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家庭主妇,家有三个孩子的家庭、现在我的父母都在养老院生活,老家的房子要拆迁,政府不给房子,也没有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076|回复: 21
小编在文章底部做一个调查:你会同意父母去养老院吗?请在文章底部投票!
4月28日晚上的奇葩说,简直就是催泪弹,网友们纷纷表示看哭了。
QQ图片28.png (52.54 KB, 下载次数: 5)
14:18 上传
QQ图片23.png (41.54 KB, 下载次数: 7)
14:17 上传
马薇薇的这番话,可能是《奇葩说》史上最戳心的一段:4月28日的《奇葩说》,辩论主题是:如果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呢?
正方的观点是&支持&,反方的观点是&反对&。节目一开始,支持父母去养老院的有74%,反对的有26%。
马薇薇是反方,她反驳正方陈铭的观点。
在陈铭发言之前,反方的立论是,老人需要的是菜场的烟火气和生命的朝气,即在家买买菜带带孙子。让他们去养老院,就剥夺了老人融入亲情的权利。
陈铭反驳说:这是典型的,青年和中年用自己的理解,对老人的幸福观进行的刻板偏见。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父母喜欢这种生活,因为生活周围的老人就是这么做的。
他认为,这个辩题很东方,强调亲情和家的连接。
确实,有的老人是以菜场和孩子为乐的,但也有洒脱随性的老人,他就是想去养老院和老伙伴一起打牌聊天。
这时候,你硬要他留在家里买菜做饭带孩子,其实是在绑架。
而且,他认为,父母在好的养老院,可以获得更专业的护理。
现在的父母,很少会和孩子住一起。有的住在一个城市的两个地方;有的孩子在外地,父母在老家。
&我们不回去,那个地方,对他们来说,和养老院没什么区别。而且,还没有朋友,没有自由自在的心情,没有专业的护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期盼你回家。&
&然后,你告诉他,他所有的幸福来源就是亲情,我舍不得送他过去……太不地道了。&
陈铭表示,养老院又不是牢房,爸妈如果觉得想去,就答应他们去试试,不开心再回来。
这也许是父母选择的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呢?为什么要把这条路斩断了呢。
陈铭总结说,给父母提供更多选择,也许是这个时代尽孝的一种更好的方式。
针对陈铭的这些观点,反方的马薇薇开始发言。
她说,老人,就是不萌还作的小孩,比小孩还闹人,很固执,很挑剔。
请更专业的人能更好地照顾老人?小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在教育方面也是最专业的,你是愿意和老师过一辈子呢,还是和爸妈?
同理,老人就像孩子一样,他们很敏感,就算你提供了再专业的护理,他们也会发现,这里面没有爱,只有金钱。
况且,对中产家庭来说,根本就没有能力送父母去最好的养老院,养老院的价格,远远比想象中高。
QQ图片48.png (1.05 MB, 下载次数: 7)
14:28 上传
马薇薇比较了两种选择:
如果选择在父母老了的时候和他们住一起,需要承担生活琐事的磨难,可能会天天吵架;
但是,这并不难面对,父母就是这么过来的;
QQ图片28.png (814.21 KB, 下载次数: 10)
14:28 上传
你的中晚年会很幸福,家里不会吵架,可以安心过二人或者三人世界,只要周末去看看父母就好。
QQ图片02.png (382.51 KB, 下载次数: 7)
14:28 上传
但这个选择背后的痛苦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就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因为一些琐事,就离开他们了呢?
&孝顺这个词,就是由后悔构成的。&
马薇薇的一番话,把何炅和蔡康永听哭了。
陈铭觉得马薇薇离题了:我们要探讨的是,是否尊重父母的选择,而不是帮父母做选择。如果老人是真心想去养老院呢?
马薇薇却说,父母提出去养老院,是因为他们&懂事儿&,但子女就真的忍心让他们做出这种牺牲吗?
QQ图片39.png (849.69 KB, 下载次数: 6)
14:28 上传
她说起自己的经历,泣不成声:为孩子着想,父母真心愿意委屈自己,可是,我们就能坦然无愧得接受这种真心吗?他们说自己愿意去养老院,就像我们向他们报平安一样,都是真心的,但真心的话,却不一定是真话。这句话一出来,全场都泪奔了……
QQ图片49.png (639.81 KB, 下载次数: 6)
14:28 上传
马薇薇发言完,反方的支持率上升到66%;最后,反方以60%的支持率获胜。
有网友们看完这期节目,纷纷表示&哭成狗&,想念父母了。
单选投票, 共有 15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1. &不同意,我想自己陪伴和照顾他们
46.67% (7)
2. &同意,只要是他们真的想去就好
3. &看实际情况
46.67% (7)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那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养老院服务态度也是越来越好。吃饭都是按时,单间的,双人的,多人的。养老院有医生,有厨师,有服务员。我们普通家庭里,如若没有时间,又不能陪伴,有不会炒菜做饭【做不出厨师那种专业的】,只要经济许可,老人愿意,那就送呗,不过经常看看,陪陪拉呱,或者带着出去旅游。或者推着逛一逛。
说得好!我同意此观点。按实际情况决定最好。&
我同意3楼观点。按实际情况决定最好。
说不出来,如果我爸妈,我是坚决不会去送。我不能忍受!!!!
一,不要说别的,儿女应尽职责是什么?这么简单问题还需要问吗?孝道是传承,你怎样对待父母,你的孩子将来就将怎么对待你,因为教育出来的。
二,觉得做的事情是不是孝顺父母内心有杆秤。为父母做了好事就怕别人不知道,这不叫真善和孝顺!做了坏事就怕别人知道这叫不孝或者大恶。
三,对待父母拍着自己良心说话,找理由的那就是不孝。
我感觉还是看实际情况,如果弟兄姐妹都上班,实在没空找一家好点的养老机构还是不错的选择,现在国家一直在倡导机构养老。我母亲快80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住院的频率也增加,还好我有空,每次都是我陪护,其他人我连给说都不说,都没空说了也白搭。
应该按物资条件,当事人意愿。
我们普通老百姓,老了都会进养老院的,孩子们都推迟退休,没人照顾我们。
陪伴父母是最长情的告白。
对待父母应该像对待子女一样&&温饱问题能解决就尽量的陪伴
如果父母能自理或是孩子有精力赡养老人,就不用送去养老院。否则的话,父母可以去养老院颐养天年。
我感觉还是看实际情况,如果弟兄姐妹都上班,实在没空找一家好点的养老机构还是不错的选择,现在国家一直在倡导机构养老
对待父母应该像对待子女一样&&温饱问题能解决就尽量的陪伴
身为独生女父母的我们,上有七八十岁的父母、公婆,已到五十岁的年纪,常为养老发愁。
真的好一点的养老机构,价格不会太低。价格低的养老机构,再赚点……似乎又牵扯到了诚信的问题。难解啊。能有这样的托老所在固然好,陪伴,还是最重要的回报父母恩的方式。毕竟,不会永远,有这样的机会啊
陪伴父母是最长情的告白您的位置:&&&妈妈等我长大了,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90%的家长看完哭了
妈妈等我长大了,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90%的家长看完哭了
日 16:48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74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去送女儿到贵族小学学习(住校)。母亲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妈妈吗?女儿说不恨。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
母亲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放声痛哭。
世界越来越大,家却越来越小。
网络社交越来越活跃,陪家人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
信息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
你有多久没有牵着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大笑过了?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不只是让孩子成长,也是父母们自身的成长。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奇葩说》上让大家哭成一片的话题:你会让父母去住养老院吗?_凤凰资讯
《奇葩说》上让大家哭成一片的话题:你会让父母去住养老院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不久,奇葩说的第九期节目,“父母提出住养老院支持吗”,在我的朋友圈强劲刷屏,很多人都在讨论,并且提出了自己针锋相对的意见。
今天的头条讲的是一个略有关联的话题,所以今天二条想把公众号“东七门”上一篇相关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原标题《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作者是一个90后的女孩,转载已获对方授权。
你可以播放下面这首歌,一边听,一边读。
就连我00后的表妹在看完这期节目的预告片之后,都马上给我发微信说:
“这期节目我肯定会哭死,我长大的速度一定要快过爸妈变老的速度,让他们老有所依。”
二次元的表情配着她有点老气横秋的语气,却莫名的和谐,生出了些感动。 这些00后远远还没有到去考虑赡养父母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害怕父母老去,更何况我们这些选择离开父母,独自去更大的世界闯一闯的人呢?
当我们埋头忙于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打拼时,偶尔抬起头环顾四周,发现了落在后面的父母。
我们焦急,我们惦念,我们想让他们跟上自己的步伐陪我们一起走。可是父母却一边笑着跟我们摆手,一边说:
“不用管我们,你去努力过你想要的生活吧。”
于是我们咬咬牙继续拼命地往前跑,等再抬头回望时却看见:
曾经身强体壮的他们,老了。
我们曾以为变老是一件很遥远的事,现在发现父母变老其实只是一瞬间的事。
于是心底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便被戳中,辛辛苦苦伪装起来的铠甲有了裂痕,发觉原来“养老”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也并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有数据显示说,从2000年到2010年,在这十年间,中国城镇的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而农村的比例由37.9%上升到45.6%。
与此同时,截至到2030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状态,中国空巢老人的数目将增加到两亿多,这个数目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10个老人里面,会有9个老人是空巢老人,而且这个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也就是说,作为“北漂”,不仅我们的父母将会成为万千空巢老人中的一员,随着老龄化问题变得严峻,我们自己也可能会在未来成为一名空巢老人。
“要不要送父母去养老院”,“自己要不要去养老院”,“不去的话怎么养老”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只有我们父母去考虑的问题了。
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4岁,里面有着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北漂”,于是我便在公司里做了一个关于北漂年轻一代养老问题的问卷调查。
一共问了五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的父母想去养老院,你会同意吗?”
总共有87个人参与,调查结果很有趣:
我们这一代人会比父母更能接受去养老院养老,但是当父母提出想去养老院养老时,却特别不愿送自己的父母去养老院。
我们会对养老院接受的程度更高,首先是因为我们成长于一个更自由开放的年代,大家对于“不婚族”、“丁克”、“同性恋爱”等新的恋爱婚姻观的接纳度也就越高,让很多人少了对子女和家庭的眷恋。
同样,作为独生子女,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家”的牵绊不深,也更不习惯麻烦别人,所以会不加犹豫地选择去养老院。
当然,相信等我们老的那一天,养老院的制度和体系会更加完善和普及,高度专业性的看护也会成为我们选择去养老院的重要理由。
但是这些原因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其实大多都不成立。
况且,大多父母拼命奋斗努力,终其一生就是为了能看子女好好长大,然后在儿女的陪伴和照顾下走完最后生命中的最后一段路。
所以,也许就是怀着“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坚持,才让大多数人选择了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
正如马薇薇在节目中说的那样,即使这个选择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更艰难的那一个,赡养父母会让我们背上更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成本,但我们问心无愧。
Play Video
Loaded: 0%
Stream TypeLIVE
Playback Rate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Descriptions
subtitles off, selected
captions off, selected
Audio Track
Fullscreen
This is a modal window.
Captions Settings Dialog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White Black Red Green Blue Yellow Magenta Cyan
Transparency
Opaque Semi-Opaque
Background
Black White Red Green Blue Yellow Magenta Cyan
Transparency
Opaque Semi-Transparent Transparent
Black White Red Green Blue Yellow Magenta Cyan
Transparency
Transparent Semi-Transparent Opaque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300% 400%
Text Edge Style
None Raised Depressed Uniform Dropshadow
Font Family
Proportional Sans-Serif Monospace Sans-Serif Proportional Serif Monospace Serif Casual Script Small Caps
想起很久以前,我妈跟我说她在我13岁的时候,给我保了一份保险,因为她怕她没了以后没人照顾我。
当时说的时候我没往心里去,现在也具体记不大清是怎么一回事了。直到看完节目正好和她聊起这件事。我妈无所谓地说道:
我总共给你买了4份保险呢,谁让你从小到大都爱折腾,我不放心。
这个具体我也记不太清了,就是我死了你能每月取出来很多钱的保险,够你养老的钱。
我妈后来还用微信给我发来了4份保险单。一瞬间我眼眶就湿了,努力装作惋惜的样子开玩笑:
啊,那估计这保险我也是用不到了,谁让我摊上一长生不老的妈呢。
所以这就是为人父母啊,在我们还没考虑到自己老了以后的问题,他们就希望能早早地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再离开。就像父母提出自己要去住养老院一样,大多都是因为不想成为我们向前走的羁绊。
可是在现在的社会里,尤其是一些小城镇和乡村,对很多人来说,养老院是一个极其恐怖的存在,甚至被称为“等死院“,而送父母去养老院的儿女更会被贴上“不孝”、“无能”的标签。
这样的刻板印象其实就轻易地赋予了这个问题的对错,以及节目中辩题的胜负。
但父母儿女之间关系的处理,凭着的就是血浓于水的真情,本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的。更何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想法和做法就更加不一样。
在微博上,我们也做了一个征集,挑选了10个精彩的回答:
“我妈妈曾经说过想住养老院,她是个走到哪儿都能和人聊天聊得很哈皮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不多。但我,更喜欢姐妹们报团养老。如果我照顾不了妈妈了,又有价格合适,管理好的养老院(重要的是距离不算太远,方便我随时去看她),那我就尊重她个人意见。但我当初为了打消她这个念头,特意带她去看《桃姐》。
《桃姐》有效果,她那一阵很久不念叨去养老院了。其实那时候我父亲刚走,她身体不好,觉得照顾不了自己,但现在身体不错,可以去逛公园了,就觉得还是一个人住自在。”
@-TAMMYMMAT-
“我以后老了是会去养老院的吧,因为老了之后真的需要人照顾,目前是觉得自己不会结婚也不会有小孩,预感晚景凄凉,所以养老院真的应该被认可接受。”
“这个问题还真想过,目前想自己老了自己不会去,但老了也许会以情况所定,父母老了是不送,他们现在生活在农村,等他们身体不能自己了也尽力留在身边,我姥姥现90也和我爹妈一直住一起。
如果等我老时农村还在,院子还在。老了就想回那,就像我们现老家的老人及时一人在家,周围邻居有时帮帮忙,自己没事弄点小蔬菜弄弄花,天气好在屋外坐坐聊聊天晒晒太阳逗逗小孩,虽然有时看上去一人坐着孤独,但是总觉得在熟悉的出生的地方孤独不会觉得只剩下自己。”
@真理Truth-D
“应该不会吧。我有手有脚,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即使那是他们的工作,我不需要别人照顾,我希望即使到老了,也不要停止追寻未知的脚步。”
@斑驳了谁的旧时光
“我个人是不愿意的,但我还是尊重我父母自己的想法。原来是固执的认为不管是自己还是父母一定不去养老院,因为感觉这样有种被遗弃的感觉。但是听舍友说她奶奶自个儿就乐意去养老院,是为了方便找麻友打麻将。我爱我的父母,所以我尊重我的父母。我爱我的孩子,为了不拖累她们,我可能也会去养老院的。”
@rooic又圆
“爸妈曾经不止一次说他们老了要去养老院,不让自己年迈的身体成为我的负担。青春期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酷什么都不需要家人,现在自己在外地读书,成了最恋家的一个,摊上3天假期就跨半个中国回家。离开家才知道自以为的洒脱建立在父母的呵护上,一辈子腻在一起时间都不够,我怎么可能舍得送他们去别处。 ”
“会!我不爱交朋友,人很被动,内向,各种集体活动都不怎么想去!成年后孩子会有自己的生活,工作,若我一人在家养老,会增加他的担心,我会成为他远行的羁绊。在养老院,每天生活起居安排妥当,就像小时候上学一样简单,还可以听听别人的故事,看看别人的悲欢,在人生后半段以一个旁观者看看这世界。 ”
“老了之后住养老院,听我妈提过不下两次,一开始不理解她,但后来姥姥病情加重生活越发不能自理之后渐渐懂了。因为从小父母离异我和我妈住姥姥家,我妈虽照顾好了姥姥但永远无法让姥姥满意,双方都不开心,我猜她是希望等她老了她和我的关系不会像她和姥姥一样彼此折磨。我希望我妈能一直自由着无论住不住养老院。”
@想名字真是件好烦的事情哦科科
“我父母说过他们可以去养老院,因为不想拖累我,但是我绝对要确定养老院是不会虐待老人的。最近几代人,尤其是计划生育这一代,赡养老人的负担真是太重了没办法。一对夫妻单是父母辈就是四个老人,还有更老一辈也不可能完全不管,而且还放开了二胎,也就是说还要加上两个小孩的负担,我的妈,太可怕了。”
@Jiang_liiiiiin
“我的父母不曾一次的表达过他们会去的,并且他们在攒钱,他们不想为我和弟弟增加任何负担无论是经济还是时间负担。他们太爱我们了,他们又太辛苦了,处处为我们考虑。有时候很讨厌现在懒惰的自己,希望未来可以努力成为他们的骄傲。”
面对“去不去养老院这个问题”,观念的不同也许会造成两代人间的冲突和矛盾,但无论怎样,出发点都是对双方的爱。只愿我们作出的每个决定,将来都不会后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601
播放数:22640
播放数:15472
播放数:5808920“我不会做一个家庭主妇,我永远都不会!”——云工社专访 90后工厂女孩“我不会做一个家庭主妇,我永远都不会!”——云工社专访 90后工厂女孩云工社百家号“你看,女人,如果22岁结婚,没过几年,差不多又要你生小孩。生了小孩,又要带小孩,带小孩至少要两年吧。然后孩子又要上学。一切都是为了小孩,人活着一辈子没有几天是为自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很难想象这样的话语出自眼前这个阳光、青春的女孩之口。女孩名叫李萍(化名)河南南阳南召南河店镇人,标准的一个90后,年仅21岁,中专毕业,身高160,相貌也属于中等偏上,现在富士康IDPBG生产周边部门工作。表面上,李萍是个大大咧咧、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女孩,可当她一开口,你会讶异她竟有那么多烦恼。“自己也算是个开明的90后,真的快要受不了,都催着我结婚,烦死了!家里父母亲戚那些呀,催着你结婚知道吧……听了我都烦得很!我才21岁,结什么婚呀?谁说非得结婚呀?谁规定一定要结婚呀?找不了,我就不找呗,我自己过得挺好的。”在父母眼中,21岁对于女孩子而言已经不再年轻,已经到了必须结婚的年龄,“如果再不结,条件好的都给别人挑光了,到时候想挑都没有合适的了。”虽然李萍现在郑州打工,可是在老家的父母不会管她身在何处,依然积极地为她张罗相亲的事,连亲戚们也没有闲着,总是给她介绍相亲对象。去年过年的时候李萍还是没能“幸免”,可这每每被抓去相亲的节奏真是噩梦,从大年初五开始相亲噩梦就来了,老家这边的相亲习俗不是说男女双方出去聊聊天,喝喝茶,而是男方父母和媒婆带相亲对象一起杀到女方家!聊到相亲,李萍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初五的早上有位阿姨就带着她儿子来了,当时我是在楼上屋里和朋友打电话,老爸有上来叫了我一次,说是他朋友的亲戚孩子,人家既然来了,到底要礼貌些,不要让爸爸丢了面子,大大方方去见一面,又没有一定让你们在一起。爸爸说完我也不想下去,第一:相亲让人觉得很尴尬,本身并没有很多话说!第二:对方的文凭和我差太多,小学毕业,我觉得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也就没有必要见面。后来老妈也来劝我,一定要见面,让人客人等着多难为情,无可奈何就见了一面,话说我都没有和他说过三句,都是大人在那边讲,中途我便开溜了。有时会想大人真是不考虑我的感受!”“初六中午到亲戚家吃饭,这不吃到还好,一吃就吃出毛病了,邻居家平常不怎么见面的哥哥说这是谁家女儿,长的恁不错的,结果又是和我老爸一顿夸,吃完午饭回家才半小时不到,就来了个媒婆说要给我找对象!”“一想到要相亲,脸都黑了,结果这位婆婆也没经过我同意,打了个电话,半小时就来了个相亲男!媒婆和他,加上他的三个亲友团,以及我爸妈,那阵势真是吓死人了。来的男孩子24岁了,看起来挺老实的,只不过他走我旁边,我才发现他还没有我高。然后问我是留个QQ,还是电话给他,这些话都还是媒婆婆婆催他来向我要的。同样也是没聊多久我就撤了,大概过了半小时,他们都走了,总算松了口气,过了一会老爸又来和我说,又有一位媒婆来了,不能太没礼貌,要和人家多聊聊,女孩子家的要大方点!就这样开始下午的第二次相亲。这次阵容有他本人,他爸妈,他亲戚,媒婆。”“以前上学时,家人最关心的就是别谈恋爱,别谈恋爱,现在好了,不谈也是错。短时间内哪里找对象去?我只是想找个学历相当的对象,样貌看着舒服就可以了。要求也不高,对眼就可以了,或者说学历相差太多,真的会有沟通障碍。”“可是这样的相亲真是让我怕了,今年要是还带不回对象回去,估计就别想好好过年了。身边好友的小孩都快会打酱油了,自己还是孑然一身,心中的苦闷,孤单,对节假日的恐惧无处诉说。”“最终还是没能躲过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连番轰炸,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了个印象还不错的,觉得可以处一段时间看看。可是对方担心夜长梦多,想要当机立断解决婚事,提出相成了那就五一结婚。才见过一面怎么可以定下一辈子的事情呢?”李萍可不愿意就这么匆匆定下婚事,自然,这次相亲又黄了。此后,李萍便给自己订了一个规矩,“再让我相亲,我先问他急不急着结婚,急着结婚的,我见都不见。”相亲不成的李萍,刚过完春节,就急忙回到郑州港区上班。对她而言,天天在家里听长辈、邻居的“关心”都快崩溃了。不过,回到港区的她依然难逃父母的热心关照,父母仍然不停地唠叨结婚的事情,他们希望她不要“老是在外面不回家”,总是催促她回家相亲、结婚。对于父母的这套逼婚手法,李萍很是反感,感觉“烦死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新生代农民工的父母对子女的深远大计恐怕就是婚姻之事了,他们希望赶紧将子女“扫地出门”,让他们自立门户,他们担心子女无法在一定的年龄完婚而遭人闲话,也担心别人因此质疑自己为人父母的能力,不论出于何种考虑,父母们所希望的都是已经成人的子女赶紧完成终身大事,于是无比积极地干预子女婚事,更不惜动用父母威严逼迫子女结婚,然而,这样的过度关爱和干预实在让子女无法承受,甚至会引发子女的抵触。“(他们)让我结婚我不结,现在结了我就完了,我又不想结。我从那个别人身上看到那些结婚生小孩儿的。今年结婚,明年就有小孩儿了。有小孩儿之后就把小孩儿放家里,两个人出来打工。挣钱、挣钱,拼命挣钱。哎呀,我感觉都没意思,都在为那个钱而奔波忙碌。这一生都为了那个钱在奋斗。我就不想这样,我就不想要那种生活。还有的结婚了在外面又找了小三。那还不如不结。现在那种情况大把的,为什么非要那样呢?我是不想要那样的生活,我想想我都觉得害怕。反正呀,我这样不结婚,我想干嘛就干嘛,想去哪儿去哪儿,没人管我,这多好。”李萍对于父母的催婚毫不领情:正是花样年华,为何要早早进入婚姻的坟墓?正是青春年少,为何要受婚姻束缚?在李萍的人生字典里,结婚意味着自己的人生就此完结。李萍对于婚姻和婚后生活的“害怕”,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从他人经验中看到那些已婚者婚后又离婚的事情而对婚姻产生了担忧,担忧无法保证自己婚姻的稳固。二是对婚后家庭生活的一种恐惧和排斥,主要是对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的排斥。在传统家庭观念中,女人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如今还得与丈夫一起挣钱养家。李萍并不愿意重复这样的道路,不愿意过早承担起相夫教子、挣钱养家的责任,那样的生活没有自由,不能“想干嘛就干嘛。”李萍对于婚姻的忧虑,正反映了年轻的打工妹对于爱情、婚姻、家庭和自由的态度。一方面,她们希望婚姻是一个安稳的归宿,是基于两人感情的结合。另一方面,她们希望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不受家庭牵绊,不想因家庭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自由。对她们而言,婚姻、家庭是鱼,发展、自由是熊掌,在目前的处境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她们宁愿选择保有目前难得的自由,而逃避婚姻、家庭。实际上,像李萍一样的打工妹,她们并不是盲目排斥婚姻,而是期待一种理想的、自由的婚姻。在这样的理想状态出现之前,她们宁愿逃避。“我理想的婚姻啊,两个人相濡以沫,彼此都给对方留出足够的空间。要有自己的朋友圈,这是必须的。我不会做一个家庭主妇,我永远都不会。”李萍期待的婚姻是夫妻两人团结一心,共同为了家庭而努力,同时又不能把个人和家庭的一切捆绑在一起,而是给予彼此足够的自由空间。在她看来,如果因家庭利益而牺牲个人自由,那是一种道德牵制,是对个体自由的戕害。“慢慢等呗,遇见合适的就谈着,反正现在结婚也买不起房子。我的好姐妹小芳比我还大一岁,她也没对象。”李萍说。——内容来自云工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云工社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农民工生存能力提高和财富增长的贴身管家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里三个孩子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