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了新好运新时代金融服务平台平台1500没还,结果平台提示已经结清怎么回事

有哪些比较好的P2P金融借贷平台? - 知乎62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152分享邀请回答3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wujiecaifu.com/jd?invite_id= (二维码自动识别)这2年多来,除了理财上的收获,感觉知识面也开阔了,很喜欢在群里和部落分享的各位,都是有心人,写的东西很有趣,让我这个不是经常旅游的人,也能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北至寒冷的雪乡,南至暖和的海南。在平台合规上,前面提到的合规条件他们也都具备,所以我还是比较欣慰的。还有他们的CEO和客服,都可以用无微不至来表达,CEO那么亲切,客服那么贴心,平台那么透明,完全没有距离感,也许是这样吧,这一路来让我很安心的在这理财,安全感爆棚。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在网贷借过1500但是过几天就提前还清了,为什么征信上还有记录?_百度知道
在网贷借过1500但是过几天就提前还清了,为什么征信上还有记录?
你的每一次还款都会被记录下来的,很正常,这个记录是良好的。P2P网贷:又称P2P网络借款。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网络信贷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到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其典型的模式为: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网贷的运营模式:在传统P2P模式中,网贷平台仅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信息价值认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务,不实质参与到借贷利益链条之中,借贷双方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网贷平台则依靠向借贷双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维持运营。在我国,由于公民信用体系尚未规范,传统的P2P模式很难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旦发生逾期等情况,投资者血本无归。动地批量化开展业务,而不是被动等待各自匹配,从而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展。它与国内互联网发展尚未普及到小微金融的目标客户群体息息相关,几乎所有2012年以来成立的网贷平台都是债权转让模式。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金融圈新商机 _ 东方财富网
金融圈新商机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行业充分竞争,让投资人分享到传统垄断金融的丰厚利润回报,同时借款群体享受到贴心的金融服务,市场化竞争化的金融改革增进了社会福利,这是金融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今天的中国正面临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金融时代。在这个风起云涌、速度制胜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人们的理财方式趋于多元化,储蓄和炒房都已经是过去式,股票、基金,再到市面上充斥的各种理财公司和互联网金融P2P,人们更希望通过不同方式让自己的资产得到更快更高的回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行业充分竞争,让投资人分享到传统垄断金融的丰厚利润回报,同时借款群体享受到贴心的金融服务,市场化竞争化的金融改革增进了社会福利,这是金融最好的时代。  但是,P2P市场的充分竞争并不能完全解决市场的需求,开放的平台鱼龙混杂,经营不善给投资者的不良影响等等让互联网金融成为最具争议的行业。对于投资者来说,世界上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也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怎样更好地参与到这个金融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增值,需要的是不仅仅是激情,也需要理性。这一金融圈的新商机也在撼动着新一代创业者的商业思维。这期专题中,我们采访了一些二代企业家以及金融圈专业人士,希望从各个角度给予现在已经或想要投身金融圈的创二代及新创业人一些启示和思考的空间,为他们打开另一扇通往美丽乐园的大门。也希望大家能在金融市场上学习到属于自己的经验,成为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前端的开拓者。  郭宇航:金融产品创新是发展命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或许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快,而且这种浪潮似乎已经无法阻挡。这一点从郭宇航与他创办的点融网可窥一斑。当大部分P2P公司还在线下找资产,线上拼命做广告找客户追求规模的时候,点融网已经在帮助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而且越来越多首创的合作模式正在陆续诞生。  三年的变化  距离上一次《接力》杂志采访郭宇航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点融网已经计划第二次“挪窝”——有限的办公面积总是无法满足不断激增的员工数量。点融网成立三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员工从初创时的几十人达到目前的千余人。  还不断有来自传统的才人跳槽到这个有着“中国版Lending Club”之称的知名互联网借贷平台。但要是换在两年前,郭宇航去一个传统挖一个人才,可能要面对对方诸多的疑问。他需要解释类似互联网金融的政策何时明朗,是不是能长久,甚至于会不会被端掉等问题。  “现在这种顾虑几乎没有了,没有人会问‘这个行业有没有前途’这样的问题,更多的是讨论什么样的机构值得加入。”这种反差让郭宇航感到欣慰——他通过三年的时间更加肯定了当初的创业方向是对的。  但是郭宇航所面临的危机感似乎要比当年更强。“当年面对的是整个行业的不确定性,政府的态度不明朗,唯一确定的是需求很大,但是竞争者那时候也多,格局也没有形成,面临的是迷雾中的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现在是迷雾越来越少,但是对于海洋的敬畏之心反而会更重。”  在郭宇航看来,人生永远是在得到,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而立、不惑、知天命,这些都说明年龄一定会带来年轻所不能获得的东西,所以抛开物质的累积之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是人生巨大的财富。“今年我一定比三年前在经验和判断上会有更多的心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定是不断成长的,如果你没有成长说明你没有思考,只要你去用心思考,成长是必然的。你每天碰到好的坏的都是你成长的经历。”  玩转跨界合作  郭宇航常常开玩笑似的对同事说:“我站在马路上放眼望去,全是我的客户。不管是一栋写字楼里的机构,还是马路上穿梭的人群,他们要么有投资需求,要么有融资需求,两种需求绝对没有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当大部分P2P公司还在线下找资产,线上拼命做广告找客户追求规模的时候,点融网已经在帮助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点融网和苏州银行的合作就是典型的一个例证。  去年10月,苏州银行和点融网共同宣布双方将进行深度合作,借助业界最领先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技术,将信贷服务覆盖到更多的小微企业,并帮助明显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传统银行和P2P平台选择直接“结盟”并深度合作,此举当时在中国尚属首次。  这样的合作其实需要从思维上打破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所谓的对立。与很多人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存在对立关系的观点不同,郭宇航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银行缺少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城商行。而P2P公司很了解互联网,有很好的技术和平台,但是对于客户、数据等的累积却差距很大。对于客户来说多了投融资渠道。这也是一个三赢的结果。”郭宇航解释说。  产品创新始终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命脉,更多首创的合作模式在点融网诞生。今年5月,点融网与一号专车携手推出余额生息服务,这是业界第一个提供余额生息服务的P2P公司。与余额宝等各类宝类产品挂钩不同,一号专车为其客户帐户余额挂钩的是点融网的P2P产品。这一交易对于一号专车而言,为客户提供了更多增值服务;而点融网则获得更多的客户和资金。  跨界合作似乎越来越普遍。“甚至P2P之间都有可能合作,有些P2P缺钱,有些P2P缺项目。我们发现类似于银行之间的拆借市场未来很有可能在P2P平台之间形成。”  郭宇航律师出身,也创办过私募基金。他也了解现在很多二代投身金融是为了摆脱一代束缚,挣脱父辈阴影。但是能不能依靠金融行业脱颖而出,证明自己一定比父辈更强,这点很不容易。他建议二代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小型的创业尝试。“放弃父母实质性的源源不断的支持,去争取投资人的认可,去尝试说服不认识你的人能够接受你的想法和你的理念,把钱投给你,这个收获远远大于你从父母那里拿一个亿。”  潘翔:对未来越有信心,就要对现在越有耐心  1987年出生的潘翔,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虽然学的是很小众的测控专业,却阴差阳错地做起了金融投资,“我可能是国内同龄人中,做VC时间最长的人了。”曾有人将VC比做孵鸡蛋,帮助企业从概念的“壳”中孵化出来。“我们做早期投资的,有点像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需要深度参与,陪伴着投资的公司一点点成长。”从华兴资本,到迪斯尼旗下Steamboat Ventures,再到如今的光速创投,入行五年,潘翔一直专注于早期TMT,通俗地说就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早期TMT领域瞬息万变、增长很快,是很容易出独角兽的行业。”这几年,他参与投资了E代驾、足记、运满满、车101、好厨师,青云等项目,从中也不难看出他的投资风格,“做VC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个人比较关注那些普通用户可以直接体验到的产品。”  潘翔一直记得入行时,面试官问过的一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echnology?“当初这个问题差点把我问倒,我觉得很多VC从业者和LP都应该想一想。”科技是不断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但要让科技不断保持创新,靠的就是资本的正循环。“我相信中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New Money涌入投资领域,希望他们能将钱给到新兴的那批VC,扶植出下一个能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产品或企业。投资需要时间来证明,我一直告诉自己: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要越有耐心!”  Q=《接力》杂志  A=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潘翔  Q:你主要从事哪方面的投资?  A:我只专注早期TMT,也就是移动互联,一直做的是美元投资。  Q:很想听听你的成功案例,也想了解那些看走眼的。  A:“E代驾”就不错。它是一个代驾App,最近刚融了1亿美金,已经是估值10亿美金的公司。我们2年前投的,现在账面回报已经十几倍。还比如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青云”,它是做企业后端服务的,国外的对标产品是Amazon Web Services,我们在很早期就投了它,现在正好在融资,发展得还算不错。遗憾当然也有,比如滴滴打车当初我们也看了,但最终没能谈成。再过了一天,马化腾去了,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Q:在挑选投资项目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  A:真正赚钱的投资,要么足够早期,要么足够晚期。我们做的就是TMT早期项目,这个阶段的企业财务上并有什么可看的,市场也是未知的,创始团队“人”的因素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他们的格局要够大,是否能容纳他人一起合作,一起分享股份和权力。另外,以前我觉得团队做产品的能力和背景很重要,但现在会更多考虑创始人“说故事”的能力。我相信能融到钱的人,一定也能招到足够强的人,把企业做得更好。  Q:这些年做下来,有没有总结出一些心得?  A:投资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要脚踏实地去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很多项目其实是“聊”来的,比如光速在美国投了Snapchat,目前已经是市值200亿美金的公司了,当初就是通过和用户聊天接触到的。再比如,我和一些90后女生聊天,发现好几个人都提到一个上门美甲产品“河狸家”,然后我就去下载去了解。虽然最后没有完成投资,但是这样寻找项目的流程其实在VC圈里很少见,大家都在跟风做,单纯复刻美国的成功产品其实不一定行。  Q:最近对什么“故事”感兴趣?  A:现在的“故事”基本都和移动互联网有关的,要么是P2P,要么是O2O,要么是利用信息的差别,要么是利用行业垄断。比如物流行业,异地配货会遇到空驶的情况,等于浪费了50%的资源,而这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来改变。另外,中国可能在企业服务方面不如美国那么完善,但我相信未来5-10年内,会出现一批做存储、云计算,或是CRM的公司,帮助进行商业上的决策。  Q:你在投资界有没有偶像或目标?  A:有两个偶像,一个是季琦、一个是沈南鹏,他们其实都是一类人,是那种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的人。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投资者,也希望New Money能把资源给到新兴的投资人,让他们用专业眼光扶植出下一个能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产品或企业。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如果相信年轻人是未来的话,就没有道理投给那些“老人”。  Q:对国内VC行业的未来怎么看?  A:我自己感觉VC这个行业在国内还只是发展到了很早期的阶段,存在很多变化的可能。现在很多VC在中国募美元,但我认为,美金在未来几年不会像以前那样火了,人民币基金会越来越好。特别是随着“新三板”火起来,美元基金的很多投资会被人民币基金抢过去。  Q:不少二代企业家正在或是计划进行金融投资,对此你会有什么建议?  A:现在80后慢慢成为中流砥柱,他们是伴随资本市场不断往前的一代,这些人民币的LP,也就是所谓的New Money,他们的心态想法可能还没那么成熟,甚至有时会有那种买的心态,觉得要几年后能翻多少。但投资到最后可能亏,也可能是几倍的回报,所以可以把一部分钱放到我们这样的专业机构,我们来募集子弹,投出独角兽公司后,大家一起分享收益。另外,早期投资最后都要想办法退,但不能抱着退的心态进去,投资是要长期陪着公司走下去的,我们经常说“资金”,“资”就是资源,不仅要投入钱,还要为它注入资源。投资需要时间来证明,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要越有耐心。  Q:如果站在LP出资人角度,在挑选合作基金时,有什么建议?  A: LP在做选择时,肯定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一旦决定了投资方向,比如投到TMT,那就可以和所有做TMT的GP们都聊一聊,这个过程其实和我们选创业公司是一样的,最重要的还是人。这就包括“术”和“道”两方面。术就是那些基础层面的,比如团队的投资履历、投资策略、deal sourse怎么来的等等;道的层面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要看情怀,了解他们的初心。每个行业都有“痛”点,VC行业也是一样,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机会,所以可以偏向一些创新的机制。另外,如果我是LP,我会希望合作的GP心是正的,心也是诚的,要有足够高的视野,并且懂得分享——不仅是钱,也包括名。关键是要找到“情投意合”的,手上有钱的人很多,有项目的人也不少,但只有互相匹配,才能长远地走下去。
  吴晓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世界、以毫秒为计算单位高频交易的股市,如何才能窥见热点与趋势?
  黄金、石油、外汇、国债……在千差万别的投资市场,怎样才能合理分配你的资产,及时调整投资方向?当互联网+金融遇上媒体平台,这一风头正劲的金融新势力与拥有最忠实受众的App相结合,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效应?
  华尔街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就可能造成千里之外金融市场的巨大震荡,为了让用户及早获悉华尔街这只“蝴蝶”的动静,四年多前,媒体人出身的吴晓鹏和他的团队,打造了“华尔街见闻”。
  今天的“华尔街见闻”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财经新媒体,拥有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微信号和苹果商店App四个发布平台。在过去一年App store所有财经类别中,“华尔街见闻”稳居第一,拥有一大批基金、投行等金融专业人士为主的忠实用户,日活跃用户达到百万量级,高的时候接近两百万,拥有微信粉丝80万,在公布的首届“最具影响力财经微信公众号评选榜单”上,“华尔街见闻”位列第一。
  谈及创立的初衷,“华尔街见闻”CEO吴晓鹏告诉我们,最初,“华尔街见闻”是一个个人博客,创建于2010年11月。吴晓鹏当时是《21世纪经济报道》首位驻纽约记者,负责报道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在美国工作的4年半里,吴晓鹏采访了伯南克、盖特纳、巴菲特等金融“大咖”。在接触第一手华尔街信息的几年中,吴晓鹏发现中国了解世界的节奏经常慢了一拍,所以需要一个能够及时将重要的金融信息传递给中国的载体。“我最初的想法,是希望消除中国与华尔街的时差,让金融的世界更加平坦。”
  “华尔街见闻”的用户读者多来自中资金融机构、海外金融机构和政府。当被问及它何以能吸引到如此多的专业读者,吴晓鹏说:“我们定位的读者是投资者,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最开始我们做的很多东西,是别人很少关注的;我们从信息流中把有价值的部分提取出来,才引起了关注。因此,很多金融机构也会特别留意我们,引用我们的内容来引导投资者。”
  现在的吴晓鹏,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一位产品经理。他每天都会做很多宏观交易,涉及美国、日本日经225、黄金、石油、欧元对美元、美元对日元、德国国债等各类资产。在投资体验的过程中,他会把自己的需求、感想和设计师、程序员、产品经理们交流。“我们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要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当全球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我们自己的财富密切相关时,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理解会深刻得多。”
  采访过程中,“快”是吴晓鹏提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在他看来,对信息的实时掌握和良好的全局视野是决资成败的关键点。而对金融信息提供几乎无时差的即时播报,也已经成为“华尔街见闻”的生命力。
  Q=《接力》杂志
  A=华尔街见闻创始人、CEO吴晓鹏
  Q:“华尔街见闻”最近有什么动态?
  A:我们过去几个月已开始启动公司第二阶段的战略,从过去单纯提供资讯的互联网媒体,转变为一个打通“资讯-策略-交易”闭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财经资讯这一块业务,我们希望逐步能够打造一家有全球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在继续做好财经资讯内容的前提下,我们也正在开发一个与A股相关的产品“选股宝”,7月份将上线。我们与多家具有专业资质的知名券商合作,由他们作为我们A股策略的提供方。通过“选股宝”,我们会把专业的策略带给在A股市场上的初级投资者们,他们往往在面对冗余信息时不知如何取舍。同时,我们也和几家大型券商直接打通交易接口,让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上可以直接完成股票开户和买卖交易。用户在我们这里可以获得投资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然后也可以直接完成交易。未来这种模式还将进一步扩展到港股、美股、外汇、商品等全球投资领域。我们认为未来很多投资者将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这些领域专业与非专业的鸿沟。
  Q:你认为做金融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
  A:我觉得需要有好的全局视野,找出最主要的问题点在哪里。2009年以来,不管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还是其他地方,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主导着整个金融市场的走向。简单一点来讲,央行印钱还是不印钱,基本上是影响金融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华尔街见闻”最初的几年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全球央行的一举一动意味着什么。
  Q:相比其他互联网财经类媒体平台,“华尔街见闻”的优势是什么?
  A: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快”。影响金融市场的重要资讯,“华尔街见闻”很多时候都是全世界第一个推送,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手段,让我们一直保持着“快”的优势——意识的创新:最早创立“实时新闻”的概念和产品,将中国的财经媒体行业带入到一个实时新闻的时代。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过去可能要几天或者几个小时之后才会有媒体报道,我们把这个时间缩短到了1-2秒钟;技术的创新:我们不断在技术上加大投入,能够用技术做到的事情,我们尽量不用浪费人力;而且有时候机器抓取并推送信息,比人工更快更可靠。
  Q:关于“华尔街见闻”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想法?
  A: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是我们团队的愿景。目前中国正在构建金融市场,需要学习或模仿海外,而建构一个好的金融市场,需要市场参与者以及他们的基础知识储备。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里面,“华尔街见闻”就是要让中国知道海外的市场是怎么运转的。我觉得我们在他们的金融启蒙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作用。
  “创二代”金融投资梦
  圈内很独特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二代企业家不爱实业爱金融。相比接班,他们似乎更愿意成为金融家、投资家。除了实业的辛酸,恐怕还有更多的原因驱使他们的选择。影响力、自我证明、对新行业的兴趣,这些都让二代做投资成了一个比较时髦又能够敬孝的正事。当然,要取得实在的成绩,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扎堆金融圈
  很早以前,媒体对两岸三地的二代聚首香港金融圈的现象予以了报道。现如今,这种现象在中国大陆也很常见,尤其是在民营资本活跃的城市,这些二代企业家除了成为抛头露面的投行人士,更多则活跃于较低调的私募基金,其中的精英人物也是不少行业协会的发起人、领头人。
  在浙江杭州,有一家由陈越孟、华晔宇、徐汉杰等共同发起的资产管理平台,叫浙商创投。这家资产管理平台融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管理模式,成就了中国股权投资界的“浙商经验”,现已发展成为浙江省管理资金规模最大、投资项目最多、投资业绩最佳、实力最强的资产管理平台之一。
  有趣的是,这三位共同创始人都是二代,都选择了“逃离”家族企业:陈越孟的父亲创建的惠康集团以小家电、中央空调及特种空调为主业,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但陈越孟的兴趣不在这里,他把家族企业交由两个哥哥打理,只担任董事,并且明确表示将来不会继承家族企业;华晔宇的父亲,之前是在国营企业担任厂长,后来辞职也创办了一家企业。华晔宇讨厌在小企业做销售,放不下面子去求人,索性把家族企业的大部分股权卖了;徐汉杰的家族企业则是一家服装厂,不过他从未参与过服装厂管理。三位创始人中,陈越孟负责宏观战略和投后管理,徐汉杰负责投资管理,华晔宇负责融资。
  这种第二代不接班,利用投资来创业的现象并不少见,就像媒体采访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时许连捷提到的,“我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愿意向我靠拢,他们对恒安不感兴趣,都有自己的专业,他们担心在老爸身边缩手缩脚,发挥不了自己的才干。”
  更多的二代则聚集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各类金融机构。有分析人士认为,家世背景自然是二代的一大优势;甚至有个别投行人士直言,家庭背景和人脉资源是一些公司录取员工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企业家的子女,往往有机会进入世界名校,获得学历上的优势。如今外资或中资投行,总是青睐名校的资优生的。
  “华尔街精神”的冲击
  事实上,在浙江温州,这块民间金融的“试验田”,同时也成了实体经济传承的“盐碱地”。据说当地已经不大有人愿意做实业了。当年“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不以利小而不为”的浙商传统烙印,在很多民营企业接班人眼里就是几句口号。他们更多的受到国外留学氛围的熏陶,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受到的是所谓“华尔街精神”的冲击,不愿意再像前辈一样步履维艰。于是,以小搏大的资本运营方式逐渐成为了他们青睐的对象,他们开始热衷于资本运作与金融投资。
  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会员、温州新意特种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新颖曾经在回国后玩过一把资本运作,做了股票的生意。当初“激励”他离开父亲公司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带着新念头,很难空降进老的实业企业。“如果投资一家公司,只能做顾问,加入一起创业的话还可以参与决策,插手到日常运营里面去,有很大的发言权,这种心理上的社会激励感,在短时间内比金钱回报更加有吸引力。”
  同样是接力中国成员的平凡,也被圈内好友视为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放着家族的地产帝国不要,而是选择了进入科技投资圈这样一条更加荆棘的创业之路。平凡创立上海朗盛投资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也许在众多投资机构中,朗盛投资不算出名,背景也不算雄厚,但创立仅5年却以85%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远远将诸多知名投资机构甩在身后。
  不可否认的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二代不爱实业爱金融。除了实业的辛酸,恐怕还有更多的原因驱使他们的选择。
  此外,产业与融资向来是企业发展永恒的话题,面对作为双刃剑的资本市场,年轻的企业管理者总会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投资者会青睐怎样的企业?投资人最关注企业的哪些因素?融资时,投资人是怎样的立场和态度?企业到了一定规模,该如何选择资本进入?所以他们愿意也必须去学习。
  中子星优财创始人兼CEO张鹏在今年5月底曾受《接力》杂志的邀请,在上海举行了一场名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与资产管理》的主题分享。这位国内某知名企业家之子,和他的团队特地为青年企业家量身推出了“中子星青年精英计划”,加入这份深入实战的投资培训计划,青年企业家可以认购中子星青年精英投资基金,成为该基金的LP(投资人)的同时,成为该基金的Co-GP(共同管理人),共同参与管理该基金,拥有投资决策权,并定期受邀参与中子星独家设计的专题投资培训。
  很显然,最好的知识不是来源于书本,而是亲身体验与经历。正如朗盛投资董事长平凡所说,二代的身份并不重要,因为资本行业是不缺钱的,如果二代只是有钱去做资本行业,这显然不够。“在这个行业里,只有忘掉你的身份,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个动作。还有一个思想就利他才能利己,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平凡:一个利他主义的投资人
  也许你不熟悉平凡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听说过在去年上交会上与特斯拉齐名的胶囊胃镜。平凡便是这项发明背后的投资人,在他的帮助下,胶囊胃镜机器人如今已经投入量产,造福了无数患者。也许在众多投资机构中,平凡领衔的朗盛投资不算出名,背景也不算雄厚,但创立仅5年的朗盛投资却以85%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远远将诸多知名投资机构甩在身后。
  对很多人来说,平凡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放着家族已经成功的事业不要,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荆棘的创业之路。
  平凡,上海朗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父亲是鞍山大德实业集团董事长平安俊。平安俊是“92派”,靠起家,同时还是国家一级作曲家。这个有着独特艺术气质的企业家曾这样评价儿子:“虽然我创作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但这个孩子确实优秀——平凡才是我最好的作品。”在这个以谦虚为美德的国度里,父亲这样的高评价是有理由的。
  留学英国期间,平凡成功考取前十名的英国著名中学——协和中学,又跳级免试进入英国顶尖的商学院曼彻斯特商学院。回国后平凡不甘于在父亲一手打造起来的公司里任职。“做房地产,我已经很难超越我父亲了,我要差异化,要为企业的未来做储备了,所以我就决定投资科技企业。”于是,平凡在上海独自创立了上海朗盛投资有限公司,经过5年的时间,不但成绩出色,还为父亲公司引进了2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对于离开父亲的地产帝国而选择进入科技投资圈,平凡心态异常开阔,他说:“我是好奇心非常强的一个人,就喜欢不断地到处去探索。如果让我钻研其他的,比如纵向产业链这种,给我规定好了范围和方向,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束缚。所以我做投资的时候,就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可以不断地学习新东西。我不知道进入到这个新行业是幸还是不幸,因为我每一天都要去学习新知识,每一天都要去捕获新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行业,因为你投的这些东西,你必须要了解到一定的深度,一定的知识,你才能够去应付这么大的信息量。我和我的团队每天都在keep learning,这就是我的状态。”
  在平凡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的“月朗日盛”四个大字。解释起其中的寓意,他说:“我想要的就是那种置身在晴朗天空下,万物生长的感觉。”说到这里,平凡忍不住笑了,“其实这个词是我自己即兴创造出来的。后来仔细想想,月朗,美好的夜晚;日盛,昂扬的白昼,这恰好隐喻我们的事业就是一种穿越周期,无论起势还是逆势都能顺势而为的运道。”
  Q=《接力》杂志
  A=上海朗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平凡
  Q:目前朗盛的基金规模有多大?
  A: 我们第一期6600万,到现在是第三期, 管理规模五个亿。
  Q:你认为自己投资成功的秘诀是?
  A: 我只是运气比较好罢了。我们都知道,投资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作为一名资深投资人,必须要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洞悉力,能准确捕捉市场风向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对策。另外,作为投资人还需要具备极强的逆向思维能力,冷静、理智的头脑,还需要加一个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信任。信任才是投资者与他所投资的项目之间沟通的桥梁。很多时候,投资就是利他主义。因为你投一个项目的时候,这个项目的领导人,他有一个梦想,你在帮他实现他的梦想的时候,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你是不是得利他?你不能说我投你是为了实现我的梦想,那你投干嘛呢,你自己做企业不就完了吗?所以这一点得想明白,你才能做好投资。
  Q:朗盛的主要投资方向是?
  A:我们主要是四个方向:一是生命科学,包括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医药。二是大数据,包括物联网项目,我在宁波投了一个集装箱海运物流的定仓查价平台,我投资的时候这个公司很多公司围观,谁也不敢投,就我投了。在我们投资以后一年时间,这个项目被IDG和经纬中国投了Al轮。一年多时间估值增长了近4倍。目前中国有五万多家大中型货代,其中有四万家在用这个平台。第三、四个方向是环保和能源技术。
  Q:你在评判一个项目是不是应该投资的时候,更看重的是什么?
  A: 技术第一位,模式第二位,管理第三位。技术指它的科技含量,它的领先性,独特性。商业模式,好的技术不代表它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好的技术很多,这个科学院里面很多,实验室里很多,但是这些好的技术要想服务于市场,它必须要经过这个市场的检验,换句话说,你要有好的商业模式让人接受你。管理是看这个团队是不是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能不能打硬仗,作风是不是比较坚强,这对我们来讲都很重要。其实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比较务实的领导人,激情重要,但是比较缜密的分析和计划,一步一步怎么做,比给一个很大的未来还要重要。
  Q:你刚才说自己是创业者,这是你第一次创业吗?
  A: 我其实从大学回来以后,就一直在创业。我从来没计算过是第几次。我开过公司,也关过公司,刚开始想做房地产咨询,那是大学第一次出来自己做,但是发现自己不具备做好这个项目的能力,就把公司关了。其后我也做过零售,优势也不是特别明显,又关掉了。所以反复尝试,最后走到投资这块领域,不但没关,还发展挺快,所以就最终定下来做这个。
  Q:你算不算是一个勤奋的投资者?
  A: 必须勤奋,我没有别人背景强,就得更加勤奋。别人看一百个项目我看两百个,两百个里筛选可能比一百个成功率还是高一些。再比如,有的项目我们是盯了四年时间才投过去的。很多人不愿花这个精力,没有这个耐心,但我有。所以我说我运气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我是所有好运气的人里面最有耐心的。对我来说,我认准这件事,我就做下去。我可以告诉你,我还有已经观察了五年还没投进去的项目呢。
  Q: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你会给其他一些想要进入投资圈的二代及创业者什么样的建议?
  A: 每个人的投资心态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只能说分享我的经验。我认为,这个行业里头没有二代不二代。因为在这个行业,资本行业是不缺钱的,如果二代只是有钱去做资本行业,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在这个行业里,你只有行或不行,忘掉你的身份,踏踏实实地去做好你每一个动作。还有一个思想就是我一再说的利他主义,利他才能利己,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张鹏:互联网金融进入2.0时代
  身为国内某知名企业家之子,张鹏行事极其低调。但在金融市场这一专业领域,他要保持低调似乎还挺难——这位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头衔的“创二代”,毕业后就一直投身于资本市场,已经拥有近十年金融市场经验。
  张鹏曾先后任职瑞士信贷银行和瑞士银行,从事海外市场的证券交易投资及投行业务,管理过数亿美元的投资组合并取得良好业绩。回国后,他先后创办信弘天禾资产管理中心和宽谷奥立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中国市场的量化投资和金融信息平台建设。之后又创办中子星互联网资管平台,致力于为中高端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成立之初便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至今,中子星优财不仅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还与国内各大券商、明星基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并发行了超过10亿的定制化金融产品。
  中子星优财并不是当下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在张鹏看来,互联网金融1.0时代就是所谓的P2P时代,P2P满足了互联网金融1.0时代的基本要求,解决了大家之间的动需求。但由于目前我国整个征信体系并未完全建立,P2P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风险。“很多投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钱投去了哪里,可能是一个小企业,也可能是一个不好的项目。另外P2P类似于固定的债权项目,说好8%、9%的回报,一旦出事却血本无归,所以P2P会在互联网金融1.0时代建立起人与人的关联,但是这个关联却很脆弱。”
  张鹏说,互联网金融应该进入2.0时代,这个时代定义为“人人金融”,是一个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自金融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不一定是借钱,也不一定是要把钱放出去,它可能千奇百怪,比如希望知道购买股票的方案,希望买到一些债券,希望资产重新进行优化……”张鹏认为,互联网金融2.0时代应该满足人们的这种要求,互联网应该充分展示其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特色,把这个2.0的金融体系建立起来,以生态圈替代传统的单向的金融供应链。
  那么互联网金融时代应该怎么样进行投资呢?目前出现很多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让用户产生内容,有的网站会让用户产生很多股票篮子,大家都会追踪这些组合,看哪个组合做得好。“在金融投资领域,让用户来产生组合也可能存在缺陷,首先这些用户并不是专业人士,比如我给你推荐一个股票篮子,在过去的两个月涨了200%,你都不一定敢买,因为这可能是我道听途说的,也可能有我的利益在里面,比如之前出现的‘带头大哥777’。如果信息完全由用户来产生,你无法验证其专业性及他的身份和动机,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中子星优财的投资平台更偏重PGC(专业生产内容),既由专业人士产生内容,包含了一线的公募和私募基金经理、专业团队,当然可能也包括民间的创客,比如优秀的清华、北大学生,他们也可以创造很多有价值的交易策略。“他们都是专业人士,由他们产生的内容会更加可靠。这就是我们希望在互联网金融2.0时代打造的人人金融投资生态圈,而不是简单的销售产品,也不是做一个讨论股票的社区平台。”
(责任编辑:DF154)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高新金融服务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