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开过开个便利店怎么样吗

无人便利店一年就能回本,是真的吗?_网易财经
无人便利店一年就能回本,是真的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无人便利店一年就能回本,是真的吗?)
全天候科技是华尔街见闻发起的原创科技新媒体,悦读更多请登录我们的网站www.awtmt.com,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awtmt)”、“新金融见闻(AWFintech)”。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作者乐琰,原标题《无人便利店一年回本真相调查》,授权华尔街见闻转载。
扫码进入一家玻璃透明的小店,店内空无一人,客人自己选购商品,然后自主扫码付款离开。从头至尾没有服务人员,这就是最近非常火爆的无人工服务便利店(下称“无人便利店”)。
在共享经济尚未退热之时,无人经济开始冲击市场,各类无人工厂、无人送货机等浮出水面,而最贴近人们生活和被大家近期热议的当数无人便利店。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多方实地调研和采访后了解到,无人便利店由于门店面积小、节省人工成本等,其单店成本可能只有普通便利店的十分之一,最令投资者青睐的当数无人便利店几乎可以做到零租金成本,这让部分投资者觉得赚取快钱的机会来了,要知道租金可是压坏实体零售业者的最大成本之一。
然而,大部分具有零售经验的传统便利店企业却表示不看好无人便利店,因为这个新型产物的选址、扩张、后台技术和货损管理等都存在诸多问题。
无人店与传统店大不同
说起无人便利店,大家可能觉得这很好理解,不就是没有店内服务人员吗?但其实并不如此简单。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上海一家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在现场,可以见到该全透明的玻璃小店面积要比传统便利店小很多,仅15~16平方米。为了确保货品安全,无人便利店的常态是锁门的,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微信身份注册后,电子开锁进入门店,店内商品品种较少,主要是食品、饮料和简单的日用品。
顾客自行选购商品后,自行将商品放在电子自助收银机上,每一件货品都贴上了电子价签,自助收银机会通过电子价签自动计算价格并扣款。完成付款后,记者站在门口,有设备会自动对顾客进行安全检测,主要是感应顾客带离门店的货物与收款是否一致,若无问题则店门会自动开启,记者离店后,玻璃门自动锁上。
上海的缤果盒子由高鑫零售麾下的大润发和欧尚分别各试水一家店。而类似这样的无人便利店还有不少,比如EasyGo于今年6月份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华广场开出第一家Beta版门店,持续测试中,8月开始在广州多个中高端小区推出2.0版本、盒子形态的旗舰店。此外还有24爱购无人便利店、GOGO、F5未来商店、小麦、扫货星球等,甚至还有一些配合无人店的上下游供应商也纷纷浮出水面,比如生鲜提货冷柜品牌企业健康盾等等。
在采访了大润发、EasyGo、扫货星球等业者后,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无人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有很大差异。无人便利店通常都在20平方米以下,扫货星球则索性就是一个自助贩售机的概念,占地面积极小且不需后台仓储,而传统便利店则面积在100~300平方米,需要后台仓储;传统便利店内有服务人员,而无人店则没有;传统便利店的SKU(库存量单位)在,主要覆盖食品、盒饭、熟食、饮料、日用品、办公文具、居家用品、化妆品甚至鲜食等,而无人便利店SKU仅500,只覆盖非熟食类食品、饮料和品类极少的日用品;扫货星球这类自助贩售机则以食品饮料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无人店内没有人工,但其实其后台的系统监控和管理人员却是必不可少的。
“无人便利店面积不能太大,货品都是要选择一些高周转率的品类,一般不会放置生鲜和熟食。经营无人便利店需要较强的后台技术,因此我们花了数月时间做系统研发,确保用系统来运作和保障安全。”EasyGo未来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投资回报解析
看起来比传统便利店要娇小简易的无人便利店究竟投资回报如何?
王牧牧在今年春节后启动了EasyGo未来便利店项目,如今已经在华南地区开设了三家无人便利店,主要选址在社区。作为无人便利店,其主要的硬件投入是进门和出门的门禁设备、自助收银设备、扫码和感应设备、监控防盗设备等。
“与传统店相比,其实无人便利店更像是一个搭建起来的无地基玻璃盒子设备,而无人贩售机则根本就是一个装置。因为无人店是一个搭建的玻璃盒子概念,所以并非传统便利店那样是一个物业,无人便利店是不需要租金和店内人工的。我们的开店是基于与合作伙伴的商谈,比如盒子(无人便利店)进入社区开店则需与社区物业、开发商等达成合作,经过他们允许再进入。在EasyGo的模式里,没有租金和固定铺位,通过和小区物业深度合作,双方一同维护设备,并实行利润分成——物业方将得到销售额的5%~8%。”王牧牧表示,“一家无人便利店的投资额在10万元左右,以我们目前营业来看,单店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即一个月有6万元收入,毛利率在35%左右,再去除分成等,我们估测单店8个月~1年可以回本。且因无人店没有进场费之说,所以供应商更愿意和无人店合作。”
他颇为自信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EasyGo在今年预计可达100家,随后将考虑开放加盟,全面扩张。
创办了Eatbox无人便利店的EATOWN怡食家超市CEO安利英透露,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约22~24元,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10万元的单店成本,模式则是与社区分成合作,几乎没有租金成本。在采访中,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缤果盒子的单店投入和日营业额数据与上述两家同业差不多,因此以数学方式计算,则单店投资回报年限大约1年。
以自动贩售机为主的扫货星球的成本则更低。在刚刚举行的2017上海国际商业年会上,扫货星球现场展示最新科技的智慧零售无人商店(AI机器视觉),创始人兼CEO邹涛到场阐释对智慧无人零售应用的发展。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扫货星球一个贩售机的买断成本不到8万元,经营者也可以租赁这个贩售机,设备日租金约130元,其也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门店租金,投资回报期很可能短于玻璃盒子的1年。
“扫货星球正积极寻求代理商、分销商及业务合作伙伴,扩大市场占有率。我们现在已经发展了100个扫货星球的贩售机装置,预计接下来会翻番。”邹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相比较而言,传统便利店的成本的确会比无人店高很多,单店投资回报期更长。
柒—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本部长小野泽千寻透露,7-11加盟模式为加盟主初期投资的金额,包括保证金20万,商品投资20万,加盟费10万,培训费1.1万,开业准备费2.1万,装修费大约35万,合计金额大概是80万。
“传统便利店每个月有固定支出,一年的租金成本从40多万到100多万不等,由于轮班需要,则雇用4名员工,按平均月薪5000元计算,每月人工成本约2万元。这些租金和店内人工成本是无人便利店不需要的。此外还有装修成本、水电费等,以此计算,传统便利店的日营业额得达到6000元左右才有望收支平衡。可是目前非常多的传统便利店都难以达到该数字,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中国便利店(传统店)单店平均日销3714元。所以传统便利店业者亏损者不在少数,盈利压力很大,传统便利店的单店投资回报期也比无人便利店要长。”资深零售人士沈军分析。
于是,看似投资回报期较短的无人便利店开始受到资本追捧。24爱购无人便利店天使轮融资了100万元人民币;F5未来商店获得融资3000万元人民币;缤果盒子和小麦便利店分别获得融资1亿元人民币和1.25亿元人民币。
无人店的痛点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除了无人便利店,其实还有一波无人经济产业正陆续出现。据CNBC报道,零售巨头已经在美国申请了“漂浮仓库”的专利,它可以通过无人机将包裹送到客户家门口。这可能是沃尔玛将其电子商务业务推向新阶段的最新举措,也被誉为无人送货机。还有消息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无人水饺工厂等。
“我听到过很多业内人士对于无人经济尤其是无人便利店的不同看法。其实,传统零售在线下 两高一降 (租金和人力成本升高,毛利空间持续下降)的痛点是无人零售受到追捧的一个核心原因。有一部分业者认为,目前无人便利店直接的显性成本和传统便利店相比是一个伪命题,消费者在门店确实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但是前台没人,后台有人。无人便利店需要更多的物业配套,而物流成本和商品管理等后台成本并没有因此减少,同时灯光、温度、设备等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腾云天下TalkingData地产行业总经理王可青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替代人工服务,无人便利店对于后台系统以及科技设备的要求颇高,收款机供应商提供自助收款机设备及方案、RFID设备商提供标签及识别方案和监控商提供数据采集和防盗方案等。“为了做到店内无人工,背后的技术体系建设和设备要求都很高,我计算过,如果算上系统监控和后台操作运维人员,每10家左右无人便利店就需要至少4~5个后台监控维护人员,而且他们如果发现异常,也需要出动和巡店。所以无人店其实有很多隐性成本,在前台看不到而已。”多年从事零售业,如今正在研究无人便利店的宋铁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缤果盒子还在测试阶段,无人便利店为避免货物被盗,每一件商品上都要有RFID技术的价签,这也是自助收银必须具备的条件。每一个RFID价签的成本是0.4元左右,由于货品数量较多,因此价签成本是比较高的。且价签也需要人工去贴,又增加了成本。”大润发飞牛网联席CEO袁彬向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此外,因为缺乏店内人工管理,所以理货、配送、补货等也是问题。且店内的温控、货物保鲜也只能依靠系统,万一系统发生问题,则会引起食品变质等,货损率可能会很高。
如果要摊薄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成本、降低货损率等,就需要规模化运作。然而这就触及一个问题——无人店扩张难。
“这和选址有很大关系。传统便利店可以进入商圈、社区、地铁、写字楼等,而解决快速消费的无人便利店则只适合进入写字楼和社区,由于不支付租金,因此无人便利店必须与开发商、物业方洽谈合作,将盒子引入社区、写字楼。有时你即便和地产开发公司达成了合作,但具体落地到小区,还得再谈,其中的沟通成本很高,开办周期很难控制。这就给扩张带来实际难度,不易规模化,也就不易摊薄各项成本。”宋铁城指出,目前所谓无人便利店短期可收回成本的,基本是看的单店,而没有好好地把后台技术研发成本、后台运维成本、拓展开发成本以及长期难以规模化等算在内。
不少传统零售商并不看好无人便利店。
“我不看好无人便利店,任何业态的成功都离不开消费者的需求,无人店的诉求都是向着经营者的痛点,没有找到消费者的痛点,且由于店小、货物品种不多也使得消费者体验感并不十分好。”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陈科指出,无人便利店考验出了商家的经营和技术能力,也在考验消费者的素质,如果遇到素质较低的顾客破坏了货品,就造成了企业经济损失。而且无人便利店作为一个无地基的装置来拓展,其在具体的开业证照和手续方面的办理也不十分明确,这些都可能是隐患。
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竞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接近10万家,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在此背景下,一位曾经在7-11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员指出,无人便利店面临的竞争很激烈,无人店在白天时间段应该比不上货品齐全的商超,而到了晚上,则前半夜有传统便利店,无人店可能到后半夜才有些生意,可是光靠后半夜很难有太好的销售业绩。而且无人店目前只是一部分年轻消费者可以接受,年龄稍大些的消费者还不会使用全程自助的无人店,他们宁愿去传统便利店购物。无人便利店在部分业者看来,仅仅是传统实体零售店业态的一种补充。
上述管理人员甚至提出,无人便利店若是做成广告位则说不定未来还大有发展,只可惜规模化扩张对其而言有些困难,那么无人店目前的广告营销作用也并不会很大。
“我们看到了无人便利店的问题所在,即便是Amazon Go无人零售店其实更多的也只是一个概念,其要规模化发展也有困难。 于我而言,无人便利店可以做得很炫酷,但能否做到整体盈利且持续化发展才是关键。”安利英如是说。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拒绝访问 | www.szshishang.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szshishang.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1fde9-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关于便利店,这 19 个秘密还挺有意思的_商业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商业关于便利店,这 19 个秘密还挺有意思的
宣海伦 费丽婷
逆势生长的便利店,里头有的是洞悉人心的细致功夫。
“独身、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新上海人。喜欢用好东西,租在市中心一间 90 年代的老式公房里,家里没人做饭。”
——据说这样的人最容易走进便利店。上海联华罗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晟给出的描述,细致得好像真认识那么一个人。
2012 年,罗森在“消费者选择的外资便利店品牌”中排名最低,日本方面决定收回罗森的品牌代理权,张晟就是在这节骨眼上接手上海罗森。
在到处都在谈及电商对传统零售冲击的时候,便利店在中国反而正在经历一个快速成长期。根据英敏特数据,2009 年到 2014,便利店零售市场以 15.9% 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到 2019 年总市场零售额预计在 900 亿到 1,000 亿人民币之间,大概是现在的 1.5 倍。即便是便利店业态最为成熟的上海,也尚未完全饱和。
和所有零售行业一样,便利店这门生意也脱不开“因地制宜”的四字法门。日本的便利店一定有鲜煮咖啡;台湾的便利店里桌子、椅子少不了——上海也有,但大多数不会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北京的便利店生意好像总是做不起来,一家两家关门了,四家五家又自别处开出来,但不一定是在办公楼、高档住宅区这些你以为的“好市口”。
至于,为什么便利店的招牌从深蓝变成浅蓝;一进门看见货架上是什么品牌;爱吃的寿司怎么忽然就不见了;便利店的灯是真的亮啊……这是一门洞悉人心的生意。
这里似乎隐藏着很多小秘密,也正因为此,我们最近和张晟、全家中国新闻发言人王意文,以及北京 7-Eleven 711行政本部本部长吴萌聊了聊。2004 年,7-Eleven 进入北京,吴萌打那会儿起就在了。算的上是元老级人物,7-Eleven 也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外资便利店品牌。
他们对行业的判断更多的是来自实践,也有对未来市场的一些猜想,不过我们发现,多数观点是一致的。
1、什么样的城市可以开便利店?
2003 年,全家首次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实验店。
“依照国际经验,当人均 GDP 达到 6000 美元的城市,即是便利店行业可以进入的时期。到 1 万美元时,可快速发展。”王意文告诉《好奇心日报》,2002 年上海人均 GDP 已接近 6,000 水准,因此看好上海发展及消费潜力。
截至 2015 年 10 月,全家在中国内地开设近 1,500 家门店。目前各城市店数分布为:上海近千家、苏州近 120 家、杭州 70 家、无锡 39 家、广州近 180 家、成都近 50 家、东莞 9 家、深圳 30 家、北京 15 家。
2、便利店为什么爱扎堆?
上海也是罗森的大本营。宁波、杭州、镇江、无锡、嘉兴、苏州…你会发现罗森选择的这些城市都在上海工厂周边,当天物流 3、4 小时能辐射到的地区。
拥有专供的食品加工厂和成熟的物流体系是品牌便利店区别于杂牌店的地方。
以北京 7-Eleven 为例,饭团,三明治,便当等日配商品占总销售额的 40%左右。7-Eleven 持有专用供应商公司的股份,工厂生产的产品专供 7-11,产品的配方也由 7-11 和专用工厂共同研发。
2004 年,7-Eleven 把便利店模式带到了北京。一时间,北京街头冒出了各种各样山寨 7-Eleven 的“彩条便利店”,但也只是“看起来”像而已。那些尚未成气候的便利店品牌使用的是同一家供应商,提供毫无差异的产品。一些规模更小的便利店,干脆只提供保质期 15 - 30 天的盒饭。
如果仔细观察北京 7-Eleven 的门店分布,你会发现一家店的周围,一定还有好几家临近的店面,这是 7-Eleven 的开店策略。这么做可以节省配送、运营管理的成本,对区域内的品牌建设也有好处。
某天下午 1 点左右,记者目睹了来送盒饭的货车,一辆车可以配送附近 7 家店,这种模式与日本相类似。
3、为什么北京便利店生意不好做?
北京啊北京,夜里人在城外,白天人在城里。天冷不愿出门,路宽懒过马路。
“北京的 24 小时便利店为什么比上海少很多?”知乎上最热门的回答总结为“三个半”:生意只能做“半年”,马路只能做“半边”,一天只能做“半天”。
偌大的一个北京城,24 小时的便利店开在哪儿“都很痛苦”。
进入北京后的第四、第五个年头,7-Eleven 实现盈利,目前在京有 186 家门店,店均日销售额超过 20,000 元。但如果算上 7-Eleven 北京公司体系下的 60 多家天津门店,京津地区整体还处于亏损之中。
而上海则是另一番光景。上海本是座小渔村,蜿蜒的街道大多临河修造。便利店最爱开在小路边,假使把马路修得和北京一样又宽又好,当中放一道铁栅栏,生意马上就不好做了。
现在哪还会有人特地绕一大圈去便利店买东西呢?
4、人流量大的上海外滩,不是开便利店的好地方?
近两年,罗森上海新开了近 200 多家店,关掉了 140 多家店,这里面有许多你想不到的取舍。比如说,他们最近关掉了外滩店。
“租金高、利润低、又没有好的广告效应,就关掉了。”张晟解释道,人流量大并不意味着广告效应就好,“每天来的客人是外地的,又不是上海的客户群,可能在上海知道了(罗森)但也没用,他回家又没有(罗森)的。”
5、为什么办公楼下的那家便利店关门了?
罗森还关掉了一批租金和营收不成正比的办公楼门店。看似拥有稳定客流的办公楼,便利店生意也不好做。
“如果这个楼是满的话,办公楼便利店开张的第一天,估计就是生意最好的一天了,因为天天吃人家会吃厌,周边又不断有新的饭馆开出来,客流自然会减少。”再加上办公楼的门店晚上是没有生意的,双休日也是没有生意的。
6、在住宅区开便利店,得先做这些事情
2012 年日方收回罗森代理权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计划,对于店面的改废慎之又慎。谨慎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说要入驻一处住宅小区,张晟会让手下的人晚上去楼下“数灯”。
比起书面报告上的数据,这位罗森上海的总经理更相信自己在现场看到的东西。
“开发商说这个小区已经卖完了,但是你上网一查,会发现又有很多房子挂着卖,所以入住率到底是多少呢?”他要求手下一家家地去数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看灯的颜色是不是不一样,有的开发商会故意把灯都开着。我们还要看外墙上空调装了没装。”
张晟管这叫做“现场信息采集能力”,“在中国做生意,尤其是做零售生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7、上海新开的便利店为什么都在郊区?
在便利店行业发达的上海,几步就是一家便利店。市中心的便利店竞争已经很激烈,新空间主要在上海周边的郊区和新城区。
“我们同行都说,每天查表,日销都是在跌的。因为人不断往外迁移,市中心租金一直在涨,办公楼也在往外搬。”张晟表示,白领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公司也在往外搬迁,这都是必须了解的城市趋势。
8、但也不是所有的郊区都适合,比如……
新的机会出现在郊区新兴的住宅区。随着城市发展,物价、房价暴涨,许多人在郊区住豪宅、开豪车,生活质量却不高。想买个包子就只能在吃路边摊,想给孩子买个小玩具都没地儿买。
——城郊的配套生活设施跟不上,这就是便利店的机会。不过,假使真的到了城郊本地人遍布的老城区,比如说上海松江,生意反而难做。
“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最喜欢说,'这个东西怎么这么贵,我自己家里也做得出来',他们没有时间成本这个概念。”张晟说,人的消费观念是很难改变的。便利店说到底做的还是年轻人的生意。
9、说要吃得清淡点,但最好卖的还是重口味
如果你开始把“要吃得清淡点”挂在嘴边,那说明你老了。
年轻人的味蕾只分辨的出浓油赤酱、酸爽麻辣的——这是便利店的销售数据说的,便利店最关心的就是年轻人的口味。
为什么麻辣烫卖的好?为什么麻辣香锅卖得好呢?还有,你发现了吗,日本的拉面一年比一年咸了?张晟提出了一连串的反问。
“今天的 90 后,未来的 00 后,从小喝的是 100% 的果汁,可乐、雪碧,他们的味蕾现在只知道甜酸苦辣,其他的味道很难辨别了。”前段时间张晟和朋友在日本,他 40 多岁的朋友说,“呀,这个面这么咸?” 张晟答,“你看,大街上日本年轻人都在排队。”
10、便利店最赚钱的,是关东煮、包子、盒饭那些鲜食系列
在英敏特面向 3,000 名 20 - 49 岁的互联网用户的调查中,94% 的受访者过去六个月都曾在便利店购物,最主要的消费品类分布于食品与饮料。
从消费偏好看,中国大陆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食品类商品,尤其是速食商品。在便利店的销售品类中,自产研发的烘焙、甜品和鲜食类食品的毛利高、购买频次也高,是便利店的主要盈利点。根据王意文提供的数据,鲜食系列占全家总营收 40% 以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谈论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时候,便利店的经营者最先考虑的,总是如何抓住消费者的胃。
冷柜里的包装盒饭、饭团、三明治,热腾腾的关东煮、包子、烤串和现做盒饭……这些自产食品是品牌便利店能做出差异化的地方,也是别家轻易复制不了的东西。
11、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口味?去逛逛便利店
全家每个单店至少拥有 2,500 个商品品类,每年淘汰近 1,700 余个品相,轮换 70% 以上的商品。在开店之初,全家会提前半年时间,把每家店刚开业时的商品组合和品牌确定下来,研究什么样的商品组合和品牌是当地消费者喜欢的。
以全家的盒饭系列为例,有在全国各地都受到欢迎的咖喱猪排饭,也有因应华东口味的绍兴大排、雪菜肉丝面,华南有广式腊味油饭、捞面。
北京的 7-Eleven 则和北京协和医院合作,推出了维 E 润肤露,以及烤鸭汉堡这样的本土风味食品。
12、货架上源源不断的新品,是如何出现和消失的?
“整根香蕉奶昔蛋糕”、“提拉米苏圣诞蛋糕”、“冰皮月亮蛋糕”等等…罗森做过一系列应季产品。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时下的流行趋势,比如把植物奶油替换成更加健康的淡奶油。
罗森每周都会推出新品。每周四,罗森上海的总经理张晟也都会参加新品会,在商品上市时给门店一个“预测数”,达不到就末尾淘汰。一般来说,观察期在三个月。
每年三月、四月,罗森会针对自产食品进行盲品。“2012 年起,我们一直在强化甜品和烘焙这一块。” 每年罗森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消费者调查,不是调查便利店,而是专门追踪消费者每天的生活习惯。
根据张晟的说法,在 15-19 岁这批最年轻的消费者当中,罗森在甜品烘焙方面的评价排名第一。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信号,因为:抓住最年轻的这群人,就是抓住未来便利店的主要消费人群。
“我们最终并不是要做一个超级好吃的东西(吸引消费者)到罗森来,这部分当然也需要有,但绝大部分应该是:今天吃啥呢?我先到罗森看看吧,这才是我们最终的定位。”张晟表示,你永远要有替代品满足需求。
13、便利店凭什么和面包店竞争?
在中国便利店市场,食物的竞争来自于街头巷尾,路边摊卖的包子是竞争,大大小小的甜品店、面包店也都是便利店的竞争对手。
“比如我们要知道消费者什么时候来,为什么来便利店买面包。”根据调研张晟发现,三点过后,许多面包店就没有好吃的面包了,但真正的消费者往往是晚上采购第二天早上吃的面包。“如果要做新鲜面包我肯定做不过专业面包房,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保存条件不同,我就要保证肯定做的比别家好吃。”
14、便利店卖包子,竞争来自于街头小贩
“罗森一个包子卖 2 块 5,马路上一个包子 1 块 2、1 块 5。”张晟说自己一开始也很没信心。要怎么才能卖过人家?关键是要东西竞争发生在哪个环节,从消费者不同阶段的需求中寻找差异化优势。
便利店消费者还是愿意为卫生、安全买单,张晟认为,便利店首先要改的是包子的口味,“很多消费者认为便利店的包子不好吃,不是不好吃,是配方得改。”
便利店的包子一蒸就是好几个小时,怎样才能保持口感不让包子烂掉?要进行配方的调整,但不能添加有害的东西,只能在高筋面粉、低筋面粉调配上花功夫。
另外,冷冻过的包子盐味会下降,这里头都有讲究。
15、便利店是怎么让你吃上油豆腐粉丝汤的?
一份简单的便利店食品,要考虑制作、运输和保存等各个方面。
罗森推出的汤面、油豆腐百叶粉丝汤、咖喱牛肉汤、乌冬面……这些汤汤水水的东西运输起来很麻烦。罗森调整了食物的冻点和沸点,使食品在冷藏的时候是结冻的,加热才化成汤汁。
16、为什么上海便利店容不下一张桌子?
首先当然是因为租金贵。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地界上,便利店经营者们得仔细琢磨: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坐在便利店里吃东西。
根据罗森的调查,这个比例不太高,大概不到 10% 的顾客愿意坐在便利店里吃饭。
但在台湾,你走进任何一家便利店,通常都能看到宽敞、明亮的休息区域,带着 WIFI 的那种。这其实也容易理解:在台湾开车的人少,天气又炎热,人走一段就走不动了。
同样的,你会发现东京街头的咖啡店很多,而且特别便宜,为什么?因为东京的咖啡店就是个歇脚地儿,浑身西服的日本职员走得热了,到客户这里浑身臭汗的,先在楼下喝一杯。而在国内,咖啡馆可能还是个“拍拍拍,上传朋友圈”的地方。
在上海便利店,比较常见的是墙边或窗边的一排小桌板,仅提供一个站着吃东西的空间,这种设计的出现是因为政府以前不允许在店内放椅子。
所以哪怕是便利店里的一张桌子,都和这座城市有关。“我们也不是说不做(店内空间),是不要硬做,有条件也还是做。”张晟补充道。
谁说那 10% 的需求,不是需求呢?
17、便利店老板巡店,为什么带着一副扑克牌?
英敏特调查显示,便利店最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的是服务人员态度不好,其次是卫生状况差。
自日方接手后,罗森引入了品质管理体系,由十几个人组成“神秘访客”的团队,到门店观察经营情况。
张晟自己也时不时去门店搞突击检查,“我看的东西很多,首先看服务、寒暄语,然后看产品的配置,第三卫生,第四货架布局是否合理……”他一口气报了一连串指标。
在高密度集中发展的便利店行业,罗森目前的加盟店比例超过半数,全家、7-Eleven 的加盟店比例更是在 70% 上下。
为了加强门店管理,张晟把督导的照片做成了一副扑克牌,每到一个门店就把牌摊在店员面前,要对方找出自己从属督导的照片。
这招挺狠的。张晟发现,后来自己只要去了一家门店,这一片区域的门店都知道了。“我猜想,他们是建了个微信群(通风报信)。”
18、传统零售唱衰,为什么便利店能逆势增长?
一份来自贝恩公司的报告显示,在电商冲击之下,传统百货和商超的销售额明显下滑,而便利店则逆势增长,连续三年销售表现优于百货、超市等大型零售业态。2014 年,便利店年销售同比增长达到 25.12%,门店同比增长达到 22%,增幅在整个零售业中位居榜首。
“都说是被电商冲击完了,我觉得这和百货商场的不作为有关。”张晟分析,“你发现没有?所有百货店都长一样,一进门都是化妆品,柜台的位置你闭着眼睛都能知道。”
大型商超的问题也出在自己身上。为了收取更高的返利和进场费,连锁超市牺牲掉了一些小众的细分产品。“有些大卖场 97% 的销售是来自于 3% 的品种,这就出现大问题了,因为这 3% 的商品完全可以到电商上面去买。”
日本的大卖场的比例通常是 20% 的品种贡献 80% 的销量,剩下的 80% 的品种虽然只带来 20% 的销量,但同样有必要保留。
便利店行业也是如此。自产商品和全国性品牌就像是味精和盐,没有盐的话做不了菜,但全都是盐的话就没有差异化。7-Eleven、全家和罗森都拥有自己的自产品牌。相较于大型超市,便利店的自产品牌更加精致,没有明显的廉价感。
另一方面,便利的网络购物已经把消费者完全宠坏,消费者进店购物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我既然来了这个东西一定要有。
“即使消费者要的东西我没有,替代的东西一定要有。比如,可能你来的时候盒饭不多了,但面包会有,甜点会有,汤面会有。”张晟希望能够逐渐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信赖感。
19、便利店最好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上海目前拥有超过 6,000 家便利店,这个数字大约是北京的三倍,为全国之最。按人口比例计算,台湾地区约 2,3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日本 2,000 人一家店,上海的便利店容量应该在 1 万家门店左右,仍有不小的拓展空间。
来自红杉资本的数据显示,2015 年,每一天都有 3 家新的便利店开业,这个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
“便利店只是零售的一种业态,百货、超市都火过一阵,现在大家不喜欢去大超市了喜欢去便利店。” 吴萌表示,现阶段想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怎么吸引消费者,怎么把便利店的盘子做大。
张晟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应该说 2020 年是个大发展时期,大概还有四五年会一下子起来。”
内文图来自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登录查看你的好奇心指数
根据你的好奇心指数推荐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个便利店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