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存还是买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品 须看个人投资喜好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年初买这些产品要悠着点:银行理财产品有流动性 保险产品须看懂合同
  年初,是金融行业最忙的时候,银行忙着拉存款和卖理财产品,而保险行业则是又到了&开门红&的时间,忙着卖保险。金融业在这个时间段繁忙主要是看中了市民们即将到手的年终奖和其他收入,趁大家手头有钱先圈一笔。为了吸引投资者,银行和保险产品都会推出一些收益比较高的产品。不过,在盯着高收益的同时,市民也需要特别注意,以免买错产品,给自己带来麻烦。
  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井喷
  购买时候要注意流动性
  从2014年12月底,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呈现爆发势态,收益超过6%的产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根据普益财富的一周理财产品排行榜,从日到12月26日,该周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为5.15%,超过6%的产品数量为40款。而到了之后一周(日&日),该周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上升到5.29%,超过6%的产品数量为81款,直接翻倍。而本周,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上升到5.22%,超过6%的产品数量为88款。从数据上来看,年末因素对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影响很明显。显然,各家银行都集中在这段时间推出高收益产品,以争取客户。
  不过,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虽然多,但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也不能随心所欲。对于投资者来说,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期限和风险等级等因素,只买对的而非只买收益最高的。
  老高前几天收到银行短信,一款180天的理财产品收益达到6.5%,风险等级也偏低,非常适合他。于是,老高急忙于下午就去了银行,谁知道到了之后才被告知已经卖完了。就在老高有点不乐意的时候,理财经理告诉老高,该行还有一款365天的产品,收益也是6.5%,当时还有额度。如果非要买半年期的产品,收益只有5.7%。当时,老高手头有30万元,如果买的是6.5%的产品,半年收益为9600元左右,如果买的是5.7%的产品,收益则只有8400元左右,相差了1200元。对于这1200元,老高很舍不得。
  在买不到半年期产品后,老高决定要抓住高收益不放,结果买了1年期6.5%的产品,收益能够达到19500元。回家后,老高把这事情跟老伴讲了,结果引发了老两口之间的一顿争吵。原来,老高给儿子买了房子,今年6月底交付,这30万元是房子的装修款。原本打算购买半年期理财产品,到期之后正好拿来装修。结果现在需要1年才到期,也就意味着装修的日期也要延长半年。
  一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介绍,目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十分抢手,一款产品推出之后,可能在一两个小时内就会被卖完,不少投资者对此很纠结。为了抢高收益,有时候会选择一些期限或者风险与自己并不是太匹配的产品,从而引发流动性的问题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问题。建议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先想好这笔钱是否要用,要什么时候用,然后再去选择与时间符合的产品,同时,也要考虑产品风险等级。
  保险开门红冲量可能有误导
  市民买产品一定要看懂合同
  除了银行忙着,保险公司也忙着。一季度&开门红&是全年大戏,也是一场大战役,这场战役打好了,也意味着全年保费收入先解决了一大块。
  一家商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开门红年年办,主要是基于客户手中有钱,买得起保险。同时,客户工作也可能不是太忙,业务员也可以多上门服务。开门红对于保险公司非常重要,该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说,开门红的保费收益要达到全年的30%以上才能算合格,部分公司可以达到40%以上。因为在一些时间,特别是八九月份,天气热,保险很难卖出去。所以在开门红的时候,业务员都是&油门踩到底&的。
  为了多卖点产品,部分不负责的业务员也会通过虚构夸大收益、保障等方式,这些手段都比较常见。去年初,市民林先生在一家国有大型保险公司购买了一款分红险。当时,业务员跟林先生讲,每年缴费1万多元,就可以每年领到1000多元收益,林先生一听数字就激动了,这比存银行、买理财产品强多了。于是,林先生也没有细看合同,爽快地付了1万多元保费。结果,今年的分红通知下来的时候,林先生却发现只有300多元的收益,和当初说好的差了700多元。林先生急了,马上打电话向该公司客服咨询,结果对方表示没有问题,分红金额完全正确。在保险合同单中,林先生找到了当时卖产品给他的业务员的名片,尝试着打过去,结果对方说已经不在这家公司工作了,而且当时也是按照合同介绍的,以后产品有啥问题也不要再找他。林先生感到很郁闷,但是这个时候也说不清楚,只能依照白纸黑字的合同执行。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介绍,以上这种情况是的确是存在的,一些业务员为了冲量,会出现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所以市民在买保险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看合同,这是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依据,而不能听信业务员的一面之词。但凡是业务员说的,都要让他在合同上一项一项指出来,你听清了看懂了再决定买不买。而且根据规定,业务员不能直接告诉客户每年能拿到多少钱,因为保险产品的分红是不固定的,有高有低,这些方面消费者一定要自己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另外,保险产品和其他产品不同,缴费的期限可能长达一二十年,每年都要存入一笔钱,加起来的费用非常多。
凡注有"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稿件,均为浙商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4
此次《措施》贷款方面趋严,名下已拥有一套住房或无住房但有...…
记者昨日专访到了站在这一职业顶端的两位“超级网红”——张...…
24小时热点新闻
通过淘宝、QQ群等途径,花费数元购买“新用户资质”,就可以通过全新账户下单,获得外卖平台的首单减免优惠,全程不超过10分钟,且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2月份浙江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8.5%。11个设区市价格全部上涨,其中杭州、嘉兴和宁波价格分别上涨25.6%、18.4%和10.8%,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2.0、0和0.4个百分点。
现在游客来一趟宁波,到底能买点什么样的伴手礼适合送人或者留作纪念?宁波发展伴手礼经济,还可以发展什么?选定存还是买理财产品 须看个人投资喜好-中新网
选定存还是买理财产品 须看个人投资喜好
  前段时间,记者接到一位邻居的咨询,她刚有一笔10万元的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本来想继续定存的,可是有朋友建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她跑了几家银行,发现不少银行已经把中长期存款利率上浮了10%以上,以5年期存款利率4.75%为例,上浮10%就是5.225%,这就超过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那么,究竟是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存款好呢?
  尽管离三季末小考还有一段时间,但8月份以来,已经陆续有多家股份制银行“迫不及待”地上浮中长期存款利率。光大银行将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由此前的3.75%、4.25%、4.75%,上浮至4.125%、4.675%及5.125%。5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已超过不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事实上,“上浮”的银行不仅有光大银行一家,其他银行,像南京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的中长期存款利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浮。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分析说,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上浮存款利率是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趋势所致。虽多数银行对于中长期存款利率的上浮只是短期优惠政策,但可能是商业银行初步的实验,若效果不错,可能会长期持续。
  与银行存款利率的上行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是在不断下行,虽然每个月底和季末银行都会发行一些短期的高收益产品,但这更多是为了银行揽储的需要,从整体走势来看,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一直在一个下降轨道中运行。虽然我们不时可以看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5%,但全年大部分时间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是处于“4时代”。
  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定期存款具有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点,对于那些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者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反,如果投资者只是短期投资,资金有更加合适的投资渠道,那么选择短期理财产品更加合适。理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资产的合理配置,短期和中长期的理财工具都应该有合理的配置比例,因此投资者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产品,而不是紧盯着收益率去选择产品。
【编辑:黄政平】
>金融频道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存随取的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