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在中国房价只涨不跌子真的只涨不跌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么久了,为什么中国房价只涨不跌? - 知乎3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中国房价只涨不跌的根本性原因,深度警惕!
导读:最近各大城市政策继续收紧,没有史上最严调控,只有更严。从大谈楼市泡沫到唱空楼市断崖下跌,不可否认,这是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最大一轮泡沫。
不管是万科还是万达,这些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其实是不愿意看到房价暴涨暴跌,否者这个行业很难看到百年老店。
房价上涨,是货币超发引起,即便是调控一轮接一轮,热点城市房价依旧坚挺。
中央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因为之前相当一部分人买房都不是单纯用来住的,否着也用不着强调房子的居住属性。
人生有很多必需品,这些商品都有固定定价模式
第一类是普通商品的定价,比如白菜罗卜,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波动,比较单纯的定价方式。
第二种是投资定价,比如期货、股票,它的价格取决于对未来的期望、预判,不管现在价值几何,只要有人确信他有价值并付出行动,价格就能抬升。
第三类是人生必需品,这类商品对人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商品本身,比如药能治病救人,必要时,人们愿意付出意想不到的价格,哪怕是倾其所有。
人类生活中的商品就是由以上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定价方式所组成,中国楼市集合了三种定价方式。
房子在中国,被赋予太多含义,买房结婚、有房代表有钱,这些远远超出了房子的基本居住属性,也就出现了第三种定价方式。
当然,这些含义、这些价值是房子价格上涨的基石,房子更具投资价值,这才是中国楼市只涨不跌的重要因素。
2001年,你用50万买辆车,到2017年只剩一堆废铁,同样,在2001年,你用50万买了房,房子不仅没有被消耗掉,价值反而涨到1000万。
具有投资属性后,楼市价格定性就变得非常复杂,因为里面包含太多人性的东西。
很多专家喜欢拿外国房地产市场对比中国,但这几十年来,这样的观点一直被打脸,为什么?
因为国外市场和中国市场完全是两个不同市场,就拿德国来说。
很多专家说德国楼市之所以平稳,是因为德国的租房市场非常完善,德国房地产市场平稳真的只是得益于租房市场的完善?
德国总人口8141万人,约3800万户,住房超过4000万套,人均住房41平米。
也就是说,德国的三口之家,平均住房面积能够达到120平米,因为房子多,德国又是全球少有几个高度城市化国家。
德国生育率低,预计2050年人口将会减至7000万人,而且一半人口是超过50岁,如果要投资,重要找到接盘侠,德国的房地产接盘者,不多。
为什么60%的人愿意租房?因为在德国,绝大多数的人不看好楼市,对楼市预期不看好,所以房地产的投资属性,也就土崩瓦解。
再回头看看中国投资者,手上没钱一身轻,但凡有点闲钱的,都在拼命找投资品,生怕手里的钱贬值。
中国投资市场有个段子: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股市,屌丝死于P2P,可见中国投资市场的盈利机制还非常有待完善,股市7亏2平1赚这是国际通理,更何况在中国,散户成为了主力,韭菜就被一茬一茬的割,咔咔咔,割掉的都是真金白银。
买房不仅可以投资,还可以租出去,或者自己居住,换做股票,只能躺在账户。
而房地产市场的容量比股票市场大太多。
中国几十年来M2增速坐上火箭,印钞机翻转不停,凭空印出的钱自然而然就到了楼市。
老中医思维给中国楼市诊断,货币超发就像是给楼市吃了春药,不断膨胀。看似春药是本,膨胀是标。
但实际上,货币超发只是诱因,投资属性国强才是病之根本。
所以这一轮楼市调整就是冲着投资属性去的,大城市交易都被限制了,投资者无法套现,就是投资大忌。
但很多人对大城市楼市投资预期不降反升,因为中国农村人口、中小城市人口还在不断涌入大城市。
房地产确实已经成为投资品,只不过苦了“刚需族”,但这些“刚需族”在满足刚需后,又有多少人会“善良的”放弃楼市这个投资品呢?
所以财叔一直强调人口增量、城市发展、经济结构的重要性,一二线城市哪怕是跌了,预期仍在,终究会涨上去。
大城市调控,依旧没有调控到问题的根源,北京土地供应连续两年下滑,需求端不断飙升,加之M2增速仍在10%以上,一两年内,大城市楼市预期会变吗?恐怕不会!
许小年:捅破房地产的那层窗户纸
许小年先生,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曾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为人直率,敢为敢言。
他曾表示,“经济学家(Economist)就是一职业,谋生的手段,和医生、科学家、艺术家一样,不必赋予这职业太多的社会含义。别把经济学家当回事,经济学家也别把自己当回事。”
以下这篇文章是许小年教授对于房地产行业运行规则的解读,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房价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经济问题,需要全盘考虑。
一、政府为什么拼命印钞票?
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在印。
美国拼命量化宽松,如果中国不印,就是傻子。所以中国明知道印多了钞票会通货膨胀,也要拼命印,而且印得比美国更厉害。
二、多印的人民币怎么办?
美金是全球硬通货,多印了,全世界人民帮着一起稀释,一起承担美国的通货膨胀,这叫通货输出。
中国也想学美国,让人民币变成硬通货,或者有限范围比如东亚的硬通货,可惜美国绝对不会同意。
因此,在以前,多印的人民币只有一条路:在国内通货膨胀。(而以后,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多印的人民币也将像美国一样让全世界人民一起帮着稀释——这就是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目的)
三、严重的通货膨胀后果是什么?
参考1949年的金圆券,还有1989年的事情。
严重的通货膨胀后果肯定是政府垮台。因此,可以有适度的通货膨胀,但是不会坐视恶性通货膨胀。
四、如何处理严重的通货膨胀?
政府的处理方法,就是挖一个超大的坑,把钱囤积在里面,不让它流动,这样多余的钱就不会进入民生市场,对粮食等基本生活用品形成冲击。
这就是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一直在做的事情。
房价一直在涨,囤积了大量超发的货币。
五、房价恶性上涨的后果是什么?
房价恶性上涨,结果就是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子,后果也很严重,可能导致群体事件和政局不稳,因此,房价可以涨,但是不能恶性上涨。
政府必须对涨幅有所控制,同时加强保障房建设。
让最穷的人,最有革命性的人,在郊区有个小房子住,免得他们起来闹事。
六、如果房市崩溃,下跌一半甚至更多,后果是什么?
后果就是银行呆账急剧增加,银行面临破产。
同时有很多行业倒掉,或者凋敝,造成失业增加,税收减少,这是政府更不能接受的。
所以,房价可以下跌,但必须在政府可以接受的幅度内。
七、关于房产税
大家都知道,卖地财政给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但土地一旦卖光,就不会有后继收入了。
因此,必须找到一个替代的财源来填充政府的收入。这就是房产税。
所以,房产税的推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了,不可更改。之所以迟迟不出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压力太大,来自既得利益者们的压力。
但等他们认清形势,出完货之后,这把刀子就会放到老百姓的脖子上。
八、政府会放弃房地产业作为支柱行业吗?
看看城镇化,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数以亿计的农民搬进城镇居住。
房子从哪里来?还不是靠开发商建房子。
再仔细看看各地的大开发商,以上海为例,50大开发商里面,有七成是国有或者政府背景的开发商。
政府不可能放弃他们。
九、政府调控的目的是什么?
上面可以得出推论,调控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让房价上涨,更不是为了让房价下跌。
目的是为了挖更大的坑,储蓄更多的货币,免得货币泛滥造成通货膨胀,后果不堪设想。
十、为什么通过交易环节征重税,而不是持有环节交税?
因为在持有环节交税,就会造成大量抛盘,严重的甚至造成市场崩溃。所以要在交易环节征税。
交易环节征税,以及限购的目的,就是让交易减少,但又不妨碍真正地刚需购买第一套房子。
打个比方,市场上本来有100套房子,每套1万块,那么市场上顶多需要100万的资金就行了,后来,新建了200套房子,每套房子的价格变成了10万块,如果这300套房子全部进入市场交易,就需要3000万的资金,需要银行提供这么多资金,会造成进一步的通货膨胀压力。
所以现在政府调控的思路,就是尽量冻结交易,把钱变成凝固的水泥,握在老百姓手里,变成纸上财富,不能轻易套现。
本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公司对文章(信息)的观点和立场的认可及真实性的确认。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平台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房价真的会只涨不跌吗?|房奴|房价|泡沫_新浪新闻
中国房价真的会只涨不跌吗?
  原标题:血淋淋的教训!每一次疯狂的楼市,都将以眼泪结束
  作者:牛弹琴 来源:公号“牛弹琴”
  房价疯了!
  这是很多人的感慨,包括人民日报。有人总结了在中国败家和兴家的十大行为,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兴家的方法总是一致的,败家则各有各的败家之道。
  因为兴家的第一要诀,就是买房:
  在北京买房,在上海买房,在深圳买房,在杭州买房,在广州买房,在厦门买房,在南京买房,在苏州买房,等等。
  败家呢?
  各种败家,卖房创业,毫无疑问是第一。
  当辛辛苦苦开办工厂,当殚精竭虑日夜工作,到最后的收入,可能还不如买卖一套房的差价。经济的疲软,投资的溃败,或许也就意料之中了。
  房价却还在疯涨。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列举的今年8月中国一些城市房价涨幅榜,这种暴涨几乎是全国性的,厦门等很多城市涨幅都在40%以上。
  简单地想一下,一个月的房子价值的增幅,超过了这个城市绝大多数人几十年的工资收入。
  勤劳致富,实业报国,自然成了虚幻的口号。
  所以,有一个段子就说:
  一个北京人,30年前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美国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后了,终于攒下100多万美元(人民币600多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在中国很多城市,什么才算是中产?
  也别为标准争了,有两套房的一般都是中产,没有房的,你离中产还真有点远。
  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普通人几年前已经买不起的房子,为什么价格还继续飙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排队去抢房?
  甚至于为了能买到限购的房子,很多人还得排队去离婚,逼得一些民政局也不得不使出撒手锏,离婚可以,但对不起,每天限量,要离婚,提前三天双双牵手来排队。
  在杭州,甚至买房还有助于提高麻将技能。因为有开放商设定了新规则,买房人你们四个一组,谁先胡牌,谁就有资格买房……
  为什么?为什么?
  原因,其实也不外乎几个:
  第一、钞票发多了,太多的钞票必须要有消化的地方,去年是股市,但股市很不给脸地破裂了,那就楼市吧。
  第二、肯定有投机,怕人民币贬值,想着财富要增值,环顾四周,也只剩下楼市了,房价越涨越高,买房人越来越恐慌,你争我抢,房价继续飙升。
  第三、可能还有点对政策的盲目信任。政府不是说鼓励去库存吗?各种利好政策,中国老百姓很相信,政府肯定在力保楼市,绝对亏不了,那就买吧。
  第四、当然,不同城市也有不同城市的好处,比如,一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各种资源集中,全国富人都想来买房,本地的富人还想买第二第三套房……
  买房轰轰烈烈,这创造GDP吗?
  答案是NO,有朋友就认为,这不过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财富的大转移。其实没有新的财富被创造,仅仅是资金的横向流动。
  这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在这种模式的财富转移中,一线大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有房居民自动成为财富转移的受益者,而全国其他地方居民的财富却在浑然不觉中悄然缩水。
  很可怜的,房子不仅仅是房子,更是大额的钞票。中西部地区的存款,源源不断地流向发达地区,流向房价暴涨的城市,成为买房人的贷款。带来的后果,则是当地贷款的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这其实就是财富的“马太效应”——穷的人越穷,富的人越富,所以很多人为了避免限购,削减脑袋要先离婚,离婚一次,少奋斗十年。
  什么婚姻,什么道德,都在楼市疯狂中,成了点缀。
  这毫无疑问是击鼓传花,但很多人都相信,自己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棒,而且政府也不会让这种游戏停止。
  最可怜的是那些真正的房奴,高涨的房价,让他们背上了更沉重的负担,面临更叵测的危险。
  悲哀!悲哀!古往今来,数英雄好汉,都为房折腰。借用陆游的一首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价落回,王师平抑房价时,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过去很多年,预测房价要跌的,都被房价狠狠地打了脸,你看到过中国房价下跌吗?
  更有甚者,某预测房价泡沫的某某专家,在一边唱空的时候,一边还偷偷地买了房。
  他确实没有理由不买房。自从房屋市场化以来,中国房价还没有出现过大幅调整。小小跌一下,马上以暴涨加以回报。就好比在南海,美国军舰来了,我们看上去很软弱呵,但马上以导弹部署来加以弥补了。
  但还有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千万别忘了:日本80年代,日本人也都很乐观,他们当时认为,房价会永远涨下去,涨下去,涨下去,怎么可能跌下来呢?但终于有一天,房价真地“哐啷”一下就跌下来了,而且是暴跌,几乎一代日本人的财富,就此打了水漂,直到现在,都没完全缓过劲来。
  还有美国,次贷危机前,也是房价的暴涨,美国人买房也买得兴高采烈,但最终,则是次贷危机爆发,随后还酿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有我们的四万亿……
  “股神”巴菲特后来就感慨说,当时所有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房价会永无止境地上涨,“基本上,四五年前,几乎每个美国人脑袋里都有这样一个概念,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认为房价不可能大幅下跌……这是愚蠢的想法,也是从众心理使然。”
  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土地都掌控在政府手中,政府通过削减供应,可以有效控制供需;而且,拍卖土地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保障,政府舍得让泡沫破裂吗?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必须清醒地看到,去年在股市5000点时,我们很多人也都很乐观地认为,必定会突破6000点,年底会到10000点,因为我们是改革牛。但很快,一切被打回原形,改革牛变成了赖皮熊,众多中产阶级几十年累积的财富瞬间灰飞烟灭。
  如果去年股市没有崩盘,中国经济和中国信心,肯定比现在要好很多。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股市如此,楼市也如此,美国这样,中国也这样!
  当然,买不起房的人,也不必念念有词:暴跌、暴跌、暴跌。等房价暴跌下来,我就能买房了。
  第一,如果真出现崩盘式暴跌,那就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了,富人还好办些,对穷人来说,更是灭顶之灾,你可能工作都没了,还怎么还房贷;
  第二,政府也不大可能坐视暴跌,股市暴跌都要托一下,更何况牵动面更大的楼市呢?
  房市的危机,可能动摇经济的根本。中央提出的去库存,其实正是为了去掉房市泡沫这个不定时炸弹。但当前的疯狂,却似乎南辕北辙,正在累积更大的风险。
  网上有个段子说:房产交易中心里,一拨人卖掉了房,准备进股市抄底,另一拔人,刚从股市中套现准备扫房子。两队人马擦身而过,互相瞟了一眼,心底都念了一个词,SB……
  当年在美国工作,一位美国政府统计学专家听说,北京的房价比华盛顿还要贵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连连呼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美国人,他估计听到现在北京的房价,认为华盛顿都是落后地区了。
  但当年穆迪经济学家网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一席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一些国家应该警惕市场的房价走势,房价增长是正常的,但过快增长就可能是危机的隐患。
  “正当的房价的增长幅度应该和居民收入幅度相一致。假如房价增长复苏快于居民收入,那么房价将变得无法承受。在美国,房价的正当增幅大约一年在4%左右,在中国,房价增幅可能要快一点,但也只能是仅仅快一点而已。”
  他真是低估了中国速度,我们房价涨幅不是4%左右,我们至少也得是40%左右。GDP增长上不去了,房价涨幅必须弥补回来。
  但规律总是颠扑不破的。上世纪日本楼市的疯狂,本世纪初美国楼市的火爆,最终都演变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教训:泡沫总会破裂,每一次疯狂的楼市,都将以眼泪结束!
  我们,还会走上这条老路吗?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任泽平:中国房价保持了只涨不跌的不败神话|任泽平|通货膨胀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房价还会涨吗?房子还能买吗? ——对当前房价暴涨和地王频出现象的解释与展望
  近期房价大涨,地王频出,过去几十年中国房价保持了只涨不跌的不败神话,年更是在主要经济体中涨冠全球,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015年中,作者曾提出“一线房价翻一倍、三四线涨不动”,被评为十大商业经典,并被验证。
  最近关于中国房价泡沫大、抑制资产泡沫、热点城市推出新一轮调控等的讨论再起。那么,房价还会涨吗?房子还能买吗?
  1、什么决定房价?
  在预测“房价还会涨吗”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决定房价”。
  1.1 商品房供求:居住需求和投机需求,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
  商品房和所有商品一样,价格由供求决定。供给过程也就是商品房的生产过程,包括土地购置、新开工、竣工、库存等。供给受需求引导,因此我们重点分析需求。
  商品房需求包括居住需求和投机需求,分别对应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居住需求主要跟城镇化、居民收入、人口结构等有关,它反应了商品房的商品属性。投机需求主要跟货币投放和低利率有关,它反应了商品房的金融属性。
  1.2 商品属性的基本面:城镇化、居民收入和人口年龄结构
  过去几十年中国房价持续上涨存在一定基本面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快速城镇化、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50岁购房人群不断增加和家庭小型化为。年间,中国GDP年均名义增长1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3.2%。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56.1%,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7.7亿,净增6亿人,其中20-50岁购房人群不断增加。家庭小型化,根据五次普查数据显示,1982年平均每户家庭人数4.41人,2000年为3.44人,2010年为3.1人。
  但是,年间尤其年房价涨幅远远超过了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增长等基本面数据所能够解释的范畴。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只能解释房价上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要靠货币超发来解释。
  1.3 金融属性的驱动力:货币超发和低利率
  美国、日本、中国等经验表明,货币金融政策经常导致住房市场大幅波动,低利率和货币超发推动房价上涨,所有房价大周期见顶以及房市泡沫崩盘都跟货币紧缩和加息有关,比如2007年的美国、1991年的日本。
  利率政策调整导致住房市场大幅波动:美国。上一轮美国房地产泡沫,开始于2001年美联储的低息政策刺激:年度,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累计降息4.75个百分点。直至2002年11月,基准利率降至1.25%,美联储的低息政策一直延续到2004年。在此期间过低利率刺激抵押贷款大幅增加,从而造成了房地产泡沫。随后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则刺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年度,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累计加息4.25个百分点,直至2006年6月基准利率升至5.25%,而美国标准普尔/CS10个大中城市房价在2006年6月到达历史高点之后就开始了连续下跌,说明联储加息政策是刺破美国房产泡沫的主要原因。
  利率政策调整导致住房市场大幅波动:日本。年度,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息,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日本维持低息政策长达两年之久。低息政策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反映在土地价格的迅速上涨上。与美国相同,央行随后的加息刺破了日本房地产泡沫:日,日本央行加息0.75个百分点,此后的15个月内,日本央行再度4次加息,将贴现率提高到6%,连续加息对日本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巨大打击,东京圈城市土地价格开始了长达15年的持续下跌。
  利率政策调整导致住房市场大幅波动:中国。200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三轮房价上涨周期,、年,都跟降息和货币供应增速加快有关。这三轮房价上涨周期,政策都试图通过放松货币金融环境刺激房地产以稳增长。
  2、什么造就了过去几十年房价只涨不跌的不败神话?
  2.1 什么造就了过去几十年房价只涨不跌的不败神话:城镇化、居民收入和货币超发
  根据货币数量方程MV=PQ,货币供应增速持续超过名义GDP增速(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融通),将推升资产价格。商品房具有很强的保值增值金融属性,是吸纳超发货币最重要的资产池。
  年,M2、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速年均分别为16.4%、13.6%、11.2%,平均每年M2超过GDP、城镇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分别2.8、5.2个百分点。M2-GDP较高的年份往往是房价大涨的年份,比如、2015。
  因此,过去几十年房价持续上涨,一部分可以用城镇化、居民收入等基本面数据解释(居住需求,商品属性),另一部分可以用货币超发解释(投机需求,金融属性),这两大因素共同造就了中国房价只涨不跌的不败神话。由于中国城镇化速度、居民收入增速和货币超发程度(M2-GDP)超过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造就了中国房价涨幅冠全球。
  2.2 年房价暴涨的根本原因是低利率和货币超发
  不断降息提高了居民支付能力。自新政和1121降息以来,房价启动新一轮上涨。新政和下半年两次双降,房价启动暴涨模式。
  货币超发导致房价涨幅远超GDP和居民收入。2015年M2-GDP达到6.9个百分点,货币超发程度在过去十多年仅次于2009年,也大大超过了年均2.8个百分点的历史平均水平。
  事实上,近年中国房价大涨只是全球的一个缩影,美欧日等资产价格也迭创新高。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央行货币宽松政策层层加码,从降息、资产购买计划到货币贬值、负利率等。货币政策发挥到了极致,但经济和通胀仍然低迷,资产价格却迭创新高。2008年伯南克提出,我们找到了避免大萧条的办法。2014年斯蒂格利茨提出,我们避免了大萧条,却陷入了大萎靡。
  3、房价还会涨吗?房子还能买吗?
  根据前面的分析,对未来房价走势判断可以转化为对未来城镇化、居民收入和货币政策的判断。
  3.1 基本面仍有空间
  如果中国能够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转型成功,当前城镇化率56.1%,未来还有十多个百分点的空间,将新增城镇人口2亿人左右。如果中国能够实现增速换挡,居民收入也有望增速换挡。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当前城镇户均1套住房,趋于饱和。但区域分化明显,三四线高库存,一二线城市由于人口流入、产业高端、公共资源富集等还存在供求缺口。
  3.2 关键在货币松紧
  如果未来继续通过放货币托底经济,利率不断创新低,货币继续超发,那么房价还会不断创出新高。反之,则房价可能见顶调整。
  自229降准以来,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主要受上半年经济L型企稳、通胀预期抬头和房价暴涨制约,现在第一个逻辑已经被破坏,第二个逻辑正在弱化,第三个逻辑尚待新一轮房地产新政的效果,货币政策再度宽松的空间正逐步打开,未来货币政策可能从主动放水转向衰退式宽松。
  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苏州、南京等推出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近期M1增速创新高而M2增速创新低,主因是房地产销售火爆居民加杠杆企业现金流改善、企业存款活期化,M1上升未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和M2,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落入流动性陷阱,脱实向虚,压低无风险利率,推高债市、价值股和土地价格。
  平均而言,一轮房价上涨和需求释放周期18个月左右,2014年底启动的这一轮房价上涨周期在接近尾声。
  考虑以上因素,在短期,预计未来房价从快速上涨期步入缓慢上涨期。但区域将明显分化,从中期角度,大都市圈中公共资源富集的核心区和未来受益于产业人口转移的环郊区最有吸引力。
  (来源:方正宏观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嘉源
从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政策走向来看,既然有“地王”频现的现象,市场也会因此存在系统性的风险,那么,三季度也势必会有相对应的“控地王”的措施,以防止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导致经济衰退25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走出衰退泥潭。美国运用房地产结合金融来推动本国经济,结果酿成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的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实体经济的稳定才是经济繁荣的定海神针。
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遇上日本海外投资,将是一场长期的鏖战,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从多角度寻求突破口,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与协助。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重温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路径和发生机理,我们才能对非理性繁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中国房价真的只涨不跌吗?别瞎猜了,4大信号道破未来房价真相
长期以来,中国楼市留给大家惯有的印象就是房价持续性上涨的态势。特别是2016年以来,当房子的商品属性被进一步无限放大以后,开发商激进拿地,炒房客全款买房,刚需挤破头也要涌进楼市,人们对于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越来越强烈。
从新政到新政,全国楼市迎来了“五限”调控时代,热点城市量价齐跌局面逐步形成,房价涨幅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是不少城市实质性的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下跌。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统计显示,北京、南京、杭州等9个城市房价跌回了一年前,其中深圳跌幅最大约为3%。但不可否认,这9个热点城市本身的房价就已经“高不可攀”,而且随着房贷利率的轮番上浮,对买房者来说压力并未有实质性减轻。
以往越调越涨的固有印象,再加上已经持续一年多的最严楼市调控下依旧坚挺的房价,不禁让许多观望中的买房者再次产生了疑问:中国房价真的会只涨不跌吗?笔者认为,从一年多以来楼市逐步释放的4个信号来看,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或正走向终结。
01.90后人口遭遇断崖式下跌
根据统计,在年这10年间,每年出生的人口均超过2000万,其中1990年达到最高峰为2621万。在年这8年间平均每年出生人数1565万,1992年出生人口数最多为1875万,1999年出生人口数最少为1149万。其中计算可知,1992年出生人口比1990年下跌28%。
假设25岁开始买房,年出生人口的置业高峰期在年。虽然目前已经开放二胎政策,但是生育意愿普遍较低。此外,面临当前的高房价,不少90后置业者必须买房的观念也已经开始松动。所以,房价只涨不跌的基础需求正发生转变。
02.政府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
长期以来,土地掌握在政府手里,开发商只能通过公开招拍挂的方式取得。2018年1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中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政府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
笔者认为,此举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对房价走向的影响,但是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土地的垄断供应,短期内对于租赁市场的加快推进具有积极地作用,可以保障刚需对于住房的迫切需求。
03.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8年1月份,中国金融经济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金融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会上表示,我们中国的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是在下行,但我们用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换回了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笔者认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需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而这同样离不开房价的稳定。长期以来,金融领域脱实向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此前,银监会已经多次表示遏制房地产泡沫化,抑制居民杠杆率将成为重要的金融监管任务之一。
04.房地产税2018年或纳入立法程序
喊了好多年的“狼来了”,该来的终究要来。2017年底,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近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业强表示今年房地产税有望逐步纳入立法。
不可否认,高额土地出让金推高了房价,而且土地财政已经逐渐面临瓶颈,再加上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需要改革土地财政。因此,房地产税的加快出台将成为土地财政的代替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将从根源上压制房价上涨的步伐。
笔者认为,世界上没有一直上涨的东西,包括房子。姑且不管日本、美国楼市从疯狂到灾难性的结束,仅从目前的房价收入比来看,许多城市和买房者都已经经受不起高房价的折磨。但是由于房子已经成为了许多家庭主要甚至唯一的资产,所以楼市崩盘的可能性很小,房价最终还是趋向稳中有降。
来源:楼事纪
佛房特约服务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县城房子以后涨还是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