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考了不及格会不会导致精神崩溃的表现,国家衰亡,世界失去和平,宇宙失去统一?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原来拥有优厚的自然条件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完全可以发展成富国强国,却因为各自错误的政治决策或经济政策,最终却沦落为一个失败的国家,令人不胜唏嘘。  下面为居士心目中的十大作死国家,排名从后往前,越是靠前,越是失败。因字数问题,每次只能发一帖了。本人声明:此排名只代表个人看法,仅供娱乐之用,请勿上纲上线。  当今世界十大作死国家之TOP10:巴西  将刚刚成功举办了里约奥运会的巴西列为排名前十的失败国家,可能令广大网友非常意外。但事实上,即使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巴西经济衰退的局面也只是短期得到了提振,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在此之前,巴西总统罗塞夫因经济困难应对失措而遭弹劾,成为巴西第一个在任期内被解职的总统。巴西,作为南美第一大经济体,是如何从金砖五国之一直线坠落成一个经济失败的国家呢?客观来看,既有世界经济放缓的客观原因,更有巴西经济单一的主观原因。  众所周知,巴西拥有着辽阔的国土面积与非常匹配的人口规模。巴西国土总面积854.7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总人口2.02亿。虽然绝对面积只居世界第五位,但即使与一海之隔的美国本土相比,巴西的自然环境也是五个大国中最优越的,拥有广阔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平缓且适宜耕种的巴西高原,丰沛的雨水和大片的优质耕地,即使一年只收获一季也可养活所有的人口。丰富的各种矿产品资源,铁矿石占世界总储量9.8%, 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还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如此一个地大物博且物产富饶的国度,自立国百年以来从未遭受战乱,如果当权者能施以正确的经济措施,这个国家或许可以发展成不亚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但正如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笔下的《百家孤独》所描述的,南美国家身处一个得天独厚的和平大陆之中,缺乏竞争者的挑战,也同时失去了与世界竞争的动力,这便是通常所说的“拉美病”。百年来,巴西人只满足于售卖唾手可得的资源产品,从早期的红木,到其后的农产品,如大豆、咖啡、可可、玉米,再到畜产品,如牛肉和鸡肉,在2000年后,则靠大量的铁矿石出口过了十几年极为富足的日子。正是在这段日子里,巴西首次被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大胆称为“金砖四国”之一,这样,在被全球经济边缘化了30年后,巴西终于看到了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的曙光。  然而现实是冰冷的,一个只靠卖资源过上幸福生活的国家,永远无法成为一流国家。2012年之后,随着美国调整其经济战略,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元大幅回流美国,由宽松货币带来的资产泡沫随之破灭。大宗商品从矿产品到农产品价格均发生暴跌,铁矿石自2010年的最高价格250美元/吨跌到如今不到70美元/吨,巴西的口袋顿感囊中羞涩。而不巧的是,正因这前几年的铁矿石收入丰厚,巴西政府已养成了大把花钱的习惯,上一任总统卢拉在职期间,为博得民众的好感,大力增加公共福利支出,等到迪尔玛·罗塞夫上台之时,又举全国之力举力了巴西世界杯,耗光了仅剩的家底。骤增的公共支出突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无奈削减公共开支,而削减公共开支直接影响民众的福利,于是巴西民众不干了。政治攻讦的结果,迪尔玛·罗塞夫便不幸成为了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在职期间被解职的巴西总统。  作死度:★★☆  简评:一个国家与一个人一样,纵然是难得的天之骄子,但若不思进取,也终难以出人头地。  (未完待续)
楼主发言:138次 发图: | 更多
  哪里的国家?地球上的?说清楚嘛!
  好  
  TOP:美国  作死度:★★★★★★  天下苦美久矣!  
  排名第一的应该是南非。
  太监了?
  现在资源价格下行,很多靠资源的国家都不景气,像委内瑞拉,俄罗斯...  只有南非是纯粹自己作死。
  快更  
  巴西 蒙古 南非 土耳其
日本 韩国 菲律宾 美国 东南亚某县?  
  不用看下去了,失败国家都有个通病——没有工业化或曾经工业化但没完成,这些国家都是被西方以及西方资本代言人忽悠下去了工业化,在全球化的今天,除了卖能源什么也做不了
  顶楼上,工业化才是强国之根本,不然当年斯大林也不用疯狂地进行工业化了
  @青峰山居士
人种质量比中国差远了  
  加油  
  @青峰山居士 先顶!  
  哪个国家贪污腐败最严重?  
  @李卑亢
07:42:27  哪个国家贪污腐败最严重?  -----------------------------  大概令你很失望    亚洲的季军,冠亚军是东南亚国家  
  树敌过多绝对是作死啊
  @tkggitfk6-08-26 06:10:13  顶楼上,工业化才是强国之根本,不然当年斯大林也不用疯狂地进行工业化了  -----------------------------  毛主席也是不顾一切搞工业化,都是高人啊!
  @青峰山居士
你只说到了的表面,深层的原因是资本的本质  
  记号  
  赶紧写啊!  
  有天朝吗?  
  催更    
  @青峰山居士 ???
  科技才是工业化的根本,第一生产力  
  @冷茶热喝
11:45:10  赶紧写啊!  -----------------------------  不好意思兄弟,白天正在上班中,没时间写,晚上再说
  太监贴
  希望英国有一天也列进来  中国在世界最大的对手,莫过于盎格鲁系,英国做为盎系总家乡,必须给我倒
  公公了?  怪我咯!  来,JJ还你,快更!!!  
  赶紧更新
  没了?
  二、当今世界十大作死国家之TOP9:伊朗
  伊朗,国土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人口7700多万,其国土和人口规模都可以够得上一个地区大国的标准。但与巴西相比,伊朗的自然环境要严酷得,它的国土绝大部分位于群山矗立的伊朗高原上,气候干旱,中部广大地区是沙漠戈壁,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击平原,农业条件比较一般。  但真主对伊朗又是极度慷慨的,它把巨额的宝藏埋藏在了伊朗的地底之下。在伊朗的波斯湾沿岸的海底中,已探明有石油储量1545.8亿桶,天然气储量33.69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3、2位。除此之外,已探明矿山3800处,矿藏储量270亿吨。其中,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储量2.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2000万吨。  拥有如此巨额的自然财富,伊朗人完全可以不用花费多大力气,便能就上优裕的生活,挤身中东富豪行列,一如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王族。然而时至今日,伊朗仍在困顿中挣扎,国家四面树敌、举步维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这一切,也许要从90年前的巴列维王朝说起。  在1925年前,伊朗还处于恺加王朝时期,一如中国的大清王朝,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侵入,恺加王朝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衰落,封建统治专横残暴,。日,礼萨o汗上校发动军事政变,占据德黑兰,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于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礼萨o汗掌权至1941年逊位,由其子穆罕默德o礼萨o巴列维继位。在此期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英法等老牌殖民国自顾不瑕,伊朗得到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良好机会。  巴列维执政时期,美国为了获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东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维王朝,伊朗强大的军力俨然成为波斯湾地区的警察。在此期间,在美西方各国的影响下,伊朗进行了君主立宪政治改革,首相拥有了实权,国王的影响力降低。然而,1951年发生的一次事件,暴露了西方国家民主的两面性。  在日,伊朗伊斯兰议会以79票赞成、12票反对提名摩萨台为首相,穆罕默德o摩萨台1951年至1953年间出任民选的伊朗首相,摩萨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员、律师、议员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贵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间实施渐进式的社会改革,包括推行失业补偿金制度、立例规定雇主向患病或受伤的员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农,令他们不再受地主强制劳役。此外,他又规定地主贡献租金收益的20%到一个基金,用以资助一些比如兴建公共浴堂、农村住房和害虫防治等的市政发展项目。 其为在首相任内最瞩目的举动:把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们所有。例:在国有化以前,伊朗石油业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后称英国石油,简称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后则由英国政府操控。  从现在的角度看,穆罕默德o摩萨台的改革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然而,正国为改革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虚伪的英国人开始坐不住了,终于,在英国军情六处要求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了一场名为“阿贾克斯行动”的政变,成功在日推翻时任首相摩萨台,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这次事件让部分伊朗人认清了西方民主国家的真面目,伊朗与美国的梁子,自那个时候开始结下了。  巴列维国王重新掌权后,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新贵阶级同封建地主的权力发生冲突。由于没有银行,缺少流动资金的商人只得借债,但借债利息高得令人吃惊。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1963年,巴列维国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农业与工业改革,  "白色革命"主要有12条:1.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应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2.全部森林属于国家所有。3.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4.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应由劳资双方分享。5;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6.要建立一支知识分子大军,凡是应服兵役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均可担任教师。7.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8.要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9.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10.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11.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12.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主观来看,巴列维之所以提出改革,多少是为了树立自己威信,稳固自己的政权。但客观地说,巴列维的这些改革比摩萨台改革更加宏伟和详尽,如果能完全得到施行,伊朗将一跃而入现代化强国行列。然而,"白色革命"在农村的执行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收效,土地改革计划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它对封建地主和贵族产生了政治影响,多少世纪以来破天荒第一次使他们处于崩溃边缘。当时,拥有2000个村庄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个。巴列维在几年内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125万英亩土地,分配给了3万多户农民。但是,农民们发现,由于国王下令实行"农商"组织形式,他们必须把刚领到的地契换成有名无实的股票,然后在这种新的集约农业企业中成为领薪水的职工。他们的幻想破灭了。对他们来说,土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股票仅仅是一张纸片。一下子被拉进政府办的合作社的农民,同样灰心丧气。他们纷纷离开村庄,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其结果,农业产量并没有如国王预期的那样取得长足进展。
  (续上)  但在促进现代化方面,白色革命还是很有成绩的。油轮码头、大型贮油库和石油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1976年伊朗原油产量达1.9亿吨,占中东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76年石油产量为2.948亿吨,出口2.722亿吨,当年出口石油收入达234亿美元。铅矿、铜矿、铁矿和煤矿,都进行了大力开采。钢铁厂以及其它金属冶炼厂,产量也都在不断增长。从1971年到1973年,伊朗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14.3%;1974年猛增至14%。伊朗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到1977年人均收入已达2200美元。此外,在交通、电信、电力、社会福利、卫生、教育等领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60年伊朗小学入学人数为27万,到1977年超过1000万人。文盲也从百分之八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五。1977年,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  经济的繁荣使腐化之风迅速蔓延。王室成员靠充当中间人捞取巨额合同佣金,他们常常是通过他们掌握多数股票的公司进行的。一些政府官员和军官也利用职权,收受大笔贿赂。赌博机构和娱乐场所到处出现,吸毒者日益增多。由于进口先进技术,外国技术人员随之大批流入,加速了伊朗都市生活的"西方化"。西方影响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  尽管伊朗的经济发展了,但贫富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加扩大了。对于一小撮富有冒险精神的买卖人来说,"白色革命"就好比是一个聚宝盆,简直堆满黄金似的。他们发了大财,拥有豪华的西式别墅,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居民,依然处于最低生活水平之下,他们赤贫如洗,百病成灾。  巴列维笃信他的"白色革命"能使伊朗一天天地富裕起来,从而使他的经济坚如磐石。但是他根本没有想到他的现代化计划速度大快,从而破坏了国家整个经济的平衡。他美妙的梦想超越了国家的现实,因此他也就忽视了群众的愿望,看不起教士,既敌视世界,又敌视自己的人民。特别在他当权的最后两年多中,即1976年到1979年之间,他的军备政策,他的家属及随从的腐化,他的独裁统治,就象癌细胞一样吞噬着整个国家和社会制度。所以,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并推动了伊朗社会的发展,但这一切都未能使他最终免于垮台,未能使他终生并永久地保住孔雀宝座。  另外,巴列维为了讨好美国,还签下了在伊朗的美国军事人员可以享受治外法权,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审判,而是交给美国处理。这遭到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赛义德o鲁霍拉o霍梅尼大力反对,巴列维国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后于日将霍梅尼强行驱逐出境。  总而言之,巴列维倡导下的“白色革命”,最终造成了伊朗的二大社会矛盾,第一大矛盾是统治阶层为代表的亲西方的世俗社会和绝大多数居民信奉的伊斯兰社会的对立,第二大矛盾是贪污腐化的上层社会和赤贫如洗的贫民社会的对立。这两大矛盾因国王出卖国家主权并且驱逐宗教领袖而触发,于是,当1979年霍梅尼再次回到伊朗,只需振臂一呼,一如当年从厄尔巴岛归来的拿破仑,国王的军队纷纷倒戈,巴列维国王只能仓惶出逃国外,巴列维王朝至此覆亡。  现在看来,巴列维“白色革命”的失败实属咎由自取,但客观上,伊朗失去了一个一跃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机会。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有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平民权益的正义性,然而,伊朗自此成为了一个伊斯兰教掌权的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固有的、拒绝改良的极端保守性,使伊朗丧失了成为一流强国的希望。  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大力去西方化,使得西方世界对新兴的伊朗政权没有好感。期间,美国大使馆人质危机再次将美伊关系推向恶化。同时,许多原先效忠王室的优秀军官被清洗,军队整体素质大幅下降。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这一状况引起了一个强大的邻国伊拉克的觊觎。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一方面,如果能够占领阿拉伯河下游地区,进而打击尚不稳定的伊朗政权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另一方面,伊朗的什叶派政权本来就与伊拉克、沙特等国的逊尼派政权势不两立。因此,在苏联和美国的军事支持下,在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经济援助下,萨达姆悍然对伊朗发动进攻,历时八年的“两伊战争”正式爆发。  在残酷的两伊战争中,伊朗在旧军队无法依靠的情况下,转而号召大批教徒发动圣战,于是现代版的“义和团”上演了!成千上万手持简陋武器的什叶派穆斯林青年,高呼着圣战的口号,以血肉之躯迎战伊拉克的坦克,几十万人命丧疆场。战争最终以双方精疲力尽、两败俱伤而收场,霍梅尼挡住了外敌,树立了自己的无上权威,然而,无数人员的伤亡,基础设施惨遭破坏,石油工业惨遭轰炸,伊朗曾经繁荣的国家经济一去而不复返了!  两伊战争之后,伊朗获得了几年的恢复期。其后,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迅速溃败再次震惊了伊朗。出于与美国的高度敌对,在萨达姆政权被颠覆之后,伊朗便时刻担忧美国会用同样的手段对付自己。在四面树敌,且军力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伊朗把目光投向了一样超级武器——核弹。伊核问题至此走上前台。对此,美国和西方诸国的反应也同样迅速,在他们的推动下,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伊朗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割裂。  5年的经济制裁再次严重打击了伊朗的经济,甚至有因零部件缺乏,而造成多起运输机坠毁,大批军官死伤的事件。伊朗离国际主流社会越来越远,除了与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维持经济来往,几乎与其他大国断绝了联系。内忧外患之下,伊朗终于还是认清了现实,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 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伊朗核问题的协议。这意味着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  作死度:★★☆  简评:穆斯林国家与西方的恩怨,从来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得清。伊朗由世俗国家变成宗教国家,由亲美到反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战乱不止,民生凋闭,其情可悯,其景可叹!试若巴列维国王能以民为本,改革政治、肃贪倡廉,伊朗本可成为如韩国一般的亚洲经济强国。又试若霍梅尼能忍辱负重,与西方修好,致力于发展经济,伊朗如今的经济水平也应不在沙特等国之下。然而,混乱的国内矛盾和教派政治之争,穆斯林民众的盲从,使得这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看了楼主的文章,又是软文,还是那句话:拿钱发帖死全家拿钱发帖死全家拿钱发帖死全家。  
  没有雄心壮志,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跑龙套的
    原伊朗国王穆罕默德o礼萨o巴列维    伊朗伊斯兰宗教领袖赛义德o鲁霍拉o霍梅尼
  坐等更新
  巴西的没落,代表了巴西精英阶层的腐化,没有上进心。据说举办奥运会从广告流行以后就是一桩赚钱的买卖。简单一句奥运会掏空国库不大合理,难道没有预算?这个国家干什么都是先干了再考虑后果?比如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复兴,那是有强人普京呀,再比如印度印度几任总理都很上进呀,还有中国这几代领导也都很强势才有发展的成果。这说明巴西近些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层,都是软绵绵的,放羊式的发展。
  MARK  
  引申阅读:  伊朗巴列维国王的现代化梦想为何破灭   14:24:28 来源:澎湃   1963年,西亚文明古国伊朗在巴列维国王的主持下,开展了一场“白色革命”。一时间,伊朗国力蒸蒸日上,号称“世界第九富国”。谁料想,韶华易逝,转眼已成明日黄花。十五年后,王冠落地的巴列维只能带着一撮祖国的土地与破碎的现代化梦想黯然踏上了流亡之路……  石油美元推动“白色革命”  早在1908年,伊朗就发现了国土上的第一个大油田——麦斯杰德伊苏莱油田,该地遂成为中东地区石油工业的发源地。在二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大潮中,经过艰难的谈判,1953年伊朗政府如愿与跨国资本达成协议,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财团平分石油利润。从此,伊朗石油产量大增,滚滚的石油美元随之涌入国库。1954年,伊朗的石油收入仅3400万美元,到了1962年,增长了12倍,变成4.37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随着伊朗国库一起膨胀的是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大国雄心。1963年1月,巴列维国王正式宣布关于社会发展的六点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土地改革。国王自豪地将他的蓝图称为“白色革命”——刻意避开了象征社会主义的“红色”与象征“反动派”的“黑色”。    巴列维国王  这个具有伊朗特色的土改方案规定:地主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是一个自然村落,超过部分必须出售给政府,但果园、花园和机耕土地不在其列;政府根据地主往上报的土地收入和缴纳的地产税确定购价,分10年付清地款;政府将所购置的土地出售给享有租佃权的无地农民,购地者可在15年内付清地款。到1971年,92%的伊朗农户有了自己的耕地。然而,在当时的伊朗,一个5口之家的农民平均需要7公顷的土地方能维持一家温饱。75%的自耕农获得的土地难于维持生计,只能和没有土地的126万户农村手工业者和雇佣佃农一起,涌入城市寻找饭碗。  好在城里并不缺乏谋生手段。依靠石油美元的巨额投资,伊朗正在从一个农业国向着现代工业国迈进,对劳动力有着旺盛的需求。不仅纺织、食糖等传统工业部门突飞猛进,而且新建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工业体系开始逐步完备。1971年12月伊朗炼出了第一炉生铁,轧钢厂、钢管厂、铬厂、化肥厂和石化厂相继投产,柴油发动机和拖拉机制造业也相继诞生。1960年全国发电6.89亿度,1972年为95.53亿度,十年内修建了21000 英里的公路,国内17个城市建设了飞机场。油轮码头、大型贮油库和石油化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伊朗国民生产总值在十年间增加了四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增加了两倍。  目标“世界第五强国”  1973年1月,在“白色革命”10周年之际,巴列维宣布将伊朗石油资源收归国有,其管理权也由国际财团转归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这一年的10月,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85美元骤升至翌年的10.21美元。这对伊朗政府来说不啻喜从天降,石油收入从1972年的28亿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178亿美元,使得伊朗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1970年代中期,伊朗的人均收入已达2500美元(以金价计,相当于现在的2.6万美元),65%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    在国际上,伊朗在1970年代中期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西德、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英国的第九富国。资金雄厚的巴列维国王随心所欲地到处“”,仅在1974年,就贷款给意大利各厂商30亿美元,英国15亿美元,甚至向法国预付10亿美元订购五座核电站——有人揶揄“在伊朗这样一个石油富国建造核电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古怪的想法”。  大规模的军备现代化同样在石油美元的支撑下展开,1976年伊朗的国防开支接近9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短短两年内,伊朗购置了价值60亿美元的军备,巨额订单将美国军工业从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中拯救出来,以至引发了美国总审计局的抱怨——这将会引起美国作战物资的严重外流。  美伊间最重要的一笔交易是著名的F-14“雄猫”战斗机。这种美国海军的王牌战机以其在汤姆·克鲁兹主演的电影《壮志凌云》中出场以及成为动画片《太空堡垒》中骷髅战斗机的原型而名声大噪。巴列维在1974年订购了80架F-14(单价高达3000万美元),这使得伊朗成为美国之外唯一有幸装备“雄猫”的国家。在2006年从美国海军退役后,全世界的“猫迷”就只能在伊朗空军中目睹“雄猫”飞翔的身影了。
  (续上)  大量美制武器的入役,使伊朗成为波斯湾地区无可争议的第一军事大国,伊朗的空军和海军可以与海湾所有阿拉伯邻国的空海军联合力量相匹敌,其地面部队人数相当于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两国地面部队人数之和的两倍。1974年,伊朗出兵4500人,帮助阿曼苏丹镇压“阿曼人民解放阵线”游击队。伊朗俨然已是“海湾宪兵”,相比二战期间任人摆弄的窘境,可谓天壤之别。在这一年,巴列维已经提出,要在“不久之后超过一个或几个欧洲大国,成为(位居美苏日中之后)世界第五大强国”!  “君主制时代已经结束”  可惜,此时的伊朗其实已是强弩之末。在短期的空前繁荣之后,伊朗经济在1975年盛极而衰。由于世界石油需求萎缩,油价骤降,政府财政从上一年的盈余20亿美元一变为73亿美元的赤字。大手大脚已成习惯的伊朗当局被迫实行紧缩政策,两年内将开支削减了190亿美元,超高速的经济增长戛然而止。  伴随着经济的下行,长期被炫目的经济增长数据掩盖的问题浮出了水面。面对商业衰退和国家过多地管制市场,商人们怨声载道。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农业生产也出现了巨大损失,这与“白色革命”的初衷截然相反。十年前,伊朗还能够向外国出口谷物、稻米和食糖,而1970年代中期以后,每年却需要进口小麦250万吨,大米30万吨,肉羊250万头。相当于每个伊朗人一年中有一个月的口粮依赖外国供应。  城市的局面同样糟糕。几百万收入低微的伊朗人在超过20%的通货膨胀中挣扎。除了少数企业里的技工,绝大多数工人收入微薄:四口之家平均日收入55-204里亚尔,而一公斤米和肉分别卖到90里亚尔和220-250里亚尔,一间房租金每日100里亚尔,众多工人只好全家住贫民窟。贫富差距大至骇人的地步:在德黑兰的大资本家一天进账5万美元,从来不必在乎周末是到欧洲还是北美购物;与此同时,小农每年只能赚到150-200美元。  对国王鼓吹的“伟大文明”的高期望值和令人沮丧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伊朗民众普遍感到不满。在伊朗这样一个既没有工人运动传统,也没有民主选举历史的伊斯兰国家,人们很自然地转向宗教寻求慰藉,因为“现代化和那种被大肆吹嘘的社会发展并不能带来心灵上的安宁”。  这对巴列维国王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早在“白色革命”开始后,国王便与伊朗历代王朝的传统支持者毛拉(伊斯兰教士)势不两立了。土改摧毁了毛拉们对农村土地的占有,给予妇女选举权更是被视为对《古兰经》的背叛。早在1963年,伊斯兰教什叶派领袖(伊玛目)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就公开发起了对国王的抗争,面对“准备让刺刀穿透我的心脏,也绝不向暴君屈服”而又深孚众望的霍梅尼,巴列维最后无可奈何,只能将他驱逐出境。  1978年元旦,正在德黑兰访问的美国总统卡特还称赞巴列维国王在动荡的中东地区创建了一个“稳定之岛”。可卡特刚离开伊朗,这个“稳定之岛”立即陷入伊斯兰革命的狂潮之中。1月7日,国王的御用报纸攻击流亡国外的霍梅尼是红色殖民主义者(指苏联)和黑色殖民主义者(指英国人)的工具,引发库姆神学院的4000名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抗议。警察向示威者开枪,造成约70人死亡,400人受伤的“库姆惨案”。抗议浪潮从此蔓延全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而曾经狂言“那些反对宪法、君主制度、国王的人只能在监禁和流亡之中做出选择”的巴列维,在危机期间实行的是一种在政治上自杀的自相矛盾政策:既实行自由化政策,又试图抱着专制王权不放;面对自由化政策释放出来的政治参与诉求,在妥协和镇压之间犹豫不决,频繁地寻找和惩罚替罪羊。结果,反对派越来越激进,国王越来越众叛亲离。日,100多万民众走上了德黑兰街头,要求推翻君主制,建立伊斯兰政府,拥护霍梅尼为国家领袖。此时,就连巴列维统治的支柱——强大的伊朗军队也出现了动摇,霍梅尼警告士兵,如果向民众开枪,“就如同向古兰经开枪一样”,这导致了军队中下层士兵士气的彻底瓦解。    伊斯兰革命  就在国王大厦将倾之际,日,美国驻伊朗大使沙利文“建议”巴列维出走:“现在你离开伊朗的时间已不是以天计算,而是以小时计算!”巴列维在回忆录中哀叹:“我像一只死耗子一样被美国扔出了伊朗。”十天以后,国王带着家人乘上了他的价值1.15亿美元的波音707专机,神情黯然地踏上了流亡之路。半个月后,霍梅尼从巴黎飞抵德黑兰。为了保持穆斯林清贫艰苦的生活方式,他把专机的头等舱座位让给了随行的记者,自己则坐在飞机的地板上。300万伊朗人排成32公里长的队列欢迎他们的领袖归来,他们等到的霍梅尼回国后的第一句话是:“君主制时代已经结束。”  事实上,“白色革命”和巴列维国王的现代化梦想也都在这一天宣告终结——日,号称得到 70 万军队、全体工人和大多数人民支持的国王还是败在了没有一枪一炮的宗教领袖手中。    霍梅尼返回伊朗  参考文献:  冀开运、蔺焕萍:《二十世纪伊朗史:现代伊朗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张振国:《未成功的现代化——关于巴列维的“白色革命”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法)热拉德·德·维利埃:《巴列维传 附:白色革命》,商务印书馆,1986年
  。。。。  
  坐等更新
  @天崖炮手
16:37:55  希望英国有一天也列进来  中国在世界最大的对手,莫过于盎格鲁系,英国做为盎系总家乡,必须给我倒  -----------------------------  差不多得了,日不落帝国早就日落西山了。      
  @天崖炮手
16:37:55  希望英国有一天也列进来  中国在世界最大的对手,莫过于盎格鲁系,英国做为盎系总家乡,必须给我倒  -----------------------------  @千里之外雪候鸟
09:41:23  差不多得了,日不落帝国早就日落西山了。      -----------------------------  呵呵,这图很有趣,很直观!不过日不落帝国虽然不复辉煌,但也总算软着陆了,至今还是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强国,不算太失败。
  ???  
  伊朗不选择作死,早就死了和伊拉克一样。  
  更新太慢了
  心里默念冈比亚一万遍  
19:10:35  更新太慢了  -----------------------------  白天加班啊,为了一个G20弄得鸡犬不宁,全体机关干部要连上15天班。真叫做“量中华之人力,结与国之欢心”!
  三、当今世界十大作死国家之TOP8:南苏丹  日,一则从遥远的非洲传来的新闻牵动了国人的心:南苏丹首都朱巴附近,忠于南苏丹总统基尔的军队和忠于副总统马沙尔的军队爆发严重军事冲突,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在南苏丹联合国营地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被一发炮弹击中,中国维和人员2人牺牲、2人重伤、3人轻伤。在为牺牲的将士感到痛心的时候,很多人才第一次听说有南苏丹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在哪里?中国的蓝盔部队又为何万里迢迢参与南苏丹维和?  南苏丹位于非洲东部内陆,国土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绝大多数为文盲。南苏丹地形呈槽型,东部、南部、西部边境地区多丘陵山地,中部为粘土质平原。气候特征上,南苏丹属热带草原气候,湿度高并有大量的降雨,森林覆盖率高,农业生产条件总体良好。 自然资源上,南苏丹拥有铁、铜、铬、铅锌、钨、云母和金银等矿藏,但大多数矿藏资源尚待开发。石油储量丰富,政府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原油出口收益,2009年南苏丹石油收入达70亿美元。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由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分裂而来,直到日0时才宣告独立。在此之前,南苏丹为了争取独立,自1955年起先后二次爆发苏丹南北内战,历时70余年,直至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定》,成立苏丹南方自治政府后,南北战火才终于熄灭。新国成立,百废待新,执政者理当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一有利的条件发展国家经济,提高国民收入。然而,现实却让人感到绝望,这个与北方打了几十年内战后终于得到独立的国家,内部却又重新爆发了新的内战,并且看不到终止的希望。为何南苏丹会内战不止?还是要从宗教信仰说起。  南苏丹共有100多个部族,有尼罗特、尼罗哈姆、班图和努巴四大族群,丁卡、努维尔、希鲁克、巴里等主要部族。大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约1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约1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当初苏丹之所以发生南北内战,正是因为宗教问题。苏丹北部民族大部为阿拉伯人,1955年苏丹独立后,北部的阿拉伯人接管了政权,骨子里浸透了种族歧视的掌权者,将阿拉伯语作为苏丹唯一的国语,并在1983年宣布全国实行伊斯兰法,引起南方人的强烈抗议,并最终招致内战。  然而,南方的各个族群在独立前还能团结一心,独立之后,各族群间的宗教信仰不一,国家财富和权力分配等问题都浮上了水面。各个经过南北内战洗礼的部族,均拥有独立的武装,枪支泛滥,暴力横行,习惯以武力解决部族间矛盾。第二大部族努埃尔族的分布地区主要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南苏丹北部地区,所以希望在国家财富和权力分配方面获得优待,由此与丁卡族产生尖锐矛盾。而在执政党内部,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和苏丹人民解放军分别是南苏丹执政党和国家军队,但其成员按照各自部族身份划分成不同派系,结果也未能在实现国家稳定与和平、开展经济建设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南苏丹总统基尔来自最大部族丁卡族,反对派领导人马沙尔则来自第二大部族努埃尔族。2013年7月,基尔解除马沙尔职务。同年12月,朱巴发生激烈武装冲突,总统府指责马沙尔图谋政变,引发基尔和马沙尔两派的长期争斗,马沙尔逃离朱巴。今年4月,马沙尔回到朱巴,与基尔共同参与组建了民族团结过渡政府。然而7月8日双方武装人员再次在首都发生冲突,又造成至少271名南苏丹人死亡。    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南苏丹副总统马沙尔(前左)与南苏丹总统基尔(前右)在南苏丹民族团结过渡政府新内阁成立仪式上对视。  除了宗教族群矛盾的内因,导致南苏丹陷入动乱的外因也很重要,那就是美国对南苏丹的“始乱终弃”。美国一手操纵苏丹内战和南苏丹分裂,却在南苏丹独立后最需要外部帮助时一弃了之。  苏丹内战期间,美国为了达到在非洲东部获得战略支点和攫取南苏丹石油资源等目的,给予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大量军事援助,是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最大外部支持者。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与支持,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不可能支撑到南苏丹独立。  为了达到分裂苏丹的目的,美国还对苏丹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并且许诺苏丹政府在南苏丹独立之后就将解除对苏丹的全部经济制裁。但在南苏丹独立后,美国又出尔反尔,以苏丹政府侵犯人权和支持恐怖主义为由,拒绝解除制裁。  南苏丹独立后,百废待兴,而美国作为对南苏丹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却对南苏丹弃之不理,这是因为南苏丹独立后,美国分裂苏丹的目的已经达到。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南苏丹战略地位和石油资源重要性下降,美国不再把南苏丹看做其全球霸权战略的一个棋子,因此任其自生自灭。    朱巴联合国营地,一个纪念逝去维和人员的纪念碑。  但就在美国萌生去意之时,中国出于石油战略价值考虑,开始积极介入南苏丹事务。中国在南苏丹拥有目前海外最大规模的石油投资,这些投资不仅对中国开发苏丹的石油资源必不可少,而且是将来开发整个非洲石油的立足点。其中,中石油经营苏丹最久,但各块油田均靠近动乱地区,数年来,中石油在当地无偿援助建设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累积达两千万美元,但对预防或者缓解西达富尔人道主义危机却无能为力,只能坐视事态恶化。中国维和部队出现在南苏丹,首先,避免当地社会危机的恶化,也可以体现出中国真正的大国责任。其次,稳定苏丹政治局势、保持中石油的特权地位、避免其他大国染指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否则一旦南苏丹问题国际化,不仅将损害中国的海外石油战略和经济安全,更深远地,它将成为损害中国对非洲影响力的一个糟糕先例。  作死度:★★★  简评:这个星球上只有非洲大陆总体上仍处于封建时期,几乎让人看不到振兴的希望。饥饿和疾病肆虐,迷信与宗教盛行。崩溃的国民经济与荒漠般的教育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总体人口素质的极其低下。很多象南苏丹这样的国家,与其称之为国家,不如称之为是一群部落的组合。如没有大国帮助,仅仅依靠其自身发展成为现代国家,或许要再经过百年以上。
  @Ljz楼
22:55:00  好  —————————————————  占个看得见的位子。  
  中国第几?
  看看  
  南苏丹也算的话,那索马里 伊拉克 叙利亚 利比亚 都要算上,楼主不能偏心哦!  
  @迷一样的路
06:45:57  南苏丹也算的话,那索马里 伊拉克 叙利亚 利比亚 都要算上,楼主不能偏心哦!  -----------------------------  我这里说的作死,主要指先天条件优越,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发展成富国强国,最终却还是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后面的4个,其中2个是算不上的,但另外2个,是后面重点要论述的对象。
  楼主继续啊  
  哎,作死呐。可惜。  
  加油,好文  
  四、当今世界十大作死国家之TOP7:蒙古  刚刚在一周前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当夺得柔道银牌的蒙古运动员道苏米雅、获得60公斤级柔道铜牌的蒙古运动员道敖特根达来载誉归国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政府居然只字不提奖金的事情。而在4年前,当5名蒙古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摘得奖牌,都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巨额奖金。    蒙古国总理扎尔格勒图勒嘎·额尔登巴特  8月10日,在一次全国性的电视讲话中,蒙古国总理扎尔格勒图勒嘎·额尔登巴特终于揭开了秘底,他承认:政府拖欠了2069名拳击运动员、自由摔跤运动员、弓箭手及其他运动员多达17亿图格里克薪水和奖金。而蒙古新任财政部长乔伊吉勒苏伦·巴图高科更自言不晦地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深度的经济危机状态。蒙古已经进入到一个无法支付财政工资和政府各部门运营成本的状态当中。我们已无法保障保护我们的边境和国家安全的蒙古军队的开支,负责公共卫生安全的社会组织和医务人员的薪酬,以及文化体育部门人员的开支等。”  蒙古国总理和财长“抖家底”的讲话内容引起了民众震惊。普通民众怎么也想象不到,仅仅在5年前,蒙古国的GDP增速还达到17.3%,而5年后今天,蒙古国会成为继委内瑞拉之后,又一个崩盘的资源大国。如果没有听到上述讲话,普通百姓觉得日子过得还不错,每天有酒有肉。尽管大家知道国家面临经济危机,每个人从一出生就背负了巨债,但这不是百姓操心的事情。据报道,今年头7个月,蒙古国共进口2.2万辆汽车,总价值1.4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拥堵的道路和拥挤的商场,悠闲的生活和悠扬的歌声,让人实在感受不到经济危机的氛围。  然而危机早在几年前就有所显现,蒙古国近年的经济运行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增长指数,还是对外贸易与投资,都呈下滑趋势。2011年蒙古国的经济增长率曾高达17.3%,高居世界第三。2012年至2015年,蒙古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分别为12.3%、11.6%、7.9%和2.3%。今年8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1.4%,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3%。    蒙古近10年GDP增长表  对外贸易方面,今年前7个月,蒙古国外贸总额为43.75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外国投资也逐年下滑,2011年蒙古国吸收了49.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015年吸收额仅为2.2亿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为3500万美元。  与此同时,蒙古国的财政支出和外债总额却在逆势增长。截至今年7月31日,蒙古国财政收入为3.04万亿图格里克(1元=323图格里克),与上年基本持平;财政支出为5.01万亿图格里克,同比激增32.6%。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蒙古国外债总额为235亿美元。同期,蒙古国政府债务达到了21.3万亿图格里克,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8%。  债务收支危机直接表现在了蒙古国的货币上,自8月以来,蒙古国货币图格里克兑美元累计崩跌9%,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为了使手中货币不再贬值,普通民众纷纷抢购美元,而抢购美元的行为反过来又加剧了图格里克的贬值。  与此同时,在8月10日讲话后,蒙古政府债券也出现了创纪录的跌幅,蒙古政府债券当即被评为投资五个等级之下的垃圾级,巴克莱随即也删除对蒙古国债的推荐。  无奈之下,8月20日,蒙古国央行宣布加息450个基点至15%的纪录高位。消息公布后,图格里克终于当地时间13:16由历史新低的2272.5回升至2256兑1美元。然而15%是个什么概念?比较一下目前其他国家的利率:中国的基准利率1.5%,美国基准利率0.25-0.5%,日本则还是负利率。而蒙古一次加息就加了450个基点,从10.5%直接提升到了15%。在这样高的利率下,任何企业向银行的借贷都将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随之而来将是金融紧缩,大批企业破产关闭,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陷于停滞。不是无路可走,哪个央行都不愿意打出这样的七伤拳。    图格里克兑美元汇率变化图  那么,现在回过头看,矿产资源丰富的蒙古国又是何以从增长奇迹沦落到深陷困局呢?  这里穿插介绍一下蒙古国的基本情况:  蒙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地处亚洲的内陆。地广人稀,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多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仅294万。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 。  蒙古国已发现和确定拥有80多种矿产,建有800多个矿区和8000多个采矿点,主要蕴含铁、铜、钼、煤、锌、金、铅、钨、石油、油页岩等资源。其中,铜矿储量20多亿吨,黄金储量达3400吨,煤矿储量达3000亿吨,石油储量达80亿桶,铁矿储量为20亿吨,萤石矿床储量2800万吨,磷矿储量2亿吨,钼矿储量24万吨,锌矿储量6万吨,银矿储量7000吨等。  蒙古长期沦为苏联的卫星国,畜牧业是长期以来的经济支柱。近年来,随着矿业的不断发现和开采,采矿业在蒙古的经济中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近十年的大宗商品牛市,也让蒙古人尝到了甜头,蒙古人出口矿产品赚得盆满钵满,近十年来平均GDP增长率达8%以上。  钱多了,人也变得牛气了,于是蒙古议会中的民族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了,认为当初招商引资时对外国资本过于迁就,严重损害了本国利益。正在此时,发生了中国铝业竞价购买蒙古的煤矿公司南戈壁公司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南戈壁公司是一家注册于加拿大的综合煤炭开采、开发和勘探公司,目前在多伦多和香港联交所两地上市。南戈壁在蒙古国境内最接近中国边境的位置拥有战略性煤炭资源,包括一座产煤量巨大的敖包特陶勒盖煤矿和三座开发项目,苏木贝尔煤田、Zag Suuj煤田和敖包特陶勒盖地下煤田,主要业务是这些煤田进行勘探和开发,并出口到中国。日,中国铝业宣布,公司拟要约收购南戈壁资源有限公司不超过60%但不低于56%已发行及流通在外普通股,出资额相当于约58亿元人民币。  然而事情陡然生变。4月17日,蒙古矿产资源局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宣布暂停由南戈壁的附属公司拥有的若干许可证的勘探及开采活动。中国铝业的收购计划因此受阻。南戈壁首席执行官Alex Molyneux也表示,蒙古政府多番阻挠该宗交易,其令该交易不可能进行的意图非常明显。  以此事件为导火索,2012年5月蒙古国议会通过《战略领域外国投资协调法》,将矿业、金融、媒体通信列为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领域,对外国投资者设置极为严格的限制。蒙古议会中的很多议员天真地认为,蒙古的经济实力已足够雄厚,是到将可恶的吸血的外资赶出蒙古的时候了。  然而,令蒙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第二年,外国对蒙古的投资便暴跌了超过50%。自2011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蒙古的外国直接投资暴跌了85%。2011年蒙古国吸收了49.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015年吸收额仅为2.2亿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为3500万美元。  无奈之下,蒙古国政府于2013年10月废除该法案,然而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政府既然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就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挽回的。抽逃的外资直接带走了蒙古央行的外汇储备,2014年,蒙古央行净外汇储备仅有4.29亿美元。  屋漏偏遭连日雨,众所周知的是,2012年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暴跌,再加上作为蒙古最大矿产品出口国的中国需求减弱,蒙古经济自此陷入泥潭。与巴西、委内瑞拉一样,单一矿产品出口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不过,蒙古虽然目前的矿业经济陷入困境,但蒙古国素有“畜牧业王国”之称,畜牧业是传统产业,是其国民经济基础,也是其加工业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原料来源。蒙古国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占出口收入的10%。据统计,今年蒙古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国牲畜存栏数达到7300万头。只要畜牧业不垮掉,人们不会因饥饿吃不上饭而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就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蒙古国经济陷入低谷,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都挺了过来,现在这样的困难其实实在不算什么。  近日,蒙古总理额尔登巴特在就蒙古经济形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蒙古新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困难局面,并计划于近期向议会提交经济救助计划。  额尔登巴特提出,政府将分两个阶段来使该国摆脱当前经济困境:在头一年至一年半内,政府将采取措施稳定宏观经济,使政府支出回到合理水平;而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政府将落实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此外他还表示,新政府接下来的任务将致力于吸引外国投资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将采取降低公务员工资等措施削减财政支出,缓解该国债台高筑的现状。  作死度:★★★  简评:蒙古的现状验证了两条浅显的经济学道理,第一,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蓝子里。只依靠一个行业的繁荣,国家是不能得到稳定发展的。第二,诚信是商业之本。国家的信誉必须以政策的稳定性为依靠,否则到头来只能自食其果。
  延伸阅读:(转载至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态度。)  如何对待经济崩溃的邻居:揭开蒙古与中蒙关系的真相  又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蒙古货币图格里克今年初以来已跳水逾11%,此前一度连跌22天,刷新了近年来各国货币连续下跌天数,同时也创下了蒙古23年来蒙古货币最低汇率。  为稳定本国货币图格里克(Tugrik),蒙古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0.5%提升至历史新高的15%。  蒙古政府透露,赤字在GDP中的占比已达到18%,远高于警戒线5%。债务的GDP占比飙升至接近80%,而未来两年还有17-18亿美元的债务要偿还。  为此,政府推出包括削减工资、延迟退休和取消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公务员降薪幅度最高达60%,而针对家庭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补贴都被取消,蒙古家庭收入已经下跌10%。  蒙古与中国有漫长的边境线,它幅员广大却又存在感极弱。蒙古的实际情况、中蒙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一直是雾里看花,此次发生的经济危机让蒙古进入到大众的视线中——  中国与蒙古,谎言和诅咒笼罩下的真实关系  1965年9月,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父去了蒙古国。作为经援蒙古国的外交官,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将近8年。2007年,我写了《经援蒙古国历史侧记》(《国际商报》以《经援蒙古国的跌宕历程》发表),为的是纪念他。这就是我关注蒙古国的原因,或许也是一种情结。  一直以来,我对蒙古国的认识非常肤浅,因为没有渠道获得真实的信息,实际上关于蒙古国的政治信息被长期封锁,或是掩盖。我们或我所知道的,无非是“文革”期间那一点点“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一直以为,“文革”前中蒙是友好的;“文革”后“破碎的一页”被翻了过去,又友好了,甚至相信蒙古国议会有回归中国的动议。其实,是我无知,我错了。  进入蒙古国,转了几天,听到、看到、体会到的,中国与蒙古国的关系不是一般的紧张,而是非常紧张。除了官样文章和冠冕堂皇的讲话,没有人认为中国与蒙古国的关系是友好的,包括某些官员。表面拥抱,肚里骂娘,这就是中国与蒙古国政治关系的现实。  2014年8月,有幸踏上蒙古国,驱车从扎门乌德到乌兰巴托700公里,一路的蓝天白云,从扎门乌德往北最少500公里是荒凉的戈壁。曾经的不毛之地,储藏着无尽的矿藏。  一、普京的眼泪  蒙古国曾经号称是前苏联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这就是普京落泪的原因。  沙俄帝国、苏联帝国的陨落,让俄罗斯沦为超级的二流国家。前苏联对蒙古国的奴化教育,以及前苏联对蒙古国70年的殖民统治,让普京对蒙古国些许还有“依恋不舍”的情绪。  俄国对蒙古国的殖民统治很具体:国家管理副职均为俄罗斯人;国家领导人娶俄罗斯人为妻,比如前蒙古国领导人泽登巴尔;俄语成为官方语;对老蒙文进行俄文化改革,看上去都是俄文字母,这就是所谓的新蒙文。  现在依然留存的殖民痕迹有:宽轨铁路、电器插头(电器标准)、蒙古俄式西餐、苏联红军纪念碑、扎门乌德苏军兵营的遗迹、赛音山达遗留的坦克……  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试图恢复老蒙文(我们在中国境内看到的蒙古文)。由于70年的历史已经改变了两代人,仅仅3年,恢复民族传统文字的企图失败,被俄文异化的新蒙文依然是流行的官方文字。  蒙古国的殖民模式如同日本统治下的满洲国。溥仪娶了日本媳妇;政府机关的副职和顾问挤满了日本人;国民集体学习日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都日本化。  蒙古国承认不承认,他们从满清帝国和中华民国中的所谓“解放”,依然是苏联殖民统治下的亡国奴。  “满朝”(与我们“清朝”的说法不同)统治蒙古国200多年,1911年的独立和1921年的解放,都没有摆脱受外来势力统治的命运。  所谓的民族英雄苏赫巴托尔,实际上是苏共的代理人,没给蒙古国带来独立,而是帮助苏联统治蒙古国。  一位华侨告诉我(在蒙古国期间采访了十多位华侨,因为安全问题,我不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前苏联统治期间,屠杀蒙古国贵族和精英7万人,教科书上只说3万人。  当时的蒙古国只有70万人口。暴力、恐怖、屠杀,是殖民统治绝对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为了达到有效控制,屠杀十分之一的国民,残酷到了极点!  电视上看到,蒙古国总统在迎接普京的仪式上,普京听着俄罗斯的国歌,落泪了,几次擦拭自己的眼泪,也许是蒙古国的风沙吹眯了双眼?  苏联帝国的陨落的确是一种悲哀,无奈颓丧的情绪无法掩饰。  想当年,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蒙古国的牛羊马骆驼全都出口苏联,各种矿藏源源不断流向苏联及华沙条约国……  历史车轮不可倒转,逝去的无力挽回,这或许就是普京落泪的原因。  蒙古国人喜欢俄国人?未必。  蒙古国有排华情绪;同时也有排俄情绪,只是排华情绪更为强烈。  借着苏联解体而真正走向政治独立的蒙古国民,反俄反中都是他们的选择。  美国、日本,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中国俄罗斯不是。  他们太想摆脱在中俄夹缝中生存的处境——可惜,蒙古国搬不走!  二、中国领导人送来一个“蒙古梦”?  日,中国领导人在蒙古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到蒙古国的“蒙古梦”。  什么是“蒙古梦”?不是我们中国人说了算的。  蒙古人的“蒙古梦”是什么?  我揣度:成吉思汗横扫整个欧洲称霸世界;内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蒙古故地的大一统,远远超过一个俄罗斯;忽必烈大元朝的广阔疆域;远征日本的大元海军……  真敢让他们做梦?!  有报道说蒙古人要回归中国,这只是中国梦,不是蒙古梦,千万别信。  乌兰巴托市中心是苏赫巴托尔广场,端坐在大会堂中央的巨大雕像是成吉思汗。  蒙古国到处是成吉思汗的名字和雕像。  最近,肯特省首府温都尔汗(林彪坠机处)更名“成吉思汗”,不难看出蒙古国梦想成为超级大国的野心!  这个梦,让蒙古国人不能不陷入悲哀。  特别是在蒙古国知识分子当中,想起成吉思汗,会使他们彻夜不眠、顿足捶胸、嚎啕大哭……  这种向往,或是痴迷,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狂躁和仇恨——这样一群人,怎么会在议会上通过并入中国的决议?荒唐!  新任民主党的民选政府,就是因为强烈反中排华才赢得选票,掌握了政权。  (待续)
  @Veronica蘇
00:07:34  南非必须榜上有名,从发达国家变成一个穷破烂的国家,中国也算一个,民族政策的失败一定会给中国惨痛的教训。  -----------------------------  南非的工业拥有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和矿业是四大部门,工业整力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不象巴西那么一堪一击。
  坐等继续
  呵呵,不错。顶楼主
  留爪等更  
  催更  
  火钳留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吃饱饭的时候不要忘了饿肚子。老鼠也知道要给冬天储粮,领导人也要为国家的冬天做好准备。
  继续啊
  延伸阅读2:外蒙古是如何从中国分裂出去的?  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铁骑横扫亚非大陆。当是时,可汗马鞭一挥,在蒙古高原画了偌大一个圈,把包括现在的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在内的外蒙古,都圈进中国版图范围……从那时候开始,外蒙古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神圣不可侵犯。  直到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在一份叫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文件上签字……  沙俄策划外蒙古独立,中国明确说“不”  从地理位置上看,外蒙古毗邻西伯利亚地区。16世纪初,沙俄开发西伯利亚之后,对近在咫尺的外蒙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被沙俄人虎视眈眈的外蒙古,岌岌乎可危也。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满清王朝行将土崩瓦解。沙俄人本着趁火打劫的睦邻友好原则,当即策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搞独立,脱离中国统治。于是乎,就在这一年的11月30日,俄蒙军队包围了满清政府驻库伦的办事大臣衙门,解除了清军的武装,并将办事大臣三多及其随从人员“礼送出境”。  12月28日,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库伦登基,自称“日光皇帝”,年号“共戴”。但不管是当时的清朝政府还是后继的中华民国政府,都不承认这位“日光皇帝”。只有沙俄与他签订协议,承认他的地位。当然,中国方面虽然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可也没办法阻止,事情就搁在那里……  过了几年,事情出现了转机。日,外蒙古当局突然给北京北洋政府发电报,请求取消“独立”,回到中国的怀抱。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啊,外蒙古本来全靠沙俄支持,才勉强维系其“独立”身份的。1919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把沙俄政府赶下台。这样一来,外蒙古就断绝了“外援”,出现了财政危机,社会一片混乱,民众纷纷起来反对“独立”。审时度势之下,外蒙古当局只好把目光再一次投向北京……  当时的北洋政府总统是徐世昌。对于送上门来的好事,当然只能“笑纳”。这一年的11月22日,徐世昌下令,取消外蒙古的“独立”,恢复旧制。北洋政府还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徐树铮部在外蒙古驻防,并派兵收复唐努乌梁海。  不过,日,在苏联的支持下,蒙古人民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以1911年作独立纪元,允许苏联驻军。但中国及英、美等当时主要国家政府皆未承认。  苏联借道《雅尔塔条约》,给国民政府挖下大坑  但是,俄罗斯(包括后来的苏联)从来就没有停止对外蒙古的窥觑。  时间很快来到了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关键时刻。从欧洲战局上看,美英联军和苏联红军已经攻入纳粹德国境内,取得了战略优势,彻底打败纳粹德国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麻烦的是亚洲。虽然英美两国在太平洋和东南亚集结了大量海空军,但要进攻日本本土,兵力明显不足。  罗斯福想到了斯大林领导的红军。正如罗斯福在后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提要”中所述:“为了击败德国,我们应该有苏联的支持。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为了同日本作战,我们更是绝不可没有苏联”。罗斯福决心把苏联拉进远东战争,并且要得到斯大林的“书面保证”。  于是,罗斯福给斯大林写信,邀请他参加由苏联、英国、苏联最高领导人共同组成的高峰会议,他在信中说,“鉴于事情进展得如此迅速和顺利,我认为应该尽快由您、首相和我举行一次会晤”。斯大林同意了。会议地址定在位于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小镇。  日—11日,雅尔塔会议如期召开。针对罗斯福提出的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斯大林提出了条件,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斯大林所说的“现状”就是指的“蒙古人民共和国”。  除此之外,斯大林还提出了要与中国共同管理中长铁路、租借旅顺口、大连港国际化等条件。  在经过一番考虑和,罗斯福和丘吉尔都同意了。毕竟,这种事情对于美英两国的利益毫无损伤。更何况如果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将会大大减轻美英盟军的压力,降低美英士兵的死亡率。何乐而不为呢?  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送来了杜鲁门总统的极机密备忘录——“关于中国国民政府和苏联协定纲要的说明”,附有雅尔塔密约的全文。蒋介石感到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派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部长王世杰和蒋经国赴莫斯科谈判,试图通过谈判的方式扳回一城。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古独立  如你所料,谈判艰难而激烈。  根据记载,正式谈判开始后,斯大林傲慢地拿出一张纸扔在宋子文面前,“你看过这个东西没有?”  宋子文知道是《雅尔塔密约》,就说,“我只知道大概。”  “你谈问题,是可以的,但只能拿这个东西做根据,这是罗斯福签过字的。”斯大林冷冷地说。在整个谈判过程,斯大林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如果中国不同意外蒙古独立,苏联就不出兵攻打日本。  无奈之下,宋子文只能退步、妥协,他提出“一中一蒙”,给外蒙古“高度的自主权”的主张,但苏联方面根本就拒绝讨论。  面对残酷的既成事实和强大的国际压力,蒋介石只能指令宋子文接受苏联方面的条件。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三个条件下,允许外蒙古“独立”。  于是,日,时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的王世杰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双方关于外蒙古问题的换文是这样说的,“兹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  当然,说是要“公民投票”,不过是蒋介石给自己找的下台阶。1945年10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常务次长雷法章到外蒙古去观察“公民投票”,出行前,蒋介石特别交代,此去真的只是“观察”:“只宜细心观察,但不得干涉或发表任何声明”,“不与外蒙当局进行任何交涉”。  日,外蒙古当局举行“公民投票”。在当局的严密监视下,“98%的选民参加了投票,一致赞成独立”。雷法章对这次投票如此评价,“此项公民投票据称为外蒙古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独立愿望之行动,实则在政府人员监督下,以公开之签名方式表示赞成独立与否,人民实难表示自由之意志。”  日,中国的国民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的独立。2月13日,国民政府与蒙古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国失去了对外蒙古的控制权。  下面是后话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逃往台湾。偏安台湾一隅的他突然又想到了外蒙古问题,有点“悔不该当初”了。1953年,国民政府以苏联并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条件为由,废除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关于外蒙古的换文,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纳入中华民国的版图之内。  蒋介石还在国民党的中央会议上,沉重地检讨说:“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愿负其全责。这是我个人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蒋介石还称,放弃外蒙古“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绝非谋国之道……对总理、对革命、对国家和人民应该引咎自责”。  这时候来后悔和自责,会不会晚了一点?
  延伸阅读3:铭记历史!勿忘1913年外蒙古远征军南侵  早在19世纪中叶,沙俄就把吞并外蒙古作为其基本国策之一。1854年,驻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其《遵照最高政府对于中华帝国的意图行事》一文中指出:“中国一旦发生政变,也不容许中国政府把权力扩张到蒙古,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应受到俄国保护”(巴尔苏科夫,俄国:《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第二卷)。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对俄驻华公使的训令中疯狂地说:“将中国分为几个独立国家,从我们来看,最适合我们的广泛利益。”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俄国战败,随着迅速向我东三省扩张的梦想破灭,俄国转向了与它有着漫长边境线的蒙古地区。尽管蒙古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但它能给广阔、脆弱的俄国亚洲边界提供一个缓冲地,同时也可以作为俄国对华经济、军事渗透的基地。1913年,俄国在中国设有十一个领事馆,其中九个设在东北和蒙古,领事机构所设之地,也反映了列强各自宣称的势力范围。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创造性地实施了对蒙古地区的政策,如实行盟旗制、兴建喇嘛教寺庙、提高喇嘛教领袖的地位以及休养生息政策等等,这些统治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蒙古与清政府的“密月时期”,虽不算短,但两者的感情,随着清政府对蒙边政策的改变,一步一步地恶化起来,最后终于演变成了怨恨仳离。  进入二十世纪初,面对边疆危机的加剧,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移民实边”等政策,改变了“因俗而治”的传统治边方式,实行边疆内地化改革,相继废除了汉、蒙、满人联姻禁令、不准蒙古人说汉语禁令,并允许汉人前往蒙古地区垦殖、开矿、建房屋定居等等,以至于在蒙古地区的垦殖者达到了“出口垦荒者,动辄以千万计”(《清仁宗实录》),仅在外蒙古的内地农民就新垦蒙地四百九十余万亩,在金矿劳动的矿工达两千五百余人。由于改革措施的失当,特别是允许汉人前往蒙古地区垦殖和强迫蒙古王公报垦,引发了大面积土地争夺,引起外蒙古上下层强烈不满和反对,不断掀起了反清浪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政府开始在这一地区设立库伦办事大臣,监督外蒙古王公贵族活动,蒙古王公贵族的权力逐渐被削弱,形成了“蒙王不足倚,蒙兵不足峙”的局面。光绪四年(1878年),库伦办事大臣英奎废止了办事大臣觐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磕头之礼,仅交换哈达,并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起身迎接之,引起哲布尊丹巴的怨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库伦办事大臣延祉以防营枪旧,向八世哲布尊丹巴o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借”快枪五十支,哲布尊丹巴o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拒绝。延祉以哲布尊丹巴私藏快枪威胁上告,八世哲布尊丹巴o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只好借给二十支,双方矛盾“搛怨益深”。库伦办事大臣三多于宣统二年(1910年)到任后,开始实行“新政”,新设各种机关二十余处,但所需经费“悉数责令蒙旗供给”,“蒙民不堪其扰,相率逃避”。有的牧民弃牧务农,有的则迁居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区,“新政”引起了蒙古王公和蒙古牧民的愤恨。后来又发生了“德义勇木场抢夺事件”,三多的强势镇压,又使得外蒙古宗教上下层离心离德。沙俄政府抓住了外蒙古想要摆脱中国这个内在因素,大力在蒙古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八世哲布尊丹巴o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执政后,俄国采取各种办法笼络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俄国人及俄商“于活佛暨各大喇嘛既多遗赠,表示亲睦”并“力结喇嘛之欢心”(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沙俄除经常送给其各种礼品、金银制品、精巧玩具外,还“献一女子,以事活佛,以为联络活佛之手段”(佚名:《蒙古考察日记》),使八世哲布尊丹巴o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逐渐倾向于沙俄。    (车上乘坐者为库伦办事大臣延祉。摄于库伦)  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外蒙古王公贵族及喇嘛上层人士在库伦躲过库伦办事大臣三多的监视秘密集会,密谋建立梦寐以求的“泛蒙古帝国”,决定脱离中国,并派遣杭达多尔济亲王带领一个代表团秘密到俄国圣彼得堡请求俄国庇护和武装援助。沙俄前驻华公使廓索维茨、伊尔库茨克军区哥萨克骑兵队长葛布力克大尉等,亲自参加了库伦王公大臣、喇嘛活佛召开的会议,并出谋划策。这一年十月上旬,800名俄罗斯士兵和哥萨克骑兵开进库伦,秘密交给外蒙古武装集团步枪15000支、马刀15000把及子弹750万发,俄国运送“辎重车辆,络绎不绝”(梁鹤年:《库伦独立始末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使整个中国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12月28日(一说16日、29日),八世哲布尊丹巴o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及库伦王公大臣宣告“大蒙古国”成立,尊八世哲布尊丹巴o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年)为皇帝,以“共戴”为年号,八世哲布尊丹巴自称“日光皇帝”。八世哲布尊丹巴任命赛因诺颜汗那木那苏伦(其先祖为康熙帝婿)为“总理大臣”,杭达多尔济为“外交部长”。八世哲布尊丹巴o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致电清政府驻库伦办事大臣三多:“我蒙古自康熙年间隶入(中国)版图,所受历代恩遇,不为不厚。乃近年以来,满洲官员对我蒙古欺凌虐待,言之痛心,今内地各省既相继独立,脱离满洲,我蒙古为保护土地、宗教起见,亦应宣布独立,以期万全”,“遂自称独立,为一国也”(《民国大总统纪》上)。当然这种“独立”是沙俄支持下脱离祖国的独立,与内地各省独立性质截然不同。随后俄蒙军队包围了清政府驻库伦的办事大臣衙门,解除了清军的武装,并将三多及其随从人员押送出境,继而武力进攻科布多城,驻守科布多参赞大臣溥润率兵抵抗,终因力量悬殊,被迫放下武器,其属官、兵士等七百余人被外蒙古武装逐出科布多,“独立”扩大到整个外蒙古。1911年,清王朝覆灭,俄国抓住中国政治崩溃之机,于日与外蒙古当局签订非法的《俄蒙协约》(即《库伦条约》),迅速向外蒙古派出军队,支持外蒙古政府的建立。    (八世哲布尊丹巴)  沙俄派遣军事教官范西里夫帮助“外蒙古自治政府”训练军队,并继续提供优良的武器。同时,外蒙古“独立”政府颁布了《致内蒙古王公八项优待条件》,以其优厚的政治、经济条件和保护黄教为名诱惑内蒙古王公参与“独立”。外蒙古“独立”政府向内蒙古各盟旗发布通告说:“喀尔喀库伦,齐集各王、贝子、公、札萨克、堪布、商卓特巴达喇嘛等。为咨行事。本盟长副将军、何贝等暨来齐集库伦汗、王、贝子、公、札萨克。以及库伦堪布、诺们罕副堪布、额尔德尼商卓特巴、达嘛喇等。彼此相商。共同一致。於本年十月初八日。呈递‘曼达尔’。请示活佛。呈称现今时势艰难。甚为可惧。本蒙古前以清皇仁德,推崇黄教,是以倾心归服。近年以来,有名无实。本蒙古所受一切困苦,逐日增加,情事照然,人所共见。现值南方大乱,各省独立,清皇权势,日就凌夷。国体变更,指日可待。我蒙古丁此时艰,应如何造育生成之处,请明白训示等情。本日奉活佛谕,所呈各节,均与时势有关,甚合予意。满汉之现象如此,亦满洲之不德所致也。我蒙古亦宜联合各盟,自立为国。以便保我黄教,而免受人权力压制之苦,自应协力同心,奋勉图进。本喇嘛待遇蒙众,一视同仁,毫无偏倚。应将此意传令各蒙众,一体知悉等因,原呈钤盖戳记钞出。堪布、诺门罕、盟长等,公同钦领跪读之下。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详明,譬如大梦方醒,群疑尽释,欣感无已。至於法旨内称协力同心,奋勉图维等语,自应遵照办理。夫立国之道,首在兵强。应将各该盟兵丁,调派训练,上可拱卫活佛,维持黄教,下可固守地面,保护人民。业已商酌公布在案,又自立为国一事。於本年夏间经库伦齐集之汗、王公各札萨克等,再四筹商,彼此意见相同。一面特派专使额林沁,前赴俄国通好,并请保护一切,当得俄政府允许。此后蒙俄国交,当益巩固。一面共推哲布尊丹巴喇嘛,为蒙古君主,建立蒙古国家。北与俄国联络,彼此相助,以期黄教仍旧推行。不惟保护生命,且免将来祸机,此项情节,自各盟长、将军、汗、王、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塔布囊、总管各旗、达尔嘎、苏木章盖、各官员,以至属下人等,自应一体知悉。相应飞咨内、外各蒙古盟长、总管等处。於文到时妥为宣布。如有咨商答覆之件,即请迅速见覆,以归划一,而备活佛鉴察。再此事为机紧迫,稍纵即逝。所有各游牧印信,未及调用,仅盖用库伦堪布、商卓特巴、暨图、车两盟长、副将军之印信。合并声明”
  (续一)  当时,在外蒙古“独立”浪潮的波及下,内蒙古六盟四十九旗当中竟有三十五旗响应外蒙古的“独立”,包括锡林郭勒盟全部旗(桑达克[蒙古]:《蒙古的政治与外交》)。此外,锡林郭勒盟东浩特、西浩特一带大量的蒙古族民众还纷纷投向了外蒙古,尽管七世章嘉o罗桑班丹旦贝仲美活佛极力奔走相劝,仍无济于事。  (一)外蒙古远征军越过大漠悍然南下  1912年冬,得到沙俄枪械和军事教官支持的外蒙古军队,和内蒙古“响应独立”的王公,准备组成“远征军”分三路向内蒙古进军。日,库伦八世哲布尊丹巴o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活佛的专使杭达多尔济亲王到达俄国彼得堡,答谢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并求其赞助独立、代练蒙古军队、供给军械、互派专使,外蒙古库伦当局还向俄国借款200万卢布用于军事行动。后沙俄又向外蒙古提供了大批枪支、弹药,唆使外蒙古武装向内蒙古进军,外蒙古武装的装备非常优良。未久,以土尔扈特喇嘛丹比占灿为元帅、内外蒙古“响应独立”的王公分任主将,号称25000人的远征军分三路杀向内蒙古,其中的多伦诺尔这个内蒙古政教中心又成为外蒙古武装中路军进攻的主要方向。  1913年4月,中路外蒙古远征军以原呼伦贝尔王公达木丁苏伦为主将、原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王公那逊阿尔毕吉呼、锡林王公松木颜、“镇国公”巴布扎布(川岛芳子之公爹)、渠魁苏、海山为副将,带领外蒙古远征军8000人侵入内蒙古,其中,外蒙古远征军中最强悍的要数巴布扎布的部队。外蒙古远征军沿张库公路侵入内蒙古中部,外蒙古远征军中有多名沙俄军官充当军事顾问和蒙俄联络员。他们进入内蒙后,铺天盖地地压向多伦诺尔。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这样记载:“库伦蒙递,扫众长驱,进踪热河、绥远数千里,屠杀焚略,几无完土”(《吴俊升给陆军部电》)。日,“外蒙叛军迫近多伦”(《民国大总统纪》上),内蒙古其他地方驻军也频频告急。这时的北京政府却固执地认为:“库兵虽有南犯之耗”,但“为数无多,防剿尚易”,只需“扼要防守,以杜窜扰,毋庸派兵会剿”(《何宗莲给袁世凯电》)。沙俄指挥外蒙古远征军入侵,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抗议。北京政府这才急命参谋部、陆军部统一指挥反击外蒙古远征军的入侵。  这时的多伦诺尔镇守使是傅良佐将军。北洋政府军的军事部署为多伦至张北打马诺尔(今河北张北东35公里)一线驻有何宗莲的第一师,该师下辖步兵第一旅,旅长李奎元,该旅由步兵第一团(团长李焕章)、步兵第二团(团长定勋)率部组成。步兵第二旅(旅长于有富),由步兵第三团(团长宫长溎)、步兵第四团(团长张凤鸣)、骑兵第一团(团长孟效曾)、炮兵第一团(团长褚其祥)等率部组成。此外,还驻有杨善德的第四师,第四师下辖步兵第七旅(旅长李厚基),该旅由步兵第十三团(团长臧致平)、步兵第十四团(团长姚建平)等部组成。步兵第八旅(旅长何锋钰),该旅由步兵第十五团(团长吴长植)、步兵第十六团(团长刘启垣)、骑兵第四团(团长张九卿)、炮兵第四团(团长陈正仁)等各一部组成。这一线还有淮军、毅军、察哈尔马队、禁卫军、宣化巡防队等部队,总计8000余人。乌珠穆沁、多伦诺尔北部一带,驻有第一师、第四师各一部以及淮军、毅军、察哈尔马队等共4000人。  1913年5月间,北洋政府军队在滂江(今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赛罕塔拉镇东25公里处的布图木吉苏木巴彦高毕嘎查)、西苏尼特(今内蒙古温都尔庙)与外蒙古远征军作战失利后,退守多伦诺尔等地。此时,锡林郭勒盟东、西苏尼特王公均已加入外蒙古远征军,盘踞在西苏尼特王府一带的外蒙古武装达2000余人,镶黄旗又有1000余人遥相呼应,再加上巴林王苏木亚和手下莽古乃巴图手中的6000余人、巴布扎布的3000人,另有1500余名沙俄雇佣兵紧随其后。随后,正白旗、镶白旗王公也相继率部依附外蒙古远征军。这样,多伦镇守使傅良佐将军所面临的装备精良的蒙古武装多达16000余人。在此期间,还有多伦诺尔汇宗寺、善因寺部分活佛通迎外蒙古远征军,其中明的有那音巧尔计活佛起兵助之,暗的有第四世甘珠尔瓦活佛提供情报,而多伦诺尔一线又是外蒙古远征军进攻的重点,多伦诺尔形势十分严峻。月间,又有一股外蒙古武装千余人从游格吉庙(今蒙古国额尔德尼察干附近)、达里岗厓(今蒙古国达里甘嘎地区)经贝子庙(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等多伦诺尔以北各地南下,到达大王庙(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60公里,多伦西北70公里处)附近,多伦诺尔东西两面受到外蒙古远征军的夹击,多伦诺尔前线形势更加紧张。为了制止蒙古武装的进攻,北京政府先后从各地调集大批援军。5月中旬,北洋陆军第一师师长、察哈尔副都统何宗莲率于有富混成旅和临时调拨给该师的陈文运骑兵旅,从张家口赴援多伦诺尔。察哈尔副都统兼多伦镇守使傅良佐令陈文运骑兵旅二团留守多伦诺尔,率其余各部北上,与外蒙古远征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此时多伦诺尔汇宗寺的第四世甘珠尔瓦因暗与外蒙军通迎,已迁住至蓝旗后仓。多伦诺尔城内一时人心惶惶,市面大乱。多伦诺尔汇宗寺活佛那音巧尔吉趁机起兵迎合外蒙古,在穆仁噶的支持下,于正蓝旗羊群庙(拉白庙)成立了“察哈尔都统府”,意图另立内蒙古政治中心。日,外蒙古远征军中路军先头部队,在那木色赖的率领下,到达多伦西北30公里的昭苏乃木城附近。多伦诺尔守军主动出击,与其在昭苏乃木城附近激战,成功地击退了外蒙古远征军。多伦守军军官高青山(又称高福,绰号高二虎)在蓝旗后仓楼阁之中,寻得第四世甘珠尔瓦活佛。高青山怒问甘珠尔瓦活佛道:“你是活佛,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你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甘珠尔瓦活佛无言以对,高青山出于义愤,开枪打死了第四世甘珠尔瓦活佛(亦有资料称,四世甘珠尔瓦活佛登上大殿二楼观战,被流弹击中而亡。不过,解放时就到了台湾的第五世甘珠尔瓦活佛昂翁罗桑丹彼尼玛对第四世甘珠尔瓦活佛的死因有另一种解释,尽管那时他还没有出生)。
  (续二)  (二)大王庙失守,多伦诺尔告急  日,外蒙古远征军进至大王庙(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外围据点克里更。克里更驻有北洋陆军第一师于有富混成旅沈广聚团一个营(民国档案——史事日志记载则为多伦团长张凤鸣。张凤鸣团应驻扎在大王庙——笔者注)所属310余人,11日晨,巴林王苏木亚、莽古乃巴图率外蒙古远征军2000人在俄国军事顾问的指挥下发起猛攻。经一日激战,未分胜负。次日,沈广聚率骑兵两连、步兵一营增援自己的部队,抵达克里更后,立即抢占山头,与外蒙古远征军展开激战,将其击退。沈广聚率部乘胜追击,结果误入敌围,伤亡甚众。后被迫突围,退守大王庙,外蒙古远征军乘势占领了克里更。7月13日上午,在俄国人赠送的7门大炮的支援下,外蒙古远征军苏木亚王爷等率军猛攻大王庙。驻守大王庙的于有富混成旅张凤鸣团以及沈广聚团余部的步兵怯战,一触即溃,牵动全军,大王庙随即失守。于有富混成旅伤亡400余人,损失步枪400余支、火炮一门、机关枪二挺、子弹十余万发,其余部退到经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休整。  8月2日,盘踞于大王庙的外蒙古远征军三四千人,分别攻下五花城、罗陀庙、蓝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那日图)等地,准备向多伦诺尔进攻。大王庙失守不久,王怀庆接替傅良佐为多伦镇守使。此时,经棚也已为外蒙古远征军所占领。8月25日,王怀庆侦知外蒙古远征军千余人在蓝旗等处集结,遂以淮军和练军步骑炮各队千余人编为混成支队,由淮军纵队司令李际春指挥,陈文运骑兵第一旅一团(携机关枪四挺)为另一支队,由陈文运指挥,于27日出发,分路进攻蓝旗。8月底9月初,李、陈两支队先后在奎苏(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力不胡图格、哈噶蹋拉等地与外蒙古远征军激战,共毙伤敌千余人、马百余匹。外蒙古武装虽然受到重创,但仍越聚越多。此时,多伦诺尔城防空虚,恐为外蒙古远征军所乘,李际春、陈文运遂率部返回多伦。为了加强多伦诺尔的防御,陈文运、李际春等要求在经棚方向作战的淮军撤回多伦诺尔,经棚作战则由热河毅军负责,并急请热河卢永祥、米振标派部队向蓝旗、白旗、大王庙、克里更进攻,使敌首尾不能相顾,以减轻外蒙古远征军对多伦诺尔的压力。9月12日开始,外蒙古武装分四路昼夜不停地向多伦进攻(有的资料称因第四世甘珠尔瓦活佛被杀所导致)。王怀庆等率部固守,以待援兵。当时,“多伦吃紧,经棚空防,林西方向岌岌可危”(《张绍曾给袁世凯电》,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热河都统舒和均急派参谋兼第二团团长杨裕三率所部三连(携机枪二挺),于9月16日开赴赤峰、围场,以加强后路之防守,要求北京政府速派重兵增援,并催促新任热河都统、毅军军统姜桂题迅速到任,其使命是“专固热河,徐图援多(伦)”(《中国大事记》,《东方杂志》第8卷,第十号)。  (三)多伦诺尔之战(即昭苏乃木城和奎苏之战)  自1913年9月以来,外蒙古远征军集中主力,围困林西,猛攻多伦诺尔。北京政府也不断增调援军到达多伦诺尔,力图摆脱被动局面。当时,在多伦诺尔方向,先后集中有淮军和北洋第一师于有富混成旅、陈文运骑兵第一旅和练军等部队共约七八千人。在热河卢永祥、米振标两军反攻经棚、大王庙时,多伦方向的北洋政府军亦展开了反攻作战。但在9月间,卢永祥部在古鲁巴诺尔(内蒙古镶黄旗东北32公里)与外蒙古远征军交战,遭到失败,官兵伤亡较多,遂由马王庙退守托罗盖(今河北公会)。镶黄旗、马王庙、大马群庙均为外蒙古远征军占领,局面对北洋政府军更加不利。袁世凯遂将卢永祥“褫去中将(衔),责令戴罪立功”。北洋政府紧急调第八师师长王汝贤所率之第十六混成旅及二十师第七十九混成团,自1913年10月初北上多伦诺尔。因已进入隆冬季节,王汝贤部加紧赶制皮袄皮裤,迟至10月30日才全部到达多伦诺尔。王汝贤与多伦镇守使王怀庆(王汝贤和王怀庆为保定军校同学)等研究了对昭苏乃木城(多伦西北30公里)、奎苏(今蓝旗奎苏沟)、黑风庙(多伦北30公里)之外蒙古远征军的进攻方略。其部署是:以淮军步马炮各营2700余人为一纵队,由淮军纵队司令李际春(日寇侵华时此人成为汉奸)指挥;以第八师步兵四营和山炮、陆炮、机关枪各一连共2500余人为一纵队,由第十六混成旅旅长何锋钰指挥;以陈文运骑兵第一旅800余人为总预备队。为了保障多伦的安全和后方粮道的畅通,同时防止外蒙古远征军从侧后攻击,以第八师步兵三营、炮兵两连、机关枪一连、马队两连及淮军新兵500名、骑兵200名防守多伦诺尔;另以第八师步兵两营,分驻后方要道闪电河(今河北沽源东北10公里)与大梁底(多伦西南60公里);淮军马队三营往来巡逻,负责联络和支援。李际春、何锋钰两纵队及陈文运旅于日同时出发,依次向昭苏乃木城、奎苏、黑风庙发起进攻。  11月3日,何锋钰、李际春两纵队自带粮草,履冰踏雪,合力进攻昭苏乃木城。经过激烈的战斗,击毙外蒙古远征军指挥官那木色赖巴图尔及其所率官兵数百名。外蒙古远征军2000余人退守奎苏。11月6日凌晨,何锋钰纵队由乌苏台沟(多伦西北40公里)出发,向奎苏及札克斯台(多伦西北50公里)方向进攻。上午11时,在奎苏南端与外蒙古远征军接触。外蒙古远征军集中札克斯台、黑风庙的军队以及从经棚(今克什克腾旗)、昭苏乃木城撤退下来的部队共7000余人,防守奎苏。奎苏三面环山,地势十分险要。何锋钰率步兵三十二团附陆炮、山炮各一连为主攻部队,以步兵两营、机关枪一连为预备队,进攻中央山顶阵地;李际春率淮军步兵支队附山炮队进攻右翼山顶;团长张建功率第七十九团附山炮队进攻左翼山顶;陈文运率骑兵旅负责后方掩护,防敌迂回;高青山率骑兵百余人,迂回外蒙军之右翼。进攻开始后,外蒙古远征军以猛烈火力进行拦阻。政府军用炮火进行压制,掩护各营团进攻。正当奎苏前线激战之际,外蒙古远征军2000余人突然袭击政府军的后方,准备直捣多伦城,情况万分危急。多伦镇守使王怀庆亲率骑兵第一旅苑尚品、郑后彦两团协同何锋钰所派预备队步兵一营,奋勇迎战。这2000余人的外蒙古远征军已经攻到了多伦城西北的大西山附近,多伦镇守使王怀庆亲自率部与之激战,双方骑兵胶合在一起,呈犬牙交错之势。由于外蒙古远征军善于骑马作战,逐渐,政府军不支。为了保住多伦城,王怀庆见状毅然决定向混战中的双方军队开炮。在政府军的强大炮火攻击下,外蒙古远征军大败,在损失了几百人之后,向北退去。政府军也被自己的炮火炸死200余人。战事结束后,王怀庆亲扶灵柩哭送,将他们埋葬于多伦寄骨寺旁的莹园,并下令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八在此唱戏十年以慰亡灵。
  (续三)  这一天,在奎苏的外蒙古远征军支撑到至下午5时,也纷纷向西北方向撤退。此次战斗,共毙伤外蒙古远征军官兵2000余名,俘虏百余名,毙军马六七百匹,夺获外蒙古远征军军马90余匹、牛车200余辆。  奎苏、昭苏乃木城之战后,外蒙古远征军大将军莽古乃巴图率残部向蓝旗北部一带撤退,外蒙远征军乌拉玛等率余部退回黑风庙。11月15日,多伦诺尔镇守使王怀庆命第八师步兵团团长朱文藻率步兵两营、炮兵和机关枪各一连,淮军骑兵统带甄文龄率骑兵600名、山炮一队,于21日出发,进攻黑风庙。黑风庙的外蒙军闻风向西北撤退。王汝贤立即将步炮改作后梯队,交朱文藻带领,将多伦所有骑兵统一编为前梯队,由甄文龄率领,星夜追击,截住外蒙军辎重队,夺获牛马羊等牲畜300余头、枪支弹药一部。至此,昭苏乃木、奎苏之战遂告结束,多伦附近的外蒙军被全部肃清。  多伦战役虽死伤数百人,但将士们士气不衰,斗志不减。值得一提的是,多伦百姓精诚团结,城内军民同仇敌忾,多伦各商户停止营业,城内“父老聚于途,商贾待于市,子弟壶浆,妇孺持爨”纷纷支援前线,王怀庆率部打得外蒙军队精疲力竭,被迫提出和谈。从此,内蒙古各地的政府军改变了被动不利的态势,由防御转入了进攻。1913年底,战败后的外蒙古武装陆续向库伦败退,沙俄妄图控制整个蒙古地区的图谋,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多伦山西会馆内召开阵亡将士悼念大会  多伦诺尔镇守使王怀庆将军电告袁世凯政府,以多伦战事胜利而告结束。起兵闹独立的那音巧尔吉活佛,最终被张家口都统田中玉以商谈为名诱至张家口杀死,“察哈尔都统府”临时政权也烟消云散。这场多伦战事,为收复内蒙古全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怀庆将军率部保卫多伦,激战而胜。正如《多伦诺尔得胜山纪念碑碑文》  所记:“将军正拟乘其欲靡之气,连日进捣其巢,而蒙疆遂以大定。”  多伦诺尔得胜山纪念碑碑文   共和告成,蒙边肇衅,一年以来,年年扰攘,吾民苦荼久矣。多伦僻处北边,毗界蒙疆,地理人情与内地迥殊,自古有夬,下者,虽非化外置之,而劳师远征,鞭长莫及,往往以峥嵘之法使之勿绝,所谓仁者不以德荣,强者不以力拼,盖有大德已。中华民国二年七月,将军王公镇守斯土,当下军之初,正蓝、白旗失守以后,维时经棚告警,林西待援,风声所至,四面皆敌。将军以一人撑握其间,虽部下不满三千人,而将校一心,士卒用命,首出蓝旗,继攻奎素(苏),既克复两旗,既进筹功取之策。而蒙情飘忽,并侦知大军不日进捣其巢,亦复拼死抵抗。为孤注一掷之计,遂于九月十二号发兵八千人号称一万五千,直犯多伦。炮火声喧,掀天动地。将军预知其计,出伏兵千人断其后路,迨匪至北山,复策马率亲兵数营,直冲敌之正面。敌见我军大旗飘扬,知为主将之所在,亦率全力以抗。将军一面指挥军士,一面瞭望敌之中坚,亲燃巨炮,霹雳声中,火光迸裂,侦兵一出,合力攻击。计自是卯正起,凡血战两昼夜,虽死伤数百人,而士气不衰。是时也,吾多伦人士目击此情,以将军一人,关系多伦存亡,父老聚于途,商贾待于市,子弟壶浆,妇孺持爨,三军感激,无不以一当百。将军正拟乘其欲靡之气,连日进捣其巢,乃奉中央急电,以蒙事业经解决,除内犯蒙匪仍旧剿办外,暂勿进攻。而蒙军长官亦经来文,愿遵约停战。将军以蒙人已服,不欲多杀以伤天地好生之德,亦抚循劳徕,恩惠并施,而蒙疆遂以大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崩溃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