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消费经济对生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下载费用:15 元 &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知识点一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计划和市场。 2.市场配置资源 (1)方式:价格、供求、竞争 (2)优点:第一,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 置;第二,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秩序 (1)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维护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依赖市场规则维护。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的市场监管,要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 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 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③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依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解决不了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有些物品的生产和流通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①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 ②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退)→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③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3)后果:资源浪费、经济波动、收入差距拉大 [技巧点拨] 巧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①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②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③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源,农业多见。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特别提醒] 2①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也不是同等程度的富裕。②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在于宏观调控效果上 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 更好、更有成效。 2.科学的宏观调控 含义 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 手段 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发展规划、价格杠杆、财政政策(税收、税率、财 政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 备金率)等 法律 手段 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查处、打击等 手 段 行政 手段 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政策、规定等[特别提醒] 宏观调控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必备知能] 1.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理解) 市场调节(看不见的手) 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 调节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 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中在市场 经济的地位 决定性作用 弥补市场机制不足 各自优势 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 可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 局限性 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 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 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联系 二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 充,缺一不可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知识点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了解) (1)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建成之时,我国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 主权利。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新要求 具体表现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比 2010年翻一番;工业化基本实现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知识点二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3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 切身利益。 (2)要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 本要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技巧点拨] 准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了解)①全面: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缺一不可。②协调:指的是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③可持续:要实现社会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三者的 统一。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必要性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关系着我国发展的全局。 ②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的要求,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措施 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具体要求(识记) 措施 具体要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要坚持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 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 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 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②要坚持工 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 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必须着力推进绿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③必须把生态 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 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辨析比较]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方式强调经济“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 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 [必备知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理解) 社会再生产 四大环节 具体体现4 生产 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等 分配 统筹区域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 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等 交换 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等 消费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视角把握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识记) 主体 措施 政府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企业 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 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生产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 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消费者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 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知识点一 经济全球化] 含义 生产全球化: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 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贸易全球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 主要表现 资本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流动 载体 跨国公司 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实质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必备知能] 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了解) (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实质 现阶段,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原因 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 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影响 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2)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表现 原因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 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 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 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利 影响 促进各国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使各国之间的 依赖程度日益加深5 发展不平衡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 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 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不利 影响 全球经济不稳定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使得一个国 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知识点二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国际经济组织(了解即可) (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 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落脚点是国;国民待遇原则落脚点是民。 (2)世贸组织的作用:组织谈判;制定原则和协定;解决贸易摩擦和。 (3)我国入世的意义: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 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 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5)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6)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防范意识。 [必备知能] 1.正确认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理解,加粗的记忆) “引进来” “走出去” 含义 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的 管理经验,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 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 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 技术合作 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要求 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新阶段,“走出去”的 条件越来越成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 放水平 要求 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 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元 &&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高一 政治 必修 经济生活 期末 复习 第四 单元 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OC
&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DOC
大小: 652.50KB
上传时间:
&& 侵权内容
&& 违法内容
&& 其它类型
&|&川公网安备 12号&|&经营许可证(蜀ICP备号-1)(C)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届高三经济生活主观题典例以及方法指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7届高三经济生活主观题典例以及方法指导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1世纪之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总结过去,筹划未来,编制和实施好“十五”计划,对于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确保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力争率先实现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一、基础与环境
&&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九五”期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极不平凡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经历了由抑制通货膨胀到出现通货紧缩趋势的重大变化。东南亚金融风波,对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影响。特别是买方市场的出现,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形成极大冲击。同时,国际国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加了许多难以预料的矛盾。面对如此复杂的宏观环境,全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省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任务目标,排除各种干扰,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如期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为我省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2.4亿元,年均增长11%,高于“九五”确定的10%的增长目标,实现比1980年翻三番。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2%、12.7%和1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580元,年均增长?10.4%?,按目前汇率计算约1150美元;全省财政连续多年实现收支平衡,财政收入达到463.4亿元,年均增长20.9%。
  2.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经济作物发展较快,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上升,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继续快速增长,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次产业比例由20.2∶47.4∶32.4调整为14.8∶49.5∶35.7。
  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五年累计共完成投资10197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国有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分别完成2640亿元、1187亿元和355亿元。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成效显著,计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大部分预期按时完工。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687公里,铁路营业里程556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919万吨,局用交换机容量1360万门,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719万门,发电装机容量778万千瓦。交通、通讯、电力、原材料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城市公用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4.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开放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全省企业中从事国际经贸的占到50%,海外企业发展到600多家。进出口总额达到249.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4%,其中出口创汇155.3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3000家。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嫁接改造了50%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
  5.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国有企业为重点,加快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到?81.8%?,中小企业有80%以上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上市企业达到59家,通过发行股票和配股等方式,共募集资金380.3亿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1.6%?。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证券、信息、技术、人才等新兴市场迅速发展。投融资、金融、财税、住房、流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政府机构等改革都迈出了新的步伐。
  6.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机制逐步完善,研究开发能力增强,成果转化加快。五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79万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3%。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中等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社会办学步伐加快。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由16万人增加到30.4万人。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可持续发展受到广泛重视,计划生育、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取得新的进展,“一控双达标”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
  7.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9.2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分别增长?5.8%?和?7.4%?。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13.5平方米。扶贫县全部脱贫,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
  总体看,“九五”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除城乡居民收入、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指标外,其他主要任务目标均如期完成。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复杂局面,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努力做好与山东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科学运筹,正确决策,始终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一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突出发展主题,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各种矛盾的根本途径。不断探索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思路,积极推进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既强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又注重总揽全局,把握改革的时机和力度,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社会保障线;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失业下岗人员;坚决清查和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妥善处理了清理整顿场外股票交易、归还外债和清理农村基金会等问题,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果断取缔了法轮功邪教组织,努力化解不安定因素,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把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提高经济整体素质的战略措施来抓,先后研究制定了投资、农业、工业、外贸等专项结构调整实施办法;重点支持了十几个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促进了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的规模扩张;出台了中小企业改革重组的政策措施,集中2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了一批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规划。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指导的结构调整新机制,提高了结构调整的实效。
  三是及时正确地实施宏观调控。“九五”期间,宏观经济形势经历了由通胀到出现紧缩趋势、由过热到偏冷的急剧转折,出现了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增幅下降、出口和利用外资滑坡、就业压力增大等许多新矛盾,宏观调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把调控重点适时转到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上来,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了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改造、粮食储备库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调整了对外开放思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遏制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滑坡的局面。研究制定了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都对启动经济、稳定全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保证和促进作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与典型引路结合起来,总结推广了一批窗口行业的先进典型,促进了社会风气及行业作风的转变。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和国防教育,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积极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进一步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全面深入地开展了“三讲”教育,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增强了各级行政人员的廉洁勤政意识、公仆意识和自律意识。
&& (二)国际国内环境分析
  本世纪初,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省现代化建设既有许多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优势地位将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国际资本大规模、高速度流动促进金融国际化,低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促进投资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间竞争加剧,全球将导入以区域经贸合作为基础的国力竞争新局面;科技进步与创新速度加快,科技实力较量成为国际竞争的实质,高科技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共识。随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秩序的重建,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预计今后五年将保持3%以上的增长速度。
  从国内环境看,加入WTO后,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对我国本世纪初的发展,可作出如下基本判断:一是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下,借助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和产业扩展领域,以及日益发展壮大的资本市场,我国经济仍可保持20年左右的较快增长。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买方市场将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常态,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三是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实质性转变。依靠科技、管理和体制创新,有效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换代,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增长方式转变的快慢,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和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孕育着新的调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将明显改善,竞争能力大为增强。
  (三)山东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基础稳固、门类齐全、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释放能量;市场空间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要素配置、产业调整回旋余地较大;纵横交错的高速交通干线,以及空港和海港的发展,将进一步强化我省贯穿南北、联接东西的枢纽地位;加入WTO后,作为沿海开放省份,有利于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拓展发展空间;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展望新世纪,山东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继续对全国做出较大贡献。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是人口大省,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资源、科技、财力水平比较低,面对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1.产业结构问题。目前影响我省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突出表现在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少,高新技术产业远未形成气候,企业大而不高、不强,小而不精、不专,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偏低。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素质的任务十分繁重。
2.所有制结构问题。国有经济布局不够合理、比重偏大,投资主体多元化意识不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经营规模偏小,水平、档次不高。进一步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全面增强发展活力的一项紧迫任务。
3.城市化水平问题。城市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乡脱节的二元结构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要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必须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上取得大的进展。
  4.人才与创新能力问题。人才素质、科技水平明显落后,高层次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科技和教育投入低,创新机制不完善。尽快从政策和机制上解决好知识、人才资本化问题,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是关系山东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5.经济国际化问题。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与沿海先进省市相比,差距逐步拉大。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政策机制、经济运行等方面,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要求不相适应。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很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争得主动。
  6.体制和发展环境问题。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而我省在政府管理效率、企业经营机制、法治公正社会信用、政策措施等软环境方面明显不足。要适应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新形势,避免人、财流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在软环境建设上尽快实现突破。
  7.可持续发展问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且损失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较重,主要矿产资源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人口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
  基于以上分析,全省上下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发展趋势,凝聚共识和力量,迎接新世纪挑战。
  二、任务和目标
  (四)战略任务和预期目标
  “十五”期间,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的任务是: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再造山东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人民生活由小康向富裕迈进,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
  1.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005年达到13150亿元,人均14100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550亿元、6800亿元和48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10%和9.5%左右。
  2.经济结构与效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49∶40,高新技术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43%,农业劳动者比重下降到40%;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20亿元,年均增长12%。
  3.投资和物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其中国有基建和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8%和17%。投资率保持在30%左右。直接融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物价涨幅控制在3%左右。
  4.国际化水平。进出口总额达到475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0%。其中出口和进口年均分别增长12%和16%。外贸出口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达到85%,机电产品比重达到30%。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左右。
  5.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60元,年均分别增长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50亿元,年均增长13%;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15平方米,农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电话普及率达到45%,人均期望寿命74岁。
  6.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每万人拥有的科研人员达到410人,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左右,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和研究生分别达到60万人和3万人。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提高到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7.可持续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总人口控制在9300万;耕地保持在1亿亩左右,水资源供求矛盾明显缓解,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降低2%;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工业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逐步按环境容量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0%。
在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0年,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经营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充实富裕,沿海及胶济沿线经济发达地区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展现山东“大而强、富而美”的崭新形象。
  (五)指导方针
  实现上述任务和目标,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抓住加入WTO的机遇,建立健全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比较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
  二是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原则。以有效地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为核心,建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创新机制,加大政策实施和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科技进步。
  三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控制力;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促进非国有经济加快发展。
  四是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把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变局部调整为全局性和开放性调整,以调整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管理现代化。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各行各业要强化自律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监督约束机制,严肃规章和纪律,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管理水平。
  六是坚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努力提高宏观调控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
  七是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繁荣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城镇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树立永续发展理念,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八是坚持“两手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一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省,反腐倡廉,维护社会安定。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的良好社会风气。
  九是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整个社会生产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日益增加看得见的利益,各级党委政府心中始终都要装着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三、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重点
  实现“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目标,关键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全面提高我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为目的,坚持存量与增量相结合,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竞争力较强的第二产业为核心、发达的第三产业相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六)强化农业基础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尽快建立起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新框架。到2005年,粮经作物产值之比调整为30∶70;种植业与林牧渔业产值之比调整为50∶50;农村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0%,非农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由36%提高到40%。
  1.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种植业,要在保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重点压缩普通粮食生产,扩大优质专用粮生产;压缩一般经济作物,扩大优质高效作物、高附加值畅销产品、绿色产品、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全省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在4200万吨以上。林果业,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扩大名、特、优、稀、新品种和加工专用果品生产,加快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优质林果苗木产业化经营。畜牧业,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牧业,突出发展奶业,提高规模化养殖和精深加工水平。建设胶东畜产品出口基地,增强我省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水产业,稳定近海捕捞,加快发展远洋和海外渔业,广泛参与世界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进浅海滩涂和淡水养殖,积极发展水珍品,推广工厂化养殖,重视发展生态渔业。
  2.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进一步理顺利益关系,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具有品牌优势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加工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继续支持50户左右的大型龙头企业,使其年销售收入普遍达到5亿元以上,争取2-3户企业达到50-100亿元。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显著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5%以上,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5%。
  3.加大科教兴农力度。着力强化三个体系建设。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扶持建立一批优势明显的科研基地和重点试验室,专企结合,强化优势集成,引进、研究、开发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和涉农企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抓好“绿色证书教育”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金农工程”和“农技电波入户工程”,建立健全联结国内外、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网络。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拓展农村市场和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发展各种为农民提供产销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一批人流商流集中,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产地和中转集散地批发市场。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扩大出口创汇。
  5.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继续落实好国家现行的农业保护政策,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农业支持保护机制。积极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减少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严格杜绝乱摊派、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七)促进传统工业优化升级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着眼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大格局,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存量优化和结构升级。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改造一批、壮大一批、培植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总体思路,从传统工业中选优势行业,从优势行业中选龙头企业,从龙头企业中选名牌产品,集中投入,长期推进,使其迅速发展壮大。“十五”期间,重点改造10大传统工业,培植20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并努力使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纺织、化工、建材、造纸、食品成为优势明显的产业。
  1.家电制造业。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强化规模、技术和竞争优势,放大名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针对城乡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在城镇重点拓展数字、网络、环保、保健等新一代家电市场;在农村重点开发功能实用、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家电产品,加快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鼓励优势企业加快低成本扩张,到省外和国外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实现市场国际化与开发、生产、营销本土化的有机融合。新一代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家电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
  2.汽车工业。立足现有轿车零部件基础和重型车优势,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重点抓好轿车、重型车,调整优化农用运输车、摩托车,带动客车及改装车、汽车零部件的发展。轿车,积极推进山东一汽大宇合资经济型轿车项目,努力提高技术档次和国产化水平,力争年产轿车15万辆。在此基础上实施二期工程,形成年产30万辆生产规模。重型车,加快重汽与沃尔沃合资项目建设,研制开发新型大马力车,重型车产销量达到1.6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25%。农用车,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用运输车产品结构,形成系列,鼓励现有生产企业与轻型汽车厂联合兼并,实现农用车与轻型车逐步并轨。力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摩托车,加快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四冲程车、大功率车、电动车和越野车。客车及改装车,加快大型豪华车的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尽快形成经济规模。积极开发高速公路、城建、机场、军用、集装箱运输等专用车。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现有骨干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生产体系。
  3.装备制造业。充分用好国家振兴装备工业的政策,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加大改造、重组力度,增强自主研制能力,大力开发进口替代产品,为各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重点发展八大产品系列:基础机械,对机床生产优势企业进行优化整合,推进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以数字化、精密化、高速化、工序复合化为方向,大力发展替代进口的大型数控机床、数控专用机床。锻压设备重点开发数控压力机、重型压力机、自动化冲压线等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值率达到40%。工程机械,以山东工程机械集团为依托,加快开发大功率工程机械、工程作业机械等优势产品,重点实施年增1000台TY230A型履带式推土机项目。船舶制造,重点在超大型油轮、集装箱运输船、远洋渔船、游艇和海上石油开发配套设备上实现突破,逐步把青岛建成我国新一代大型集装箱船只生产基地。环保设备,以工业和城市污染处理设备为重点,以研究开发力量较强的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污水、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和洁净煤设备,促进全省实现“清洁生产”,力争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输变电设备,争取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设备基本成套生产,完善500千伏交流输变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筑路机械,重点发展高等级公路施工、养护成套设备和大跨度桥梁施工设备,开发生产大型搅拌、摊铺、压实、养护等新型设备。轻纺机械,重点发展清梳联、高档无梭织机、印染后整理等纺织设备,宽幅、高速造纸设备,粮食、油料、水果等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农业机械,以增加功能提高效率为主,完善产品系列,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园林机械等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重点开发生产内燃机换代产品,为农用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船舶等提供配套。
  4.化学工业。立足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重点扩大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石油化工,加快实施齐鲁45万吨改60万吨乙烯及配套工程,争取开工建设中外合资青岛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在此基础上配套建设60万吨乙烯项目。化肥,加快鲁北、鲁西、鲁南等化工集团的改扩建,大力发展微肥、生物肥和专用肥,提高高浓度化肥的比重。橡胶加工,重点加快三角、成山、青岛子午胎项目进度,突出规模优势。盐化工,提高低盐重质纯碱和离子膜烧碱的比例,加强海水综合利用,重点发展溴系、镁系等高附加值产品。煤化工,加快引进和开发煤气化、煤液化技术,实行建井、采煤、气液化工艺合而为一,促进煤气深加工的产业化;加快发展碳一化学工业,开发系列产品,建设鲁南煤化工基地。精细化工,巩固提高染料、涂料等传统产品,重点拓展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橡塑助剂、造纸化学品等新领域,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新品种农药等高新技术产品。
  5.纺织工业。以面料为龙头,以提高染整技术为突破口,压缩初粗加工能力,应用高新技术培植新的增长点。化纤原料基地建设,围绕差别化、异型化、功能化纤维的开发,重点抓好济南涤纶聚脂工程,烟台芳纶聚合、纺丝项目和威海、泰安碳纤维原料项目,使济南涤纶、淄博腈纶、潍坊粘胶、烟台特种化纤四大化纤基地尽快达到经济规模。纺织面料,加快骨干企业产品开发、印染工艺改造和技术装备更新,重点抓好高档仿真化纤面料项目,扩大新型面料生产规模。名牌服装,以现有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为依托,上档次、上水平,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拓展纺织品领域,发展系列化、配套化的装饰用品以及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厂矿山、航空航天、建筑水利等产业用品,重点抓好高强土工布项目。“十五”末衣着用品、装饰用品与产业用品的比例调整为55∶25∶20。
  6.造纸工业。着力优化原料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培育大型集团,保持和扩大行业竞争优势。充分利用省内资源,走林纸、林板结合的路子,以黄河滩区及黄河故道大片宜林地及重点企业为依托,建设70万吨阔叶浆项目,加快日照50万吨针叶浆项目进度。加大对高档铜板纸、高档涂布白板纸、高强瓦楞纸、防水抗碱标签纸、低定量涂布高档文化纸、工业用
纸的开发,发展进口替代产品。加快技术装备改造和行业战略重组,逐步淘汰5万吨以下小型草浆纸厂,重点培植年产50万吨以上大型纸厂,全省造纸能力达到55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
  7.医药工业。大力发展以心血管药、抗肿瘤药、新型制剂产品、保健药物等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产品。加快实施头孢类抗生素及中间体项目、兽药扩产改造项目、植物药提取、药用辅料项目等。重视传统中药的研究、开发、精制和生产,保护和培植野生中草药资源,尽快实现产品特色化、生产规模化、服用方便化。加快GMP发行和集约化进程,扩大
中药出口创汇。全省制药企业新产品比例提高到30%,实现全行业达标,80%的原料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
  8.冶金工业。重点抓好三厂一矿一大钢,发展规模经济,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济钢在配套完善宽厚板的基础上,开发薄板产品;莱钢围绕型材的开发和提高,继续搞好配套建设;青钢以线材为主,小型材为辅,加快高速线材生产线建设和型钢全连轧改造。引导中小型企业走专业化、优质化和规模化发展路子,大力开发特色产品、紧缺产品,扩大优质钢、特种钢生产能力。积极探讨组建山东矿石经营公司,在海外采购或建矿,稳定铁矿石原料来源。加快日照钢铁厂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批准立项。有色金属工业,要做好国家可能放开黄金市场的应变准备,稳步提高生产能力,加大黄金制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和市场占有率;采取铝电联营,加快发展电解铝,形成铝板、带、箔、型材于一体的铝工业体系。黄金产量达到60吨,电解铝30万吨。
  9.建材工业。重点提高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水泥、玻璃,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发展高档次产品。增加高标号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逐步关停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下的立窑生产企业,争取建设三个百万吨级以上大型水泥厂。水泥总产量控制在6000万吨以下,旋窑水泥比重达到30%左右。提高浮法玻璃比重和加工深度,建设石英砂原料基地,浮法玻璃深加工比重达到30%。建筑、卫生陶瓷,加强专业协作配套,使中高档产品比重达到80%以上,配套化率达到85%以上。积极发展新型墙体墙面材料、耐火材料、防渗材料、复合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形成系列产品。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30%。
  10.食品工业。重点优化发展四大系列产品:一是以啤酒、优质低度白酒和果酒为主的酒类系列产品。啤酒重点发展青啤集团,打好中华牌;白酒要控制总量,以生产优质新型低度白酒为主,加快开发生产营养滋补酒;葡萄酒要发挥名牌效应,注重优质原料基地建设。二是以果蔬原汁、矿泉水、纯净水、植物蛋白饮料为主的饮料系列产品。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加快技术引进和改造,努力创造名牌。三是融营养与医疗为一体的保健系列产品。加大对阿胶、螺旋藻、双孢菇等产品的开发力度,支持重点企业膨胀规模。四是鲜活、省时、质优、小包装的方便系列产品。以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发展特色和快餐食品。
  (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要立足我省优势领域,突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重点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群,带动海洋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200亿元,年递增25%以上;增加值115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左右。
  1.电子信息。密切跟踪全球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等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强化引进技术的本土化开发,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8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发展四大产品系列。一是以新型家用、商用、工业用计算机、高性能小型机为主的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系列。计算机产量达到150万台,黑白、彩色热感应打印机10万台。二是以局用程控交换机、移动交换机、基站设备、手机、网络配套产品为主的通信类产品系列。程控交换机达到1000万线,光缆300万芯公里,移动电话500万部。三是以数字化和多媒体为主的消费类产品系列。重点开发数字三位一体机、高清晰度电视、数码相机及运用智能控制、节能、健康型技术为特征的高档数字化家电产品。四是微电子和新型元器件系列。重点发展专用集成电路、光电子、激光磁头、新型半导体、纯平及宽屏超大尺寸彩管荫罩、新型片式等元器件,壮大整个信息产业的物质基础。软件产业,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应用软件为主体,走联合、创新、发展的路子,积极发展网络与通讯、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及保密、中文输入及多媒体软件,有选择地发展系统和支撑软件,突出自有品牌出口软件的开发生产。齐鲁、威海软件园要尽快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和系统集成配套、结构合理的软件产业基地。重点培植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软件企业和有自主版权的国内名牌产品。
  2.生物工程。要追踪世界前沿技术,重点在基因、细胞和酶三大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上实现突破,在重点领域形成产业优势。农业生物工程,以改良品种为中心,加快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专用优质高抗逆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育种、名优果蔬花卉组培脱毒快繁、动植物克隆、转基因动物创建、基因工程疫苗等农业生物制品。充分发挥农业高等院校和农科院所的技术力量,依托优势企业及一批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生物工程基地。生物制药,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着力开发下游产品,有选择地发展三大系列:重点支持肝细胞生长因子、γ-干扰素、链激酶、葡激酶新型白介素-2、L-天门冬酰胺酶、亮丙瑞林等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生产;重点发展具备产业化条件的新型抗生素;加快新型诊断试剂的研发,尽快实现产业化。轻化工生物工程,选育优良工业生产菌种,发展酶固定化技术、细胞固定化技术、酶生产下游工程的新工艺及高纯、萃取技术,大幅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拓展轻工、化工和食品工业新领域。
  3.新材料。紧跟21世纪新材料向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发展的国际趋势,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和电子基础材料两大领域,带动特种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磁性材料的发展,培植30个技术水平高、规模大、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拳头产品。高分子材料,加快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继续上规模、上水平。扩大MDI、特性氨纶纤维、芳纶、氯化聚乙烯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电子基础材料,重点抓好人工晶体产业化、锂离子电池材料、集成电路材料三大基地的建设。扩大高档电解铜箔、覆铜板、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阳极铝箔等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
  4.海洋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海洋技术力量雄厚和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海上山东”建设向高层次发展。重点拓展三大领域。高技术育种和健康养殖,加快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及名、特、优、新、珍、稀品种的繁育和更新换代,开发海水养殖污染物降解和生物修复技术及新型养殖器材,建设30处名优新品种健康养殖基地,10处国家和省级原、良种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健康化养殖。海洋生物工程制品,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为突破口,开发新型海洋药物,低盐、低糖、微量元素丰富的保健型、功能型海洋食品和海洋生态化妆品。在青岛、威海高新区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工程基地和现代化渔业示范区。海洋精细化工,重点发展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感光材料、致冷剂、灭火剂等溴系列产品,镁盐等系列产品以及海藻化工产品。
  5.先进制造技术。集中发展开放式多媒体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实时补偿等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化、系统化产品快速开发系统,产品快速经济制模技术,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重点发展海尔工业机器人,海信逆工程开发系统和塑料模具,以及精密数控机床,轿车大型覆盖件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等。
  6.新能源。积极推广生物质能、地下热能、太阳能综合利用,开发废弃余热、地下干岩层热利用技术及太阳能高效集热利用技术,发展移动电话、计算机、摄像机等专用镍氢、锂电池和助力车、摩托车、汽车用动力电池。
  (九)加快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发挥现有基础物理网络的优势,以建成信息高速公路为目标,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基本建成集语音、数据、图像等功能为一体、超大容量、高度灵活、安全可靠、覆盖全省的宽带、多媒体、数字传输网络。进一步发展完善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三大网络,实现电话、电视、电脑“三电”一体,话务线、电视有线、数据线“三线”合一。不断优化基础传输网络结构,以发展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为基础,实现网络结构由环形网向格形网的过渡。加强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建设,重点建设骨干网和区域网,形成覆盖全省、通达全国、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宽带多媒体数据通信网。适时调整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完善提高GSM网,适时进行CDMA网的建设。“十五”末,全省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网络用户超过800万户。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建设“网上山东”为目标,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商品化进程,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都要运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加快推进政府上网,市地以上政府机构80%的政务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加快专业性和综合性网络及数据库建设,发展信息咨询服务,开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网上银行、网络广告、网上证券交易、家庭娱乐和视频点播等信息增值服务新领域。依托省信息交换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虚拟商贸市场。运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吸引风险投资,培育创新能力强、服务质量高、企业成长快的网络接入服务商(ISP)和开发服务商(ICP)。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加快工业自动监控系统的开发应用,积极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大中型企业连续性生产线基本实现自动控制,主要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上网率达到90%以上。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十)积极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国际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宽,建筑业市场前景广阔。要进一步发挥我省建筑业的整体优势,以提高设计水平、确保工程质量为核心,紧紧抓住居民住宅、重点工程和城市公用设施三大领域,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多出精品工程和形象工程。建筑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人文景观和地区自然风貌,融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生态和旅游为一体,充分吸收优秀的民族风格,积极利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培养和引进高层次设计人才,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建筑队伍建设,以集团化、专业化、机械化为方向,重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建筑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建筑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以实力强、装备先进、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为龙头,发展壮大一批集勘察、设计、施工、装修于一体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走承包、劳务、投资、设计、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路子,迅速抢占西部建筑市场,积极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建筑市场监管,积极推进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综合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大层次的工程建设总分包管理体系,发展建筑生产要素市场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内”的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全面落实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力争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到35%,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房地产业要按照“市场导向、总量控制、以销定建”的原则,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稳步发展面向高收入家庭的商品房,搞好危旧住房改造,着力解决好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加快住房商品化改革,在规范的前提下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房价。扩大购房信贷规模,提高住房公积金上缴率,售房款要加强管理严禁挪用,推动住房市场快速发展。全面实施“两证两书”制度,建立健全住宅规划设计审批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监理监督制度。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机构,配套发展装修服务业,提高住房售后服务和管理水平。住宅成套率达到80%以上,新建住宅
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非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达到60%以上。
  (十一)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高层次、宽领域地发展新兴服务业,是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迫切需要。“十五”期间,突出五大重点,形成市场前景好、知识密集、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新兴高值产业。
  1.现代物流业。顺应流通方式变革的新趋势,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高效集散手段为依托,以大型配送系统、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大型超市为主要形式,促进商品营销和流通的现代化。以济南、青岛和经济流量大的大中城市为重点,集约多种运输方式,建成规模大、集散能力强的综合物流中心。以大型商贸和生产企业为主体,以大型综合商场、超市、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拓展网上销售业务,建立“虚拟商店”,完善网上支付结算体系,逐步提高企业——企业(B2B)及企业——消费者(B2C)电子商务比例。鼓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商贸企业联合,建设大型配送中心,发展连锁经营,形成快捷高效的商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特许经营,密切生产企业和营销企业的联系,发挥名店和名牌效应,提高服务水平。
  2.金融保险业。以资金融通多渠道、多形式和信用手段现代化为方向,形成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等体系健全、服务高效的发展格局。商业银行,加快地方银行发展步伐,不断壮大实力。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规范农村信用社,通过兼并重组、注资改制组建股份制发展银行。抓住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机遇,与金融系统的资产管理公司密切合作,进一步改善国有资产质量。优化环境,公平竞争,吸引外资银行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拓展银行业务领域,开展消费信贷、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国际结算、信用卡等业务。投资银行业,开展高质量服务业务,积极帮助企业搞好资本运营,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努力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使更多的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壮大山东证券公司和青岛万通证券公司的实力,组建若干家经纪类证券公司,加强与国内外大券商的合作,促进我省资本市场的完善。继续发展信托投资、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组织,规范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资产资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商业保险,组建股份制、互助型商业保险公司,引进外资保险机构,健全保险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丰富服务品种,完善销售网络;建立专业化保险金基金管理公司,实行专家理财、规范运作,确保保险金保值增值。
  3.旅游业。要大力开拓日益广阔的市场空间,围绕合理开发自然景观,保护利用人文景观,科学规划人为景观,强化大旅游观念,在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旅游资源布局,提高、充实、完善“六区二线”(山水圣人旅游区、海滨旅游区、齐文化旅游区、民俗旅游区、黄河口旅游区、蒙山旅游区;水浒旅游线,古运河旅游线),重点扩大泰山旅游范围,建设泰山旅游线;强化圣人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建设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开发蒙山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建成“天然氧吧”式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依托现有齐国故城博物馆、殉马坑等历史遗迹,规划扩建齐文化旅游区;搞好蓬莱阁古建筑群维护、山体加固和水城防波堤工程;在济南、泰安至曲阜一线和青岛建设两个国内独有的大型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涵,开发符合21世纪人类追求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探险、海滨、温泉度假、乡村、农业、工业等特色观光旅,积极发展商务、会展、购物、健身、修学等各种形式的旅游,形成观光与度假、自然与人文、陆地与海洋相结合的全省旅游网络。强化市场开拓,开发多层次旅游消费市场,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搞好旅游资源的包装与宣传,推出精品旅游线,通过媒体广告、网上推介等多种形式,增强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中介市场,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到2005年接待海外游客11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00亿元。
  4.?社区服务业。适应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服务社会化意识增强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加快从福利型向经营型、分散型向规模型、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的转变,推动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实行集约化、社会化经营,变小型分散服务为规模化服务,在继续对鳏寡孤残等民政救助对象提供福利型服务的同时,全面开展看护、清洁、日托、维修、保安等便民利民服务。合理引导消费,促进大众文化、全民健身、终生教育等新兴服务业规模化发展。以规划为龙头,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地区和居民小区,建立社区服务公司,实行区域分工、集中培训、统一管理、综合调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大力兴办社区服务业。
  5.?文化传媒业。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密切结合现代传媒手段、产业化运作方式和集团化管理机制,促进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视听、广告等文化传媒业加快发展,拓展文化市场。继续实施精品工程,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一批体现时代特色、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发展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以全国有线电视联网为契机,强化艺术创新,培育特色节目、名牌节目、名牌主持,提高山东卫视和有线频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办报质量,规范报业市场,促进有序竞争。加强广告企业队伍建设,装备先进制作手段,提高创意水平,增强广告产品的感染力和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视听技术、通讯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新兴视听产品。加快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影视制作、发行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十二)加快水利建设步伐
  要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社会高度重视。以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供水、保护生态和改善水环境为根本目的,实行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治防并重,按照“全面推行节约用水,科学引用黄河水,积极引用长江水,大力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实施海水利用和淡化工程”的思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优化配置,尽快建立水利投入保障机制,努力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到2005年,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节水15亿立方米,平水年基本满足公共用水、城乡人畜吃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枯水年缺水率降低到10%左右。
  1.?着力解决好城市供水和人畜吃水问题。加紧做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尽早实施。加快西水东调工程进度,先行实施向胶东地区的应急调水工程,争取“十五”期间基本解决重点缺水城市的供水问题。开工建设东平湖蓄水工程及南四湖二级坝泵站和上级湖湖西三座节制闸工程,为实施南水北调和西水东调全线贯通做准备。续建完成引黄济淄及济南市玉清湖水库蓄水工程,开工建设太河、卧虎山、狼猫山、老岚、八河水库等一批城市供水工程,建设100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争取全部解决历史性缺水地区的人畜吃水问题。
  2.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努力提高防洪标准。重点加强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堤防和行蓄洪区建设。“十五”期间,完成相邸、王吴、青墩子、东周等重点中型水库加固,开工建设马河、日照等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一期工程收尾,开工建设二期治理工程;完成东鱼河、小清河、大汶河、潍河、大沽河等骨干河道治理,争取开工漳卫河、马颊河、绣针河、胶莱河等边界河道治理工程。加强黄河山东段和入海口综合治理,全面提高防洪能力。搞好隐患较大的大中城市防洪工程,以及沿海地区防潮堤建设;搞好东平湖、恩县洼滞洪区和黄河滩区安全建设。争取到2005年,黄河山东段全部达到2000年防洪标准;所有大型水库防洪标准达到两千年一遇,重点中型水库达到千年一遇;部分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二十年一遇。
  3.全面实施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要把节约用水作为缓解水资源矛盾的战略措施来抓,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实行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科学治水与依法治水相结合,建立节水型社会。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配置的作用。工业领域,要发展低耗水工业,限制高耗水项目,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农业领域,要大力推广防渗和低压管道技术,扩大大田喷灌面积,高效经济作物要普遍采用喷灌、滴灌,继续建设一批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配套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扩大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全省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6,保持农业用水零增长。居民用水,要提高水价,强化管网节水,提倡一水多用,在大中城市进行饮用水与日常用水分开的试点。同时按照有急有缓、突出重点的原则,继续抓好蓄水工程建设。沿黄地区重点完善配套15座平原水库,山区地区相机建设几处大中型水库,沿海河道入海口建设一批地下水库,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建设拦河闸,提高蓄水能力。
  4.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树立“靠山养山、靠水养水”的观念,重视生态用水,集中力量治理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泰沂山区、鲁东低山丘陵强度水力侵蚀区和鲁西北黄泛平原风力侵蚀区,重点搞好155个小流域的治理。加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回用力度,争取到2005年,主要河、湖、库不再有V类水,水质有明显改善,大中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20%左右。重点加快南四湖、东平湖、小清河沿线的污染治理,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前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十三)优化交通和能源建设
  交通能源建设,要实现由供给导向为主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由增加能力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转变,着力提高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保障能力。
  1.交通建设。按照“积极发展铁路,稳步发展公路,完善配套港口和机场”的原则,强化技术改造,重视内涵挖潜,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铁路。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围绕已具雏形的“四纵三横”路网主骨架(即京九、京沪、京沪高速、陆海铁路;邯济和胶济、菏兖石、北部沿海通道),配合国家统筹安排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优化路网布局和干支结构,提高路网质量。重点建设胶州至临沂至新沂铁路、烟大铁路轮渡、菏兖石铁路复线、大莱龙和黄大铁路;争取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山东段、龙烟和枣临铁路,做好胶济铁路电气化前期工作。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548公里。公路。要调整投资结构,注重完善提高路网总体等级水平,搞好农村道路建设,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都通等级公路的目标。高等级公路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技术等级,继续稳步发展,重点搞好“九五”结转项目,根据完善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开工规模350公里左右。重点建设莱州至滨州、齐河至油坊、菏泽至兰考、同三线山东段等高速公路,相应建设一批一级和二级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公里。水路。加快发展主枢纽港,适度发展地方性大港,严格控制中小港口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的沿海港口运输体系。开工建设青岛港前湾区三期工程,新增通过能力1275万吨,加快集装箱码头建设,完善煤炭、矿石和散装等码头设施,提高专业化水平。烟台港在加快完成三期工程续建任务的同时,新开工建设烟大铁路轮渡码头。日照港新开工建设东港区三期工程,新增通过能力350万吨。完善龙口、威海、岚山港功能,在改造调整现有泊位功能的基础上,新建一批深水泊位。围绕提高京杭运河山东段的通过能力,继续搞好济宁以南段航道建设,配套完善港口、船闸等设施,并对济宁至梁山的主航道进行治理。全省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000万吨。民航。机场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以青岛、济南为中心,加快扩建改造,完善配套烟台机场,改造济宁机场,严格控制新建机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运力安排适当、航线网络层次分明的航空运输体系。尽早开工建设济南遥墙机场4.5万平方米候机楼项目,青岛机场3400米跑道、5万平方米候机楼项目。增辟国内外航线,济南、青岛、烟台三个机场要全面开通与全国省会和旅游热点城市,以及沿海、沿江、沿边等开放城市的空中航线,实行“小机型、大密度”,促进干线和支线合理搭配。在巩固香港、大阪、汉城等原有航线的同时,开辟与美国、法国、独联体、泰国、澳大利亚的国际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4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0万吨左右。
  2.能源建设。电力。坚持适度发展的原则,优化发展火电,积极争取核电,加快建设抽水蓄能和燃机电站。严格控制20万千瓦以下火电和自备电厂项目,采取措施关停小火电,重点建设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机组和坑口电厂。完成“九五”接转的大中型机组605万千瓦,新开工规模800万千瓦。电网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500千伏电网建设,争取“十五”末形成主网架,线路达到2325千米,变电容量1025万千伏安。切实加强城乡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强化管理,理顺电价,提高综合效益。煤炭。加快东部老区收缩速度,实施生产布局西移,将鲁西南建成重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基地。重点建设滕北、济(宁)北和巨野三个矿区。新建矿井要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规模不小于30万吨/年。计划新建矿井10对,规模1740万吨。到2005年,原煤产量为1.2亿吨。大力开发、推广洁净煤和煤气化、煤液化技术,建设高硫煤洁净利用创新项目,培植煤炭行业新的增长点。限期关闭布局不合理、浪费资源、污染严重、非法开采和无安全保障的煤矿,逐步关闭6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积极稳妥地关闭资源枯竭矿山,提高资源配置效益。石油。继续加快勘探开发步伐,在稳定陆地石油生产的同时,加大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力度。胜利油田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收率,加大浅海埕岛油田勘探开发力度,基本稳定石油产量。配合国家搞好蓬莱19-3油田的开发工作,力争使蓬莱成为油气开发基地。充分利用渤海天然气资源,争取开工建设陕西长庆-齐鲁石化天然气管道工程,积极配合国家做好利用俄罗斯天然气工作。
  四、重大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鲁、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作为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大战略,统筹规划,加快推进。
  (十四)科教兴鲁战略
  1?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以增强科技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把技术、人才潜力变成经济优势,力争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主体地位,重点开展产业化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重大技术研究。在科研力量雄厚、基础条件较好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设一批体现我省特色和优势、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科研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强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开发创新。大中型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投资,力争在“十五”期间重点大企业全部建立起技术开发中心,三分之二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起不同类型的技术开发机构。中小企业要加强与大企业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联系,拓宽技术信息渠道。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开发实体,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共同组织攻关。加强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到发达国家创办研究开发机构,利用国外科技环境、试验条件和采购条件,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采取政府投资、高科技风险投资、资本市场、企业投入、存量资产变现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府对高科技的投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扶持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和转化。优先支持高科技企业发行股票,扩大直接融资。对部分国有资产进行出售转让,变现资金投向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高的高科技项目。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到山东投资创业,参股、控股山东的高科技企业。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推进高校、科研单位、高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密切结合,培植一批有较大规模和较大影响的高科技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搞好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济宁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建立科研、开发、产业化紧密衔接、综合配套的创新机制,高质量地为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人才进区转化高科技成果,提供必要条件和配套服务。大力推行一区多园模式,重点建设一批大学园区、产学研基地、留学生创业园和大企业工业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齐鲁、威海软件园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形成开发、生产、加工和出口的大型基地。海尔、海信工业园要利用品牌优势,向电子信息、智能化机器人等尖端科技进军。烟台APEC科技园和中俄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以中俄、中韩合作为重点,办成特色园区。采取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的发展。
  2、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为目标,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按照“区域推进、分段实施、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适度调整中小学布局,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完善内部设施,建设80所左右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城市市区和经济发达县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以优化高教资源配置、转换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为契机,采取集中优势、优化组合、政策倾斜等措施,重点建设拥有一流学者与学科,一流办学条件与科研实力,一流管理水平与社会贡献度的综合性大学,以及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省重点大学,带动全省高等教育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遴选30个重点学科、20个重点实验室,加大扶持力度。制订聘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设立100-150个高校特聘教授岗位,构建起校(院)、省、国家三级重点建设体系。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扩大到10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60万人和30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13%。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与老年人教育,积极发展网络式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岗位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扩大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机会。全面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新增从业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各类专门人才拥有量基本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认真贯彻《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落实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改革高校招生体制和毕业生就业体制,实行缴费上学,形成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学校自主办学的新机制。努力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积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投资兴办民办高校,在土地征用、投资、收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并将人才分配、职称评定、招生、学历等纳入政府宏观管理。
  (十五)国际化战略
  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发挥我省比较优势,内外统筹,整体联动,加快接轨,提高水平,努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
  1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以技术、资本实力强的跨国公司为重点,全面改革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要加强与国际著名投资银行、咨询机构、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其投资意向,提高引资成功率,重点发展一批“高、精、特”的大项目。争取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投资性公司,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吸引国际资本参与省内企业的购并和重组。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发挥驻外机构、友好城市、海外侨胞、新闻单位的作用,提高山东国际知名度,搞好委托招商。积极探索运用网上招商、产权招商、风险融资、企业境外上市等新的引资形式。吸引外资更多地投向亟待加强的产业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与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拓宽外资投资领域,逐步加大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程度,实现利用外资由加工制造业主导型向金融贸易先导型的转变。引导和加强民营企业对外招商,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利用外资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投资设厂,到新兴市场开展带料加工业务,带动我省技术、设备、原材料出口和劳务输出。
  2?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推进市场国际化。实施名牌带动、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传统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为主攻方向,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精密机床及发电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家电、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成套设备、船舶等机电产品出口,提高轻纺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蔬菜、水果、肉禽和鲜活水产品的品质和加工水平,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进一步搞好开发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强化对全省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作用。全面开展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石油开采、工程建筑、信息咨询、会计律师、广告展览、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十大领域的经贸合作,扩大国际服务贸易创汇。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主攻欧美市场,多层次开拓日韩、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加快对拉美、非洲、南亚、中东、独联体及东欧等新兴市场的开发,优化出口市场格局。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增强以进带出、以出养进、大出大进的意识,努力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软件、紧缺原材料、高品质自然资源进口。
  3?大力推进经济运行环境国际化。硬环境建设,重点推进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信息网络中心建设,推动企业普遍加入国际经贸网络。软环境建设突出强化管理、健全法制、优化服务三个重点。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及WTO规则的宏观管理模式和调控体系,完善配套地方性外经贸法规体系,与国际管理机制接轨,健全监测预警和管理控制系统,确保经济安全。企业要改进经营管理机制和模式,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经营,大力推进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工作。建立健全执法机构,规范经贸秩序,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中介机构建设,推广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外经贸法律管理服务网络,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运作系统。加快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外经贸人员素质。推行国民待遇,健全涉外政务公开制度,实现程序规范化、政策透明化、运作高效化,逐步建立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运行机制。
  (十六)城市化战略
  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按照统筹规划、量力而行、近远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城市布局规划设计为龙头,以增进规模效益和综合功能为中心,以强化公用设施建设和提高现代管理水平为重点,促进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1?优化城市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按照“合理发展大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总体思路,构建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市和沿海港口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主轴,逐步形成“两大中心、四个层次、五条城镇发展轴线”。即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济青聊、日菏、京沪、京九、沿海五条城镇发展轴线的总体格局。济南、青岛两大城市。要扩大城市规模,向城市生活区园林化、产业形态智能化、交通通信高速化、金融商贸现代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济南市应强化省会城市功能,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大力发展教育、金融、信息服务、文化传媒、旅游等高层次第三产业。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和整治,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形成快速交通系统;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南部山区水源地保护,突出“泉城”特色,加快济南北部开发建设步伐,搞好济南堰的技术论证和前期工作,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强中央商务区、高技术开发区建设,逐步建成现代化省会城市。青岛市应充分发挥全省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重点发展海洋、信息、生物医药、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海湾大桥、城市地铁和东西快速路三大交通主干工程,加强高科技园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保税区建设,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滨海城市。济南、青岛的城市人口可按260万人左右规划。区域性中心城市。全省15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在适当扩大规模的同时,完善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强集聚和辐射作用。东部沿海城市,应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城市化质量。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应加快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向中心城市集聚,继续加快工业化进程。要消除体制障碍,促进城市人口规模的膨胀。淄博、烟台、济宁、潍坊等城市可按100万人规划,临沂、枣庄、威海、泰安等城市可按50-100万人规划。
  中小城市。采取宽松政策,加快城市规模膨胀,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规划一批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具备发展条件的中小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中等城市培植成大城市,把小城市培植为中等城市。
  中心镇。小城镇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结合点。要根据区位优势、人口规模和资源条件,统一规划调整现有小城镇布局,适当撤乡并镇,有重点、分层次发展。一个县集中力量发展1-2个中心镇,重点发展大型厂矿区、风景旅游点、交通要道、重要商品集散地的小城镇。科学规划,合理定位,体现特色,搞好小城镇驻地的基础设施配套。通过建立
工业园区,推动乡镇企业、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减少土地占用,控制环境污染。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推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争取有30-50个小城镇达到5万人以上。
  2?提高城市规划与管理水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和管理,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法律效力,确需调整修改的要按法定程序进行,坚决克服随意性。加强城市管理,把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土地利用和建设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的轨道。大型建筑物布局、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配套要统筹兼顾,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作好前期论证,吸收专家和市民参与设计,增强透明度和科学性,逐步建立城市建设重大问题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机制。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加强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名胜风景区的保护,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维护和延续。强化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广大市民的道德文明和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城市秩序。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立足现代化,合理确定建设重点和方向。发展城际快速交通,形成济南至省内各大中城市半日交通圈。加快以城市外环路、快速路等主干道为重点的道路系统建设,都市区内基本实现半小时通达。大中城市要抓好立体、快速交通设施和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交通指挥系统。加快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设施建设,提高供给保障能力。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水资源,创建节水型城市;推广应用管道液化气、天然气,提高燃气普及率;大力推行热电联产和应用清洁能源,实行区域联片集中供热。加强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合理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统筹规划文化、商贸、卫生、体育、科技、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