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电影不缺钱么,为什么要拉投资人

业内组团“吐槽”电影圈 导演拉投资也需演技好_网易娱乐
业内组团“吐槽”电影圈 导演拉投资也需演技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没钱没名没人脉,新导演怎么入行?6日下午两点,新晋导演叶念琛、潘安子“伙同”一众影评人和投资人,在微博上开起了吐槽大会,聊起了入行历程。
东方网6月7日消息 没钱没名没人脉,新导演怎么入行?6日下午两点,新晋导演叶念琛、潘安子“伙同”一众影评人和投资人,在微博上开起了吐槽大会,聊起了入行历程。几位业内人士的聊天让不少网友发现,原来导演不是这么好当的,找投资人也是千难万难,甚至要连说带唱,请客吃饭装孙子。混电影圈多年的影评人魏君子感叹导演“圆梦不易”,“你必须证明你有能力,也要懂得妥协,台湾导演就不惜抵押房子,大陆导演就马不停蹄地陪老板喝酒吃饭,为了梦想,得混,还得熬。”基本功导演得会“忽悠”老板一文钱难倒的不仅仅是英雄好汉,还有新导演,新导演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难关,就是融资。“记得刚开始拍的时候,很多编剧前期的费用都是导演乌尔善自己掏的。”凯视芳华总裁王大勇直言新导演角色难当,“电影新导演要在融资中扮演多重角色,实在难以胜任。有的要管市场回收,有的要搞定大牌演员,有的要保底投资,新导演的资源和能力实在难搞定这些要求。”对此,影评人魏君子也深有同感,直言导演还得会“忽悠”老板。进阶班最好是“既能导又能写”拍过“爱情三部曲”的香港导演叶念琛,此次也参与了“吐槽大会”,让不少网友都表示不解:“你也算是新导演?”对于如何入行,这位“资深”新导演用亲身经历举证称,除了陪喝酒请吃饭,“曲线救国”也是条好道。叶念琛透露,自己在成为导演之前,当过一段时间的编剧和影评人,“在报纸和杂志有定期专栏,大学毕业后开始当编剧,作品有《行运超人》、《大丈夫》等。”在他看来,之前这段经历,对之后转行导演大有裨益,“对投资者而言,经过长时间地观察我的能力,信任度也大为提高。”他总结经验认为,新导演的最佳素质是“既能导又能写”:“新导演最艰难的是日复一日去向别人推销和解释你的故事,懂编剧的优势也在此!”叶念琛的观点引来了不少同行认同,麦特文化总裁陈砺志举例称,不少导演都是半路出家:“陈可辛是学服装的,陈嘉上是剧组道具出身,刘伟强从摄影助理干起的……”速成课想拍大片得从微电影做起魏君子大力推荐新导演们从“微电影”拍起,“微电影对新导演有个好处,自己拍一段,别玩状态意识流,咱先来十分钟跌宕扎实的叙事,基本功和风格都有了,识货的老板自然心里有谱。”他透露,新导演陆剑青和粱乐民就是这么“忽悠”到老板的,“他们把剧本《寒战》先找朋友演出拍个五分钟的片段,当然仍被很多老板拒绝,但最后还是遇到了江志强。江志强说,若一个新导演拿着一页两页纸的大纲找我,我肯定不投,因为连苦劳都看不到。”
《双城计中计》导演潘安子也发言附和,在他看来,新导演得从“拍短片”做起,“学院派叫学生作业,现在叫微电影。剔除所有干扰因素,剑指你必须要表达的,然后装在一个好看的故事里,到处发!”[补习]新导演融资必杀技凯视芳华总裁王大勇透露,很多新导演在找投资人时都煞费苦心,还总结了各种类型,“一是演员型导演,特别会讲故事,连说带唱,满足了投资者听相声的需求;二是制片主任型导演,端茶倒水,K歌请饭,无微不至地打动了投资者;三是资源型导演,为投资者介绍各种关系,自己也显得背景深厚,镇住投资人。”
本文来源:潇湘晨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商业时代:不缺钱缺好电影_管理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数字商业时代:不缺钱缺好电影
  采访/美圻 刘扬 张珂& 撰文/美圻
  外行人的热钱在投资电影的时候,除了热情,更需要的还是理性。
  “即使票房上看是赚钱,投资方也未必真能拿到钱。”这是投拍电影《武林外传》的联盟影业总裁郝亚宁一个悲观的总结。虽然现在《武林外传》的票房收入(尚未下线时统计)已经破了2亿元,但他一再强调“不知道最终到自己手里的,能有多少?”曾经依靠全案策划的创新运作模式成功打造《武林外传》品牌及16项周边衍生产品的郝亚宁,其实早在2001年就曾投资电影《周渔的火车》,如果当年的失利可以归咎于市场冷淡,那么面对今天票房过百亿的中国电影市场,郝亚宁为何依然顾虑重重?
  电影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不过两三年时间,眼看着外行们一股脑儿地涌进电影市场这盆汤里,用滚烫的热钱拼命搅动,渴望快速捞出属于自己的肉。但结果早已注定,汤里的干货就那么多,捞到的大赚,多数只能惨败喝汤。投资电影更像一场对赌的赌局,热钱越多,风险也越高,甚至高出了投资者的想像。新影联副总高军说:“如果投企业,你赔钱至少能有机器这些硬件垫底,而电影会让你血本无归,谁会要剩下的那些胶片?”
  苏晓虹
  动画电影节节败退
  苏晓虹这几天很忙,她正在杭州筹备纽约国际儿童电影节的事,苏略带兴奋地说:“因为这次要作为嘉宾出席,服装和细节都要打理得体。”电影节上,她投资制作的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将作为特约影片放映。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部电影是中国首次入围奥斯卡的动画电影,在恼人的票房成绩外,恐怕只有这些荣誉才能支撑她继续自己的梦想了。
  苏晓虹本身就是风投基金的运作者,一直与很多投行和基金打交道,在资本运作上有多年的经验。当毕业于北电美术电影专业的老公提出想投拍高端国产动画电影时,两人“自虐式”漫长而艰辛的造梦之路就此展开了。2005年,苏晓虹自己拿出3000万,组成一个15人的团队,目标设定为“制作出宫崎骏式的高品质动画电影,最终到海外拿奖”。头一年,在人才紧缺和各种挫折下,苏晓虹的热情几乎消耗殆尽,2006年,她拿着一个15分钟的片花到法国参展,没想到斩获了意外惊喜。“老外很喜欢,他们说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地道的中国文化动画电影,对我们好评如潮。”这次法国行成为苏晓虹坚持做下去的动力。“一下子就觉得那点困难什么都不是了,有种国家责任感,想用动画电影把中国文化传出去。”这话听起来有些主旋律,但对于完成财富积累的苏晓虹来说,她显然是在用钱换梦想。
  《梦回金沙城》2010年上映,票房仅200万。回头审视自己的第一次,苏晓虹客观地分析:“为了参加奥斯卡,就赶着上映,加上没有任何宣传,所以惨败。”这次学费显然有点贵,但是这并没有打消苏晓虹对动画电影的热情。她正运作投拍下一部动画电影《天鹿回家》,这次制作周期缩短为2年,前期将进行整体策划,包括周边产品研发、档期内容的系统策划等。她也不再独自承担投资风险,6000万的投资已经有IDG等几家风投在谈着。
  面对中国动画产业举步维艰的现状,苏晓虹的固执亦有缘由。除了美国,全球每年只有10部动画电影上映,这个市场还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中国动漫发展才5年,收益已经达到700个亿,这本应是个高回报的题材。作为全球最大的动画加工国,我们为美国、日本流水线式地不断制造动画电影,却没有几部能感动国人的产品。除了《喜羊羊》系列电影一家独卖,其余的所有动画电影都在赔。首次试水的动漫作品《老夫子小水虎》全国的票房不到100万;加上惨败的《小水虎》、《小卓玛》、《小虎斑斑》、《熊猫总动员》,动画电影的节节败退让投资人不敢触碰。高军的“民营公司四不碰”原则(农村题材不碰,主旋律不碰,少儿题材不碰和少数民族题材不碰)已有这样的提示。但苏晓虹的观念是:讲真善美的儿童题材越来越少,对下一代的教育不可能只来源于书本,不能因为这个盘子的赔面大就放弃,总要有人来做。
  用了5年时间、一掷千万学费,苏晓虹说收获到经验也算值得。只是自己看到的越深入,遗憾也越多。“动画电影人才断层是最严重的现实问题。这次我们只有请美国的专业团队来一起策划,才能达到我们的标准。中国只有做加工的人,没有创意人才,更缺乏与商业结合的创业人才。”《梦回金沙城》用了5年时间磨剧本,这个周期消耗了大量资金和精力。韩国有专门的学院培养动漫人才,并开设动漫编剧专业,苏晓虹调侃自己遇到的编剧都像商人:一个人一年里写电视剧、写电影,还写动画,根本不专注。动漫电影的发展归根结底与教育缺失有关,而这5年里,苏晓虹用了2/3的时间在培养17个环节里的各种人才。“想赔钱投动画”的行业偏见一时无法更正,但苏晓虹看准了这块尚属空白的市场,这个固执的投资者或许能守候到动画电影的春天。
  类型片异军突围
  虽然去年票房过百亿,但毕竟我们是有着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而比我们少13亿人口的韩国电影票房,从2002年开始,就保持在60亿~8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上。即使不与发达的好莱坞比较,对于韩国这样的小国来说,在电影类型的细分上我们都显得不健全。新影联的高军属于业内最权威的人士之一,对电影类型的局限性有客观的评价:“如果说年之间,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投资属于稳定性比较高的,像古装商业片仍然会大行其道,虽然有竞争激烈和投资风险存在,但古装商业片在所有的类型题材里面,其亏损概率是最低的。现代都市情感类型亏损概率最大。去年有三四十部赔钱,我能背出名字的就有十多部,《爱出色》、《爱情36计》、《我爱女人心》、《活该你单身》、《爱情维修站》……”易凯资本CEO王冉有着和高军异口同声的论调:“不穿今天衣服的戏多了”。
  《让子弹飞》之所以获得口碑和票房上的双赢,核心在于姜文在内容、策划直至宣传上的大胆创新,老百姓以前从没看过这种国产电影。号称“拍电影给下个世纪人看”的姜文这次终于接了地气,老百姓喜欢看黑色幽默喜剧外加动作片的热闹场面,虽然对电影内涵各有理解,但两个月近7亿的票房,足以说明姜文被观众接纳和喜爱。高军曾给出“内容取胜,渠道为王”的八字必胜秘籍,这是基于电影行业“不缺钱,反而缺好电影”的现状提出的,因此姜文印证了制作方在内容策划上付出的心血可以与收获成正比。
  高军很看好喜剧题材:“喜剧片一般来说好的永远好,差的永远差,两极分化严重。比如说冯小刚的喜剧,票房一直很不错,但是那些滥喜剧,越来越被观众所唾弃了。特别是港产的滥喜剧,今年春节期间就死了不少部。喜剧的关键是故事,故事一定要接地气,恶搞的东西过时了。”
  具有创新意识的郝亚宁,属于以小搏大的赢家。这位做牛排起家的文化商人,早期用2000万投资制作了《武林外传》电视连续剧,结果收回了4个亿。而将《武林外传》拍成电影是早在最初全方案策划便立项了,如今投资6000万,半年的周期就收回了2个亿。“中国没有系列式的喜剧电影,而日本有寅次郎、英国有憨豆、美国有金凯利。以人物为题材的系列电影弊端是受到演员制约,比如寅次郎死后这部电影也停拍了。而我们的题材不受角色制约,今年的电影里我们就埋下伏笔,所有角色都必须结婚,为什么?有了后代才好继续讲故事嘛。”郝亚宁认为自己的成功绝非幸运,而是悉心策划后的必然结果。
  由于惊悚片的观众群相对稳定,因此惊悚片一直是类型片里赚得多、赔得少的题材。投资在200万~300万元的影片也能收回2000万元的票房。但目前突破3000万元票房的惊悚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还没出现,因此未来发展空间最大。《让子弹飞》这样具有原创性的类型片,也会受到追捧。原本类型电影在电影文化产业里是占主流位置的,但中国的类型片占有率极小,称得上类型片的电影更是凤毛麟角。在一窝蜂追逐大制作的时候,如果投资者关注类型电影,以中等规模投资一样会有不俗的回报。高军形象地比喻多元化投资的优势:“这个市场就像纺锤一样,中间是中等投资电影,比较大,两头小,这才符合正常的规律。”
  新模式能否破局?
  “2010年,电影市场已经显现出泡沫现象。”天使之翼影视投资公司总裁戢二卫果断地说。他曾在美国华纳任职,深谙好莱坞的操作体系,对国内影视投资亦有独到的感悟。目前看似各大影视公司与国际接轨,在流程和管理上也更国际化,开设专门的制作部门,设立制作总监等,但戢二卫认为这套体系仍不够先进。“如今好莱坞的作法是,把制作承包给外包制作公司,但会有一个专业人士进行剧本评估,和导演、编剧共同研发完善这个项目,直到电影可以在最恰当的时期、内容成熟的时候再拍摄。国内的作法在这部分很短暂,而好莱坞会用几年甚至十年时间完善剧本,不断有新编剧进行修改,细化到用什么演员、档期、拍摄环境等。大部分项目最终会被摒弃,有些会搁置很久,我离开华纳后,看到我当时的项目才刚上映。”在戢二卫看来,热钱只顾着投资给电影制作,但行业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也就是剧本策划这样的前期研发部分。
  天使之翼设立了一个核心部门,它为故事、版权、创意、概念进行长期储备和发展服务,这个部门密切关注近期畅销书转换成电影的可能性,和带着前瞻的眼光审视热点事件,周密地对成功电影进行分析,寻求稳妥的投资方向。对戢二卫而言,这种电影产业的新商业模式,其核心价值正是高军所谓的“内容为王”。
  但是,为什么《剑雨》这样即使高品质的电影也会遭遇票房败绩?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缺憾――投资商跟风意识过强。热钱只认新年、春节的档期,不进行合理性分析便一头扎进去,结果大家挤得头破血流。《我知女人心》虽然有巩俐、刘德华这样的强档阵容,票房却落得惨败,原因很简单:一个情感片,偏要挤春节这个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如果放在情人节绝对是翻番的票房。另一个例子是《剑雨》,当时由于前有《盗墓空间》、后有《山楂树之恋》、《精武风云》、《狄仁杰》,结果票房不尽人意。如今,电影档期较前5年已有明显宽松,院线也呼吁暑期档、情人节档、圣诞档、春季档等多上马好电影,尤其每年春节档期以后的4月档期,几乎没有片子可上。刚在2月如火如荼上映的《将爱》是档期运作的成功案例,也是系统策划后的成果。虽然对电影内容的评价褒贬双方各执一词,但强大的怀旧题材、匹配情人节档期、王菲难得的宣传配合,势必产生票房上的成功。
  热钱越多 赢家越少?
  新中国电影60年,电影产业真正步入市场化只是近8年的时间。2002年,政府开放私有资金进入电影产业的限制后,电影产业展现出松绑式的发展。从影片的制作、投资环境、票房收入到新院线的建立等,这条全产业链终于被打通、盘活。随着资金的不断充盈,千万甚至过亿的投资打造出日臻精致、华美的国产大片。一度离席的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里,不断为国产影片买单,从2008年的40亿元到2009年的60亿元票房收入,媒体惊呼电影产业“起飞”、“腾飞”余音绕梁之际,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一下破了百亿关口。易凯资本CEO王冉在2009年上海电影节上做的《中国电影市场招股说明书》中早有预言,“一年内中国电影势必过百亿,而投资电影的门槛也将水涨船高。”
  电影产业仅属于起步阶段的时候,热钱的盲目性给整个市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盲目投资不仅违背了商业规律,投资环境也随之恶化,热钱滚滚涌入,影片不断增加,在有限的院线和档期面前,这些电影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多数岌岌可危。
  投资商看到电影产业的高回报和短周期的优势,个个蠢蠢欲动,从专业的电影基金到风投、甚至煤老板们,纷纷把钱砸向电影市场。一些投资者不问电影策划和内容,一味跟风名导演、大制作,虽然不断有某部影片票房几千万、上亿的消息见诸媒体,但这些投资商真的都赚到钱了?以2009年为例,在仅有100部可以进院线的影片容量下,电影市场里却制作出500余部影片。无法公映的电影占多数,而这些电影的下场是进入电影频道、三线城市或者DVD市场。那100部能公映的影片也并非全胜,其中只有不到30部能赚钱,这验证了2/8规律,20%是赢家,80%则是牺牲品。郝亚宁根据亲身体验得到的结论是:“票房必须达到投资数乘以三的数字,才算赚钱了。”因此内行不单纯看票房,而是结合投入来计算盈亏。
  2005年前后,中国电影每年只有100多部,2009年是400余部,2010年是500余部,直到今天数量仍持续增加,院线不断增加,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如此剧增的影片数量。在混乱的投资浪潮里,电影的泡泡越吹越大,投资电影也越来越不容易。大浪淘沙是必然结果,电影投资的20%赢家,手里紧握多年经验甚至是核心支持;盲目的外行投资者,有钱的自然人搭班子成立的制作团队,最终将为80%的赔钱电影埋单。
  电影,是个外在看上去有多风光,内在就有多残酷的事业,以它充满诱惑力的姿态向热钱频频招手。然而中国电影自身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比如没有分级制、档期细分不够、缺乏类型片、整体运营不够系统化等。此刻,外行人的热钱在投资电影的时候,除了热情,更需要的还是理性。最后,借用一句烂俗的话:如果你爱他,就让他投资电影。如果你恨他,也让他投资电影吧!  原标题:普通网民可投资电影? 影视投资人:影视业不缺钱  昨日,国内某知名电子商务公司宣布推出“娱乐宝”平台,借此平台,普通网民仅花费100元钱,就能投资热门影视剧,成为传说中的“电影投资人”。消息传出后,网上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100块钱?我就能投资吴彦祖(舒淇)了?就能潜规则男(女)主角了?就能让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丑挫穷了?”  100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居然能买到做“娱乐土豪”的满足感?记者昨日采访该电子商务公司相关负责人、电影界专业项目投资人以及与“娱乐宝”有合作的导演,为读者打探如何成为“圈内大鳄”。无奈结果不尽人意:花100块钱就想成土豪?亲,别做梦了!  百元起步 千元封顶  投资电影如此简单  该电子商务公司公众与客户沟通部负责人张启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首批登陆“娱乐宝”的投资项目总价值约7300万元,包括4部电影和1款游戏:郭敬明执导、杨幂等群星主演的电影《小时代3》、《小时代4》;冯绍峰主演,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狼图腾》;孙周导演,王宝强、小沈阳主演的喜剧《非法操作》;以及有范冰冰参与互动的社交游戏《魔范学院》。  根据规则,对这些项目有兴趣的网友,要通过手机平台预约购买,“不保本不保底,起步100元,封顶1000元”,就能成为郭敬明、冯绍峰的“老板”。据介绍,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7%,购买的网友还有机会参与剧组探班、明星见面会等活动。  张启表示,互联网以前只是播放电影、宣传电影、卖电影票的平台,但“娱乐宝”让互联网公司进入到电影投资制作环节,“以前影视文化行业都是凭经验和感觉,判断一个项目是好是坏,但互联网的介入,在一分钟内就知道这个项目能吸引多少人投资,以便调整后期创作。这个就是科学。”  谁导谁演 与你无关  更别指望一夜暴富  虽然强调7%的年化收益,但张启也坦言,如果有网友问“是不是铁定只赚不赔”,他的答案只能是:“我们对上线的项目有信心,客户的资金是我们首要保护的,但我们不能说是百分百无风险。”而当记者提到,每年问世的国产新片中,大多数都赔本的现实,张启回应说:“我们通过专业金融机构对风险做评估,可能有的电影没赚钱,但我们还是会有收益。”张启同时透露,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他已经接到很多电影公司的电话,“希望与我们合作,都想参与进来。”  据悉,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武汉美女刘亦菲、韩国男星Rain主演的新片《露水红颜》,将登陆下一期“娱乐宝”,供网友投资。昨日下午,高导也接受记者电话采访,表示自己参与这个合作是“为了让更多观众投入到电影里,形成全民娱乐”,至于潜在的投资风险,他也承认,“既然是投资,风险就必然存在。”  对于互联网公司的跨界“抢饭碗”,北京某知名影视公司的项目投资负责人王女士(化名)认为,“这种模式确实很吸引眼球,一下子把大家都震住了,但能不能长久,还要靠时间来检验、发酵。当时快的打车、余额宝出来的时候,也很吸引人,但现在都有点后劲不足。”  王女士认为,“娱乐宝”最打眼的就是“吸引成千上万人投资”,“但问题是,中国电影行业最不缺的就是钱,不管它吸引了多少投资,最后还是要选择好的影视产品,回归到传统本质上。”“它是新兴事物,又和最有话题度的娱乐挂钩,肯定会火。而且对于普通网友来说,就是花几百块钱嘛,就当尝鲜、凑热闹了,也不要指望赚大钱,更别提做主选导演、选演员了。”王女士的这句话,不知会让多少网友“土豪梦”破碎。(记者 戎钰)来源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缺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