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银行赚钱宝理财产品品能赚钱吗

别亏了才醒悟!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资管|理财产品|金融机构_新浪网
别亏了才醒悟!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
别亏了才醒悟!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
对于老百姓来说,听到“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条可能就要惊慌了,以后买银行理财或其他资管产品,不仅没有保收益一说,还不一定保本。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意见”)。资管意见对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有了统一监管,重点针对刚性兑付、多层嵌套、监管套利等问题。银行不兜底了,还买银行理财吗?资管意见第十八条“打破刚性兑付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应实行净值化管理。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要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推动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让投资者了解风险,自担风险。金融机构刚性兑付将被惩戒。此次资管意见对打破刚兑不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了明确的惩戒:存款类金融机构,比如说银行,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非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则实施罚款等行政处罚。那么以后买银行、信托、保险,基金、证券等机构的理财产品,机构都不再兜底了!证券和基金的投资者在多年的市场教育下,早就认识到投资没有稳赚不赔一说,但是把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或信托产品当作无风险理财的投资人恐怕一时半会没法接受。耳朵君在银行调研的时候,到银行大堂咨询理财产品的有好多退休的大叔大婶爷爷奶奶,开口第一句肯定是问保不保本,说保本了才往下聊,第二句就是问收益,预期收益能比定存高一点就开开心心的了,产品、风险什么的说看不懂。现在要是跟他们说,理财产品不保本也不保收益,风险自担,大叔大婶爷爷奶奶还敢买吗?中国理财市场打破刚兑是一个大趋势,金融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打破刚兑,而非金融机构,比如网贷行业也早已被要求去担保、去刚兑。未来再也没有所谓的无风险理财,投资人只看收益,不看风险的“坏毛病”要改改了。在风险相当的情况下,收益比较高的理财产品或将胜出。比如说银行理财起投门槛5万,收益率只有4%、5%,却不再保本保收益,那投资人为什么还要投银行理财呢?同样是不保本不保收益,风险自担,当然是投收益率可能更高的理财产品。封闭式理财产品不得低于90天?资管意见第十五条,“规范资金池”,金融机构每只资管产品的资金应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禁止资金池业务。同时,为了降低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强资管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对此,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部分金融机构运作资金池,多只理财产品对应多项资产,每只产品的预期收益来自哪些资产无法辨识,风险也难以衡量。且,机构将理财产品所募集的低价、短期资金投到长期的债权或者股权项目,增加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该资管新规或意味着金融机构90天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不复存在。中国人讲究“落袋为安”,更倾向于短期投资/投机,担心时间长了变数多。长期价值投资这个概念不仅普通投资人不屑,就连很多金融机构都不以为意。新规出来后一方面能降低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或许也能减少短期投机行为。对部分投资人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那些希望资金能快速周转,坚持短期投资的人可能就会转而去寻找其他的理财产品了。非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资管业务?资管意见第二十九条规定,资管业务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指私募基金的发行和销售,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资管意见的要求;非金融机构发行、销售资管产品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及资管意见关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金融管理部门许可,不得代销资管产品。除了金融机构,很多非金融机构,如互联网金融平台,投顾公司都纷纷开展理财业务。由于此前没有相应的监管,理财市场乱象频出。此次资管新规明确了理财业务的监管。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说,如果没有拿到相应的资管资格或许可,将无法再开展理财业务或代销业务,否则面临严重处罚。投资者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一些线下理财、投顾公司进行理财时,不能盲目投资,要注意所投资的平台或公司是否有相应资格和许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为什么不要进银行? 绝不是躺着就可以赚钱
来源:微信公众号:金融八卦
  虽然现在的盈利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挤破头地想进银行。但是,今天这篇文章想告诉你一个道理:不要进银行!为什么不要进?听听这位银行从业者怎么说。
  11月的风带着萧瑟,横冲直撞,一个踉跄撞得万物枯黄,扑面而来的是冬天的气息。冬天的寒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数大学生求职时心中的冷意。在这个每年几乎都是最难就业年的年代,秋季校招成了大学生手中的那根救命稻草,可让我不解与痛心的是无数大学生将这根救命稻草绑在了银行上。见证过银行校招笔试的我还是很难用语言重述当时人潮涌动的壮观景象,只为了那几个柜台的岗位,教室里挤满了笔试的人,这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桥的那面呢?曾经以为过了桥就是希望,可是桥的那边却是无尽的绝望。
  你眼中的银行工作是什么样的?
  高薪、白领、稳定、舒适、躺着就可以……人们给银行人贴上如此美好的标签,好一派光鲜亮丽,可西装革履下却是一个个脆弱的灵魂与敏感的神经。银行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行走匆匆间,逃离的人不忘转过身去,告诫后人:不要进银行。
  稳定但不舒适
  很多人进银行,不为别的,图个稳定,但稳定并不代表舒适,银行的工作只能让你稳定地“享受”压力。如果你没有当过银行柜员,你永远无法体会人类的奇葩程度,但是你能做的只有强行撕裂肌肉,拼凑笑脸,所有的苦,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眼泪都只能咬碎了自己咽。神经还要保持高度紧张,生怕弄错一笔交易,否则一旦失误,用自己的工资补上吧,下班往往不是下班,而是意味着加班的开始。
  如果你终于逃离了柜台,成为了客户经理,那么伴随而来的是天量的任务指标,特别是在股份制,几千万上亿的存款指标会让你精神崩溃。为了拉存款,你要变成别人的贴心管家,需要在酒桌上陪吃陪喝(尤其是对公),曾经听别人谈起这样一个事:某银行客户经理陪某老板喝酒,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选择,喝一杯酒就存100万,这个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任务硬着头皮喝了20几杯,到最后几乎不省人事。任务、指标、考核犹如三座大山压在银行基层工作人员身上,几乎喘不过气来,哪怕是休息之余,也不忘推销、信用卡……私人生活?对不起,在银行,几乎没有纯粹的私人生活可言。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中国,可以说银行招揽了相当一部分大学中的精英,如今进银行工作的大多是名牌大学毕业生,985,211的硕士毕业生以及国外名校的毕业生也不占少数,很多人甚至拿下了CFA、CPA。进银行之前,所有的人都几乎有过一个所谓“银行金融大亨”的美好理想,盘算着工作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所学,如何为银行做出突出贡献。
  可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你会发现这些都没有什么用,你所学的金融理论一点用处没有,也不需要你任何的思考与智商,你所需要的就是像机器一样工作,不出任何差错就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柜台这样的工作,说实话并不需要名校生,一个智商正常的中专生都能完成。然而一开始你可能还很抗拒,但是疲倦与劳累会让你忘记抗拒,然后就这样成为流水线作业上的一员,这就是所谓的“体制化”吧。
  很多人都想着在柜台慢点熬,熬出来就好了,所以他们咬牙坚持,但正是这种熬的心态,让他们如同温水里面的青蛙,再也跳不起来了。
  银行业在金融领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大多数银行的工作都不过只是披着“金融”外衣的销售岗位,在银行,营销才是王道。象牙塔中的精英以及学霸到了银行的营销岗上会发现他们的个人努力在现实的关系、背景、资源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曾经他们引以为傲的成绩,他们日以继夜背诵的那些金融理论在现实的银行里一无是处,在这里,谁拉到大额存款谁就是大爷,一个有资源有背景的人能轻轻松抢拉上亿存款,而对于那些没背景只能靠个人奋斗的人来说,这样的数字显得略微残酷了一点。
  至于升迁,没关系没业绩,你凭什么升迁?哪怕你考过了CPA,CFA,冰冷的证书不会带来任何的价值,银行以及社会的残酷在于这是一个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地方,努力有时候看起来是那么的可笑。人们都喜欢听潘磕嫦钊思业暮⒆涌扛鋈朔芏孵疑砩喜闵缁岬墓适拢且蛭庋墓适略谙质抵刑倭耍灾劣谌嗣遣耪饷慈戎杂谡庵滞鞍愕睦硐牍适隆
  成长性太低
  在银行工作最大的弊端莫过于成长性太低。同样是应届毕业生,你去事务所干几年,财务也算是精通了吧;去私企干几年,也算对一个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哪怕去政府,也算学习了如何为人处世,懂得如何社交。而在银行,三年柜员,你能学到什么?微笑服务?打字速度?学会不抱怨?你走出银行,你的三年银行柜台经验,在别人看来就不过是白纸一张。
  所谓“在柜台可以锻炼人”的话不过是安慰,这个世界上吃苦的工作有很多,进四大要吃苦,进投行要吃苦,进民企也要吃苦,但是别人吃的苦都是有意义的,而在银行吃的苦有时候毫无意义,它能教会你隐忍,但无法教会你成长,更何况在银行工作三年能和在四大工作三年比么?
  银行业日渐衰微
  如果说以前的银行业还算兴旺发达的话,现在的银行业已经日渐衰微了,尤其是今年。年中银行发布了中期财报,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农行最惨,去年同期12.5%的增速到了今年年中只有0.5%,而不良贷款率却大幅上扬,农行以1.83%的不良率再次问鼎(似乎也可以明白前段时间农行行长的事件了),16家上市银行共计7000亿的利润,却承担着8000亿的不良贷款。存贷比已经逼近了之前的75%的红线,不过幸好国家在这之前已经取消了75%的存贷比限制,否则,银行只会更加痛苦。
  时隔3月,16家上市银行公布2015年3季报,更是惨上加惨。自2009年以来单季利润首现负增长(下降1.47%),存款增长连续两季度基本停滞;交行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0.22%,这几乎宣告着银行业已经渐渐进入“零时代”。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仍然在飙升,(601288,)(601288,)再次夺得第一,突破了2%的红线,不良贷款率到达了2.02%,结合之前农行的“不良表现”,农行行长张云被带走协助调查,已被撤销党内职务,将为正处的新闻就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了。
  在银行业的寒冬之下,员工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之前反腐倡廉,员工福利待遇已经被削减了,现在随着银行不良率上涨,利润率下滑,很多银行现在把员工工资降低来补贴利润,员工待遇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走出银行,发现新的天地
  人在合适的位置上才是人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银行的工作,而事实上太多人将自己的青春与认识桎梏在银行里。银行业也不等于金融,走出这座围城,你可能步入新的天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我见过众多银行的逃离者,他们之中的人去了陆某所,,四大,市场,教育,或者自己创业……大多数人都有了更好的发展。
  有时候努力比选择更重要,选择不同的跑道于是乎有了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生。
  祝福所有的人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跑道上奔跑,创造美好的人生。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卢珊&RF10057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银行理财靠什么赚钱 这些窍门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所以开始投资理财,不少人选择了银行理财产品,那么银行理财靠什么赚钱?其实,银行理财产品种类有很多,不同的类型赚钱的方式是不同哦。
  银行理财靠什么赚钱?
  存款就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贷款就是银行最主要的资产。老百姓把钱存到银行,拿到一张存单,本质上这就是一张银行给老百姓打的欠条,成了银行的负债(换成银行卡同理)。银行把钱贷给企业,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本质上这就是企业给银行打的欠条,成了银行的资产。
  那么银行理财是银行的资产还是负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理财既不是银行的资产也不是负债。真正意义的银行理财是代客理财,银行给投资者推荐理财产品并揭示风险,投资者认可后购买,资金最终用于最后的投资标的,而银行只赚取中间收入,我们可以理解为&中介费&。
  怎样理财才能钱生钱?
  第1步记账
  在现代年轻人眼中,&月光一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甚至有可能已经发展成&半月光&了。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名牌的衣服、包包、首饰还有高档的餐厅,个个都是挡不住的诱惑。
  刚开始赚钱,就想要奢侈的生活,却早就忘了自己每个月薪水几多。不知不觉中,一个月的薪水就不见了踪影,花在了什么地方却不得而知。那么从现在开始,准备一个账本吧,看着记下来的账目绝对会让自己大吃一惊,原来自己花钱是这样没有节制的,然后在下一次花钱的时候,总是会去想想应该还是不应该。
  这个习惯可以帮助年轻人逐步控制开支,为进一步的理财做好准备。所以,记账,从现在开始。
  第2步攒钱
  攒钱是一切理财的基础,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每个月的超额消费之后,还有钱可攒吗?如果没有,那么从现在开始,学会攒钱。
  对于年轻人来讲,多少钱都不算多,总有许多方法可以花掉;多少钱也都不算少,因为反正都不够用。
  第3步投资
  对于年轻人来说,基金定投是最合适的投资工具。每月可以拿出100元或几百元,在银行签订一个基金扣款协议,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给自己积累一笔意想不到的财富。
  购买期交保险,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15年或者20年付完它,在最有能力赚钱的时候解决这个看起来的&负担&,但实际上是在进行一个稳健型的投资规划,也坚固了自己的保障问题。
  当存款积累到一定金额时,也可以开始考虑房产投资或者p2p理财产品。年轻人总是不怕风险的,一方面是因为年纪轻的关系,另外一方面是有时间和能力去赚到更多的钱,因此可以承受一些投资上的损失。如果不愿意承担基金或房产投资的风险,又习惯定期储蓄的方式,分红型或万能型保险也是抵御通货膨胀,避免货币贬值的不错选择。
  永远不会亏损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尤其是在没有家庭负担的情况下投资自我是最好的阶段。趁着年轻多学习、多提高自己,所谓&技多不压身&,有了最好的自己才会有最好的生活。
Android版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赚钱宝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