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团队业务团队难吗?

公开课程销售顾问
如发现虚假招聘信息,同学可将“该招聘信息的网址,认为其信息虚假的原因”通过以下方式发给我们:①登陆个人账号,通过向本网站投诉该信息。②发送邮件至myjob@moe.edu.cn。
睿进管理培训中心
职位类别:销售类
职位性质:全职
发布日期:&&&&
工作地点:上海市静安区
学历要求:本科
招聘人数:3
职位描述及要求:
部门描述:
与所在市场领域的公司内的各潜在需求部门经理以及人力资源经理、培训经理培养并建立好关系;与潜在客户进行积极合作,以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与品牌知名度。
通过鉴定跟踪潜在客户,培养建立公司管理品牌区域市场的意识,借此发展业务。
发掘客户公开课程业务需求,并根据当下的业务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开课程相关解决方案。
推动“一战到底”式的业务发展行动;从人力资本整个领域中找到自己的领域,以此负责本领域销售和业务目标的完成。
主要职责:
积极开发新客户,抓住机会向潜在客户呈现甚至推销公司产品服务与品牌方案以达成公司的营运目标。
和现有的客户维持、改善业务关系,帮助其开发、执行计划,满足其业务需求;管理并分析信息,利用公司所特有的销售工具去维护、改进客户关系。
敢于冒险发掘业务优势,进行市场分析与销售预测,创造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去达成甚至超越业务目标。
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以保证达成甚至超越团队业务目标,实现最优业务结果。
配合公司其他部门执行销售与市场策略,使用合适的方法与沟通技巧推广公司品牌与产品服务并最终达成公司目标。
完成由直属经理分配的特别任务。
资格要求:
学历:本科及以上
核心能力:
有销售热情,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倾听技巧并且乐于与人沟通
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学习力强,性格开朗,做事诚信、道德,抗压能力强
请 查看单位邮箱,方便与其进行联络!
职位来源:注册单位发布
版权所有: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绩效附件六:非业务员工考核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绩效附件六:非业务员工考核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管理工作经验分享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管理工作经验分享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65|
上传日期: 00:28:3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管理工作经验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英国新闻采编业务培训内容纪要
英国新闻采编业务培训内容纪要&&&&
一.英国报纸简介
《金融时报》——财经类报纸的圣经。《金融时报》是一份国际性报纸,尽管发行量只有44.6万份,但它的订户均是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政要或大公司的老板,因此该报在全球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该报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同步发行,有好几个地区版,目前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是在香港发行的《金融时报》亚洲版,因此,该版关于亚洲的新闻相对较多。
《金融时报》的一个特色是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派有记者,因此该报基本上不用通讯社的稿件。《金融时报》这种外派大量记者的做法是从1979——1980年以后才开始的。那时,由于英国经济不景气,《金融时报》销数下滑,广告下降,日子很不好过。管理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决定将《金融时报》改造成一份具有“全球视野”的报纸,因此决定向国外大量派驻记者。这样做成本很高,风险很大,因而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有人甚至认为《金融时报》的管理层疯了。但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采取该措施之后,《金融时报》销量上升,外加上整个经济形势的好转,广告量大幅上扬。目前,《金融时报》70%的收入来自广告。
&除了报纸本身以外,《金融时报》在其他领域也有所发展,该报经常举办的沙龙等也成为报纸赢利的一些渠道。
&《金融时报》一般分两叠,第一叠为普通新闻,第二叠是“公司与市场”新闻。第一叠的最后一版有一个名为“LEX”专栏的固定栏目,该栏目由6名专职撰写评论的高手撰写,每日一篇,影响非常大。
  《金融时报》是一份严肃报纸,一般不就某一题材大肆炒作。以英国哈里王子吸毒一事被媒体曝光为例,像《每日镜报》这样的小报就会狂炒不已,而《金融时报》仅在第三版下方登出了哈里王子的一张小照片,配以一篇短消息。再比如美国总统布什吃饼干被噎晕一事,由于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当重要,美国总统的一举一动会引起众多人的关注,因此当天的《金融时报》在头版刊登了布什的一张照片,然后配以简短的图片说明,将事情经过大致介绍后即了事。
&《金融时报》一般以分区的方式来安排新闻内容(第一叠与第二叠都是如此)。内容主要有“中东及太平洋”、“欧洲”、、“美洲”;“英国”等几个版块。《金融时报》第一叠中有“艺术”版,版数不定。(谈到这里黑泽女士对《深圳特区报》的“文化版”表示了疑惑,黑泽女士认为,《金融时报》的“艺术”(Art)版概念很清楚,但她不明白《深圳特区报》的“文化版”(Culture)到底指的是什么,因为她认为,“文化”
(Culture)一词涵盖的范围太广,不如“艺术”一词来得准确。)有趣的是,尽管《金融时报》是一份严肃报纸,但该报有一个“流言蜚语”栏,专门刊登一些未经证实的传闻。
《金融时报》的第二叠“公司与市场”新闻是该报最重要的部分。广告价格也相当高,整版广告价格大约是2.5—3万英镑。
&《泰晤士报》:与《金融时报》不同的是,《泰晤士报》不是一份国际性的报纸。《泰晤士报》是一份严肃报纸,发行量66.9份,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后,该报立场变得取悦于政府,几乎呈一边倒的趋势。
&财经新闻在泰晤士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财经新闻位于该报的第一叠就可看出,更重要的是,该报第一叠的最后一版这一非常重要的版面就是财经新闻版。
《每日镜报》:最大众化的报纸,发行量高达218万份,发行对象主要是普通百姓。该报一贯反对政府,但偶尔也发支持政府的文章。财经新闻在该报中的地位并不重要,每天仅有一个版是财经新闻版。该版文章都压缩得很短。
&《卫报》:立场中间偏左,针对上层但并不是最富有的那些读者。
&《每日电讯报》:中间偏右,发行量96.5万份。
《每日邮报》:发行量238.2万份。主要针对底层读者的最上端、中层阶级,女读者等。
《每日快报》:发行量85.96万份,与每日邮报一样针对中层阶级,发行量最高时达400万份,成为快报人的最高荣誉。该报记者上班时如不随身带护照就可能被炒鱿鱼,因为该报记者随时都有可能被派出国采访。该报发行量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更换总编后刊登了太多的政治新闻,乏味。现在,该报的读者大多数是最底层民众。
《独立报》:最高发行量达197万份,目前降至45万份。该报是由《每日电讯报》的三个高级编辑创办的。他们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在娱乐小报与主流大报之间还有一块市场空间。《独立报》的目标市场就是这块中间市场。
《每日星报》:主要读者为工人阶级,该报的娱乐新闻做得不错。
《太阳报》:纯娱乐报纸,发行量高达337万份。该报内容轻松,碰到重大事件则很全面,比任何报纸都要“贴近”读者,其标题、导语、图片都代表着行业标准,以至于连一些很高层的读者也爱读《太阳报》。如忽略色情挑逗成分(该报第三版以刊登裸体女郎照片闻名于世),则《太阳报》是一份好报。据说,该报编辑曾挑战《卫报》编辑,要求互换办报纸,《卫报》编辑不敢应战。
&小结:从整体上看,英国报纸中《金融时报》的状况最好,《泰晤士报》在下滑。
在英国,财经新闻在报纸中所占的比重跟该报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象英国的《独立报》、《卫报》、《泰晤士报》这样的非财经类大报,财经新闻一般占总版数的15%左右,地位相当重要,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上升。而像《太阳报》、《每日镜报》这样的小报,财经新闻比重就很小。
&英国报纸一般并不对财经记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原因是英国的财经记者大部分都有本科学历,在接受大学教育时都积累了一定的财经知识。他们的原则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况且,像《金融时报》这样的专业财经报纸只从其他报纸招聘那些具有财经新闻经验的编辑和记者。在伦敦地区,共有5所大学设有新闻学位,但只有一所大学有财经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英国报纸的管理层为了避免一名员工常年做同一种工作,一般不会让一名财经记者在同一领域连续工作三年以上。
&由于小报惯用大肆炒作的伎俩的关系,英国报人的地位在下降。盖洛普调查显示,在英国,记者诚实度只有36%,比任何行业,甚至包括英国议会议员的诚实度还要低。只有19%的人认为新闻工作者会说真话,16%的人认为政府部长会说真话。
二.报纸的几大功能 
&1.“告知”:媒体要向读者报道他们需要知道的新闻,这就是新闻承担的“告知”功能。因此,报纸必须对读者有所了解,才能知道读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
&2.“教育”:教育读者,传播各领域的知识。
&3.“监督”:代表受损害的弱势群体提出正义的要求。
&4.“论坛”:提供让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
&5.自我发展:报纸还承担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责任。
&6.“娱乐”
三.新闻分类
&1.被动新闻:来源于外界的消息需要经过分析判断。一些读者报料、来信等只能看作是新闻线索,记者在得到线索之后不能原文照搬,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否则的话,这些“被动新闻”就成了“One—side—story”。那些最初对新闻线索进行判断的人实际上就是“新闻品尝员”。
&2.主动新闻:记者调查、挖掘出来的新闻。英国一些报纸设有调查组,一般由6个人组成。调查组挖出来的新闻都是独家新闻,是报纸的卖点。英国报纸一般安排调查人员每周开一次会,汇报上次调查的结果,确定下一个计划。调查人员应该非常谨慎,一定要对事实掌握得很清楚之后才可以发表。另外,调查人员应有安全意识,不要做超越团队能力的调查。
&3.可预测的新闻:做日记,对可预见的事件做出安排,提醒采编人员做好准备。
&4.期待性新闻:指某阶段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要对该类新闻加强准备工作。
&5.不可预测的新闻:即突发新闻。遇到这类事件,要想报道的深入,往往需要有“线人”的帮助,这就要求记者有很过硬的社会关系。另外,记者应对“线人”负责,即使记者本人面临牢狱之灾,也不能透露“线人”的情况。
四.报纸的图片(主讲人:Allen先生)
&在过去几十年中,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图片被用在了报纸上,电脑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新闻工作者处理起图片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确实,在一些情况下,图片比文字更能准确地表达事实。正如有学员所说的,图片能直观、独立地表达信息,而且图片还可以美化版面。
&Allen先生问学员:“谁能解释一下自由攀崖吗?”在整个课堂沉默了数分钟之后,Allen先生说:“为什么大家都在低头苦思冥想呢?”随即,他拿出一幅精美的照片说:“这就是自由攀崖”,照片上,一个勇敢的攀崖者正悬吊在峭壁着上。Allen先生说:“没有一个文字,这就是自由攀崖”。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图片往往比语言更能“有效”地传递信息。正如英国谚语所说的:“一图胜千文”。
&随后,Allen先生又举了一个例子,他拿起一瓶矿泉水,问第一个学员,他手里拿的是什么,第一个学员回答说:“一瓶水”;Allen先生拧开瓶盖,一口气喝了半瓶,接着问第二个学员,他手里拿得是什么?第二个学员说:“半瓶水”;随后,Allen先生又问第三个学员道:“我手里拿得到底是半瓶水,还是半瓶空气呢?”第三个学员回答说:“既可以说是半瓶水,也可以说是半瓶空气”。Allen先生说,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在用语言描述一个事实时,实际上是自己先做了主观判断,而信息传递的对象又将根据你做出的主观判断再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将会离事实越来越远。而图片则不是这样,你只需要把那“半瓶水,或者说是半瓶空气”的照片放在那里,随读者自己去做判断就可以了。
&如今的报纸,图片在“新闻产生”(Making
news)的四个阶段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1.新闻搜集阶段:在你知道一个新闻线索,并打算把这个新闻写出来之前,你就得考虑,这条新闻的图片在哪里?
&2.新闻价值判断阶段:在这一阶段,编辑将对手头稿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在当今,越有精美的图片,那条新闻就越重要。
&3.新闻展示阶段(组版):正如Ian老师将要在组版课中要讲到的,组版最关键的往往就是图片的运用。
&4.新闻分销阶段:调查显示,翻开一个版面时,98%的读者首先看的是照片!
可以看出,图片可以使读者离新闻更近,使新闻更“好”。英国有句谚语说:“Tell me something, I’ll remember
Show me something, I’ll never forget
it(告诉我一件事情,我会将它记住;向我展示一件事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它)”。
&随后,Allen先生再次强调了在着手写一条新闻之前就考虑“图片在哪里”的重要性。在报纸的财经新闻版面上,到处都是令人乏味的照片:千篇一律的两家公司的老板签定合同之后互相交换合同文本的照片;两个老板握手的照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正面照等等。为什么不能在写一条消息之前就考虑图片问题呢?Allen先生举例说,他在自己的报纸工作时,经常与那些年轻的财经记者发生冲突。因为他们经常跑来找他说;“某某公司40分钟之后将在某某五星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他们的年报,能不能派个摄影记者去拍张照片回来,而拍回来的照片几乎总是该公司的CEO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站在讲台上的正面照,背后是这家公司的Logo。实际上,在这样的新闻发布会上,你能了解到很多信息,比如说公司销售额大幅度上升,但是一个站在讲台上的CEO的照片怎么表达出这一信息呢?实际上,记者应该在此之前就知道这类新闻发布会召开的大致时间,如果他能提前通知摄影记者去该公司的现场拍摄一些能反映公司目前经营状况的照片的话,效果会比那种令人心烦的CEO的正面照效果要好得多。
&Allen还举了一个例子。一家石油公司赞助了一个歌剧院,在处理这条新闻的图片时,编辑和记者摆脱了俗套,他们没有去拍摄石油公司的老板和歌剧院的老板签署完协议后互相交换合同文本,握手言欢的照片。记者找到了歌剧院的一个女演员,在一个炼油厂的工地上面对一名炼油工人放声高歌,然后拍下了这一镜头。Allen先生说,无论如何,这张照片比握手言欢要强得多。(在这个问题上,有学员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我们的新闻理论强调要尽量去拍摄“新闻现场”的照片,在这个例子中,炼油厂不是新闻发生地,而双方交换合同文本的现场才是新闻发生地。另外,女演员在炼油厂唱歌的照片有很明显的“安排“的痕迹。)
&Allen先生又举了一个例子。设想一个城市将要应用一种新的城市交通监控系统,那么这条新闻的图片在哪里呢?当然不能是去这套系统的中央控制室内去拍那些机器和电脑,你应该去拍能反映目前交通状况的图片。Allen先生还以9.11事件为例,向学员们解释了如何在众多的来稿件中选择图片。
五.组版(主讲人:Ian先生)
&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经过设计的,目的就是能更吸引人,卖得更好,报纸也不例外,报纸的设计就是组版。
&报纸组版有三个原则:1.便于读者阅读;2.有好的图片;3.区分“大”新闻和“小”新闻.
与电视相比,报纸与电视相比有自己的优势。尽管电视画面能展现事件的整个过程,但不易保存,观众要想再重温画面,必须先把画面录下来,再反复倒带才行。而报纸则可以用一张或几张能体现事件“焦点”时刻(Focus
moment)的图片来概括事件的全貌。
在报纸组版中,图片非常重要,好的图片能增强事件本身的重要性。
&版面设计是报纸的“橱窗”,头版的版面设计更是重中之重。
&右手版面重要性原则: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读者翻开报纸时目光首先落在右边的版面上。这种情况在大报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正因为如此,一份报纸最重要的版面是第一版,而次重要的版面是第3版,而第2版则是整张报纸最不重要的版面,因为读者往往翻开报纸浏览完第3版后就翻到后面去了。调查还显示,当翻过Middle
page(一叠报纸最中间的两个版)之后,左手版面与右手版面在吸引读者目光的差距上就不再明显了。此时,左手版面与右手版面的重要性相仿。
&左手版面与右手版面之间协调的重要性:好的新闻、好的图片应该放在右手版面上,但是应该让报纸两个相连的左手版面与右手版面上整体风格上协调。
模块式设计报纸的八个步骤:好的设计对于报纸非常重要,它甚至能提高报纸的销量。模块式版面设计不但迅捷、简单、美观,而且避免版面布局的凌乱。有一点必须注意:美观的版面意味着必须有美观的图片。
&1.点出头条新闻并认真阅读。它是否值得放大版面?它是否可以配上插图?
&2.点出一幅非头条的图片(或者是一幅单独的新闻图片),仔细看这幅图,它够理想吗?它是否需要进行一些修剪来改善其视觉效果?
&3.如果图片很有震撼力或者很抢眼,那么就把这幅图最先放在版面上,同时,整个版面就基本定型了。这时,问一下自己:这幅图需要配上几栏文字?如果这幅图非常好的话,就再多拉大一栏。
&4.把头条新闻放上去(如果头条新闻没有好图片的话,就不一定非得配图片),然后决定这条新闻的面积大小和类型,以取得非常引人注目的效果。
&5.在版面的最底部放上一则扁长的新闻(Stopper),以吸引读者的目光。
&6.再把第二则主打新闻放上去。
&7.这时,整个版面都定型了,其它新闻和次要图片则放在其他空位。
&8.再整个看一下版面的全貌,看看间距空行是否得当,要留出足够的空白部分,这样,布局不至于太紧凑,太局促。图片或文字的边框不要显得太拥挤,在新闻标题与正文之间以及边框两边留下足够的空间。在模块设计中,我们强调水平排版,因此,每条新闻看上去都很整齐。 
        Allen先生的组版示范图
    标题
   正文                           头条
    图片
                                Stopper
  Allen先生说,目前全世界大约1/4的报纸都采用这种模块化的组版方式。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一个研究机构使用了一种称为目光跟踪器的设备,对美国读者阅读报纸的习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几乎100%的读者翻开报纸时目光首先落在右边的版面上;
&而看一个版面时,98%的读者会将目光首先落在照片上;
&在所有读者中,80%会关注图片设计
&75%读者会看照片
&56%看头条
&52%会看有图片的广告
&29%看图片说明
&读者只会读每四个报道中的一个,而且只读一半。(注:以上楷体字为原文照录培训教师提供的中文材料)
六.新闻价值判断
&英国老师向培训班的学员们发了一份小试卷。试卷列出了一条新闻的20个信息点,要求学员们从中选出1个或几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信息点放在导语中。各信息点内容如下:
&1.深圳市市长宣布净化城市空气的大型计划
&2.市长今天于城市委员会会议宣布该计划
&3.五年内深圳将成为华南最干净的城市
&4.十年内将成为中国最干净的城市
&5.市长号召全体市民为达目标作出最大努力
&6.加快关闭旧的污染工厂
&7.拨款将大型污染工厂移到市郊
&8.在市内统一安装发电厂过滤器
&9.北京已承诺中央政府将全面支持该“开创性”项目
&10.深圳环保团体支持该大型计划
&11.市民代表对市领导解决污染问题的意愿表示欢迎
&12.分阶段执行开了十年以上的汽车进入市中心的禁令
&13.城市内车辆(包括公交车)需达到新的排放标准
&14.市领导用车换用最新无污染车型
&15.向商用车辆征收财务说
&16.向进入市中心的小汽车收费
&17.增加全市个人所得税作为治理污染的经费
&18.利用新监控系统来提供各区污染信息
&19.新计划将于四月启动
&20.市长说:“享用清新空气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英国老师对回收的答卷进行统计的结果是:导语平均信息点数是5;导语平均字数是124字。这一数字让黑泽女士非常吃惊。因为在英国报纸中,一条新闻的导语中包含的信息点一般就是1到2个,而导语单词总数一般不超过25个。总之,导语是越精练越好。
&导语里到底要包含什么信息?黑泽老师说,着手写一条新闻前,你应该首先想到你的读者是什么人?在这条新闻所包含的信息点中,他们最关注的是什么?然后将该信息点写进导语。
&以问卷上列出的20个新闻点为例,18个学员中有12人将信息点1
“深圳市长宣布净化城市空气的大型计划”列入了导语中。黑泽女士认为,这无可厚非,因为以下的其他所有信息点都是由它所“引发”的。但是,如果这条新闻是在英国发生的话,编辑们肯定会将第17点“增加个人所得税作为治理污染的经费”列进导语中。因为税收在西方国家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关注有关税收的变化。
&对于有不少学员将第4点“五年内深圳将成为华南最干净城市”和第5点“十年内深圳将成为中国最干净城市”作为重要的信息点放进了导语中,黑泽女士表示了疑义。她认为,这两句话充其量只是一个“野心”(ambition),有什么根据可以证明深圳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呢?深圳在实施改善环境的措施的同时,难道其他城市就止步不前吗?深圳市长的任期是多长?他如何保证在他任期结束之后依然还能实现到这一目标呢?
七.报道案例子(BT公司CEO辞职)
&这条新闻的大致内容是:英国电信公司的CEO皮特.邦弗雷德爵士离任。以下是该公司向新闻界提供的“通稿”。
皮特.邦弗雷德爵士将于一月份退居二线。
&邦弗雷德爵士今天宣布他已与英国电信公司董事会达成一致,他将于2002年1月底辞去英国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务。皮特爵士说:“该是时候宣布一点改变了,我们差不多已经完成了去年开始推行的非常激烈的转型计划,一系列及时的不良资产转让带来了利润,我们还发行了新股,这样使我们提前减少了债务,新的英国电信公司总部规模变小,分支机构有独立的管理权,新的英国电信已经为未来做好的准备。我想感谢所有的英国电信的员工,在过去6年里公司不断采取各种行动,而他们则一直大力支持我。我们曾一起成功,也曾分享失望,但我们已经看到公司发生了一些好的变化,并且已经完成了英国电信的转变。
英国电信公司的董事长布兰德爵士说:“皮特在英国电信担任CEO六年间作出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报酬:根据合约,皮特爵士将从2002年2月起拿到一年的工资(820万英镑),一年的目标绩效奖(615万英镑),外加车费、健康保险等其他福利(5万英镑),此外他还将额外获得一年的退休金。
&黑泽女士说,拿到这样一份通稿,你会觉得这只是一个大公司的CEO离职而已,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这条新闻的背景,你就会发现事情远不象通稿中所说的那样简单。
&英国电信公司原为英国政府所有的公有企业,1996年开始,英国政府决定将其实行私有化,皮特从1996年初就任公司CEO,但是皮特上任后,管理无方,英国电信的股票价格一落千丈,迫于压力,皮特不得不于2002年月初宣布辞职。问题在于,就是这么一个无能的CEO在离职时还拿走了公司上千万英镑。
&事情发生之后,英国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报道的共同特点就是观点鲜明。《泰晤士报》的报道劈头就是一句:“一个把他参与的所有事情都弄得一团糟的CEO离职后却拿走了股民们的上千万英镑”。在这个问题上,黑泽女士强调了“观点”的重要性。但是学员们就这一问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许多学员认为,因为按照我们的惯例,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一般不发表自己的评论,而尽量让“事实说话”。
八.英国报纸的组织结构及运作方式简介
1.《金融时报》
             要闻编辑(Home editor)
             国际编辑(Foreign editor)
主编(副主编)      金融区编辑(City editor)(伦敦金融区里金融机构云集,新
                         闻不断,金融区编辑主要负责这
                         一部分的新闻处理。)
             公司编辑(Company editor)
             股市编辑(Market editor)
             货币编辑(Currency editor)
             特写编辑(Feature editor)(负责评论、特写、专栏等)
  上图所列的要闻、国际、金融区、公司等都是一些版组,分别由以上名称相对应的编辑负责。其中,每个版组下都有好几个版面。每个版面又由专门的版面编辑(Page
editor)负责。编辑主要负责指挥和策划,而版面编辑则负责本版文章的文字编辑,组织版面等。
《金融时报》有个专门的“新闻日记”(News
diary),上面记载着一些预先知道要发生的事件,比如说当日某时某个公司将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某时两家公司将签定合约,某个记者将对某人进行专访等。一般情况下,每日新闻1/3的内容都来自“新闻日记”。编辑们则根据“新闻日记”来安排记者们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金融时报》的编辑们每天要召开4次编辑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上午10点钟左右召开,由主编(或副主编)、要闻编辑、国际编辑、金融区编辑、公司编辑、股市编辑、货币编辑参加。各版面编辑和特写编辑一般不参加这次编辑会议。会议主要对当日可能要发生的一些新闻进行分析判断,进行报道策划。
&第二次编辑会议一般在中午12点左右召开。特写编辑将参加这次会议。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已经初步显现,在这次会议上将商讨对哪些新闻事件撰写评论。
&第三次编辑会议大约在下午3点钟召开,这是一天中最主要的编辑会议,与会的编辑会拿出稿件的详细清单,以及出稿时间。
&第四次编辑会议大约在6点钟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版面编辑将确定那些文章、照片放在何版。如果有突发事件,会议还会调整报道计划。
&各版面编辑一般在下午2点钟左右上班,处理记者陆续发回的稿件。
&每个记者每天大约出门2-3次,一般晚上7点左右写完稿之后就可离开报社。
&一般情况下,《金融时报》每天要出3个不同的版本。第一版一般在晚上11点左右就印刷完毕,这些报纸将被分送到离伦敦比较远的地区。第二版一般在第二日凌晨1点钟左右印出,分送到稍微近一点的地区。第三版在凌晨3点左右印刷完毕,这批报纸主要在伦敦发行。这三批报纸的主要差别在头版,因为有时需要跟踪某一事件的最新进展、遇到突发事件,或其他原因,头版内容需要不断更换。以保证伦敦地区的读者读到最及时的新闻。
2.《卫报》
&该报记者有两类:第一类是一般记者,该类记者受编辑指导,编辑根据已掌握的新闻线索,有计划地派一般记者出门采访。这就是编辑指导记者。
第二类是专线记者,负责报道固定的领域。这类记者一般都是专家型记者,对自己所报道的领域非常熟悉。专线记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进行采访,他们一般在行动前告知编辑有什么采访,征求编辑的意见。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记者指导编辑。
九.敬业的英国新闻工作者
&Ian老师介绍了他自己在苏格兰一家晚报当编辑时遇到“洛克比空难”时的反应。
洛克比空难(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航班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发生之时,Ian老师正在参加圣诞晚会,接到报社打来的电话后,Ian立即赶回报社,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立即集合,布置采访工作。由于空难发生在晚上7点钟左右。当天的晚报早已出版,无法报道这一新闻。而第二天的日报则可以抢在晚报之前抓到这条新闻。尽管如此,Ian所在的报社还是决定派人奔赴现场。由于空难发生在晚上,日报的摄影记者拍到的只是在夜幕下的照片,画面极不清晰。而晚报的摄影记者则拍到了第二日天亮时,空难现场的照片,画面质量远远好过日报。而且,随着调查的进展,一些线索逐渐清晰,晚报的新闻内容日报丰富不少。本来晚报在时效上处于劣势,这样一来,劣势反而成了优势。Ian先生特意提到,为了充分报道洛克比空难,那家晚报第二天撤掉了所有广告!
&黑泽女士也介绍了9.11事件发生时,她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电视上看到9.11事件发生之后,黑泽女士立即打电话告知了她儿子(黑泽女士的儿子在BBC的网站工作),当时她儿子正打算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之后,黑泽就再也联系不到她儿子了。事后,黑泽才知道,她儿子在接到她的电话之后立即赶到机场,准备乘飞机去美国。但是由于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禁止飞机在美国降落。黑泽的儿子只得在机场侯机室等了两天,但最终还是没能乘坐民航飞机去美国。最后,BBC租了一架飞机从伦敦飞到了加拿大,黑泽儿子一行人再从加拿大乘车赶到纽约。黑泽女士说,一个新闻记者遇到这种事,所有私人生活都得忘记。
10.如何遣词造句(主讲人:马丁先生)
&写作原则:文章要短小、易读、简单、思路清晰,而且能让读者很快就能读完。因为现代社会,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有时间读长篇大论。几乎所有的编辑都在抱怨版面不够,马丁老师建议编辑们应大胆地删稿。
&1.不要用无意义的、不必要的、复杂或是重复性的词语。
&2.尽量不用被动式
&3.简洁明白让新闻明白易懂。
&4.切记:知识分子能理解长词,但受教育程度欠高的读者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
&5.如果你能够想到一个日常的中文对应语,千万不要用外国词语、科技词语或是行话。
&6.问问自己,这个词复杂吗?有没有一个更简单的替换语。这个短语可否重新排列以使其更清楚。
&7.让每个词体现其价值。对待词语就象对待金钱一样。省一个词就好比省一分钱。
&8.句子应由一个思想或一组相关信息组成。要一针见血。
&9.不要使用暗喻、明喻或其他修辞手法,不过这一点许多报纸做得都不好。
&10.宁愿打破以上任何规则,也不要写任何荒谬的语言。
&马丁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他看到了一个文章的标题是“2 killed by one
bullet(一颗子弹射杀两人)”,他认为这个标题就不如”One bullet kills
two”好。因为毕竟第一个标题用了5个单词,而第二个标题只用了4个单词。
&马丁老师说,英国报纸都不喜欢记者写长文章。如果一个人去报社求职的话,求职信写长了的话,肯定不会被聘用。
11.案例(英国报纸如何组织报道政府公布年度财政预算案主讲人:黑泽女士)
& 在英国,政府每年都要公布该年度的财政预算,而财政预算关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比如说是否要加征某项税等等。英国的一些大报每年都要对这一事件进行大规模的报道,当日,报纸将空出大量版面专门做预算案的报道。报纸一般都会知道政府公布财政预算的大致时间,在此之前,他们将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公布财政预算的当天,一般都是由财政部长向议会宣读年度财政报告,报告一般在下午3点钟开始。电视台一般都会进行现场转播,并有人进行现场评论。报纸要想在竞争中胜过电视,必须在深度上做文章。为此,报纸大都调动大批记者预先联系各阶层人士,在预算案公布的当天,记者将对这些人士进行现场采访,让被访者谈自己对有关政策的看法。尽管预算案公布的政策不会涉及到预先约定要采访的所有人士,但是准备工作必须面面俱到,因为在预算案公布之前,谁也无法预料到预算案的具体内容。这样做会导致一些记者做无用功,他们的一些采访最终不会见报。但是,英国报纸的绩效体系与我们的完全不同,他们的记者不像我们的记者有具体的每月要发稿多少条的任务。
&除了采访各界、各阶层人士之外,报社还会组织人员撰写评论,或者约专家撰写评论。
12.如何做到财经报道人性化(主讲人:黑泽女士)
&在财经报道中,人们经常见到的是枯燥的数字和图表,这就需要作者想方设法使得新闻变得生动一些,使用人性化的手法则是方法之一,黑泽女士举了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问题。
&在英国,一二十年前,大多数已婚妇女呆在家中操持家务而不是去公司上班,而现在情况正好相反,大多数已婚妇女不再只是带孩子、做家务,而是去公司上班。英国的一家调查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目前大约有80%的已婚妇女参加工作。20年前,呆在家里的妇女大都说自己希望能有份工作,而如今,参加工作的妇女们不得不在工作和照顾家庭两头奔波。现在,她们又渴望回家。
&《每日镜报》报道这一调查结果时进行了人性化的处理。他们访问了一个家庭,妻子大约30岁左右,丈夫是一名军人,家里有两个孩子。妻子是一家公司的营销人员,每天下班回家后安顿好两个孩子后,10点钟左右才能与丈夫匆忙弄点饭吃,完了还要处理工作,一般要到12点以后才能睡觉。
&这篇报道的标题就是《她们想回家》,文章在开头出点出了那家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之后,就把笔墨放在了描写那个被访问的家庭之上,并详细描写了那个家庭的日常生活。而且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引用了那名家庭主妇的言辞。更为重要的是,摄影记者拍摄了一张非常生活化的照片——那名漂亮的家庭主妇正在照料两个年幼的孩子吃东西。
另外一个例子说的是联合利华公司为自己的员工设立了一笔养老基金,这笔基金被委托给了一家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该笔基金亏损。为此引发了联合利华公司养老基金与那家基金管理机构之间的官司,案件的标的为1亿3千万英镑。
&《每日镜报》(似乎还是这家报纸)的记者在访问时发现,联合利华公司养老基金的负责人是一名女性,而那家基金管理机构的老板也是一名女性。记者意识到,两个女人之间的一场“战争”远比两家公司之间的官司要吸引人的多。为此,《每日镜报》在交代过这场官司的来龙去脉之后,把主要笔墨集中在了这两个女人的身上。报纸上登出了这两个女人的大幅照片(从她们的着装上就一样能看出两个人的差别来),照片的旁边分别介绍了她们俩的收入、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的情况、爱好、口音、着装打扮等。
&相比之下,《金融时报》就要严肃得多,他们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了案件本身,没有像《每日镜报》那样把主要笔墨放在两名女主角的身上。
13.如何搞好后续报道(主讲人:黑泽女士)
&报纸上几乎所有的新闻都可以被继续用于一篇新闻、一个特写、一张照片、或其他形式用于第二天、下个周、下个月、甚至下一年。
&1.第二天早晨:当天报纸重大新闻的继续篇,描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2.另一面:故事的另一个层面。
&3.固定日期:新闻日记中记录的特定日期所发生的事件。
&4.开场戏:某一重大事件发生前的先行的新闻,通常写于这一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或多天前。
&5.长期的:用特写的形式来检查过去的预测是否发生。
&6.本地的角度:从本地的角度来分析其它城市、其它地区、其它国家发生的新闻事件
&7.特写:某些新闻可被用来做深度特写的素材,而这些特写有时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8.流言(小道消息):某一新闻中关于某个人的闲言碎语。这样的题材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
&9.图片:需要文字的描述或注解。
&10.广告:某一广告是否有它的背景?(比如一个产品做了减价广告,它为什么要减价呢?)
         (以上楷体字部分原文照录培训教师提供的中文材料)
14.苏格兰商业早报(Business A.M)简介 主讲人:Ian先生
&瑞士一家名为“波涅埃”的公司在全欧洲不同的国家经营着14家商业报纸,读者都是一些商人,就连在立陶宛这样不发达的国家也有他们的一份商业报纸,这些报纸都很赚钱。
&几年前,波涅埃公司联合《每日镜报》打算在苏格兰地区出版一份商业报纸。在开头的两年,《每日镜报》的一些人员一边工作一边协助波涅埃公司人员、以及他们高薪从另外一家报纸挖来的人员做前期的准备工作。Ian先生说,前期的准备工作持续了两年之久,做出了一份他所见到过的最详细的调查报告,Ian先生说:“Everything
detail”(事无巨细)。他们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走访了大量的商人(每月走访同一人两次)——即将出版的报纸的可能的读者。他们在调查中发现,那些商人们认为,财经报纸中除了财经新闻之外,几乎不需要其他新闻。
&不久后,镜报公司发生了一起丑闻,波涅埃公司终止了与《每日镜报》的合作。
大约三年前,这份《商业早报》正式出版,立即获得了业内人士以及读者的一致好评。这份报纸有自己的独家新闻、版面好看、文章精彩。但奇怪的是,报纸就是不赚钱。据说,在英国一份新办的报纸要在3年后才能赚钱,在瑞典(或是瑞士,未听清发音)一份新报纸要在5年后才能赚钱。今年对《商业早报》来说是很关键的一年,因为它不能无限期地亏损下去。
这份《商业早报》卖得很贵,95便士一份(大约相当于人民币10元)。《金融时报》每份售价90便士;《泰晤士报》每份售价45便士;《每日镜报》每份售价30便士。
&汤姆逊报团简介:该报团主人汤姆逊生于加拿大,1963年加入英国国籍,1965年受封为爵士。他于20世纪50年代进军英国报业市场,汤姆逊报团一度成为英国战后最大的报团,拥有《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报纸。1981年,汤姆逊报团将《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卖给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其地位有所下降。目前,该报团拥有50多家地方性报纸、50多家杂志,在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等国拥有大量报刊和广播电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务团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