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临沂金鹰家电商场公司耐心被磨光了,是不是应该可以离职了

“耐心磨光”简单的解释一下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耐心磨光”简单的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是有耐心的,如果失败了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凭着耐心再做一次,但如果永远都无法实现,永远不能符合自己的心理期待,就会失去耐心,耐心就会磨光殆尽,最终放弃。例句,“说好的不见不散,但她到现在还没露面,我的耐心快被磨光了”。
采纳率:82%
失去耐心,不想保持原状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磨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腾讯多年耐心终磨光拉票京东&电商格局重塑--甘肃频道--人民网
腾讯多年耐心终磨光拉票京东&电商格局重塑
&&&&来源:&&&&&
  一个是互联网社交巨头,一个是强势生长的电商新贵,前者最终收买了后者,腾讯、京东的牵手表面上腾讯甩掉了连年亏损的包袱,京东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船票,实际上更像一场重塑整个业态格局的买卖。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方面却一直在沉默,但是相信这样的沉默不会持续太久。而今日事件的主体,从借力、融合到携手发展,腾讯和京东面对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腾讯多年耐心终磨光
  联姻,腾讯、京东寻求电子商务的整合性涅,而一个难以忽略的事实是:电子商务本身也在加速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演进。这种背景下,京东和腾讯选择互为变量,为挑战阿里下了赌注,更是放出了诸多信号意义,其中便包括对彼此的信心。
  腾讯为何联姻京东,坊间皆能说出“联合对抗阿里”的道理,但这一局面的促成却并非一蹴而就,背后不容忽视的还有腾讯在电商领域对阿里“八年抗战未果”的尴尬。2003年,淘宝网出炉;2006年,腾讯拍拍上线,而此时淘宝已经击败易趣(eBay)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扛鼎者,甚至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育B2C品牌淘宝商城(即后来的天猫),更不用说已经运转了两年的支付宝业务。可以说,当腾讯拍拍尚是个婴孩时,阿里系已经搭建了自己的交易闭环和电商帝国雏形。易观智库对此分析认为,“无论是早期的拍拍C2C业务,还是B2C阶段的投资参股(易迅网、好乐买等),由于缺乏电商基因以及没有先发优势,哪怕拥有庞大的流量资源,腾讯并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市场份额以及业务占比”。
  体现在市场份额上的差距则更为明显:目前C2C市场,淘宝网一家独大,拍拍等市场份额可忽略不计,该市场也已经不再是统计机构的关注重点。而从竞争激烈的B2C市场看,易观国际最新数据显示,近两年进入增长快车道的腾讯电商(含QQ网购、易迅网)2013年市场份额也只有5.68%,远远落后于天猫的49.08%。
  而从财务数据上看,电商对于腾讯而言在战略意义之外更是个包袱。而且,易迅网目前与京东自营业务结构相似、QQ网购与京东POP平台业务结构相似,而C2C商业模式面向长尾市场,不仅开始走下坡路,还被淘宝网长时间霸占95%以上市场份额。上述数据只是腾讯电商的业务性亏损,还未计算腾讯连年来对好乐买、珂兰等电商企业的投资性支出,这些动辄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的投资一直被套牢――垂直电商的日子更不好过。
  事实上,腾讯在2012年独立电商控股公司时曾许下10亿美元投入力度的愿景,而现在,曾经的投资标的转手卖给了京东。在易观国际分析师吴晟看来,这一招数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速。“在行业格局基本确定、投入产出比不确定的情况下,腾讯放弃以前亲力亲为、高举高打的模式,直接入股行业领头羊京东,试图彻底改变自己在电商赛跑中的弱势。”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一家公司的精力是有限的,轻装上阵更容易超车,腾讯从电商的重模式回到轻模式,从单打独斗回到集团军作战,提速的同时给阿里更大压力。
  京东15%股权换来“船票”
  相比腾讯对阿里的战略意图,京东在此次交易中目的则是更纯粹地为自身考虑。按照保守的75亿美元估值计算,京东15%股权也价值11.25亿美元。这些隐形的钱与腾讯给出的2.146亿美元现金和价值3.98亿元人民币的腾讯电商资产相抵后,还剩8.45亿美元。这些钱或许就是京东没有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代价。
  在此次交易中,京东用15%的股权换来不少东西,除了2.146亿美元现金外,还包括腾讯B2C平台QQ网购、C2C平台拍拍网的100%权益、物流人员和资产,以及易迅网的少数股权和购买易迅网剩余股权的权利。不过,按照公告内容,此次涉及的转让公司、转让资产及转让业务的净资产价值总额 “打包价”并不高,只有人民币3.98亿元,约合6500万美元,这意味着如果仅从资产价值角度看,京东15%股权只换来了2.8亿美元,显然不符合京东的估值。
  因此,业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腾讯电商相关资产只是腾讯入股京东的“陪嫁丫鬟”,这15%股权希望换来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入口。刘强东也在邮件中直言,“更重要的是,京东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突破重围:我们长期积累的供应链服务方面的优势,将与腾讯强大的互联网优势强强联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出更广阔的天地”。在他看来,拿到微信和手机QQ的入口才是京东此次交易的核心目的。
  此前,腾讯与阿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打出手,腾讯借微信商城杀入移动购物,阿里则推出来往、微淘、淘点点,只为拿到一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与之相比,自营B2C老大京东虽然也做了移动客户端,并将不少资源向移动端倾斜,却一直被看做在移动化战略上慢了他人一步。现在,没拿到船票的京东用15%的股权换来一张“顺风车订单”,解决了困扰其多时的流量入口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腾讯入股京东15%,而且京东IPO成功后还将继续认购5%股权,但刘强东仍对京东拥有非常绝对的投票权。根据京东F1文件和北京商报记者得到的消息,刘强东个人持股比例虽然为23.7%,但由于京东采用AB股权结构,允许刘强东等京东管理层以一股20权的投票权上市,在腾讯认购20%股权的前提下,刘强东仍有80%-83%的投票权,这也保证了京东发展的独立性。
  不过,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75亿美元进行估值,京东15%股权仍有11.25亿美元之高,这也意味着京东购买腾讯流量入口的价格高达8.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87亿元。如此天价,值吗?如果在几年前,用这样的天文数字买下一个入口必将会收到诸多口诛笔伐,但从现在看来,微信入口已经成为全行业最为看重的优质资源。在上市之前搭上腾讯微信的顺风车,补上移动互联网短板,岂是多花点钱就能有的效果?
  易迅不排除被雪藏
  在腾讯与京东的交易中,易迅的去向一直被看做焦点。此前传言易迅网将并入京东。昨日上午,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易迅仍在腾讯电商旗下,并将保持独立发展,其账户体系不会与京东合并,也将继续保持其“闪电送达”的特色。采购、物流等部门与京东深度融合,可以提升易迅相关方面的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便宜的价格、更快速的物流等更好的体验。
  根据协议,京东将收购易迅网的部分股份,并有权在日之前以最低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认购易迅网剩余股权。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易迅网作为腾讯电商中的重要部分,一定会与腾讯电商相关业务一起打包卖给京东,但在公告中首先宣布“收购部分股权”主要有三点考虑。
  一是上市在即的京东只实现了6000万元人民币的盈利,而易迅的亏损超过4亿元,全资收购易迅会让京东背负更多亏损。根据港股公告,腾讯QQ网购以及C2C拍拍业务截至日的财务资料为亏损7100万元,而这两个业务在2012年亏损2000万元、2011年亏损1.62亿元。易迅的亏损数额更大,2013年前九个月亏损4.37亿元、2012年亏损3.15亿元、2011年亏损1.72亿元。如此大的亏损对于腾讯来说实在不划算。
  二是根据协议,易迅至少价值8亿元人民币,但京东上市前资金链并不宽裕,截至2013年底,京东流动资金为88.12亿元。在上市前夕动用近1/10资金去买易迅网,对京东现金流不利。
  三是在国内自营型为主的B2C企业中,京东与易迅的市场份额之和占到整个市场的50%左右,即使算上天猫等平台型B2C,二者总份额也超过25%,全资收购有可能遭遇反垄断调查。
  因此,京东初步只收购了易迅网少量股权,二者也会经历较为漫长的品牌并行期。不过与此同时,二者也都在为人员的融合做出努力。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腾讯电商已经成立“融合委员会”,腾讯电商CEO吴宵光坦言,面对这样的变化,“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里深深地感受到心灵的冲击”。吴宵光在邮件中提到,在员工待遇、长期发展等方面,双方花了很多时间进行讨论,但在短时间内无法照顾到细节的每一个方面,“大原则是腾讯和易迅的员工薪酬福利不会降低”。刘强东也在邮件中“向兄弟们提出要求”:“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的兄弟们。兼容并蓄,有容乃大。这不是已有业务的简单累加,而是共同展现创新能力的伟大机遇。”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易迅是腾讯附属公司,在股份认购协议交割前,腾讯电商持有易迅9.9%注册资本,而腾讯电商在本次交易中出售给京东,加上易迅子公司易迅物流也会出售给京东,京东至少持有易迅10%股份。而在未来京东有权利继续收购易迅剩下股权。
  对于京东而言,易迅和其在主营业务以及业务结构上都很相似,如何进行整合将是很大的问题。在昨日的内部邮件中,刘强东和马化腾都在谈战略合作,只有吴宵光的邮件谈到了整合。他表示,虽然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战略,但是对于腾讯电商的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巨大的变化,未来也充满不确定性。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人员融合基本完成后,易迅会并入京东业务线。不过,目前京东正全力冲刺IPO,可能暂时对易迅无暇顾及,而另一方面腾讯也已经将电商包袱甩掉,易迅网在融合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漫长的磨合期,不排除被雪藏的可能。
  移动电商红利成关键点
  针对腾讯投资京东,知名互联网评论人士王冠雄将之称为“微信嫁女”模式,即微信入口是腾讯的超级嫁妆,也是联姻的最重要筹码。公开信息显示,无论是投资大众点评还是投资京东,微信都开放了一级入口进行业务对接。目前,大众点评已经占据微信“我的银行卡”板块下的“今日美食”栏目,重要级别与微信理财项目理财通、打车应用嘀嘀打车以及微信红包、Q币充值、AA收款等腾讯嫡系部队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项目级别相当的微信“精选商品”栏目仍由易迅网主导。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腾讯京东联姻以及易迅网与京东的整合完成,“精选商品”栏目将面临重大变化。为何是微信?坊间一般认为,随着微信的崛起,腾讯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拿到了最重要的船票,并且承载了最大、最落地的想像力。与之相对比的是,PC互联网为基调下的电商格局腾讯一筹莫展,何不放弃?
  “目前的收入结构(游戏仍然占据大头)也说明了PC互联网时代腾讯电商业务的进展缓慢”,“但移动互联网则不一样”,易观智库方面认为,腾讯从此负责前端流量支撑,通过微信平台大幅提升单位用户的流量使用效率;而依赖财付通基础,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闭环的构建上也展现了新的冲击力。“PC时代,阿里有先发优势,电商闭环早早搭好,腾讯很难突破进去。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界面大变样,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线,腾讯、京东各司其职,前者夯实微信平台优势,后者以入驻形式加持,这就是一个翻版‘移动淘宝’,又能去跟真正的淘宝扳扳手腕了。”另一分析人士如是看待。
  而易观国际的数据也说明了移动电商将会给行业座次带来新的排序契机。2013年,中国B2C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637.1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59.4%,增速略有放缓。但如果只看移动电商,2013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570.4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161.5%,整体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上述两组数据意味着什么?吴晟指出,整个电商增速将逐渐依靠移动业务增速拉动。而从PC电商迁移到移动电商的过程中,传统霸主也面临着掉队的危险。
  互联网圈地再无边界
  王冠雄认为,腾讯正在快速复制其新型投资模式,即做减法,“把重复的、不盈利的、前景不好的、不擅长的统统砍掉,交给战略投资的垂直巨头去运营”。这种模式下,一,腾讯不要控股,但占股都在20%以上。二,嫁女儿,把相关资产打包送出。三,给超级嫁妆,即微信入口。
  “微信嫁女”模式是腾讯给被投资者最大的橄榄枝,即便京东也不能抵挡诱惑,在互惠互利的开放性竞争格局下,互联网巨头引发的圈地格局再无边界。搜索新兴力量搜狗、O2O领头羊大众点评、电商巨头京东等一个个顺利拿下,王冠雄预测,腾讯的此类投资结盟还将出现更多,凭借微信这张坐拥6亿用户的超级移动船票,腾讯正快速打开想像力,从而渗透整个互联网行业乃至传统行业。
  而就在几年前,行业还充斥着三巨头和七雄的说法,独占一方、瓜葛很少。四大门户鼎立多年,比如搜索行业只是百度和谷歌的传说,比如游戏市场永远是盛大、巨人这样的玩家,比如电子商务还只是阿里、京东、当当的战场……但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开战,巨头们突然发现:“一款热门App就很可能不小心挖了自己墙脚”。这也难怪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感慨“微信红包是一场珍珠港袭击”,即便支付宝在PC时代已经把财付通打趴在地。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腾讯身上,在微信之前,米聊一度酝酿抄QQ的后路,因为小米董事长雷军“赌腾讯一年之内反应不过来”。虽然雷军最后还是赌输了,但更多的易信、来往却站了出来继续挑战微信。如今看来,互联网已经从纯技术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的产业生态,而腾讯、京东从竞争对手变成恋人远不是结束。
  融合网CEO吴纯勇则认为,巨头之所以展开这些布局,其根源在于他们已然看到,随着4G、宽带中国、三网融合等基础信息设备的部署,相关信息传输网络通道正在不断地互联互通,可以选择的盟友太多,导致企业之间没有太多防御门槛,也就意味着没有绝对的竞争边界。
  ? 记者观察 ?
  内部邮件演出“甄帧狈抖
  每到企业遇到战略调整、资源整合、人事变动时,公司负责人发出的邮件,作为其各自的发声器总是暗藏艺术与玄机。可谓舌灿莲花,声似一部现实版后宫剧台本。资深互联网人士白鸦昨日写到,九年前,雅虎宣布“我们投资了阿里巴巴”,阿里宣布“我们收购了雅虎中国”。九年后,类似的情景再次出现。
  看腾讯新闻稿与马化腾发出的邮件,其核心思想是“腾讯投资京东,发力电商”,与此同时,刘强东发出的邮件中却对腾讯入股京东只字未提,只说“京东将收购腾讯旗下QQ网购和拍拍网的100%权益,以及易迅网的部分股份,腾讯将为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突出入口位置以及其他关键平台支持,此外,双方还将在在线支付服务领域进行合作”。
  与之相比,吴宵光就实在多了,在邮件中,吴宵光不仅直言“一个300亿交易额的电商平台为何要死磕1000亿交易额的平台?”还坦陈“再强的团队,如果不能选择正确的路径、没有赶上最佳的时间点,都是事倍功半”。言下皆是劝解之意。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吴宵光主要负责京东与腾讯电商的融合工作,帮助腾讯电商团队融入京东,并参与整合战略和团队分工的制订。值得一提的是,吴宵光也有可能在京东上市后赴京东担任董事。
  从主角沦为配角的易迅网CEO卜广齐,无疑是此次交易中不太开心的一个。除了回顾过去的光辉岁月,卜广齐只能承诺员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易迅将保持独立品牌运营,并在供应链、仓储和配送环节与京东开展深度合作”,但这“未来的一段时间”到底有多长,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确切时间。
  有意思的是,3月7日,易迅网为“3?8节”促销做了一个文案,写着“这些年,敲敲打打,说到底还是真爱。这些年,磕磕碰碰,其实谁也离不开谁。这些年,碰碰撞撞,总归还是一家人”。这也被业界看做京东与腾讯电商――主要是易迅网多年竞争最终走到一起的写照。
  这些年,腾讯与京东没少“磕磕碰碰”――就在去年8月,京东曾要求员工停止使用微信改用易信,以保护公司的信息安全。事实上,这被解读为易迅接入微信支付后京东作为竞争对手的反击。在价格领域,京东更是一直被易迅当做最佳假想敌,早在2012年,易迅就针对京东推出了“贵就赔”服务。在物流端,二者更是有来有往,京东推出“一日两送”,易迅就玩“一日三送”;京东推出加价49元的“极速达”三小时送达服务,易迅就说未来会推出两小时送达和限时送。
  这或许也应了卜广齐说的:“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也是我多年的好友,我们在管理风格、行事方法以及对问题的看法上有许多共同的观点。”只不过在多年之后,电商江湖风云突变。如果在2003年,当时在新蛋网任高管的卜广齐没有来见还在中关村苦寻电商路的刘强东,一切会不会不太一样?  北京商报记者 张绪旺 崇晓萌/文 王飞/制图
(责编:焦隆、周婉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深圳电商之家
营业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道民治大道展滔科技大厦C座4层
共0个投诉&&&&&商家已解决0个毁誉参半
关注百度口碑微信号
新手帮助常见问题关注我们马云刚退休便再就业,每个电商公司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
是否真如乐淘毕胜所说,电子商务是个骗局,不赚钱的生意就是泡沫?
知乎用户,一檐停风聚天下闲士 半阁藏卷窃古今名家
好吧,正如@韩冰Bill 所言,这是一个过气的事,无奈我是一个反应迟钝,完全不懂得流行,时尚和热点的家伙,所以琢磨琢磨这些过气的事情,回答回答过气的问题,应该也算是量才而行的合理举动。此外,我预期这会是个很长很长的答案,如果是耐心差的同学,请见谅和包容一下。说句老实话,我早想嚷嚷这么一句:“电子商务是个骗局”,大约5,6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了,但是一方面,我丧失表达欲和沟通欲很久了,除开工作必须,压根没有想表达自己想法的冲动,另外一方面,事实上也没啥听众。当然,毕胜说这个话,和我说当然大有不同,就好比曾宪梓先生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和我说同样的话不是一个道理一样。毕胜有自己的从业的经验和体会,和我粗浅的分析和体会毕竟不可同日而语。下面说说我不成熟的观点和分析。好,首先,既然说到电子商务,我先说我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热衷于讨论,传播的电子商务,是一个骗局。” 我们先来看看电子商务的定义:(来自百度百科)为了节约大家时间,摘录如下:定义1:基于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定义2:在因特网上通过数字媒体进行买卖交易的商业活动。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电子商务,后者称之为狭义的电子商务,很明显,前者涵盖的内容实在太广了,后者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范畴。单就后者而言,是否就等同于我们在讨论的这一堆从京东到淘宝商业行为呢?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失偏颇的。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如果要我选择,至今为止,中国国内最成功的3个电子商务企业,是哪三个呢?我认为成功不在于折腾出了多大动静,融到了多少资金,而在于是否真的是一个健康,可持续运营和盈利的业务模式,同时企业得以健康成长和壮大,乃至颠覆了原有行业的规则和格局,甚至成功创造了一个新的行业的电子商务企业,才能算是成功的。我给出的名单如下:1. 中国移动音乐基地2. 携程3. 阿里巴巴和淘宝很多人一定会对我这个名单感到惊奇和不解,我就来解释一下。1.中国移动音乐基地:虽然这个地方在2011年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可耻之地(移动内部的廉政风暴的重灾区)。但是你不能不惊叹于它的成功。首先,它是中国移动内部盈利状况最好的部门(没有之一),其次,截至2009年底(廉政风暴前夜),据中国音乐唱片协会统计,包含时代华纳在内的国内市场的4大唱片商,一年从中国移动拿到的音乐销售收入,占4大唱片商总收入的40%以上,(加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位跟随者,共计占了4大唱片商总收入的2/3以上,近70%)。而且这个比例的数字,一直在高速增长。而那些小唱片商乃至网络歌曲,这个比例恐怕要更高。中国移动音乐基地从一个完全和唱片也无关的运营商,变成了这个行业具有极强话语权的主导者,只用了几年时间而已(这估计也是其腐败滋生的原因),乃至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样的跟随者一起,彻底颠覆和改变了整个行业。所以我觉得,无论从其盈利,还是行业影响力来说,都不愧是最成功的电商。大家也许会说:“这算电商么?为啥从来没有人在谈论电商的时候谈论到它?”这个问题我也很奇怪,因为它完全符合电商乃至B2C各个角度的定义。通过订阅和下载的方式销售音乐,为什么不是?2. 携程。这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其实你只要看看传统机票代理商,旅行社对携程的反应就可以知道,现在的携程对于这个行业意味着什么。它盈利,正在持续壮大,同时引领出了一堆同业者。问题其实和上面一样,为啥没人把它作为电商的代表呢?3.阿里巴巴和淘宝:我个人一直很钦佩马云先生,从他开始做阿里巴巴开始,他将“人家淘金,我卖工具”的智慧发扬到了极致。从阿里巴巴到淘宝,从支付宝,平台应用到创建物流,无一不是这种智慧的闪光。阿里巴巴对中国跨国贸易,淘宝对中国中小型零售,支付宝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力,毋庸置疑。甚至我认为,在国内,只要马云愿意,他将是唯一一个真正可以叫板SAP的ERP厂商:他了解并控制中国中小企业市场(制造商,零售商),SAP占据大型企业市场。说到这,也许有人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说我们现在热衷于谈论和传播的电商是个骗局了,因为在这些言必京东,谈必当当和卓越的讨论中,完全无视了那些我看来真正健康,成功的电商案例了。谁说电商不能盈利?我觉得这根本是扯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不知道,也许是我知识有限,不了解电商,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是事实上受益者就是现在在做B2C百货零售的这一群电商们,使得大家对他们亏钱习以为常,对他们的商业模式寄予了更多包容和期望。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资金前赴后继得砸进去的原因。也许许多人会说,淘宝和阿里巴巴都不是B2C,我们讨论的是B2C,那么我想说,中国移动音乐基地和携程,是典型的B2C。那也许有人又会说,我们讨论的是实物商品的B2C零售。那么好吧,我们就来谈谈实物商品的零售电商。我先来列举几种零售的业务流程:1. 顾客在网站上选择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支付-安排相应区域的仓库出库-快递送货上门2. 顾客在网站上选择商品-加入购物车-安排相应区域的仓库出库-快递送货上门-上门收费3. 顾客在网站上选择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支付-安排相应区域的仓库或者门店出库-顾客上门自提4. 顾客在网站上选择商品-加入购物车-安排相应区域的仓库或者门店出库-顾客上门自提并付款5. 顾客在地铁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用手机拍下张贴的大幅彩图上的二维码-生成订单-结算支付-快递送货上门6. 顾客在特定的实体店里,用手机拍下货架上货品的二维码-生成订单-结算支付-快递送货上门7. 开设一家实体店面,面积不大,里面设N个多媒体触摸屏幕或者IPAD,每个触摸屏或者ipad配一个服务人员,顾客进店以后,面对一个特定的触摸屏或者ipad和一个固定服务人员。ipad和触摸屏上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统一后台,可以以3D酷炫方式搜索查找展示所有商品,服务人员负责解释和咨询。商品选择完成以后,直接结算付款,顾客离去,商品快递送货上门8. 开设一个实体贵宾厅,顾客上门,使用ipad,触摸屏或者电脑,选择家庭地址和户型,然后在网上下载户型图,连接后台,下载各种电器,家具3D模型,在房屋内摆放,显示效果(具体参见72炫),同时显示各种产品信息资料,选择产品,生成订单,送货上门问题来了,上面哪些是电子商务?如果只认为以上1,2为电子商务的,其理论依据是最初最典型的电子商务业务流程,那么京东等许多电商都在经营传统零售,因为他们有自提业务如果认为以上1,2,3,4为电子商务的,其理论依据应该是网上选择商品是电子商务的核心,那么1号店现在就在经营传统零售,因为5是1号店最新的创新。如果认为1,2,3,4,5是电子商务,6不是,那么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在5的基础上,你租了大量墙壁用来贴画,稍微改下,我用来钉上几个搁板,上面放几个实物或者实物的包装,就是一个6中提到的实物实体店,没什么大的区别至于7和8,这是已经可见的商务模式,甚至我已经参与实施过几个雏形,你可以不认为它是电子商务,但事实上他们也都是依赖网络而不是实物来选择商品。7,8实体店的意义在于一个服务的场所而不是销售的场所。综上所述,我认为以上1~8都是电子商务,因为它都符合电子商务的最根本的定义:在销售和交易的环节上利用了互联网和电子媒介的优势。只不过这些流程在节省经营场地费用,节省仓储费用,节省物流费用,吸引客户,给客户带来便利方面,以不同的方案和不同的侧重点,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而已。其实如果你认真思考一下以上的东西,你会发现,其实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并不能分割得那么清楚。以上1~8所有的模式同时被未来的所谓传统零售商或者电商企业所选用,我将一点都不奇怪,事实上,我认为,传统零售也好,网络零售也好,他们根本是一回事。另:我为啥要把1,2分开,3,4分开,是为了怕有人认为是否网上支付才是电商的关键,希望没有,我就不在这对此充分展开了。如果大家硬是认为,用网站或者其他电子方式做一个产品目录和介绍,真的那么重要,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行业来看待的话,那么我只能无语。如果刻板得认为有无实体经营销售场所是电子商务的根本差别之所在的话,那么我想说两点:1. 有时候,在很多零售场景下,服务场所,仓储的场所,销售场所,经营办公场所是很难分得清的。但凡你是个规模化经营常用消费品的零售商,哪怕你是所谓血统最纯正的电商,仓储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前端的配货仓库,那么其实离一个销售场所就只有一小步了,这一小步可以小到你很难分割的地步。具体可以参见许多淘宝上的卖家以及麦德龙业务模式,当你选择和京东一样自建物流,一层层的仓储节点建下去的话,其实你就和开实体店只有一小步距离了,反过来,开了实体店,做配送,其实也只是一小步的距离。如果你选用第三方快递解决问题,那么你会遇到一些问题,稍后我会详细分析。2. 即便是所谓没有经营销售场所的纯正的电子商务企业,你面对的其实还是传统的零售需求,零售市场,你面临的还是同样的用户,同样的竞争。 这并不是一个新行业和新市场,也不具有所谓的天然优势。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说个完美的电商创业创意(仿冒必究哦):各位投资商注意了,我马上联络一下我们小区送大桶水的水商,我打算花5分钟给他做个网页,然后让他把附近小区里到处贴的小广告里面的联系电话改成一个网址(恩,我决定还同时做个WAP网页),成立一家新型的电子商务公司,介绍如下:那我们是一个一开始就盈利的电商。我们是覆盖本地的饮用水的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我们有成熟,完善的物流配送流程,还同时提供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如果投资到位,我们可以以远远超过京东的复合增长率成长(收购其他水站或合作)。市场容量巨大,同时有稳定的业务发展(人民总是要喝水的)。而且,请注意,我们是纯正的电子商务,我们没有经营销售场所,我们有的是完备的前端仓库(原来是靠打电话送水的)。欢迎各位投资商踊跃投资,机会难得,先到先得。具体请在知乎网站私信@天光,知乎推荐码自己解决,算是给投资商的门槛。恩。。。你问我风险?倒是有一个,我的合作伙伴,水站站长说,只用网页不用电话可能会降低销售额,好多订水的大妈不会上网。。。这个。。。不怕,我们可以降价,和别的水站打价格战,我便宜啊,同时实在不行以后还恢复电话订水也不是不可以,确立自己的电商身份先。问这样的傻问题,你怎么那么没有互联网基因呢?算了,我不怪你,传统行业待得太久了嘛,你原来水站一年挣多少钱?什么?10万,我告诉你,我直接把9万9都让利了,甚至亏本卖,大把美金会投给我们,那些落伍的传统的水站哪里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可是先进的电子商务企业!你不懂新兴行业,我只要能盈利1千,你知道就是什么估值水平么?电商新秀就要诞生了!以下略去N字。。。这个段子叫做:一个网页诞生的电商明星,恩恩,我觉得不错。好吧,我承认,这是一个笑话。在此,我想重点突出的是零售电商而不是电商零售。电子商务是一个行业么?我从来不认为是。零售是一个行业,物流是一个行业,但是电商不是,电商只是一个工具。所以我说零售电商,因为零售是一个比电商大的词。也就是说,不管你再怎么折腾,你还是跳不出零售行业这个圈圈,面对的还是零售行业这个市场。在这一点上,我想中国B2C零售电商的龙头老大刘强东先生应该和我是一致的,因为他现在眼里的主要竞争对手和赶超对象,就是国美苏宁这样的传统零售巨头。而你如果去问国美苏宁他们眼里的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苏宁一定告诉你是国美,国美一定告诉你是苏宁,事实上,这就是目前家电零售行业的现实情况。虽然京东每年有百分之两百多的复合增长率,虽然京东已经坐稳国内B2C零售龙头老大的地位,但是,在这个行业内,他还不是传统巨头眼里同量级的对手。而且,因为他的体量和规模,他一定已经看到了那个天花板。什么天花板,请看我下面的分析。好,我们先缓一下,谈谈天花板问题,放开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异同及分割问题,回到原点,我们假设按照一般的观点,电子商务企业不是传统的零售企业,是一个新的行当,具有先天的优越性。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优越性,沿着京东的思路,看看能走到什么地方。首先我们把销售信息产品的电子商务摘出来(例如移动音乐基地,或者其他电子书销售什么的),比较实物商品的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模式。比如就拿京东和国美相比较(不拿苏宁的原因是苏宁易购已然做起来了,牵涉进来会使问题复杂化)。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先做一些假设,这些假设都是对京东有利的假设,其中包括:1. 京东和国美拥有完全一样的进货条件和供应商关系2. 京东和国美拥有完全一样的进货物流和布货物流成本率3. 京东和国美拥有完全一样的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认知度4. 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和国美完全一样完备的FDC(前端配货仓库)也就是说,京东所有东西都不比国美差,差别只是京东拥有自己的配送物流和网站,国美拥有自己的门店,京东通过网上卖东西+配送的模式,国美采用门店销售的模式那么根据传统的电子商务理论,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没有实体门店成本的轻资产运作优势,我们来比较一下这种优势。首先,我们对客户群体做个分析,把所有有买电器需求的客户作为一个群体,基本上我们可以分成3类。a)纯宅人,购物只靠网购,坚决不出门,坚决不去实体门店b)中间类客户,他们受价格,方便性,服务,品牌认知,以及具体购买情况的影响,在网购和实体店购买之间摇摆c)不会上网,或者上网非常不熟练,不会使用网购的传统用户根据一般性推测,c这个人群基本要大于a这个人群,尤其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其中a是电子商务的忠实客户,c是传统零售的忠实客户,我们再做个假设,假设a和c贡献的购买力是一致的(这也是个对京东有利的假设)。那么决胜人群在b。影响消费人群b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先排除一些,例如等同化看待品牌认知(前面已经说了),等同化看待服务(事实上这个国美有优势,国美有自己的维修和尾保的服务能力,何况店里面售货员和促销员的服务能力肯定是快递员不能比的)等同看待方便性(这个很多人认为是网购的优势,但是这是宅人的看法,事实上,要我在家里等快递,或者多次投递才能收到,有时候并不比我下班路上顺道多拐一下去国美店里买更方便,如果快递到单位,是大件的话,还是不方便。更有种情况是,我急着想买到某个东西,例如突然降温我要去买个电暖器,或者手机突然丢了我要买个新的的时候,国美更方便),抛开这一切,我们来看看一个核心的要素,价格。价格貌似看起来,是电商的优势,事实上,传统的电商理论也一直是这么说的,不都说网上的东西便宜嘛。那么为什么便宜呢?我们抛开有傻人一直砸钱,一直亏本着卖做活雷锋的因素,那么便宜一定是因为成本低。成本低在哪呢?我们前面假设过了,进货,布货环节是一样的,品牌认知也一样(事实上不是如此,京东供应商关系,布货物流仓储,品牌认知都要弱些,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投入),我们假设都一样好了,那么差异就在最后一个环节,销售环节。诚然,看上去,开实体店,涉及到租用空间,员工等环节,确实成本不小,国美付出的是房屋的租金(不菲)和员工成本,京东付出的是网站建设维护以及物流配送的成本。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国美这个环节的成本大于京东,这也是传统电商理论所一直宣传的。那么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假设国美新开一家实体店,覆盖了一个区域,成本是x,京东的成本,我们都先不考虑网站的费用,假设是0,那么成本就在配送物流,物流每单的成本是y,y肯定是远小于x。假设销售单数为n。好的,在业务开展初期,京东很开心的发现,他的销售成本大大低于国美。因为在初期,因为他的成本y×n要远远低于x。好了,大家业务都做起来了,n逐渐变大,国美店里逐渐人流如织,京东网上也开始订单如云。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x并没有变或者增长很少,国美的店还是那家店,也许生意很好,多请了几个销售员(事实上这都会是原厂商免费派驻的促销员),而京东的成本呢?随着n的增长,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数字。于是,在京东不断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他悲剧而又惊讶得发现,随着业务扩展,销售额飞速飙升,它的成本优势反而越来越小,到达某个临界值以后,它反而站在了成本劣势的一方。。。(这个临界点我粗略测算过,是存在的),于是,京东悲剧得发现,生意越好反而越糟糕这个悖论,钱都被快递挣去了。他的电商业务存在一个天花板。于是,京东自建物流,他的成本上升曲线,会应自建物流而不那么陡峭,只有当所有快递员都满负荷以后,他才需要增加快递员,但并不改变生意越好,单位成本越高这一事实,临界点被推后了,但不意味着不发生(这个我倒没估算过)。但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京东挣的就是物流的钱了,相当于京东成立的一个挣钱的快递公司,然后自建靠一个亏本或者不盈利的电子商务零售的业务来提供足够的业务。(说到这,你想到了什么?顺丰,对,就是顺丰,那个正在开始开便利店的顺丰,当国内快递市场开始饱和,竞争态势开始稳定的时候,顺丰为了保障自己的增长率,自然而然得想到了这招),有人会说,随着生意更好,国美一家店容纳不下,它也要新开店啊,成本不是哗一下上去了?没错,当一家新国美店开张的初期,京东一定会具有短暂的单位成本的优势,但是随这业务发展,和我上面说的一样,这个优势会逐渐变成劣势。当最终市场接近稳定和饱和以后,国美可以调整门店的数量和分布来达到最优,这个最优值从家电行业来说,应该是可以在临界点之上的。好了,从上面的分析你可以看到,随着销售额上升,国美的成本上升曲线是一个非常缓的阶梯状曲线,使用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样子,而自建物流配送的京东,是一个比较陡的阶梯成本上升曲线。这就是事实上的家电电商和传统家电零售成本分析对比。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我还没有提及,那就是毕胜在他的演说里反复重点提到的电商的销售风险,即退货风险,以及带来的相应的反向物流成本,在加上诸如有人退货退砖头拉,有人穿了几天的内衣退货拉,有人用电吹风吹烂了鞋子退货拉,这些都没有考虑,这个成本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有人会说,这是电商无条件退换货所产生的弊端,一个成型的电商没有必要这么做,也可以建立严格的退换货规定。这是没有考虑到电商特点的想法,电商之所以有宽松的退换货规定,主要是为了降低消费者的购物风险。因为实体店是实物挑选,钱货当面两清,而电商在网上购物,没有实货试用以及认知,存在购物风险,电商宽松的退换货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风险,从而吸引消费者放心购买,这个举措是绝对必要的,所以这部分损失和成本是必定存在的。这绝对不是个小数字。OK,那么说到这,电商真的全是骗局么?不是。首先,我前面说到过了,纯粹销售信息类产品(例如电子书,音乐,影片)以及信息可以承载的商品(例如电子机票),这一类电商非常靠谱,因为没有物流配送这个环节,电商拥有绝对性的优势。其次,还拿上面分析那个例子,对于销售那些y×n永远不会大于x的商品的电商,也就是说永远不会达到单位成本对比临界点的电商,是靠谱的,落实到现实,就是你去看,那些门庭若市,人流穿梭不已的零售店,做这类电商肯定不靠谱,反之,那些店里面客人稀稀拉拉,一天做不了多少笔生意的零售店,它的生意电商大有可为。前者最极端的例子的超市(所以大客栈死得最早,易国一小时更是早早得成了先烈),后者的例子比如成人用品,书店等。所以,还有一个已经处于成本原因被传统零售店所排挤出去的领域,电商更是大有可为,那就是长尾(具体参见长尾理论)。插一句,有个特例是眼镜业,我观察和思考了良久了,眼镜业符合一切电商的优势条件,但问题是验光服务这个环节,要是能通过什么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眼镜业无疑最最适合电商的行业之一。从我的认知来说,电商死的快慢,完全会和相应传统零售业的店内客流密度以及每天成交量成正比。(当然有其他原因提前死的,也不排除)那么大家为啥不去卖卖成人用品或者书籍呢?为啥卖电器,卖日用消费品?很简单,这些东西能把销售额冲出来,从数字上看,这些东西的市场容量更大,更能编出美好前景,资本市场不就是看这个么?当当和卓越卖书,卖音像制品坚持了那么长时间,冒出个卖电器的京东,销售额瞬间就把他们甩出了几条街,怎么办?也跟着卖呗。说到这,也许有人会说,照你这么说,你一起把电商的模范及榜样:亚马逊直接也给否了呗,亚马逊现在在网站上看也是什么都卖。这个问题未必竟然。在这说说我眼里的亚马逊。我其实挺看好亚马逊,为什么呢?其实上述很多分析,包括背后的数据分析,我都是基于中国国内状况以及国内的电商分析的。亚马逊有点差异:1. 美国的人口密度要远低于中国,事实上同类美国商店的平均客流要远小于中国。也就是在美国同类商店,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例如一些特例的地点,比如曼哈顿,以及店面设计和布置手法以及房屋租金差异),美国的同类实体店平均来说,单位面积成本要大大高于国内,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就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天花板要高很多,这并不像很多观点认为是美国物流市场成熟规范的原因。亚马逊可以在天花板地下销售更多种类的产品。面对同类传统零售的竞争压力下,可能的利润空间会更大一些。亚马逊多销售一些种类的产品,为了资本市场冲高一下销售额可能是原因之一,为了增加客户粘性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同样的产品在美国做网购可以盈利,可能是原因之一,为了充分发掘a类客户的价值,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原因绝对不是为了做一个巨无霸的零售商。2. 如上面所述,亚马逊不是像京东一样在拼销售额和产品种类。推荐看看,很不错的文章,虽然说未必里面所有观点都是真理,但是绝对是一个帮助你深入了解亚马逊的文章,在此感谢@王宇 ,是他的答案引导我去看的这篇文章。也就是说,亚马逊布的局,定的方向完全不是京东等国内电商的路子。国内完全没有合格的亚马逊的学生。国内的状况是,要么技术出身的电商队伍陷入零售泥潭焦头烂额,无暇他顾,要么是零售出身的队伍,根本没有能力来布这样的局(例如京东)许多分析家硬把亚马逊和沃尔玛去做竞争分析对比,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意淫。我觉得,沃尔玛从心里一定不会觉得亚马逊是真正的威胁,亚马逊也绝对不会把沃尔玛作为未来的榜样。亚马逊眼里未来的角色,绝对不是要做个零售商。他在尝试开辟一个新的领域,也许,apple才是他真正的对手,不仅仅在平板产品层面。综上所述,总结一下本文:1.零售电商和传统零售就是一个行业,不可分割,没有必要单拿出来强调和说事2.电子商务在很多情况,很多领域里,没有所谓的先天性的成本优势3. 靠谱的电商现在其实被人忽略掉了。4.京东或者许多其他电商的未来,只有几个方向:死掉,或者扎扎实实做成一家真正的零售商,或者像亚马逊一样,布局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其他。靠着烧钱在网上卖东西,冲销售额,这从行业本质上看,完全没有任何前途和意义。这就是毕胜说电子商务是个骗局的原因当某一天,市场上不再拿电子商务说事了,说的都是这家零售商,提供网上购物以及送货的服务,而那家零售商,是直接经营无实体产品的,那么那个时候电子商务才真正退烧成熟。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知乎最长的一个答案,反正我是写得累死了。先提交了,断断续续,有漏洞或者错误,以后再编辑了,也希望耐着性子看完的知友不吝赐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商发家电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