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势是应该让步吗

亲,日起,彩贝用户自购不享受站内优惠,享受彩贝积分;彩贝用户合买不享受任何优惠!
当前位置:
  地点:江原市
  天气:5度
  场次:韩职第9轮
  江原FC上轮联赛做客4-1大胜全南天龙,结束了联赛4连败战绩,本赛季江原FC在韩职联赛表现飘忽不定,8轮联赛全部分出了胜负,目前取得了4胜4负战绩,积12分排名韩职第五位,落后领头羊全北现代9分优势,江原FC8轮联赛打进了15球,丢掉了15球,攻防表现较为激进。本战江原FC金镐浚因为上轮吃到红牌而停赛,这对江原FC的后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全北现代是本赛季韩职联状态最为稳健的队伍,球队亚冠杯小组最后一战主场3-0大胜香港杰志后,以小组第一位的身份获得了出线资格,回到联赛,全北现代客场1-0击败了济州联队,各项比赛里取得了8连胜战绩,状态十分火爆。目前全北现代8轮联赛取得了7胜1负战绩,打进17球,丢掉4球,以4分的优势领跑联赛积分榜。联赛客场方面,全北现代唯一失利是客场2-3不敌仁川联合,随后球队在客场取得3连胜战绩。
  两队最近6次交战,江原FC战绩为1平5负,打进7球,丢掉20球。
  亚盘早盘全北现代客让半/一中水盘面起步,两队往绩对比,全北现代占据了绝对优势,早盘起步合理,并非借势全北现代近期状态强势,而强拉上盘让步优势,要知道本赛季全北现代首个联赛客场就是强拉让球格局下爆冷不敌仁川联合,本战欧赔平赔高企,没有预留太大空间,负赔指数即时压低,存在一定分流效果,全北现代近期状态强势背景下,看好其保持连胜势头。
你可能还会感兴趣的资讯点击收听单词发音&&
n.坏事;恶习;[pl.]台钳,老虎钳;adj.副的
参考例句:
He guarded himself against vice.他避免染上坏习惯。
They are sunk in the depth of vice.他们堕入了罪恶的深渊。
n.凝血,血污;v.(动物)用角撞伤,用牙刺破;缝以补裆;顶
参考例句:
The fox lay dying in a pool of gore.狐狸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
Carruthers had been gored by a rhinoceros.卡拉瑟斯被犀牛顶伤了。
adv.显然地;表面上,似乎
参考例句:
An apparently blind alley leads suddenly into an open space.山穷水尽,豁然开朗。
He was apparently much surprised at the news.他对那个消息显然感到十分惊异。
n.心理,心理学,心理状态
参考例句:
She has a background in child psychology.她受过儿童心理学的教育。
He studied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at Cambridge.他在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
adv.照字面意义,逐字地;确实
参考例句:
He translated the passage literally.他逐字逐句地翻译这段文字。
Sometimes she would not sit down till she was literally faint.有时候,她不走到真正要昏厥了,决不肯坐下来。
n.对超自然力敏感的人;adj.有超自然力的
参考例句:
Some people are said to have psychic powers.据说有些人有通灵的能力。
She claims to be psychic and to be able to foretell the future.她自称有特异功能,能预知未来。
adj.胜利的,得胜的
参考例句:
We are certain to be victorious.我们定会胜利。
The victorious army returned in triumph.获胜的部队凯旋而归。
n.红利,股息;回报,效益
参考例句:
The company was forced to pass its dividend.该公司被迫到期不分红。
The first quarter dividend has been increased by nearly 4 per cent.第一季度的股息增长了近 4%。
v.(在政治方面)游说( canvass的现在分词 );调查(如选举前选民的)意见;为讨论而提出(意见等);详细检查
参考例句:
He spent the whole month canvassing for votes. 他花了整整一个月四处游说拉选票。
I'm canvassing for the Conservative Party. 我在为保守党拉选票。 来自辞典例句
adj.决定了的,坚决的;明显的,明确的
参考例句:
This gave them a decided advantage over their opponents.这使他们比对手具有明显的优势。
There is a decided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and Chinese way of greeting.英国人和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有很明显的区别。
vt.证明,证实;发证书(或执照)给
参考例句:
I can certify to his good character.我可以证明他品德好。
This swimming certificate is to certify that I can swim one hundred meters.这张游泳证是用以证明我可以游100米远。
adj.错误的,不正确的,不准确的
参考例句:
The book is both inaccurate and exaggerated.这本书不但不准确,而且夸大其词。
She never knows the right time because her watch is inaccurate.她从来不知道准确的时间因为她的表不准。
adj. 卑下的,谦逊的,粗陋的
vt. 使 ... 卑下,贬低
参考例句: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humbled him. 考试成绩挫了他的傲气。
I am sure millions of viewers were humbled by this story. 我相信数百万观众看了这个故事后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
adj.极度的,最重要的;至高的,最高的
参考例句:
It was the supreme moment in his life.那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He handed up the indictment to the supreme court.他把起诉书送交最高法院。
n.团结,联合,统一;和睦,协调
参考例句:
When we speak of unity,we do not mean unprincipled peace.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
We must strengthen our unity in the face of powerful enemies.大敌当前,我们必须加强团结。
n.持续,地位;adj.永久的,不动的,直立的,不流动的
参考例句:
After the earthquake only a few houses were left standing.地震过后只有几幢房屋还立着。
They're standing out against any change in the law.他们坚决反对对法律做任何修改。
n.陆军中尉,海军上尉;代理官员,副职官员
参考例句:
He was promoted to be a lieutenant in the army.他被提升为陆军中尉。
He prevailed on the lieutenant to send in a short note.他说动那个副官,递上了一张简短的便条进去。
adj.卓越的,杰出的,著名的
参考例句:
Elephant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animals by their long noses.大象以其长长的鼻子显示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
A banquet was given in honor of the distinguished guests.宴会是为了向贵宾们致敬而举行的。
n.(美)国会议员
参考例句:
He related several anecdotes about his first years as a congressman.他讲述自己初任议员那几年的几则轶事。
The congressman is meditating a reply to his critics.这位国会议员正在考虑给他的批评者一个答复。
n. 党派性, 党派偏见
参考例句:
Her violent partisanship was fighting Soames's battle. 她的激烈偏袒等于替索米斯卖气力。
There was a link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m, more important than affection or partisanship. ' 比起人间的感情,比起相同的政见,这一点都来得格外重要。 来自英汉文学
n.民主主义者,民主人士( democrat的名词复数 )
参考例句:
The Democrats held a pep rally on Capitol Hill yesterday. 民主党昨天在国会山召开了竞选誓师大会。
The democrats organize a filibuster in the senate. 民主党党员组织了阻挠议事。 来自《简明英汉词典》
n.总统(校长,总经理)的职位(任期)
参考例句:
Roosevelt was elected four times to the presid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罗斯福连续当选四届美国总统。
Two candidates are emerging as contestants for the presidency.两位候选人最终成为总统职位竞争者。
本文本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抓取和网友提交,仅供参考,部分栏目没有内容,如果您有更合适的内容,欢迎
分享给大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透过台湾大选看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一、2012年台湾选举解读
(一)2012年台湾选举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首先,从经济形势来讲,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复苏乏力,明显表现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都受到波及,台湾也不景气,选民感到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这对马英九的国民党政府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但这不是马英九个人所能解决的,而是世界经济大趋势使然。2011年台湾经济发展表现虽然不如预期,经济增长率数度下调,但总体上运行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与衰退现象。在经济维持增长情况下,台湾GDP总量扩大,人均GDP首次突破2万美元(预计为20848美元)。尽管经济增长放慢,然而在台湾当局改善就业政策的积极努力下,就业形势有所改善,失业率持续下降。总体上失业形势有明显改善。通胀方面,尽管部分物价有明显上涨,但总体物价增长较为平稳,CPI年增长率上半年为1.6%左右,下半年只有1.3%左右,低于原预期的2%增长水平。 其次,中国大陆的崛起和发展对周边、对台湾岛内都有影响,对岛内民众也是提振,意识到台湾发展离不开大陆。特别是日大陆和台湾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实施一年多,已经在两岸特别是在台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ECFA的带动下,两岸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雄厚,两岸关系不断书写出新的篇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已无法改变。 台湾自实行民主化后,两岸格局由过去“统一的大陆对抗统一的台湾”演变为“统一的大陆对抗分裂的台湾”。借助台湾的民主,大陆的力量迅速进入到台湾,和国民党结成对抗台独的同盟。国民党执政后,大陆更利用成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强大经济实力,对台湾产生影响(台湾的经济总量仅为大陆的6%)。目前,台湾出口的40%在大陆,外贸顺差高达800亿美元。另外其最大的对外投资地也是大陆。到今天已经有近两百万台湾人在大陆生活。双方实行三通和开放大陆游客之后,一年间就有上百万人进入台湾观光消费。可以说台湾在经济上已难以脱离大陆。大陆的底线十分清晰:必须承认“九二共识”。这些都对台湾持不同两岸政策政党的选举造成影响。 再次,美国虽然重返亚洲,但很多地方需要与中国合作,尤其金正日去世带来的朝鲜半岛形势变化,美国也认为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大家利益,在此次选举中也发挥了正面影响。 由于美国正处于冷战以来最为困难的危机时期:社会严重不安,政党严重恶斗,为刺激经济,需要做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中国支持,而且美国还面临着伊朗、朝鲜、核扩散以及环境问题的挑战,实在不想在台湾海峡再生事端。于是自台湾进入大选季节以来,美国不断释放支持马英九的信号,打击民进党。日,正当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蔡英文主席结束华府访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一位不具名美国官员说:“她(蔡)让我们深切地怀疑,是否同时愿意及有能力,维持两岸近年来所享受的稳定。”而这正是国民党的一向质疑。
随后美国接连派高官访问台湾。日, 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库马尔访台,他是2006年之后美国访台最高阶官员。在大选还有一个月的时候,美国又派遣国际开发总署署长沙赫来台访问,他的官阶相当于副国务卿,又高于库马尔,并会见了马总统。在距投票还有半个月的时候,美国又宣布将台湾列入免签证候选国。在距选举只有一周的时候,即日,安全会议发布新闻稿指出,针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的《国防战略指导文件》,美国在台协会官员已向国安会简报。由于国际上通常两国政府互相简报,都不对外说明,所以此不寻常作法凸显美对马政府之信任。在距选前只有三天的时候,前在台协会处长包道格观摩选举,公开表示美国把蔡英文所提的”台湾共识”看成是不可能的事,马英九获胜将使美国“松一口气”。 (比较有趣的是,没有任何一方敢于指责美国干预)
最后,不能不看到两岸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台海要和平、两岸要发展,与台湾主流民意是一致的。台湾主流民意追求稳定,我们追求稳定,中美关系追求稳定,台海地区追求稳定,让很多人最后选择了稳定的政权,稳定的两岸关系。
(二)2012年台湾选举结果分析 2012年台湾大选可谓“过程惊心动魄、结果出人意料”。国民党的马英九虽然有清廉、经济发展、两岸稳定的王牌以及执政资源,但却一直选情紧绷,毫无优势可言,直到选前最后一刻,谁也不敢断定鹿死谁手。 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结束。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吴敦义获胜,得票6891139张,得票率为51.6%;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苏嘉全得票6093578张,得票率为45.6%;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林瑞雄得票369588张,得票率为2.8%。 从票数来讲,民进党的情况并不是很差,得票率在46%左右,国民党只领先了6个百分点,而2008年国民党是领先16个百分点,降低了10个百分点。从“立委”选举结果看,国民党这次得到64席,2007年国民党拿到的是81席,减少了17席,民进党反而增加了13席。
1、马英九及国民党赢在哪里
首先,这次选举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九二共识”发挥了正面影响,这场选举到最后变成对“九二共识”的“公投”。不管历史上有没有“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怎么形成的、大家对“九二共识”怎么解读,现在变成对“九二共识”是否认同的问题。即使没有“九二共识”,今天大家都需要一个“九二共识”,失去“九二共识”,两岸就没有基础。这是一个新的共识,变成了两岸关系一个新的指标。过去两岸因素影响不了台湾选举,甚至起负面影响,但现在两岸关系在选举中发挥了正面作用,这是一个新的特点,我们不能回避。 马英九及国民党主张两岸和平发展,承认“九二共识”,显然最能确保台湾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九二共识”在这一次选举中得到多数民众肯定。 其次,马这几年的执政基本上得到了民众的肯定,也可以看出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符合两岸民意,台湾民众最终做了理性的选择。这场选举最后,台湾企业界的表态至关重要,企业家对“九二共识”的力挺,影响了选民追求安全稳定的愿望。说明两岸经济合作对两岸企业、对两岸民众产生了非常大的正面影响。 再次,马英九胜在个人形象,他是一个理性、沉稳、忠道的人,非常敬业、廉洁,大多数民众相信马英九是可以托付重责大任的人。三位候选人中,马英九的个人竞争力最强,这是台湾民众将神圣一票投给他的最重要因素。他过去四年的执政也得到多数民众肯定。 马英九获胜首先是台湾内部因素决定,两岸因素只是外部因素,马英九个人因素是第一位的,两岸和平主张是马英九的政策之一,也是马英九获胜的关键因素,可以说起到临门一脚的作用。台湾民众在选举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候选人怎么样,谁最值得托付,谁的主张更符合民众要求。对于大多数台湾民众来说,稳定与发展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2、蔡英文及民进党败选原因 民进党败选的原因,一是处于在野党的地位,没有行政资源,而且这几年相对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现在台湾民众最希望两岸能够和平,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对“九二共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让民众感觉到他还是对抗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担心如果蔡英文上台,两岸走向对抗,对两岸局势不利也就对台湾人不利。所以这也是一个要害,对抗不如对话。 在两岸问题上,民进党不能从大局出发,经常在发言中讲一些挑衅的话,不顾大陆人民的感受,使得大陆对蔡英文和民进党高度不信任。蔡英文自己也承认没有处理好两岸政策成为民进党败选非常重要的原因。 蔡英文败选的最主要因素是她个人政治魅力不如马英九;另一方面,与马英九相比,她缺乏从政经验,拿不出非常具体强而有力的政策主张。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实际上很多绿营人士意识到这一点,但民进党内部在此问题上没有办法达成共识,民进党内一直存在着“台独基本教义派”与务实派之争。蔡英文无论靠近哪一方都很难,如果太靠近大陆两岸和平发展,与大陆保持一致,它会失去基本盘;如果过于对抗,会失去中间选民。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比较为难。 蔡英文此次失败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没有完成民进党的转型,没有做好再次执政的准备,从投票结果也可以看出,蔡英文提出的“台湾共识”根本不可能达成,蓝绿阵营依然明显。 蔡英文本来有优势,年轻、女性、台湾本土、知识分子、也有魅力,但千条万条好,就是一条不该搞“台独”。蔡英文抛出“台湾共识”,就是想抵制“九二共识”。什么叫“台湾共识”?其实就是李登辉讲的“台湾共同体”,就是“台独共识”,再怎么解释粉刷,也看得出来。蔡英文与李登辉跟得走得很近,李登辉有日本名字,蔡英文也有日本乳名,对日本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忘记了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的一份子,到现在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这个人有才智,有知识,是可造之材,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实在可惜的就是走上错误的道路,搞“台独”。
3、台湾的政治生态 马英九以80万张选票胜出,说明“九二共识”得到台湾大多数选民的肯定,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主流民意,并会继续健康稳定发展。但马英九在两岸问题上“不统、不独、不武”的立场不会轻易改变,两岸政治协商不会有明确时间表。对于民进党背后40%的民意,大陆也不能忽视。 整个选举过程,台湾选民更加理性,这是台湾民主政治发展这么多年的进步。但依然有不理性的一面,我们注意到民进党依然获得了高达46%的民意支持率,为了支持而支持,为了反对而反对。蓝绿版图没有改变,绿营还是抱得很紧,蓝营也抱得很紧,感情的因素依然很大。 国民党赢得了此次选举,但就两党发展趋势来讲,国民党实力是下降的。另一方面,马英九执政的四年,想做所谓“全民总统”,蓝色选民对他的期待并没有得到满足,而绿色也很难争取到,得票率下降恐怕也跟马执政理念、政策有关。 蓝绿版图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上还是北蓝南绿的大格局。台湾南部还是民进党表现的更好一些,北部和中部民进党不如国民党。从区域的分布来看,变化不是太大,大多数的地方还是国民党领先,在南部民进党稍微领先一些,但领先的幅度并不如预期,国民党在南部还是有一定起色,但困难还不小。然而从“总统”选举得票率和“立委”选举席次来看,绿营在增长。台湾政治从九十年代到现在的历次选举中,得票来看,绿营从30%左右,慢慢到40%,这次甚至到46%,民进党还是拿了600多万票;国民党则从70%降到50%,总的趋势是绿营上升、蓝营下降。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国民党长期执政,有一部分本土力量对国民党存在着不满,特别是在中下层,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改善,恐怕这个问题还是要害,民进党这次其实并没有打阶级牌,国民党这方面可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
就政党而言,从长期来看,国民党和民进党都要立足本土,因为本土力量越来越占绝大多数,如果不能反映本土势力,就没有选票,像新党这样的政党根本就很难存在,所以一定要立足本土,国民党也是明确要走本土化这条路的。但立足本土不等于两党趋同,两个政党还是有区别的。 通过这次选举,可以看出蓝绿基本盘越来越拉近。民进党在南部拥有绝对优势,无论“立委”选举,还是蔡英文的得票;同样,浊水溪以北,国民党的基本盘大于民进党。蓝绿基本格局还没有打破。 “国民党过不了浊水溪”的说法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其实国民党起初在南部的势力还是很高的,所以应该从变化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未来四年马英九做的比前四年更好,“跃过浊水溪”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情。 北蓝南绿格局的形成有深层原因,从民众角度看,南部民众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受到一定的局限,南部民意在很大程度上是民进党所塑造的。这种塑造是长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国民党在南部积累了太多的政治包袱。同时,国民党在南部耕耘不够,这些年来在南部投入的不够。当然,与政治人物的挑拨也是有关系的。 这场选举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比如为什么南部选票比原来预估流失得少?为什么北部选民对民进党支持率下降?我们都要找到原因,我们需要通过这场选举,找到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规律,我想这比知道结果更重要。
二、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日,经过海峡两岸多次的内部沟通和专家工作商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分别代表两岸,在重庆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全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是涵盖两岸间主要经济活动的框架协议,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市场开放、规则、争端的解决、投资、合作等进行协商协议,目的是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避免过去两岸经贸关系时进时退的现象,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沿着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自由化的正确方向前进。 1.ECFA签署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持续推进,、政治关系得以缓和、文化人员交往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两岸签署ECFA是大势所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从宏观上看,ECFA的签署有两大背景。 (1)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年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基本处于隔绝状态。1979年两岸经香港转口的贸易额仅有0.77亿美元。随着中国大陆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长期封闭的两岸经贸大门逐渐打开,两岸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大陆也适时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台商前来投资发展。很多台商也敏锐地抓住机遇,纷纷在大陆沿海投资建厂,成为大陆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两岸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3年,两岸贸易总额一举突破500亿美元,大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2007年在两岸基本实现“三通”后,经济贸易也迅速升温,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即使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两岸贸易额仍达1062.3亿美元。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0年两岸贸易额为1453.7亿美元,其中台湾对中国大陆进口为296.8亿美元,对大陆出口为1156.9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比重的41.8%,贸易顺差771.7亿美元,均创历年最高纪录。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及第一大出超地区,是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动能。中国大陆也成为台湾第一大对外投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各类台资项目83133个,实际利用台资520.2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 两岸经贸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大陆市场,大陆经济发展也与台商无法分割。但是在ECFA签署前,两岸经贸关系的这种发展还只是通过有限的官方授权和民间推动,缺乏制度性保障,导致两岸经贸关系时进时退,两岸经济尤其是台湾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在这样紧密的经贸关系之下,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实现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势在必行。通过平等协商,建立起两岸经贸发展的合作机制,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实现正常化也就提上议事日程。ECFA这个制度化的经贸协定,冥冥中被推到了历史跟前。 (2)政治关系的缓和 2010年6月两岸能够顺利签署ECFA,一方面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一方面则得益于两岸政治环境的改善。两岸经济建立起制度性的合作框架最早提出是在2002年。当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提出了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建议。因为台湾作为一个单独关税区,也是WTO成员。根据WTO规则,大陆要给予台湾关税优惠、服务业开放等待遇,需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或临时自由贸易协定,所以,大陆提出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既是为了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亦是出于遵循WTO规则的考虑。但在当时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停滞不前甚至恶化的情况下,无论是构想两岸建立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或是签署两岸合作框架协议等都只能是空想而无法付诸实现。在民进党政治上走向“台独”,“否认一中”,经济上所谓“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政策下,大陆参与台湾经济发展备受限制,两岸经贸关系基本是台湾对大陆单向经济活动,严重妨碍了两岸经贸往来平衡深入的发展。在此环境下,两岸根本无法展开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建立两岸经济某种形式的合作协议也无从谈起。 直到2008年台湾经历再一次的政党轮替,重新执政的国民党明确提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才出现了新的转机。2008年,马英九在其竞选纲领中提出,当选后将推动两岸签订互惠的经贸协定;台湾多个工商团体也联合呼吁:尽早与大陆商签 “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即CECA),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台湾被边缘化。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中指出:“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大合作”,“两岸可以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以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2009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访问大陆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明确指出:在有利两岸共同发展及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的前提下,ECFA可以在2009年启动谈判。2010年农历春节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看望台商时说:“现在两岸正在商谈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一件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好事。在商谈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农民兄弟的利益,把这件好事办好。” 正是在这种缓和的政治氛围下,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到恢复。经过多次谈判,考虑到台湾民众的需求,大陆从兄弟情谊出发,释放了极大善意、作出了较大的让步,同台湾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2.ECFA的主要内容 ECFA是架构协议,签署个体为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签署时充分考虑到了两岸经贸现实和民意基础,签署中先定出框架和目标,再协商具体内容。ECFA是一个在两会框架下商签,充分体现两岸特色,同时又不违反WTO规范的特殊的经济合作安排。 ECFA框架性的规定了双方相互开放的进程及主要内容,包括序言和五章16条及五个附件,其中协议正文五章分别是:总则、贸易与投资、经济合作、早期收获、其他;16条依次为:目标、合作措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货物贸易早期收获、服务贸易早期收获、例外、争端解决、机构安排、文书格式、附件及后续协议、修正、生效、终止;协议的五个附件,分别是“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及降税安排”、“适用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的临时原产地规则”、“适用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清单的双方保障措施”、“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及“适用于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的服务提供者定义”,对“早期收获计划”降税产品和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实施方案、相关规则及保障措施等作了具体规定。落实到协议的具体内容上,主要是“早期收获清单”。为使两岸产业尽早享受到贸易自由化的好处,不等到双方完成货物贸易谈判,两岸先就彼此都能同意的部分产品提前实现关税减免。ECFA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的“早期收获清单”(早期收获清单是指优先特别把两岸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已降税但却未对两岸降税且有急迫性的产品挑出来,以确保两岸产品在双方市场的地位。)其中货物贸易方面:大陆将对台湾开放539项产品,这些产品2009年自台进口138.3亿美元,占自台进口总额的16.1%。包括农产品、纺织品、机械、化工、冶金、电子等十类产品,金额比例最高的为化工、冶金和机械;台湾对大陆开放267项产品,所涉商品总额约达28.6亿美元,占大陆出口台湾商品总额的10.5%,主要包括石化、机械、纺织及其他等四类产品。服务贸易方面:大陆将逐步对台湾开放会计、计算机及其相关服务、医院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11个服务行业19项内容。台湾方面承诺在会议、银行等9个服务行业对大陆进一步放开。 在“早期收获清单”中,台湾最敏感的农业及传统弱势行业并未对大陆开放,大陆的一些优势产业都不到台湾去,主要的考虑就是尽量不使台湾的这些弱势产业受到影响,尽可能扩大台湾中小企业的受益面,使台湾民众切实得到实惠。因此,ECFA的签署得到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的理解与支持。根据台湾相关机构的民调,ECFA签署后,岛内对ECFA的满意度升为61.1%,而民进党方面对ECFA由签署前的积极反对转而到签署后采取回避甚至间接肯定和有条件支持的态度。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出ECFA在岛内已获得进一步发挥积极效应的民意基础。 无论从早期收获清单列入项目总数和涉及产品类别看,还是以关税减让幅度来衡量,大陆对台湾都做出了较大的让步。ECFA的签订,其意义不应局限于协议本身,而应该考虑到两岸开展经贸合作的长远利益,框架协议的签署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沟通平台。在该框架下,两岸可以在经济及其他领域开展更多建设性的对话,可以说,ECFA的签订为两岸今后进一步深化开展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3.ECFA的主要影响 ECFA的签订无疑有利于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有助于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全面深化,并为构建“两岸经济共同体”创造条件。ECFA的签订对于两岸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极大提升台湾的经济竞争力 台湾非常需要这个协议,是一个不得不签的协议。ECFA的签署有利于提升台湾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当局强推ECFA协定,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2010年,涵盖东盟十国与中日韩的《东盟加三经济合作协定》将生效。协定内涵盖国家将依照条约内容,渐进互相实施免关税的经济策略。台湾工商业总会就计算过,从2010年开始,东盟国家的相关石化产品卖到中国大陆将为零关税。若ECFA不签订,台湾销往大陆的石油产业相关货品,将被征收5%至19%的货物关税。在此种情形下,台湾产品将无法与东盟其他国家竞争。而另一个预测的数据是,若ECFA不签,台湾整体经济会降低1%,若两岸签了ECFA,台湾的经济将增长3%。台湾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搭乘ECFA这列快车, ECFA的签署将避免台湾经济在区域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推动台湾经济顺利前行。 ECFA的签署,也有利于台湾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由于两岸的特殊关系,及大陆在世界经贸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都明确表示只有两岸先签订类似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合作协议后,才会考虑同台湾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台湾只有同大陆先签订ECFA,才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保证台湾经济继续与国际接轨,而不至于“被孤立”。 (2)加速两岸经济产业的互补整合 在ECFA这个问题上,台湾看重的是经济,大陆更加关注ECFA的战略意义,而非短期或直接的产业利益。虽然从协议内容上看,大陆作出了不少让步,但ECFA将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ECFA将使海峡两岸相关产业形成整合效应,实现经济条件互补。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以及相近的文化背景,ECFA的签署势必将促进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资源加速流动,给两岸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商机,将最大限度实现两岸经济优势互补,提升两岸竞争力,共同迎接激烈的国际竞争,布局全球市场,实现两岸经济的互利双赢。 (3)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ECFA的签署和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会进一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影响。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和威胁。长期以来,“台独”势力不断造谣诋毁祖国大陆的种种善意,误导和欺骗善良的台湾民众,使其对祖国大陆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此次ECFA的签署也受到台湾绿营分裂势力的炒作、污蔑和攻击。但随着ECFA内容的公布,台湾民众看到了大陆的真诚与善意,使“台独”势力的谎言不攻自破。ECFA顺利实施后,两岸的贸易条件将大幅改善,台湾经济将得到提振,人民福利水平将提高,这将进一步降低“台独”势力的影响,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ECFA的签订为两岸由经济到政治提供了前提,使两岸互信基础更为坚实,“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也就提上议事日程。随着两岸经济联系更紧密,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将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建立起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总之,ECFA的签署,为今后的两岸经济合作奠定了制度框架和努力方向。随着未来ECFA的不断完善、充实和落实,两岸经济合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ECFA的签署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必将对两岸和平发展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二)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见《形势与政策教育读本》教材 台海2011:两岸关系大事记
1月 1日,根据ECFA协议规定,两岸双方正式全面实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两岸步入“ECFA元年”,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有了新的里程碑。 2日,闽台两地“两门(厦门、金门)对开、两马(马尾、马祖)先行”的“小三通”航线,迎来开通十周年。这10年间,“小三通”航线不仅发挥了两岸直航“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也开辟了两岸人员往来的“黄金通道”。 4日,台“教育部”表示,在日“陆生三法”生效后,在当学期或之后学期入读大陆高等学校或机构的学生,才可以申请学历认证,这意味着台对大陆学历的采认采取“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7日,台“陆委会”民调显示,72%的民众支持透过制度化协商处理两岸间的交流问题,57.6%的民众认为两岸关系变得“比较缓和”,43.6%的民众认为两岸交流开放速度“刚刚好”,62%的民众支持签署“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9日,台“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含香港)金额高达1147亿美元,贸易顺差扩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