
  日前樊芸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那天审议时,我谈到了对股市的几点建议,当天晚上就收到了证监会刘主席的短信和电话,他邀请我到证监会见面。”她说,没想到刘士余主席会亲自联系她。
  3月5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到场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
  “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当时,樊芸直指证券市场上的4大“痛点”,并对刘士余犀利发问:“正好刘主席在这里,是不是可以回应一下?”
  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变脸”较快,她说:“有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抛弃掉股民,逃到国外不回来,我们感觉有点像一场闹剧,我想,证监会难道没有办法对它有所制约吗?”在谈到退市机制时,她说:“中国股市叫了那么多年的退市机制,但没有进展。中国的股市只有进没有退,只有生没有死,也会影响证券市场的质量。”“听说证监会正在制定退市的若干意见。”说到这儿,樊芸直接向刘士余发问:“刘主席在,是否方便透露一下,上市公司退市有没有实质性的举措?”同时她建议,对长时间盈利不分红的企业,尤其是恶意不分红的企业,证监会要加大检查力度,加强信用评价的制度和名单公示;对独角兽企业要加强把关,建立科学民主的评价机制,广开言路,“而不是随意地拍脑袋。”她还给证监会支招:“未来五年对发行制度有个规划,证监会要把握好批量上市和有进有出的关系,这都要加强监督和评估。”据媒体报道,刘士余听后笑而未语。在被记者追问“如何看代表提出的建议”时,他答道:“我们在很多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回到驻地之后,樊芸就接到了刘士余的短信。
  “回到驻地的时候,刘士余主席还专门给我发了短信说,‘我们会认真研究’。”她回忆,3月8日,刘士余又两次打电话,邀请她去证监会,并对她提出的问题一一给予回复。
  在刘士余给樊芸打电话次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了对证券市场6种违法行为的退市办法。“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作为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樊芸履职十年中,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指出金融、财经领域的问题,被称为两会“犀利姐”。
  去年全国两会前,财政部到上海专门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特别向樊芸发来邀请。“你可是财政部点名一定要参加的。”据工作人员说,财政部看到樊芸代表最“怕”了。2013年,樊芸在参加审议时,批评预算报告里的一些数字与代表“捉迷藏”;2015年,她发现预算报告草案上,1.5万亿元数据不明,便拦住财政部的工作人员,询问1.5万亿元转移支付落实情况。“我跟财政部工作人员说,预算报告过几天就要表决了,这1.5万亿元没说明去向,我们怎么表决?这是说不过去的。”事后樊芸评价,“我的再三追问,确实也有了一些效果。这几年的专项转移支付增长率,减少了百分之十几。”对于财政部对她的“怕”,樊芸曾对媒体坦言她和财政部是“不打不成交”:“如果代表的审议、履职没给政府部门压力,怎么推动改变呢?”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专题 :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私募基金监管新规遭吐槽 不能发短信不得做宣传_网易财经
私募基金监管新规遭吐槽 不能发短信不得做宣传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后募集不得开,不能做媒体宣传,连发微信、短信都不允许了,这未免太严厉了。”上周末,证监会最新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让私募圈议论纷纷,私募的下发,一时间让业内难以适应,部分认为阳光化监管未免也约束太多。今年以来私募基金阳光化监管的步伐可谓是快马蹄疾,就在基协会紧锣密鼓地开展备案制度之时,上周末证监会又下发了私募基金监管新规,其中对私募基金的资金募集做出了较为严格的规范,其中“不得通过公众传播媒体、报告会、短信、微信、散发传单和张贴布告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一项,戳到了私募基金的软肋,纷纷吐槽如果不开报告会不做宣传的话,以后资金募集肯定不容易了。“我们以往做私募基金报告会通常会在现场就可募集上千万到亿元的资金,但如果禁止开报告会,那就等于堵住了大部分募集资金的来源。”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不过,该私募基金经理也提出,因为《办法》刚刚下发,究竟监管上执行的力度如何还需要观望,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不以报告会而是以的形式进行宣传,是否算违规呢,这一切都有待考量。除了对资金募集做出规范外,《办法》中还对私募基金今后开展业务时面向的合格投资者设定了门槛。其中明确指出:投资于单只私募产品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投资私募产品的单位净资产不得低于1000万元;个人投资者金融资产不得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一位第三方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关于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要求,以往基本没有太多硬性规定,但是以后可能就需要对投资者的资产情况做出严格的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投资者把控投资风险。
广东一位私募基金董事长表示,关于个人投资者的年收入和资产要求,落实起来难度比较大,因为很多私募基金投资者可能正式工作的年收入并不高,但是其隐性资产却足以投资私募基金,因此很难对个人投资者的资产状况做出量化。随着私募基金备案制的推进,有些私募基金也钻起了监管的空子,一些没有备案的私募基金拿着“转正”的名义当起了产品宣传的招牌。对此,证监会发布的《办法》中特别提到,为防止机构利用登记备案信息进行增信,《办法》规定基金业协会公告的登记备案信息,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证监会严查私募基金 新富资本树大招风违规电销被点名_证券要闻_股城财经
证监会严查私募基金 新富资本树大招风违规电销被点名
发布:股城财经
上周五,证监会通报2016年上半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情况,并公布了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机构和个人名单,经多方调查了解到,有私募机构是因为违规电话销售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据业内人士介绍,采用类似销售方式的并非个例。证监会私募基金
证监会通报信息显示,上半年,有4家机构涉嫌非法集资,6家机构存在承诺保本保收益、挪用或侵占基金财产、基金资产与自有混同、虚构骗取资金等严重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行为,65家机构存在一般性违规问题,199家机构存在登记备案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合格投资者管理制度不健全、私募风险评级及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评估不到位等其他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专项检查中,新富资本因违规电销被点名。
新富资本李先林对记者回应称,“主要是我们备案的产品最多,树大招风。检查结果显示我们向非特定对象营销(即给陌生客户打电话推介产品)不合规,证监会在这个细节上提出批评。”
记者获得的一份署名为深圳前海新富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整改通知书显示:“日,市证监局相关领导来我司进行例行检查,在检查中对我司电销系统外呼的展业方式提出了严厉批评。因该展业方式是典型的向不特定对象推介私募产品的行为。”
《私募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募集机构不得通过9种渠道推介私募基金,其中包括“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媒介”。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私募行业采用电话销售的并非个案,而且存在很多“擦边球”。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些私募第三方平台登录网站需要注册并留下联系方式,他们随后会通过注册时留下的联系方式对这些用户以电话回访的名义,推销私募产品。今天收到股市QQ消息,说是私募机构,先盈利后付费。盈利后将赚取的50%分给他。这种是真的还是假的?_百度知道
今天收到股市QQ消息,说是私募机构,先盈利后付费。盈利后将赚取的50%分给他。这种是真的还是假的?
他们这种运作方式是如何操作的?可信不?为什么可信,为什么不可信,说下理由。
我有更好的答案
  纯属骗子!  因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股票的涨跌,除非他是神仙或是神经病,偶尔的预测正确并不代表长期的预测正确。在我十几年的股市生涯中,中外出现过太多的股市预测大王,他们最后的命运不是进了牢房,就是永远销声匿迹了,个别人最后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采纳率:74%
我试试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首先“私募机构”这个头衔就有点夸大了,有证照的合法的阳光私募,起步门槛就要5000万资金,注册分析师等条件才可以经营,他们发行的基金通常100万到300万不等一份,门槛很高的。当然,还有一些没在证监会备案的非阳光私募,要求的资金和条件也不低,只是不用对社会公布而已。通俗点来说,私募就是私下募集资金来投资。几万几十万的也是私募,可能他这个所谓的机构也就那么一两个人而已。他们通过QQ,电话等工具寻找客户,寻找资金这种行为,在证券法里面可以说是违规的,甚至犯法的,一般影响不是很大的证监会都不去处理。要说先盈利后付费,一方面说明他们对自己还是挺自信的,我不清楚他们的自信来自于什么,但做为楼主你,则要考虑他们的操作理念,风险意识等等等等诸多因素了。毕竟钱是你的,风险全在你身上。要说盈利分成50%这也太坑爹了吧,和风险不成正比,阳光私募也就2:8或3:7分成。运作方式真不好说,有可能一个人或几个人分工,有人负责研究股票,有人负责寻找客户,把研究股票的结果通过客户的资金转化为自己的收益。就是借鸡生蛋吧。到底有没有这个生蛋的本事,他要证明,你要验证。巴菲特在50年代也是这样起家的,当初他炒股本金10万5100美元,只有100美元是自己的,其它的都是家人和亲友的。他就是用自己的本事把这些资金做大做到现在。我不敢说他们一定是骗子什么的,但就分成比例来说,非常不靠谱。真有水平的高人,分成比例反而很低,他抓住消费者的“贵的一定是好的”心态,但股票不是消费,是投资,是风险。所以,这样的信息我肯定不会去信。
另一个人是3:7分成,他们更靠谱,他每天盘后给我发的票,第二天都涨5%,非常准,观察好一段时间了。这个我想去试试。
这个才是骗子!!!老伎俩了,居然还有人信。有本事就2:50之前告诉你。3:01之后的都可怕。
老鼠仓吧。估计也不是百分百准的,基金同样也会操作失误。
你认为中国股市现在还有救吗,中国经济一直都很好,可是为什么A股却一直低迷呢?
真的啊,你盈利了他抽成50%。你亏本了他不管的,无本买卖,一本万利啊,他多划算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私募机构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www.banklaw.com.cn
证监会关于禁止违规开展私募产品拆分转让业务问题的答复
2016年3月18日新闻发布会
2016年3月18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发布了五项内容:一是CEPA框架下首家两地合资多牌照证券公司获证监会批准;二是发布了证监会完成公司债券发行人首次现场检查工作;三是介绍了2015年证券评级机构现场检查情况;四是通报近日3起典型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件查处情况;五是证监会对4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以上内容见官方要闻栏目)。最后,回答了记者关于禁止违规开展私募产品拆分转让业务的问题。
1、问:现在存在一些互联网平台开展私募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及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私募产品或私募产品收益权的拆分转让业务,请问这是否合法?对此有何评价?
答:开展私募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及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私募产品或私募产品收益权的拆分转让业务,应严格遵守《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销售、转让私募产品或者私募产品收益权,且单一私募产品投资者数量不得超过法定上限。
近期,我会在监管中发现一家交易平台违规开展私募产品收益权的拆分转让业务。具体模式是,先设立关联公司以合格投资者身份购买私募产品,然后通过交易平台将私募产品收益权拆分转让给平台注册用户。此类业务主要涉及三方面违规事项:一是通过拆分转让收益权,突破私募产品100万的投资门槛要求,并向非合格投资者开展私募业务。二是通过拆分转让收益权,将私募产品转让给数量不定的个人投资者,导致单只私募产品投资者数量超过200个。三是违反我会关于通过证券交易所等证监会认可的交易平台,转让证券公司及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份额的规定。我会及时对这种违规开展私募业务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并责令该机构停止开展相关业务。目前,该机构已停止开展私募产品拆分转让业务,并对存量业务进行整改。
我会重申,从事私募基金销售、转让、管理等业务的相关主体,以及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等机构,应提高合规意识,规范展业,不得以金融创新的名义变相突破合规底线。我会将加强对私募业务的日常监管,加大对违规开展私募产品拆分转让业务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将依法严肃处理。
升级为付费会员,请联系金融监管研究院助理 微信/电话:;会员价格2000/半年;3500元/年
证监会关于禁止违规开展私募产品拆分转让业务问题的答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监会私募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