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毕业后住房公积金直接买房房,其他人会怎么看待她?

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3:29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3:16 &&
别信那些段子,清华毕业的有几个留在国内了?越南输出劳工;菲律宾输出女佣;中国输出什么?清华给美国送去工程师,北大给美国人输出老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4:35 &&
r(F′)q别坑老牛就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7:31 &&
若清华毕业生都只顾买房,这个社会就堕落了要是清华毕业生也买不起房,那这社会就牛逼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2:29 &&
11:27:31&&的原帖:&&
若清华毕业生都只顾买房,这个社会就堕落了要是清华毕业生也买不起房,那这社会就牛逼了? r(F′)q这……你居然还害怕清华坠落?这特么是忧国忧民啊,情怀,里面有你相好没?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3:10 &&
&&&&白孝文沉醉地说:“过去要脸,就要成那熊样子。现在不要脸了,倒还零干了!人不要脸真是太悦意了!”&&&&“不要脸”以后,白孝文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还加入了共产党,后来更是做到了长官级别。&&&&“不要脸”不是单纯撕破脸皮、猥琐肮脏,它代表了年轻人敢于冲破世俗束缚,敢于反抗社会大流的庸俗和压抑,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的心理状态。---------------------小编,这可是原文啊。黏贴过来就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6:08 &&
衣食住行,是每个人和家庭的“基本要求”,清华学子有这种需求有什么不对!该思考的是:当权者为什么会让清华学子也买不起房!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9:23 &&
衣食住行,是每个人和家庭的“基本要求”,清华学子有这种需求有什么不对!该思考的是:当权者为什么会让清华学子也买不起房!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09:58 &&
以前,学好数理化,有前途。现在,全靠投胎了,这社会,不需要科技,只需要关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10:52 &&
以前,学好数理化,有前途。现在,全靠投胎了,这社会,不需要科技,只需要关系。有“家风”,就好了,老子英雄儿好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24:23 &&
就算清华学子全不买房,这个社会照样坠落。改变,不全指望D校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8:34 &&
你觉得有希望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43:29 &&
好笑,不然呢?&&基本生活问题都没解决,还想人家去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凭什么?
共 10474 次点击,51 个回复& 1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江西会馆&&├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若清华毕业生都只顾买房,这个社会就堕落了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毕业刚工作一个月被女朋友的家人催着买房,怎样看待_百度知道
毕业刚工作一个月被女朋友的家人催着买房,怎样看待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知道楼主那里风俗怎样,我们这边通常男方买房女方陪车。个别例子除外。像你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女友努力仅仅代表她个人。如果真的发展到步入婚姻,我认为双方家长应该坐在一起商量一下,而不是通过孩子们之间去传话要房要车。
采纳率:7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80后新上海人魔都买房录:有能力买的人 为何会与房子擦肩
来源:住在上海 作者:伊莲娜
很多人有能力买,可理念有差别。就算你被人看低、被人抛弃……主要原因,也不会是因为房子——“房子”扛不起你人生的全部。
理财之家4月6日讯 &一位80后新上海人分享了自己在魔都十年买房的心路历程,她提出的“买房与性别无关”、“很多人都有能力买,真的只是理念差别”等理念,或许能让思维和现实困境中的年轻人得到一些启发和安慰。“我,起了大早,毕业一年后即‘啃老’买房,在限购限贷前买好两套;后继乏力,买小了贷少了赚钱能力弱置换困难;闺蜜A及家人2002年先入五角场,2017年再入苏河湾;闺蜜B10年前连买多套CEO盘,现已创业成功半退休;还有若干前同事例子……‘没有钱’,‘我是女生’,‘我是美女’,‘我只有20岁出头’,‘我刚毕业’、‘家里穷’之类,都不是阻碍买房、阻碍进步、阻碍奋斗的理由。”本人80后,女,因读研来到上海,毕业后打分落户,同年就职于上海某事业单位。出身于上海周边某三线城市小康家庭,后家庭遭遇意外变故,家庭经济条件呈断崖式下跌。幸好父母辈属于省吃俭用、勤俭持家,不炒股不妄想一夜暴富型,到我工作时,家里仍有一些存款,奠定了我魔都买房“啃老”的基础……第一套2009年夏天内环内老破小一室户总价百万内然而,正因为家人保守的性格,我来上海读研后,家人完全没有买房的意识:不仅没有在上海买房的想法,也没有在老家买房的想法——父母本身是典型的50后,吃过苦,很勤俭。不买房并非为了自己享受,就是脑子里没有“买房”这根弦。他们没有,我却有。这里,就要隆重插播闺蜜A的买房故事了。闺蜜A是我的同乡兼同学。闺蜜A的老爸是专业人士,很多年前就开了公司,家境在我们当地算中等偏上。2002年,闺蜜A的家人就为她在上海买了房,三房两厅两卫,130多平米,杨浦区五角场一手房,户型楼层都不错。闺蜜A的老爸在同龄人中,属于时代的先行者:有魄力,有见识,不从众——当时,商品房兴起没多少年,在我们老家买商品房的人都不多,更别说是在上海买了;那时候,很多人都有能力买,真的只是理念差别。如果说闺蜜A也有什么遗憾,据她自己描述那就是:1,闺蜜A的父母也是50后,时代造就了一代人的保守。这套房闺蜜A父母全额付款近50万元,这笔钱在当年不限购也不限贷的情况下至少可以买两套;买完这套房后现金流匮乏,延误了之后的买房时点。2,当时上海正在建设副中心,有五角场、徐家汇等好几个副中心可供挑选。闺蜜A家选择了均价4500元/平左右的杨浦区;而当年徐家汇的期房均价也不过是元/平。用闺蜜A的话说,就是咬咬牙也能买徐家汇很好的位置;当年十几万的差距,若干年后扩大成了数百万的差距,越来越追不上;近年来,五角场尽管发展也不错,但地位始终不如徐家汇。3,闺蜜A的老爸则耿耿于怀晚买一年半载,错过蓝印户口。(浦东新区的买房送户口政策,在校大学生不能办),这个遗憾在闺蜜A读研落户后弥补了。但闺蜜A表示,如果早一点买房,读大学前落了户,或许不会读研,或许就业更容易,机会更多,大学生活更顺利。这个我觉得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不多展开。4,2002年闺蜜A家买房时,上海房价和我们老家当地房价差距不大,大概贵20%-30%,五角场一手期房均价4500元,我们老家市中心均价3500元-3800元;如果是上海相对偏远的闵行,如莘庄等地,差价就更小了。此后若干年内,闺蜜A家又陆续在我们当地购置了几处房产,如果将这些钱全都投入上海,资金的回报率完全不同。闺蜜A现状:年初刚生完2胎,已购入苏河湾某楼盘。这次,闺蜜A的感慨是:1、本来可以全款买,但老爸一直看跌,拖到现在,一样的钱,房子要靠抢,要拍中介马屁,要贷款,面积还小了。过去的若干年,错失无数次买房机会。老爸是家里的赚钱大头,“我和我妈说买,作用不大”。2、“老爸一人造福三代”。闺蜜A认为,为人父母,要肩负起为后代铺路搭桥的责任——而不是指望后代自己争气、自己“逆袭”。“我父母对我一个女儿尚且全力付出,更何况我有两个儿子”。闺蜜A 立志为两个儿子继续奋斗,努力赚钱。3、在闺蜜A看来,我们家乡以及上海有些有能力买房而不买房的家庭,大部分是观念不同,一部分是出于自私。“譬如,我父母如果不买房,手持几百万现金,在老家可以过得很滋润,住大平层开豪车等”。放眼我们周围,确实有就读于上海名校,拿上海户口,“逃离北上广”,在老家住大房子,开豪车,寄希望于下一代继续来上海打拼的同龄人。因为有闺蜜A这个参照系,我来上海读研后,就关注过学校周边的房价,依稀记得学校附近某次新楼盘的价格(内环边上)在15000元/米左右(2005年下半年),后来貌似还小跌过。班上读研的同学基本是女生,大多数不是对房子漠不关心,就是概叹上海房价贵。我也没有进一步的行动。现在想来,也是后知后觉,错过了几波行情。转眼到了2008年,毕业季&金融危机。我选择了比较稳妥但薪水有限“大锅饭”类型的事业单位,3月签约,5月落户,还算顺利。2008年9月正式参加工作后,我萌生了买房的念头。当时,众多专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两级分化。不时传来国内一些城市房价“下跌”的声音,也陆续听闻了一些就业方面的“噩耗”。金融危机对上海经济的影响还是不小的,一些知名外企发生了大规模的裁员潮。我在单位附近就亲目睹过几起。同学间交流后发现:本科时能找到的工作,读研后反而没有空缺或不好找了,还有同学错过了招聘季,毕业后居无定所。一时人心惶惶。我经常关注地铁上的《时代报》,办公室的《新闻晨报》等本埠资讯,感觉上海房价处于胶着状态。这一阶段,我对房子的关注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付诸于行动。开始看房的契机是在2009年初。2009年春节前后,我去了一趟吴哥窟和普吉岛。走出国内的舆论环境后,我发现:金融危机的威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像普吉岛这样成熟的旅游海岛确实有点萧条,但欧美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没有明显的消费能力下滑的态势。既然度假的人仍然在度假,享受人生的人仍然在享受人生;那么,类似房子这样的大件刚需,更不会跌到哪里去。回国后,我将买房提上议事日程。2009年春天,上海楼市已经回暖。民间舆论看空看多者皆为数不少。考虑到自住刚需,我没有看空,陆续在金桥、中山公园等地铁沿线看了几套二手房。6月底,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套房源,办公室同事正好知道这个小区,便当天约看。运气好的是,第一次约看,就看到了。下班后,中介带我看了这套房,里面还有租客。我就在房间里走了一遍,觉得厨房挺大,得房率可以。中介也很给力,她非常了解上家的情况,把房产证复印件拿给我看,随即就和上家取得了联系。上家是上海土著,住在附近。我在中介门店等了20分钟不到,上家居然骑着自行车就到了。我当面付了2万元定金,中介帮我还掉1万多房款,中介费也打了个折。这套房子是普通住房,按照2009年上半年的政策,我只需缴纳1%的契税。当天看房,当天付定金,当天签合同,当天约定后续付款时间及方式,一气呵成,非常顺利。之后约了一天,上家开车带我去煤气公司过户。这时,我才得知上家还蛮有家底的。据上家介绍,这套老破小是他2000年买入,专门用作收租的;卖给我时,光收租金就已经回本了;2009年卖出,是觉得老破小涨得慢,装修折旧严重,准备拿卖房的钱,换更好的标的。上家还告诉我:“当天有好几波中介带人看房,你前面也有人说看中了但要考虑一晚上再付定金;看你比较有诚意,付定金最快,付款方式也好,就直接和你签合同了;排在你后面的也就没让他们看。”这些话不知真伪。不过,到了2009年下半年,上海房价已经从“小阳春”直接进入了盛夏跳涨模式。虽然市区老破小的涨幅并不大;但我是刚需,买定离手,也算了却一桩心事。这里再插播下我的前同事之一,是和我一个办公室的土著白富美,即前文所述听说过这一小区的同事,是我工作之余的良师益友。她对我买房的启发有:1,“买房与性别无关,有条件就买。”我工作时是2008年,当时上海的社会风气还是男女共同贷款买房,或是男方买房,女方装修;更别提我老家了。我有买房的念头时,这位女同事不仅不诧异,反而很鼓励,并例举了好几个她自己及她身边同学同事买房的例子,供我参考。同事对这套老破小的观点是:“这房子,年代久远,倒来倒去不知多少手了,涨幅肯定不及新房次新房;但地段不错,女生住那里很便捷,也很安全;买比不买好。”而有些上海土著,包括我家人,老家的亲朋好友等,对我买房并不热衷,有的还很不理解地问我:“女孩子挑个好老公就行了;买什么房子啊;干嘛要压力这么大啊”等。2,“买市区,尽量买地段好的,大的,新的,多贷款。”这是得知我看房后,这位同事给我的建议。可惜的是,这一建议我并未完全遵守。如果当时在单位周边买,或中外环间买,这点钱可以作3-5成首付买到不错的次新房或期房。土著白富美同事现状:已退休。一半时间在上海,一半时间在美国;已为下一代买好美国一线城市的房子;边照顾下一代边到处旅游享受人生;继续过着资深白富美的生活。第二套2010年夏天入手南翔某刚需期房2011交房后出租至今2009年买好老破小后,我立即全部敲掉重新装修。敲掉后,觉得房间、厨房比之前看起来还要大,心情很好。2010年过年前,我入住了装修一新的老破小。因为这一买房经历,我更加关注上海楼市,但第一套房子已经“啃老”&用尽“洪荒之力”了,暂时并没有再买的打算。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契机——同样和出游相关。2010年寒假,我去日本看望同学。2010年,日本自由行尚未放开,我同学已在日本工作,提供了大部分材料,因此,我获得了日本访友签证,不用跟团挂靠旅行社就能去日本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全面充分地接触了日本几座大城市。其中,东京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直觉(作为文科生,我想象力特别丰富)上海的明天也会向东京这样的超级大城市靠拢:交通更加便捷,城铁和地铁间无缝对接(当年还没有大虹桥);有多个副中心(当时东京已有银座、六本木、青山、台场、新宿、原宿等多个繁华地带),综合体遍地;卫星城绕城一圈(我在城铁上遇到家在卫星城人在东京上班的白领女,东京和大阪周边有好几个类似花桥的卫星城)……越想越感到昔日远东第一大都会的上海潜力无限啊(傲娇脸)。在一穷二白、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要买房,首先,我要说服自己,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和各种前期准备工作。这时,我想到了闺蜜B的经历:闺蜜B是70后,我们相识于老家,属于平常不一起逛街,但会深聊很多话题的朋友。闺蜜B给我的帮助既不是资金,也不是人脉,而是——思路、魄力、勇气!1、真诚分享、身体力行。2011年前,上海并限购不限贷。我和闺蜜B认识后,她毫不藏私,不止一次建议我,要去上海买房。闺蜜B不是“嘴炮”,也不是那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不是那种鼓励大家不买房自己却屯房N套的人。2005年前后,闺蜜B已在上海内环边上买入了一套次新房;在建议我买房的同时,她也在上海积极看房;有几次还带我一起去售楼处踩盘。当时,她真诚建议我购置浦东某均价13000左右的楼盘,但这一楼盘的所有户型都偏大,总价较高;我自然是没钱买,我家人也没这个意识,闺蜜B自己买了——现在,这一楼盘及周边早已成为沪上知名的国际社区。我读研时,住过闺蜜B位于黄浦江畔的某CEO豪宅,东方明珠三件套是她家客厅的背景墙。从投资回报率来说,CEO盘不是最好的选择;但闺蜜B的这套精装CEO盘,多年前的月租金就稳定在1000美元朝上,是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2、先有想法和目标,再想办法实现;而不是找无数理由逃避问题;越努力,越幸运。闺蜜B的父母很早就离开人世了;闺蜜B本人既不是上海土著,也不是我们老家人。在很多人看来,闺蜜B并不具备在一线城市买房的实力。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勤奋、能力,闺蜜B做到了!念书时,闺蜜B从一个非常偏远落后的地区(为避免地域之争就不写哪里了)考到所在省城的211大学。闺蜜B的专业是童子功,从小和哥哥姐姐一起练的,但只有她考上了大学。闺蜜B的原话:“我不是兄妹中最聪明的,但是是最能吃苦的”。大学毕业后,闺蜜B只身南下,本想在上海发展,后因各种现实因素选择了我老家。闺蜜B并没有因为暂时无法落脚上海,而宣称“逃离北上广”,“高房价赶跑年轻人”等;恰恰相反,她不仅一直向我及周围朋友灌输上海的好处,在我老家工作后还自费前往上海某高校进修。我们认识时,闺蜜B已年近30岁,不少人劝她先结婚后立业;对于各种建议,闺蜜B仍然沿着她既定的目标坚定地走:进修-工作-提升本职工作能力-跳槽-获取更高的薪水;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兼职-增加收入来源-进修-攒钱;生活节俭朴素,租小房子,很少买衣服,我们认识多年来从未听她谈过化妆品、包包之类的话题。PS:闺蜜B是第一眼美女,她的专业具有不可替代性,她的收入在我们当地属于中上水平,远超普通公务员、小白领。2005年前,闺蜜B用自己积攒的钱&向周围朋友借的钱作首付,买了上海第一套房子。之后几年,闺蜜B结婚了。但她不仅没有懈怠,反而火力全开:一边相夫教子,一边创业,一边继续买房,比婚前更努力。在闺蜜B看来,“没有钱”,“我是女生”,“我是美女”,“我只有20岁出头”,“我刚毕业”、“家里穷”之类,都不是什么阻碍买房、阻碍进步、阻碍奋斗的理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首先要敢想”——身边有闺蜜B这样的例子,我平白多了三分勇。回望2009年,拼尽全力&贷足款&借钱的话,确实能够首付凯欣豪园小两房的——只能说,在基础比闺蜜B好的情况下,我没有她的魄力;相比她的收入,我也没有她的赚钱能力和吃苦精神。2010年,我的薪水没有明显增加;公积金有了一定余额,按照2010年上海的公积金政策,我最多可贷款30万。我以闺蜜B激励自己,又开始了看房之路。这次,我一开始就“抛弃”了市区的新房,直接看中外环及外环外的楼盘。2010年二季度,主要看了单位往东的唐镇毕加索小镇(几年后的宇宙中心)、迪斯尼板块(听说有同事买,那时还很荒芜)、上大板块(有同乡买在那边)等。2010年上半年,这些板块的新房、次新房均价大概都在1万出头,最高不超过2万。买了《上海楼市》等杂志参考,参加了上海房交会等类似活动。某一天,以周末散心的心态参加了某媒体组织的北上海看房团:一天之内看了南翔、江桥、嘉定新城等板块的几个新楼盘。这一看,倒把我的勇气充分激发出来了:一方面,嘉定是上海离我老家最近的区域;另一方面,嘉定很多楼盘均价在1万出头,85平米左右的两房总价基本在百万左右,跳一跳能够得着;在建的11号线经过南翔等板块,而我买的第一套房子正途径11号线某个站。多重因素叠加下,我将目光聚焦在了嘉定。之后又一个周末,我一个人去了嘉定新城和南翔,在一天内密集看了白银路站附近的龙湖、新城;嘉定新城站附近的中信泰富又一城;南翔站附近的金地、新城,以及离南翔地铁站坐公交车20分钟的“准地铁盘”(也是我入手的楼盘);顺便还看了马陆站附近的楼盘好世鹿鸣苑。其中,部分楼盘和之前北上海看房团所看楼盘重合。首先排除的是白银路站和马陆站:11号线是有支线的,白银路站位于支线上,等候时间长;马陆站离南翔站较远,且当时周边比较荒凉。这时,就剩下了两个选择:嘉定新城PK南翔。(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嘉定新城#看业主测评)前者更新,板块整体运作,规划高大上,有很多利好,如引进国际学校、建N个公园、建瑞金医院分院等;后者离市区更近,但实地踩盘时脏乱差,还有飞机轰鸣。地铁出行的话,住嘉定新城地铁房比住南翔非地铁房到市中心更快;从绝对距离来说,南翔板块离市区更近,自驾更方便。同时,通过看盘,我发现11号线沿线新楼盘扎堆,预计未来地铁会很挤(现已验证),相比之下,有车的话住在南翔更有优势。我居然还考虑了南翔小笼包、古漪园等因素,感觉南翔更有历史人文基础。价格上,嘉定新城地铁盘均价集中在15000元/平米上下,南翔地铁站附近的金地,均价更贵,但整体精装且社区较大环境好;离南翔地铁站远一点的楼盘均价和嘉定新城地铁盘价格差不多。如果再花时间找找附近的二手房,可能也会捡到漏;但第一套房子是老破小,第二套已经定位在这么远了,实在懒得淘(羞愧);在网上查了下江桥、枫桥路附近的房子,也没多少次新楼盘可供选择;本身对南翔镇也不熟悉。最终结果是,在第三次看南翔某楼盘时,快刀斩乱麻,我直接在售楼处交定金了。第四次去售楼处签合同时,我家人从老家赶来了。这个南翔的楼盘,一期有三种户型,分别是:我意向中的80多平米的两房,68点几平米的一室一厅(可改成小两房),和130+平米的大三房。我家人看到一室一厅的房型,很心动;当场和我讨论为嘛要买80几的,68的同为全明户型贷款少压力轻。我坚持己见,不为所动——我觉得68那个得房率不高,实际功能和我第一套一室户老破小差不多,只不过每个空间更放大点;再说,我已经做好了贷款的准备工作,贷都贷了,多个几十万均摊到30年,每个月多不了多少。我跟看房团第一次看这个楼盘时是6月份,当时还有好多楼层可供选择,第四次签合同时是7月份。从第一次到第四次,不过一个多月,售楼处中介的态度已经一次比一次强硬:我之前想买的几个楼层都卖掉了(不知真假),还不让还价。现在回想:2010年夏天,并不是上海楼市的牛市,市场没有很热;但买房人,譬如我这样的散户,在开放商那也讨不到什么便宜,更不要说买到什么“跌价打折”房了。回首买入第二套房的经历,我“骄傲”的是:顶住压力摒牢买了一个相对大的户型。2010年至今,在上海置换是越来越难了;也因为出手早,赶在了单身限购政策出台前;我“遗憾”的是,还是买小了贷少了买少了——但以我当时的经济实力(现在也是普通工薪族),买多了买大了,贷款和月供都成问题。当然,那又是另一种人生了。人生无法假设,无法重演总结我的魔都买房感悟一、理念先行1、比较庆幸自己有买房的“觉悟”:没有受性别女,就不用奋斗、不用学习好、不用努力工作,不用买房等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时,也感谢身边闺蜜、朋友、同事的启发、鼓励。生于80后、85前的我们,成长于一个“女生不用买房”的舆论环境中。我20岁左右时,周围有点家底的家庭送女儿留学的蛮多的,没有奖学金的话一般一年学费就要几十万人民币。应该说,很多父母是舍得在独生女身上花钱的。当时,出国也是一种风潮。我也在上海五角场的新东方专门进修过英语口语,聆听过俞敏洪等多位大咖的讲座。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像我这样的文科生,只有在国内才有土壤,才有市场——模糊觉得西方社会价值观不同,文科生发挥不出优势;又不愿出国转行读计算机、会计等专业;家里也不是轻松能拿出几十万的大户,慢慢就打消了出国读书的念头。后来在上海读研时我不仅学费全免,还有奖学金,花费算正常生活花销,没用过“大钱”。这样一来,客观上,我也算“歪打正着”节约了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我的家庭氛围比较传统保守,我也比较老实规矩,没有投机取巧、以小博大的念头。我买房的初衷很简单:我喜欢上海,我想在上海留下来,独生女,要考虑父母以后的养老,这些都需要房子。2、没有被单位的单身员工宿舍“迷惑”,虽然比学生宿舍条件好,但我还是想一个人住自己的房。我毕业前顺利拿到OFFER,并打分落户。有些目标清晰的前辈/同龄人,为了先落户,会优先选择薪水一般、但名头好听的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拿到户口就跳槽。我某位本科师姐&前同事便是如此,但我当时并没有这种觉悟。参加工作后,和昔日的同学交流了下类似单位(这些单位都曾分过房,当然,我们是不可能了)的做法:有些单位直接给青年员工发住房补助;有些单位缴纳了相对高额的公积金&补充公积金。我的单位,是给新员工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单身员工宿舍,每月租金不到500元,但是,原上海籍(310打头)的新员工不能享受,新员工婚后原则上也不能享受——住单位宿舍,本来就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结婚了、生娃了、跳槽了等,分分钟就可能住不了。说回前单位的员工宿舍,有卫生间厨房小阳台热水器空调复合地板等, 2-4人一间房,比念书时的宿舍条件好。2008年,这样一间次新小公寓的租金折合成市面价,要2000多元/月,几个人合租每人大概也要出700-800元/月。单位单身宿舍的优势:住客都是年轻同事,少了自己找合租人的麻烦和危险;安全等各方面的配套还是有保障的;离单位很近,节约了大量通勤时间和成本。住在单位宿舍,可以吃食堂,基本的基础设施如体育馆、图书馆、医院都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用和外界发生大量交流,会逐渐失去买房的迫切感,客观上,确实会消磨买房的意志。如果在其他一些房价平稳的城市,先在单位宿舍安顿下来,慢慢攒钱买房是可行的、理智的行为;但在上海这种城市,时间就是金钱,晚买一个月,行情好的时候哪怕晚买一周晚买一天都可能白白损失几万数十万上百万。有时候,问题不会因为你当鸵鸟不去面对,或暂时不需要面对,就自动化解。住单位宿舍固然能轻松过日,不用背房贷,也没有市场上租房的苦恼,但损失的,是自己的时间&机会成本,以及,存量资金的净现值——一样的钱,越往后,买到的居住体验越差;一样的居住体验,越往后,则要花越多的钱。PS:2009年,我买完第一套老破小后,和楼下的邻居,一对新上海人小夫妻交流。他们的房子是在月买的,和我面积一样,楼层更好,精装送家电,总价比我买的便宜40%。而这,还只是老破小的涨幅。这些现实的无奈和残酷,天天呆在单身宿舍两点一线上下班的人,是体会不到的。二、快狠准。早买比晚买好,买错比不买好。(特针对一线城市)行动力很重要。不管是在2009年、2010年的上海,还是现在,房价相对于普通人的收入来说,始终显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即便是我老家——某强三线城市,房子均价至今未破万,当地的工薪族也没人“嫌”房子便宜。很多人念叨贵,不过是出于一种“自我怜悯”的“自怜”和“软弱”:不愿意背贷款,不愿意背大量贷款,想象中买房后的日子会很局促很苦,就算咬咬牙买了也买不起心仪的房子宁愿不买等。我老家的买房环境还好,多年来,政策平稳,只要有正经工作,买房难度不大。但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买房人既要面临众多竞争者,又要面临各种突发政策,一踌躇,一犹豫,能贷款的可能会贷不了,有房票的可能会突然失去购房资格,行动力执行力就格外重要。回想起来,我两次买房都比较“草率”,甚至称得上是一意孤行:没有看房“300套”,连10套也没有;没有注意时间节点,没有进行详细调查,没有挨家挨户走访旁敲侧击打探消息,没有广泛咨询亲朋好友意见。应该说,买的两套房既不是 “笋盘”,也不是同时期最有升值潜力的房产。但是,由于我行动力够强,买在了上海版限购限贷政策之前;要是挑挑拣拣,可能第二套就买不成了;而当年觉得压力山大的贷款,几年后反而觉得贷少了;如果这笔钱没买房或是在老家买房,明摆着就是跑输了房价跑输了通胀。三、好地段不是恒定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由于家里曾有长辈在上海工作、生活过,我本人青少年时期也经常来上海玩。我的上海地段观比较接近“土著”:偏爱浦西,偏爱法租界。而我一些新上海人同学、前同事等,则完全没有这些“情怀”:有买在川沙的,有买在张江镇的,还有置换在世纪公园板块,三林板块,龙阳路板块的。他们买的时点和房子单价和我差不多甚至更低,但现在的涨幅更大(撇去贷款的杠杆因素)。对于第一套老破小,论居住体验,我并不后悔;论投资回报率,确实不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之后,在各种机缘巧合入手的南翔某楼盘,初衷是想让家人住,或成家后自住,既要追求面积,又要控制总价,属于不得已买在了外环外——结果,最近看到一个数据,该楼盘已进入魔都近年来涨幅最大的前10榜单。我自己的体会是:内环内老破小。周围环境虽然也在提升,也在扩建新增地铁线,但由于N年前就是成熟地段,N年前就有2号线,各种改造升级对地段的影响呈“边际递减效应”。反映在房价上:则是不落后于大盘,但绝不会领先于大盘。另有一个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买家/租客,宁愿住新远大,不愿住老破小。在社区环境等方面,老破小的劣势也很明显。南翔次新房。每次去南翔,都会有新发现。综合体越来越多,公园很漂亮。八卦一下,路人的穿衣打扮形象气质从7年前的“杀马特”风转向 “小白领”风,最近一次去,俨然有了时尚的感觉。2017年3月,超大综合体落户南翔,11号线开通预留地铁站,嘉闵线已部分通车等利好频出。所以,如果打定主意要在某个城市生活、发展的话,就不必太纠结于一时的地段论,而是要“先上车”。而且,地段是人为谱写的,随着入住人群的变化升级,一个板块的消费能力、品位、配套设施等都会慢慢随之变化升级。南翔的发展还给我一个启示:一座城市的发展,一套规划的落实,体现着城市的竞争力;有竞争力、有效率、有实力的城市,才可能重启老城、再造新城!相比地段,选对城市更重要。四、买房不是全部,但确实是一个加分项,让人生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幸福与否,归根结底,和有没有买房关系不大。直到今天,我家人还经常不理解我的买房行为。他们认为:有吃有喝有住手里有点钱就可以了,干嘛要把钱放在一堆砖头上;有房就幸福吗?房子涨了可以拿出来用吗?……类似这样的观点。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对立起来,或关联起来。譬如,前段时间网上热炒的帖子“清华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学区房还有什么意义”。试问:考上清华和买得起学区房之间有什么必然因果关系吗?一种反驳是,更多清华毕业生买了不止一套帝都学区房;另一种反驳是,初中毕业的包工头早买了帝都学区房。回到买房这件事。买房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房不等于幸福,没房也不见得幸福;有房可以幸福,没房也可以幸福。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自己的房子是一个加分项。就如,清华毕业生也可能薪水低,但清华毕业生总体来说还是比普通大学毕业生找得工作好、薪水高;美女也可能配牛粪,但在其他条件相仿的情况下,美女肯定比相貌平平的人挑选余地更多。反之,如果你被人看低、被人抛弃、遭遇一些困境……主要原因,也不会是因为房子——“房子”扛不起你人生的全部。我们不需要唯房论,但也不应该把房子和“诗与远方”对立起来。更多的情况是:有房之后,更有心情和余力追求诗与远方了。 &&责任编辑:赵予
1. 理财之家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理财之家"的文章,版权均属上海善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理财之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理财之家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理财之家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理财之家
和相关作者,违者理财之家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追究相关责任。
2. 凡理财之家注明"来源:××× "的文/图等稿件,理财之家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400-175-8788
95%的朋友还会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400-175-8788
客服邮箱:
服务时间:9:00 - 18:00
扫码发现更多干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