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价格,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有哪些优势可以竞争

6.68万元起售的全新SUV奔腾X40,除了价格低还有哪些优势?6.68万元起售的全新SUV奔腾X40,除了价格低还有哪些优势?无柏汽车百家号3月9日,一汽奔腾X40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乌镇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9款车型,搭载4GB系列高性能1.6L自然吸气发动机,额定功率84kW,最大扭矩155N·m,匹配5挡手动或爱信全新第三代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指导价为6.68 -10.18万元。这样的价格,引起了上市会主会场和奔腾经销商网络“百城千店”分会场的阵阵欢呼。不过除了价格之外,奔腾X40在其他方面表现如何呢?下面暮四就跟大家简单聊聊。先说说背景。作为奔腾品牌的第二款城市SUV,X40基于一汽轿车全新的A级车平台和A级车开发技术打造,并被寄予厚望。在奔腾X40之前,一汽轿车曾在2013年推出了X80,并一度月销过万辆。在日亮相的广州车展上,奔腾X40第一次亮相并引发围观。日,奔腾X40正式下线,并于2月中旬开始预售,当时的预售价格为6.98-10.38万元,正式售价则低了元。再说说外观内饰。奔腾X40是一款A0级SUV,其长宽高分别为80mm,轴距为2600mm,行李箱容积为375L,与其主要竞争对手长安CS35、瑞风S3各有长短。其实对于外观设计,用专业化的语言描述再多也没用,关键还是看眼缘,而且由于人们对美的感知也是千差万别。在暮四看来,奔腾X40还是很年轻时尚漂亮的,尤其是蓝色的那款。此外,其双色设计也是暮四比较喜欢的。内饰方面,奔腾X40整体感觉较为简洁大方,做工也较为精细,8吋的彩色显示屏则使车辆很有科技感。重点说说配置。丰富的配置是奔腾X40的一大杀器。其全系标配了后车门儿童保护锁、倒车雷达、驾驶位安全带未系提示、120Km/h超速报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车顶行李架、行车电脑显示屏、手机互联系统、8吋彩色触摸屏、蓝牙/车载电话、前后电动车窗、日间行车灯等,部分车型还配备了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电子控制辅助制动系统(EBA)、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稳定系统(ESP)、上坡辅助控制系统(HHC)、电动天窗、多功能方向盘、定速巡航、倒车视频影像、前排座椅加热等。值得一提的是,奔腾X40配备的D-Life全语音智能互联系统,可以灵活定制诸如导航、音乐、电台、新闻、天气、社交等在内的各类在线应用,而且其语音识别精准度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关键是它还具备社交功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4S店体验一下。写在最后:在暮四看来,奔腾X40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个:一是相对实惠的价格,这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二是其配置较为丰富,即使入门版车型都有8吋大屏这样的配备;三是互联网体验还不错,在其搭载D-Life系统后,奔腾X40也成为了A0级SUV细分市场的首款智能互联SUV,同时也是SUV市场首款拥有社交功能的SUV,这足够可以跟小伙伴们显摆了。当然,车图腾也会一直关注奔腾X40后续的市场表现。车图腾资深汽车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NDIMedia旗下新媒体暮四(刘小闷)个人微信:musixians商务合作微信:mc-machong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无柏汽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业务汽车资讯分析,轻松谈谈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注册香港公司做进出口贸易有哪些优势?
如今多数内地投资者注册香港公司,但其实是在香港没有实地办公场所的有限公司。
香港离岸公司作为境外公司,并没有进出口权,也不用向大陆缴税。至于需不需要向香港政府缴税,要看该公司的贸易流程。注册香港公司后如果你业务都不在当地操作,获得的利润来自香港以外,之后的每年是可以申请海外利得税豁免的。因此,注册香港公司可以降低做外贸的经营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
注册香港公司做进出口贸易,总结来说有着以下8个显著优势:
1.可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国际地位,创立香港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2.成立手续简单快捷,费用低,门槛低;
3.可开设外币账户,资金转移灵活,无外汇管制,方便收汇用汇;
4.可在世界各大银行开设外币账户;
5.不在香港经营便无须交税,合理减少企业税务支出快速积累资金;
6.香港国际物流,转运、再出口中转地、装配中心等优势;
7.有限债务,经营风险绝不牵扯股东私人财产;
8.可以香港公司名义回国投资,享受国家政策优惠。
注册香港公司的条件如下:
1、公司的名称(须有英文名、中文名可有可无);
2、一位股东或以上(须年满18周岁);
3、一位董事或以上(须年满18周岁,可与股东同为一人担任);
4、注册资金(该注册资金不用验资到位,标准是一万港币);
5、注册地址(该地址须在香港,我司可提供多个商业地址供客人选择,首年免费);
6、法定秘书(香港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必须委任一名法定秘书,法定秘书须由香港公民/永久居民/法人担任。一般而言,由我司提供,首年免费。);
7、须从事正当生意。
现在注册香港公司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带齐资料亲赴香港办理;二是委托专业的注册代理代办,无须亲自赴港,省时更省力。一般来说,委托注册机构代办更加便捷,注册申请的成功率也更高
& 广州森迅 &徐小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企业丧失竞争优势的原因有哪些
企业丧失竞争优势的原因有哪些?
09-10-07 &匿名提问
中小企业如何打造竞争优势和竞争力竞争优势、竞争力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所认同。近期联想也要到温州来进行尝试新的销售模式,打造企业的竞争力,5年之后赶超戴尔。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争取用户与争夺市场的能力上,围绕用户与市场形成一个属于企业的独特的营销管理系统。企业的竞争不但表现为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中国已经进入WTO,就不可避免的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同时中国企业也进行国际化,与国际接轨也就注定要具有强势的市场竞争优势。通过近几年对众多中小企业的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普遍处于缺乏资源,没有足够的整合能力等特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第一、一个产品天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企业就一个产品,在市场持续不断的进行运作了好多年。这固然有利于企业获得长期的顾客群和品牌建设,但是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却是不利的,至少说在市场上是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一旦有同行更有实力的企业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有些企业可能因此会一蹶不振,甚至会破产,在沿海的经济发达城市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第二、没有完整的全国营销团队。一个企业可能就往往是几个人或者一二十人管理全国的市场,这对于不是从事原料买卖的企业来说是实在太少了点。即使全国的营销队伍,但是在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上也不尽合理,或者是在某些营销管理上都有所缺乏,常常是领导人的意志为主,很少是根据市场的特征和企业的资源作出的规划性建设。这样的企业一般都会已经销或代理的方式在全国市场上进行运作,这对于以大众产品的营销为主的企业来说是相当危险的。第三、以区域市场开发为主。一个产品从区域的开发然后上升到全国的推广是众多企业进行市场运作的基本路线。但是也不忽略少数的企业就是要在区域市场上有所作为,在医药保健品行业表现最突出。其它如服装、鞋类、连锁性中小企业等也很多。形成区域性的强势品牌固然没有错,但是如果忽略全国市场的运作,也会在行业的竞争中失去优势。第四、没有形成规模成本优势。正是因为企业的小,所以规模很难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规模的成本优势。由于成本不能够降低企业的利润就少,企业的利润少,企业的发展资金必然不足,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因此企业一定要在营销上实现销售规模化的优势来降低营销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如何在自己的领地里打造企业在行业里的竞争优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 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适合与本企业的销售模式,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现金流,同时还能够奠定企业在市场上的基础,如当初联想起家的时候采取的是贸工技的经营模式,所联想才能够走到今天。试想当初联想只是靠技术起家也许今天就不能够吞进IBM这头大象。有什么样经营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财物配置,有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垂直管理、横向管理、还是距阵管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前提是只有企业练好内功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二、 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产品线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可以是日新月异,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已经屡见不鲜了。无论是电子技术、生物科学、网络、新能源的利用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谁能够最先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够赢得市场。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长远的立足与发展就一定要持续不断向市场上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市场。企业要具有“吃着嘴里的,拿着手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心理的”眼光来发展产品线,才能够在市场立稳脚跟,也才能够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三、 竞争优势的核心是产品的质量与功效一个企业向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质量与功效是企业竞争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劣质产品,那么也会被市场所遗弃,如发生在九十年代的温州鞋对温州的鞋业打击非同小可。还有发生在医药保健品行业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非但没有或得竞争优势,却给行业来带沉重的打击。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注重产品质量与功效,不能以次充好,无论对企业近期发展还是企业品牌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四、 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产品的价格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近的今天,价格已经演变成企业的杀手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描述过:“竞争斗争是通过商品便宜来进行的。”我想价格合理的商品在市场一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今天,成本的降低,适当的调整价格是赢得市场的重中之重,格兰仕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当初正是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为国外的企业进行OEM生产,然后生产自己的产品,通过价格杠杆在市场呼风唤雨,逐步将竞争对手排出市场之外,成为微波炉行业的价格领袖。今天它同样还是要用价格手段来进军空调市场,并且要夺取空调市场的霸主地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五、 竞争优势的保证是企业的品牌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生命的保证。优秀的品牌在市场上畅销不衰,能够牢牢的在市场上保持这优势地位,起根源在于企业逐渐培养起来的的企业在消费者心中品牌信誉度。有眼光的企业都会非常珍惜企业的品牌,为了保护好自己创造的品牌,不惜一切代价。也从不为了近期的小利而毁了长远的利益。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声誉谁就会获得市场,谁就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从可口可乐、奔驰等世界的著名品牌我们需要走的品牌之路还很长。六、 竞争优势的灵魂是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今天大家都在喊“顾客是企业的生命”、“顾客是上帝”、“顾客至上”。从某一个侧面来看就是服务的内涵所在。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因为行业的不同,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不尽相同。无论提供什么的服务对于用户(消费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诚信更重要的了。它体现的不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企业良好的精神与道德的体现,也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七、 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人才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后一个方面是人才,如果一个企业缺乏优秀的人才,也是难以有竞争力。笔者了解的一家企业,一个产品在市场上持续销售了十年,具体负责该产品的销售经理换了一任又一任就是很难达到理想销售额,而企业的领导人也不是销售专家,却要在市场上指手画脚,有时往往拿已经过时的销售方式来推进销售,市场负责人也只好听从,否则就得另谋出路,因此,市场很难能够形成规模化销售。所以人才的重要性就成了企业成功之路的又一个要素,人才不但能为企业带来所在领域的经验同时也能带来其智慧,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创造效益。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谁获得的优秀的人才,谁就能获得在行业中竞争优势。要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在这七个方面下足功夫,使之每一个都要形成独立的系统;同时这几个方面也要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将之优化为企业全面的竞争优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摘要:在分析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时,通常认为我们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本文认为,这种优势只是比较优势,并不必然转化成竞争优势,而且这一优势随着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已逐渐销蚀。中国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培养自己在研发与创新、营销、品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化能力。  关键词:制造业,竞争优势,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  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向所有存在禀赋资源比较优势的市场或产业领域渗透。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因为中国制造业是最能利用和体现我国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的产业,也是最具创新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已向纵深发展。当大量的拥有研发、营销技术和品牌优势的著名跨国公司将制造业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以利用中国市场的比较优势要素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业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制造业如何守住最后一块拥有比较优势的阵地,这不仅关系到能否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更重要的在于能否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因为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一、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  在分析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时,通常认为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低成本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又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低成本。  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的 年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中国综合竞争力排名第31位。从评价的八大要素指标中的“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这二项具体指标来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从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10位,比其它指标高出20多位,凸显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东南亚国家。表1 我国在企业管理和科学与进步方面国际竞争力排名要素名称\名称 2001年 2002年企业管理 36 44生产率 44 40劳动成本 10 12公司绩效 36 44管理效率 36 44公司文化 34 40科学与技术 35 33R&D支出 30 29R&D人员 34 31技术管理 38 33科学环境 33 31知道产权 33 37  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对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的工资报酬做的测算结果同样证明以上结论。如下表。表2 1998年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周平均工资国家和地区 中国 印尼 菲律宾 泰国 马来西亚 韩国 台湾 香港周工资(美元) 30 31.7 47.4 58.3 77.9 243 328.9 436.6比值 1 1.07 1.58 1.94 2.6 8.12 10.96 14.6  中国2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但劳动力成本并没有相应的大幅度上升。其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保持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能力,从而使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即使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但中西部地区大量剩余的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从而使东部地区制造业仍然能得到廉价的劳动力。  二、比较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  依赖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战略仍然是一种比较优势战略,既然是比较优势,那么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信息化,技术快速变革,劳动力趋向知识化),这种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就会很快,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也会很快,这种升级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是对先进的产业和技术的模仿。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尤其在那些新兴的、前沿性的产业和技术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性越来越强,他们的知识技能不断增加,其人力资本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升值。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必然意味着劳动者价值的提高,所以低劳动力成本的政策不会吸引优秀人才,或者说优秀的企业想通过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吸引高素质的员工是不可能的,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源泉,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最终会丧失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出现人才流失,这说明了这些国家的自然禀赋结构比较低,没有合适的位置去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本。所以,中国企业过度强调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会损害人力资本的价值(从一定程度上讲,劳动力成本低意味着劳动力素质低),相对于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而言,是一种贬值的竞争力,而不是一种升值的竞争力。  一方面,仅仅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并不等于总成本最低的优势,总成本最低体现在整个业务流程的整合生产效率,体现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甚至全部。如果劳动生产率管理效率低,必然会增加其他生产和销售成本,从而抵消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民营企业家刘永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去韩国参观访问一家同行时,发现他们一个加工1500吨面粉的工厂才66个人,他非常佩服。但韩国老板告诉他,自己刚从中国打了败仗回来。他非常不解。韩国人说他在中国开的厂子,设备比韩国的还先进,但100多号人只能加工100吨面粉,因为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做事效率低,员工的素质差异决定了企业的差异。据今年的最新的统计,在全国 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 35%,高级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而技师和高级技师更是风毛麟角。“中国制造”的制造者们的素质状况与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极不相称。  所以,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要变成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低劳动力成本要建立在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基础上,这也是将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其中劳动者的素质即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关键。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已经受到跨国公司的强劲挑战。  从2001年开始,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松下、东芝、惠普开始在中国市场大降价,有些产品价位直面中国企业同类低价位产品,且目标手段十分明确——首先就是要打破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地位,其次从措施上对开发、采购、制造、销售环节进行从零开始的彻底中国化流程再造。比如松下在深刻地研究了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之后认识到:中国的优势在于10倍于日本的劳动力和只有日本1/10的工资水准,普及型的产品不在中国生产就无法生存;如果不能推出以中国价格参与竞争并获得利润的商品,几年之内松下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因此在新一轮的战略调整中松下对自身的高成本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开始构筑以中国为轴心的全球性生产、销售体制。2001年以来松下分别关闭了其位于美国的微波炉、空调压缩机的生产基地及德国的模拟复印机生产基地,将生产全部转移到了中国。  在全球制造业能力过剩、利润水平日益下降的趋势中,曾经靠着爱迪生发明的电器起家,又成为美国家用电器的领军品牌GE公司开始了战略结构的转移。一方面,从八十年代初期起,GE先后将空调器、小家用电器、电视机等利润率无法达到公司预期目标、无法成为行业领头羊的业务转卖出去,除保留了电冰箱、厨房电器等极少数核心产品外,其他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干脆放弃、退出。另一方面,仍利用自己的技术、品牌和渠道优势,保留在白色家电领域的核心产品,但采取新的经营方式。如多数产品的制造业务采取外包的形式,在全球(中国、韩国、拉美)的众多家电企业中通过比较寻找最理想的对象采购,供应给自己的全球网络。并且,GE还同时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掘新的利润源。比如,在医疗设备市场,GE公司不仅在中国建立了采购中心,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而且,在中国完成了几项成功的并购业务,减少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者的数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加上在中国的设备调试和营销网络的建立,其整体价值链的优势基本形成。而在服务领域创造的收入增长更快,已占到总收入的70%(2001年的统计)。  总之,中国制造环节的比较优势与跨国公司强大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形成了互补关系,正是中国的低成本制造力为跨国公司的价值链提供了重要的环节,成为他们创造利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而与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命运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却屡遭挫折。先有美国和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彩电、打火机、钢材),然后又有以技术侵权为由对中国产品(彩电、DVD)树起一道技术壁垒,所有这一切令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战略失效,成本优势逐渐销蚀。  三、我国企业的竞争劣势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靠低端产品竞争和频遭技术侵权指控的表现实际上暴露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劣势。从上表1揭示的信息已发现,在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关键指标“科学与技术”一项上,我国的排名是连续下降的:94年是第23位,95年 27位,96年28位,2001年35位,2002年33位。在“企业管理”指标中除“劳动成本”之外,其它指标排名都很落后,这也同样说明我国在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方面的落后,而科学与技术又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在衡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方面,研发投入是最基本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惯例,企业要保持生存,其研究开发费用必须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2%左右;要保证领先地位,必须占到 5%以上。而在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是3-5%,高科技企业可以达到20%。据统计,1995年,我国工业企业 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人的比重为0.18%,其中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0.3%和 0.02%。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2%,而“全球 500强”中美国上榜企业是5%-20%。现在,约有 2/3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新产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8%。企业如此低的研究开发投入,显然难以保证有效地开展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内生增长能力。  我国不仅研发投入少,而且知识产权也少。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年年报公布的信息,国外企业来华发明专利的申请量相当于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的2·5倍以上。从近几年的发明专利数量看,国内外申请也差距悬殊:年,国内向国外申请从299件增至1027件,合计1949件,而国外来华申请从20953件增至 26401件,合计90686件,是国内向国外申请的 46·5倍。含专利权的使用和转让在内的“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收支差距也不容乐观。年,我国企业出口收入从5500万美元增至 8000万美元,合计2·73亿美元,而进口从5· 43亿美元增至12·8亿美元,总计30·36亿美元,高于出口10倍。(IBM公司仅在2001年通过专利转让许可的收入就达到17亿美元,占其总利润的21%)。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02年我国共有9万多项专利获得授权,但其中只有6%左右属于发明专利,其它都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即使在发明专利中,能够居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也只是凤毛麟角,通常是基础性专利或从属专利(从属专利要依附于他人的基础专利才能实施)。而从国际知识产权的含金量来看,今天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集中在几个发展前景看好的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在这些战略性前沿性和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高技术领域中,美国、欧洲和日本拥有绝对优势,如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拥有专利占59%,欧洲9%,日本17% (我国近几年只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强调从“中国制造”上升到“中国自造”)。  四、中国制造业的选择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经历已经证明,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或产业的比较优势已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对这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减少,需求结构已趋饱和,另一方面,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第三,国际化使得不同企业可以分享其它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从钱德勒揭示的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历史规律来看,现代工业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为技术创造的速度经济和向管理型大企业的过渡创造的组织能力,结果是现代大工业通常是集中于资本密集型工业中,而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在当今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以体现低劳动力成本的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最能体现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产品竞争力在迅速提高,说明我国制造业在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方面的迫切性。  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有两类制造业,一是加工制造业,二是装备制造业。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是加工制造业最重要的特点。在加工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最初的基本竞争方式就是成本价格的竞争。当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质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如果产品之间没有差异,价格竞争的结果是增产不增收,尽管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利润越来越薄。像这样的加工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前者意味着市场需求容量有限,后者意味着进入门槛很低。价格竞争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成本价格的竞争,而是性能、质量、营销、品牌等方面的差异的竞争,只有这些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利润。  但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从传统加工制造向现代高科技装备制造转移需要有一个积累渐变的过程,需要遵循国际分工原则。一方面,需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盲目一味发展高科技而忽视中国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突破发达国家对技术转移和模仿设置的障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历史和企业竞争战略从成本最低向差异化的转变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改造中国制造业,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什么都能做。正如吴敬琏先生所说的,现在产业链的划分是在全球范围内划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已经分得很细了,要想搞全能的产业链,一定会失败。一个企业也是一样,只有先在一个很小的环节做好了,才能向其它产业环节转移。  概括来讲,中国制造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突破竞争劣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要着重培养以下竞争能力:  第一,确定投资和产业发展目标,培育差异化战略能力。企业无论是选择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还是选择规模扩张的战略,应该首先对目标产业的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才是确定差异化还是成本最低的战略。正如麦肯锡北京分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潘望博先生所说的,中国制造业中的确有很多发展机会,但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建厂、研发、营销等等,尽管中国已经有一些非常成功的制造业企业,例如格兰仕、联想等等,但新企业要进入这个领域,特别是要成为一个有知名品牌的制造商会比较困难。而在一些新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光纤、电信技术等,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这样的新技术在不断涌现,中国自己也有一批很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利用他们开发大量的新技术业务。  第二,创造品牌竞争优势。品牌是一种差异化优势,它可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使得公司能避开竞争;它可使企业在较高价格、增加利润的同时不必追求低成本。客户的忠诚以及其它竞争者要战胜这种“独特性”需付出长期巨大的努力就构成了进人壁垒。公司如果赢得了客户对品牌产生了忠诚,在面对替代品威胁时,其所处的地位比其它的竞争对手更为有利。品牌形象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去的广告、顾客的服务、产品特色或由于第一个进入该产业而获得的商标信誉和顾客忠诚度上的优势而形成。而一旦品牌信誉形成,这项资产就可自由地延伸到其它的产品或业务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路径依赖的以品牌延伸或技术扩散为特征的多元化经营。品牌差异化战略需要企业对品牌的长期投资,需要在质量和信誉方面对消费者的长期承诺。  第三,培养企业营销传播的核心能力。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消费群,因此不同的企业也具有不同的能力差异,“联想”善于创造、维持营销网络;“丝宝”善于做终端;IBM善于做赞助培训、产品示范和一流的顾客服务,更善于获得集团消费者和产品合作者的支持。所以,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应该是差异化的,而不仅仅依赖于广告。企业既要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又要学会整合营销。  第四,不断的产品创新。创新是竞争优势的不竭之源,它是对消费者需求、竞争市场的变化、产品和产业生命周期的准确、及时的判断力和应变力的反应,也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资能力的体现。“宝洁”公司每年与超过700万的消费者进行交流,各种产品每年至少要做一次的改进和改良。“联合利华”承诺每年出品高质量的产品和饮料,为此每年投资大约10万元用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所以真正的国际品牌很少是靠一成不变的一种产品打遍天下的。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供给能力起了重要作用。当大量的跨国公司直接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市场,他们在分享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低的资源优势时,我们却很难在短期内学习到他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效率优势,相反,我们在制造领域的优势在慢慢地消失。我们虽然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并没有形成总成本最低的优势。我国企业低效率、高成本运营的绩效表现再次证明了波特的战略思想的正确性: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特定的战略要素上,仅仅是要素的可得性并不足以解释竞争的成功,竞争优势取决于怎样有效率地使用这些要素,只有有效率地调动要素的能力才是竞争优势的关键。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遭遇的挫折经历再次告诉我们,作为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尽管是最重要的资本,但是最不可能获得保护的产权;价格竞争只是市场竞争的初级阶段,质量、服务、创新才是企业更有效的制胜之道。国内制造业只有加快企业管理改造,提高劳动力素质,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产品研发与管理的纵深层面上打造整体成本优势,才能突破“Made in China”产品仅凭“劳动力与制造”这一比较成本优势的局面,将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只有这样,中国的制造业将不仅仅是中国的制造业,而应该是世界的制造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