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会增多,公司怎么解释如此庞大贸易公司的销售费用用

热点搜索:
在大公司里学什么?
“最佳管理智囊”是世界经理人推出的全新内容概念,是全球顶尖管理头脑的集合,国内外的管理学者、行业专家、商学院教授、实践家和其他商界意见领袖,将与中国经理人分享最权威、最前瞻、最多样、最实用的管理见解和解决方案。
世界经理人专栏
西斯国际执行总监
在采购和供应链管理领域有十几年的丰富经历,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和小批量行业 。畅销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和《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作者。
西斯国际(CSCS International)总部美国硅谷,专注供应链、运营、采购和计 划领域的培训与咨询,帮助本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水平。
  那好,我选了个优秀的大公司。那我该学点什么呢?
  大公司的专业度高,所以,先要学习专业的做法。俗话说,为官三代,始知穿衣吃饭&&公司也是一样,经营时间长了,做成了大公司,职能分工明确,做事的专业性才高。有句取笑IBM的话,说在IBM,安一个螺丝钉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在建制完全的大公司,每个员工,不管职位高低,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个螺丝钉,很专业的螺丝钉。把这些螺丝钉串联起来,需要系统和流程。要做精做细,专业分工必不可少;要每次都做精做细,系统和流程不可少。大公司的系统、流程就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当然,你到这样的公司,总会看到很多不理想的东西,比如流程太复杂、太慢,需要协调的太多。你可以不喜欢,但一定要记住,存在的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这些大公司,任何系统、流程都是经过千千万万的人,多少年的验证、妥协才沉淀下来的,这就如大家庭的规矩。你要先了解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存在,即使表面上很愚昧的东西,都先假定其合理性,只有理解了合理性,才有可能真正改进。
  比如你在小公司,可随便导入一个供应商,大不了换呗。但大公司不行,你一定得走流程,让不同的职能过完一张张的评审表,把那些勾打完&&公司越大,轻选择、重淘汰的风险更大,所以首发命中率更重要,轻率不得。或许你还不理解,相同的风险,大公司为什么就比小公司更敏感。拿我经常举得例子:你到街边的大排档,吃了块坏鸡肉,肚子疼,除了你自己,没人会当回事&&你这么有钱,谁让你贪便宜,到大排档吃东西,活该;但是,如果你到麦当劳,吃了块坏鸡肉肚子疼,这还不马上就成了头版头条。大公司的条条框框,很多都是为排除这些小概率事件。人们对大公司的期望高,所以大公司不得不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呢,就是中庸,把最坏的那些长尾掐掉了,最好的那些也掐掉了。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公司能做出不错的东西,但很少有杀手级的产品。
  再说说那些表格。没人喜欢表格。比如我当年在导入供应商时,有三套评估表格,分别针对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物料管理体系,每一套都七八十个问题,有不少看上去很傻,跟大白话一样。既然傻,为什么还放在哪里?每张表格的后面,都列着一长串的版本更新历史,有些从一九九几年就开始,先后更新几十次,先后好几代的管理人员和专家的名字都在上面。这么傻的问题,为什么屡经修改,都没被拿掉?后来想想,想通了:这些存在的都是有一定原因,我认为傻,其实是我不理解,我不懂罢了。
  比如有个问题是:这个供应商有没有?我当时想,有又怎么样?质量问题不照样出?十多年后,我自己访问了几十成百个公司后,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价值:有质量指标不能确保质量管理,但没有质量指标,注定质量管理做不好。后面的逻辑呢,就是西方管理学中的基本假定:如果你不统计,就不知道;不知道,就没法管理。还有,就是指标驱动行为。你想得到什么,就统计什么。放在质量上如此,放在整个上依然。比如我访问过很多公司,发现在那些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以及管理粗放的大中型企业,库存都很高,库存周转率很低。一细问,很少有库存周转率指标的。没有指标就没人负责,没人负责就做不好。这就是为什么在供应链管理上,或者说任何管理,最根本的一条是建立责任机制:定什么样的指标,谁负责。
  我们初到那些大公司,要试着先来了解为什么这些企业这么做。用柯维的话讲,就是先尝试去理解,然后尝试被理解。这是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我们不但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要知道,企业是理性的,特别是大企业,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基于企业能力的理性选择。大公司里的各种做法,都是经过多年尝试,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经过了多少人的的挑战和相互妥协,才留下来的做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不会是最差的,而是相当规范、相当专业的做法。相信读了王蒙的小说《坚硬的稀粥》,你会有同样的感觉。
  在建制完善的大公司,好处是会接触到如何系统地做事,不光是自己做,而且是看别人做、听别人讲。在我的三段成才论中,这就是&系统学过&和&系统做过&,为以后的&系统提高总结&做准备。所以,不要嫌弃那些流程、表格、系统,看上去很无聊,很无趣,其实是多少人智慧的结晶,好好学习,领会贯通。不光是自己的职能,还有相邻的职能。
  对供应链职能来说,就是几个基本的流程:销售与运营计划(S&OP)流程,供应商选择和管理流程,订单处理流程,以及相邻的产品开发流程等。把这些流程文档找出来,过一段时间阅读一次,刚开始不求甚解,渐渐地你会加深对整个公司运作的理解。这些流程、系统和表格都是宝贵的财富,离开这些大公司,你会很难找得到,不管你花多少钱。你现在觉得无聊,空洞,没什么用,一方面是你不懂,另一方面也是你的接触面不够宽,工作范围不够宽广,接触不到这么多,所以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应该存在。等你日后到别的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职位上晋升了,更多地负责系统、流程方面的东西时,你会更好地体会到你的老东家的那套东西是多么宝贵了。人都是从经历中学习,要么是从自己的经历,要么是从别人的经历&&大公司的这些系统、流程,就是别人经历的结晶。
  再就是大公司的培训。中小企业没有太多的资源来培训员工,所以他们更加愿意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大公司自己一般都有系统的培训,还会有一定的外来培训预算,找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培训自己的员工。利用这样的机会。我每年都给几十个这样的大公司做内训。在有些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学员的积极性都很高,积极参与。在另一些公司,特别是大型国营企业和有些民营企业,一些员工是被迫参与,表现就较消极。当然他们有他们的原因:这些好是好,但在我们公司没法实现。我想说的是,很多最佳实践,以及专家的培训,都是理想状态,很好,但离落地还有一段距离,不管是在多好的公司。但知道与不知道可不一样:你知道好的,至少有个努力的方向;连什么是好的都不知道,哪你做好的概率有多高?任何一件事的实现都是个两阶段过程:先是精神实现,然后才是物理实现&&不要因为物理实现难,就不愿意去学;如果没有精神实现,就不可能有物理实现。哀莫大于心死。这些员工对外来新思想不感兴趣,对自己公司的那套东西就更不感兴趣。不学习,年级轻轻,就尸位素餐,这人的职业生涯就算这样了。
  大公司里,学管理。所谓管理,其实是确保不要把事情做砸了,尤其是大公司。管理有两个要素:计划和控制。不管是计划,还是控制,都是在应对那些可能出现的极端因素,确保一件事能做好。大公司的管理,能把众多的人纠合在一起,作出稍微高于平均水平的事来。虽说平庸,也有很多在小公司学不到之处。想想看,光是把那么多的人聚合在一起,还要保证1+1&2,就是件不容易的事。企业之所以能长大,是因为增加人、增加产品的边际效益为正。等到边际效益为负时,企业就不再增长。维持边际效益为正,需要很多管理工作。身在大公司,给我们很好的机会观摩、领会怎么做管理,也给我们犯错误的机会。大公司有能力承担我们犯错误,这是小公司往往不具备的。
  当然,要知道,大公司有种趋同作用,就是把我们的棱角磨平,短板补齐。职业生涯初始,短板补齐或许比发挥特长更重要,棱角磨一磨也不是坏事,因为这样容易与别人合作,带领更大的团队成功。我见过一个企业家,一直在顺境里成长,国内名校毕业,就到国外留学,然后创业,短短几年就做成了几个亿的规模。但正因为一直顺境,从小到大都是被宠着、护着,在自己的公司,高层管理大都是职业经理人,老总给这些人的感觉呢,总是缺些什么。没有大公司的经历,往往在管理上会有欠缺。
  这在硅谷也是一样。那些聪明的创始人大都是些技术专家,强于技术而弱于管理,风投、董事会要做的就是给找个大公司背景,强于管理的搭档。比如埃里克&施密特就是这么加入谷歌的。再加入谷歌前,施密特在贝尔实验室、太阳微系统等历练多年,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配上谷歌两位创始人技术创新,谷歌实现从伟大到卓越的突破。乔布斯也是,缺乏大公司的管理经验,挖来百事可乐的总裁斯卡利做CEO,就是类似的尝试。不过乔布斯与斯卡利的管理风格不合,导致乔布斯离开苹果。乔布斯重回苹果后,又从康柏计算机挖来提姆&库克,库克在IBM、康柏历练多年,是个成功的管理专家。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说你一定得先到大公司去受磨炼。大公司虽然能提高你的管理能力,却不见得在上有什么提高,在大型跨国企业尤其如此&&在我看来,小公司有更多的领导力机会。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只是一家之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公司从海外大公司挖来人,却发现这个人虽说有多年的经验,却只在有限的几个领域,缺乏带大团队的经验。要知道,大公司是成为专家的地方,未必是培养领袖的最佳地方,尤其是建制完善、发展缓慢的成熟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专家社会,很难找到中小企业需要通才。但是,在运营的角度如果要真正做好,你离不开专家。
  小公司主要是执行,大公司主要是计划和系统的完善。如果弄反了,结果就是:小公司成了假大空,大公司成了急乱慌,不能良性循环。这是在微信公众号上一位叫兰陵城主的留言。精辟。
本文系刘宝红授权世界经理人发布,并经世界经理人编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世界经理人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并请附上出处(世界经理人)及本页链接,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ID:CEC_GLOBALSOURCES)
微信公众号
微博订阅号
从知识到智慧,从领悟到洞察
碎片时间,成长不设限
企业广告资讯
世界经理人3/4月刊杂志文章
世界经理人网站App下载
热门排行榜ABC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准备接受W公司的委托审计其2013年度财务报表。W公司以前年度是由XY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并对2012年的财务报表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接受委托前,主管此项业务的ABC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A注册会计师经W公司的允许与XYZ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沟通,以下是A注册会计师了解到的一些主要信息:
(1)W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有多个子公司从事药品生产,同时也投资房地产、服装、酒店、软件等产业。
(2)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我国药品市场的管制使公司受到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恶化的压力。
(3)公司的管理层最大限度的“挤压成本费用”,竭尽全力地使报告的收入和每股收益最大化。在2012年度,W公司的收入被XYZ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调减了600万元,占原财务报表收入的32%。
(4)W公司管理层不愿意接受审计调整;董事会中缺少审计委员会,致使审计人员的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5)W公司大多数交易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核算,核算系统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比较健全的,但对存货的控制很差;最近实现的电算化系统中的永续盘存记录并不是很准确。而且,该公司没有内部审计人员,银行账户也没有定期调整。
(6)W公司2012年财务报表附注中提到了一起由该公司药物使用者所提起的诉讼,该药物被检查发现有可能导致癌症。XYZ会计师事务所在2012年度审计报告中增加了一个强调事项段,表示了对W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怀疑,提醒报表预期使用者注意。
(7)W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收益水平持续下降,但2013年度未经审计的净收入比2012年有大幅上升。
A注册会计师在对W公司及其环境的了解中注意到以下情况:
(1)日,W公司于日从华夏银行借入金额为6000万元、期限为两年期的长期借款到期。虽然W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多次与华夏银行信贷部协商,希望延长还款期半年,但华夏银行在委托甲会计师事务所对W公司进行专项审计后,于2013年7月份收回了款项。
(2)直到2013年4月底,W公司一直采用手工记账。为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W公司投资400万元于2013年5月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考虑到这一变化对财务人员的影响,财务部门分期分批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轮流培训,同时还聘请了外部专家进行经常性业务指导。至2013年底,相关的培训工作和计算机信息系统调试工作均已进行完毕。
(3)2013年12月起,W公司将原存放于招商银行的1800万元款项全部转入3名高级管理人员及财务经理人信用卡,与所有客户的往来以及对公司职员薪酬的发放均通过信用卡结算。
(1)请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简要说明注册会计师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请结合资料一,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你认为w公司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是高、中还是低?并简要说明理由。
(3)请结合资料二,哪一种情况最可能会导致W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对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应对?
(4)请结合资料二,哪一种情况最可能意味着W公司存在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应对?药企会议费灰幕:扬子江药业等企业会议费更惊人
  以学术会的方式做药品推广,这是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引入中国的国际通行做法。各类大小学术会已成为药企会议费大增的客观因素。(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某全国性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展位、卫星会/研讨会及现场演示或培训申请表(部分)。(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葛兰素史克(GSK)一案的不断发酵正在掀开药企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直接或变相行贿的灰色路径。这一国内知名的上市公司,在加大主营处方药力度后,公司的推展订销会议费也随即出现了大幅上涨,2012年度达到4.7亿元,比2011年大增49%,这一数额也创出医药上市公司明列的会议费支出之最。
  "会议费较上年同期增加49%,主要是加大市场投入,在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的同时,销售费用中推广产品的会议费相应增加",这是中新药业给出的解释。但在业内看来,中新药业推展订销会议费的暴增,其实也是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国内药企要做大医院市场,不得不遵照相应游戏规则参与其中的一个极端案例。
  为了将药品成功推销进医院、并撬动医生的处方权,让医药代表成为医生的"用药导师"已成为圈内药企的共识,而由外企引入中国的学术营销,由于其隐秘性和"合规性"而受到此前采用带金销售(销售提成)模式的公司的青睐。
  那么,究竟学术会议盖头下的会议费是否支出了不应该支出的费用,进而导致了药价虚高?处方药公司会议费高企的背后,又隐含着怎样的行业"规则"?
  惊人的会议费
  说起中新药业,若不是因葛兰素史克涉嫌在华行贿门引发的药企会议费争议,想必很多不炒股的人对其都不甚了解。但说起速效救心丸,则在国内中老年人群中耳熟能详。而中新药业正是这一经典老药的秘方拥有者。
  依照医药圈内的说法,中新药业的会议费高企,源于多年前的营销改革。自原董事长郝非非接手中新药业以后,公司就对营销系统架构做了深度调整,而加强对处方药的学术推广成为当时改革的重点。
  大通证券2010年调研数据即称,中新药业"对于处方药加强了学术推广,从而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公司目前拥有一支400余人的专业销售队伍"。
  中新药业的学术推广费用,从2010年开始快速"起飞"。其财报显示,推展订销会议费从2010年的2.8亿元,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4.7亿元。―――若以每人5000元计算,中新药业4.7亿会议费可供9.4万人参加会议。
  "公司2012年开始从零售到终端市场转型,以往主要市场是药店,要想做大就要进入医院,主要是以举办学术论坛的形式来推广药品。"中新药业董秘焦艳如是称。而对于学术论坛为何会花费这么多钱,又具体投到了哪里,公司方面则语焉不详。
  但大投入有大回报,中新药业营收也实现大幅增长,短短两年时间,中新药业的年营业收入从34.73亿元激增至51.30亿元。
  上述4.7亿元会议费被"曝光"后,有业内不愿具名的人士向南都记者爆料称,其实行业里面,会议费比中新药业高的企业甚多,不过有些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对外披露;或是上市公司未在销售费用中单列这一支出。
  据广州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人士透露,国内药企中,扬子江药业、(34.71,-1.46,-4.04%)等公司的会议费更为惊人。
  以恒瑞医药为例,这家营收规模与中新药业相当、同样以处方药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2010年在实现37.44亿元的营收的同时,会议费(会务费)支出高达3.63亿元。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同年中新药业的会议费占营收的比率。―――中新药业的会议费占比为8%,而恒瑞医药会议费占营收比例达9.7%。
  葛兰素史克事件后恒瑞医药等国内本土学术营销领军企业并未被卷入调查,中新药业也未像跨国药企那样,暂时收紧学术营销的口子。其8月2日最新披露的公司动态即指,按行业同行的做法支持了2013第九届海河之滨全国心脏病学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议。
  熟悉国内心内科学术会议的人士认定,中新药业赞助了海河之滨全国心脏病学会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新药业旗下的达仁堂制药厂在会上作了牛黄降压丸疗效开发的学术报告,而通常在这样的学术会议上,药企要获得上台讲话的时间,同时还有专家捧场,须成为大会的赞助方。
  假会议之名圈钱?
  "学术会议分不同级别,包括国际会议、全国性会议和区域会议等多种规模。这些会议很多都存在变相圈钱的问题。"北京一位接近中国医师协会的业内资深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
  而一篇近来在国内医药营销网站被热捧的文章《处方药营销中十种形式学术推广会议解析》,则透露出时下学术推广会议之多。依照该文的介绍,学术推广会议这一由外企引入中国的营销模式,在国内已经发展为了包括区域性ST(ST即SpeakerTour,指学术研讨会,下同)、大医院论坛、省级ST、大区级别ST、全国性ST、全国性巡回演讲分会场、全国性巡回演讲主会场、地区性学会定期组织的学术交流的参与、地区性学术年会的参与、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参与等10大种类。
  这10种当中,要数"省级ST"最被药企常用。这一模式,普遍被认为具有客户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学术话题及会议的形式完全可以自己主导,会前会中会后的工作有利于销售代表与客户的充分接触等诸多优点,因而备受药企青睐。
  另外,随着国内各大医学学科学术年会、各类医药协会年会的增多,"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参与"这一模式也在逐年增多。中新药业近期参与的2013第九届海河之滨全国心脏病学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议,即属此列。而此类学术推广会,在医药行业已经被打上"费时、费力、费钱"的烙印。
  "心血管类会议支出会很高,这些会通常开得很奢侈。几千人的会议,一个会下来要上百万、上千万的费用。这些钱哪里来?只能摊派。谁的产品市场比重大,谁的赞助就多。而企业的赞助都是有目的的。"国内一家医药公司的董事华江普(化名)如是向南都记者爆料。
  华江普以近期在上海举行的某心脏病学年会为例,向南都记者讲述了学术会议背后的众生相。
  在其看来,3500名专家参会,业界大佬云集,这当然是国内外各医疗器械/药品生产企业展示风采的大好机会。而展位面积的大小,则刚好与赞助企业在业内的地位相当。
  在赞助是次学术会的药品生产企业中,全球最大的跨国医药公司辉瑞公司就以72平方米的面积居首,同为跨国制药巨头的拜耳医药和赛诺菲则分别以54平方和36平方米位居二、三。国内企业方面以36平方米居首,和位列二、三。
  学术会成"招商会"
  各类大小学术会成为药企会议费大增的客观因素,中新药业亿元推展订销会议费的出现,即很好地说明了问题。而其高企的会议费中,究竟哪些是合理部分,哪些则包含有不合规的成分?
  以学术会的方式做药品推广,这是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引入中国的国际通行做法。为了在华推广这一做法,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前任政府事务和媒体沟通总监温晓春一直在华力推《药品推广行为准则》。
  依照这一准则,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不允许向医疗机构或医疗工作人员提供不正当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但用于科研和教育目的的赞助,例如赞助学术研讨会或者类似出版学术著作等除外。当然,这一例外也是有前置条件的,即必须满足"真正用于科研、教学目的";"不以接受赞助方购买、处方或者推销任何药
  品为条件";"与接受赞助方的专业领域相符合,并已向有关单位的负责人提交了书面的报告";"数量或金额合理,符合实际需要"等诸多条件。但实际运作的情况是,前置条件往往没有被提高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以前述上海某心脏病学年会为例,其学术会的资料和场地就被以近乎"公开叫卖"的方式,刊登和发布药品推销广告。而光这一点,即有违"不以接受赞助方购买、处方或者推销任何药品为条件"这一前置条件。
  南都记者拿到的这一学术会议的招商手册显示,这一全国性的学术会已俨然变身为一场商业活动的"招商会"。首先,在学术会议主会之外,另安排了20多场赞助企业的主讲产品的卫星会。
  其次,大会按照赞助公司级别的不同,给予了不同的广告支持力度。
  以被允许"在会场滚动电子屏可免费播放公司产品宣传平面PPT"的名录为例,吉威、波科、美中双和、微创、雅培、美敦力、Cordis、泰尔茂、辉瑞、瑞安泰、乐普、施维雅、阿斯利康、诺华、赛诺菲、信立泰等16家主要赞助企业就被划成了三个层次。其中吉威、波科被允许免费播放4张PPT,美中双和、微创、雅培、美敦力、Cordis2张,剩余则均只有一张的机会。
  此外,论文集中的插页广告、袖珍日程册插页广告、平面广告、移动立牌广告位、每日新闻广告位、短信平台均分给了不同的赞助公司。
  "这种事情很难界定,通常这些学术会直接与药品销量相关,以信立泰为例,其安排36个平方米的展台,即显示了他们希望在心血管领域进一步有所建树。而中新药业处方药业务的快速上量,也与其学术营销强化正相关。"曾在深圳当医药代表的行业人士如是指出。
  营销推广费占药价近半壁江山
  作为医药代表学术营销培训的主导者,RDPAC在葛兰素史克等诸多会员公司被指陷入涉嫌行贿问题后,均未对医药代表学术营销的"走样"置评。其一位总监对于药企会议费的问题,亦未做评价,仅对南都记者表示,该协会在华所推的医药代表培训和认证将持续下去,并不会就此打住。
  而在一些国内药企看来,正是外企的学术营销的压力,国家严打医药商业贿赂,以及上市公司财务合规需求,三重因素叠加,最终令学术营销这一模式被快速地复制到了国内。
  日,卫生部对全国卫生系统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行部署后,尤其是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部门整治力度的加大,以往处方药的"暗扣"销售模式,"见光死"的风险激增。
  2008年,在全国打击医药商业不正之风的高潮之际,恒瑞医药等国内30多家药企被河南省卫生厅因涉嫌商业贿赂查处。
  依照河南省方面当时的通报,恒瑞医药等涉事药企因在该省一些医院的个别科室搞药品临床促销,且回扣比例从6%-36%不等,这些涉事药企最终被列入河南省药品采购黑名单,同时中标药品的中标价也因此被调低。
  另一方面,外企引入中国的学术会议营销模式,又刚好契合了国内医生希望借此完成科研任务和接受再教育的需求。
  在此情况下,一大批主营处方药的上市公司开始转型做学术营销。
  "做自营的恒瑞医药、信立泰销售费用普遍在35%以上,而我们做代理制的销售费用仅占营收的5%。其实,代理制是最便宜和经济的。"前述医药公司的董事华江普进一步指出。其言外之意,一是代理制不应被全盘否定,二是学术营销之所以被认为合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前药企用于给医生和医院的"暗扣",通过学术和会议形式漂白了。但实质其实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
  也有医药代表向媒体坦言,有些会议甚至都没有实际举行,所有的赞助费套现后,最终变成了回扣。
  据华江普透露,一个处方药企业,生产成本一般不超20%,超过20%就要亏本;研发占30%;推广占40%,也就是说,营销推广的费用要占总成本的近半壁江山。而所谓的推广,即包括中新药业财报里面提及的涉及学术的"推展订销会议费"。
  以恒瑞医药为例,其每2.3元的营业收入里就有1元用于了销售。而、、、等7家上市药企,每不到2元的收入里就有1元要用作销售费用。
  药企赞助是把双刃剑
  随着葛兰素史克、中新药业的高额会议费被曝光,时下对医药学术会议的争辩也进入高潮,学术会该不该办?应该如何去规范学术会?
  在频繁与医生和协会打交道的前述接近中国医师协会的资深人士眼中,是"企业改变了会议的意图,是医生被企业诱导了"。因为从目前办会的主体来说,都比较好界定。这些意图向医生输送利益的会议很多是由企业发起的,只有个别是医生和医院主动发起。一些大型会议虽比较难界定,通常还会比较规范,但大型会议中的"会中会"就难免出现不合规的情况。
  而在一些药企眼中,医药学会和协会的"摊派"因素也不容忽视。
  "风雨满楼还开会么?"这是目前摆在很多学会和药企面前的一大问题。由于风声越来越紧,国内多家跨国药企和本土处方药公司已经悄然暂停和延后了部分学术会议。而国内多个医药学会由于担心引起连锁反应,都基本上关闭了对媒体出声的大门。业内近日更是传出包括中华医学会和中国药师协会在内的多个涉药学会已经在展开自查。
  不过,南都记者也注意到,随着对药企学术会质疑声的不断加大,一些国内医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却站了出来,为学术会"抱不平"。
  8月3日,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暨CTONG年会在穗如期举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为此在网上直言:"这个社会,如果总是听到风就是雨,矫枉过正,社会能进步么?我们好不容易才走到与国际接轨的今天,蛮荒时代非吾等之愿。"
  作为一个曾经非学医学药背景后来从事医药行业工作的人、中华医学会原主委钟南山院士近日在全国呼吸年会开幕式上,也直言学术会对年轻医生积累该领域的临床经验的重要性。
  "像中华医学会这样的学术机构,正是为了不断规范和提高医生学术水平临床实践,才每年组织各领域的学术会议。而医生也按国家规定每年必须参加学术会议并修一定的学分,这也影响到医生的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而这最终影响到整个疾病的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请问,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要有差旅吧,要吃饭吧,要住宿吧,还要交给学会注册费吧,那么再请问,政府,医学会,院方为医生进修投入了多少经费?有多少医生能享受到?是不是绝大部分靠外企在资助?当国企绝大部分费用在给现金回扣时,外企绝大部分费用在赞助医生参加各类会议,外企的资助是不是对推动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并且为了防止不合规的行为,费用直接付给学会,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而不是医生参会后回来报账的形式,以防止有现金交易。"在钟南山看来,这是绝大部分外企的模式和制度,也是全世界这个行业的模式和制度。
  上述讲话被冠以"钟南山院士在呼吸年会开幕式上讲话"后,引发网民广泛讨论。
  而一些游离于企业、学会和协会之外的专业人士,则指,当下(19.50,0.26,1.35%)行业的管理者应该看看新英格兰杂志主编撰写的《制药业的真相》。
  "伪装成研究的推广"和"伪装成教育的推广"是该书着重披露的问题,在该书作者看来,学术会议的"教育"费用来自制药公司的销售预算,这就已经说明了里面的把戏。同时这还在提示人们,医药公司在销售自己产品的同时,又去向医生评价自己的产品,实际上无异于既当运动员(销售产品)又当裁判员(评价产品),而这注定是有利益冲突的。
  "学术会议从出发点来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旨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换。但一些会议,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药物自主定价,把价格给抬高了,把一些商业性的支出包到了学术里面去了。有些根本不做研究,不做病例,照样以学术的形式走账,性质就更加恶劣。另外,办奢侈的学术会、把不该进入医保的药搞进医保都有待反思,那么大的利润空间去哪了,这会造成社会新的不公。"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最后如是指出。
  在其看来,中国既要鼓励医学学术会的发展,又必须防止"意见领袖、临床医生、学术刊物形成利益链,且这一利益链搭建的庞大势力甚至足以影响政策走向"的情况发生。唯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将药企的流通环节透明化,方能消弭腐败交易的空间。
  [记者观察]
  到了加强监管的时候
  "究竟是跨国药企的学术会在华变了味,还是中国药企学人家没有学到家?"这是一位接近药监系统的医药行业研究员的疑问,而这疑问的背后,医药学术发展和行业销售形势或将因此面临严峻局面,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
  那么,医药学术会应该如何去界定其合规性?其实这方面在国际上还是有一些自律规范可循的。
  依照国际药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会的规范,"不得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金钱利益或其替代物(包括捐赠,奖学金,补助,赞助,咨询合同及教育或其他与其执业相关的名目)以换取后者对其药品的处方,推荐,采购,供应及对病人使用,或在将来继续进行上述活动的承诺"。这是一条关键的原则。
  其次,是学术会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条件承诺提供或提供可能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处方行为产生不正当影响的其他任何利益。依照规则,会员可以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签约,由后者提供真实的咨询服务,并向其支付合理的报酬及食宿和差旅补偿,但此类咨询服务提供的方式或条件均不应当对有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处方行为产生不正当影响。
  关于学术会的招待方面,所有的互动交流活动都应当选择在有助于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及会议目的的,适当的地点举办;社会活动不能超过整个会议时间的30%;被邀请者的客人不得参加宴请。
  而具体到中国,由RDPAC引入中国的药品推广行为准则,目前仅适用于该协会旗下仅40家的外资会员企业。
  依照这一准则,跨国药企不能以学术的方式向医疗机构和医生输送"不正当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但从目前其会员企业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公司在华被查的情况来看,这一准则几乎名存实亡。
  而就在近日,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主任医师杨某(女)就因葛兰素史克变相行贿案,被荔湾区检察院以受贿罪起诉,荔湾区法院认定杨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执行。
  不论学术会是入华变了样,还是原本就存在漏洞,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看来,已经到了必须加强引导和管控的时候。
(责任编辑:刘阳禾)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