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鸣智能商业二十讲的未来猜想有哪些?

商业智能发展趋势十大预测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商业智能发展趋势十大预测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人工智能对未来商业模式的改变有哪些_百度知道
人工智能对未来商业模式的改变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尽管人工智能还在发展初期,我们却已经目睹了其带来的影响。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综合分析与其他技术结合之后,已经开始改变人类和计算机完成工作的方式了。人工智能也正在变革企业与消费者的交互模式,其中一些变革的方式十分惊人。在普适计算、低成本云服务、近乎无限容量的廉价存储服务、新算法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其他各种科技创新的共同推动下,人工智能得到了长足发展。云计算和图像处理器(GPU)的进步共同提供了人工智能所需的计算力。人工智能算法也在开源软件频繁的推动下,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采纳率:9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吴晓波:预见2018,关于未来的8个预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演讲/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年前,在上海喜玛拉雅大观舞台举行的年终秀上,当时我提出了八个预测,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已经实现了哪些?以及,我将对2018年的趋势做出八个预测。    复盘2017  1. 新锐中产渐成主流,工匠精神再造国货。  我们非常荣幸地看到了中国新中产的崛起。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生产一瓶水,还是生产一件衬衫,如果有人说“得屌丝者得天下”,你们还信吗?这是一个已经慢慢被边缘化的种族。  中国2.4亿的新中产,这是一群享受精致生活的人,在座的各位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消费的主力人群。  当他们站在舞台中央时,“崇洋媚外”这个词已经不存在了。你别跟我说“伦敦人喝什么茶”“纽约人开什么车”,我们更相信中国市场上本土消费者的力量,以及全世界所有的商品都在卖向中国,而要卖给中国人,还必须会讲中国话。  所以,在今天无论是外资资本或中国本土资本,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要重新塑造每一个商品,它可能是一个茶杯垫子、一双皮鞋、一个音箱、一本书等等。新中产崛起的背后,2017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景象——工匠精神重新回来了。    吴伯凡老师也讲到,无论这个国家的种族之间怎么样互相陌生,亦或互相难以理解,但你必须要用工匠精神去做好每一个商品。因为有人开始愿意为工匠精神买单了。  2017年5月,我请了200个中国的新工匠在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开了两天的“新匠人养成营”,我非常高兴地看到,90%是80后、90后,年轻人重新回到小产品本身去创造产品。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所有的驰名商标,所有的百亿企业,所有的三十年、五十年、百年公司,全部烟消云散。我们只相信一件事情,那就是你能否做出一件符合我审美的好商品。  2.跨境并购倍级增长,人工智能穿透产业。  这也变成了事实。在2017年,人民币是全世界最野蛮的并购货币。  2016年4月,我和100多位企业家去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的企业家看着我们,疑惑“你们来干什么”“你们跟工业4.0有什么关系”?  2017年4月再次去,已是完全不一样。因为在整个2016年,中国资本对德国资本的并购增加了8倍之多。我们大概收购了超过100家德国的隐形冠军,甚至2017年年初,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非欧盟国家对德国公司的并购需要报备政府,非欧盟国家主要指向中国。  跨国并购出现了倍级增长,但倍级增长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巨大隐患,在接下来的预见2018中,我会跟大家讲这个点,人工智能开始穿透产业。    3.资本市场频繁换壳,理财恐慌持续蔓延。  我说对了半句,理财的恐慌持续蔓延,如果你手上有100万,你会问“我该怎么办”,如果你手上有1000万、1亿,依旧会问“我该投什么”。在公开市场找不到好的资产标的物,构成了今天中产阶级最大的恐慌。  资本市场频繁换壳并没有发生,在2017年我们看到的是,2016年中国所有的资本都去买好的资产,好资产在哪?在公开市场上,在产业经济中。这些好资产,资本怎么能尽快将其兑现,如果是一家转型非常成功的服装公司,就去买一家上市公司,把资产装上去。这是2016年可能看到的景象。  但一年后的2017年,这并没有发生,为什么没有发生呢?如果发现服装行业一家成功转型的公司,想买壳将它装进去。那你别干了,我来干,我直接让它上市就行了。2017年我们看到的景象是,整个IPO市场出现了量级的增长。  在2015年、2016年买了一堆壳的公司,全部把壳砸自己手里了。上周,新三板的一家公司,其市值最高曾达1300亿,如今只剩下了1%-2%的市值,被证监会严令退市。它手上有无数壳,曾被称为“壳王”。这是一件值得鼓掌的好事。  4.新兴垄断挑战公平。  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心情仍然非常沉重,我有时候做梦时会想,如果有一天中国BAT加上美国谷歌、微软、苹果、Facebook、推特,8家公司找一个小镇开一个会,世界会怎么样?会非常不太平。  因为2017年,全世界出现的500家独角兽公司中,有300家是这8家公司投资的,他们不但控制了我们的时间,控制了我们的社交,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即将控制我们的未来。可能在人类历史上,都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大规模的来自于市场竞争所产生的新型垄断。整个行业都不知道怎么对付它们,甚至整个法制都不知怎么对付它们。  新型垄断挑战公平,这个在2016年底我们看到的景象,一年后的今天,非常抱歉地告诉大家,垄断还在加剧,公平继续遭到挑战。不知道明年这样的景象有没有可能得到缓解,但从这一年的情况来看,我非常不乐观。    5.全球通缩政经动荡。  去年,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个国家都跟中国一样产能过剩,中国好一点是因为有新兴的中产阶级存在,欧洲、美国、日本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因为它们国家中产阶级的发展已到顶点了,这就是唯一的区别。  中国的需求端新中产的出现,推动了整个中国产业经济变革的可能性。所以2016年底我们看到全球通缩的景象,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改变,各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在干两件事,第一件事在自己国家的边上加紧盖篱笆墙,第二件事是加紧印货币。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2017年的景象。  到了2018年,我们也对2018年的趋势做一个小小的预测,看看明年这时,到底说对了哪些,说错了哪些,说漏了哪些。  预见2018的八个预测  1.美国挖坑全球竞填    今天美国的总统是特朗普。要是十年前有人跟我说,特朗普会成为美国总统,我一定以为他疯了。但一年过去了,事实上,特朗普很可能成为第二个里根。至少他干了两件靠谱的事:第一、修复中美关系,从中国拿走了2000多亿美金的订单;第二、推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  今天是全球化社会,税收是什么?第一,税收是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获取,第二是国家跟另外一个国家进行竞争的能力。为什么很多人把企业搬到新加坡去,为什么在开曼群岛办一个企业?因为免税。  今天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在自己国家挖了一个大坑,要两样东西,第一是人才,第二是资金。这是过去两个月发生的景象,这件事情会成为2018年全球最重要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每一个国家都问在自己,美国挖了一个大坑,希望把人才和资本引过去,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只能干一件事,咱家也挖坑。    给大家看一张世界地图,颜色浅的是税交得少的,颜色深的是“万税”国家,大家可以看看全世界税负最高的地区有哪些。    (2017年世界各国企业总税负对比图)  2018年,随着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所得税开始下降,全世界的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也开始战略性减税,我们希望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减税。  2.买好资产投穷国家    今天全世界最大的泡沫是什么?人民币,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多一点,人民币的发行总量却超过了美元发行量。有泡沫是好事,问题是有泡沫以后怎么办?  三十年前,日本跟现在的中国一样,也有泡沫。日本当年的泡沫大到什么地步,大到东京地区土地价值总和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所有土地价值总和,加上纽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市值总和。  当泡沫很大时,日本人特别嗨,认为自己很快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要把美国的好东西买走,买了美国最高的楼、最好的棕榈滩、最大的电影院以及俱乐部。美国人特别高兴,因为日本人用泡沫买了美国人的泡沫。  三十年过去了,中国人非常感谢日本人带给我们的教训。我们不能拿泡沫去买人家的泡沫,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我们拿泡沫买别人家最好的东西,即买好资产投穷国家。    (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图)  什么叫买好资产呢?年这15年间,中国对外投资额增加了将近20倍(18倍多一点),但为什么年时,出现了陡状的下降?就是因为在2017年,有几个人犯了日本人三十年前犯过的错,去买楼、买海滩、买酒店、买电影院、买足球俱乐部。这些都是非标资产,都是泡沫。  中国人以非常土豪的姿态,甚至比日本人当年更土豪的姿态去买这些泡沫,傻不?为什么出现陡状下滑,因为2017年政府把这些傻人请回来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他们拿自己的钱去买这些当然无所谓,但他们在中国地区的银行大规模举债,拿大家的钱去买人家的泡沫,这不可以。    那要去买什么?要去买别人的机器人公司、医药公司,要去买别人最好的资产。所以,在2017年度的这次调控后,2018年我们会看到,跨国并购会继续加大,但资本将趋于理性化。  那什么又是投穷国家?我们当年也是穷国家,现在稍微有点钱。穷有时候是一个优势,意味着这是一个后发展国家,有机会。  前两天有个90后同学,跟我说,他从新加坡留学回国,在他爸爸的服装厂工作,他爸爸派他去缅甸办服装厂,他不知道该不该去。  我跟他讲,缅甸今天的人均GDP相当于中国的年,缅甸曾经是南亚地区最大的粮仓,有非常好的生产水稻的平原,缅甸有1亿左右人口,那里的人民非常温顺。缅甸有孟加拉湾最好的海港,中国的石油管道从缅甸通到昆明。  这么一个一亿人口的南亚国家,拥有广袤粮田、资源的国家,给它20年的和平,它会怎么样?会成为南亚地区非常繁荣的国家,二战之前的1940年,曾经的首都仰光就是当时南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这位同学的爸爸为何要把服装厂从广东搬到缅甸,因为在今天的缅甸,1块钱人民币能买3个玉米,缅甸女工的月均工资仅为东莞女工的十分之一,你说该不该搬去?  这就是今天发生的景象,这些后发展国家就是三十年前的中国,只要给它以和平,中国的很多经济模式,管理经验,产业能力,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方式进行输出。    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国“草原之路”,越南的“两廊一圈”,柬埔寨的“四角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周边的这些国家和地区比起中国,经济落后了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但这些国家正在出现新的商业机会。  所以在2018年,“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国内的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将形成一种呼应性关系。它会变得越来越真实,在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我们仍然会看到货币适当泡沫化,仍然有很多中产阶级在中国买不到好资产,出现理财恐慌。而其中一部分人以及这个国家,正以国家能力的方式,将慢慢形成中的人民币泡沫去干一件事情,用它去“淹没”全世界。  3.大城聚能中部崛起    我刚写完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有很多数据,其中一个数据特别惊人,今天中国高铁的里程数,已经占到了全球高铁里程数的70%,是中国十年前的186倍。  高铁里程数增长改变了人流、商品流、资本流,所造成的最大的影响是中部崛起。中国容忍非均衡,1980年代开始到2000年的20年时间里,有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叫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战略,大量人口、优秀人才跑到沿海地区,而中部地区没有人。  我曾经有一年到贵州去,当地一个官员沮丧地说,每年培养出很多人考进北大、清华、复旦,考进以后都不回贵阳,因为北京、上海有大量机会。但今年,我建议你回老家贵阳,2017年贵阳是全中国省会城市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是今天全中国最大的云存储基地,是今天所有省会城市中PM2.5正数第三的省会城市。  今天中国出现了一些城市群,乌鲁木齐、西安、成渝、昆明、深广、武汉、厦门、郑州、青岛、合肥。中国未来5-10年内,会出现这些以千万级人口为基础的超级城市群,而其中很多将来自于中部地区。    每一个企业和城市之间的关系,需要被重新定义,中国东南沿海所形成的产业和中部地区正在形成的产业优势,将形成T级化的结构模型。2017年中国人口主要吸引城市60强中,一半以上是中部城市。  中部崛起,中部能力的提升,东南沿海向中部地区进行产业转型,在2018年将呈现非常显著的特征。来自于中部城市的企业家,不必再羡慕东部的这些企业以及投资经营环境,互联网已经把信息抹平了,高铁已经把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距离,物流的距离和人口流动的距离压扁了。中部地区的产业优势和能力以及后发效应,在未来几年里,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4.屌丝谢幕,零售再造    新中产在中国消费市场的能力,在2018年仍然会得到爆发式的增长。2016年10月,有人提出了一个概念——新零售。2017年,新零售将会被得到最大的讨论。  2017年10月,吴晓波频道曾在杭州举办过千人转型之战大课,当时讨论非常激烈,到底有没有新零售?到底什么是新零售?  当时我演讲时,我说最高兴的事情是我们已经遗忘了很多年,认为它已经处于产业鄙视链最底端的行业,零售行业、夫妻店、7-11、24小时便利店、百货店,在今天成为了中国商业界最值得投资的标的物,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牌。  我们来看这个陡状增长的曲线,2015年、2016年、2017年,整个中国百货行业出现了高速增长,甚至在2017年的风险投资案例中,对大型零售超市的并购案已经发生了很多起,而且都是中国排在前几位的互联网公司展开的并购。    (中国百货零售业增长图)  为什么发生这种景象?很简单,因为人是真实的。今天的80后、90后、00后,他们能够在网上买的东西,绝对不会到线下来买。但第二个问题是,他们会不会到线下来买?一定会,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谈恋爱,都需要放松自己的情绪,都希望有一场邂逅,都愿意在线下欢笑一次,流一次眼泪。  所以,所有线下空间存在的理由只有一条,就是它没有办法在线上简单地完成。这时候线下空间,吴声老师所提出的场景革命就开始发生了。如果所有的线下店、购物中心、超市,仅仅能够满足购物的便利性,在未来绝大部分将没有存在的理由。  它只存在一种可能性,即满足人的体验性,当人的体验、情感和购物之间形成一种新的粘连时,在中国地区将发生全世界最为激进、规模最大的一次零售革命。  我们今天在这里可以做一个预言,在互联网领域中所看到的中国地区的商业模式创新,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将同样被拷贝到线下零售产业,这也是为什么零售行业出现陡状增长,以及那些夫妻店在今天都变得很值钱的原因。  2017年只是在这方面完成了一次理念的梳理,非常像2015年我们对互联网+的那场争论一样。今天我们不再讨论互联网+,所有的模式都已经非常清晰了。  2018年,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零售模式,很可能出现的景象是,上一个屏里出现的新零售新模式会在一两年内死亡,它们有可能会从先驱变成先烈,我不知道。新的好奇,会在零售行业发生。  5.机器人重构制造业    有个台湾人,在过去十几年中,他开创的企业,在中国靠人口红利,成为赚钱最多的制造企业,他叫郭台铭。中国美的员工11万,海尔6万多,而郭台铭在中国雇了130万员工。  三年前,他曾说,我们打算在未来五年内,用一百万机器人替代生产线上50%的产能。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抬高,当库克请他生产手机时,其价格还在往下压,中国的手机行业已经饱和,IPAD、苹果电脑也在饱和。这边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那边是终端品牌商对其压价,只有一个办法——告别中国人口劳动红利。  2017年富士康集团生产线机器人增加了4万台,到了4万台,40万台就很快被实现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4.0或生产线的智能化革命,在未来的2018年、2019年,会成为非常蓬勃的景象。  我给大家看一张脸,这是2017年的10月,沙特阿拉伯给这个叫索菲亚的人办了一张公民的护照,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机器人公民。    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生产索菲亚的这家公司中,有中国人的基金,所以索菲亚身上流着一部分中国人的血液。中国今天是全世界做机器人最激进的国家,甚至很多产业界的朋友说,出现了泡沫。  2015年,中国只有458家机器人公司,2017年9月,达到6666家。四年时间,增加了十几倍,巨大的泡沫。但泡沫背后,也呈现出一个景象,中国的各种机器人,从服务机器人到工业机器人,到异形机器人,都在出现无数的创新。    (中国机器人公司增长图)  中国每一次产业变革,都是这番景象,二十多年来,我看到中国从饮料行业、到保健品行业、到家电行业、到互联网行业,到O2O行业,到P2P行业,到今天的机器人行业,是同一番景象,无数的牺牲者,大把的现金,最后烧出一个新天地。  机器人跟我们每一个行业有关。我的老东家是新华社,已经有机器人在写稿了,刚才刘加隆说到招商银行已经有机器人在做投顾了,吴声老师什么时候被克隆出来也很难说。  这两年,大家有没有发觉一个景象,我们脑子里每天被很多新观念轰炸,AR、VR、基因、区块链、比特币&&怎么识别它们?拿手机把它拍下来,叫期望值曲线,这个曲线告诉我们,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出现,从一个人的大脑离开,经过实验室的阶段,经过产业、资本投资,最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工具和技术,不是直线发展的过程,是曲线发展的过程。  我写过一本书叫《大败局》,2000年出版,当时腾讯才创办了一年多,阿里巴巴才创办了三个月,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第一家失败的互联网企业,瀛海威,2000年已经出现了互联网泡沫的一个破灭。  任何一个技术,都经历了技术启动,期望值高峰,然后幻灭,低谷,再接着领悟的爬坡,开始不断地盘整,最后效率的饱和,变成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  大家看期望值曲线就是2017年底,此时此刻年终秀时,这些数据所处在的一个状态,很多东西已经没有机会了,今天做一个云服务公司没有机会了,因为阿里云和腾讯云跟你说,我们的云服务只要1元钱,你已经没有机会了。    这一边已经进入到非常惨烈的状态了,大家得记住这一边,如果2018年有人跟你谈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区块链、人类永生。记住,他们一半以上都是骗子,大规模的泡沫和骗子存在的地方,你要知道人人跟你谈人工智能,中国地区每年人工智能行业毕业生加在一起300个人,没有那么多的人才供给,都处在一个泡沫阶段,但是这个泡沫代表了什么?代表着技术的未来。通过这张图,我们对今天所处在的技术变革的现阶段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6.5G商用想象物联    2018年,有一件事情肯定会发生,5G的商用标准会被公布。我们今天的手机都用4G,5G的速度是4G的20倍。5G的流量运转速度是4G的几十倍。意味着在过去几年里,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了饱和期。  100个人里97个人有手机,2017年的手机产量跟2016年相比,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增加。怎么办呢?我们今天买手机,马路上看到手机广告,它没有跟你讲这个手机怎么好,就跟你讲这个手机拍照拍得很漂亮、很清楚,你认为它是在卖手机还是在卖照相机?    (智能手机增长销量图)  因为手机的核心能力部分芯片能力部分在4G环境下已经走到极致了,手机制造商只能告诉你,我用陶瓷做外壳,手机的摄像镜头像素是1200万,是2000万。整个行业已经饱和了,亟待一次技术的变革。2018年,整个手机行业会面临一次毁灭性的重整。  当5G商用出现时,它将改变社会,当传输速度增长20倍时,你在网上手机上看一部电影,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远程视频、电话会议直播,都没有问题。你直接控制2000公里以外的机器人,实时性不再成为问题,无人驾驶汽车的语音识别和场景识别也不再成为问题了。    所以,5G商用的背后,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万物互联时代的开始。也许,到2018年的某一天,有专家会说,2018年是人类万物互联的元年。  2017年,高通芯片一个月的生产产能是1亿只左右,也就是说每一年大概有12亿台设备被互联起来。随着5G商用,各种新的应用空间和想象将被重新发现。当这些事情发生时,会面临什么问题?有一些看上去已经死掉的行业,比如衬衫、冰箱、空调、洗衣机,将重新全面复活。这是在2018年有可能出现的新的端倪。  7.上市提速,创业降温    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2018年更多好的健康的公司通过IPO直接上市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这对所有做实体的企业家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做好的公司,跟投机告别。    (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增长图)  但同时我认为在2018年会出现的一个景象是,已经烧了三年烈火的创业热潮有可能降温。  四个原因:第一、专业门槛越来越高。2013年,广东省共青团请我去讲课,跟我讲了一个数据,100个大学本科生创业,97个在送外卖。你爸妈花了钱让你读化学、英语、物理,但你跑去送外卖。今天我给你100万,让你开外卖公司,你敢开吗?那些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创业,已经彻底结束了,TMT时代彻底地结束了。  第二、流量成本陡增。所有的创业更加基于商业和内容的生产能力,管清友说人会变得越来越贵,是那些有野心的专业能力的人会变得越来越贵,专业门槛在提高,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你无论在线下开零售店,还是在网上开淘宝店,流量成本已经变得越来越高了。  第三、技术替代模式。第四、风险投资务实。  所以基于这四个原因,2018年所有创业的人,要把心更踏实下来,跟中国产业经济每一个行业所发生的景象一样,创业也需要冷静,需要去泡沫。  8.足球街舞文娱狂欢    2018年可能是很多男生要彻夜难眠的日子,因为俄罗斯世界杯要举办了,韩国要举办冬奥会。所以很多姑娘们要很伤心,要自己出去玩了。足球、体育产业,2018年会迎来一个好的春天。  同时,今年有一个嘻哈热,2018年的嘻哈会变成一个更具有运动性的产品,叫街舞。2018年我们除了看老太太在跳小苹果以外,旁边肯定有一帮人歪戴了一个帽子在跳街舞。不要感到很吃惊,2018年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因为所有的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全部在放街舞的真人秀节目。文化娱乐行业未来仍然是创业和资本投资最好的领域之一。  以上是我对2018年的简单预测,我们即将进入新的一年。2017年我们告别所有的过去,有时候会有一点小遗憾,有时候会有小确幸,有时候会有小惊喜。但无论如何,我们的生命再也不可能踏进2017年的河流了,我们永远地告别了2017年。  但在告别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更辽阔的时间正在展开。2018年,让我们一起重新定义美好生活。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圆桌:关于智能商业 2018年的“通”与“痛”
圆桌:关于智能商业 2018年的“通”与“痛”
亿邦动力网
【亿邦动力网讯】4月12日消息,在2018亿邦智能商业大会上,亿邦动力网总编贾昆作为主持人,与星创视界集团董事长王智民、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Video++联合创始人董慧智、创新工场AI工程院创始人王晶就《智能商业序幕拉开2018年有哪些“通”与“痛”》展开了讨论。
据悉,2018亿邦智能商业大会由亿邦动力网主办,于4月12日在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举行。
本届大会以“智·商”为主题,试图驱动智能技术,颠覆商业的运作方式,助力实体经济加快数字化与智能化。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为演讲实录:
贾昆:我是亿邦动力网的总编贾昆,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在这里探讨一些跟智能、商业共同的一个话题。我刚才听了一下汪华(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老师的演讲,他说智能商业是下一波浪潮的开端,里面包含了移动支付、第三波人口红利以及消费升级、AI将来给我们的商业行为造成各种各样的变化。
我做一个小小的过渡,今天作为我而言怎么看待过去的电商和未来我们面临的智能商业之间的关联性。昨天我看到了有赞创始人白鸦,突然想起以前看到关于白鸦的一篇报道,当时这样描述他:一个白衣少年,带着忧郁的目光,斜看45度,仰望天空。
我刚入行,我想电商人都是这个画风吗?这么文艺吗?他们不是一帮商人吗?那个时候有各式各样的电商,卖内衣、袜子、珠宝、鞋服各种层出不穷。我有点焦虑,我想未来的阶段,面对很多像写出白鸦那样的好文章、好的报道,我压力很大。我的报道会不会有他们精彩?
今天我再看的时候,发现我过的还算比较精彩,为什么?一方面是过去的七八年亿邦有幸一直专注在电商领域;第二也的确是同行的衬托,我发现原来再关注大量的电商媒体和记者,对电商的热情不像以前那么高,他们可能都跑到区块链去(做报道)了,于是我也没那么焦虑了。
涌上我心头的另一种焦虑是,今天年轻媒体人的嗅觉的敏锐度很高,他们总容易发现一个新的风口。当下一波浪潮的开端的时候,他会怎么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我内心的焦虑是,是不是我们应该寻找一下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增量?
但是,听完刚才汪华老师的分享我内心还是很踏实,他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还远未到来。另一方面,下一个开端究竟会是怎样?我简单列了一个算法,也是个公式,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最朴素的经济原理。我们说电子商务是什么?可以理解为因为有了过去的互联网技术,有了这些基础设施、物流、支付,所以在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个应用,那就是电子商务。今天它和线下融合了,比如OMO,可能就是实体经济正在发生数字化的变革,这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紧接着出现了,比如白鸦在做基于整个社交生态的电商,我们发现社交变得非常重要。开始出现。微信几乎已经成为我们最基础的设施,渗透到千家万户,更多的城市和地域。
接下来智能出现了,我们内心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它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很好理解,智能技术生产力引发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会出现实体经济的智能化,这个智能化是什么?简单画了一张图。
这条Gartner曲线大家比较熟悉,从一个新生的技术出现,到走入到最高峰,出现泡沫,回归理性,再持续发展。从PC时代到移动,再到今天的AI时代。我的个人感觉是说,AI会出现这样一个更高或者更大的浪潮,它和过去的PC、移动互联网不太一样。而且我们觉得有一个特别需要关注,就是这条红色的曲线,实体经济的变化。实际我们发现过去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一直总会有一些冲突或对立感,直到近些年他们开始融合了,相信在智能领域这个融合一定会出现。我所期待的下一波的机会,我认为的话,可能是基于整个智能技术应用,我们相信它会诞生一些更巨大的公司,因为在这波浪潮掀起的海浪可能会更大。
第二,由于实体经济和智能技术进一步的融合,就是的智能商业的出现,这里面依然会产生很多新的市场。我在这里画了一个圆圈,这里面是我们特别值得看和期待的市场,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一起探讨这样一个话题。
我简单做一个抛砖引玉式的开场,这是一个互动环节,今天我们要请出四位核心嘉宾是想讨论这几个核心问题,也想解答刚才主持人所困惑的问题。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真正的四位主角:
星创视界集团董事长 王智民
深兰科技创始人 陈海波
Video++联合创始人 董慧智
创新工场AI工程院创始人 王晶
借着这个时间,我们请几位重要嘉宾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陈海波:我是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王智民:我叫王智民,董事长,我们表面上是卖眼镜的,实际上是医疗服务的眼视力服务商。
董慧智:大家好,我叫董慧智,我是Video++联合创始人和COO,Video++其实是专注于视频里的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其实就是把人工智能应用视频,然后转化成广告、电商、游戏等各种各样的商业应用的这样一个专门垂直类的公司。
王晶:大家好,我叫王晶,我是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创始人,作为一个投资公司,我们成立工程院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将AI技术实际运用到企业当中去,所以我们聚焦在零售、金融和制造。零售是我们最最关注的行业从前端、店面到后端一直到供应链等等的优化环节,所以我们是一家AI应用的公司。
贾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简单介绍到这里,随着问题的展开他们对智能商业的理解会有更深入的阐释。
因为智能技术出现,可能会涌现很多新公司,会涌现很多基于智能技术的公司,但是因为目前整个市场是BAT的,大家最近讨论的还有TMD。我们期待未来不管你今天怎么看待你所面对的商业世界,在未来会不会出现这样的顶级公司?而且我期待的是巨型公司,因为只有这样的公司出现了智能商业才有奔头。
深兰科技创始人 陈海波
陈海波: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社会资源无论是还是别的,向头部企业聚集这是正常的,每个领域应该会有聚集的公司出来。但是内涵上可能永远都不会只有一个风投,因为观众需要的是很多人散打才最好看。当有一个巨大的风投出来的时候,相信政策、社会、资本都会让他一分为二,还有另外一种力量会培育更多的人来跟他对打,所以唯一巨大的巨无霸不会出现,但是会有很多第一梯队。
贾昆:你觉得你是那个散打选手还是有一天你也希望打打别人?
陈海波:我们肯定是要上擂台散打的那一群人。
贾昆:Jim(王智民)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虽然是传统零售起家,但是在互联网、智能时代,身段非常灵活,吸收能力非常强,思辨能力也非常深,我想听听你是怎么面对这个事?
王智民:刚才汪华老师分享的时候我心里好开心,因为对传统零售来讲,传统商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两年之内要被站队的机会非常大。所谓“站队”指的是,你必须选择谁是你的核心合作伙伴。因为传统企业本身不具备这么强大的科技能力开发,但是对传统企业来讲是巨大的挑战。刚才我看到创新工场对整个或者是说智能零售整个AI的布局恰恰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所以我在想,应该未来还是非常有可能会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创新工场的机构或公司,提供行业里更深度垂直的一些工具或用法。如果这样的话,对整个商业界绝对是好事。因为大体系有大体系的好处,但是也有它的缺点。我们现在正切入医疗,而且是智能医疗,智能医疗目前不是BAT能够理解的领域。
贾昆:谢谢!
董慧智:其实我们自己就在局内,我们现在也是做某一段内垂直类型的散打选手。我一直觉得更优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面前,所谓的体量、巨无霸的优势都是不堪一击的,这是第一个点,所以我觉得就像以前的微软一样。
其实我在很久以前读书的时候,大家觉得微软那么大的一个体量,那么强的垄断地位,几乎不可撼动,大家都知道微软在现在的商业帝国里面其实已经排的比较靠后了。所以我相信像BAT他们自己都在说,可能一个不留神自己就已经没落了,没有赶得上某一个浪潮的船票就可能被抛在后面了,所以我相信未来会有大的体量的新的生产力的一个公司出来。
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组织形态也在变化。一个巨无霸的公司往往不如一个生态联盟来的更好点,比如说小米现在的体系其实就是一种联盟,小米只是一个牌子,但他下面的各种公司、各种体系其实已经成为一个体系了,并不是一家公司。所以相信未来应该是商业联盟的社会,互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状态。
Video++联合创始人 董慧智
贾昆:帝国形态和联盟形态里你选择联盟,是这样吗?
董慧智:我相信应该是这样的,会有几大巨头,然后这几大巨头身边会围绕各种各样的联盟,应该是这样的状态。未来的公司应该是几个大的平台公司,然后有各种各样非常棒的小的公司,但实际所有小的公司联合起来体量或者会远超过所谓平台公司。
贾昆:一旦业界出现了比较好的联盟,你一定率先挺身而出,愿意加入的?
王晶:我自己觉得这个答案很确定,因为五到十年之后AI这波浪潮会整个重构我们的就业结构,我们从商业的角度服务于终端用户的各种模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一定会有BAT这个级别的公司出来。
如果只看人工智能,当中也有很多不同的方面,像无人驾驶相信就会有很多巨头出来。再加上语音、视觉等能力将会有很多方面(都有机会)。一个是赋能于现有经济体的升级,还有创新型,比如刚才说的联盟,就是打造一个全新的链条,这个将来都会有很多机会。更多是你更了解增长点的客户的需求,服务到位的这些,才能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才能留存下来。我觉得将来机会非常大,不说重新洗牌吧,但至少当中有很多洗牌的机会在里头。
贾昆:第二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出现之后一直存在。有两种,一种是说在原有的领域里面深耕细作,取得更广阔的的市场空间;第二种是作为外部创新,作为一个颠覆者的姿态进来,可能会有一种重新的结构。在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它会继续延续这样的模型吗?如果让你们选,你们更乐于扮演哪样的姿态和角色?
陈海波:实际上,我们深兰原来在海外也是做视觉方面的,也服务很多领域。回来以后我们第一个进入了零售领域,一般市场上认为我们是做零售升级,实际上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安防(也均有涉猎)。如果说零售是我们的原有坐标,目前我们往深度做,还是会继续做下去,我们会继续加强。
第二,在成为一个外部的颠覆者,实际我们进入很多行业,也算是外部颠覆者。比如造车,下个月会有一个发布会,可能大家会觉得有点可怕,没有那么可怕,我们致力于技术研究。技术会进入很多不同行业,比如教育,我们把老师每天写黑板的字变成一个老师的数据库,对教育很好,学校很开心。我们跟很多大学合作,你说我们是颠覆者,实际我们是赋能者。
星创视界集团董事长 王智民
贾昆:我觉得“赋能”是一个很狡猾的用语,后面如果再讲赋能,我觉得你不够真诚。
王智民:2014年,我在集团内部开始讲一个概念,我说我们要准备进入眼镜3.0模式。比较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眼镜是眼镜1.0,电商是眼镜2.0,我们现在做的是眼镜3.0,今年我们会把眼镜3.0的模式全部完成。我们下个阶段是眼镜4.0,只是眼镜3.0是在传统眼镜1.0、2.0的基础上不断拔高,不断把科技用到极端。但是眼镜4.0可能是一个颠覆者。我们既在现有的坐标上不断提升,同样我们也会不断设计,会有什么模式和力量颠覆现有的模式,我们会两边都会做。
贾昆:你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
董慧智:其实在原有的坐标系里面,中间还有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联系者,其实美团做的是连接者的工作;还有一个是创造者,我可能创造一些新的场景出来,其实不颠覆任何人,但是我创造了新的东西。我们自己定位的解决连接者和创造者,我们首先在视频里面进行视频内容的解析、数据化,然后再去跟商业产品连接,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用类似于的方式去创建一些消费场景,比如说把外卖放到视频里去,你看到一个大家吃的很开心的海底捞的场景,自己旁边就可以一键进行海底捞订购,这都属于创造场景。
另外两个事情,比如原有坐标还是颠覆坐标都不是我们想做的,我们希望通过连接和创造,把可能原来不沾边的两种业态连接在一起,从而产生化学作用。
王晶:主持人不让用赋能了,我换一个说法。我们其实有一个所谓“金三角”的思路。我们认为现有的价值链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有自己的原因在里头的,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所以更理解、更贴近,就好像线上打线下的时候发现这么的野蛮和恐怖,存在是因为了解客户和理解他的需求。所以我们来帮助这些市场内的公司,已经参透了客户的需求,已经为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业务的时候,他是需要在数据以及AI的进程当中有人能够帮助他,能够更多把他的增效还是降本运转到更好。这样有一天他想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颠覆自己或别人的时候,我们给他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让他把这件事做好,我觉得两者永远是都存在的。
贾昆:提供弹药。
王晶:对,我觉得这件事大家整体都要往这条路走,我们也不希望大的公司有所有的弹药,他们把这条路全都清空了,这样最大家竞争来说也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站在更广泛的,不说中小型,而是说需要这个弹药的人的身边。
贾昆:总结一下,其实发现在智能商业时代,这两个角色其实在慢慢的模糊化,不管是赋能、连接还是帮他提供弹药,实际我们在发现,未来我们面向的市场,它的界限,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再这么清晰了。整个实体经济正在和新经济发生融合,融合的过程是整个市场的需要,智能的技术已经具有普世价值,不是单一的。王晶刚才讲的非常对,一定是能够给更多的人普慧,更多人享受智能带来的红利和产生的价值。
第三个问题,我们可能不能把智能理解的太过超前或太过科幻化,一定有它的边界。相信至少从目前阶段来讲是有边界的。比如海波做无人零售、无人车也是一步步来,不是一口吃个胖子。我还是想问一下,我们现在看到的哪些是可以给客户、市场、从业者提供的,哪些现在还做不来的?大家心里知道,这样我可以跟它很好的融合。
陈海波:这个问题实际我回答不好,因为我们一直是推崇技术的,我们希望能够做的更多一点。但是我觉得,如果哪件能做不来?我觉得再怎么也代替不了人和人的交互。对于无人店,我们有自己的看法,到底是谁需要无人店?商家还是顾客?顾客并不需要无人店,我拿钱买东西需要得到皇帝一样的服务。但是你不养收银员,我干了你干的事,你又不给我收银员补贴。我们也在想,最起码人是群居动物,我们天天人和在一起,人和人之间的很多事情是做不来的。
贾昆:社交还是蛮重要的。
王智民:我觉得如果只是讲AI的话,范畴比较小,但是如果讲科技与商业未来,包括智能,我觉得就没有边界。我们有一个先天优势,毕竟宝岛眼镜是全中国最大的眼镜连锁店,所以全世界最先进的未来科技我们都看得到,我们现在看到基本朝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方向,谷歌眼镜很快就要回来了。因为眼镜还是人类最简单、最自然的可穿戴设备,所以下一步的东西我们已经看过好几轮了,这一波会再进来,这一轮进来的时候,对AI的应用一定会跟上一代有很大不一样。估计两年内会落地,我们也已经跟这些公司合作起来了。
第二个方向,朝生物科学发展。比如隐性眼镜,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药物释放载体,当你放在眼睛上的时候,如果你是慢性病的话,它会通过时间控制药物做释放,而直接进入人体里面,这是另外一个方向。所以我们现在要观察的是,未来所有混合科技,软件、AI、生物科技、材料工程学可能对人类的科学会带来什么样的一种发展?我目前看到很少有边界,因为未来很多事情是不断的在发声,不断在推动,我对这方面倒是觉得还没有看到边界的地方。
贾昆:可能站在这个角度讲,智能本身在应用方面有边界,宝岛目前做的事情反而打破了边界,你把原来的眼镜和未来的健康产业再做重新链接。
董慧智:先界定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指的是现在这波浪潮的边界,其实有的。因为远期来看,很多年大脑都可以进行感知,未来长期来看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我们只看这次浪潮,有一个很重要的边界。
刚才汪华讲,我们AI能做的事情第一步是感知,第二步自动化,第三步优化,这个非常准确。所以我们把AI的边界可以定义为,第一步可感知的东西就不在AI范围之内;第二,自动化,自动化并不能产生提效的方面,比如服务,有一些并不能带来消费者真正的价值提升的,并不在这之类;第三,优化部分,现在已经很优的部分在提升方面就很有限。比如不可感知部分,比如人脑服务、传感器的技术所限,不能够感知的部分都在这个范围之内。你会发现现在大家说AI没有感情,没有办法感知人脑的活动,甚至连动物的大脑的活动都没有办法感知,这波浪潮就不太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建设,非常难。
反而能够有所建树的是能够被数字化、甚至被全部数字化的领域。比如说无人驾驶,我们常常说无人驾驶最好的理想状态是说,满城都是无人驾驶的车,并且人不要在上面走,人车分流,无人驾驶是百分之百可以实现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数字化,但人车部分分流很难。因为有一个人可能突然之间有了改变,他想急速拐弯,对无人驾驶来说它没有办法提前感知这个人的决策,只能靠传感器。如果传感器技术上没有这么先进的话,就很难完全实现无人驾驶。但如果真的脑机实现了,比如现在钢铁侠同学(Mask)又开始研究脑机了,人的决策都可以实现感知了,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浪潮,就很厉害了。
创新工场AI工程院创始人 王晶
王晶:这个我还是很同意,凡是情感型和创造型的东西现在都还是比较难的,但以后不一定,因为运算速度上来了,回头算法的能力强了,很难说是不是有些事情可以在搜集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了。
现在垂直应用,刚才提到的结账,因为我们也做一些这种方案,虽然缺失了人的交互,但是可能会提效,我就不用排队了。现在对我来说省时间、省力了,在需要人关爱的时候我觉得很必要的,但如果能提效,减少人的接触让我快速达到目的,我觉得很必要。
我觉得,在这种垂直行业解决重复性问题,现在是非常适合的。有的时候多因素,比如说一个店长要考虑到好多因素才能决定我明天订什么货,可能天气原因,可能外面流行什么产品,或者附近学校有一个什么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我明天进货,但我不可能全部记住以前发生的事、预测将来的事。如果能把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帮你做个判定,这件事就很有实施价值,我就可以把一个有经验的店长一定程度上复制。这件事现在来说对我们大家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边界真的很难画一条线。
贾昆:感谢。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刚才王晶讲的算法进入到经营过程,可能会产生效果。但算法这件事是不是一个黑洞?比如今天我的商业决策,是交给单纯市场化的算法,还是说交给过去的经验、过去的其它方式,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之前大家觉得互联网寡头时代到来了,会出现垄断。智能时代,汪华老师根据讲,说他有大量数据,加上人工智能的技术,会不会他的数据垄断性更强、更凶猛、更惨烈、更不人道?这两天关于算法其实有一些争议,我想听听各位的意见,你们对算法、数据这两件事情在未来时代到底值不值得信赖、怎么信赖?你们怎么看?
陈海波:我觉得这个问题一个是数据拿进来,现在大量的数据确实在一些大的企业手里,这是一个问题,很多企业没有这么多数据,如果要获得投入很大。第二,算法到底有多贴近,正确性有多少,我觉得这两个问题会影响。
这两点决定,我觉得未来各种算法到底是市场化的更好还是某些机构的更好,真的很难说,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做法,在这方面有可能会受制于很多大的企业,类似于BAT这种大的企业,他们可能会因为巨量的数据得出更精准的结果,更可行。
贾昆:这两天看到有的特别依赖于算法的智能公司或者依赖算法的一些媒体平台,可能他也在检讨一件事,算法应该怎样平衡?算法是不是唯一他应该最信仰的东西?尤其是做技术研发的人,可能比较信赖这种。第二,美国的脸书也在讨论数据和隐私问题,这个很矛盾,一方面因为我们信仰技术,它可以推动和改变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像洪水猛兽,作为宝岛眼镜来看,这件事你怎么看?
王智民:我们现在没有选择,我们的产业很小,能够自己维持一个小型的工程师的团队已经很不容易,何况你还要去找工程师。我们公司现在找的是合作,现在已经有算法的一些,我们把我们的数据跟他们合作的,包括未来我们跟创新工场(的合作)也是朝这个方向。因为我们自己产业太小,第一没有办法吸引到好的人才,第二我们也养不起。
其次,科技垄断在时代是自然形成的,最后只有政府的管理模式,包括立法来控制某些边界。但是形成三到四个大型巨头我觉得这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至于他作不作恶其实要用法制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董慧智:因为我们是技术公司,当然会带着天然的技术更有用的心态去的。其实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这个趋势是否可以改变?我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数据垄断一定是会发生的。在这种必然发生的情况之下,怎么样让它变得有利而不是有害,这才是需要讨论的。
这方面之所以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坏处,很大原因还是技术不够好,或者我们在技术的使用上面,就开发以及适应技术发展起来的规则、现状,大家还没有适应好。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大数据带来的就是推给你,你看一个东西它就反复不停的推不同的东西,这只能说这个算法不行,目前还没有真正优化到真正模拟给你推出真正需要的东西的角度。所以其实现在大数据算法加入了很多随机性,它在极度的模拟,根据你的习惯增加随机量,模拟人的兴趣转移,这也是一个进化方向。随着算法的不断进化,第一会使得算法本身更人性化,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第二个大的方向在于,其实我们逐渐的把数据个人化。脸书等等其实这是早就意料会发生的事情,我们以前做人工智能也好,大数据也好,其实早就预料一定会发生的。因为整个大数据行业一定会从一个单一的中央节点的数据垄断转向个人数据的自我管理形态,这样就会产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的个人助理。这种个人数据助理或者角色助理是代表你个人的,是你的决策依据。它的目标是为你个人服务,从而产生我们之间的这种对抗或我们之间的沟通是我的大数据和我的AI的数据的一个智能体。智能体内包含了人的大脑以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大数据的智能体,形成你个人的强大智能体和另外一个智能体之间的博弈。
并不是说大家都是用自己有限的大脑和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工智能的大脑进行博弈,那样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成为数据的奴隶。今天脸书这样的情况如果能拐好就能拐到另外一个方向:每个人都有一个智能机器人在身边成为你未来的帮手,如果拐不好真的人人都变成奴隶了,你的所有决定看似是自己做的其实都是在巨头操控之下的,两种都有可能,我希望拐成前面的方向。
王晶:我个人还是比较担心数据垄断的事情,因为在几个少数巨头手里,个人觉得《反垄断法》的强度还不像国外那么强,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会进一步延展,新的下一轮的技术还会导致这个越来越严重。
一定程度上,我们既然是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我们希望还有很多数据和信息可以拿新的数据去采集和搜集的。我们在上一轮互联网的环境下必然会导致集中化,也许下一轮我们希望它能够分散,你自己的业务、自己的东西,你可以更深度有一些数据是你所拥有的。同时刚才说的区块链,我觉得联盟可能会在下面的数据分享和应用环节中也许会能起到一定催化作用,怎么能给整体都带来价值的同时,不让它只存在少数人的手中,这样确实也是在竞争的角度来说不是特别有利的。
贾昆:我觉得你们几个人的需求好像呼之欲出了,对联盟的渴望非常极度。
最后一个问题,比智商是人的智商高还是海豚的智商高,你们只是告诉我答案就可以,哪个高?
王晶:我觉得应该是“海豚社”的人最高吧。
贾昆:王晶代表了我们很多人的心声。最后,很多人好奇到底什么是“海豚社”?包括刚才大家也在呼吁说,为了不让垄断出现更多的恶果,他们应该是说有一个更好的联盟组织来做这件事。这个时候我们想说是不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做这样一件事,于是我们联合了目前国内顶级的所有的这些智能的公司一起成立了一个组织,它的名字就叫“海豚社”。当然人的智商还是很高的,我们觉得海豚这个形象比较萌,智商的确比较豪华,而且它也是群居动物,大家携起手来可能会做更多的事。
后面我们会做一次“海豚社”的正式发布,向全球的智能公司发出这个倡导的呼吁,我们一起来做一件事,就是让我们的智能和商业更好的结合,推动实体经济更好的升级。
下面有请主持人来对我们的发布仪式进行发布,大家对我们今天的互动环节如果觉得还满意的话给一次热烈的掌声,谢谢!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i商业智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