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抢人才大战大战,是为了人才还是卖房 来自网易数读

扑杀狂犬,接种疫苗,人类与狗的4000年搏斗史_网易数读_网易新闻中心
扑杀狂犬,接种疫苗,人类与狗的4000年搏斗史
狂犬病伴随了人类上千年,世界上最早关于病毒性疾病的记载就是狂犬病。19世纪前,人们没有找到治疗狂犬病的有效办法,棒杀恶狗成为世界通用的解决方式。打狗棒法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付恶狗的智慧结晶。据《射雕英雄传》所写,打狗棒法乃丐帮开帮祖师爷所创,第三任帮主的武功尤胜开帮祖师,他在这路棒法中更加入无数奥妙变化。数百年来,丐帮逢到危难关头,帮主亲自出马,往往便仗这打狗棒法除奸杀敌,镇慑群邪。19世纪后,人们不仅找到了预防狂犬病的办法,还发现不用打狗就能消灭狂犬病。然而,打狗棒法在中国仍未失传……以下,就是一只与人类相爱相杀四千年的狗的故事。(前方多图,请打开Wi-Fi观赏)策划&|&陈良贤设计&| 凡子_Fanko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特斯拉现金流撑不过5个月 专家称马斯克信心来自中国_网易科技
特斯拉现金流撑不过5个月 专家称马斯克信心来自中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特斯拉现金储备或不足5个月 专家称马斯克盈利信心来自中国)
尽管受益“Model?3能够帮助特斯拉扩大用户群”的预测,特斯拉的市值一度超过了通用和福特公司,但伴随着量产车型Model?3产量难达标、公司现金流紧张、质量缺陷频出等问题,特斯拉成为一些投资机构和股民眼中优质的做空标的。《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到,近期特斯拉股价一直在310美元附近,以2017年9月份创下的389.61美元计算,目前股价较高点下跌幅度已接近20%。事实上,在特斯拉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最新报告中显示,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当中,有3位股东都在近期抛售了公司股票。其中,持股近10%的第二大股东富达投资在2017年的后三个季度中合计抛售了持有的近三分之一特斯拉股票。近日,高盛知名分析师大卫·坦伯瑞诺预计Model?3电动汽车的交付速度将远低于预期,重申了自己对特斯拉股票的“卖出”评级。其甚至断言,未来6个月特斯拉目标股价将下跌近四成至205美元。尽管如此,但特斯拉CEO马斯克始终信心不灭。种种迹象表明,这种信心很可能来自于中国市场。记者注意到,此前马斯克就坦言,特斯拉在中国设立工厂以此满足中国和亚洲部分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真的是使车价更便宜的唯一办法了”。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还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像中国一样,把电动汽车放在国家战略去考量,这对于特斯拉而言是最强有力的利好。上述人士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不但挽救过大众公司,如今仍是豪华品牌全球最大单一市场。“马斯克只要同意中国的合资条件,把工厂尽快在长三角开起来,在众多概念股和腾讯股东的影响下,特斯拉的未来很难被做空。”现金储备或不足5个月Model?3量产再遭推迟据彭博社统计,特斯拉在过去12个月里平均每分钟“烧掉”8000美元,按照这一速度,特斯拉将于今年8月份耗尽目前的现金储备。近日,高盛分析师大卫-坦伯瑞诺重申了自己对特斯拉股票的“卖出”评级,理由是Model?3电动汽车的交付速度将远低于预期。在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计划中,Model?3是进军普通消费者领域中的重要一环,但产能问题始终难解。据了解,特斯拉2017年的第三季度为提高Model3的产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效果却并不理想,仅生产了260辆Model3,实际交付用户只有222辆,远低预期。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特斯拉净亏损高达6.71亿美元,成为自成立以来亏损最大的一个季度。2017年11月份,特斯拉下调了量产预期,将每周生产5000部Model?3的计划推迟到了2018年一季度末。在最近给股东的信中,特斯拉公司表示,Model?3的交付证明了“在特定时间,准确预测具体生产速度的难度很大”。在此背景下,今年1月份,特斯拉又一次下调了Model3电动汽车的生产目标,其预计到2018年6月底,每周可以组装5000辆Model?3,交付计划向后推迟3个月。事实上,不断的延迟量产和交付计划,不仅给预定的车主们带来困扰,更让特斯拉公司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对于特斯拉来说,产能目标无法实现,解决资金的压力就将面临债务融资或者股权融资。而承诺不断难以兑现的结果就是透支投资者的信心,如此一来融资更加困难。财报亏损逐季扩大中国营收增长却超90%据最新财报显示,特斯拉2017年全球营收增长达到近12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67%。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较2016年同比增长超过90%,成为特斯拉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记者注意到,2017年特斯拉在全国新增7家直营体验中心。而进入2018年,特斯拉在短短2个月内分别开设了青岛万象城和重庆新光天地两家直营体验中心。有特斯拉销售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认知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车主都倾向于选择科技感强的车型彰显生活态度。而特斯拉以其品牌价值度高等优点,市场接受力和消费者拥护力尤其强。此前,特斯拉中国区副总裁陶琳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国对于特斯拉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整个中国市场增长在全球的财报中是非常亮眼的,特斯拉在中国的战略一定是非常长期的。”陶琳说。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侯维铖_NT412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是为了人才还是卖房_网易房产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是为了人才还是卖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要来了,据报道,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超过800万人。很多网友戏称又将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不过,“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局面或将迎来改观。从2017年起,以武汉、成都为首的二线城市纷纷提出用户口、补贴留住百万大学生的计划,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葛优的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 《天下无贼》剧照到了2018年,“抢人大战”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3月21日,北京出台“近十年最宽松的落户政策”;3月26日,上海表态“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时间,两位重量级选手入场,好不热闹。但细看就会发现,上海的目标是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高峰人才;而能在北京直接落户的至少得是个创投基金高管。说白了,虽然京沪都参加了“抢人大战”,但显然不以其他国内城市为对手。那么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如果说京沪要从全球抢夺人才,其他城市到底在抢什么?为何加入了这场混战?一、送钱送户口,看你来不来作为中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武汉却一直苦于留不住人,人才大量外流。去年6月,武汉市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提出“落户敞开门、就业领进门、创业送一程、服务送上门”的口号,打响了“抢人大战”第一枪。不到一周时间,长沙就发布了“人才新政22条”。紧接着,成都推出“蓉漂计划”,济南拿出“人才新政30条”,重庆也提出“黄金10条”来招才……一时入局者众。重赏之下,必有死夫。2017年,大学生留汉人数达到了30万,是上一年的三倍;14万大学生在武汉落户,是上一年的近十倍,一举扭转了武汉高校名校虽多、留汉学子却少的局面。除了武汉,西安、成都等城市在去年也都拿出了不俗的成绩。擂台上的尝了甜头,擂台下的不再观望。 今年,更多城市“加码”人才新政。在南京、宁波等城市,落户、补贴新政走马灯似地出台。随后,北京和上海两城的突然加入,更是让这场战争看起来更加激烈。僧多粥少,各地人才新政的“升级版”、“2.0版”也不断被推出。西安的两证(身份证、毕业证)落户政策没施行多久,3月就升级为“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在线落户”。短短3天时间,西安迁入户口就达1.5万人,而去年西安全年的落户总量才20万人。送房送钱送户口,地方政府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二、有人才有未来实际上,“抢人大战”并非在中国首次上演。过去是抢外来务工人员,如今是高校毕业生。转变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人口红利、廉价土地以及资本的投入带来高速增长的经济。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以往只靠招商引资就能拉动经济的模式越来越不行。很多城市开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规划中多以信息技术、娱乐等产业为主,这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变高。除了从抢农民工变为抢大学生,宽松的户籍新政也是此轮“抢人大战”的焦点。落户政策从限制到放开,看似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背后的逻辑却是一脉相承。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经济和提供福利是其两大职能。为了收支平衡, 政府除了要发展经济, 还得尽量压缩公共开支。户籍制度就成了增加财政积累的工具 。设置高额的投资要求和人才素质要求能将小额投资者和低素质人才排除在外,使其无法享受城市福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81347万,但城镇户籍人口不到59000万,这意味着有两亿多人虽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却无法享受到市民待遇。复旦大学学者张力和吴开亚曾收集了45个城市的数据,发现很多城市出现福利支出和财政收入倒挂的现象,其中以北京最为突出。2012年,北京提供给一户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值是28769元,而当时北京人均财政收入是24883元,两者比值为1.16。而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两者比值却为0.30。这就是为何北京的新落户政策尽管已是“史上最开放”,却依然要求“程序员月薪7万起步”——超高福利下对落户者的贡献要求也水涨船高。张力和吴开亚等人还通过采用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对这45个城市的落户门槛高低进行了计算,发现“人口迁移吸引能力越强的城市, 准入条件越高”,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落户门槛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此外,自由落户下,公共服务压力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外来人口的结构而非规模,受经济机会驱动的外来就业人口不会产生额外的财政负担。只有大量非就业人口落户才有可能带来问题。郑州曾在2003年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引发10万人投亲靠友落户郑州,但过半都是未成年人,公共服务资源迅速紧缺,半年后被迫终止。再看这轮“抢人大战”,落户者皆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和高职业素质形态。对于武汉、南京这些60岁以上老人占全市人口超20%的城市而言,此番新鲜血液的补充将会满足诸多现实需求。更何况,人口本就不应是负担。去年年底,广州市社科院的研究发现,大城市应正视城市规模效益,要为未来储存更多人口、人才和年轻人,从“控制人口”向“争夺人口”转移。因此,不同于京沪严控人口规模,广州在今年2月新出台的城市规划中,反而将常住人口规模从“控制在1800万内”改为了“2000万左右”。对城市而言,没有人就没有未来。三、人来了,然后呢不过,对这场“抢人大战”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止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声音是“新政不是为了招才,而是为了吸引购房者”。纵观各市的“人才新政n条”,虽然花样繁多,但万变不离房子。在楼市严控的环境中,用补贴的方式吸引落户者购房,看起来更像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定向限购松绑。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一些三线城市也加入到“抢人大战”,人才标准也开始一降再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的教授马智利就认为,当下的人才新政确实可能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能解决城市产业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扩大购房人群,有利于补充因限购导致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避免引起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日,董明珠在武汉出席百万校友资智回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场活动。 / 视觉中国除了质疑新政“走形”外,还有声音担心,一些城市暂时还不能消化这么多大学生。一位留在武汉的毕业生就感受到,武汉互联网公司开的薪水至多达到一线城市的七成至八成,传统行业更低。几家招聘平台发布的互联网行业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北京互联网行业的平均工资是武汉的1.5-2.0倍。在各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2016年,在北京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月平均工资是14210元,而在武汉仅为7933元。更何况,有些知名公司只开在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人应该跟着产业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以IT产业为例,目前形成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几个中心,如果一个大学生找工作,在正常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去这四个城市,因为那儿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而大城市过多地政策倾斜,就很极有可能出现“低层次就业”现象,如大学生当柜员。曾经,我们喊着“逃离北上广”,却发现自己的所长在小城镇无用武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抢人了,不过这一次,你会选择在北上广之外打拼吗?
本文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陈奇
加载更多新闻
1龙湖区 8500元/㎡
2澄海区 8500元/㎡
3龙湖区 25000元/㎡
4龙湖区 12000元/㎡
5龙湖区 15000元/㎡
6龙湖区 价格待定
7濠江区 8000元/㎡
阅读下一篇一二线城市抢人大战,谁才是最后的赢家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你会怎么选?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要来了,据报道,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超过800万人。很多网友戏称又将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不过,“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局面或将迎来改观。从2017年起,以武汉、成都为首的二线城市纷纷提出用户口、补贴留住百万大学生的计划,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葛优的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 《天下无贼》剧照到了2018年,“抢人大战”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3月21日,北京出台“近十年最宽松的落户政策”;3月26日,上海表态“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时间,两位重量级选手入场,好不热闹。但细看就会发现,上海的目标是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高峰人才;而能在北京直接落户的至少得是个创投基金高管。说白了,虽然京沪都参加了“抢人大战”,但显然不以其他国内城市为对手。那么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如果说京沪要从全球抢夺人才,其他城市到底在抢什么?为何加入了这场混战?一、送钱送户口,看你来不来作为中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武汉却一直苦于留不住人,人才大量外流。去年6月,武汉市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提出“落户敞开门、就业领进门、创业送一程、服务送上门”的口号,打响了“抢人大战”第一枪。不到一周时间,长沙就发布了“人才新政22条”。紧接着,成都推出“蓉漂计划”,济南拿出“人才新政30条”,重庆也提出“黄金10条”来招才……一时入局者众。点击查看大图重赏之下,必有死夫。2017年,大学生留汉人数达到了30万,是上一年的三倍;14万大学生在武汉落户,是上一年的近十倍,一举扭转了武汉高校名校虽多、留汉学子却少的局面。除了武汉,西安、成都等城市在去年也都拿出了不俗的成绩。擂台上的尝了甜头,擂台下的不再观望。 今年,更多城市“加码”人才新政。在南京、宁波等城市,落户、补贴新政走马灯似地出台。随后,北京和上海两城的突然加入,更是让这场战争看起来更加激烈。僧多粥少,各地人才新政的“升级版”、“2.0版”也不断被推出。西安的两证(身份证、毕业证)落户政策没施行多久,3月就升级为“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在线落户”。短短3天时间,西安迁入户口就达1.5万人,而去年西安全年的落户总量才20万人。点击查看大图送房送钱送户口,地方政府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二、有人才有未来实际上,“抢人大战”并非在中国首次上演。过去是抢外来务工人员,如今是高校毕业生。转变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人口红利、廉价土地以及资本的投入带来高速增长的经济。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以往只靠招商引资就能拉动经济的模式越来越不行。很多城市开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规划中多以信息技术、娱乐等产业为主,这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变高。除了从抢农民工变为抢大学生,宽松的户籍新政也是此轮“抢人大战”的焦点。落户政策从限制到放开,看似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背后的逻辑却是一脉相承。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经济和提供福利是其两大职能。为了收支平衡, 政府除了要发展经济, 还得尽量压缩公共开支。户籍制度就成了增加财政积累的工具 。设置高额的投资要求和人才素质要求能将小额投资者和低素质人才排除在外,使其无法享受城市福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81347万,但城镇户籍人口不到59000万,这意味着有两亿多人虽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却无法享受到市民待遇。点击查看大图复旦大学学者张力和吴开亚曾收集了45个城市的数据,发现很多城市出现福利支出和财政收入倒挂的现象,其中以北京最为突出。2012年,北京提供给一户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值是28769元,而当时北京人均财政收入是24883元,两者比值为1.16。而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两者比值却为0.30。这就是为何北京的新落户政策尽管已是“史上最开放”,却依然要求“程序员月薪7万起步”——超高福利下对落户者的贡献要求也水涨船高。点击查看大图张力和吴开亚等人还通过采用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对这45个城市的落户门槛高低进行了计算,发现“人口迁移吸引能力越强的城市, 准入条件越高”,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落户门槛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点击查看大图此外,自由落户下,公共服务压力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外来人口的结构而非规模,受经济机会驱动的外来就业人口不会产生额外的财政负担。只有大量非就业人口落户才有可能带来问题。郑州曾在2003年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引发10万人投亲靠友落户郑州,但过半都是未成年人,公共服务资源迅速紧缺,半年后被迫终止。再看这轮“抢人大战”,落户者皆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和高职业素质形态。对于武汉、南京这些60岁以上老人占全市人口超20%的城市而言,此番新鲜血液的补充将会满足诸多现实需求。更何况,人口本就不应是负担。去年年底,广州市社科院的研究发现,大城市应正视城市规模效益,要为未来储存更多人口、人才和年轻人,从“控制人口”向“争夺人口”转移。因此,不同于京沪严控人口规模,广州在今年2月新出台的城市规划中,反而将常住人口规模从“控制在1800万内”改为了“2000万左右”。对城市而言,没有人就没有未来。三、人来了,然后呢不过,对这场“抢人大战”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止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声音是“新政不是为了招才,而是为了吸引购房者”。纵观各市的“人才新政n条”,虽然花样繁多,但万变不离房子。在楼市严控的环境中,用补贴的方式吸引落户者购房,看起来更像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定向限购松绑。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一些三线城市也加入到“抢人大战”,人才标准也开始一降再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的教授马智利就认为,当下的人才新政确实可能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能解决城市产业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扩大购房人群,有利于补充因限购导致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避免引起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日,董明珠在武汉出席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场活动。 / 视觉中国除了质疑新政“走形”外,还有声音担心,一些城市暂时还不能消化这么多大学生。一位留在武汉的毕业生就感受到,武汉互联网公司开的薪水至多达到一线城市的七成至八成,传统行业更低。几家招聘平台发布的互联网行业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北京互联网行业的平均工资是武汉的1.5-2.0倍。在各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2016年,在北京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月平均工资是14210元,而在武汉仅为7933元。更何况,有些知名公司只开在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人应该跟着产业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以IT产业为例,目前形成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几个中心,如果一个大学生找工作,在正常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去这四个城市,因为那儿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而大城市过多地政策倾斜,就很极有可能出现“低层次就业”现象,如大学生当柜员。曾经,我们喊着“逃离北上广”,却发现自己的所长在小城镇无用武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抢人了,不过这一次,你会选择在北上广之外打拼吗?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原文标题,作者陈良贤,设计师赵鹏路。64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线城市抢人才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