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往往由贸易战引发金融危机机引发这句话对吗

正确区分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这两个词汇,很多人会将这二者混淆,那么何谓金融危机?又何谓经济危机呢?二者在本质上究竟有什么区别?两种危机对我国有何影响呢?下面就逐一的介绍一下:
  一、概念不同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常常随之而来的信用紧缩,是一种货币需求快速增长大于货币供给的状况。在几十年前金融危机基本上等同于挤提,现在则多以货币危机形式出现。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而且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目前发生在欧美大规模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倒闭就是明显的金融危机,股市暴跌有时也是一种金融危机。
  而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主要是指经济基本面发生极端恶化,大量企业倒闭,社会经济陷入极端萧条中。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而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二、成因不同
  金融危机,通常是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这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而经济泡沫,通常又是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是经济不合理繁荣的结果。中国人术语是“经济过热”。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就说本次发生的金融危机,其直接导火线就是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却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由于目前发生的金融风暴已波及到全球市场,到了今天金融危机已发展成为经济危机,如1929年出现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就是最初由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引发的。
  经济危机往往是跟随金融危机而来。金融危机发生时,信用紧缩,大批银行面临挤兑压力;随着通货紧缩,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实体经济放贷,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大爆发。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过去我们讲: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社会生产的增长,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但是现在应该讲:某个特定行业,例如房地产,金融,能源等领域的资本家利用体制监管不力的漏洞或者垄断地位,拼命剥削整个社会而不是自己的工人(他们自己的工人往往一同发财),造成本行业价值虚增,由社会买单。使得全体公民相对贫困,买不起房产,股票等被他们操控的产品,造成需求衰退的连锁反应。所以说,现代经济危机不是产品过剩,而是虚假财富过剩。一个价值10万元的房子被炒到100万元,这90万元就是虚假财富。制造这些虚假财富的效果就像制造这么多假币一样危害社会和经济。政府预防现代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要像打击假币一样打击虚假财富进入流通。
  从本质上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劳动分配的不公平。市场体制具有两极分化的弊端,自由竞争自由分配不但会提高生产力,也会导致劳动成果的不均衡分配。不均衡分配,是符合规律的,而且是公平的,就像羊吃草,狼吃肉一样,有多大能力得多少钱,享受哪种质量的生活,但是当狼连草都想霸占了的时候,那经济危机就来了,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低收入者,本身能力就不足,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本与他们抗衡,资本家还不是想怎么就怎么?狼难道还赶不走羊?
  虽然,这次经济危机是由次贷危机造成的,但是次贷危机的根源是大量的资本无法创出利润,所以,资本家鼓吹贷款,甚至贷款给那些次级贷款人来产生虚假的消费需求,刺激生产,导致虚假繁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三者在时间上的关系是:经济泡沫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又是不可避免的。
  三、经济危机存在的必然性
  只要是自由市场经济体系都存在经济周期,都会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危险。一百多年来人们作过各种尝试,试图解决经济危机问题。马克思的办法是干脆抛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转为计划经济,的确可以解决经济危机问题,但计划经济事实上造成的后果比经济危机还要可怕,估计经历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正确区分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相关文章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赏析网 2017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金融不等同于经济,经济体系里面含有金融,金融只是一个行业,只是经济中的一部分。 一。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不一样的概念: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产生经济危机原因 经济危机可能是: ★经济政策错误 ★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 ★自然灾害 ★全球化的后果 ★金融政策错误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又会造成经济危机,因为金融行业是经济的一个方向标,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也是金融体系,金融危机是虚拟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是属于实体经济危机。像冰岛她的整个金融体系被催跨了,靠成了整个国家的整体负债,全国GDP只有一百多亿美金,但负债却有一千多亿美金,也俗称国家破产。 他们两者是有区别的,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采纳率:44%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金融危机具体表现在金融萎缩,资金供给不足,流动性低。经济危机主要是经济生产减少,需求下降,失业率升高,通货膨胀等问题。以上是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不同的地方.它们相同之处在于对社会大部分人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他们往往是同向发生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经济的运行.是生产,分配,消费,在生产的过程。金融危机主要从一下三个方面促成经济危机.一.上述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的总财富被创造出来,这些财富要再次参与到社会的创造中,无非有两种渠道,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就是投资和消费.金融危机使财富缩水,人要保持原来的流动性应付以往的经济活动需要的货币更多了,于是1.银行等金融机构吸取资金困难,间接金融活动不畅.2.投资股票等直接金融的风险大大增加,于是直接金融手段也变得更加不畅顺.3.由于对货币的持有需求,也很可能使人的消费减少.以上三点都必然地导致再生产困难,从而使用经济收缩.二.一般金融指标被看作是经济运行的前置指标,所以也称是经济的&晴雨表&.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使用投资者和生产者认为,经济基本面的衰退阶段即将到来,就会更加进一步的导致经济收缩.希望采纳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领域的一些总量指标出现剧烈波动或是出现严重的不稳定现象,衡量是否出现经济危机的指标不仅包括金融领域而且包括实体经济中的一些指标,比如gdp增长率等,总的来说,经济危机范围更广,金融危机范围小一些。但对金融危机处理不当时,很容易合并感染或直接导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范围要比金融危机广,经济危机包括金融危机。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金融危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巴曙松:金融危机为何不能完全预测和防范?巴曙松:金融危机为何不能完全预测和防范?光荣财经百家号小编语:金融危机爆发前,总会有些征兆。但是你依旧无法完全预测他何时会爆发。就像电影《大空头》中的独眼基金经理,虽然知道危机爆发,然而危机却迟迟不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金融危机无法完全预测和防范?《动物精神》一书,将为你揭开答案。因为人性使然:经济波动难消除金融危机,往往会导致经济金融主流思潮的重大转变,也会引发一系列对于传统经济金融理论的反思。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在给全球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经济学研究人员提供了难得的研究素材和发表各自见地的舞台。经济的变化与起伏,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追溯其影响因素,但是往往要追溯到人类心理,才具有最终的强大解释力。据说即使在格林斯潘声望最隆的时期,有人问:你可以减轻经济波动,但是可以消除经济波动吗?格林斯潘说:不行。为什么?因为人性使然。在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各种经济周期理论,如果从教科书角度看,其演变的逻辑是十分清晰的,例如,其中主流的理论学派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及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学派等等。但是,为什么这些主流的分析框架没有能够成功预测此次金融危机呢?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希勒的《动物精神》试图对这个令当前经济学界困窘、同时也吸引大量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提出自身的分析。经济周期理论:各种主义纷争已久“或早或晚,思想而不是既得利益,才是最危险的东西,好歹且不论。”凯恩斯的这句晦涩的语言,让我们在金融危机中又重新想起他的分析。正如斯基德尔斯基所说“思想是不会很快随风飘去的。只要这个世界有需要,凯恩斯的思想就会一直存在下去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凯恩斯似乎正在成为经济学界的主流。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此后,以萨缪尔森、托宾和索洛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继承发展了凯恩斯开创的理论,发展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弥补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周期是短期内经济围绕长期稳定趋势的变动,是短期经济与长期趋势的偏离。凯恩斯主义坚持短期宏观经济需要稳定,主张政府需要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减少波动。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由弗里德曼创立的。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在刺激生产发展、延缓经济危机等方面起了作用,但却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TheQuantityTheoryofMoney─ARestatement”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学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货币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把货币存量作为惟一的政策工具,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代表人物是卢卡斯、萨金特和巴罗。由萨金特在1979年出版的《MacroeconomicTheory》一书中首先使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这一名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私人经济是可以自身稳定的,货币在长期和短期也是中性的,凯恩斯主义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是有害的。其认为如果让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失业、衰退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学派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他们在1982年发表的论文“TimetoBuildandAg-gregateFluctuations”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开创性论著。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导致经济周期的根源主要是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经济波动是理性预期经济主体对技术冲击所引起的变动做出最佳反应来调整劳动供给和消费的帕累托最优调整的结果,经济周期的任何时期都处于均衡经济状态,政府没有必要干预且干预反而会造成人们福利水平的降低。以上几个学派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周期研究和政府实际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战后由于各国产生了“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因而兴起和发展。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80年代遇到新凯恩斯主义的挑战,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发展了前两者,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推向新的高度。“动物精神”:是解释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尽管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经过了七十余年的发展,经历了新旧理论体系的更替,但是事实上少有研究人员预料到了此次的经济危机。《动物精神》作者的研究认为,正是在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中过分强调了“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这两个基本假设,使得一些对经济周期的扰动———例如此书的主题“动物精神”(即非经济动机和非理性行为)———未被考虑在宏观经济周期的模型之内,其结果就是从理论的指导上减弱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而主张政府需要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减少波动,却恰恰是70多年前凯恩斯所提出的建议。确实,与此书作者类似,当前许多研究者提出重拾凯恩斯主义的建议,并且事实上世界主要国家———无论是曾经奉行自由经济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还是奉行政府对宏观经济加以控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争相奉行凯恩斯的建议,使用前所未有的财政政策来帮助经济走出困境。但是,此书的作者却从更加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作者从行为经济学和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指出了“动物精神”是解释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当代盛行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由于排除了“动物精神”的原理,同时也就排除了信任和信心过分充足与过分丧失,排除了公平感以制约工资和价格的灵活性,也排除了在经济繁荣时腐败对经济的作用。正是由于排除了这些因素,导致了对经济过于理想化的描述,使其发展偏离了主流经济学家的预测。事实上,对于“动物精神”理论的阐述,早在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中便已出现,凯恩斯承认,大多数经济行为源自理性的经济动机,但是也有许多经济行为受动物精神的支配。人们总是有非经济方面的动机,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并不总是理性的。在凯恩斯看来,这些动物精神是经济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也是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从凯恩斯相关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影响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相互因果作用体系:经济发展使利率提高及资本存量增加=>资本存量增加使边际资本效率下降=>由于边际资本效率为正,市场乐观情绪不断增加=>市场乐观情绪掩盖了边际资本效率下降至为低于利率的现实,因而投资继续增加=>当边际资本效率低于利率一段时间后市场醒悟,产生经济崩塌=>投资减少、资本存量下降、利率下行、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边际资本效率上升,但是市场仍处于悲观情绪之中,投资继续下降=>边际资本效率继续上升直到市场从悲观情绪中走出,经济步入增长通道。如此往复,造成了不断波动的产出和利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律的经济周期现象。从以上因果作用体系中可以看出,在市场过分乐观和过分悲观的情绪,是造成经济大起大落的原因。过分乐观和过分悲观的情绪,正是凯恩斯和此书作者所说的“动物精神”的一个最显著的外在表现。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荣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光荣财经光荣财经光荣财经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金融危机中寻求突破路径
日 03:00来源:
从全球经济史以及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看,经济危机往往会引发对现有经济理论与政策体系的激烈争论,其中既可能有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猛烈批评,也可能是原有理论体系对批评的回应和改进,还可能是尝试提出新的分析框架。由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经济理论体系的影响也同样显著。本书可以视为此次危机中关于凯恩斯主义争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作者则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
作为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的克鲁格曼,由于大胆预言危机而声名鹊起,此次全球危机中的分析和建议同样引人注目。作为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代表,克鲁格曼强烈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他认为,市场并不完善,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金融危机和大衰退造成了产出缺口,即经济的潜力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差额,正是需求的巨大短缺使然。他认为,当消费和企业开支难以前进,就只剩下了一种填补缺口的办法:政府必须采取行动,进行刺激性开支,美联储必须推行指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提供第一推动力。
经济学界的争议永远存在,一些学者对克鲁格曼的理论和观点一直就有质疑。例如,克鲁格曼认为当前的美国失业并非结构性的,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研究报告则认为美国的长期失业人口中有40%属于结构性失业。克鲁格曼在财经媒体领域也十分活跃,在一些财经媒体经常撰写专栏来呼吁自己的政策建议,本书就是他对应对当前危机的一系列带有十分鲜明凯恩斯主义色彩的建议和看法。
在经济学中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在克鲁格曼看来,在大衰退和金融危机冲击下,“只要我们伸出手,就有免费午餐,因为这时候大量的闲置资源就有用武之地了”。 这是典型的克鲁格曼的政策基调。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积极应对,大致看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出台金融救助方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出台产业发展政策。总体来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程度不同地在凯恩斯主义旗帜的影响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不过,对于这些凯恩斯主义色彩鲜明的危机应对措施,各种批评也一直不断,本书就可以视为克鲁格曼对这些批评的回应。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与全球市场的互动更为紧密,在危机冲击下,除了推出一系列应对危机、刺激内需的政策举措外,更为关键的还是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经济转型。
21世纪初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一方面,美英等发达国家加速推进全球化进程和资本输出,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结构失衡;另一方面,美国为刺激经济长期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高杠杆、高风险、低透明度且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导致本国房急剧膨胀、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扩张、金融体系的杠杆水平显著提高。
2005年以来,伴随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崛起,全球资源供应格局打破,通货膨胀压力高企,美国进入加息通道,直接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2007年年底次贷危机正式爆发。本次危机爆发不仅是国际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集中反映,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以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和金融监管缺失的必然结果。危机打破了原有经济金融结构和格局,美欧等经济体或经济区域面临巨大的调整成本,经济陷入衰退或缓慢复苏;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通胀高企-政策收缩-经济放缓的调整时期。可见,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关联性日趋紧密,相互影响加大。
当前全球经济和各国国际收支面临再平衡的过程;“去美元化”、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议题也被提上日程;国际金融监管架构和制度在压力下正在经历大刀阔斧的修改和重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面临重大变革。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如何评估本次危机的影响,如何准确把握危机后世界经济金融结构变化的趋势、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处理好经济转型与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关系,对于迅速崛起并处于转型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内部经济增长回落等压力下,当前中国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欧债危机等外部因素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的增长中枢或已阶段性下移;内部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逐渐减退。因此,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推出一定规模的刺激内需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性回落是有必要的,但是更为关键的还是促进经济转型,促使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将转向内生性,制度性红利的释放和经济系统的结构性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zenggj]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明星分析师荐股
@/data/finance/htmlcron3/projects/other/article_zjlr.html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后金融危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后金融危机
所谓,是指2008年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亦或八年、十年甚至更久。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淘汰。
后金融危机背景
日,以第二大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停牌为标志,美国正式爆发了。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来势凶猛的。以此为标志,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随即揭开序幕。
后金融危机发展历程
一、 “”的来临
自当年9月下旬开始,世界各国政府通力合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对市场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以为例,受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跌幅创7年最高,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为负,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降,第二季度负增长1%,好于负的预期。日经合组织预期,将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正在走出低谷,显示出企稳回升的迹象。止跌反弹将是世界经济最终走出衰退的关键。欧盟、英国和也出现了类似的企稳。世界经济已经企稳,已经度过了最恐慌的阶段,已经止住了下滑的趋势。
应该说,这次危机是比1929年的危机更大的一次危机,但由于各国都在进行的研究,各国的经济政策都很及时有力,我们成功防止了的出现。全球经济从崩溃边缘走了出来,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性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即全球正在进入“”。
二、的变异
这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以重创,产生了一些重大或微妙的变化,进而对世界经济体产生了某种变异,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这次的调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进程在未来几年内有所放缓,工业化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世界已经从偏爱转变到发达国家偏爱贸易保护主义。他们往往对的“过于低劣的产品质量和过于低廉的价格”发起进攻以保护他们“去工业化”所付出的代价。其二,于此相适应,发达国家提高和提高成为一种发展态势,这也会深刻改变着两大类国家的和生活习惯。其三,“ 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引起了发达国家以及率先成长的的高度关注。
第二、发生变化。的重大变化从以下三个方面初露端倪。其一,随着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进一步下降,以及世界贸易和投资数额的持续扩张,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市场作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全球的地位将会逐渐下降;其二,在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G20峰会上发表的《声明》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在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在世界银行的至少增加3%。其三,西方发达国家脱离盲目发展金融业,使得金融业遭受重创。金融危机将使人们看到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各国主权投资基金与金融创新会更加谨慎。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共识 ,强调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以及回归成为一种良性发展之所需。
第三,金融危机正在催生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当前,无论是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是不足,产生金融危机实质上就是“去工业化和科技创新不足”之结果。有理由相信,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它将成为经济增长持久而强劲的引擎。
第四、建立、发展可望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也可能成为全球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低碳经济”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世界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
同时,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基础正在建立,国际合作领域日益拓宽。2009年G20峰会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二十国集团将成为“的主要论坛”,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机制化,自2011年起每年举行一次。这一决定意味着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承诺将竭尽全力,争取在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相关谈判达成协议。在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中国的新节能减排计划,表明中国将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使用气候友好科技,并在2020年之前达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的目标。由此不难理解,“”可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低碳经济”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世界经济的日益渐浓,中国影响力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以及快速经济增长,中国在与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有所提升;一些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由过去被动参与国际新的劳动分工到正在积极分享国际产品市场的同时,还在更多地整合世界资源。崛起中的中国将对世界经济结构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不过,中国毋须因为踏上国际最高舞台和拥有更高的话语权而沾沾自喜,以中国现下的经济实力而言,对全球经济和产生重大影响力肯定还极为困难。中国应该看到这一局限。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前三十年主要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廉价生产要素、投资驱动和推动型的经济增长由于的爆发而基本告一段落,中国经济增长新的源泉更多地可能来自于与技术深化、社会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提升,城市化加速和发展。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