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地接服务 难点就医有那么难么?

我对国外看病难的一点看法
我对国外看病难的一点看法
最近看媒体报道国外看病难的情况,有好多人也转载,觉得有一些问题值得澄清一下。
我们的媒体为了让大家觉得幸福常常对发达国家的一些现象进行渲染。比如国外某州长涉嫌受贿(收了一瓶酒)和为亲属图利被迫辞职,就说你看他们也有腐败,贪腐是世界性难题。最近雾霾肆虐,又有报道洛杉矶也曾有雾霾,他们花了五十年的时间才治理好,而我们准备用十到二十年彻底改观。如此妖言不一而足。现在群众对看病难意见很大,于是多家媒体报道在局域网上散布消息说国外看病难,看医生要等上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时间,听起来很惨。你看,看病难是世界性难题,我们已经很不错了。
他们说的都是事实,数字有出处,但是只是给出了整个画面的一小部分。这是新闻偏见和误导的经典手法之一。
首先根据我的经历所见所闻,他们本地人对看病等待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没啥意见,对医疗体系大都很满意。除了我们在给人家操心外
我见过抱怨的就是新移民和留学生。这边新闻报道每年有一两次,某人等手术等了一年多还没做,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改善问题(结果那个人一般还要等,体系一般不会给他搞特殊)。这些病例都是发生在个别的远郊,均为择期手术,比如骨关节炎等待关节置换。你听过有肠梗阻,大肠癌,创伤的等手术吗,绝对没有。
先说急诊。急诊等待时间是病情决定的。心梗的病人疑似ST抬高的救护车上心电图就发过来,这边一看差不多,导管室就激活了,病人一到,心内住院总就在等了,一交接,人就往导管室走了,从门到血管再通不会超过三十分钟,晚上也不会超过六十分。疑似脑梗的也是提前激活团队,病人到神内住院总就在等了,简单一看就到CT室,够条件的马上就溶栓了。胸痛的有专门的规范,十分钟内心电图就做了,有高年资的看过。发热的噁心的但一般状况稳定的等的时间就长(现在政府规定不超4小时),一般急诊室老是有不少人在等,我真没见过有人不满叫嚣的。到急诊财富地位胳膊上有没有刺龙都没用,病情评估是决定因素。所以在急诊看病应该没多大难度,讲清自己的感觉等着就
行了。你如果住了院,根据需要出院前还有专门评估看你回家是否安全,有没有人照顾,能不能生活自理等等。
再说不到急诊的一般就诊。除了牙医所有的病都要看社区大夫或者叫家庭医生。绝大多数医生要预约,要等一两天,几天到一两周不等,有的门诊部病人多,新病人都不收。一般几天之内。个别门诊(大部分是新开的)去排队就行不用预约。要转到专科大夫可能要等几周甚至几个月。但这些都是在病情允许范围的,如果病情确实需要专科意见又不至于到急诊或住院,社区大夫随时可以和三级医院的专科住院总或主治医联系咨询建议。像静安医院某主任讲的美国欧洲的癌症病人等3个月六个月才做上磁共振,等一年才住上院的事不是听错了就是没听全。有时候确实难受要看医生但又觉得没必要到急诊,门诊部也不是完全没有弹性。还有一些私立半私立的地方可以去。医院是不看普通病人的。医院看的就是出院随访或下面转诊专科的。一般说来大部分病没有必要马上看医生。有一些基本没必要看。比如感冒,一般过敏,一般的药店会给点建议。那些抱怨的好多人就是抱着一发烧就要看专家的心理,或者以前有特权或关系现在换了环境那些不管用了不大适应。
再说说私立医院,那也要等,不是你想去就去。不过等的时间短一点罢了。除了极个别的私立综合医院,私立医院和公立的都在一个地方相互联通,只收轻中度病人,病人重了就送回来了。急重病人都是先到公立的急诊(有极少的例外)。综合能力强的还是公立。去私立的人是有个人医疗保险,每月交几十块钱而已,可不是抬着钱去看病。公立医院可是连吃饭也不花钱。有不少人有私立保险却宁愿住在公立医院。我们看病要带着钱(大量的钱,有时是一生的积蓄加亲戚的积蓄和下一辈子的借债)去公立医院,这几年有部分保险覆盖也要先垫付,我们的公立比私立还私立实在看不出公在什么地方。都说人家看病贵,但是人家的钱是国家或保险公司出。和我们可是有天壤之别,那些拿国外看病贵说事的人不知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别有用心。除了花钱以外人家看病没有找关系请客送礼之虞,你说孰难孰易。他们的公立医院是没有高干和特需病房的,一切按病情需要。高干的家属在那儿住院,你也看不出来,也是住几个人一间的房。我在堪培拉的时候,卫生部一个高官的老妈住院是我管的床,就在一个四个人的房间,也没见医院领导前来关怀一下。
这边老百姓对他们的医疗制度很自豪,不是觉得水深火热。有些外国旅游的得了重病要住院没保险也是先治疗,费用再说。明知有些人没钱还上,治疗也不会因此延误。美国虽然医疗保险不是百分百覆盖但他们的急诊是免费的。
我们的医院和教育还在创收不是减少疾病和教书育人。我们的医院的床位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床位。社区力量很弱。大多病人不该去医院的去医院了,不用看专科的看专科了在当地医院可以解决的到北京上海了。不该住院的住院了。多数该治疗的却因没条件就医或治疗默默凋零被淹没在无情的数字里。医保以来有不小的改善但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非常非常大。这可不是一个手术你能做我也能做的问题。考评一个国家的医疗可以从两个角度,一个是从患者的角度,我们的人群中的患病者有多少得到了合适的治疗。比如说高血压的被诊断和治疗的比率是多少,冠心病的,该冠造的有多少冠造了,该搭桥的有多少搭桥了(就不说该搭桥的有多少被放支架了)。一个患者可以有多种疾病,有没有人对他们的多系统病综合照料,有多少人能享受这种服务。另一个角度从医疗本身的角度,规范化标准化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不少人觉得现在你们能做的我们也能做了,和世界差距没多少了。大多数人不知道很多人家我们县级医院规模(六七百张床)能做的事我们只有北京的几个医院才能做。这就是为什么北京上海的医院拥挤不堪的主因。我们的梁主任还在呼吁通过收费等市场杠杆调节就医,真是南辕北辙。我们不该市场的或完全市场都市场了,该市场的都垄断了。
人性善恶,私心贪欲,不同社会和种族在个体层面上差别无几。我们有的现象别人也有。但到了社会层面由于长期文化和制度的差异,一些不良现象的深度广度就有质的不同和量的极大差别。不可同日而语。整个社会的问题不可能在医疗界全解决,但就像一个人犯了错总有社会原因,个人还是要承担责任的。
&说了不少就此打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请问国外就医是不是特别难_百度知道
请问国外就医是不是特别难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难,跟国内挂号差不多的,区别不是很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国外看病难&三招来应对
日08:06&&来源:
原标题:三招来应对
清明小长假将至,一些追求健康的人会趁此机会前往国外就医体检。近几年来,跨境医疗消费逐渐兴起。有市场分析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海外医疗市场潜力有可能超过数百亿美元。海外学子本就身处国外,他们在海外就医现状如何?又该如何正确就医呢?
海外就医费用高
买保险成关键
出国后,大多数海外学子需要支付比国内更加高昂的教育和生活费用。因此,生病时医药费用成为海外学子普遍关心的问题。“一句话总结,国内外医疗费差距非常大。2014年的数据显示,康涅狄格州非营利医院一晚的平均住院费用是2400美元,相当于1.5万元。有的医院费用更加昂贵,只一晚的住院费就在美元之间。”曾在耶鲁大学攻读医学管理专业的彭斯说。
国内外的医疗体制不同,医疗费的标准也各有不同。“据我了解,美国的绝大多数医院都是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只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十几。牙科医疗费尤其昂贵。之前,我的一个同学去看牙医,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好几千美元。据说同样的病,在国内几百块就能解决。”另一位来自美国查普曼大学的留学生杨小丹向笔者介绍道。
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学子出国留学时购买保险是关键。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尔湾分校读书的章天艺说:“我一个朋友由于玩滑板摔坏腿,在美国接受治疗。他在医院住了7天,一共花费7万多美元。万幸的是他在美国购买了医疗保险,保险帮他支付了6万多美元,最后他只支付了8000多美元的医药费。”
正在荷兰读书的董汀滢告诉笔者,目前自己的医疗费用保险可以全部报销。她说:“我的保险是一天1欧元左右。去全科医生那里注册时直接给他保险号,看病的钱就直接走保险了。买药的话要填单子,再发电子邮件给保险公司,之后会收到医药费。”
“澳大利亚这边必须要办理海外学生健康保险。我的保险是中介办理的,挂号需要自己先付钱,之后用手机APP申请支付。”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读书的王航宇表示,有了保险,自己去医院时心里会踏实一些。
看病需预约
自备常用药成习惯
与国内医院当天排队挂号就医不同,学子在国外就医时需要提前预约。看病时,需要先预约全科医生,待医生诊治完后才能决定是否可以去专科就诊。“我记得第一次预约到皮肤科医生时,需要填写一份16页的表格,包括各项病史、家族病史和以前用药的情况。”彭斯回忆起自己刚入学时的就医经历,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效率低、预约慢,小病等到了预约的时间可能都已经好了。”正在英国皇家霍洛威大学读书的刘伟(化名)说道:“英国看病特别麻烦,我一般不舒服时就吃从国内带的药。”
大多数留学生选择出国前备好常用药,带到国外以备不时之需。“出国前爸妈给我列了一个清单,包括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感冒发烧、溃疡、止痛药、清火药、跌打损伤,我拿了整整一大包呢。”在视频采访中章天艺边说边拿出了出国前精心准备的“医药箱”。
关于药物的准备,彭斯说:“我会准备许多抗生素类的药,比如阿莫西林。因为这些在美国是处方药,需要看过医生有医生处方才可以买。”除此之外,很多中成药也成为留学生备药的首选。
学会就近就医
对于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学子来说,生病时心理和生理都需要他人照顾和鼓励,生病时也成了他们最想念家乡的时刻。“我平时过节都不想家,朋友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但是,有次我连着发烧3天,当时很想回家,很想爸妈。”已经在海外留学两年的杨小丹说到这里,还忍不住抽了一下鼻子。
“我们到了丹麦之后需要去办黄卡,黄卡上面有医生的电话和诊所的地址。这些地址一般都离住的地方不远,就近就医很方便。”在丹麦奥胡斯大学读书的王琦玮说。
“如果因为某种情况需要就医的话,建议首先联系学校的医疗部,详细询问预约的步骤,他们会给出详细的解答。”彭斯告诉笔者,一般学校都有自己的医疗部,对于留学生最为方便。
海外学子也可以联系自己学校的华人学生团体,向学长学姐寻求帮助。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学子可以拨打公共急救电话,告知其详细地点,将有救护车来接到医院的急诊室。
(责编:郝孟佳、熊旭)
十问北京民办高校招生 教你如何识别真假学校
高考结束,进入了招生季,对于一些想选择民办高校就读的考生和家长来说,如何识别真假学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何区别,一旦退学如何退费?为此,人民网就相关十个问题采访了北京市教委,帮助大家了解北京民办高校招生政策和相关情况。
重点大学网购排行:央音重“颜值” 复旦“吃货”多
随着各省市高考分数招录分数陆续公布,填报大学志愿成为了近期考生最关注的一件事儿。除了院校、专业的排名外,你知道哪所大学的同学最爱看书,哪个院校是“吃货”集中营,哪里的“剁手”之风最盛行呢?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出国看病
国外医疗水平真比国内好吗?_网易新闻
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出国看病
国外医疗水平真比国内好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出国看病
国外医疗水平真比国内好吗?)
在70岁高龄的李琳看来,到国外看病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在经历数个月的兜兜转转,被国内医生“判了死刑”后,她最终怀着忐忑的心情,坐上长途飞机,来到美国北部城市波士顿。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盛诺一家统计显示,2015年该公司远程咨询和赴海外求医的患者接近1000名,今年这一数字还在上升。在每年新发300多万癌症病人的中国,这个数字看起来如九牛一毛。但海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为什么要去海外求医,国内外医疗差距在哪里,海外求医要花费多少?1改变的诊断结果深秋的波士顿落叶缤纷,景色极美。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30多所医院,被视为美国顶级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今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查出结肠癌肝肺转移的李琳,陷入了混乱中。无论是CT还是MRI检查,都不能确诊李琳是否发生了脑转。“我们拿着片子问了多名医生,一个医生一个答案。问放疗的年轻医生,医生说, 最多可能稍微会傻一点 。”家人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不甘心的女儿托人打听出国看病。9月18日,李琳在儿女的陪同下,来到波士顿就医。李琳告诉记者,这么大岁数到异国他乡看病,又花钱、语言又不通,对她来说,内心特别害怕和抗拒。不过很快,她发现此行“很值得”。在波士顿一家综合医院,医生通过PET-CT检查,明确诊断李琳没有发生脑转移,可以先做化疗。3次化疗之后,李琳肝转移的反射区肩胛骨后背疼消失了。坐着轮椅下飞机的李琳,如今一天可以走2公里,体重增加了5斤。盛诺一家副总、国际项目开发总监赵建勇告诉记者,2015年通过该公司远程咨询和赴海外就医的患者接近1000人,其中70%为肿瘤患者,此外还有一些心血管、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数据统计显示,出国看病患者中,国外的诊断结果与国内不完全一致的比例有9%。2为什么要出国看病如果给出国看病患者群体画个像,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多数人是癌症晚期,在国内无药可用无法可施,被医生判了死刑,转到美国求医。这些人通常经济条件不错,在国内也拥有不错的资源,但托人情找关系塞红包的求医过程并不顺利。61岁的王红,今年5月确诊肺腺癌晚期,医生给了一年的时间。儿子给她吃了所有能买到的靶向药,结果基因检测出来是EGFR20突变,该突变对常见靶向药不是很敏感,反而对化疗比较敏感。受不了国内化疗带来的痛苦,两个儿子逼着她来到美国求医,奔着EGR816的临床试验组而来。美国医生建议她先化疗。经过五次化疗后,来时走路连脚都抬不起来的王红,现在能日行一万步。王红形容在美国看病与国内是“天地之别”。“这里的病人有尊严,医生很亲切,跟你握手,问你很多问题,问你感觉怎么样,国内即使通过关系找到顶级医生,通常也只有两三分钟,只有一句话,你信我就听我的。”王红称,来这里(美国)不像治病,简直像是享受。为何要选择出国看病?从记者探访的这些癌症患者案例来看,不外乎几个理由:一是寻求新药,国外已经上市的药,国内没有;二是诊断不明甚至误诊,病理诊断和影像检查的水准,国内外医院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调整治疗方案,在病情明确的情况下,国内外医生在精准用药的细节上会有所不同;四是寻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不堪国内医疗的拥挤和无尊严,高端患者愿意用钱在国外获得知情权和生命的尊严。3国内医生的“反击”国内外癌症治疗水平差异是否如此之大?国内肿瘤医生的看法和上述患者的观点完全不同。“国内外没什么差距”,这句话透露着很多国内医生的“自信”。广州一家大型肿瘤专科医院的肺肿瘤外科主任告诉记者,就肺癌来说,国内医生的手术水平好过国外医生,在整体治疗方案上,国内外也没有差距。“我可以明确地说,中国医生治不好的病,国外医生也治不好。”这位主任解释,就肺癌药物来说,能用上靶向药的患者只有不到20%,平均产生耐药的时间是10个月,平均生存期也只有16个月。4出国看病要花多少钱?出国看病,要准备多少钱才够?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从盛诺一家的统计显示,出国看病的肿瘤患者平均医疗花费是15万-20万美元。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具体要看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中国患者通常不会购买国际保险,海外医疗均需自费。美国医疗费用的昂贵,即使是富裕的中产家庭也不易承担。
骨科医生单冬在美国就医两年,已经花费至少400万元人民币,这里面除了治疗费用还有租房、生活等费用。单冬在波士顿租住的公寓每个月是2800多美元,这个价格已经算很实惠。他告诉记者,在美国,不同的药房购药,价格差别也很大。以一瓶阿法替尼为例,他分别买过7751美元、8000美元和6671美元不等的价格。另外,每家医院对于自费患者都有不同的折扣,通过像盛诺一家这样具备合作资质的中介机构,有的患者可以拿到45%的折扣。赵建勇介绍,盛诺一家通常不建议需要借钱或卖房的患者选择出国看病。医疗本身有太多不确定性,抱着太大的期望值,往往很难承受“人财两空”的后果。(文中患者及医生均为化名)&&&&&&&&&&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出国看病
国外医疗水平真比国内好吗?)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34被浏览75,687分享邀请回答20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4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就医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