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烙馅饼用发面还是死面”还是“陷阱” 大众证券报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涉矿概念股深度剖析:馅饼还是陷阱
编者按:在资本市场,“半路出家”往往比“根红苗正”更抢眼。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中“半路出家”而股价暴涨的公司就一大堆,这里要说的是涉矿概念股。而随着市场的继续调整,“涉矿”也有点不灵了。涉矿传闻被证实后,带来的仅仅是高开5%,随后便再回低迷走势,并未像最开始的“涉矿”股那样连拉几个涨停板。其实从之前的“涉矿”公司的表现来看,有的仅仅是个噱头,或者说“设局”、“炒矿”更准确一些。 一窝峰开矿 不务正业:造纸企业参与购买茂名采矿权 家电企业TCL集团涉矿传闻再添猛料  &&&&&&&&&&&&&&&&&&&& 股价表现:仅仅是高开  &&&&&&&&&&&&&&&&&&&& 饮料行业涉矿引发“三重门”  &&&&&&&&&&&&&&&&&&&& 股价表现:暴涨暴跌上演“过山车”  &&&&&&&&&&&&&&&&&&&& 市场影响:重组终止股民欲联合起诉  &&&&&&&&&&&&&&&&&&&& 电力企业3306万购涉矿企业股权 一窝蜂的概念很危险:涉矿已是强弩之末 应剔出股票池  &&&&&&&&&&&&&&&&&&&& 家电企业寻求“突围” 或助长资源价格上涨 涉矿OR设局见招拆招:上市公司涉矿三花招投资还是投机?  &&&&&&&&&&&&&&&&&&&& 背后藏玄机&大股东借传闻疯狂套现  &&&&&&&&&&&&&&&&&&&& 大股东精准减持要警惕&不做食物链最底层的博傻者 ========精彩阅读========周科竞:一窝蜂的概念很危险 现在上市公司喜欢涉矿,但矿产资源也并非毫无风险,昨日TCL集团()因宣布涉矿导致股价高开,但是其后走势也并未令投资者兴奋,上市公司涉矿,还不如说是炒矿。 上市公司的经营,除了传统主营之外,也喜好一窝蜂的投资,以前是房地产,现在是矿山。不管对挖矿是否在行,不管公司的高管是否明白挖矿的注意事项,反正跟风总是难免的,而投资者对于这种一窝蜂的概念,有时候很冲动,有时候也很无奈。 现在明显属于无奈的时期,股市不景气,看多后市的投资者无米下锅,更别提追涨涉矿概念股。能够兴风作浪地炒作,大多由主力资金完成,弱市炒概念,虽然有些无聊,但总算也给市场带来一些热点,可是对于TCL集团这样的涉矿概念股,也不排除有主力资金拉高出货的嫌疑。 当今年年初,还在2800点上方的时候,TCL集团股价也就是3.48元。经过10股送10股之后,目前股价为2.3元,复权达4.6元;虽然股指目前仅有2420点,但TCl集团的股价较年初却上涨了32%,此时TCL涉矿,也就不排除主力资金创造题材跑路的嫌疑。 老投资者都明白,一个炒作题材从开始时期展现出奔腾的力量,到越来越多公司跟进时体现出的疲软,再到各种各样不着边儿公司跟风而引发的崩溃,一窝蜂概念的风险将得以逐渐体现。涉矿这事搁现在已经不算新鲜,此时买矿价格已高,能否盈利姑且不说,就连会不会被骗也说不太好。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涉矿的目的恐怕并非真的想转换主营业务,更多的焦点还在股价,为了短期振奋股价而进行的突击。例如历史上的区域规划经过几轮炒作之后也无人再提。 目前什么题材比较新颖,汇金抄底就是新鲜事物,除了四大银行,未来各种金融股、石油巨头及其他垄断企业都有可能成为汇金买股的对象。这种题材正处于初生期,未来也会开枝散叶,最后汇金买股也会越来越杂,各路主力也会为了能让汇金买上100股而大做工作,那时候汇金买股题材将会成为陷阱,但目前还是处于馅儿饼阶段。 股指从底部开始回升,不论反弹反转,总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投资机会,投资者对于不同的概念也应加以区分,涉矿这事已成强弩之末,并不适合投资者参与,从各种角度来看,涉矿股均应剔出股票池之外。冠豪高新()涉矿 参与购买茂名金塘区采矿权 该矿区采矿权评估价1.1亿元,油页岩可采储量约1.3亿吨,高岭土可采储量约1652万吨 导致冠豪高新(600433)停牌的重大事项揭晓,公司将参与购买广东省茂名市茂名油页岩矿田金塘区的采矿权,并开展油页岩、高岭土的开采、加工业务。 截至公告发布之日,公司上述重大事项仍在进行中。由于该事项目前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5个交易日,至相关事项确定并披露有关结果后复牌。 公告显示,10月12日,公司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经营管理层推进茂名油页岩、高岭土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参与购买广东省茂名市茂名油页岩矿田金塘区的采矿权,并开展油页岩、高岭土的开采、加工业务。该矿区的采矿权评估价为1.11亿元,油页岩可采储量约为1.31亿吨,高岭土可采储量约为1652.04万吨,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2年。 董事会同意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积极开展各项前期工作以推进该项目,如项目进展至须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策时,应当将项目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进行审议。 冠豪高新是我国特种纸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此次宣布开展油页岩、高岭土的开采、加工业务,应是其首次在该领域进行投资。9月30日,公司公布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停牌前一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8.81元。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显示,茂名已探明矿藏近100种,高岭土的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油页岩产量居全国第二,并且玉石矿、银岩锡矿、稀土、斑岩型锡矿、钛矿等储量丰富。 目前,我国油页岩资源已探明油页岩总储量为4832亿吨,居世界第四位,折算为页岩油为142亿吨,接近我国目前为止累计探明的天然石油储量的总和。而茂名油页岩储量达55.4亿吨,居国内第二位。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国家为解决石油紧缺困难,投资开发茂名油页岩,形成了年产300万吨页岩矿山和年产20万吨页岩油干馏生产能力。由于成本较高,至1993年停产,累计生产页岩油292万吨。而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由广东粤电集团投资32亿元建设的茂名油页岩发电工程正提速推进,截至今年4月底已完成投资2.1亿元。 TCL集团:“涉矿传闻”再添猛料 身陷“涉矿传闻”的TCL集团(000100)再传新消息,公司今日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TCL能源有限公司日前获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冲乎尔地区约461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整装勘查的权利。 获阿勒泰461平方公里勘查权 TCL集团今日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TCL能源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新疆国土资源厅《关于申请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实施冲乎尔区域矿产资源整装勘查的复函》,经自治区资源管理委员会会议决定,同意TCL能源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冲乎尔地区面积约461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整装勘查,有效期为3年,按照国家项目进行管理。TCL能源将编制整装勘查实施方案,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再办理勘查手续。 TCL集团表示,TCL能源进行此次矿产资源整装勘查,主要是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寻求机会,开采可用于家电产品材料的铜、铅、锌矿等。TCL能源将通过自筹资金自行实施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相关调研工作,计划在3年内完成整装勘查区普查和重点勘查区的详查工作。目前,项目仍处早期阶段,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此前多项“涉矿传闻”缠身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今年4月份,TCL集团就因多起“涉矿传闻”成为市场的焦点。5月6日,TCL集团发布澄清公告称,TCL能源(由TCL创投与新疆兴宇华安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7月合资注册成立,其中,前者占注册资本65%)未来主要会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寻求机会,当时正在新疆申请勘探许可证,没有与任何第三方就当地的资源开发项目洽谈。此外,公司还澄清了“缅甸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山西稀土镁合金开发项目”、子公司Petro AP Company Limited洽谈收购一个南美的油田项目、TCL集团拟组建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要业务的公司等事项。公司同时表示,将继续集中精力在主业发展,TCL创投的风投项目总投资额不会超过5亿元,并预计目前TCL创投所投风险投资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对本年度利润无明显影响。 对涉矿概念保持一份谨慎 分析人士表示,“涉矿传闻”一直是A股上市公司的催化剂,但涉矿毕竟成本高昂且有市场需求等限制,因此对相关概念股也应保留一份谨慎。具体到TCL集团,从公开信息看,公司“涉矿”的用意旨在通过创投寻找新的有潜力项目,以觅得新的业绩增长点,但勘查权未来能否带来实质性突破还尚未可知,投资者可密切关注相关进展。西藏发展():“涉矿”重组引发“三重门” 一方面,利好发布,股价翻番;利好消失,连续五个跌停板。这便是西藏发展近期演绎的“过山车”行情。 另一方面,大股东疯狂抛售,短短6个月内,持股占总股本比例从29.41%降至12.89% ;二股东持股比也从19.60%降至11.22%。 同时,该公司在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六年后才在市场上公开披露。 “水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股价暴涨暴跌行情,大股东赚得盆钵满盈,中小股东叫苦连天。背后伤害的,是股民对资本市场的信任。 重组戛然终止股民欲联合起诉 9月27日,连拉五个跌停板后,西藏发展公告称,鉴于重大资产重组和非公开发行同时开展等原因,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事实上,西藏发展近来是股民关注焦点。3月12日,公司公告称,和另外两家公司签订《出资协议书》,三方约定共同出资设立“德昌厚地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其中,西藏发展持有26.67%股权。 “涉矿”概念股,一向是市场追捧的热点,不足一月,股价翻番。3月1日,股价收于13.28元。至3月25日,股价收于25.79元;此后,8月9日,公司发布定向增发预案,8月11日,股价达到38.61元的最高点。 因筹划重大事项,8月30日股票停牌。9月22日,西藏发展公告称,鉴于目前相关条件尚不具备,终止本次资产重组。市场对此反应强烈,股价连拉五个跌停板,截至9月30日收盘,股价收于20.41元。 收购事件戛然终止,各大论坛的股吧中,投资者对此纷纷抱怨:“炒了这么多年股,还是第一次这么惨。8月底买进,停牌一个月,竟然这样,他们根本没有想过重组成功”。“股东确高位套现,严重违规违法,西藏发展是‘假重组真套现’”。 署名为“一个可怜的小股东”的网友在给证监会的信中指出,该股票涉及三种违法:一是虚假陈述,二是重组收购情况下大股东大幅减持,涉嫌利用内幕信息卖股票;三是信息披露不够完整和真实。 真假重组该如何界定?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李寿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上市公司发布资产收购消息,有前提条件。意向性收购,还没有签订协议时,要有风险提示;签订了协议的收购,由于各种原因,交易没有做成,这是正常风险。 “当然,要看企业真实出发点。” 李寿双指出,也不排除为了配合大股东减持,有意识地发布公告,这种信息披露就有问题。如果比较重大,证监会应调查。至于中小股东关注的起诉问题,李寿双则指出,股东起诉比较困难。因为,法院能够立案的两个前提是,虚假陈述和证监会有处罚,然后才能够立案。 利好消息前后两大股东巨量减持 重组终止,幕后原因究竟如何?这点不容易看到。但是,在此轮行情中,两大股东巨量套现的交易,确很容易被察觉。 公司2009年报显示,前两大股东分别是四川光大金联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光大金联)和西藏自治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简称:国有资产),持股比例是29.41%和19.60%。由于质押和冻结的原因,前两大股东所持股份应于日解禁。 本报记者查询深交所和公司公告发现,在2009年―2010年一年间,两大股东很少抛售,巨量股票套现则集中于利好消息公布前后。 “光大金联”是入股西藏发展长达14年的老股东,2011年初,开始罕见的大幅度减持。 日―日,“光大金联”持股比例从29.41%降至19.41% ,仅仅10天时间,持股比例降低10%。6月份,再次减持后 ,占总股本比例降为12.89%。 “国有资产”是公司的二股东,共持有51?熏709?熏102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9.60%,日―日,约1年半时间,减持4.99%,占总股比的14.61%;2011年3月-7月,减持3.39%,占总股比的11.22%。 “利用重组三部曲不排除有市场操纵嫌疑。”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对本报记者说,股东大幅度“抛售套现”,这就是证据,有理由让有关部门查处。 胡俞越指出,今年以来,内幕交易监管,也是证监会工作重点。某个角度来看,这说明内幕交易愈演愈烈,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追查和处理;同时,他强调,信息披露不能形同虚设;及时追查不能形同虚设,投资者保护基金不能形同虚设。 实际控制人变更六年后才公告 记者查阅公告发现,西藏发展实际控股人已经发生变化六年后,公司才发布公告。 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从“光大金联”了解到,其实际控股人已经发生变化,已经从王健变更为范志明。这种变化发生在2005年4月,也就是说,重大变更发生后,六年后,公司才发布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范志明,毕业于浙江大学,获金融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工作,曾选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在赛伯乐创业投资基金担任合伙人。 这则消息晚公布了六年,是否违反信息披露原则?武汉科技大学证券研究所主任董登新告诉本报记者,要辩证地看待,由于公司的法人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法人的实际控制人。这样的话,该信息则不属于此公司需要披露的重大信息。 就上述问题,10月9日下午,记者致电西藏证监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要等领导回来,才能给予答复。截至发稿前,还没有得到回应。 华电能源()3306万购涉矿企业51%股权 华电能源9月26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近日与自然人徐铁志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书》 ,公司收购徐铁志拥有的富达公司51%股权,收购股权价款为506万元,资源预付款项为2800万元,合计支付3306万元。 公告显示,富达公司在经营投资过程中取得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北兴农场二连铝土矿及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八五农场林场铝土矿两块矿产资源勘探权,并于2009年4月在国土资源部办理了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目前上述两块勘探区正在勘探中。家电企业群涉矿业 或助长资源价格上涨 又一家电企业涉矿了。TCL集团旗下子公司TCL能源有限公司昨日对外公告称,其已获得相关部门批复,同意对阿勒泰地区约461平方千米的区域整装勘查。 而此前,有京东方和()也向上游资源领域挺进,京东方通过在内蒙古投资5.5代AMOLED生产线换得了约10亿吨的煤炭资源开采权,四川长虹则与()签订了框架协议,建立“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并就金属项目(稀缺金属资源,如钴金银铂钯铑等)、塑木项目进行布局规划。 不难思量,这些企业群涉足矿产资源领域都有两个共同因子来驱动,即市场行情的不景气和公司自身的运营压力。TCL承受着国内黑电市场因价格竞争激烈而导致的盈利恶化的现状。而京东方,面板市场循入谷底、面板企业集体亏损,加之京东方自身的连连亏损及其北京8.5代线面临产能过剩的隐忧等一系列现实困境,让这家企业更是顶着不可承受之重。四川长虹亦是面临着“黑白两道”(黑电市场和白电市场)的双面夹击。 环绕在家电市场上方的“光环”正逐渐暗却,此时,从提高投资回报率的角度考虑,转投利润更高行业顺理成章,而投资矿产就成了家电企业寻求“突围”的一条路径之一。 根据TCL方面的解释,“此次矿产资源整装勘查,主要是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寻求机会,开采可用于家电产品材料的铜、铅、锌矿等”,不过,在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越发脆弱的情况下,企业涉矿更重心的目的在于对资金的诉求。 京东方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其在内蒙换取10亿吨的煤炭资源开采权后,将80%的控股经营权转给(),如此,它将融得至少60亿至80亿元或者更多资金,从而助其AMOLED生产线项目在内蒙的推进。 不排除TCL涉矿也有资金诉求的目的,因为投资矿产领域回报周期较长,风险也不可评估。更重要的是,涉足矿产资源领域的企业不仅家电企业一方,当前已有很多房地产企业因为房市大变脸也将投资领域对准矿业开进。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126家主业包含房地产开发的上市公司中已有13家公司进入矿产行业,总投资超过29亿元,涉及铜矿、铁矿、煤矿、锰矿和金矿等矿产资源。家电企业与房地产企业两相呼应的结果是:资本竞逐资源领域,反而可能会间接推高资源价格。(记者 明彦华)上市公司涉矿三花招 涉矿OR设局? 如果不是一纸澄清公告,第一妖股多伦股份()或许还能狂涨。 多伦股份是一只业绩近年一直徘徊在1分钱左右的微利股,但今年以来股价却一路飙升。一个多月时间,其股价从今年6月份的最低点5.67元/股最高暴涨至14.6元/股,涨幅高达1.5倍。而其暴涨的原因只是一则涉矿的传闻。 8月8日,尽管全球股市风雨飘摇,多伦股份还是被推升至涨停价14.6元/股报收。当晚,多伦股份不得不再次澄清称其无意涉矿。 多伦股份涉矿传闻只是目前A股市场“涉矿”概念炒作的一个缩影。 稀土、锆、锑、石墨烯……这些原本陌生的名词,频繁见诸上市公司的涉矿公告之中,公告前后其股价则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密集炒作,“涉矿”成了2011年资本市场最热门的字眼。 一个个上市公司“涉矿”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乱象一 房企涉矿为融资 面对这场全面逐矿的竞跑,地产类上市公司冲在了最前沿。 5月5日,二线地产商()()宣布,出资在京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华业矿业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4500万元,经营范围拟定为矿业开发、加工、销售、股权投资、企业收购与兼并等。 时间仅过去一个月,6月16日,华业地产再度发出公告称,公司计划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设立全资子公司,用于收购包括金矿等矿产资源的采矿权、探矿权及矿业公司股权。预计,华业地产布局新疆矿业总投资额高达3.5亿元。 与华业地产的迅速入局相比,三线地产商()()的矿业战略越发高调。 6月8日,新湖中宝宣布,以6.4亿元收购的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德日存呼都格区煤矿探矿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矿业研究员直言,“涉矿到探矿是一回事,探矿成功到矿山开采又是另一码事,即便矿山具备开采条件,但最终拿到采矿许可证,仍要经过监管部门的层层审批”。 当笔者问及如果一切顺利,矿业项目从立项到生产大概多长时间可以实现时,上述研究员笑着说,“少则一两年,多就没谱了,十几年前立项,现在依然搁置的项目多的是”。 6月28日,()公告两起房地产公司股权甩卖。鼎立股份将持有的东阳鼎立置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评估值3447.44万元的价格转让;同时将持有的浙江东阳鼎立实业有限公司94.97%的股权,以评估值2744.78万元的价格转让。 鼎立股份抛售地产公司股权与上半年两次矿产项目收购遥相呼应。今年2月,鼎立股份出资4000万元购入岑溪稀土10%股权,此后再度宣布斥资1.78亿元拿下桂林一个多金属矿的控股权。 对此,()研究所房地产行业研究员肖剑直言:“上市公司培育矿业资源重要目的可能是为了抵押融资,政策面已经将地产商融资闸门彻底关闭,楼企培育矿业资产,一旦做大,时机成熟,可以进行抵押融资,进而缓解紧缩背景下的资金压力。” 乱象二 ST族争抢救命“矿石” 地产商逐矿是镜花水月,而众多ST公司“保壳”一族却紧紧抓牢矿产这根救命稻草。而众多靠探矿权、探矿意向包装出来的ST公司越发让人难以置信。()就是其中一例。 6月17日,ST金谷源()公告称拟由子公司景源大地独资投资500万元在郴州新设矿业公司,以介入湖南及其周边地域探寻优质的有色金属矿资源。至于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和预期收益则只字未提。 此前ST金谷源还公告了对于下属9个金矿多金属矿矿权的勘探普查结果。结果显示,截至日,该9个金矿多金属矿经评估价值合计仅为4500余万元。 财富证券分析师艾宛强认为,“ST金谷源的矿业重组包装‘味道’过重,置入资产质量不高,探矿前景更是无法预测。” ST金谷源在埋头找矿,而因钒矿名噪一时的(),有矿却无法开工。公司表示,目前的主要资产为全资子公司贵州博信矿业有限公司,其钒矿项目前期因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未能投产,2009年10月公司控股股东变更后,由于公司资产和业务重组方案在2010年尚未明确,因此公司暂未投入资金对贵州博信钒矿项目进行投产开采。 乱象三 “投机客”狂炒模糊传闻 水电发电为主营业务的()()则是因为“涉锑”受到资本的青睐。今年三四月间股价一度暴涨50%。 8月以来关于ST梅雁涉矿的传闻再度沉滓泛起,公司股价更是在全球股市暴跌的背景下连续逆市收出3个涨停。笔者致电ST梅雁,公司董秘胡苏平正面回应了“涉锑”传闻,“公司旗下的矿业资产主要体现在子公司梅县梅雁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一块品位较高的银矿储备,矿石成分中包含一定比例的锑矿资源。” 当被问及锑矿加工方面有何计划时,胡苏平坦率地说,“公司从没有独立开采锑矿的打算,梅雁矿业也只做银矿石开采、销售,不做深加工,矿石里包含的锑也是随银矿石一起销售。” 显而易见,上市公司ST梅雁并没有从这场矿业盛宴中获得多少收益,借助朦胧消息狂炒二级市场的投机者却赚了个盆满钵满。粗略统计,ST梅雁从底部3.3元启动最高上摸至5.2元,总市值增加约36亿元。 年利润100万元的银矿就能让ST梅雁股价遭爆炒,更加不可思议的,完全子乌虚有的传闻也能让上市公司的股价飞上天。 一则“多伦股份涉及矿产业务及稀土概念”的传闻,将公司股票价格由5.46元一路推升到近15元。8月8日,在股价上涨近1.5倍后,多伦股份董事会发出了迟来的澄清公告。称公司没有传闻所提及的将涉及矿产业务事项的筹划、商谈、意向、协议。继多伦股份以1.5倍的涨幅成为“第一妖股”后,由多伦股份实际控制人陈隆基控制的另一个上市公司()()连续三日逆势大涨。在刚刚过去的连续4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高达近4成,摇身一变成为此轮暴跌行情中的涨幅冠军。其上涨的理由依旧是涉矿传闻。 部分涉矿上市公司 () 在土耳其成立合资公司,从事锑矿投资等相关业务 () 增加矿产资源投资,传闻注入的西海矿业 () 拟2.7亿元收购西藏阿里圣拓矿40%股权 华业地产 投资不超过3.5亿元成立托里县华兴业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 拟出资4亿元进军贵州省范围内煤炭开采领域 新湖中宝 拟以6.4亿元协购内蒙古四子王旗德日存呼都格区煤矿探矿权 () 增加经营范围,进行项目投资、矿产资源投资、开采 鼎力股份 1.78亿元收购桂林恭城鑫宝矿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 () 拟出价45亿元,收购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持有的海外铅锌矿 () 拟定向增发募资15.5亿元投资青海创新矿业 () 拟定向增发募资14.1亿元增资上海鹏欣矿业 ST金谷源 500万元新设矿业子公司湖南探矿 *ST博信 全资子公司贵州博信矿业,拥有约4.2万吨金属钒储量 多伦股份(600696):涉矿传闻背后藏玄机 一直被视为地产冷门股的多伦股份(600696),因坊间传出公司有涉矿的预期而突然“热”起来,遭遇市场资金追捧,股价扶摇直上。而近日关于大股东的一则减持公告,将这次涉矿传闻的最大受益者暴露于市场“眼皮之下”。 遭遇市场疯狂炒作 今年7月,市场开始有传言称,多伦股份准备涉足矿产领域。此后涉矿的消息越传越发“细致”,称大股东香港多伦投资旗下的矿业资产存在注入预期。由于受到上述传言的影响,多伦股份股价一改以往的低迷态势,股价从6月23日5.76元的低位,快速上涨到8月9日14.60元的新高,短短一个半月时间,该股涨幅高达153.4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有三家机构“精准”进驻多伦股份。多伦股份2011年中报显示,二季度私募基金第四大股东中诚信托-中诚结构化3号集合资金信托买入383.05万股,第五大股东兴业信托-浙江中行新股申购信托项目买入288万股,第六大股东长安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买入200万股。 在今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多伦股份股价表现的最高价为8.45元,最低价为5.76元。上述三家机构的进驻时机可谓十分“精准”。 姗姗来迟的澄清公告 “自7月1日放量涨停后,多伦股份没有对涉矿传闻做出任何回应,而是保持‘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一资深市场人士向《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这种态度实际上是极不负责任的,背后甚至可能藏有更大的阴谋。 在多伦股份连续上涨大半个月后,澄清公告才姗姗来迟。7月19日,多伦股份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日市场出现一些传闻,公司股票出现涨停现象,董事会就有关事项征询公司管理层、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但该公告中并没有具体点出“涉矿传闻”一事,因此遭爆炒的动力并没有消减,而是越发“激进”――股价继而从7月19日的9.76元上涨到8月9日的14.60元。 最终,迫于连日来的逆势暴涨,多伦股份才“不得不”在异动公告中撇清了公司将涉及矿产业务等市场传闻,并声称在未来可预见的至少三个月内,无对多伦股份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发生。 大股东高位疯狂套现 9月13日,随着多伦股份发布的一则股权变动公告,此次股价上涨最大的受益者――公司大股东多伦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多伦投资”)浮出水面。公告显示,多伦投资于5月26日-9月13日期间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累计出售公司股票1703万股,占总股本的5%。目前,多伦投资持有多伦股份股数降至8951.61万股,占总股本26.28%。 从减持发生的时间来看,几乎与多伦股份股价暴涨的同步,多伦投资选择二级市场大举减持股份。对此,上述市场人士算了一笔账:“在涉矿题材的炒作下,多伦股份市值迅速暴增近30亿元。大股东多伦投资趁机套现近2亿元,这其中有接近一个亿是受益涉矿题材的炒作。在公司股权市值的大幅膨胀下,多伦投资质押股份的筹码也大大增加。”资料显示,多伦投资曾将9700万股质押给新华信托,占其持股数的92%,9月10日刚办结股权质押解除手续。。 对于大股东“借机”减持的行为,多伦股份证券部一负责人表示:“如果大股东的减持行为不符合规定,交易所也不会让它减持。至于大股东后期会不会继续抛售,公司不好说。不过,我们刚刚得到通知,大股东在9月19日又有减持。” 房企频传涉矿 大股东精准减持值得警惕 多伦股份(600696)日前公告称,大股东大笔减持公司股份,此前在公司涉矿传闻的推动下,其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最大涨幅超过150%。此外,今年以来,中天城投(000540)、鼎立股份(600614)、宁波联合(600051)、()等近20家房企先后公布了进军矿业或有意涉矿的公告,尽管这些公司均称是“业务拓展的需要”,但涉矿背后大股东趁机大幅高位精准减持套现仍然值得我们警惕。 市场兴起涉矿传闻,二级市场游资热炒,上市公司发布进展公告,大股东暗地里巨额减持,大批跟风追高散户却被套牢,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阴谋。 多伦股份(600696)日前公告称,大股东香港多伦投资在5月26日至9月13日累计减持1702.83万股,占总股本的5%。此前的4月7日至5月18日,已减持1777万股,占总股本的5.22%。两次减持套现均在高位,股价几个月内最大涨幅超过150%,在这背后伴随的是公司涉矿传闻。 7月,坊间传言多伦股份大股东旗下的矿业资产存在注入预期,吸引了游资疯狂炒作。直到8月9日,多伦股份的澄清公告才姗姗来迟,公司称没有筹划、商谈、协议涉矿事项。其股价已从6月30日的6.17元,上涨至8月8日14.6元的新高,1个多月涨幅超过136%。 与此同时,多伦投资已悄然踏上减持之旅。多伦投资于9月13日以10.16元的均价分3批共减持1581万股,占总股本的4.64%;4月13日以7.34元的成交均价分3批共减持14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9%,数次减持的价位恰好都是区间股价的高点。 9月8日,多伦投资为质押的9700万股股权办理了质押解除,这意味着该部分股权可以自由出售,于是就有了新一轮减持。查阅多伦股份股权质押记录不难发现,往往是一笔股权质押刚解除,就马上被用于新的质押。拉升多伦股份的股价,一方面可为信托产品寻找更高的安全边际,另一方面股票的30日均价抬升,也有助于未来的股权质押。 大股东卷走3亿元 “现在国内有这样的公司,专门帮你策划各种利好传闻,在市场上放出来,配合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庄家出货。现在矿产注入是市场上最热的题材,比如多伦股份,从涉矿传闻出现和大股东减持的时机来看,这个假消息可能是他们自己放出来的。”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认为,“等到股价炒得差不多了,一面由公司出澄清公告,一面大股东逢高出货,落袋为安,根本追究不了任何责任。”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一条不需要任何成本的涉矿传闻,让多伦股份市值在一个多月的时间暴增了28亿元;大股东趁机在高位两次合计减持3480万股,从市场卷走了至少3亿元;游资在其中也能坐收渔利获利不菲;食物链的最底层是博傻的投资者。&
0102030405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上掉馅饼是谁说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