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盐改后的盐业公司司解体后,出售房屋怎样做账

盐业总公司称网络售盐违法 淘宝已下架_网易数码
盐业总公司称网络售盐违法 淘宝已下架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17日晚间消息,淘宝今日通过其官方微博表示,目前淘宝已经与盐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对所有食用盐相关产品进行下架处理。
受日本地震影响,国内部分地区近日出现食盐抢购现象。中国盐业总公司今天发出紧急通知称,将加强销区市场管理,加大成品盐调拨力度,抢购期间,盐业公司将实行24小时配送服务,保证市场供应。&盐和姜蒜不一样,盐有一套完整的产销供应体 制,首先是出厂价不会涨,其次是盐的批发价不会涨,第三是大型超市不会借机 涨价,借机 涨价的都是小商贩 ,这种情况不会蔓 延很长时间。市场期待大家的理性消费&,同时盐业总公司还表示,目前出现的抢购食盐情况最多会在两周之内完全恢复正常。
今天下午,有网友指出淘宝等网络购物网站高价出售盐,违反有关规定。中国盐业总公司立即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淘宝这种行为是违法的,食盐属于专卖商品,经营食用盐必须有相关批准。
半小时后淘宝正式宣布:&针对近期出现的食盐抢购,经与盐业管理部门紧急沟通,食盐是专卖商品,目前正对食盐进行下架处理。请广大网友不要参加抢购、囤购食盐,并积极维护食盐市场秩序,对有乘机贩销私盐、劣质盐及不合格食盐的商贩进行举报。&
在今天下午5时左右,淘宝已经有一家网店单日销售食用盐近万包,一些服装销售店家也打出了买衣服送食用盐的广告。
目前在淘宝搜索食用盐、盐等关键词已经找不到食用盐等相关产品,但是购买服装送食用盐的产品广告依然存在。
本文来源:驱动之家MyDrivers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起底中盐总公司
4月21日,发改委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将曝光率甚少的中盐推向了风口浪尖。中盐是一个什么公司?它又是如何盈利的?处于垄断地位的它为何还需要依靠财政补贴维持生存?
  一、中盐进化史
  顺着北京西站南路往南走,左转至莲花南路,再大约走300米,就可以看见中国盐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盐)的大厦,大厦不高,有A、B两座。
  中盐的前身是中国盐业公司,成立于1950年2月,直属中央贸易部(后改为商业部)管理,主要经营华北、华东、中南三大地区盐产品的采购、运输、调拨、销售、保管及出口业务,并在中央贸易部的授权下,领导与管理批发私商的盐业贸易。1954年划归中央轻工业部管理。
  1965年2月,中央为对盐业产销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打破地区和部门界限,在中国盐业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全国性的盐业托拉斯,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
  是年,薄一波兼任国家计委副主任,轻工业部党委向薄一波和中央做试办盐业托拉斯情况及今后意见的报告。
  1968年,盐业托拉斯被迫解体。1980年,中国盐业公司更名为中国盐业总公司。2000年划归国资委管理,为大型国有独资企业。
  二、中盐如何盈利?
<p style="padding:0 0 20px 0;"   资料显示,中盐目前主要从事食盐的生产、批发、销售等环节,处于市场的中枢地位。
  从生产方面看,不管是海盐还是井矿盐,工艺都很简单。海盐经过一系列工程生产出来盐后,根据颗粒大小,在生产线上加上碘,并包装即是食盐。
  食盐的成本不高,但利润要比工业盐丰厚,中盐的最大盈利正是来自食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毛晓飞曾做过一组调查数据:盐业公司从制盐企业购买食盐的价格为400-500元/吨,而其对外批发价格平均为元/吨,批发环节价差有4倍之多。而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专营的食盐,从车间到了市场终端,价格提高了近十倍。
  中盐的另一个收入来源则是给食盐加碘。根据法律规定,盐业公司负责碘盐加工、市场供应的监督管理工作。数据显示,食盐卖给盐业公司的价格通常为400元/吨,未加碘的工业盐市场价约为300元/吨左右,盐业公司加碘后价格为1500元-2000元/吨。有部分盐业公司指定制盐企业直接加碘,价格可达到900元/吨。此外,盐业公司通过“生产碘盐指标”控制制盐企业,每多给一万吨指标可获利40万。
  中盐既是市场上的玩家,也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
  盐业专营,中国已有千余年历史。这种专营制度形成的垄断归为国家垄断,通常被视为一种合法的垄断。
  在食盐分配计划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之前,中盐负责编制计划。一位长期关注盐业案件的律师邹佳莱称,“中盐拿计划就是拿钱。”
  1990年和1996年,国务院分别发布《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对盐业进行规范与调整。基于这二个文件,盐业计划审批权限下放至地方,但这并没有改变盐业垄断的格局,而是中国在食盐批发领域形成了从中国盐业总公司到各省级盐业公司的垄断体制。
  从地方层次上看,绝大多数省、市、区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即盐务局和盐业公司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形成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盐业公司参与甚至代行盐政管理和执法的政企不分、以企代政的直接后果。
  这种获利途径变成:盐矿生产企业给中盐的价格是500块,中盐给各省市的时候就到了1000块,各个省市的盐务局再发到地方上,可能就是2000块,最终到人们手里可能变成了3000乃至4000块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春晓此前撰文称,中国盐业体制政企不分,专营权和监管权合二为一,导致许多地方专营扩大化,监管弱化。
  三、中盐垄断利润去哪儿了?
  中盐这种垄断格局造就了它有来自多方面的盈利方式。但事实上,其公司利润并不高,甚至也和大多数国企一样,出现了亏损,靠财政补贴维持生存。
  资料显示,2004年,中盐年产盐1500万吨,占中国产量18%;食盐产量280万吨,占中国产量30%;年销售食盐160万吨,覆盖全国4.2亿人口,占36%国土面积,总资产规模37亿,控股子公司46家,职工5.3万余人。
  截至2013年9月底,中盐总营业收入达204.07亿元,比上年同期仅增加9.79亿,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亏损,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额为4.28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51亿元,获政府财政补贴2.36亿。
  邹佳莱认为,中盐的盈利不佳,主要是做了一件“既聪明又愚蠢”的事情。中盐一直有上市的计划,在盐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它把大量的盈利部分去投了氯碱和烧碱企业,这两块也是盐的最大用量的地方。
  按照这种投资格局,中盐是想把盐业下游也圈占起来。邹佳莱表示,中盐表面是很聪明,把盐业的上下游连起来,今后上市就有条件了,但中盐没有从事过这个行当,产能过剩后,生产出来卖不掉肯定就亏损了。
  另外,中盐在财报上也做了一些“手脚”。从中盐的多年财报看,一般前三季累计亏损的,但到了四季度以后,又往往能够扭亏为盈。但这种表现,事实上和盐业的运行规律没什么关系。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本期编辑:李愿
扫描二维码关注凤凰财经微信查扣雷厉风行,调查处理慢如“蜗牛”!龙岩盐务局前快后慢是为啥?_网易新闻
查扣雷厉风行,调查处理慢如“蜗牛”!龙岩盐务局前快后慢是为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改革了,我们吃的盐巴不再实行专营,放开价格允许跨省销售。肖先生是江西九二盐业在福建区域的负责人,他反映,为了在盐业体制改革中抓住机遇,他们公司早早的就开始布局,进军福建市场,龙岩地区是他们先开始的一个试点,但他没想到的是,在1月9号,公司刚进了一批盐产品到仓库,就被龙岩盐务局给查扣了。那么,这就公司盐巴遭扣押的原因是什么?”江西某盐产品在龙岩被扣近百吨对于龙岩盐务局扣押盐巴的消息,肖先生没有感到奇怪,因为从今年一月开始,他们公司已经三批次盐产品都遭到了扣押,最过分的一次是在路途中就被扣。为何政策都放开了,江西九二盐业的多批次产品还是在龙岩会被扣押呢?会不会是手续不完整呢?肖先生提供了在1月9号龙岩盐务局开出的违法抽样取证保存通知书,书中提到因无相关票据,无食盐批发许可证的行为才扣押了这些盐。对此,肖先生却表示,他们的手续很完整,并向记者提供了食盐批发许可证。”被扣押企业质疑龙岩盐务局执法不合理更让肖先生无奈的是,自从1月9号食盐被扣走后,他们也多次找到龙岩盐务局沟通,但对方总是以经办人员不在或者案件在调查为由,让肖先生先回去等结果,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江西九二盐业的工作人员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就算龙岩盐务局要调查,完全可以采取取样的方式,没必要全部封存,并且规定,在七天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然而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却依然没有任何说法。那么,江西九二盐业到底是不是因为违反规定导致盐巴遭扣押呢?”连续两天走访盐务局 相关负责人均不在为了弄清到底什么原因让江西九二盐业的产品被扣押,以及如今的处理结果,记者和肖先生来到了龙岩盐务局。记者找遍了整栋盐务局,只找到了综合办的3名工作人员,但他们表示他们无法处理,此事仍在调查中,能处理相关事项的负责人都在外出差或者开会。由于当天,龙岩盐务局的相关负责人均不在,记者和肖先生等人只好先回去。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了龙岩盐务局,依然找不到经办人。连续两天都未见到相关负责人,这样的经历对于肖先生来说,这一个月来时常遇到,幸运的是,这次工作人员愿意提供负责人的电话号码,随后肖先生致电了负责处理江西九二盐业被扣的龙岩盐务局刘大队长。”龙岩盐政大队长:在调查 仍无法处理这名龙岩盐务局的刘大队长承认,肖先生的盐被扣了一个多月。对于是什么原因被扣,调查进展到哪一步?这名刘大队长均不愿说明。为了处理这被扣近百吨食盐,肖先生往返龙岩盐务局数次,但没有一次有实际性的进展,这在肖先生等人看来,龙岩盐务局并非真正的想处理这个事,而是地方保护主义。当然,企业的猜测目前还缺少依据,因为福建的投资环境一直是包容的,可龙岩盐务局的做法和态度,的确容易引来排挤的质疑。另外,龙岩盐务局迟迟不处理,90吨盐巴被扣已经影响延误别人的商机,这样的损失,不知龙岩盐务局愿不愿意承担。—
我是不可调戏的分割线
—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日18:00-19:30向我们爆料的电话为0如果想要爆料,可以在我们的菜单里点击下方的“维权爆料”如需转载文章,请向小侠授权哦~不然,被小侠发现的话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本文来源:凡闻-第一帮帮团
责任编辑:netease_netease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 &#8212;&#8212;自流井盐业世家-贝奇-搜狐博客
贝奇的绿盛家园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 &#8212;&#8212;自流井盐业世家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
&&&&&&&&&&&&&&&&&&&&&&&&&&&&&&&&&&&&&&&&&&& &&自流井盐业世家
&&&&&&&&&&&&&&&&&&&&&&&&&&&&&&&&&&&&&&&&&&&&&&&&一,颜桂馨堂
&&&&&&&&颜桂馨堂是自贡盐业发展史上著名的四大盐业世家之一,桂馨堂是其家族堂名。
&&&&&&&&颜氏家族先后主持家政的有颜廷跃,颜仲秀,颜昌英,颜晓凡,颜觉吾,颜辉山,颜紫澜,,颜丽南。其中,数颜昌英、颜晓凡父子最为精明。
&&&&&&& 清雍正十一年(1733), 颜廷跃携妻儿由广东海丰入川,定居威远县连家冲。 颜廷跃有六子。他一边设馆训蒙,一边从事农耕。父子经过几十年的劳动积累,先后买得几块土地,其中包括自流井马冲口的一块。
&&&&&&& 乾隆9年(1744), 颜廷跃病逝。六个儿子分家,长子瑛华和五子倨华分得马冲口这股家产。 乾隆42年(1777), 颜倨华的长子仲秀由威远迁居马冲口,以农为主。仲秀有四子,长子昌训(字仕超),次子昌英(字厚庵),三子昌和(出继胞弟仲惠),四子昌应(字霭廷)。
&&&&&&& 颜昌英()自幼留心盐务,立志凿井,常与兄昌训一起细心了解盐井盛衰原委,研究盐层岩屑,观察地形地貌。嘉庆25年(1820),开始凿办永兴井,数年后,井深200余丈仍不见功,又遇硬石,很难凿进,人皆劝其放弃,他却加重锉头,继续深凿。道光5年(1825),破硬岩,咸泉骤涌,天然气也大量冲出,是一口盐、气两旺井。这眼井,煎锅300余口,最盛时烧800余口,获利甚丰,为颜家创办盐业奠定了基础。道光8年(1828), 昌训病故,,昌英独撑家业,又先后锉办北海井,来龙井。道光10年(1830),三兄弟分家。永兴井岁有盈利白银十万两,三房均分,各自发展盐业。颜昌英既懂钻井技术,又善辨地质岩层,数年内在马冲口凿东海,沅海,福海井,在周家冲凿同沅,同兴,同盛井,在马草山凿涌全,沅流,福海井,都一一见功。其弟颜霭廷也办井成功。颜氏家业大振,成为富荣盐场首富之一。
&&&&&&& 咸丰初年(1851), 颜昌英为避太平军袭击,遂同妻兄李振亨,好友王克家集资建寨。选址于富顺,威远,内江三县交界的牛头山上,历时7年,耗银7万两,建成取名&三多寨&。在营建三多寨的同时,颜,李,王在寨内各选地基,大造府宅。 颜昌英的住宅为全寨之首,大门内庭院中左右各植丹桂一株,取&桂子流芳&之意,故名桂馨堂,人们习称&颜桂馨堂&。
&&&&&&& 颜昌英在其胞兄昌训病逝后,转向投资贡井地区,创办新井。首先买下从贡井大桥起,沿河上溯到筱溪街尽头一带,凿办黄黑卤井多眼。以后,又推进到伍家坡,凿办江海井,沧海井,龙海井,潮海井等;在张姚二山凿办宝龙井,沛然井,沛川井;在艾叶滩凿办三阳井,三泰井,宝善井;加上马冲口原有卤,火井,共140多眼,日产卤水1000担,年产盐70余万担,年收入白银50余万两。
&&&&&&&&颜桂馨堂有两家盐号:楚岸名太和贞,在宜昌、沙市、海口设分号;计岸名恒兴隆,在重庆、江津、涪陵有分号。颜觉吾任盐号总管,经常往返于长江中上游,后向贵州发展,销售面宽量大,获利颇丰。清同治年间,命其胞弟霭廷出面联络中小运商,首建自流井第一家盐业公司,运济楚川盐。
&&&&&&&&颜桂馨堂进入极盛时期,拥有白银百万两以上,其子弟也多捐官。长子怀德(字晓凡)诰授通奉大夫;三子怀一(字辉山)驰封荣禄大夫,候补光禄寺署正;四子怀惺(字觉吾)授荣禄大夫,布政使衔,贵州候补道员;五子怀恩(字德符)候补督标中营都司;六子怀清(字紫澜)四品郎中。
&&&&&&&& 颜晓凡(),人称小诸葛。16岁开始辅助父理家业,未到30岁任永兴总管。乃父深许之,内外事悉委。在川盐济楚时期,他联络盐场其他盐商,开创重庆到湖北各岸销区,在适当地方设立运盐机构,并采取共同行动,大获其利。同时,又主张疏浚河道,设码头,畅通河道盐运。对自流井盐场内部事务主张统一措施,建立适应新情况发展的厂规厂法,促成&年限井&到&子孙井&的改革。
&&&&&&&& 同治2年(1863),四川总督骆秉章在自流井沙湾设立水厘局,从卤水中征收厘金,谓之&水厘&。自贡盐场王、李、胡、颜四大场主,井灶最多,利益损失最大,坚决反对。颜晓凡与王朗云秘密策划,使人散布征收水厘会造成大批盐工失业。盐工为保&饭碗&,相互串联,成群结队直奔水厘局,一举将其捣毁,成为震惊朝野的&水厘案件&。
&&&&&&&&&同治10年(1871), 颜昌英病逝,享年82岁。全家居丧,晓凡几兄弟长期不问盐务。同治12年(1873), 颜晓凡也溘然长逝。从此,颜氏家族开始走向衰落。光绪31年(1905),决定分家,5房人平均分地租60石,以及残基废井若干眼。兴盛100多年的颜桂馨堂至此彻底破落。
&&&&&&&&&&&&&&&&&&&&&&&&&&&&&&&&&&&&&& &二,王三畏堂
&&&&&&& 王三畏堂是自贡盐业发展史上著名的四大盐业世家之一。王三畏堂是其家族堂名。
&&&&&&& 明末清初,王氏祖先由湖北孝感迁到富顺县板仓坝(今沿滩区卫坪乡内),以凿井煮盐为业。王三畏堂的祖先玉川(号清莲)有子3个,王三畏堂系其长子王楷在嘉庆年间所建。随着王氏家族盐业的兴旺发达, 王三畏堂名扬巴蜀。从王三畏堂的建立到王三畏堂的解体,共经历一个多世纪,其间代表人物有王余照、王达之、王作甘等人。
&&&&&&&& 王余照()复姓王余,号朗云,嘉庆18年生。 道光18年(1838),年仅25岁的王余照目睹王三畏堂权力分散,资金匮乏,家业面临崩溃,倡议弟兄三人分居分产。分产后他把自己掌管的扇子坝出租给资金雄厚的陕西客商,订立&出山约&,引外资开发。 出山约规定:每凿一井,主人出碓房,车房和灶房地基,客方交押山银400两和凿办资金。凿成见功,全井每月收益分为30股(30天),主人占12股,客方占18股,客股使用期限18年,满期后客方将其生产资料等无条件全部归还主人所有。王余照通过这种&客来起高楼,客去主人收&的方式,既同客方合伙经营,又可利用押山银独自淘复旧井,废井。道光末年至咸丰年间,他在扇子坝与陕商合办或独立开办的几眼卤井陆续见功,获利甚丰,产量占富荣盐场十分之一,居全场第一位。
&&&&&&& 王余照抓住清政府令&川盐济楚&的机遇,开设广生同盐号,并在邓井关、泸州、重庆以及湖北的宜昌、沙市、洋溪等地设立分号,经营济楚川盐运销业务,几年间收入上百万。此外,他还大量购置良田,跨富顺、荣县、威远、宜宾数县至万顷,年收租谷1.7万余石。在王余照的主持下,三畏堂家业大振,堪称富荣盐场的首富。
& &&&&&咸丰十年(1860),李永和、蓝朝鼎在云南昭通领导农民起义,次年义军入自流井攻打大安寨。王余照率地方团练,配合清军顽固抵抗,义军多次攻寨不克,失利退走。战后,清廷视他抵抗义军&有功&,诏令王余照赏戴花翎。同治2年(1863), 富荣盐场设水厘局,增抽水厘,井户每推吸卤水一担,征厘金铜钱一、二文。为保护盐商利益,时已捐候补道的王余照,与颜晓凡等人密谋,指使盐工捣毁水厘局。案发后,富顺县知县传讯王余照,他自恃有钱有势,态度傲慢,语多不逊。知县盛怒,将他收监入狱。适逢全国数省遭灾,王余照借此机会向清廷捐银7万两助赈,朝廷即在他候补道上加按察使衔,赏二品顶戴及三代一品封典。圣旨到达富顺县,他头戴红顶花翎,身穿紫色朝服,由监狱架设的天桥高视阔步出狱。水厘事件,只好作罢。光绪3年(1877),四川总督丁宝贞改川盐商运商销为官运官销。这项盐务制度改革,有损垄断产、运、销为一体的大盐商的利益,引起王余照不满。他凭借与朝廷官员有私交,即上书户部、都察院,反对丁的改革。丁因王阻挠征收水厘未惩办,现又控告他办官运,决心一并严惩。丁将王余照的劣迹上奏朝廷,清廷准予&从严惩办,着即先行革职,交丁宝贞提省确切审办,以示儆惩&。王余照获密报,吓得立即逃往他乡避难。光绪7年(1881),他悄悄回到自流井。 光绪10年(1884)病逝。
&&&&&&& 王余照死后,由堂侄王惠堂继任王三畏堂总理。在王惠堂任职期间(),各房攀比挥霍,井灶瘫痪,债台高筑,债务达六、七十万两白银。
&&&&&&& 为挽救衰败,富顺县知县出面加委王达之接任王三畏堂总理。王达之系王余照堂侄,长房当家人。他主持王三畏堂后,即着手整顿产业,清理债务。为偿还急债,被迫出卖威远县和鸿鹤镇的田地约2000石租谷。在他任职14年(),王三畏堂主要产业有:黑卤井20余眼,日产1000担左右,黄卤井10余眼,日产100担上下以及数口岩盐井;天然气井10余眼,烧锅700口左右;每年产盐14.4万包,约占全盐场的12%;输卤设施有贡井到自流井的大通枧,大坟堡到郭家坳的大生枧,日输卤共1000余担。运输业务以广生同盐号总管,每年由官运局核定销额72儎,占盐场商运销总额的42%,居首位。其他商号有富昌生,总号设自流井,江津、泸州设分号,主要业务是采购井灶所需的大米、胡豆、黄豆、菜油等物资。此外,还有年收租谷3000石的田土。王达之在任期间,力挽狂澜,所欠债务还清近四分之三,尚欠18.3万两, 王三畏堂仍拥有百万家资,族人称他为&守成令主&。
&&&&&&& 宣统2年(1910),王达之去世后,由于王三畏堂族人争权,债务又越欠越多。其间,虽有王作甘的一番作为,一度出现起色,积存现金3万余两,但又遭兵祸,从此王三畏堂一蹶不振。至民国17年(1928), 王三畏堂连本带息欠债高达105万两,被迫以大量财产作抵押。显赫近一个世纪的王三畏堂走向彻底衰亡。
&&&&&&&&&&&&&&&&&&&&&&&&&&&&&&&&&&&&&&&
&&&&&&&&&&&&&&&&&&&&&&&&&&&&&&&&&&&&&&& 三,李四友堂
&&&&&&& 李四友堂是自贡盐业发展史上著名的四大盐业世家之一。四友堂是其家族堂名。
&&&&&&& 元朝末年,李氏先祖由河南省固始县迁四川富顺县鸿鹤镇,从事农耕。明嘉靖年间,李氏又兼凿井盐。先祖李果育()传中写到:&吴三桂镇云南,欲专盐务,课税无纪,灶民苦其催科,祖李果育赴上宪呈请,井灶至今蒙庥&。李四友堂的先辈在明末清初成为有名的盐商。清康熙7年(1668), 李果育去世,胞弟李元素继起当家。他秉承李果育创业精神:&大治家事勤耕凿,广田园,房舍奴马皆有可观&,家业稳步发展。同时遵循李果育遗嘱:&偷得余闲勤垦凿,未忘积念在诗书&,竭力培养子弟。李元素的儿子昌期,中康熙科举人,历任知县,同知等职。李氏家族融仕、工、农、商为一体,促进家业发展。李昌期有四个儿子,其四子九如的次子李艺是秀才,从事盐业,是盐场的活跃人物。李艺的侄儿世缙,中乾隆恩科亚元,李艺的儿子世绶嘉庆科选拔考授正白旗教习,历任知县。李世缙有四个儿子,维均、维基、维伒、维爔。李维钧死后,四友堂一时门庭冷落,经济不振。
&&&&&&& 道光七八年间(),李维基到成都应乡试,结识陕西巨商高某。高得知盐业可获大利,愿投资白银3000两,与李维基合伙经营。李四友堂出井厂基址,陕商出钱,股权各占一半。李、高合资后,新凿卤井7眼,日产200余担;火井3眼,烧盐锅600余口,经济力量日益雄厚。道光19年(1839),大兴土木兴建宗祠族堂,建成后命名&四友堂&,祈愿家族如梅、兰、竹、菊四友那样和谐。道光末年,李维基病故。其时,李四友堂非常富裕,除拥有井、灶外,田产年收租谷400余石,堪称富荣盐场的首富。继后,接任李四友堂总办的是李祥庵,李德山,李四友堂进入极盛时期。
&&&&&&& 李祥庵是李维均的儿子,为人颖敏,谨厚,寡言。在李维基任李四友堂总办的21年间,他作为叔父的助手也有10余年,了解盐场业务.。李祥庵任总办24年,多谋善贾,先后新凿和新办井眼100余口,拥有火圈800多口,日产卤水数千担。太平天国时期,海盐受阻,两淮淡食,清政府令&川盐济楚&。李祥庵抓住机遇,同他的亲家王余照等盐商合资组织盐号,运盐济楚,几年间获巨利。合伙盐号解体后,他又独资开设像形泰盐号,专事运输济楚之盐,利润大增。在农村,他又广置田庄,年收租谷由400余石增至5000石。
&&&&&&& 同治12年(1874),李祥庵病逝,由堂弟李德山接任李四友堂总办。又新锉大山、大源、大德、大江、顺龙、双福等井,其中与他人合资的双福井是轰动一时的著名大井,所产黑卤咸量冠于全盐场,天然自喷,日产1000担.在卤水的采购和运输方面,光绪2年(1876),创办贡井至自流井的大生枧,每天输卤水3000多担,为当时十大枧之一。对运盐字号则进行革新,吸取陕帮的先进办法,取消祥鑫泰,而在重庆设字号大生厚,专管楚岸和计岸运销活动;在綦江设大生美,仁怀设协兴隆,分别经营綦、仁边岸盐务。此时,李四友堂井、灶、枧、号俱全,资本愈百万,仅次于王三畏堂,居富荣盐场全场第二位。
&&&&&&& 光绪16年(1890),李德山退休,李绍棠主持李四友堂。李德山交班时,虽已负债,但除去债务李翼臣的现款及存盐,尚有资金90多万两白银.。李绍棠任总办3年,后又由李翼臣继任6年,存款耗尽,债款剧增。光绪25年(1899), 李翼臣下台,李四友堂负债高达96万两, 灶、枧、号的业务一蹶不振,经济面临破产。
&&&&&&&& 光绪25年(1899),到宣统末年(1911), 李四友堂由年仅20岁的李星桥任总办,采取许多措施,他与李四友堂族人订立约法三章,严格执行。对债务或软拖或硬抗,对同业或巧取或豪夺,对官府或逢迎或贿赂,在他的主持下, 李四友堂得以中兴,极盛时火圈共1200余口,所欠债务偿还70多万两。李星桥制定的约法三章,名曰族人共同遵守,其实是限制别人,而自己则大置私产,其私产总额大大超过前两任总办,引起族人强烈不满。宣统3年(1911)9月中旬,,李四友堂李镜明、李思诚、李少莲、李德文以威胁手段,逼李星桥交出李四友堂印章。
&&&&&&& 李星桥下台后,,李四友堂聘杜鼎珊任总办,这是李四友堂历史上第一个外姓掌管大权。 杜鼎珊任总办两余年。民国三年(1914),李琼圃、李德文、李镜明、李思诚,相继作李四友堂负责人。因为这些人均系游手好闲的大爷,盐业事务所知甚少,不善经营,负债累累。民国16年,李德潜及其母舅颜宪阳继任总办,此时,李四友堂的各个盐号均停止运销业务,卤井自流井有盛海、红海2眼,贡井地区有齐生井,3眼日产卤水约1200担,其余多数系合伙经营火圈总数尚存470余口。昔日每天输卤水二三千担的大生枧,此时每日仅输几百担。
&&&&&& 李四友堂年收租谷也由极盛时的5000余石降至160余石,乡庄田产所剩无几。盐业大家族已成破落户。
&&&&&&& 民国20年(1931),李四友堂尚存180口火圈,又以14年为期出佃。李鹤蕃负责李四友堂的大柜房,管理乡庄田产及80多处井,灶残基废业。民国34年(1945),火圈出佃期满,李四友堂收回自办,但火圈已减至100余口。抗日战争时期,川盐第二次济楚,促进盐业发展,李四友堂家业又开始回升。由于族人争利,民国36年(1947)上半年,李鹤蕃被迫交出家政,由李伯权等作李四友堂的当家人。数月后伯权下台,鹤蕃东山再起, 井、灶营业逐渐好转。民国37年(1948),李四友堂族人大分家。从此,具有100余年历史的李四友堂不复存在。
&&&&&&&&&&&&&&&&&&&&&&&&&&&&&&&&&&&&&& 四,胡慎怡堂
&&&&&&&&胡慎怡堂是自贡盐业发展史上著名的四大盐业世家之一。胡慎怡堂是其家族堂名。
&&&&&&& 胡氏祖籍江西吉安。清嘉庆年间,胡先祖胡礼纬同族人入川到自流井经商,取妻吴氏,生一子一女。礼纬死,子元海回原籍。后在族人资助下,元海贩运棉布又至自流井,积得银两,购置店房,开设&元和 &布店。道光年间,胡元海投入部分资金与人合伙经营盐业,获大利。随后,又买下丘镇(今筱溪,长土一带)大码头至伍家坡的白泥坳寨子岭坡地。他在购置的土地上,开凿盐井见功,获利甚丰。为便利经营管理,在寨子岭靠旭水河旁建一正二横房舍作盐业总柜房,全家亦由自流井迁到此地。胡元和经营盐业,采取&以井创井,独资经营&。在用人方面,他十分器重有才干的人,委以重任,并以女许之。3个女婿均是经营能手,如深得经营之道的雷小松被委以井灶总经理,以熟悉农事的王笔田为农庄总经理,钟春泉对社会交际在行则专管内外交往。三人对胡元海十分忠心,人们称为&胡元海窝子班&。
&&&&&&& 胡元海有四子,长子承钧(号勉斋),勉斋13岁开始随父习商,勤奋好学,深得其父言传身教。父死后,勉斋继掌家业。他在生产经营中,淘旧井和锉新井并举,产盐与运销一体。第一次川盐济楚时期,初设&聚义长&盐号于自流井,后又在湖北宜昌和沙市设分号。同时,在乐山设白腊行,在成都承顶经营&福元典&。以盐为主,兼营多业,家业大振。同治末期,新建住宅,分上,中,下三厅,内设花园,总柜房设于此处,取名慎怡堂。胡慎怡堂有盐卤井,火井11眼,役牛500多头,年收租谷5000余石,运盐资金及现银30多万两。
&&&&&&& 光绪18年(1892),勉斋去逝。次子念祖(号汝修)主持家政,经营方式改重资开凿火井为深凿黑卤井以求增重咸量,重改进生产设施和技术。胡汝修长聚井口交流经验,
&&&&&&& 如遇井下发生故障,亲赴现场,共同商议治理方案。继成井见功后,又将煎盐卤水混合使用,黑卤占80%,黄卤占20%。煎盐中,使用下渣成盐,下豆浆提清化净等技术,制成质佳的花盐,专供&福临怡&盐号运销湖南,湖北,深受欢迎。他还在继成井首开天然气煎制巴盐,较原用煤炭烧制的巴盐质量更佳,贡井盐商纷纷效仿,形成自贡盐场&东花(盐)西巴(盐)&的格局。在胡汝修的精心经营下,胡慎怡堂家业更胜先辈,新凿黄黑卤井10眼,接办他人废井5眼,火圈500多口;所雇井灶员司50余人,工人上千人;役牛600余头,骡马100匹,年盈利白银12万两。庄佃户170余家,年收租谷7600余石,成为贡井首富。
&&&&&&& 光绪14年(1888),结识赵熙。以后,赵熙看中胡汝修次子庸章(号师仲),以长女许之。赵熙在清廷任职,向胡汝修提议为其弟兄子侄纳款捐官。胡汝修借赵熙之力,捐得分部郎中,赏戴二品花翎;堂弟树良捐得盐枧举,赏戴花翎;子铁华,师仲,兄子孝先,迪先等人,都捐得官衔。一时胡氏家族,官盖云集。
&&&&&&& 胡慎怡堂在勉斋,汝修时期,乐为地方兴办慈善事宜。勉斋晚年,独资修筑威远县界牌场至简阳的东大路官道,未竟即逝,由汝修续建,前后逾3年竣工。每年年终,以米100余石,铜钱1000余串,赈济贫民,列行四五十年。清光绪32年(1906),至次年,
&&&&&& &遇大旱,汝修令人广制薄饼,廉价售给饥民。他还设痘局多处,为幼儿免费种牛痘,设医院免费为贫苦人治病。四川筹赈局赠予胡慎怡堂&惠济芸生&匾一块。
&&&&&&& 民国2年(1913),胡汝修因体弱多病,委家政于兄子胡孝先和自己的长子铁华。孝先掌家不久,即按五房分产,随即各自经营,各谋其利。其间,胡孝先及其妻颜氏均蓍鸦片,不事经营。胡汝修见其子侄败坏家业,亦无可奈何,于民国17年(1928)去世。
&&&&&&& 胡铁华继掌家政后,广结官宦富绅,获军阀及地方权贵支持。胡先后出任自贡商团总会办,自贡市政共所所长,富荣盐场东西两场场商联合办事处主任,贡井盐场评议公所所长等职。民国25年(1936),又任国民政府国民代表大会代表,抗日战争后期任贡井场商联合办事处主任。他以胡氏家族盐业为基础,又凭盐业团体负责人地位强行经营盐业。初期,租推王姓岩盐井,拥有瓦斯180余口,继又顶承和通枧(后更名同新枧),因而井,枧,灶,号齐全,大有振兴胡氏家业之势。但终因不善经营,又成天沉溺官场,加之蓍及鸦片,以及中小井灶商民反对,以至债台高筑。民国37年(1948),胡孝先病亡。至此,胡慎怡堂四代120余年的盐业世家,日落西山,完全衰败。
&&&&&&&&&&&& 此篇文字摘自《自贡市志》,有史可查。黑白照片为自流井历史图片,彩色照片为我对自贡市盐业世家之一张公馆(张家花园)的访问所摄。
&&&&&&&&&&&&&&&&&&&&&&&&&&&&&&&&&&&&&&&&&&&&&&&&&&&&&&&&&&&&&&&&&&&&&&&&&&&&&&&&& 旧时自流井照片
&&&&&&&&&&&&&&&&&&&&&&&&&&&&&&&&&&&&&&&&&&&&&&&&&&&&&&&&&&&&&&&&&&&&&&&&&&&&&&&&&&&&&&&&& 旧时自流井照片
&&&&&&&&&&&&&&&&&&&&&&&&&&&&&&&&&&&&&&&&&&&&&&贡井张家花园(张公馆遗迹)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改后尴尬的盐业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