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的股票到一定的数量会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数量吗?

从技术面来说---判断一只股票的短线、中线、长线由下跌趋势转为上涨趋势的主要特征
[很重要,供你学习参考]----短线:五日均线由下跌转为走平,股价在成交量的配合下,
突破五日线带量向上。五日均量线同时方向。短线持股时间一般在3至5天。
中线:30天线由下跌转为走平,股价在成交量的配合下站稳30日线,30日均量线的方向必须朝上。中线持股时间一般在1个月至3个月之间。
长线:看周线和月线、30周均线走平向上、30月均线走平向上。持股时间一般在3个月至半年、最多是一年时间。另外(30分钟、60分钟线决定日线上涨与下跌的趋势)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量能支撑下去就行
股票分红能否取得,只看你是否在股权登记日的当天收盘时是否持有这只股票,而不管你持有多久,既便你持有一年,在登记日卖出,你也没有分红,如果在登记日当天买入,即便你...
股票型基金是适合长期投资的,一般3~5年,但要选对基金公司和基金。
你要做短线波段,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对大盘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大概什么时候会涨,什么时候会跌。...
由于今年以来货币基金收益率比一年定期利率低,所以不建议长期持有。
短期持有到是不错的选择,半年以下都可以考虑。
因为现阶段整个货币基金收益低,建议你可以考虑:天...
从买入日到除权日。
在你的例子中,12年11月8日买的,到13年6月,持股时间为1个月到1年。分红后再卖出,和分红就没关系了。
只有在分红时计算持股时间。13年...
看你有没有足够的精力,有的话做短线,没的话做长线,只要运气好,做什么没多大区别
答: 按正常思维的技术判断下,周三前期政策底支撑,周四2900点支撑,周五的七连阴等等都有技术性反弹需求,但一一颠覆,一切技术判断如失效一般,截至周五已经出现了罕见的...
答: 关键是提供的投资理财的确对客户有帮助,如果我是一名客户我最关心的将是这个,一切的花言巧语投机取巧都是令人讨厌的.
当然诚恳的态度,高效的工作效率,将会令人更加的...
答: 因为如果只在中国范围内进行投资,即使我们把上海,深圳的股票全买了我们还是要面对一个中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个系统性风险是没法通过国内的分散投资来抵消的
答: 因为如果只在中国范围内进行投资,即使我们把上海,深圳的股票全买了我们还是要面对一个中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个系统性风险是没法通过国内的分散投资来抵消的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查看: 81574|回复: 9
目前到底什么样的股票才可以长期持有
目前到底什么样的股票才可以长期持有
浏览:<font color="#FF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我这几年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长期持有了强周期性股票,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浪费了最为宝贵的时间成本。作为投资者只有一种赚钱的方法是正确的,那就是长期持有非周期长期稳定成长的公司股票,不去关心牛市还是熊市,经济好还是坏。& & 到底什么样的股票才可以长期持有?我总结了这几点:& &1、首先公司能够长寿,要想长期持有这是最关键的条件,如果不能想象到公司或者这个行业未来20、50年后的情况,那这样的公司就不应该买。2、其次是公司的业绩能够稳定的增长,否则股东回报就会很低,公司长期增长率至少在15%以上。从长期来看能够维持15%增长率的公司并不多。3、公司管理层要注重股东回报,比如说要有稳定的分红或者回购股票,其分红率要超过一年期的存款利息。4、价格要合理甚至低估,如果买入的价格过高,其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很多年的业绩,这样的价格就不应该买入。 根据以上条件我所选出来的公司都是一些老字号企业,这些公司只要几十年不倒闭,股价必然是长期向上,这是常识。巴菲特说投资要专注,未来就专注一些老字号企业,长期持有这些老字号企业,希望能够传给子孙后代!& & 目前市场上一些老字号企业,中药价格太贵,只有白酒目前价值被低估。
我很赞同^_^
本帖最后由 BB2000 于
15:15 编辑
很简单,告诉你一个思路,怎么选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
既然要长期持有,就选那些在长期底部蛰伏的股,买入持有并耐心等待其上涨,直至形成其长期头部再考虑卖出!
这其实已经不是个技术问题了,而是个逻辑问题。
很简单,告诉你一个思路,怎么选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
既然要长期持有,就选那些在长期底部蛰伏的股,买入 ...
这个方法靠谱!股票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但跌多了会涨,涨多了会跌是不变的真理!
【新提醒】求助,关于通达信如何返回指定日期的问题-〖指标公式交流〗-MACD股票论坛_中国专业的股市技术分析论坛
我这个帖子的内容可能对你会有点帮助
本帖最后由 水濂山人 于
07:44 编辑
一旦放开A股让老外来玩儿,在不捣乱的前提下(比如伊世顿),估计普通的老外投资者都会这么玩儿……
茅台是首选,业绩支撑太牛了,闪雷不惊,风雨不动。
普通老外投资特点:允许股份波动,甚至波动大一点也没什么,只要你每年给我持续分钱(不是送股,是分钱!!!)……
然后,基本上不盯盘,
把时间成本全都省下来了
做别的事。
确实不是啥问题
前三条实际上都是不可知的&&没有可操作性
第四条有可操作性&&其实就是技术问题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看技术
跟技术版的扯价值扯不明白
一旦放开A股让老外来玩儿,在不捣乱的前提下(比如伊世顿),估计普通的老外投资者都会这么玩儿……
首先要明确自己来股市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想来赚钱的,就不要分什么价值投资还是投机取巧。
茅台是有投资价值,但它不会为你赚钱,钱要赚到你口袋里才是你的,挂在账面上只是好看不中用。茅台已经被一些价值投资者控盘,所以可以无量上涨,只是账面上很好看,但他们如果想变现,大量抛出股票,股价就会一落千丈,根本不值这个价钱。
庄家拉升容易出货难!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金融网()官方域名:macd.cn  
MACD金融网校()官方域名:
值班热线[9:00—18:00]:020-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
找回密码、投诉QQ:
友情链接QQ:
广告商务联系QQ: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茂名市网警备案编号:
Powered by小而好股票,只要你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
我的图书馆
小而好股票,只要你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
以我多年的经验,希望大家不要做以下的事情:
.&& 1.各位的持仓成本,请不要拿出来嗮,以免惨遭洗盘;&&&
&& 2.看破不要说破,
&& 每只股票上涨,背后都有故事,
&&& 越是朦胧的利好,越值钱;说破了,
&&& 跟风盘一多,又要被洗盘,浪费大家的时间;
&&& 3.现在是大牛市,买什么都赚钱,买指数都赚钱,请各位技术派高手,不要每天发高抛低吸的信息,这样只会让大多数人持仓成本更高。如果你只想做T O,看着5分钟MACD就好了。
&& 4. 空头看到的是恐惧,多头看到的是希望,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本身都没有错,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而已,请不要相互谩骂,这样显得自己很弱智。
&&& 5.关于股票,我只想告诉大家,只要你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因为这盘棋很大,现在才开始布局。如果你觉得慢,可以去做小盘股,没必要拿别人的观点发泄自己的不满。
&& 6.一只股票不会因为欣赏的人多了,而不敢涨。也不会因为卖出的人多了,而一定跌。股票的涨跌与你的看法其实没什么关系。股票供求失衡而已。不要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影响你的生活,该干嘛干嘛去,钱自然就赚到了。不要每天买来卖去,把自己搞得很累,好像自己真的是操盘手似的。其实你就是一小散。
&&& 7.股票的主力胆子很小,请大家自觉爱护主力的面子。不要天天骂人家,又要人家拉涨停,又要骂人家,这样显得你的人品有问题。我们得有绅士风度。得学会感恩,然后才配有财富。
&&& 8.每天都有新人进来,老人出去,迎来送往,高抛低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股票就是做人。在一个地方呆得很久的人,往往都会成功。三天打鱼,两天嗮网的,没看到过成功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希望大家能有点耐心,财富属于有耐心的人,而不是所谓的聪明人,笨一点迟钝一点才是大智慧。
&&& 9.不要去预测能涨多少,会跌多少,你不是神,请不要误导别人。也不要这样操作,市场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市场面前,每个人都要保持敬畏之心。
&&&& 10.散户不要买太多的股票,买你最看好的那只就行了,不喜欢的股票不要买。如果买了股票,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请相信你的直觉,卖掉它就是。做投资做投机,都要遵循你内心的直觉,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感情培养不了。去找你喜欢的股票,那里有你熟悉的操盘风格,有你能看得懂,能信任的东西。那是你的福地,让你能保持正确。这是你的优势。也是你获胜的基础。
&&&& 最后,祝愿大家好梦成真。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长线投资是陷阱 投资者切莫盲目买入长期持有_网易财经
长线投资是陷阱 投资者切莫盲目买入长期持有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长线的陷阱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当我们开始信奉理念,买入产品并一直持有的时候,那些不靠谱的机构管理者,却让我们的本金越来越萎缩。曾经有一位“中国巴菲特”说,投资就是时间的玫瑰,假如你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价值投资,那么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回报。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我们梳理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乃至投连险、基金定投的1年、3年和5年业绩后发现:在少数靠谱的管理人手中,时间的确浇灌出绽放的业绩玫瑰,但在更多不靠谱的机构管理者手中,投资者多年来收获的却是狗屎——越来越萎缩的本金。“买入并持有”并非“教条式”“价值投资者”经常会拿巴菲特老爷子说事:“巴菲特持有几十年,这样的长期投资才是价值投资,只有持有时间拉长才能规避短期涨跌的风险,而股价的涨跌更易受到短期市场的影响。”的确,理想的状况下,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利润稳定增长,股价反映公司的价值,自然蓬勃向上。投资人长期持有比作波动操作,更能获取超额收益。但是,对于中国这个并不成熟的“魔幻市场”而言,总是熊长牛短,“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实践下来,结果显示并非良策。日,为1994.67点,日,上证报收2233.41点,5年增长11.97%,折合年复利率2.3%。如果往前多算一年,由于日上证指数突破高位,收于6030.90点,6年来看上证反而跌去了63%。如果再往前追溯10年,日上证A股报收1608点,10年过后,总增长了39%,折合年复利3.35%。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投资人乐意见到的。而股票型公募基金、、券商集合、股票型基金定投、投连险激进账户等投资品种,因为与股票市场息息相关,从数据上看,他们长期持有型投资的结果也并不尽如人意。如果将时间起点定位到2008年初,至今保持正收益的股票型基金不足15只,而跌幅前15的股基平均亏损高达52.9%。在有5年定投收益数据的358只基金当中,有52只基金是亏损的,且整体的平均收益率不足15%。而在盈利的306只基金中,也仅有126只的5年定投收益率超过了15%。阳光私募方面,近一年来,1200多只私募基金简单平均回报率接近了14%,有近一半(621只)的基金绝对收益率超过了30%,而如果往前追溯近3年的业绩,543只有3年历史业绩数据的私募基金中,收益为正数的基金只有五成多一点(279只),而3年绝对回报率超过30%的基金仅有36只。而在成立至今仍是负收益的投连险账户中,许多都是2007年时成立的,最惨痛的当属中英人寿的中英指数增强型账户(指数型),回报率为-62.32%。此外,成立至今仍为负分成绩单的账户几乎遍及各家保险公司。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有几个比较“悲催”的账户,投保人如果一味长期持有这些账户,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收益。可以说,“价值投资”被解读得过分教条化,甚至简单定义为“买入并长期持有”,显然是不理性的。不是牛市持有就是价值投资,而熊市逃跑就不是价值投资,价格超出预期当然要逃跑。脱离了价格的价值投资,都是无源之水。为此,我们建议广大读者朋友不要盲目地信奉所谓“买入并持有”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教条,避开这一类投资迷思的陷阱。牛熊周期变动中还要“与时俱进”实际上,是不是长期投资,本身并不是重点。比如,对于一只净值可以一直往上走的基金,长期投资绝对是值得的。而如果一只基金的表现像上证指数这样半死不活,那长期就是没有意义的。长期投资当然是一种不错的理念,但千万不要曲解了长期投资的含义。千万别认为长期投资就一定能获利,它只是透过较长时间的等待去取得参与更多次景气循环的获利机会。假如半年已获取5年的期望报酬率,为何要拘泥于投资时间长短?我们都发现巴菲特持有的几只长期股票赚了钱,却没有注意到他也会有长期持有却不赚钱的股票。如果要长期持有某一个产品,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去支持长期持有它,而不是愚昧地为了长期而长期。如果市场形态已经确认由牛转熊,我们为何还要死守阵地呢?借助不同投资工具善用“游戏规则“对于各类与股票市场关联较大的主动投资品种,我们可以更主动一点。比如,定投偏股型基金,如果你采用的是定期定额的方法投资基金,你可以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开始定投基金,并且在市场上扬、定投的收益率达到20%左右赎回,然后再从下跌时开始定投。按照这种方法的收益率会比呆板的长期定投收益更高。或者我们可以直接采用更智能的方式,也就是不定期定额或定期不定额方式,每个月根据市场动态在不同的日期投资定额投入,或者在约定投资日期根据市场变化投入不同的金额,以便降低入市成本或者扩大投资收益。又如,市场出现重大转折时,对于原投资在投连险激进或偏股型账户的资金,我们可以利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免费账户转换功能,将资金暂且转入更安全的平衡或货币型账户中“避险”,等待投资市场下一轮机会来临再转回较为积极的账户中,而不要买入后就束之高阁不予关注了。还需要提醒的是, 所谓投资期限,与计划持有时间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和某一理财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时间有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每一笔投资最好与某一项理财目标相匹配,而不要简单说“长期投资”。比如,我们投资理财的目标大致可区分为:最长期的退休准备金、时间稍长的教育基金及中短期购买房屋基金,短期则可能是改善生活质量的资金。不同的理财目标之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进行匹配。而一旦投资工具在某一时段的累积额已经达成了我们的理财目标所需,那我们可以采用类似股票投资“止赢”的策略,进行赎回(卖出)后再作处理。基金是一种长线的投资工具,但基金的“长期持有”策略并非让投资者一成不变 ,在持有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投资偏好及市场走势适时地调整基金配置及持有份额才是真正的“长胜”法则。股票型基金:五年持有似“煎熬”文/本刊记者:张瑾徐先生是一名国企的中层干部,45岁的他收入较高且较为稳定,家境也颇为殷实。5年前,受2007年大牛市的影响,徐先生选择在2008年用自己所有的现金积蓄购买股票型基金作为重点投资,并在指数处于5500点附近时购入50万元股票型及偏股型基金。投资至今,徐先生的基金亏损已超过40%。“在买入这些基金的最初几个月内,我的基金也曾增值数千元,但随着指数的大幅度回落,至今所剩的净值仅为29.4万余元。”徐先生告诉记者,在大盘回落的过程中,他也曾几次想过逐步减持手中的基金,但最终还是出于侥幸心理以及对“长期持有”的高度认同而没有进行任何赎回操作,以至损失较重。现如今,自己对这笔基金投资的长期“不作为”令徐先生后悔不迭。五年煎熬:正收益股票基金仅10余只总体而言,基金确实是一种长线的投资工具,不太适宜进行作短线的投机操作。徐先生长达5年多的持续投资虽然看似非常符合基金投资在时间上的“长线”要求,但其在买入和持有的过程中却犯了三个典型错误。第一,在高点位重仓进场。徐先生选择在A股指数处于5500点左右的高位入市,单凭股市在2007年的强劲表现就将自己全部的现金积蓄投入其中,投资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第二,没有合理配置基金组合。由于徐先生购入的基金全部为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及偏股型基金产品,这种单一的投资组合无法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因此在下跌市中遭受了巨大损失;第三,不顾市场走势,盲目死守“长线”,错失多次及时止损的良机。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股票市场一度持续低迷,偏股型基金也因此成为了“重灾区”,整体亏损巨大。数据显示,在2008年起市场趋势持续下跌的5年中,股票型基金随大盘整体下跌,丧失增值能力,单边下跌的熊市使得同命相怜的股票型基金同样难逃颓势。虽说近期股票型基金的业绩相比往年而言堪称可圈可点,今年以来,截至10月14日,在下跌1.35%的情况下,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高达14. 9%。但如果将时间起点定位到2008年年初,5年多来,至今保持正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却不足15只,而跌幅前15的股基平均亏损高达52.9%。再从近3年的年度数据表现来看,从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近3年来新发行的股票型基金有约70%陷入亏损,亏损总额达334亿元。虽今年以来,以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华夏复兴为代表的一批老牌基金大幅跑赢大盘并保持较高收益,截至今年10月14日,取得正收益的股票型基金也仍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四成,大部分投资单一股票型基金的基民仍承受着不少的本金亏损。由此可见,在基金投资领域,投资者不应过于相信长期持有一只或一种基金就能获得可观收益的“论”。这种情况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基金,而且只有在单边上涨的市场中才能斩获巨大。对于一只净值可以一直往上走的基金,长期投资绝对是值得的。但如果一只基金的表现持续疲软,那长期持有也就失去了价值。客观地说,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投资理念,但这种理念必须建立在有足够理由去长期持有这只基金的基础上,不是愚昧地为了长期而长期,机械地长期持有某单一的基金产品,并无法确保投资者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最终收益。在购入基金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基金公司及具体的基金组合,在持有基金的过程中根据市场走向适时地调整基金配置及持有份额远比盲目地死守“长线”更为重要。合理甄选 匹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十分重要。那么,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究竟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基金的核心就是选择合适的基金经理,投资者可根据市场环境及自己的投资目标及风格选择相应匹配的基金经理。在行情向好时,可适当选择风格较为激进的基金经理;在行情不景气时,则可优先考虑风格较为柔和的基金经理。在具体的风格判断上,投资者可以从基金的定期年报中查看基金经理对自己投资风格的表述,关注基金经理的重仓股配置及组合占比是否与其所表述的投资风格相相符。在基金公司的选择上,建议投资目的不明确的投资者可优先选择大型的综合性基金公司,因为这类基金公司一般都拥有较强的投研实力及渠道优势;而对于有明确投资重点(如债券类基金、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则可考虑优先选择在相应基金类别上业绩较为突出的特色基金公司。当然,除了选择合适的基金经理与基金公司之外,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各类基金的不同风险,并进行适当的配置同样十分重要。适时赎回 无需盲目长期持有考虑到申购及赎回基金时所需支付的手续费用及基金的投资特性,在市场长期走势并没有根本负面变化,而仅仅发生短时震荡或调整时,投资者的确可以安心地继续持有手中的基金。但在遭遇以下几种情况时,投资者应及时考虑放弃“长线”,适当地进行赎回或调整。比如,所持基金的报酬率达到一定程度,且已满足预期投资目标时可考虑赎回。又如,所持基金的管理方如基金公司或基金管理团队发生重大调整及变化时可考虑赎回。所持基金在同类基金中长期排名持续几年靠后,投资业绩在同类基金中长期垫底时可考虑赎回。再者,在市场走势发生明显逆向变化或出现其他明显更优质的其他投资机会时,投资者也应考虑卖出所持基金。最后,如果投资者因为手中的基金波动太大而承受巨大精神压力,经常由于净值变动而寝食难安时,也应果断进行赎回。因为这种情况下,基金的风险水平已经超出了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建议投资者们应以“闲钱”投资作为前提,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及日常消费的基础上进行基金投资。实际上,定投的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有时间和赎回时点的市场情况。不同的赎回时机,甚至可以带来结果数倍的差异。比如,若你从2003年12月开始定投的基金,如果在2007年12月赎回,4年总收益率接近300%;而如果晚一年赎回,5年总收益率却只有30%左右。基金定投:长期投资要找准节点和方向文/本刊记者 徐卓航“从2008年就开始每月基金定投,现在还亏着7000元,真是不想再继续投下去了。”白领小邓颇有些懊恼地向记者抱怨。原来,小邓大学毕业以后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休息时间较少,他对于每月的工资结余、奖金的打理都比较“没方向”。后来,听同学介绍说基金定投不错,操作简单风险又低,平时也不需要花时间研究,小邓在稍作了解之后便投资了一只股票型基金和一只债券型基金,每月定投1000元,“之后也就没太关心”。然而,让小邓没想到的是,五六年下来,他的这笔“长期投资”除了2009年有段时间有收益之外,其他时间都是亏损,到现在为止,总计已投入了近6万元,却亏损了7000元,亏损率超过了10%。“当初是抱着强制储蓄的想法定投的,现在看来,还不如存定期呢,我不准备继续投了。”小邓苦笑着摇了摇头,显得又困惑又无奈地说,“不是说定投只要坚持长期持有,就不会亏钱的吗?现在看来只能割肉了。”基金定投也有风险“每月定投1000元,以美国股票型基金年均12%的收益率计算,在复利作用下,20年后你就可以轻松地成为百万富翁!”这样的定投宣传口号很有吸引力吧?近几年来,基金定投成为国内基金公司大力“吆喝”的重点。每隔一段固定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于同一只共同基金,这种定期定额的小额投资方式确实适合一批无大笔资金投资但具长期理财需求的人。同时,对于大多数没有时间研究经济景气变化和市场多空的投资者而言,“定投”可以说是相当省时省力的投资方法,还可以避免不小心买在高点的风险。然而,基金定投真的有广告语说得这么美吗?据统计,在有5年定投收益数据的358只基金当中,有52只基金是亏损的,且整体的平均收益不足15%。而在盈利的306只基金中,也仅有126只5年定投收益率超过了15%。这无疑显示了定投基金收益的现状——普遍收益不高、存在亏损风险。其实,基金定投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也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更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由于基金定投本身只是一种基金投资方式,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运作过程中还是必须注意各种风险。“任何一种投资方式本身都不能赚钱,投资者的收益基于市场的涨跌。”业内人士对此分析道。如今不少投资者进退两难的境地都与对基金定投的误解有关,而基金公司为扩大规模采取夸大宣传也是一大原因。应该说,基金定投是基于“看多”市场的基础上的,股市和债市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定投股票基金和定投债券基金的盈亏。这种投资方法本身对市场的预期就是上涨,但市场并非一定会上涨。比如股票市场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大幅度下跌,即使是采用基金定投的方法,仍然不可避免账户市值出现大幅度的下跌,直到市场好转才能逐渐回本。因而,基金定投绝不存在什么长期投资带来的“神话”。长期投资≠盲目持有归结来看,基金公司宣传定投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削峰填谷,即用盈利来弥补亏损。但若反过来看,就是用亏损去抹平以前的收益。在市场预期不明朗、基金经理普遍看空的情况下,若是还不知道当前的谷底有多深,投资者为什么要去填呢?”所谓的定投(长期投资)胜利论,其实逃不开时间和区间的影响,区间的选取直接决定了定投的收益。比如年行情特别好,站在5000点、6000点的高位上俯瞰过去,往前推个三五年,做定投当然赚钱。但在那之后,随着市场的波动,如果是前期高点进去的定投,则只能是屡败屡战、不断亏损。当下,不少基金经理都回避了一些基本问题,诸如基金的分类、各类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包括这个基础市场究竟是怎么样的?股市如何在波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怎么样?这些由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市场波动对不同类型的基金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除了市场,投资者个人和基金公司本身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对于长期定投都会有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定投基金绝不是投资一个基金就永远持有它,而是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来选。一些基金公司在所有的场合、所有的时间,向所有的投资者推荐所有的基金都可以做定投,这样一种绝对僵化的长期投资肯定是不对的。因而我们会发现,基金定投也需要更灵活应对方式。比如最简单的采用定期定额的方法投资基金,可以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开始定投基金,并且在市场上扬、定投的收益率达到20%左右赎回,然后再从下跌时开始定投。按照这种方法的收益率无疑就会比呆板的长期定投收益更高。选择比坚持更重要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因而做定投也要选公司、选产品品种、选时间等等。坚持一定时间的定投固然没错,但前提是要在正确的方向上。以日本为例,前些年日本股市连跌10年,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定投照样会大幅度亏损,而且是越定投越亏损。如果按照削峰填谷的理论,亏了10年再等它涨10年就收回本金,你再坚持个10年,就有丰厚回报了。可惜的是,作为投资者,我们有多少时间能够这样挥霍?所以,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判断能力都较差的投资者来说,选定投对象的时候首先要以债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这些低风险产品为主。进一步说,还要保持对自己这笔投资的关注度,注意整体投资规划和后续调整,注意永远存在的风险。总体来看,基金定投首先一定要随时确保你定投的基金的确值得长期投资;其次,要降低长期投资的收益预期,不能神化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牛市里动辄翻番的回报率不能用作今后的参考;最后,也要合理规划自身资金的投资期限和投入资金的比例,并根据市场行情及时作出调整。由于国内股市波动较大,牛熊周期变化也较快,而每个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套路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如果他们曾经赢得市场的投资逻辑没能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反而不能适应市场投资氛围,因此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期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私募长胜将军”比较少见。阳光私募:短跑冠军常有,长胜将军难觅文 本刊记者 陈婷“我是2009年7月左右,听朋友说有一家经理很厉害,才半年功夫,就把旗下的一只基金从6角提升到了1元2角。当时我手里也正好有一笔闲钱,就投了300万元进去,2010年底的时候,这只基金净值还到过2元1角。我们都很佩服这位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当时大家也比较推崇价值投资,所以我和朋友一直都没舍得赎回。没想到2012年才过了几个月,产品净值一下子就从1元3角到了8角。哎,上个月才刚回到1元左右。折腾了4年多,我还没解套呢。”说起自己的私募投资经历,卢太太有几分后悔,又有几分无奈。好在卢太太家经济条件较好,暂且用不到这笔资金,卢先生对她也没有太多苛责,她心理还算比较平衡。不然,想想当初这笔钱如果用作其他途径,不要说什么预期收益较高的信托,哪怕就是存银行或者买点稳当的银行,一年5%的收益总是不在话下的。一增一减,这300万元4年多来流失的机会成本,也有五六十万元呢。私募十年:短打有劲、长跑乏力提及卢太太所投资的阳光私募基金,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它的“发家史”。2004年2月,深国投推出了一只名叫“赤子之心”的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种全新的业务模式是让信托公司充当私募基金的发行方,银行作为资金保管方,而私募基金公司受聘于信托公司,负责管理募集的资金。这种“信托公司+保管银行+私募公司”的模式创新在适应政策的要求下,使得私募基金公司可以用“投资顾问”的身份,正大光明地进入基金管理领域,一举改变了此前私募十多年徘徊在地下的境遇。虽然2004年阳光私募已经破茧而出,但在2007年以前,国内的私募基金公司不到10家,更像是一个“阳春白雪”的行业。到2007年的大牛市,忽如一夜春风来,牛市造就了不少私募的“傻子业绩”,也让整个私募业的资产管理规模迅速膨胀。为此,后来社会上普遍把2007年定义为中国阳光私募的“元年”。就在这2007年,肖华和江晖这两名当年“价值投资的旗手”分别创立了尚诚投资和星石投资,并以此为标志,阳光私募结束了草莽英雄时代,开始走进新时代。肖华、江晖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为阳光私募带来了公募基金规范的运作理念。时势造英雄,财富阶层的需求成为滋养阳光私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英雄造时势,阳光私募的优秀业绩、追求绝对回报的理念也吸引了更多投资人的关注。不过,股市很快在2008年给予阳光私募重重一击。2008年,下跌65.39%,多数私募产品业绩惨不忍睹,在熊市的冲击下,不少“股神”在潮退中“裸泳”。另一方面,可能与阳光私募更为追求绝对收益有关,私募业绩的绝对收益虽然整体比公募基金略胜一筹,但其波动也更为剧烈。为此,阳光私募产品虽然每年都会涌现出几款收益超高的产品,但“长跑冠军”却较为少见。比如2009年,罗伟广执掌的“新价值2期”创下了192.57%的超高收益率,但随着之后的规模膨胀,其业绩却迅速下滑。2012年,罗伟广管理的29只基绩几乎全部为负,半数收益率跌幅超过30%。2010年,常士杉管理的“世通1期”以96.16%的投资业绩夺冠。但好景不长,2011年“世通1期”净值下跌32.93%,排名跌至682名,常士杉迅速跌下神坛,到2012年旗下产品“世通8期”、“世通9期”两只产品还遭遇了强制清仓。私募基金“长跑冠军”较为难得的业界印象,也得到了实际数据的佐证。虽然今年以来,由于成长股和的盛宴造就了一大批“一夜暴富”的私募,已经拉高了不少私募基金的净值,令大部分产品今年的业绩相当漂亮,但如果往回追溯1年、2年、3年和5年业绩,就会发现,并不是持有时间越长,越能收获到私募基金净值曲线的相应上扬。比如,本刊记者根据好买网提供的1295只阳光私募基金的数据资料统计后发现,近一年来,这些私募基金简单平均回报率接近14%,有近一半(621只)的基金绝对收益率超过了30%,收益冠军为“柒福投资1号”,近一年来绝对收益率达到102.61%。而如果往前追溯近3年的业绩,543只有3年历史业绩数据的私募基金中,收益为正数的基金只有五成多一点(279只),而3年绝对回报率超过30%的基金仅有36只,收益最好的是徐翔管理的“泽熙3期”,3年总收益率达到106.14%。可见,私募基金并非持有年限越长,绝对收益就可以越高。具体可参见表1。经历过完整牛熊周期的“长跑冠军”更靠谱为何阳光私募界频频出现“少年英雄”或“短跑冠军”?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较为“靠谱”的私募基金管理者呢?由于国内股市波动还是较大,牛熊周期变化也较快,而私募基金经理一旦在某一时段赢得市场,他(她)对于自己的投资套路也更加自信,但这一曾经赢得市场的投资逻辑若未能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反而不能适应市场投资氛围,从而导致后期投资失利。为此,我们个人投资者在选择私募基金管理者和私募基金经理时,不妨将观察期拉长到5年以上。因为私募短期的良好业绩可能是受运气因素影响,或当时市场风格可能正好是该私募所擅长,但运气不会一直存在,而市场风格也会不断变化。长期业绩则可以排除运气因素,且可以考察该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因此其更能反映基金的真实投资水平。可以说,投资并长期持有某一只私募基金,并不能保证你能通过时间效应取得更好收益。但如果在较长周期内,某几只私募基金始终保持着较好表现,那么至少他对于市场节奏的把握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截至2013年9月 底,成立满5年的私募基金产品共有126只,其中20家私募的42只产品在今年创出新高产品。这20家私募当中,业绩又有所分化,20家长牛私募中,旗下所有产品均取得正收益的有10家,分别是星石、中欧瑞博、源乐晟、民森、景林、瑞象、博颐、麦尔斯通、世诚、倚天阁。对于这10家5年期“长跑冠军”,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投连险如果买入后被动持有,效果显然不如结合适时主动调整一些来得更好。一般保险公司都会给到投保人一年1~5次左右免费的账户转换服务,在股市大幅震荡或进入调整期时,投保者应好好利用这样的转换机会,适时避险,或者博取更高的收益可能。投连险:被动长期持有不如适时转换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为什么投资了5年,居然还亏钱?!”最近打算搬入新房的刘女士在整理抽屉时,发现了一份沉睡已久的投连险合同,“我本来以为会有份大惊喜,好比5年没看的投资账户再一看翻了一番之类的。没想到,一查这个投连险账户,居然还亏了近1万元,这投资还不如存银行拿定期利息。”原来,这份投连险是刘女士2008年在银行购买的,当时她本想存10万元定期存款的,可银行工作人员一个劲地推荐这款产品,说是既有保障,又能获得收益,而且收益性还会好过存款很多,于是,刘女士没有多想就买下了这份保险。过了没多久,这件事情也在她的记忆里淡去了,保单也就这样“沉睡”下来。“不是都在提倡吗?5年也不算短了,怎么还是亏钱呢?要想回本,不知道还要等上多少年。到底是现在放手,还是继续等待呢?”面对这样一份保单,刘女士又陷入了纠结中。长线投资:投连险账户喜忧参半实际上,刘女士的困惑并非毫无来由,作为保险产品中投资能力最强的投连险,并不是一味长期投资就能获得可观收益的。从华宝证券研究所统计的数据来看,在190个现有的投连险账户中,最近2年时间内(截至日),回报率为负的有36个,3年回报率出现负数的多达85个,5年回报率为负的有15个。考虑到部分账户的成立时间较短,华宝证券研究所统计了从账户成立至今的收益情况,结果发现,交出“负分”成绩单的大有人在,共有59个账户。换言之,如果你不幸选中了这些账户,从账户成立伊始就死守至今,那么只能接受还是亏损的事实。记者了解到,在这些成立至今仍是负收益的账户中,许多都是2007年时成立的,最惨痛的当属中英人寿的中英指数增强型账户(指数型),回报率为-62.32%,而其他几个中英人寿的投连险账户,包括中英指数型、中英成长型、中英平衡配制型、中英平衡型成立至今的回报率也都为负。此外,这些成立至今交出负分成绩单的账户几乎遍及各家保险公司。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有几个比较“悲催”的账户,投保人如果一味长期持有这些账户,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收益。记者还将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出了混合型、激进型投连险账户平均收益情况。从附表可以看出,无论是混合型还是激进型账户,3年平均回报率均呈现负数。而即便其他时期下平均回报率均为正,表现最糟糕账户依旧与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并不能对投连险账户一概而论,其中不乏表现杰出的,也有部分拖后腿的。那么,为什么有些投连险账户会取得高收益,而有些则会成绩惨淡呢?实际上,不同投连险所配置的标的各不相同,即便属于同一类型的账户,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个体。而且,操作投连险账户的团队有着不同的投资理念、投资实力,所以交出来的成绩单当然会有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投连险能跑赢市场平均水平,而有的长期落后于他人的原因了。需要提醒的是,投连险账户的收益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改变。比如一个过去2年成绩平平的投连险账户可以在今年发力突破,而一个以往成绩都相当不错的账户也可能在今年发挥失常。总之,投保人应切记市场上没有“长胜将军”,不必盲目追逐“明星产品”,因为很可能当你下手时,它的巅峰期早已过去。随机应变,善用账户转换正是因为市场存在起伏,有各种未知因素影响走向,因此,与其他投资品种一样,购买投连险的投保人也应该随机应变,洞悉市场“风向”,通过账户转换的方式来规避风险,赚取更多收益。首先,投保人应当了解,各家保险公司一般会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投连险账户,例如激进型、混合型、债券型等。通常,不同类型的账户是按权益投资分类或是按投资股票基金比例分类的。投保人可以先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风险偏好,再根据年龄、经济状况决定不同账户之间的资金分配比例。一般保险公司都会给到投保人一年1~5次左右免费的账户转换服务,大家应好好利用这样的机会。在股市大幅震荡或进入调整期时,将资金从激进型账户转入稳健型账户,以规避风险;而在市场走强时,多一些投资资金转入激进型账户,以求高收益。由于退保投连险会使投保人面临较高保费损失,因此我们并不建议大家在弱市时盲目退保,不妨选择债券型或货币型账户“过冬”。其次,投保人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个投连险账户近1个月、2个月的成绩单,还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这个账户的成绩在同类账户中是进步的还是节节败退的。比如当我们看到某个投连险账户近3年的整体水平较弱,但近1年来开始发力,始终保持同类领先水平,那么很可能操作该账户的团队发生了变动,或是投资理念上有所改变,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而如果这个账户三五年的整体回报还行,但近1年来排名在同类中持续垫底,那就说明这个账户是走“下坡路”的,团队的收益能力在减弱,投保人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后考虑是否转换账户。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更可怕一些。如果你是被人“忽悠”了购买一个完全不了解的投连险,且该公司所有账户的成绩都在同类账户中靠后,那么你应该考虑趁着金融市场整体走强的时候早些离场。因为这样的公司显然不具备优秀的投资团队,这样的账户在牛市中不会赚很多,在熊市里反而很可能成为最惨的那个。2005年市场上出现第一只券商集合之后,此类产品的发展一直较慢,直到2010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有了较大数量的增长时,可惜却又有些“生不逢时”,连续遭遇了三个大熊市的年头。统计数据显示,近2年期、3年期的收益率并不是太理想。非限定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业绩分化较大文 本刊记者 陈婷“我是2010年9月买的光大一款集合理财产品,当时说投资标的是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权证等各类产品,成立两个多月后冲上过1.2元,当时我记得还是封闭期。 2011年,我看它表现也不怎么好,最高才到过1.1元左右,所以也没有赎回。没想到2012年跌得更惨,简直是一路狂泻,最低到过0.7元上方。虽然今年还不错,涨过几次,但目前的单位净值也就徘徊在1.0035元,也从来没分过红。虽然我也理解这3年股市行情不怎么好,但既然可以投资于各类资产,我就不知道他们的风险控制是怎么做的?哎……”刘阿姨是上海的一名普通国企小干部,对股票等理财产品颇有兴趣的她谈及当年投资的20万元光大一款主题为消费升级、寻找内需投资机会的集合理财产品,还是有几分不甘心。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这三年“生不逢时”其实,刘阿姨还是属于市场嗅觉颇为敏感的一群个人投资者代表。虽然2005年国信证券就发行了市场上第一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国信金理财稳得受益”,但此后这一类产品的发展并不是很火热。直到2010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朝阳永续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共计有100只各类型的集合理财计划成立。这一数量超过了历年集合理财产品的总和。根据投资门槛高低,目前券商资管产品主要分为大集合、小集合、定向理财和专项资产管理。其中,大集合主要针对中小客户,投资门槛为5万元人民币(部分产品为10万元);小集合面对中高端客户,投资门槛为100万元;定向理财和专项资产管理面对高端客户。日之后,面向中小客户的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业内称大集合)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后券商资管发行公募产品需比照公募基金发行和管理,需经证监会基金部审核。券商私募产品仍采用备案制,但取消了大集合,保留了门槛较高的小集合、定向理财和专项资产管理。虽然2008年10月以前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非限定类)大多业绩还不错,我们从表1中可以看到,近5年24只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简单平均收益率超过了23%,但可惜的是,2010年以后发行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似乎有些“生不逢时”,连续遭遇了三个大熊市的年头,所以2年期、3年期收益率并不理想。好在今年股市的跌宕起伏给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带来了些许希望。据Wind统计,截至日,450只集合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5.6%,而同期跌幅为2.71%,指数跌幅为3.13%。本刊记者通过统计朝阳永续、私募排排网等网站的基础数据后发现,有历史业绩可以追溯的非限定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近一年平均收益率为11.70%,但近2年的平均收益率只有6.85%。另一方面,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分化比较明显一点,头尾两只产品的年收益率差可达百分之七八十,具体可参考表2。券商集合理财挑选有门道虽然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类型比较复杂,但想要在这类产品上获得较为理想的收益,还是有一些技巧可循的。对于注重本金安全的投资者而言,一般来说,要着重留意券商自有资金的参与比例。一般券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都会用自有资金参与。如果出现亏损,先由券商自有资金对其他委托人的本金和收益进行补偿。其自有资金参与比例越高,对投资者来说,资金越安全,回报越有保证。但实际上,券商都不会用自有资金参与所有集合理财产品,为此投资者要特别留意集合计划说明。 当然,即使券商用自有资金共担风险,也不能和保本产品相提并论。毕竟,一般券商赔付限度在5%~10%,如果亏损额超过这一限度,赔本的还是投资者个人。其次,作出投资决策前,应该对券商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毕竟不同投资组合带来的风险和收益会有很大差别,有些投资人是希望通过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追求绝对收益的,那么就不适合选择混合产品,更适合选择偏股产品;有些人投资人是注重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再追求一定收益的,那么可以选择攻守比较兼备的集合产品。此外,投资和管理成本也是影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者在理财过程中,省钱就是赚钱,在投资回报率一定的情况下,交易成本越低,实际获得的净回报也就越高。各家券商的管理费用有很大差别,最高费率达2%,有的仅收0.3%,认购费率、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如果能够省一点,那么也可以作为投资依据之一,何乐而不为呢?最后投资人一定要清楚了解的是,同公募基金相比,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差很多。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申购、赎回,申购赎回的周期一般为2~3个工作日,变现容易。券商集合理财一般在数月甚至一年的封闭期后才有一小段时间的开放期,时间也比较有限,一般为每个月3~5个工作日,投资者只能在开放期进行参与或者退出,其他时间不能交易。小贴士: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所谓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主要是考虑到投资风险的因素,其对投资品种的比例限制较多,一般来说,类似产品将其投资对象限定在现金、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而投资于权益类证券和股票的比例不超过20%,收益能力不是很高,但风险相对偏低很多,比较适合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选用。限定型产品则包括了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两种。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是指投资方向不固定,除了可以投资上述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外,还可以投资股票、可转债、封闭式基金和等资产,其可以根据相关投资品种的趋势进行灵活运作,尽可能追求最大化收益,该类型产品的收益率取决于券商的管理水平,其较为适合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选用。在非限定型产品中,主要包括股票型、混合型、FOF和QDII产品四种。
本文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陈婷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数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