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金融杠杆是什么意思去杠杆取得了哪些进展

金融去杠杆任重道远 2018银监会的这些政策或将出台!
2017年以来刮起的金融强监管旋风,倒逼着各类金融机构去杠杆。从各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看,金融去杠杆取得了明显进展,这不仅表现在各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速度放缓,甚至一些金融业务直接出现同比萎缩。进入2018年,金融去杠杆仍会延续,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过去一年监管整顿的深入,大部分机构去杠杆进程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今年金融环境的收紧将更多体现在监管政策的陆续落地。
从去年“一行三会”出台的各类强监管举措来看,银监会出台的政策法规和专项整顿活动尤其多。不过,监管部门发政策的步伐远未就此停止,且不论一些正在征求意见的管理办法尚未正式实施,还有不少监管政策尚未与公众“露面”,预计将在2018年陆续出台。
还有这些监管政策未出台
记者了解到,2018年银监会将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并重点围绕以下八个方面开展整治工作: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案件与操作风险、行业廉洁风险等。
去年初开展的“三三四十”等专项治理行动已于近日收官。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各级监管部门在“三三四十”检查中共查出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记者了解到,针对在“三三四十”检查中查出的问题,银监系统也将陆续开出罚单。
在加强专项检查和行政处罚的同时,银监会另一项工作重点就是监管政策补短板。尽管不少从业人士反映,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应接不暇,但监管政策远未止于这些。记者根据2017年初银监会公布的“弥补银行业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项目”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仍有不少政策尚未出台,而这些也将是2018年的监管政策重点。
工作项目分为三类,其中“制定类”是短期内就要出台的政策文件,而“推进类”和“研究类”中的政策则属于中长期规划,但部分政策也已启动研究制定工作。对比表格可以发现,除了“一行三会”联合发布的资管新规尚在征求意见阶段外,目前银行业有4个监管文件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尚未正式实施;“制定类”中还有4项政策未“露面”,涉及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财业务监管、监管统计,以及网络小贷管理等业务和领域,预计将于今年陆续出台。
金融去杠杆任重道远
去年刮起的金融强监管旋风,旨在推动金融去杠杆。德意志银行高级策略师刘立男对记者表示,尽管去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调了25个基点,但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幅度却远超操作利率,说明市场的调整远超货币政策的调整,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强监管推动金融去杠杆,监管环境的收紧推升了市场利率。
“展望今年,金融强监管的政策方向预计不会有放松,但从金融机构的去杠杆行为看,去年主要机构已通过抛售高流动性的优质资产实现去杠杆。今年监管收紧将更多体现在监管政策的出台,去杠杆将集中在部分中小机构。”刘立男称。
不过,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则认为,金融去杠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2018年是未来3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开局之年,预计金融监管会比2017年更严。当前处于金融杠杆解构过程,30万亿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由于主要对接了流动性差且期限长的资产,只能慢慢等资产到期不续做,来降低对同业负债的依赖。所以说,去杠杆任重道远,2018年将进一步推进。
刘立男还特别指出,有三项政策法规的调整可能在2018年对债市产生重要影响。一是银行间同业存单被纳入季度宏观审慎评估审查(MPA),这将推动小型银行寻找在发行同业存单以外,更稳定的负债增长来源;二是预计资管新规将于2018年二季度正式出台,此举对于提供资管服务的商业银行、资管机构、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而言,意味着收紧杠杆和提高资金要求;三是预计《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将于2018年3月实施。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5被浏览142分享邀请回答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国泰君安欢迎您
您目前有未读消息条
盘点过去一年多,金融去杠杆取得的进展
摘要:&&&&【每日观点】2017年年初,以钱荒和金融机构流动性极度紧张为标志的金融去杠杆正式拉开序幕;4月随着银监会等各监管机构掀起严监管风暴,金融机构历史性的进入全面去杠杆和缩表新时代;下半年金融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大会议,再度从政策层高度强化去杠杆趋势不动摇,提出18年三大攻坚战,金融防风险居首。回顾过去一年多来,金融去杠杆取得的进展,我们进行全面回顾和盘点。
金融杠杆的两个层面。在研究金融去杠杆前,不妨先思考一下什么是金融加杠杆,以及如何衡量金融杠杆超过合理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加杠杆,即货币、信贷增速超过实体经济增长,引发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加剧系统性风险隐患;二是微观加杠杆,即金融套利盛行,资金在金融同业空转,在拉长资金链条同时,也加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因此,金融去杠杆,就是从宏观、机构和微观三个层面将杠杆降低至合理水平。
宏观去杠杆进展:2016年金融杠杆鼎盛期,银行广义信贷增速(信贷+债权+股权和其它投资)比M2、信贷余额增速整整高出近15个百分点。截止18年1月,银行广义信贷增速已大幅回落至信贷增长之下,标志着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已收缩至与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的水平。从结构看,近1年来,银行对金融机构(银银、非银)净债权扩张从最高30%跌至0%以下,而银行对企业部门净债权则稳中有升,从17年3月仅5.3%反弹至7.8%,反映了资金脱虚向实的流向变化。
银行业去杠杆进展:
(1)银行总资产增长大幅放缓,部分银行缩表负增长。大型银行总资产增长从17年初10.5%降至6.8%;股份行增速大幅跳水,从17.2%跌至仅3.4%;城商行扩张增速从24.5%降至12%;而农商行增速也从16.5%降至7.7%,中小银行增速呈断崖式下滑同花顺财经
截至目前 金融去杠杆取得了哪些进展?
  本文编选自“”,作者覃汉,高国华。  2017年年初,以钱荒和金融机构流动性极度紧张为标志的金融去杠杆正式拉开序幕;4月随着银监会等各监管机构掀起严监管风暴,金融机构历史性的进入全面去杠杆和缩表新时代;  下半年金融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大会议,再度从政策层高度强化去杠杆趋势不动摇,提出18年三大攻坚战,金融防风险居首。  回顾过去一年多来,金融去杠杆取得的进展,我们进行全面回顾和盘点。  金融杠杆的两个层面。  在研究金融去杠杆前,不妨先思考一下什么是金融加杠杆,以及如何衡量金融杠杆超过合理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宏观加杠杆,即货币、信贷增速超过实体经济增长,引发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加剧系统性风险隐患;  二是微观加杠杆,即金融套利盛行,资金在金融同业空转,在拉长资金链条同时,也加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因此,金融去杠杆,就是从宏观、机构和微观三个层面将杠杆降低至合理水平。  宏观去杠杆进展:  2016年金融杠杆鼎盛期,银行广义信贷增速(信贷+债权+股权和其它投资)比M2、信贷余额增速整整高出近15个百分点。  截止18年1月,银行广义信贷增速已大幅回落至信贷增长之下,标志着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已收缩至与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的水平。  从结构看,近1年来,银行对金融机构(银银、非银)净债权扩张从最高30%跌至0%以下,而银行对企业部门净债权则稳中有升,从17年3月仅5.3%反弹至7.8%,反映了资金脱虚向实的流向变化。  银行业去杠杆进展:  (1)银行总资产增长大幅放缓,部分银行缩表负增长。大型银行总资产增长从17年初10.5%降至6.8%;股份行增速大幅跳水,从17.2%跌至仅3.4%;城商行扩张增速从24.5%降至12%;而农商行增速也从16.5%降至7.7%,中小银行增速呈断崖式下滑。  从17年3季度各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看,与17年初相比,民生、中信银行遭遇资产缩表负增长。总资产增速的猛烈下滑体现出去杠杆对银行的剧烈冲击。  (2)银行对银银、非银同业资产负债扩张大幅回落。银银同业资产扩张增速连续8个月负增长,截止18年1月,跌幅进一步扩大至-6.8%;而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净债权则从16年顶峰时期接近60%的同比增长,剧烈下降至当前1月份增长仅有6.27%。  随着银行资金出表化势头被明显抑制,在M2扩张结构中,来自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回流增长明显回升(过去这部分资金从银行表内流向表外非银资管),从负增长转正为近20%,对银行间流动性带来边际改善。  (3)银行表内的存量“影子银行”资产收缩仍然缓慢。银行对非银行的净债权,主要衡量银行向非银金融机构(如理财、信托、券商等)购买的资管计划、理财产品、收益权、券商集合等,  这一存量规模从15年以前的负值,在短短1年多时间里猛增至17年3月顶峰12.3万亿,标志着银行表内“影子信用”猛增,  但截至18年1月,这一存量仅下降到10.88万亿,降幅不到1.5万亿,这意味着银行资产的扩张速度虽然已显著放缓,但存量的收缩仍然任重而道远。  (4)从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等中小银行待购回余额所反映的资金需求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受严厉去杠杆的影响,信用社、农商行待购回余额不升反降,同比增速已跌至负增长或零增长,标志着资金需求在17年经历了大幅回落;  而城商行在业务扩展上相对更为激进,资产端相对刚性,资金需求经历了先扩张(资产续接压力)再下降(资产到期收缩)的变化。  目前,待购回余额增速已从17年8月高峰值20%下跌至3%左右,反映出资金需求压力的明显缓解。  微观去杠杆进展:  (1)广义基金等资管机构净融入资金见顶回落。17年一系列严监管政策的发布,迫使广义基金、券商资管等杠杆上限受到严格约束,再加上2018年初302号文对代持业务和表外高杠杆模式进行限制,交易机构无论在产品还是交易结构上,已很难再加杠杆。  而资管增值税的实施,也使得券商、私募等非公募产品频繁加杠杆、做交易面临更高的税率成本。事实上,从18年以来,以“待购回余额”衡量的广义基金、券商等资金需求已明显回落,净融入资金开始见顶回落。  受融资需求趋弱的影响,以“R007-DR007”代表的非银资金成本中枢也明显回落,标志着去杠杆最激烈时期已过去,资金面波动性下降,流动性环境边际改善。  (2)同业存单净供给大幅下降,部分银行存量明显下降。从17年4季度起,同业存单净融资额剧烈收缩,17年1-2月NCD净融资额达1.12万亿,而18年1-2月NCD净融资仅有3615亿,是上年同期的32%。  从同业存单余额变化看,股份制银行、农商行NCD余额明显收缩,但城商行则仍然在高位徘徊,由于存单发行往往与银行资产端需求挂钩,反映出存量同业资产负债的杠杆去化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消化。截至目前 金融去杠杆取得了哪些进展?
  本文编选自“”,作者覃汉,高国华。  2017年年初,以钱荒和金融机构流动性极度紧张为标志的金融去杠杆正式拉开序幕;4月随着银监会等各监管机构掀起严监管风暴,金融机构历史性的进入全面去杠杆和缩表新时代;  下半年金融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大会议,再度从政策层高度强化去杠杆趋势不动摇,提出18年三大攻坚战,金融防风险居首。  回顾过去一年多来,金融去杠杆取得的进展,我们进行全面回顾和盘点。  金融杠杆的两个层面。  在研究金融去杠杆前,不妨先思考一下什么是金融加杠杆,以及如何衡量金融杠杆超过合理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宏观加杠杆,即货币、信贷增速超过实体经济增长,引发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加剧系统性风险隐患;  二是微观加杠杆,即金融套利盛行,资金在金融同业空转,在拉长资金链条同时,也加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因此,金融去杠杆,就是从宏观、机构和微观三个层面将杠杆降低至合理水平。  宏观去杠杆进展:  2016年金融杠杆鼎盛期,银行广义信贷增速(信贷+债权+股权和其它投资)比M2、信贷余额增速整整高出近15个百分点。  截止18年1月,银行广义信贷增速已大幅回落至信贷增长之下,标志着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已收缩至与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的水平。  从结构看,近1年来,银行对金融机构(银银、非银)净债权扩张从最高30%跌至0%以下,而银行对企业部门净债权则稳中有升,从17年3月仅5.3%反弹至7.8%,反映了资金脱虚向实的流向变化。  银行业去杠杆进展:  (1)银行总资产增长大幅放缓,部分银行缩表负增长。大型银行总资产增长从17年初10.5%降至6.8%;股份行增速大幅跳水,从17.2%跌至仅3.4%;城商行扩张增速从24.5%降至12%;而农商行增速也从16.5%降至7.7%,中小银行增速呈断崖式下滑。  从17年3季度各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看,与17年初相比,民生、中信银行遭遇资产缩表负增长。总资产增速的猛烈下滑体现出去杠杆对银行的剧烈冲击。  (2)银行对银银、非银同业资产负债扩张大幅回落。银银同业资产扩张增速连续8个月负增长,截止18年1月,跌幅进一步扩大至-6.8%;而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净债权则从16年顶峰时期接近60%的同比增长,剧烈下降至当前1月份增长仅有6.27%。  随着银行资金出表化势头被明显抑制,在M2扩张结构中,来自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回流增长明显回升(过去这部分资金从银行表内流向表外非银资管),从负增长转正为近20%,对银行间流动性带来边际改善。  (3)银行表内的存量“影子银行”资产收缩仍然缓慢。银行对非银行的净债权,主要衡量银行向非银金融机构(如理财、信托、券商等)购买的资管计划、理财产品、收益权、券商集合等,  这一存量规模从15年以前的负值,在短短1年多时间里猛增至17年3月顶峰12.3万亿,标志着银行表内“影子信用”猛增,  但截至18年1月,这一存量仅下降到10.88万亿,降幅不到1.5万亿,这意味着银行资产的扩张速度虽然已显著放缓,但存量的收缩仍然任重而道远。  (4)从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等中小银行待购回余额所反映的资金需求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受严厉去杠杆的影响,信用社、农商行待购回余额不升反降,同比增速已跌至负增长或零增长,标志着资金需求在17年经历了大幅回落;  而城商行在业务扩展上相对更为激进,资产端相对刚性,资金需求经历了先扩张(资产续接压力)再下降(资产到期收缩)的变化。  目前,待购回余额增速已从17年8月高峰值20%下跌至3%左右,反映出资金需求压力的明显缓解。  微观去杠杆进展:  (1)广义基金等资管机构净融入资金见顶回落。17年一系列严监管政策的发布,迫使广义基金、券商资管等杠杆上限受到严格约束,再加上2018年初302号文对代持业务和表外高杠杆模式进行限制,交易机构无论在产品还是交易结构上,已很难再加杠杆。  而资管增值税的实施,也使得券商、私募等非公募产品频繁加杠杆、做交易面临更高的税率成本。事实上,从18年以来,以“待购回余额”衡量的广义基金、券商等资金需求已明显回落,净融入资金开始见顶回落。  受融资需求趋弱的影响,以“R007-DR007”代表的非银资金成本中枢也明显回落,标志着去杠杆最激烈时期已过去,资金面波动性下降,流动性环境边际改善。  (2)同业存单净供给大幅下降,部分银行存量明显下降。从17年4季度起,同业存单净融资额剧烈收缩,17年1-2月NCD净融资额达1.12万亿,而18年1-2月NCD净融资仅有3615亿,是上年同期的32%。  从同业存单余额变化看,股份制银行、农商行NCD余额明显收缩,但城商行则仍然在高位徘徊,由于存单发行往往与银行资产端需求挂钩,反映出存量同业资产负债的杠杆去化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消化。
责任编辑:sjt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杠杆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