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国经济落后省份排名发展如此迅速了,为什么还是落后于西方国家

韦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再反思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20年前,林毅夫、蔡P、李周三位教授出版了《中国的奇迹》的专著。20年后,历史证明了三位教授20年前对中国超过9%的年平均GDP 增速的预测。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反思过去35年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五点:
  第一,得益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即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制度束缚。
  第二,与中国各级政府作为经济改革的最大推动力量密不可分。
  第三,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的高速经济增长,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外资的直接进入,以及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化的分工体系紧密相关。
  第四,中国经济20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末期的低度发展和极端贫困落后的低起点直接相关。
  第五,中国人有精明的经商精神。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按照林毅夫教授在《中国的奇迹》的新版序言中所提供的数字,从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超过9.8%年平均增速,中国的GDP 总量达到了8.3万亿美元,人均GDP也达到6800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按最新汇价(PPP)估算,2014年美国经济规模是17.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则是17.6万亿美元,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能保持35年GDP超过9%以上的年平均增速,从一个在1978年GDP总量只有2164.6亿美元――不到美国当年GDP的1/10的穷国,到2014年超过美国,这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因此将之称作中国经济奇迹,当是无可争议和毋庸置疑的。
  过去35年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发生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到底有哪些?今天,我们重新研讨和思考这个问题,不仅对理解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未来的发展道路有着当下意义,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将具有普遍意义。
  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的不同解释
  对于这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林毅夫、蔡P和李周教授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较早给出了理论解释。多年来,林毅夫以他一直强调和坚持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企业自生能力的理论框架为轴心,以政府的发展战略为切入点,提出了中国经济奇迹发生的内在逻辑:中国的改革开放,先是从微观农户的土地承包和企业的放权让利以提高微观单元的经营积极性开始,沿着双轨渐进的方式展开。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快的高速增长,他认为首先是因为这些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一个较高的积累率;其次是产业升级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支持;最后是中国在政府因势利导的合宜的产业政策下,充分利用了中国经济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这三个因素加上渐进性的市场化改革改进了制度效率和大国优势,促使中国经济产生了过去35年的奇迹。
  张军教授主要强调投资、投资效率、资本形成、劳动生产率提高在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作用。他一方面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中的资本和工业化的加速,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开始大幅提升,这构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的特征事实;另一方面特别指出,1994年实行朱F基政府所推动的分税制改革,改变了地方政府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变成了为实现经济增长而展开的良性竞争,导致中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加速,最后蕴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的公共资本支出对私人部门的生产性投资的&挤入效应&是保证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重要经验&&张五常教授也提出,改革开放后各地方政府之间,尤其是县级政府之间的竞争,是中国经济这些年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种所谓的“地方政府竞争”体制下,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陆地区,各级和各地政府都在大搞经济建设,都在招商引资,都在大搞开发区,都在大搞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都在“上项目”和“发展市场经济”,甚至都在搞“解放思想”,都在竞相推出体制改革的措施,结果,中国的各级和各地政府,均成了各级和各地的最大“经济发展总公司”。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经历了史上并不多见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期,很多人将其称为“奇迹”,并归结出“中国模式”。然而,是否真的有“奇迹”发生?是否存在超越市场经济模式的“中国模式”?在许成钢教授等看来,答案是否定的。私有企业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私有企业,尤其是新兴私有企业,而不是违反其他国家经济共同规律的&奇迹&,决定了中国经济惊人的总体表现。”如果革除歧视私企的制度,让私企在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自由发展,中国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史正富教授更详细、也更理论化地提出了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超常增长”的理论框架――非同于西方国家常规的市场经济体制而言的“三维市场体制”,使得竞争性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良性互动,导致中国企业有高于常规的投资率,加上地方政府的开发投资,形成了一种超强的投资驱动力和国际市场的超常购买力,致使中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创造出了超常增长和超低波动的奇迹。
  除了上述偏重强调政府行为尤其是地方政府竞争,是过去30年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经济学家外,偏重市场化改革的中国经济学家更强调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作用。譬如,吴敬琏先生在他的《重启改革议程》一书中就提出,30多年改革与开放中“市场制度的建立解放了被制度所束缚压制的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速主要增长的原因。具体而言,“第一,改革为民间创业开拓了活动空间,使中国民间长期被压制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积极性喷薄而出。第二,市场的开放和民间创业活动的活跃,使大量原来无法流动的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能够从低效率的经济活动流向效率较高的经济活动,&&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三,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执行,使中国能够利用发达国家的储蓄率过低、投资缺口过大造成的机会扩大出口,用国际市场的需求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从需求方面支持了产出的高速增长。第四,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人力资本投资还没有发挥作用、自主创新活动还没有开展起来的条件下,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在应用层面上迅速缩小了中国与先进国家之间在过去几百年间积累起来的巨大技术水平差距,使高速度增长得到技术进步的有利支持。”
  多年来力促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更强调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贡献。“西方国家在200多年前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所以在200多年开始起飞。中国经济在30多年前开始走向市场经济,所以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他也特别强调中国企业家的崛起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贡献。“总的来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哪个地方对企业家有吸引力,哪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就快,哪个地方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就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次大的经济发展,都与企业家群体的成长有关。”不仅如此,他还对多年来认为政府干预市场过程和以国有企业主导的中国模式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的观点进行了批评,认为“政府干预和国有企业主导不仅不是中国奇迹的原因,恰恰相反,它们是导致&改革失败论&者所大肆渲染的中国社会重重矛盾和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周其仁教授批判了中国经济奇迹是按照“华盛顿共识”发展的结果。他从制度分析视角出发,认为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因为中国产权制度的变革所带来的。一个渐进地重新界定产权的改革过程,“承包权界定到个人、使用权演变为转让权、承认私人所有权、以私产为基础的公产即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中国大规模市场经济的基础,也奠定了政府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中国开放下的高速增长的真正的秘诀,“就是大幅度地通过改革开放降低了中国经济的制度的成本,才使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
  国外一些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的判断。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哈佛大学教授德怀特?帕金斯曾认为,中国自1978年以后的高速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并非是凭空出现的。1978年以前,中国为工业化和现代经济增长付出了一个世纪的努力,这些努力为中国的现代经济搭建了基石。他认为,要理解为什么中国经济做得这么好,还要深入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后所采取的具体经济政策和这些政策所达到的具体效果。中国的成就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的特有的经历,可能并不能为其他国家所复制,这其中包括乡镇企业和国外华人投资。澳大利亚前驻中国大使郜若素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政治秩序的稳定和国家决策连贯性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出现了人心思定的局面,这本身就有可能意味着政治秩序会稳定下来。”“正是过去25年政策的连续以及秩序的稳定,伴随着雄心勃勃的改革和开放”,加上改革没有蓝图,中国领导人是“偶然”发现了一个成果的发展战略,才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果说西方老一代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专家,并没有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实质性变化的话,那么,新一代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专家则更技术化地从激励制度、销售、流通、竞争、价格弹性以及创新约束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贡献因素。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美国经济史学家福格尔2010年2月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表文章,预测再过3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达到123.7万亿美元,相当于目前全世界GDP值的2.8倍;中国的人均GDP将高达8.5万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和美国届时人均GDP的80%,并超过欧洲发达国家。詹姆斯?莫里斯也一直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他发现,到2004年,之前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率的贡献为2%左右,产出增长中劳动增加部分的贡献最大值一般也不会超过2.1%,而他估算资本存量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只有1.75%。如此,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过去20多年中不会超过6%。为什么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比这个数字要高1.5倍以上?莫里斯猜测,在“余项”中可能还有城镇化因素、制度因素。
  不管技术上如何分析,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过去30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到底否定了十条“华盛顿共识”中的哪一条呢?又向现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哪些挑战呢?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再探
  粗略回顾一下国内、国际经济学界对过去3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之奇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说,每个经济学家都有自己的见解,都有自己的侧重,也有共同之处。然而,像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任何坚持或过于强调其中一个方面,认定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不合宜的。同样,只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成就,而看不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出现的一些经济与社会问题,也是有问题的。
  回顾这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轨迹,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首先要归因于1978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即有市场经济,才有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过程,也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回顾一下1978年的改革史就会发现,我们国家是从计划经济一步步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从一开始,经济学界还是讨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到1993年中共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才最终确定了中国经济的市场经济之路,随之才有了中国经济的快速起飞。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长之路,参见图1和图2。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过去30多年中,接着三次大的改革开放,即1978年的土地承包、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的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以及2001年中国的入世(加入WTO),发生了三次高速经济增长。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年增长率增长轨迹,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笔者一直强调,在人类历史上所能发现的三种资源配置方式――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所能发现的唯一能带来快速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方式。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当代,自然经济中几乎都没有经济增长。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第一个中央计划经济的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的解体、东欧各国的转制,世界当代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计划经济下实际上没有多少经济增长,且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福利增进来看,更可能是灾难性的。中国、越南等国家的中央计划体制的实验和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迄今为止,无论是西方世界在近代的兴起,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先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改革,都无一例外地证明,唯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较快速的经济增长。就此而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奇迹,首先是“市场化改革红利”的结果。有了市场机制,才有企业发展的激励,才有全社会人人发财致富、通过市场交易增加自己福利的动力,才有无数企业家的崛起,才有政府官员为发展经济而促进市场化和自己所辖部门与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而升迁和谋利的动机,才有高速经济增长。因此,没有市场化改革,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更没有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有市场交换和贸易,才有斯密型动态增长,也才有熊彼特式增长;有快速经济增长,才有快速的资本积累,才有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离开市场交换和贸易,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而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说,有交换,才有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就此而论,一国的经济总量并不完全是生产出来的,而是交易出来的。这一点正能解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的理论困惑:劳动力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乃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无法还原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是如何以超过9%的年增速而高速增长的。在莫里斯的困惑中,应该不包括“城镇化因素”,因为,尽管城镇化因素无疑在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关因素应该已经包含在莫里斯教授的三个增长贡献因素中了,因而无法再单独加入到经济增长贡献因素的余项中去的。这个“余项”,很显然就是市场交易和贸易,具体体现正是市场中各种服务业的发展;而“制度因素”,包括市场制度、法律制度、产权制度、企业制度,以及对外贸易制度和汇率制度等,也是应该进入“余项”的。
(责任编辑:邓新华)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升.但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为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纠正公民旅——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升.但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为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纠正公民旅游中的陋习.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从2006年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9月1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 . 请你针对“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 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 (1)如果请你调查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状况.你准备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资料? (2)针对这一主题.拟一个宣传标语.并为中学生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提两条建议.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深圳特区,昔日是偏僻的边陲小镇,改革开放后,如今已成为一个广厦林立、环境优美、交通发达,设施配套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目前,已建成了十多个住宅区、六个工业区,还有商业区、旅游区、仓库区、文化教育区等,为外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已初步形成。工业产业、出口创汇迅速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列全国36个步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首。
  材料二:日,江泽民同志在热烈欢迎我驻南使馆工作人员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继续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把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以材料二的精神,联系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这是描写江浙胜境的对联。改革开放以来,江浙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能源瓶颈和生态危机。据此回答第下题。
龙井茶、虎丘塔是江浙一带丰富物产、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加快发展交通运输、旅游业能推动江浙经济迅速发展。这告诉我们,发展第三产业可以:①推进我国的市场化,实现共同富裕②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③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④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江浙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能源瓶颈和生态危机。这表明:
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正确的或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我国的对外开放已走过了30年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197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可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这种“出口特区”是借鉴国外“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模式,以进口原料加工制造商品出口为其发展方向的。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这种模式有它的局限性,它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制约,而且对内地又是封闭的。……特区不应建成一个类似国外的单项性的“出口加工区”,而宜于建设一个工、商、农牧、渔、旅游、住宅等综合性的“经济特区”,这就区别了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办的“出口加工区”。……20年来,经济特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没有辜负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厚望,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发展速度最快的增长点。 ──摘自郑惠等主编《五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 材料三:&&&&&&&&&&&&&&&&&& 我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1979年7月,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5月,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9月,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1994年共批准建立了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在深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1988年,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批准建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至1995年,共批准建立了14个保税区。 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为对外开放区。 1991年3月,批准建立第一批2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3月,决定对外开放黑河、绥河、珲春市、满洲里、二连浩特等5个边境城市。 1992年7月,决定进一步开放乌鲁木齐、南宁、昆明等3个内陆边境城市,重庆、武汉、岳阳、九江、芜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哈尔并、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等4个边境、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城市。 ——《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 材料四: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年财政收入达5万多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40倍和30倍。“中国不再用砖头加固将其与其他民族隔离开的长城”。这一句话曾经是中国伟大作家鲁迅的一个梦想,没想到今天用来为改革开放30年作注。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没有围墙。没有围墙的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骄人的成就。 ——摘自日俄罗斯《独立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务院决定将“出口特区”更名为“经济特区”的原因,说明开办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发展趋势。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意义。
我国的对外开放已走过了30年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二:197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可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这种“出口特区”是借鉴国外“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模式,以进口原料加工制造商品出口为其发展方向的。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这种模式有它的局限性,它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制约,而且对内地又是封闭的。……特区不应建成一个类似国外的单项性的“出口加工区”,而宜于建设一个工、商、农牧、渔、旅游、住宅等综合性的“经济特区”,这就区别了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办的“出口加工区”。……20年来,经济特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没有辜负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厚望,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发展速度最快的增长点。──摘自郑惠等主编《五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材料三: & & & & & & & & &我国对外开放大事记1979年7月,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5月,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9月,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1994年共批准建立了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在深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988年,成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批准建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至1995年,共批准建立了14个保税区。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为对外开放区。1991年3月,批准建立第一批2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3月,决定对外开放黑河、绥河、珲春市、满洲里、二连浩特等5个边境城市。1992年7月,决定进一步开放乌鲁木齐、南宁、昆明等3个内陆边境城市,重庆、武汉、岳阳、九江、芜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哈尔并、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等4个边境、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城市。——《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材料四: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年财政收入达5万多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40倍和30倍。“中国不再用砖头加固将其与其他民族隔离开的长城”。这一句话曾经是中国伟大作家鲁迅的一个梦想,没想到今天用来为改革开放30年作注。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没有围墙。没有围墙的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骄人的成就。——摘自日俄罗斯《独立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务院决定将“出口特区”更名为“经济特区”的原因,说明开办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发展趋势。(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意义。
近年来,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回答下面的题。
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文化艺术业;广播电影、电视业;文化娱乐业;体育;摄影及扩印业;园林业;广告业等都属于文化产业,这些行业在第三产业中,主要属于①流通部门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③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④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约400元左右,比80年代初增长了近十倍。2001年则达到650元。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居民文化素质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家庭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迅速,以某省为例,2002年统计,非公有制文化企业4万余家,总收入300多亿元,从业人员50多万,涉及影视、印刷、演艺娱乐、艺术品经营、旅游、广告、会展等十余个行业。这说明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方面有重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形式
当代,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日本网络游戏业每年创造着2万亿日元的庞大市场。美国迪斯尼公司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文化娱乐业,使销售额在4年间,从85亿美元增长到225亿美元。这说明,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可以
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给文化产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降低文化产品的价值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
近年来,云南丽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很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突出了民族文化两个独具特色的“切入点”。一个是图画象形文字的巴东文字,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一个是纳西古乐。从哲学上看,发展文化产业,必须
保留文化传统
坚持从实际出发
积极发展旅游业
树立全局观念
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人在利益驱动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制作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产品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有人主张限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正确的态度是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
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