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老师回答一下,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境改为何要自筹30%的资金

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冷水镇八龙村
20:55:2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10次
  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冷水镇八龙村  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国家莼菜生态湿地公园  鱼池镇漂亮宜居村庄  枫木乡特色功能小镇  黄水特色小镇  石家乡中国传统村落  核心提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改进,石柱迎来新的机遇。日前,重庆公布第一批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名单,石柱冷黄线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上榜,成为我市10个先行示范片之一。  石柱冷黄线有何底气入选10个市级示范片?  “改进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农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今年起我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建造漂亮乡村。”石柱县城乡建委主任彭德金说,到2018年底,石柱将建立起农村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境长治久美。  示范带动建造漂亮村庄  助推农村环境长治久美  石柱冷黄线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涵盖冷水镇八龙村和黄水镇万胜坝村。  八龙村房前屋后洁净整洁,村级公路和人行道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山上种黄连,田中摘莼菜,家中接游客,显现出一幅“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诗情画卷。  八龙村和万胜坝村能在第一批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名单中脱颖而出,得益于石柱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据了解,该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在县委、县政府布置部署下,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规划编制、示范片创建等工作,有效保证健康有序开展。  同时,依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布置、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稳固投入机制,建立“一项目标任务、一个牵头单位、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机构、一套工作计划”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并制定了《石柱县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实施计划》,力争到2018年底全县农村环境面貌发生实质性改观,形成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具体来说,结合石柱实际,将从“四清”、“四化”、“五改”、“示范亮点”和长效机制建造五个方面重点推进。其中,“四清”为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化”为绿化、美化、亮化和净化;“五改”是改路、改水、改厕、改“圈”和改垃圾处理方式。  尤为重要的是,打造亮点,示范带动,形成点上示范、面上带动态势。如开展冷水镇八龙村、黄水镇万胜坝村、大歇镇双坝村3个县级示范点建造,力争通过1―3年的努力,带动全县80%的村庄基本实现洁净、整洁、便捷,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各具特色的漂亮村庄。  心目中诗和远方的田野,即将在石柱成片显现……  逐步消除存量农村危房  着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危房改造是民生实事之一,也是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改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据了解,自2009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石柱县至今已有2万余户穷困村民的危房得到改造。  “危房改造是脱贫工作和改进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工作,是一项民心向上民生向下的大实事,我县将逐步消除农村危房。”石柱县相关负责人说,力争在2017年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穷困户现存农村危房改造,在2018年底完成80%存量改造,到2020年全面消除全国住房信息系统中存量农村危房。  为逐步消除存量农村危房,今年石柱农村危房改造开工5015户,完工3000户作为民生实事重点推进。依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穷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居住安全的要求,精准确定危房改造对象,重点做好建档立卡穷困户和一般穷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  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协调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危房改造方式,依照农户自建、村组帮建、集中统建等方式大力协调实施。积极推广《重庆市巴渝新农村民居通用图集》,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为全面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造特色功能小镇  改进城乡面貌提高城镇品位  小城镇是城镇化的“人口蓄水池”,是“离土不离乡”的就近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要走发明良好人居环境为中心的小城镇建造之路。  今年,我市公布《关于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具有较好城镇化基础和潜力的地区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示范点数量在30个左右,形成“一镇一景、一镇一业、一镇一韵”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黄水镇是石柱申报市级特色小镇的重点。作为重庆知名避暑胜地,黄水镇创建市级特色小镇优势得天独厚。冬天积雪,夏季凉快,是休闲、度假、科学考察、探险的理想之地。  大风堡旅行风景区、油草河峡谷漂流、太阳湖、月亮湖、毕兹卡绿宫……镇域范围内有景区8个,2015年全镇招待游客330万人次,约为全镇常住人口的272倍。  在创建市级特色小镇的同时,石柱县还自加砝码,开展县级特色功能小镇建造。“通过特色功能小镇建造,改进人居环境,带动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该负责人说,自去年开始,石柱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功能小镇建造工作,力争用2―3年时间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美丽、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民族风情的特色功能小镇。  据了解,去年石柱启动龙沙镇、鱼池镇、枫木乡作为首批特色功能小镇予以打造后,今年又新增了临溪镇、冷水镇、石家乡特色功能小镇建造。  特色功能小镇建造是真金白银的投入。石柱县财政对每个特色功能小镇投入100万元,并整合农委、交通、水利等建造资金,以突出乡镇功能完善和特色风貌改造提升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原则进行打造。  同时,特色功能产业发展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如龙沙镇依托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特色效益农业镇”;枫木乡依托旅行资源优势和土家民俗文化,打造独具土家特色的“土家风情旅行小镇”;石家乡依托大黄水旅行辐射带动作用,挖掘土家庄园文化,打造“土家民俗文化生态旅行精品小镇”。  据了解,6个特色功能小镇2016年建造项目共62个,跨年度项目21个、基础设施类30个、特色项目类32个,目前已全部完工项目12个,完成50%以上29个,还发展了800亩莲藕、500亩莼菜园、2040亩红星猕猴桃等。  此外,特色功能小镇具有产业、文化、旅行和社区功能的叠加和融合。如龙沙镇农业园区观光廊道、冷水镇云中花都现代农业观光园、石家乡地主庄园文化展示等项目。  文/王静 荣瑞瑞  图片由石柱县城乡建委提供  保护历史文脉 名镇名村保护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石柱县以历史文化名镇、国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重点,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  西沱镇有1900多年的历史,2003年第一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站在长江边上抬眼望去,西沱古镇显得古朴而宁静。西沱镇是因古代商业发展而兴起的,始建于秦汉时期的“云梯街”就是当年川盐济楚――巴盐古道的起点,是西沱古镇的核心建筑群,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美誉。2008年7月,“西沱云梯天街”被授予“新巴渝十二景”。  在西沱古镇建造与保护上,石柱县在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上大力支持西沱古镇建造和发展。通过开展西沱古镇的道路硬化、道路综合整治、污水管网建造、人行道整治、滨江广场建造、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建造等项目工程,完善古镇工程配套,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对古镇云梯街重要建筑的恢复建造工程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管理。  传统村落保护方面,2012年,石柱金铃乡银杏村、石家乡黄龙村、悦崃镇新城村3个村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据了解,石柱争取到国家专项补助资金900万元,自筹资金739.93万元,重点实施房屋修缮、基础设施、消防设施、环境整治、历史文化要素修复等项目,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建造,二期保护与发展项目建造已经开工实施。  同时,石柱坚持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采用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资源发展乡村旅行,以旅行促进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和玉米酒、老腊肉、野鸡、竹笋、白果、板栗等地方土特产品发展,让村民充分感受到通过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带来的好处。  如黄龙村传统村落以民族历史文化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对土家历史文化古迹4个核心大院的保护性修缮,深度挖掘特色民居文化,收集整理土家特色物件、形成故事典籍,打造了一道独具风情的历史文化古迹风景线,为乡村旅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村打造了2家三星级农家乐和50家乡村旅行点的乡村旅行招待区,年招待游客3万人次,旅行收入突破2000万元。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hefei163.com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结.doc 2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结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结
按照省市部署,xx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要求,以顺应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新期盼为动力,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全镇一盘棋,工作一个调,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整治资金xx万元,出动车辆xxx台,清运垃圾xx万吨,户配垃圾箱xx个,建垃圾池xx个,配备使用手推垃圾车xx辆、机动垃圾车xx辆,上岗保洁员xx人,新修道路xx万米,安路灯xx盏,绿化xx万平米,外墙粉刷xx万平米,修花池xx平米,新建和疏通排水渠xx万米。
一、加强领导,高调开场
一是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全市动员会召开后的当天下午,我们根据市农办的推荐,先后分两批组织班子成员和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包村干部到xx镇、xxx镇、xx镇等地7个中心社区观摩学习,开眼界、启思路、转脑筋,增强了搞好环境整治的决心信心。二是精心组织快速启动。7月24日在全市率先召开动员会,根据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认真研究印发了《xx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的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工作重点及百分考核办法等内容,会后两天内全镇26个村也都分别召开了动员会。郝寨村的动员会全村634户有587户参加,夜里开了两小时没有一人提前退场。三是突出宣传营造声势。我们精选30条标语,在村街显要位置刷写墙体标语134处,安装板面53块,并将环境整治的目标要求编印成公告,印制3万份分发到户张贴到门口。各村通过喇叭广播等措施进行广泛宣传,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传导压力上下联动。坚持大员上前线,书记镇长亲自挂帅,科级干部靠前指挥,包村干部贴近一线,村组干部现场流汗,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坚持把镇区的环境整治作为重点,进行了亮化美化净化。对境内的洛界路、临木路、临坡路等主要公路沿线进行统一治理,组织400多人次对沿路垃圾集中清理,租用车辆对路肩进行培土覆盖,组织100多人的专业施工队对主要路段铺设道牙彩砖,对沿线树木和建筑物外墙涂白粉刷,对下水管道进行清淤改造,延伸安装路灯220盏,把东营与镇区、冯店于镇区、西立交桥与镇区亮化连接一起,实现了主要路段的全部亮化,将镇区道路统一划设交通标示线,实行机关人员分包路段,建立义务清扫制度,每周义务清扫道路一次。各村也都结合本村情况,把干净作为活动的重点,坚持日扫日清,不留死角,同时,选择重点街道打造亮点,像东营村的路、郝寨村的景、营河村的渠、小山沟的小区、关庙的游园等各显特色,使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形成一片片“风光”。各村以村旁、路旁、河旁、街旁“四旁”为主治理卫生的同时,联动推进农村道路、排水、建筑、文化等各种设施和服务的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风貌和自然山水相协调。关庙村筹措资金155万元,新修道路16公里,依托迎风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发展万亩果林经济和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做好农村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两篇文章”。纸坊村拆除沿街厕所70多座,临东村拆除违章建筑300平米,郝寨村新建了农具展览馆,在文化广场恢复修建了石碾、石磨,群众自筹资金10万元在沿街家门口改造建设7个建身场地,安装健身器材40余台(套),都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三、强化督导,推进落实
一是常抓不懈。自7月25日人居环境整治开始,机关干部不分节假日,每天集中点名,由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汇报各村行动情况,书记镇长点评指导,升温加压促进。二是开展检查评比。每月由书记镇长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对各村开展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三是严格考核奖惩。细化操作办法,分阶段验收考核,最终按百分评定结果,评出一类示范村7个,二类成效突出村13个,三类村7个,10月2日召开了人居环境整治阶段总结表彰大会,一类村奖5000元,二类村奖3000元。
四、立足长效,规范管理
为防止“一窝蜂”,避免“一阵风”,我们围绕长效机制建设,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设施到位。除全镇统一配制垃圾车,户户门前有垃圾桶,村组建有垃圾池(场),使垃圾有处倒。二是队伍到位。按照市定标准,各村通过竞争上岗或公开报名的办法,选定人员,组建队伍,进入角色,把清扫垃圾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使卫生有人管。三是制度到位。镇党委政府把人居环境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明确责任目标,把管理落到实处。各村相应建立卫生保洁制度,使人居环境整治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xx镇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足和问题明显存在。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各村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查看: 6233|回复: 2
(转)光山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在线时间 小时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根据国务院、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结合光山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各村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方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各村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立足现有条件和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防止大拆大建。
  城乡统筹、突出特色。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弘扬传统文化,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不搞形象工程。以农民为本,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生活、有利于生态,把好事办好。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动员农民参与,保障农民决策监督权力,避免强迫命令,防止大包大揽。
  二、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全县所有村庄进行一次积存垃圾清除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完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美化村庄面貌,每年建设一批达标村和示范村。到2020年,全县行政村80%以上达到环境净化的县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40%以上达到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的县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全县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一)保障住房饮水用电安全。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危房改造任务。建立并落实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和施工管理,落实农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引导农民提升农房节能性能和居住功能。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任务。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电,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和种粮大户生产用电。
  (二)净化环境。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城镇周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纳入城镇治理体系。普遍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回收利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可通过适当方式就近处理。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可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家庭宅院、村庄公共空间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拆除私搭私建,疏浚坑塘河道,规范农业生产废弃物和秸秆回收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规格化沼气和户用沼气,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推进规格化畜禽养殖,做好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
  (三)硬化道路。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和桥梁建设,实现乡镇(街区)至所辖行政村至少有一条通道路面状况良好、等级提升,基本消除现有县乡道危桥、村道大中危桥,确保辖区内所有乡镇(街区)、建制村实现畅通。加强村组道路建设,整修连村道路,硬化村内主次街道,有条件的实现通组通户道路硬化,可以建水泥路,也可以就地取材建石子路、石板路和砖渣路等,基本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坚持路、站(亭)、运一体化发展,将农村道路客运场站建设纳入本级城镇体系或城乡总体规划。
  (四)美化村庄。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村庄整体形象。以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为重点,开展绿化、美化,有条件的村打造绿化景观街道和沿河道景观带。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供电的路灯,合理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实现村庄主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夜晚有照明。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修复水塘、沟渠等乡村设施,改善农村水环境。
  三、实施步骤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全面整治阶段、重点提升阶段和巩固完善阶段。
  (一)全面整治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2月)
  围绕“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全县所有农村普遍开展清理垃圾、杂物以及其他有碍观瞻物的活动,力争年底前完成任务。
  (二)重点提升阶段(2015年1月—2018年12月)& && && &
  从2015年1月起,在全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工作(具体标准见附件)。一是全力保障基本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二是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统筹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三是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对村域的规划管理,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开展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
  (1)2015年工作要求:各乡镇选择一批行政村建立垃圾清运、卫生维护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达标村创建活动;其它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的行政村,村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环境整治成果。
  (2)2016年工作要求:各乡镇选择一批建立长效机制的行政村开展达标村创建活动,或同步开展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活动;其他行政村年底前都要建立起长效机制。
  (3)2017年—2018年工作要求:全面开展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县行政村80%以上建成达标村,40%以上建成示范村。
  (三)巩固完善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
  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巩固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一批重点村,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四、工作机制
  (一)科学规划
  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根据镇、村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论证,明确重点镇和一般镇、中心村和一般村的布局;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与建设标准,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提高村庄规划可实施性。村庄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规划编制要深入实地调查,坚持问题导向,保障农民参与,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防止强行拆并村庄。
  (二)分类指导
  分类推进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对于平原村庄,着力净化环境,全面清理各种垃圾,加快改厕改厨改圈改水步伐,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对于山区(丘陵)村庄,依托自然地形地貌,着力硬化道路,鼓励利用当地资源建石板路、碎石路,建设方便易行的安全道路。对于交通干线两边和旅游景区周边村庄,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率先打造成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三)循序渐进
  紧密结合各地情况,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分期分类提出整治办法和工作要求,有序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避免搞大拆大建、不顾经济条件盲目花钱,避免搞形式主义、干劳民伤财之事。按照全面整治、重点提升、巩固完善三个阶段的工作部署,制订好工作方案,谋划好工作步骤,扎扎实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四)创新投入方式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建立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村内道路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沼气工程等稳定投入机制,并不断增加投入,县财政每年列出500万资金,用于奖补人居环境整治先进乡村。调整资金支出结构,加强资金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涉农资金使用。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激励引导作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民办公助方式,逐步建立“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工作。
  (五)创新管护长效机制
  按照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维护管理,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乡镇政府对已经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鼓励采取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等方法,抓好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沼气、卫生保洁等公用设施运行、管理、维护工作。通过市场机制培育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维护队伍,提高运营管理维护人员素质。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
  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县试验办、县委农办牵头推动日常工作,制定县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和示范村标准。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等县委相关部门,负责搞好宣传发动、农民文明教育、农村文明创建和领导企业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工作;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县环保局、县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抓好净化乡村环境、硬化农村道路、美化村庄面貌等重点工作落实。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所辖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明确专人抓工作落实。
  (二)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社会上下广泛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形成政府主持引导、群众自主建设和社会积极支持的工作局面。积极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引导农民改变乡村生活陋习,培育健康生活新方式。组织开展必要的卫生户、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
  (三)发挥党组织作用
  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动员和发动群众工作,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具体工作安排部署上,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发挥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努力用简便的办法、较低的成本,取得农民满意的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四)强化督导考核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县试验办、县委农办会同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县农业局、县卫生局采取督查、暗访等办法开展监督检查,重点对环境整治村、达标村和示范村进行检查,研究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统计和评价机制,制定考核办法,依据目标完成情况和整治效果,每年奖励一批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先进村,并对推进工作进度快、成效好的乡镇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度慢的乡镇加强工作督促和指导,进行媒体曝光和通报批评。
  附件:1.光山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县直有关单位责任分工
     2.光山县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
     3.光山县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光山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县直有关单位责任分工
(共25个县直单位)
县委宣传部
1.抓好宣传报道,营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氛围。
2.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县委统战部
3.引导企业、非公人士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4.牵头组织开展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做好统筹协调、决策服务、工作督导、绩效考核等日常工作。
5.制定光山县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和示范村标准。
6.加大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各种项目支持。
7.抓好符合低保条件家庭、五保老人等社会保障工作及孤儿、受灾群众救助工作。
8.加强对村庄变迁趋势的研究。
9.整合相关涉农财政资金,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工作。
10.牵头抓好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
11.抓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治理“空心村”。
12.制定全县农村污水治理指导性意见,督导农村污水治理,并依据相关标准抓好落实。
13.组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县公用事业局
14.制定全县农村垃圾收集清运指导性意见。
15.督促指导各乡镇(街区)垃圾收集清运工作。
16.指导好传统村落修缮等保护工作。
17.指导好农村危房改造。
18.编制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提高村庄规划可实施性。
19.制定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指导农民规范有序建房。
县交通运输局
20.抓好农村公路路容路貌整治工作,规范路牌、路标。
21.按照道路分级管理的要求,组织好乡村公路建设,抓好农村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
22.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23.抓好河道治理,组织好河道垃圾、杂物等整治。
24.指导建设户用沼气池和规模化沼气工程,引导农户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
25.指导村庄种植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树木和花草,抓好古树木保护工作。
县卫生局(县爱卫办)
26.抓好农村旱厕改建,逐步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
27.指导好村卫生室建设。
县文广新局
28.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电视宣传。
29.抓好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0.指导、帮助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
31.统筹扶贫项目资金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32.指导村庄规模养殖场建设粪便贮存场所和污水储存池,就地消纳利用。
33.指导农村垃圾分类,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34.负责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35.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36.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37.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光山县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
一、农民住房安全标准
  1.村内农户居住房屋无危险点、无安全隐患,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住有所居。
  2.新建农村住房符合抗震防灾等设防要求。
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标准
  3.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达标。
三、农村用电安全标准
  4.农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5%以上。
  5.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用电有保障。
四、垃圾收集处理标准
  6.各乡镇(街区)办事机构所在地街道一般每间隔50米左右设置一个垃圾箱;其他村庄建设容量满足需要的垃圾池(房)。
  7.各乡镇(街区)办事机构所在地和人口集中区设立垃圾中转站;村级配备满足使用的垃圾清运车、乡镇(街区)配备满足使用的大型垃圾运输车。垃圾清运车、大型垃圾运输车标识明显。
  8.垃圾收集设施保持完好,外观整洁,内存垃圾日产日清,无垃圾外溢,周边无散落垃圾,夏季对垃圾箱定期灭蝇。
五、污水收集处理标准
  9.村庄道路两侧有雨污水排放管道或沟渠,保持整体美观,排放畅通,所有住户、企业、商户及公共单位污水无向街道、河渠、田间直接排放的现象。
  10.万人以上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他村庄或靠近河道、水库、景区分散居住的村庄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生态污水处理设施等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污水出水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标准要求。
  11.积极推进旱厕改建工作,对无水冲条件的农户厕所实行沼气式、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六、村庄环境清洁标准
  12.村内企业、住户建筑施工管理有序,不影响其他村民正常生活,施工建材不造成道路堵塞、污染。
  13.村内断树残枝、残墙断壁和倒塌的危房及时清理、整修,消除安全隐患。
  14.家畜家禽实行圈养,畜圈舍清洁卫生,无露天粪坑。
  15.村庄建立环卫保洁队伍,每100—200户配备1名保洁员,每10—15户建设1个垃圾收集点,配备必要的清洁工具,村内明沟、坑塘、排水沟渠、路边、田地内无垃圾积存,无焚烧秸秆现象。
  16.村内建筑物墙体整洁,无乱涂乱画、乱拉乱挂、乱搭乱建等现象。
  17.村内设立有规范的便民公示栏和环境卫生宣传栏。
  18.各类标识牌(广告牌)整齐规范,无违章建筑。
  19.主街道无乱停乱放、店外经营、马路市场。
  20.村庄道路路面整洁、路肩培护到位、路旁绿化完善。
七、长效机制建设标准
  21.县级人民政府将乡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并列入当年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乡镇政府设立环卫管理专门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2.行政村成立环境维护管理组织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洁人员、污水管理及村容村貌管理人员按不低于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人口较少的村庄可适当提高比例,以满足日常管理需要。
  23.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担任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主要负责人。
  24.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委会议事日程,村干部分别包干参加指导。
  25.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有稳定经费,采取村自筹、社会支持、县乡发放补贴的办法筹集,县乡财政结合本级财力水平给予适当补贴,补贴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
  26.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卫生长效保洁制度,有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具体措施等,实行目标管理,落实责任人,并坚持长期有效运转。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开展义务劳动等活动不少于1次。
  27.各种制度在村庄适合位置进行公示。
光山县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一、道路硬化标准
  1.村庄主次干道通畅,通组通户道路硬化,村内道路形成路网,群众出行无障碍。
  2.居住人口较多社区或村庄通公交(班车),在路面条件允许、保证行车安全、符合群众出行习惯的情况下,有序推进港湾式停靠站建设。
二、环境净化标准
  3.村庄道路两侧有雨污水管道或沟渠,配套建设集中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条件的村庄建设雨污水分流系统,污水原则上采用密闭管道收集,污水处理设施满足需要,处理后污水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表1一级B标准要求。
  4.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方式,垃圾收集、倾倒和处理设施设置合理、运转良好,能够做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
  5.无水冲条件的农户厕所改建为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厕率达到80%,公厕全部改建为无害化卫生厕所。
  6.纳入国家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示范村实现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7.通过建设沼气改造厨房,有条件的地方使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沼气、液化气等清能源入户率达到50%以上。
三、村庄美化标准
  8.房屋及墙体外立面美化工程。对村庄空间外观影响视觉的外墙和屋顶等进行全面美化,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清除屋顶杂物,拆除屋顶违法或不雅搭建物,规范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的安装,遮蔽或美化处理屋顶空调等设备,屋顶与墙面色彩协调美观。
  9.线杆美化工程。对电力线、广播线、电视线、通讯线等村庄内及周边线杆实施整理,尽量做到管线入地或确保线杆树立和线路拉设走向规范,能并杆则并杆,能隐蔽则隐蔽。
1  0.村庄绿化工程。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道路、庭院、村中空地和村周边宜林荒山进行全面绿化,见缝插绿,绿化树种搭配合理,常绿树种和花灌木所占比例在20%—30%之间,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以上。
  11.道路亮化工程。村庄主次干道路灯设置间距合理,规格统一,美观整齐。
  12.房前屋后美化工程。清理空心院落,改造为活动场所或绿地;消除房屋周边杂物;拆除违章和废弃建筑物,粉刷修饰与周围景观不协调建筑物;农户庭院和村内杂物集中堆放,不得占道和有碍观瞻。
  13.公共场所美化工程。对公共场所进行美化提升,设计和铺设材料尽可能体现农村风情;全面整治村内沟渠,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整治并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建设村民休闲场所。
四、乡风文明标准
  14.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5.有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并能较好发挥作用。
  16.农民生活方式健康、文明,无封建迷信活动。
  17.村民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尊老爱幼。
  18.每年开展一次卫生先进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和好婆媳评选活动。
  19.村民法制观念强,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
(来源:光山网 时间: 16:12&&作者:光山网 责任编辑:光山网)
(重新排版:谢谢你!)
在线时间 小时
  这个计划非常好、非常务实。
  刚才,百度了一下,虽然很多内容是转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但依旧感觉不错,支持!
在线时间 小时
解读《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
  另一个重点是指导意见划出了底线,明确了有些是必须要做的,有些是不可以做的,如基本原则部分中提出的“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防止大拆大建、做到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防止贪大求洋、千村一面”等。(来源:网络)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