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存量占全年营业额比例,这是用库存占销售额比例除以全年销售吗?

普通的销售公司,正常的库存与销售的比例关系?_百度知道
普通的销售公司,正常的库存与销售的比例关系?
回答好的单独加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供应链正常的情况下:安全库存=正常销售额×(1.2到1.5。这是数值视情况而定)  大于1.5易造成库存积压,小于1.2易造成市场短期供应不足。  正常来说,要看行业和渠道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快消品的库存与销售比例要低一些,基本在1.2左右正常,耐用品或者日用品的库存与销售比例要高,一般在3.5左右。同时考虑到渠道的影响也会比较大,如果有商超渠道为主的话库存与销售比例会大,如果仅走流通批发渠道那么库存与销售比会很小,很多行业会库存销售比低于1。
正常来说,要看行业和渠道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快消品的库存与销售比例要低一些,基本在1.2左右正常,耐用品或者日用品的库存与销售比例要高,一般在3.5左右。同时考虑到渠道的影响也会比较大,如果有商超渠道为主的话库存与销售比例会大,如果仅走流通批发渠道那么库存与销售比会很小,很多行业会库存销售比低于1,只是个人经验!
如果公司资金没问题,一般库存为销售的2到3倍。
安全库存?不知道有没有规定的比例关系,应该是需要看销售计划或者是采购计划确定安全库存的吧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销售公司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线重估,二线成长——2017年回顾及2018年展望
作者:国君地产谢皓宇卜、文凯 、郝亚雯、白淑媛、赵格格
1、以需求观地产,展望2018
建房[2017]80号的一纸要求,按需供给成为了2017年的主导。根据库存周期制定供地策略成为各地政府的主要依据。我们尝试从这个角度,以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对2018年的销售、拿地和开工做一个展望,结果上,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1.1 降杠杆中性假设下,销售金额略增长、销售面积负增长
超预期和低预期的因素同时存在。
1)首付比例会因为销售结构的转移而继续抬升。假设二手房成交金额占总住房交易金额的20%,测算2017年的首付比例为62%,对比2016年首付比例为54%,若2018年的成交结构从三四线往一二线城市转移,则首付比例会因为限贷的因素继续抬升;
2)预计2018新增房贷量将略低于2017年。银行信贷配置当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9%,2016年为45%,假设2018年继续下降至35%,则按14万亿元新增信贷量测算,对应新增房贷量是4.9万亿元,略低于2017年的5.3万亿元;
3)销售面积预计负增长,销售额预计略高于2017年。若按照首付比例抬升至65%、房贷量4.9万亿元、二手房成交占比20%测算,2018年新房销售金额为11.2万亿元,略高于2017年的11.0万亿元,若考虑到一二线的均价较三四线更高,对应销售面积将出现负增长;
4)棚改资金投放减少会对销售带来负面影响。棚改若通过PSL投放,则在信贷中不会体现为居民贷款,带来首付比例的“看起来”抬升,假设2018年的PSL棚改资金投放减少,则会对销售金额带来负面影响;
5)一二线城市的销售有望超出预期。由于一二线城市交易当中的杠杆运用较小,信贷刺激不会成为成交的主力(考虑到经济增速好于预期且倡导有质量的增长,对地产信贷刺激的概率较低),真实需求才是主导,考虑到一线城市的需求因为2017年冻结而积压、二线城市人才引进,预计全年销售超预期的概率会更大,属于需求驱动型超预期。
1.2 库存周期降至13个月,预计2018年新开工增速10%~15%
②库存周期回落至13个月,预计2018年新开工面积增速10%~15%,以使得库存周期不继续下降。
1)预计2018年新开工将加速。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300城土地成交面积为3.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按照容积率2.3进行估算,对应8.1亿平方米规划建面。同时,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2.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低于300城拿地增速,预计2018年新开工将加速;
2)假设库存周期不变的情况下,新开工面积增速受销售面积增速影响较大。假设2018年销售面积增速为0%,按照(新开工*0.95-销售面积)/销售面积测算,2017年年底的库存周期为13个月,若要维持库存周期不下降,则至少需要新开工面积达到15.2亿平方米,对应2018年新开工面积增速至少为19%,但如果销售面积增速为-5%,则在保持库存周期不变的情况下仅需新开工面积增速为7%;
3)预计新开工面积增速在10%~15%之间。若要使得库存周期回到15个月及以上,那么即便在销售面积-5%情况下,也需要新开工面积增速超过20%。综合以上原因,做一个中性估算,新开工面积在10%~15%之间。
1.3 行业投资强度30%,预计2018年拿地增速下行
行业投资强度为30%,为2013年以来的次高点,由于品牌开发商大量兼并项目,因此实际投资强度高于30%,预计实际投资强度达到近年最高点,预计2018年拿地增速在龙头企业保持平稳投资强度之下带来行业拿地增速慢于2017年。
1)2013年和2017年投资强度均达到33%。按照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金额为3.3万亿元,住宅销售金额为11.0万亿元,投资强度为30%,按照Wind数据库,2017年房地产并购项目金额为0.3万亿元,对比2013年为0.1万亿元,则2013年和2017年投资强度均达到33%;
2)2018年预计拿地增速放缓。主流房企目前的库存周期大多在3年左右,考虑到对主流房企销售增速较乐观,拿地投资强度将保持高位,预计全年拿地增速略高于销售增速,但会慢于2017年。
2、销售周期处于第四轮反弹分位,一二线逐步见底
2.1 2017年销售再创新高,但增速处于下行通道
2017年全年销售依然维持2016年的高景气度,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6.9亿方,同比+7.7%;商品房销售金额13.4万亿元,同比+13.7%。虽然销售再创新高,但增速却明显拐头向下回到2015年的水平,面积和金额增速比2016年分别下降15pct、21pct。2. 销售周期处于第四轮反弹分位,一二线逐步见底。
在政策收紧层面,此轮周期与以往有极大的不同。前几轮周期的收紧政策大部分是一刀切,即便是2013年分城的调控,也是在国五条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2016年,在深圳和上海限购收紧后,二线四小龙在七八月陆续出台限购,随后930较多城市加入限购中,再至调控的升级,没有统一的中央层面的政策指导。2017年传统的限购限贷政策仍在持续加码,且有超过70城限购,除此外,限售与限价从需求端、供应端同步全面抑制投资投机。
目前全国正处于第四周期下行阶段,三四线城市的超预期增长拉长了本轮小周期。2017年三四线城市在棚改货币化和宽松政策鼓励下实现了超预期增长,拉长了行业小周期,但在信贷收紧和政府对一二线、周边三四线强管控下,依然不改基本面下行的本质。
2.2 市场分化明显,一二线逐步见底,三四线逐步见顶
2.2.1 一线全年负增长,但目前处于反弹阶段
目前一线城市住宅销售增速已经在2017年10月见底,处在第四轮周期的反弹阶段。2017年在政策持续打压下,一线城市不光限贷、限购加码,还出现限售和限价,与此同时信贷收紧利率折扣不断上浮,加上卡网签备案,因此对供给和需求都进行了强管控,销售几乎全年高位负增长,下降最多出现在2月份同比回落99%,但在12月底开发商冲量时增速回升到462%,全年销售面积比2016年下滑36个百分点。
2.2.2 二线上半场熄火,10月后回暖,目前处于反弹阶段
目前二线城市住宅销售增速已在2017年4月见底,处在第四轮周期的反弹阶段。二线城市的调控也是持续全年,限价措施比较严格,造成总体二线走势和一线没什么差别,包括成交和供应都有大幅下滑。二线销售面积和套数下滑最多时达到-97%,出现在2月,不过之后从10月中下旬开始回暖,面积增速从年初的-59%回升到12月底的-4.1%,整体来看全年销售面积比2016年下滑31个百分点。但二线城市分化较大,有些2016年没怎么表现的二线城市,2017年表现比较好,包括重庆、成都、南宁、西安等,都是异常火爆。
2.2.3 三四线上半年亮眼,8月开始转负,目前处于下行阶段
目前三四线城市住宅销售增速还未见底,处在第四轮周期的下行阶段。三四线城市在2017年棚改资金PSL的支持下则表现非常好,这也是2017年销售没有下滑的主要贡献点,三四线的高增长也出现在年初,最高增长86%,不过随着央行PSL资金发放的减少,三四线城市的销售面积增速也从8月份开始转负,一直回落到年底的-35%。另外,环一线的三四线受政策打压也比较强烈,市场基本处于冷冻或者熄火的状态,尤其是在雄安新区炒作过后,政府对三四线城市打压力度加大,市场出现量萎缩,房价下滑的态势。
2.3 二线赶超一线,杭渝涨幅领先
2017年各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明显分化:一线城市销售规模大幅萎缩,上海和北京几乎腰斩,二线涨跌互现,杭州和重庆成为亮点。2017年商品住宅成交金额TOP10的入榜门槛是1860亿,比2016年下降3%。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是杭州、上海和重庆,分别占比全国总销售金额2.7%、2.2%、1.7%。
2.3.1 强管控下,一线销售大幅萎缩
北京和上海的销售金额几乎腰斩,北京因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9%跌到第五,深圳减少20%跌到第六,广州下降30%跌到第十。
2.3.2 二线涨跌互现:杭州、重庆、青岛表现亮眼
2017年重庆、杭州和青岛销售额排名上升较快,其中重庆是比2016年上升了12名,且销售金额同比大增54%。杭州房地产市场销售金额再创新高,一举超越上海,首度问鼎销售金额榜首;而天津、南京市场明显降温,成交量同比跌幅都在35%以上,销售金额排名回落。
2.4 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TOP100销售额已超55%市占率
2017年,品牌房企销售业绩再创新高,碧桂园、恒大和万科全年销售金额都突破5000亿元,龙头房企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行业规模效应不断发酵。CR5的市占率从2016年的12.9%提升到16.9%,CR10的市占率从2016年的18.7%提升到24.2%,CR20的市占率从2016年的25.2%提升到32.5%,CR50的市占率从2016年的35.3%提升到45.8%,CR100的市占率从2016年的44.8%提升到55.4%。
与此同时龙头企业进入成长周期,房地产行业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亟待重构,品牌企业通过全产业链的复合布局保持规模增长。
3、新开工预计加速,竣工改善促进业绩释放
3.1 2017年新开工前高后低,三线带动作用明显
2017年全年新开工面积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下半年增速小幅回落。2017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由于棚改货币化安置带动销售增速上行,前半年新开工面积保持较快增速,叠加土地购置持续上涨,带动全行业上半年新开工面积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下半年,由于天气和环保因素影响,新开工面积单月增速如期回落。年末单月增速较高主要是受到了2016年低基数的影响。全年来看,2017年全年房地产累计新开工面积17.9亿平,累计增速7.0%;2017年12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7亿平,同比增速8.6%。目前库存周期回落至13个月,预计2018年新开工面积增速10%~15%,以使得库存周期不继续下降。
分城市来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最高,全年维持较高水平。2017年前11月一线城市房地产累计新开工面积0.68亿平,累计增速-14.3%,而二线城市累计增速2.2%,三四线城市累计增速10.6%,三四新开工面积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棚改货币化安置拉动库存去化,开发商积极开工回补库存。前11个月,三四线城市对于全行业新开工面积贡献了约68%,对全年新开工拉动作用较大。
(备注:我们以统计局公布的40大中城市的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为样本计算一二线城市数据,三四线城市为全国样本扣去40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
从狭义库存的情况来看,目前三线库存仍然较高。我们以新开工与销售面积的差值对狭义库存进行初步的判断。三四线与二线城市的新开工与销售面积的差值在2013年、2014年及2015年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从而催生出2015年底全国去库存的政策。在本轮小周期中,一二三线的新开工面积仍然持续高于销售面积,因此从整体来看,历史滚存下来的库存并未被消耗。目前来看,以2013年为起点,累计新开工面积与累计销售面积的差值的增速虽然在放缓,但是三线城市的整体库存仍然较高。
3.2 竣工放缓拉长业绩释放,城市分化严重
2017年全年竣工面积持续与销售面积出现背离,竣工放缓拉长全行业业绩释放节奏。竣工增速与销售增速出现了连续三年的背离,2017年全年房地产累计竣工10.1亿平,累计增速-4.4%,远低于销售增速。因为竣工进度对应项目结算及利润释放的节奏,因此目前竣工面积增速放缓将拉长此轮房地产牛市所对应的业绩释放。由于当前累积了大量的已售未竣项目,预计2018年开始,竣工面积将逐渐修复,全行业都会因为竣工的加快迎来收入和利润确认的加快。
分城市来看,城市分化较为严重,一线城市竣工速度远超过销售面积速度。2017年前11月一线城市房地产累计竣工0.5亿平,累计增速14.5%,远远超过一线城市销售面积速度;而二线及三四线城市累计增速都出现了负增长,拖累了全年竣工速度。(备注:三四线城市定义与前文相同)
4、拿地增速预计放缓,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
4.1 土地供给侧长效机制出台,一线改善幅度最大
土地端长效机制出台,全年土地成交增加12%。2017年4月,国土部、住建部联合签发《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土地供应应该根据供需及去化情况进行调整,代表了土地供给端长效机制的出台。从全年成交水平来看,300城土地成交增加12%,一线城市改善幅度最大,同比增长59%。
2017年溢价率整体下降,土地成交均价持续上升。城的土地成交溢价率相对于2016年大幅下降,但是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从成交均价来看,相对于元/平上涨约25%,主要是三线城市的销售均价大幅上涨带动。
一线及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大幅增长,一线增长改善程度最大。2017年全年,一线城市出让土地建筑面积7270.14万平,同比增长59%,土地供给侧改革成果卓著;三线城市出让土地建筑面积57588.92万平,同比增长32%,而二线城市出让土地建筑面积47450.59万平,仅同比增长1%。
一线成交均价不升反降,受益销售火热三线均价大幅增长。从均价来看,2017年一线均价8727元,反而较2016年的9303元下降;究其原因,应该是受到了推地结构的影响。二线2017年均价3543元,相对于2016年的3174元小幅上升;三线由于销售向好,2017年土地成交均价1689元,较2016年的1196元大幅上升。
以10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广义库存目前分化较为严重。以2013年为起点,计算累计住宅类土地出让面积(来源:wind土地大全)和累计住宅新开工面积(来源:各地统计局及国家统计局)的差值来对广义库存进行一个估算,部分城市目前广义库存较高,如武汉、重庆,一线城市目前广义库存普遍处于较低水平。
4.2 房企拿地集中度提升,第二梯队竞争激烈
龙头房地产开发商拿地金额普遍居于前列。全年开发商拿地价款较高的公司普遍为龙头公司,从拿地强度(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来看,新增土地价值TOP5公司均值为56%,而TOP6-10公司为90%,TOP10-15公司为107%(主要受到了福晟集团的影响),TOP16-20公司为79%,二线梯队排位赛竞争激烈。从市占率来看,我们以300城土地成交总价为分母,前20公司市占率由于合作拿地的问题,在此被相对高估,但是也可以看出2017年土地市场出现了市占率大幅集中的现象。
从拿地货值来看,龙头仍然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NAV持续提升。龙头公司新增土地货值远高于其新增土地价值的,在市场集中度迅速提高的过程中,龙头仍然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融创中国新增土地货值为新增土地价值的近4倍,碧桂园约3倍,中国恒大为5倍,万科为2.5倍,保利地产2.5倍。从新增土地货值/销售额来看,TOP20拿地强度平均值为200%,2017年新增加的货值大幅高于销售额,龙头NAV持续提升。
5、资金方面:利率持续上行,销售资金强势
5.1 2017年房企实现大量现金结余
房企当前销售投资剪刀差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现金结余较多。用销售额与投资额的差值来反应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剪刀差为负时代表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行业处于扩张状态;剪刀差为正时代表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行业处于收缩状态。2017年底,滚动12个月的累计销售投资剪刀差为正为2.4万亿元,其中12月单月为8808亿元,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房企当前现金结余较多。
预计2018年国内贷款到期规模为2万亿元。如果从统计局的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包括银行贷款和非银行贷款。假设国内贷款是3年期,用滚动36个月的平均数据来模拟贷款到期额度。年全年到期规模分别为2.0、2.1、2.2万亿元。2018年平均每月贷款到期的规模在1700亿元左右。
2018年地产债到期规模在2000亿级别。从地产债到期和规模上看,未来四年是地产债到期的高峰期,2018年有2136亿元到期,2019年有近翻倍的规模到期。2018年到期规模主要从3月份开始,在100~300亿规模之间,平均每月200亿元地产债到期,特别是下半年。
5.2 整体环境:利率持续上行,但整体居民杠杆比例有所下降
受政策调控影响,贷款利率在2017年初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为了配合限购限贷政策,银行对于住房按揭态度更为谨慎,贷款利率从2017年初保持持续上行的趋势,2017年9月的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1%。但是整体来看,该利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后续利率仍有继续上行的可能。
分城市来看,绝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利率都在基准利率上有所上浮。下图是根据融360的房贷利率数据,以建设银行最低贷款利率为样本得到的散点图,可以看到,武汉南京位列第一梯队,首套相对基准利率上浮了15%,大部分城市在上浮10%左右的水平。而对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都有着比较高的限制,在大幅提高首付比例的基础上,相对基准利率也有所提高。
居民贷款水平来看,2017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在2016年达到高点,随着调控影响的逐渐深化,2017年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总额和与住宅销售额的占比都呈现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这一比例仍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同时,居民新增短期借款占比和数量在2017年也有大幅提升。
5.3 销售带来的资金占比上升,自筹部分占比持续下行
从开发商资金来源的结构来看,半数以上资金来源于其他资金(主要是定金预收款和按揭贷款),开发商销售势头强劲。2014年底以来市场经历了一轮放松周期,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量价齐升的行情,其他资金占比从2014年的40.7%大幅跳升10.2个百分点至2016年的50.9%,在2017年进一步达到51.1%,正是这一时期强劲销售势头的体现。
2017年自有资金中,来源于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和占比皆明显回落,而定金及预收款占比则进一步提升。2017年银行对于按揭态度有所收紧,按揭贷款利率逐步上行,而放款周期也有所增加,因此来源于个人按揭贷款同比下降。与此同时,限贷政策的出现也增加了整体的首付比例,定金及预收款同样维持了较快增长,占比进一步上升。
开发商资金来源中,2017年国内贷款占比为15.7%,与2016年基本持平。国内贷款占比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除了2015年国内贷款占比处于低点以外,近五年占比稳定在16%左右,对于国内贷款的依赖度并不高。对于银行系统而言,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开发贷仍是较为优质的方向,因此预计国内贷款占资金来源的比例仍能保持稳定。
开发商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占比增速从2014年以来大幅回落,始终保持较低增速。自筹资金占比也从2014年以来一直下行,2017年,自筹资金在开发商资金来源的占比约为32.6%。
5.4 房企的融资成本略有上升,同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具体到房地产企业而言,房企的融资规模整体略有下降,融资成本略有上升。根据克尔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全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融资篇)》中的数据:(1)108家房企中如果剔除恒大、阳光城这两家公司的影响,这些房企前11个月的融资量同比下滑31%。(2)融资成本均有所上升:月108家房企的境外发债、公司债及中期票据平均融资成本分别为6.72%、6.05%及5.52%,与2016年全年相比,分别增加1.34、1.03及1.20个百分点。
根据克尔瑞研究中心的数据,2017年房企的融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根据克尔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全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融资篇)》中的数据:(1)2017年前11个月公司债融资规模大幅下滑,较2016年下降91%;(2)境外融资的占比显著提升,其中境外发债(包括优先票据、债券等)是房企最主要的境外融资方式之一;(3)资产证券化比例大幅提升。
6、投资建议
维持增持评级。(1)二线城市布局的全国龙头企业估值和业绩双升,具备较大的投资机会。根据人口流动和土地出让的情况,将二线城市列为人口流入、土地供给充足的区域,因此按可持续经营假设的PE估值,并根据行业属性给予估值中枢,推荐保利地产、万科A、新城控股、华夏幸福、荣盛发展、蓝光发展,受益金地集团、阳光城。(2)开始关注一线城市的NAV折价率修复机会。
来源: 小谢看地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关注合房网二维码,了解最新楼盘信息
您当前位置:&&&&&&正文
申请合房网专属优惠/看房专线
联系方式:
楼盘动态抢先掌握
独享会员团购优惠
看房活动专车直达
星空贷款为您解忧
去年楼市的销售额创新高 但高库存消化仍需时日
Current Font Size:
摘要:2015年以来,国内楼市销售持续回暖,全年销售额创下历史纪录,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屡创新高。但高库存之下,三四线城市疲软的楼市和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亦为楼市带来一丝隐忧。随着不同城市的楼市表现日益分化,过去只要买房就能赚钱的“黄金年代”一去不返。对于购房者而言,2016年是否一个合适的购房时机?猴年变化日趋复杂的楼市走势将会是何种表现?
http://upload.xkhouse.com/attachment/image/97.jpg
岁末年初,世纪大寒潮袭来。但对许多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来说,冰冷的天气也冻不住买房的热情。来自湖北的*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十年前他到深圳闯荡,前些年终于攒够了首付款,买下位于前海的一套商品房。去年,他因工作调动来到广州,一直租房居住。随着工作稳定下来,他开始考虑在广州买房。“当初是因为手头不宽裕,所以买了前海的房子,谁知道涨得那么猛!”*先生笑言,2015年深圳房价迅猛上涨,自己当初一百多万元买下的房子今年市场价格翻了几番。考虑到未来发展和生活需要,他最终在2015年底卖掉了深圳的房产,并用套现的房款在广州珠江新城买了一套大户型,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因为新买的房子总价近500万元,他也被同事戏称为“五百哥”。2015年以来,国内楼市销售持续回暖,全年销售额创下历史纪录,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屡创新高。但高库存之下,三四线城市疲软的楼市和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亦为楼市带来一丝隐忧。随着不同城市的楼市表现日益分化,过去只要买房就能赚钱的“黄金年代”一去不返。对于购房者而言,2016年是否一个合适的购房时机?猴年变化日趋复杂的楼市走势将会是何种表现?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数据 70大中城市房价继续回升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2015年的*一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延续11月走势,环比继续小幅上涨。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而随着环比上涨,越来越多的城市同比涨幅也由负转正,且比11月有所扩大。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21个,且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扩大;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35个,其中33个城市的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综合平均涨幅分别为7.7%和7.6%,分别高于11月1.2和1.4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报告认为,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同环比继续改善,环比算术平均涨幅为0.21%,较上月略有提高;同比算术平均涨幅为0.27%,为2014年9月以来的*转正,相当于回复到一年前的房价水平。全年来看,根据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84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销售额87281亿元,如预期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4%。不过,数据同样也显示了当前楼市的高库存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853万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221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155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12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458万平方米。南方日报记者查阅历史数据发现,2015年末的商品房待售面积较2014年末的62169万平方米增加了96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达到15.58%,增幅是全年销售面积同比增幅6.5%的两倍有余。中国指数研究院2015年12月底对房企的问卷调查显示,57%的受访房企表示目前库存压力很大或较大。区域 不同区域表现分化广东创新高不过,虽然目前商品房总体库存高企是一个公认的问题,但不同的区域面临的库存压力却差异巨大。这也推动不同城市的房价走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统计师刘建伟分析,由于各城市供需状况各不相同,个大中城市间房价分化现象仍非常明显: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较快,环比涨幅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一线城市的房价同比平均涨幅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其余二线城市环比较为平稳;大部分三线城市仍然处于库存逐步消化阶段,环比和同比涨幅平均仍在下降。交行报告也显示,一线城市2015年以来房价大涨了21.33%,二线城市房价同比微升0.58%,三线城市则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1%。各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同比算术平均涨幅均略高于新房,显示出其变化更为敏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分别为13.3%、8.9%和3.4%,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3.1%、12.5%和5.0%,而东北地区则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5%,销售额同比下降19.8%。而根据1月21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2015年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11681.01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4%。这一增幅虽然比三季度回落6.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提高30.7个百分点。相交商品房销售面积,2015年广东商品房销售额增长更为迅猛。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1442.80亿元,增长35.2%,增幅比三季度回落4.4个点,比上年提高40.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28.6%和43.2%,分别比上年提高36.1个和50.1个百分点。分区域来看,珠三角地区销售增幅回升尤其显著。2015年,珠三角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9.4%,比上年提高35.9个百分点;东翼和西翼销售面积增长33.4%和5.7%,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30.9个和11.3个百分点;山区增长15.4%,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受销售回升影响,广东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指标上表现强过其他省份。2015年,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开发投资达到8538.47亿元,同比增长11.8%。虽然增幅较2014年回落5.9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幅度小于江苏,总量近年来*超过江苏,居全国首位。政策 一季度或迎来“政策宽松潮”近期,重庆、福建、湖南、海南等地密集出台去库存措施,而多地陆续召开的“两会”也纷纷将去库存作为2016年房地产的重中之重。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各地政策调整和*要求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分城实施是未来政策放松的主流,将会有更多省份跟进。房地产市场有望在一季度迎新一轮政策宽松潮。1月18日,重庆成为在2016年*个出台去库存措施的城市,在促进房地产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了包括税收、金融、重组合并等多方面支持措施。如对房地产企业所得税预售收入的计税毛利率由20%调整为15%,非普通住宅、商业、车库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由3.5%调整为2%,普通住宅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执行1%。此后,多地跟随重庆步伐,相继出台去库存措施。19日,福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视频会议提出,鼓励各市、县根据实际制定政策,按照“一市一策”、“一县一策”、“一盘一策”的原则,在2016年2月底前出台落实到具体楼盘的房地产去库存措施。对于库存量大、去化周期长的三四线城市,要暂停土地供应,特别是一些城市存在商业用房库存去化周期长的问题,要暂停商业用地出让。20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到,湖南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很大,有的地方去化周期(商品房的销售周期)达2*3年,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湖南省住建厅提出,货币化安置是去库存的有效手段,原则上,2016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对安置比例高的地区和项目将给予资金倾斜。公租房从2017年起将不再新建,要全部通过租赁市场解决,*给予租金补贴。此外,还提出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支持农民工进城落户、发挥公积金政策效应等去库存措施。21日,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丁式江在海南住房城乡建设会议上透露,由于销售速度低于建设速度,海南商品房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海南将采取10条措施全力推进去库存和转型发展,逐步降低商品住宅开发比例,增加经营性房地产比重,推动房地产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变。同时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营造主要依靠市场进行产业重组的可预期环境。“政策是服务于经济的,房地产政策亦不例外。”合富辉煌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龙斌认为,过去几年不断用行政手段限制需求,2014年开始限购限贷松绑,到2015年完全确立支持、鼓励购房需求的新的政策取向。龙斌分析,2016年房地产政策的主旋律是去库存,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是主要的任务。*经济工作会议把化解房地产库存列为2016年的重要任务,预计2016年房地产政策更为宽松。预测 今年全国楼市表现将好于去年“2016年房价将稳中略升,高库存与看跌预期限制了全国范围内价格上涨的动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研究员夏丹认为,2015年商品房销售增速较快提升,与宽松的货币环境和持续放松的房地产政策密不可分。夏丹分析,短期内开发投资仍比较低迷,但触底回升终将到来,投资与销售增速走势背离的情况也有望得到改善。预计2016年销售仍能维持较好的形势,但成交经一轮需求释放后的政策弹性将降低,销量增速放缓将是大概率事件。“依照目前的情况,预计2016年相关政策还将从商业贷款、交易税费、公积金提取、土地供给以及长期有关的人口与户籍改革等多个维度向松调整,依然对商品房销售有促进作用。”夏丹说。龙斌也认为,2016年货币信贷环境依然趋于宽松,在房地产政策保驾护航下,全国房地产市场表现应该好于2015年,但部分库存高企的三四线城市楼市表现不容乐观。由于去库存、保投资的需要,预计二三四线城市直接受惠,一线城市政策全面放开的机会不大,但存在微调机会,毕竟一线城市还保留了相当多的过时的限制性措施。他表示,新的一年可能出台的政策包括:购房按揭贷款利息抵扣个税;首套或二套普通住房首付比例继续下调,鼓励农民进城买房落户;放宽户籍限制,鼓励购房入户;回购商品房作为棚户改造保障安置房或保障房;打通房企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渠道;推进公积金或房贷证券化;购房税费减免等。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则认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去库存作为房地产工作的*,未来将通过鼓励农民工购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企适时调整价格、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工作,缓解库存压力,促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短期来看,受利好政策边际效应递减以及季节性因素影响,2016年1月成交量或将环比下降。“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顺利完成转型升级,渡过消化过剩产能的阵痛期,仍需要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龙斌表示,基于这个判断,不仅2016年中国房地产政策会坚持鼓励、支持的取向,未来几年政策反复的可能性非常小。今后几年中国房地产政策将进入稳定期,与新的经济周期吻合。扫一扫&宿州楼市新闻全知道如果你在买房过程中遇到疑难,欢迎加入宿州购房交流群参与讨论,QQ群号:&或者。宿州房地产交易网官方微信(微信号:szahhouse),政策解读、购房问答、折扣信息每日发送,期待您的关注。您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在宿州房地产交易网买房子永远比售楼部便宜!
了解更多楼市信息,请拨400-887-1216
[责任编辑:刘晓璐]标签楼市销售高库存消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0 条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楼盘
同价位楼盘
购房报名购房QQ群:
*若正确提交即同意接受以电话、短信以及邮件等方式推荐与我司业务相关的信息 
手机号码:
新闻排行图片排行
01020304050607080910
······
19156人关注0118954人关注021712158人关注03136294人关注0426919人关注0527717人关注0625219人关注07186688人关注0811139人关注09134174人关注10
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星房惠移动客户端
买房不只比售楼部便宜
左邻右里移动客户端
友邻就在身边
星空团官方微信
手指移动,轻松掌握房产最新优惠活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房成本占营业额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