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需求量有多少贷款需求量

一文看懂中国房价是怎么涨起来的:中国房贷爆发式增长,居民高负债!
订阅“金融那些事”,拨开金融迷雾!
导读:房贷大爆炸,居民高负债。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但居民房贷却迎来爆发式增长,月均新增额从11年的693亿元飙升至16年上半年的月均3933亿元,迭创新高。从房贷余额看,金融危机后美、日均开始回落,只有中国持续上升,并于14年超过日本,可谓“超日赶美”;从房贷余额/GDP看,美国和日本在各自地产泡沫破灭后均见顶回落,而中国则持续上升,目前约25%,已达到日本90年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若按现有速度扩张,则3年内将接近美国当前水平!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ID:jiangchao8848)、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中国房贷大爆炸,边际杠杆已逼近极限!
来源 |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ID:jiangchao8848)
作者 | 海通宏观姜超等(2015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固定收益第一名)
原标题:《居民加杠杆,危险的游戏!—由房贷激增看地产泡沫》
2016年中政治局会议罕见提及“抑制资产泡沫”,房地产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与地产泡沫相对应的,是过去几年中国居民房贷的爆炸式增长。居民房贷缘何激增?其后果有多严重?未来还能否高速扩张?
房贷大爆炸,居民高负债。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但居民房贷却迎来爆发式增长,月均新增额从11年的693亿元飙升至16年上半年的月均3933亿元,迭创新高。从房贷余额看,金融危机后美、日均开始回落,只有中国持续上升,并于14年超过日本,可谓“超日赶美”;从房贷余额/GDP看,美国和日本在各自地产泡沫破灭后均见顶回落,而中国则持续上升,目前约25%,已达到日本90年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若按现有速度扩张,则3年内将接近美国当前水平!
货币信贷扩张,地产量价齐升。
中国居民房贷缘何激增?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货币信贷扩张,信贷结构倾斜。过去几年信贷增速高企,超发的货币为居民大规模购房提供了支撑;而15年以来,企业中长贷增速下行而居民中长贷增速上行,使得居民中长贷/企业中长贷加速上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信贷资源被分配到房地产市场中。
第二,低利率促销量,宽货币推房价。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从1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行,导致地产销量增速在15年见底回升。16年初地产刺激政策再度出台,再次刺激了居民购房需求;而货币增速高企,则导致房价暴涨,并从一线向二三线传导,16年上半年地产销售额同比增速42.1%,超出销售面积增速14.2个百分点。
第三,居民购房杠杆率骤升。居民购房贷款新增额/新增商品房销售额从11年的17.3%,一路上行至15年的36.7%,今年上半年再次创新高至56.5%,居民购房杠杆率呈加速上升。
杠杆疾速攀升,偿付压力山大。
房贷高增长能否持续?这取决于居民的偿付能力:
中国居民负债率疾速上行,或被低估。从居民负债率来看,对应住房贷款的中长期消费贷款是居民债务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房贷的大幅上升,直接推升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急速上行。虽然横向比较看,中国居民负债率仍低于英美日等国,但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口红利消退、人口抚养比见底后,将迎来居民杠杆率见顶。而中国人口抚养比已在11年见底,这意味着中国居民杠杆率将在未来几年见顶,目前我们已离顶部不远。
居民房贷收入比超日赶美,值得警惕。居民房贷收入比可以更准确的刻画居民偿付房贷的能力。美国、日本房贷收入比的起伏与地产泡沫的生灭同步进行。目前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0.46,已超过日本房产泡沫时期的水平,若按现有速度扩张,则将在5年内达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历史高点。
新增房贷销售比历史新高,岌岌可危!从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看,美国07年时的峰值为52.6%。而中国15年新增房贷销售比升至35%,16年上半年更是创历史新高至42%,已接近美国金融危机期间峰值水平。上半年新增房贷/GDP高达6.4%,不仅远超日本历史高点(3.0%),也接近美国历史峰值(8.0%)。这都意味着居民购房边际杠杆率或已接近极限!
综合来看,中国房贷高增不可持续,边际杠杆已近极限,地产泡沫值得警惕!
2016年中政治局会议罕见提及“抑制资产泡沫”,房地产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与地产泡沫相对应的,是过去几年中国居民房贷的爆发式增长。房贷缘何激增?其后果有多严重?未来还能否高速扩张?本报告中我们将对以上问题作深入研究。
一、房贷大爆炸,居民高负债
1.1、中国居民房贷飙升
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但居民房贷却迎来爆发式增长,从11年月均693亿元,飙升至15年月均2217亿元,而16年上半年月均更是激增至3933亿元,占上半年月均新增贷款总额比重超过30%。
1.2、房贷余额“超日赶美”,占GDP比重激增
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房贷余额都持续回落。譬如美国从07年峰值的10.6万亿美元降至9.4万亿美元,而日本则是12年见顶后回落。唯有中国房贷余额不降反升,11年仍不到1万亿美元,并在14年超越日本,15年则超过2万亿美元大关,16年有望接近3万亿美元,可谓“超日赶美”。
而如果考虑到各国经济体量的差异(15年美、日、中GDP分别为18万亿美元、11万亿美元和4万亿美元),则房贷余额/GDP更具可比性。
而美国、日本的房贷余额/GDP都经历了“平稳—加速上行—见顶”的过程:00年以前美国房贷余额/GDP基本稳定在40%左右,此后随地产泡沫扩张而持续上升至07年的73.3%,地产泡沫破灭后见顶下滑,15年底已降至50%左右。日本房贷余额/GDP在85年以前稳定在20%左右,在地产泡沫顶峰90年也仅为25%左右,在地产泡沫破灭后仍在继续上升,最高在00年达到36.7%,但居民部门资产负债出清缓慢,经济踌躇不前,房贷余额/GDP见顶回落的过程较为缓慢。
在房贷增速持续上行、经济增速缓慢下行的背景下,中国的房贷/GDP在过去几年呈加速上升态势。12年以前尚不到15%,15年底达到20.7%,16年底将超过25%,达到日本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15年房贷余额增速为23%,16年上半年则高达30%,若未来几年以25%的速度扩张,则房贷/GDP在3年内将接近美国现有水平!
二、货币信贷扩张,地产量价齐升
2.1、货币信贷扩张,信贷结构倾斜
中国居民房贷规模缘何激增?首先,过去几年货币信贷增速高企,为居民大规模购房提供了支撑。中国货币缺口(M2增速与GDP名义增速之差)在12年由负转正,并不断扩大,意味着货币供给远高于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而横向比较看,中国M2/GDP也高于日本、远超美国。过剩的货币涌入金融资产中,债市、股市相继迎来牛市,而房地产市场也大幅扩张。
而15年以来,信贷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向居民部分倾斜。企业部门去杠杆令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下行,目前已降至10%左右。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在经历了13、14年的持续回落后,于15年中拐头向上,目前已超过30%。两者走势的背离使得居民中长贷/企业中长贷在过去一年中加速上行,目前仍在不断上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信贷资源被分配到房地产市场中。
2.2、低利率促销量,宽货币推房价
其次,利率下行刺激了居民的购房需求。14年下半年以来,全国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行,带动全国商品房销量增速在15年初见底回升。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16年年初地产刺激政策再度出台,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速一路下探至10%以下,而商品房销量增速在16年初加速上行,上半年地产销量增速高达27.9%。
货币增速高企也令房价猛涨。货币增速高企是各种资产泡沫的温床,尤其是地产泡沫。从历史数据看,中国房价涨幅与M2增速高度一致。16年年初全国房价重回两位数增长,一线城市地产价格更是出现暴涨,并向二三线城市传导,这与M2增速回升不无关系。而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42.1%,超出销售面积增速14.2个百分点,而15年底两者差距仅7.9个百分点,房价涨幅可见一斑。
2.3、居民购房杠杆率骤升
而中国居民部门加杠杆的速度则更为惊人。“居民购房贷款新增额/新增商品房销售额”可以很好地刻画居民购房的边际杠杆率。11年中国房贷销售比仍处17.3%低位,此后一路上行,15年已达36.7%,而16年上半年更是高达56.5%!
三、杠杆疾速攀升,偿付压力山大
3.1、居民部门负债率:疾速上行,空间有限
中国居民杠杆率:近年快速增长,横向比较尚低。中国居民部分负债率(居民负债/GDP)从05年的17.1%猛增至15年的39.9%。横向比较来看,美国、英国居民部门负债/GDP均在80%以上,而日本也超过60%。新兴市场国家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如巴西、印度在50%左右。而得益于相对高的经济增速和经济起步阶段极低的居民杠杆,中国目前40%的居民杠杆率尚不算高,但增速迅猛,已与其它新兴市场国家相差不大。
从分子看,推升居民杠杆率的主要因素是房贷。从居民债务结构来看,对应住房贷款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在居民债务中占比最高,13-15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长期消费贷款占比从52%回升至54.9%。居民部门加杠杆主要依靠房贷的大幅上行。从05年到15年,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从11.0%上升至21.7%,是推升居民杠杆率大幅上升的最主要原因。
从分母看,中国居民杠杆率或被低估。居民负债率=居民债务余额/GDP,但收入法下各国GDP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以GDP作为杠杆率的分母,或导致可比性欠佳。譬如中国劳动者报酬(一般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为46%,显著低于美国的53%。这意味着,如果中国GDP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与美国相同,则居民负债也将相应扩张,居民负债率至少比目前的高10%,即中国居民杠杆率被低估。
人口红利消退,居民杠杆有顶。从长期看,房贷由房地产市场兴衰决定,而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则由人口所决定。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口抚养比见底后,将迎来居民杠杆率见顶。美国人口抚养比于85年、08年两次见底,而其居民部门杠杆率在10年见顶,日本人口抚养比分别于92年见底,其居民杠杆率均在00年见顶。中国人口抚养比已在11年见底,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将见顶,目前我们离顶部或已不远!
3.2、居民房贷收入比:超日赶美,值得警惕
地产泡沫生灭,房贷收入比起伏。相比GDP或GDP中的劳动者报酬,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更好地刻画居民偿付房贷的潜在能力。美国房贷收入比在00年之前基本稳定在0.6左右,从01年开始持续飙升,居民偿付房贷的能力持续恶化,到07年时这一比值冲高至1.0,泡沫破灭后大幅回落到泡沫爆发前的水平。日本房贷收入比从80年代起持续攀升,90年代泡沫破灭后仍有增无减,直到00年达到0.6左右后增速才趋缓。
房贷/收入飞升,接近美日历史高位。15年底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已高达0.46,已超过日本地产泡沫时期的水平。中国15年房贷增速23%,16年上半年达到3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却只有8-9%,因此房贷收入比仍在飞速上升。我们据此估算,如果房贷增速维持目前25-30%的水平,那么房贷收入比将在明年或后年达到美、日目前的水平(分别为0.71和0.68),并在2020年达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历史高点。
3.3、新增房贷销售比:历史新高,岌岌可危
新增房贷销售比刻画边际杠杆率。但无论是居民负债率还是房贷收入比,均是静态指标。相比之下,新增房贷销售比(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额)能更准确地刻画居民购房的边际杠杆率,也能更有效地度量居民房贷加杠杆的速度。
美国新增房贷销售比07年见顶。从美国经验看,其房地产市场自00年开始升温,随着地产泡沫膨胀,抵押贷款占房产销售额的比重从99年的36%一路上升,07年冲高至51.6%,旋即次贷危机发生,泡沫破灭。这意味着,50%左右或是居民新增房贷销售比的极限水平。
估算中国二手房市场规模。央行公布的中国新增房贷既包括新房房贷,也包括二手房房贷,而统计局公布的住宅商品房销售额仅对应新房销售,并不包含二手房,因而拿中国的新增房贷/商品房销售额与美国并不具备可比性,需将二手房纳入到地产销售额中才可横向比较。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全国各城市二手房住宅市场的规模进行了估算。
其中一线四个城市为分别计算后加总,二、三、四线城市因地产销量数据存在缺失,我们以样本城市数据加权平均来估算整体的二手房销售额/新房销售额。各地国土局、房管局公布了新房销售额,我们固然可以据此计算新房销售均价,但仍缺少可比的二手房销售均价数据。因而出于可比性的考虑,我们以地方国土局、房管局数据估算二手房销量/新房销量,以搜房网抽样数据估算二手房销售均价/新房销售均价。
上半年中国新增房贷销售比已处高位。我们估算16年中国二手房销售额大约占一手房销售额的30%,然后就可以估算中国历年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额,该比值自11年以来持续上升,15年达到35%,16年上半年则高达42%,接近美国金融危机期间峰值水平。这意味着,我们16年上半年的平均首付比例已经从14年以前的八成左右降到不到六成,而在美国金融危机以前、美国人买房也是平均一半首付,中国居民购房加杠杆的速度或已接近极限,未来加杠杆的空间已非常有限!
购房全靠加杠杆,新增房贷压力大。飙升的新增房贷意味着未来数年居民部门偿付压力巨大。日本即使在房产泡沫最严重的89年,居民新增房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也未超过3.0%,而中国去年已经达到4.5%。美国金融危机前新增房贷/GDP在05年达到8.0%后见顶回落,而中国今年上半年新增房贷占GDP比重已达6.4%,不仅较去年暴涨,也与美国历史高点相当接近,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
居民房贷能否持续高速扩张?这取决于居民偿付能力:
1)从国际通用的居民负债率(居民部门负债/GDP)看,人口抚养比见底意味着未来居民加杠杆空间或较为有限。2)从更准确刻画居民偿债能力的居民房贷收入比(房贷/居民收入)看,中国已超日赶美,达到美、日危机前水平,值得警惕!3)而从更边际的新增房贷销售比(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和新增房贷/GDP看,上半年中国不仅已创下历史新高,也已经超过或基本等同于美、日历史峰值,已是岌岌可危!
因而综合来看,中国房贷高增不可持续,地产泡沫值得警惕!
【推荐】一文看懂中国房价是怎么涨起来的
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一个人不能左右的是自己的命运,所有人不能左右的是趋势。
过去的十余年,房子是增值最快的资产,如果你买了房,就相当于登上了一趟开往财富彼岸的高速列车,这是大趋势;2013年后,城市房价开始分化,结束了过往大城市、中小城市普涨的格局,钱开始往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汇集,如果你买对了房,就相当于搭乘了财富升天的火箭,从此天各一方,这是更精准的趋势。
趋势面前,所有人概莫能助,无法改变。
钱是如何印出来的?
首先要明确,市场中流通的钱几乎都不是印钞机印出来的,大家日常消费支付的纸币只是市场中货币的极小一部分。
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作M2,公式可简单认为:M2最大值=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这跟另一个公式M2=M0+M1+定期存款二者不矛盾。
基础货币是央行(在我国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创造的,通过外汇占款、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再贷款等方式“生产”出来,如果你觉得复杂难理解,可以简单认为基础货币是央行不花成本、凭空制造出来的好了。
创造出来的基础货币被投放到商业银行系统当中,商业银行就可以把这些货币对外放贷,贷出去后,贷款人又会以存款的形式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此时可以把这些存款(不能把存款全放贷完,留存的一部分即是存款准备金)再对外放贷,如此反复循环,市场中大量的货币就这样“贷款变存款、存款变贷款、贷款再变存款”创造出来,并形成了M2。
商业银行能创造多少货币,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指标是央行确定的,公式中的货币乘数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按目前存款准备金率是16.5%,货币乘数就是6.06。
所以,你应该明白:1.市场中货币供应多少、放水多少,几乎全是央行决定的;2.央行决定的只是货币供应量的最大值,实际多少还要看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放贷、及是否有足够多的贷款人愿意借贷,这才是创造钱的根本。
什么促使了房价上涨?供需决定论!
跟任何消费品一样,房价的初始上涨还是由需求决定的,需求的快速增加而供给速度跟不上,“奇货可居”,价格自然上涨。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份文件——1998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主旨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而之前,城市居民的房子都是单位(工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集资建造并分配的。
与该《通知》指明城里人以后住房只能“用钱购买”相对应的是,城镇化的加速,大批量的农村人(以大中专学生和做生意的人为主)来到城市打拼并扎根于此,助涨了住房的潜在需求。
如何让大家愿意买房、并接受按揭贷款的形式的呢?2000年前后,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被中国的媒体大肆宣传,其流传之广、之深,如同传销般的洗脑,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买房观念。
故事大意:一个无房的中国老太太,勤劳工作、省吃俭用,用了一辈子时间终于积攒够了买房的钱,可等她买下房,还没来得及享用,却已“上了西天”,临走时留下一句“我终于买上了房”。与之相反的却是一个美国老太太,年纪轻轻就首付按揭了一套大房子,每月还款供楼,工资月月花的精光,虽有压力却着实享受了生活,在去见上帝之前留下一句“我终于还清了贷款”。在天上,作为邻居的两个老太太诉说彼此的一生,感慨不已。
就这样,贷款买房顺理成章的走入了中国的寻常百姓家。
城里人自身的改善住房需求、农村人流入城市的刚性住房需求,让房价一个劲的往上窜,全国所有的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甚至小县城,房价普涨,并演绎了房地产的黄金十年,房地产也一跃成为最火的行业。
这种普涨局面,延续到2013年前后。那时候,房子还是消费品,人们买房的目的主要为了居住。
如果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商品供给有一个供需平衡图,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供给增加/需求下降——价格下跌——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从而达到一个供需平衡点,如下图:
2013年之后,城市房价分化后,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确实符合这一理论,海量的房屋供应让房价不仅没涨,反而还有所下跌,以致不少项目烂尾,这也是2015年底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去库存”的初衷。
例外是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
房价为什么暴涨不止?正反馈循环!
全国房价在2013年底2014年初见顶之后,进入了一年多的盘整期,直到2015年中之后的再次爆发,而这次房价上涨跟之前最大的区别是城市房价开始分化,一线城市跟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暴涨不止,而广大的三四五线小城市房价却自高点后一路阴跌。
房价的初步上涨是由供需决定的,而房价的暴涨却是由货币引起的——持续不断的货币流入推高了房价。
2008年次贷危机后,4万亿刺激及附带的12万亿天量信贷大量的流入了房地产,在住房刚需及信贷刺激的双重叠加下,全国大中小城市房价连续上涨,直到2013年。
2015年后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暴涨,则纯粹的是货币现象——过量信用货币的流入推高了房价,房子已基本脱离居住的属性,而变成了金融投资品。其引发因素是更公平的外部环境,造就更具活力的经济,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吸引了更多的钱、更多的人的流入,当然期间也离不开强势政府的转移支付(巨量的政府基建投资都选择了这些城市)。
房价由温和上涨变成恶性暴涨、由居住商品变成投资金融产品,2015年始这轮房价上涨中,展示了正反馈循环的威力。
所谓正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正向反馈回输入端,形成闭环,并循环往复,一波更比一波高。
开始因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真实住房需求的扩大,推高了房价,开始引来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进入,促进了房价的快速上涨,反过来又吸引来更多投机/投资资金的进入,更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如此往复循环,房价上涨和资金流入永续不止。
而流入的资金则多是信用货币,即如本文开头“钱是如何印出来的”那样,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变存款、存款变贷款、贷款再变存款”的放贷循环创造出的钱——购房人(新房/二手房)支付首付后,再从银行贷款(背负债务)支付余额,地产商/业主再把拿到的售房款存入银行,成为下一波按揭贷款人的资金来源,本可以流入其他行业(如实体经济)的信贷就这样循环往复的流入房地产,推高的房价彻底沦落为货币幻觉。
而,信贷数据则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绝大多数为房贷,所以可把二者数据等同。由图可知:从2015年起,房贷新增数额就大幅上升,而到了2016年增幅更大,半年的新增额已接近2015全年数额,这正是这波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暴涨的“元凶”。
总之,中国房贷高增不可持续,地产泡沫值得警惕!
关于版权:金融那些事分享金融相关的要闻、干货。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或附上报酬。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2018中国企业融资需求有哪些?-法律知识大全|律师365(64365.com)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
2018中国企业融资需求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整理仅供参考
不管是国外还是我们国家,融资的需求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融资的时候一定要去认真的分析相关经济形势,作出针对性策略,那么2018中国企业融资需求有哪些呢,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对发行人来说,2017年是难以忘记的一年,各种渠道的成本都出现上升。由于债券发行利率比贷款上升得更快,不少企业取消信用债发行转向贷款。企业的融资难度也在上升。取消发行的企业中,部分发行人是因为发行成本上升而调整发行计划,但也有企业是因为一级市场上找不到足够的配置盘而被迫取消的。企业取消发债转向贷款后,导致不少银行信贷额度用得很快,四季度额度紧张也影响了一部分贷款发放。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双升,是供需两端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求方面,今年1-11月新增社融累计同比13.1%,外部融资需求依然比较强。供给方面,央行3次上调主要期限逆回购利率,共计25bp,引导利率上行。偏紧的货币政策,加上金融严监管对同业业务的规范,广义货币供应M2的增速1986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展望2018年,供需紧平衡的局面难以出现明显改观。这也意味着,未来各种融资渠道成本的中枢,与今年相比都有继续上升的压力。预计明年继续有比较强的融资需求。在年报《从“负债荒”到“资产负债两荒”》中,我们从需求端出发对2018年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明年GDP增速约为6.6%,较今年的6.8%略有回落,节奏上看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是缓慢下降的。加之从名义GDP增速、PPI同比-CPI同比的缺口看,明年企业盈利增速大概率会下降,内源性现金流补充能力减弱。因此,预计明年企业的外部融资需求会比今年强。资金供给方面,在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监管持续的背景下,也难以出现明显的扩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明年的政策定调,要求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即使是考虑到明年积极财政的空间有限,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也不会大幅收紧,以避免财政货币双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但在全球流动性紧缩、国内CPI通胀压力上升和防风险的多重压力之下,也不会放松,至多是与现在一样,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资金面的紧平衡。金融监管方面,虽然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与之前相比,有所弱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严监管的方向不会变,针对同业业务的监管更是如此,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的趋势很明确。从银行的角度看,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与理财预期收益率持续倒挂,进行同业套利的空间也消失了。因此,通过同业业务链条创造的流动性,趋势是消失的。对于融资需求,尤其是信用债的融资需求,配置将不断减弱。综合供需两端因素,我们认为明年企业的融资成本会继续上升。但不同融资工具的成本变动并不同步,而且每种融资工具的成本也有波动。对于企业来说,综合运用各种主要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时点,对于降低总财务费用来说具有很积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撰写这篇报告的目的,希望能够为企业的融资决策提供一点参考。后文依次分析了、债券融资和信托融资这三种最常见的债权融资工具,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给出了融资策略建议供参考。一、银行贷款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银行贷款是它们获得外部融资的最主要方式。随着债券发行利率上升、针对信托等非标的监管趋严,今年还有其他融资渠道转回贷款。明年走势如何,无疑是很多企业所关心的。下面我们从贷款供需的角度进行分析。有贷款需求的,除了企业外,主要是居民部门。近年来,以用作消费为主的居民部门短期贷款规模有明显提高,但是从变动趋势看,没有季节性的规律,难以趋势外推。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之下,为防止消费贷资金作为首付进入楼市,收紧了消费贷政策。加之今年的增速很高,我们认为明年居民部门的短期贷款新增规模,不会再次大幅攀升,可能与今年持平。中长期贷款是居民部门贷款的主体,2016年占居民贷款的89.7%,2017年前11个月,由于短期贷款规模的飙升,而被动降至73.3%。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作,从历史数据看,房地产销售累计增速对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累计增速有很强的领先性。明年的地产销售如何,将是决定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我们认为,明年地产销售增速与今年相比,回落的概率更大。2016年的地产销售高增速,在恐慌情绪带动下,实际上已经透支了一部分需求。调控之后市场开始降温,今年9月当月销售开始出现负增长。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整个地产政策基调难以放松的情况下,地产销售增速可能还将放缓。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发放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性价比也是在降低的。随着市场化利率与基准利率息差的上升,银行存款流失,负债端不稳定,银行配置超长期房贷的意愿减弱。加之银行自己的负债成本上升得很快,3个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已经超过5%,比金融机构人民币加权平均利率都要高,银行更不愿意去做按揭贷款了。综合来看,明年居民部门新增贷款规模,与今年相比,不会有明显的放量,中枢可能持平或略高于今年。再来看看企业部门的信贷需求。这里所说的企业,除了民企与普通的国企外,也包括城投公司。与居民部门一样,中长期贷款是企业部门贷款的主体,而影响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展望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将缓慢回落。三大分项中,资金来源对基建投资的约束将逐步强化。在土地动态供应、租售并举、一线与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低库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开发商拿地的积极仍然很高,但销售增速放缓将继续向投资端传导,2018年的地产投资增速大概率会比今年低。而制造业投资,受困于基建和地产投资需求的放缓,以及利润增量集中在资本开支受限的上游行业,预计也难有明显的改善。我们从以3年期AA 中票到期收益率减PPI同比衡量的实际利率对制造业投资的领先性也可以看出。虽然上游的产能置换将加快,但对整个制造业投资的支撑作用有限。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关于2018中国企业融资需求有哪些的相关资料,关于企业的融资需求虽然我们作为个人来说需要了解的比较少,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却是必须要了解的东西,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我们。延伸阅读:
该文章整理时间“ 10:22:13”,该文章最新更新时间为2018年!因内容库庞大政策法规变动更新可能会导致少部分内容未及时更新,若内容有误欢迎联系客服反馈修正!
本内容由律师365网与龚浩律师联合整理
无锡公司经营律师
律所: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
区域:江苏/无锡/滨湖区
擅长公司经营
律所:江苏三诚律师事务所
区域:江苏/无锡/南长区
擅长公司经营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咨询推荐
热门经营管理法律百科
今天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有关股权质押融资相关法律知识,比如股权质押融资流程是怎样的,以及有关权质押融资合同的法律知识,更多内容尽在律师365,来了解一下吧!
地区找律师
立即提问、免费短信回复
注:我们将对您的联系信息严格保密
专业律师专业解答
一站式服务
案情关键词
400-64365-6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
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和找律师服务
最新法律百科
最新法律知识
经营管理最新咨询
律师365,优质法律服务平台400-64365-60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服务指南平台保障律师入驻常见问题|||||Copyright(C) 成都六四三六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966律师在线
1850今日解答
阅读本文耗时:
提问仅需 1 分钟,律师在线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大豆需求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