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全币种信用卡坑爹还是那个招行全币种信用卡坑爹,兴全或已不是那个兴全

股份制银行里,招行和兴业是最喜欢被拿来比较的两家。早年,招行一枝独秀独领风骚,近几年,兴业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势。两家银行因各自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也各自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拥趸。不可否认的是,招行“零售为王”的模式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中巴认为,近期一些文章的那种拿招行的零售与兴业的零售相比,进而得出兴业弱于招行的结论的分析方法并不科学,因为这无异于拿招行的强项与兴业的弱项相比,且不说兴业依靠自身的特色业务取得了漂亮的业绩,但就银行经营模式来说,零售也不就一定是银行唯一的出路。招行PK兴业:零售与同业业务的较量印象里,招行与兴业的发展模式是“互逆”的:招行以零售业务为主,轻资产而重负债,也就是主要依靠吸纳客户存款为主;而兴业是以同业业务为主,轻负债而重资产,依靠先寻找需要钱的项目再放贷的方式获利。中巴护城河模型银行分析板块在本周着重研究了银行的业务竞争能力。上述观点在两家银行的业务竞争能力上也能得到佐证。招行业务竞争能力分析一览图(部分)兴业业务竞争能力分析一览图(部分)由图可以看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一、从零售看(主要看负债端的个人存款和资产端的个人贷款)1、& 从负债端来看,招行的个人存款(包含活期和定期)占比达到了23.19%,而兴业的个人存款占比为6.13%。也就是说,从负债端来看,招行稳胜兴业。2、& 从资产端看,招行个人贷款占比为25.93%,而兴业这一数据为12.33%,仍落后于招行。二、从同业业务看(主要看负债端的同业存款、卖出回购,和资产端的同业借款、买入返售)1、& 在负债端,招行同业存款占比10.03%,卖出回购2.97%,两者之和为13%。兴业同业存款占比30.03%,卖出回购2.92%,两者之和为32.95%。兴业胜于招行。2、& 在资产端,招行同业借款占比为1.73%,买入返售占比为4.69%。兴业同业借款占比为0.92%,买入返售占比为0.46%。两项指标上均落后于招行。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招行和兴业最大区别在于招行更注重于零售业务,而兴业更专注于同业业务。零售为主与同业为主的优缺点在回答本文标题里的那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零售业务和同业业务的区别在哪,以及它们各自拥有什么优缺点?不难理解的是,强调零售业务的银行,必然对营业网点、人员配置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招行的零售业务能力虽强,但如果资产配置能力没有与之匹配,其中产生的利息成本只能由银行承担,这样就势必会造成银行经营效率低、成本收入比高的局面;而以兴业为代表的同业业务为主的银行,本身具备极强的资产配置能力,再负债,收入成本相对稳定,风险更小点。先解释下,成本收入比是衡量一家银行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指标。在计算上,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一般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但成本的减少是有限度,最好在一定的稳定的区间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这个方面讲,强调零售的招行就没有兴业有优势。我们从数据图上也能看出这一点。可以看出,招行的成本收入比为28.01%,高于兴业的23.39%。也就是说,在成本收入比上,兴业优于招行。那么,是不是就是说兴业的发展模式就没有弊端呢?并不是。主要根源在于同业业务受利率影响非常大。明显的例子是在今年以来经济整体形势下滑的大背景下,一系列金融监管措施的出台,尤其是不对称加息的影响,都造成了兴业利息成本的上升。关于这一点,我们在& 做过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零售是银行的唯一出路吗?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招行在零售业务上的优势是否可以持续?很多人喜欢将拿招行与巴菲特的“心头好”富国银行相比,甚至称招行为“中国版的富国银行”。确实,长期以来,富国银行在贷款,尤其是房贷方面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巴菲特“要成功,就跟成功者学”的说法,招行只要跟着前辈富国银行走,应该就不会“跑偏”。但问题是,在投资里,往往没有绝对且一成不变的真理(何况最近富国银行也被曝光了“账户丑闻”),撇开国情、盈利模式、管理层等因素不谈,招行目前在零售业务上积累的强大实力与丰富经验,更多是以时间换取的,技术、专业含量并不高,而且银行零售业务做得好,主要是传达给用户的服务体验好,在这一点上,互联网金融明显比传统银行更具优势。而另一方面,像兴业银行这种,其走同业业务的路线,本身不需要足够长的时间积累,且专业含量更高,在一定时期内,互联网金融是无法赶上的,更不要说超越了。结语零售并非银行的唯一出路。一家好的银行,应该是在对自身有清晰明确的定位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业务,并将之做大最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最后,让我们重温巴菲特对于优秀银行的两大标准:一是有非常出色的管理层,二是拥有行业中更好的盈利模式、客户基础和成本优势。本文版权归“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所有
文/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7.11.27 文/ 刘怡心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7.11.27 文/ 张少华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7.11.27 文/ 徐寒飞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7.11.27 文/ 明明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7.11.27招行和兴业的全面差距
我的图书馆
招行和兴业的全面差距
自10多天前”股份制银行经营分化加速(二)”发表以来,越来越多球友关注银行的”负债结构”,该文章中也提到”负债结构”对银行的影响远比”负债成本”来的大,众多球友纷纷整理许多数据和用更多元化角度探讨各银行在负债端的竞争优势,招行和兴业的估值也更加扩大。 善也,雪球上许多行业都有球友极为精辟的见解,但过去银行股的分析多沦为个人的”误解”,当下雪球上的银行股分析正逐渐向专业的方向前进,更加专注银行的长期竞争优势而非短期财报调整的数据,部分银行的牛市正在悄悄到来。 银行经过过去几年的无序生长导致了许多金融乱象,为了追求规模扩张吸收短期负债投放到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和资管计划,在央行引导利率下行周期短期负债成本下降,似乎还看不出风险在哪里。但央行透过定向降准、SLF和MLF而非全面降准来释放流动性就是希望资金不要脱实向虚,现在央行收紧流动性下,资金期限错配的流动性和利率风险同时出现,而银行流出大量的资金投向理财产品和资管计划也造成了资产荒和风险无法控管的问题,未来银行业将回到”商业银行”该有的发展模式。 今天就举招行和兴业来谈谈过去几年银行业的无序增长,兴业可以说是变成一半商业银行一半投资银行,并非否定他的业务,而是商银和投银的风险隔离一直是全球银行都做不好的事情,投银的发展模式更依赖杠杆和金融产品创新,商银的发展则更着重在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 下表是招商和兴业过去5年来平均计息负债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两间银行的负债规模相当,2016年中兴业的负债规模更是反超招行,但兴业在2016上半年的平均存款已经低于2015年,负债端的发展已经全面依靠同业、债券和央行释放的流动性。
下表可以看出即使是股份行里面最会吸收存款的招行过去几年的存款增速也低于负债的增速,一直到这两年招行放弃规模增长两者的差距才没有持续扩大,这两年还是依靠同业存单和央行借款来弥补负债端的需求。 至于兴业的部分,存款已经出现停滞甚至收缩的趋势,大量依靠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和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其中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实际上会让各金融机构之间的流动性绑在一起,这是央行和监管机构所不乐见的,一但有一间银行经营不善,就会拖垮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在海外的商业银行也会有所谓的同业负债,但大多是为了头寸平仓和资金清算需求,像中国如此利用同业来提供流动性是个特例。
下表可以看出,经过几年的发展,招行和兴业的负债端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间银行,这也是老衲过去几篇文章不断强调的,股份制银行的经营分化在加速,招行三年来的存款占比稳定维持在7成多,兴业的存款占比则不断下滑。 这究竟会有什么影响? 除了之前提到的负债资产期限错配导致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外,存款利率不断下滑导致了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新格局。老衲对保险业也有深入的研究,正是存款利率下滑和保单预定利率的黄金交叉,让这几年保险行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银行要吸收存款的难度不断提高,保险行业透过购买银行的特别股、金融债和同业资金提供来实现盈利,而吸收存款能力较弱的银行则被迫接受保险公司的高成本资金。
下表可以看出招行不但在存款成本低于兴业,包括同业、债券和央行借款的成本都低于兴业。在相近的负债和资产规模下,兴业要维持相同的ROA必须将资金投放到更高收益的项目,但在各家银行保险公司拼命寻找优质资产的背景下,收益往往无法覆盖资产的风险,这是未来几年银行业最大的隐忧。 且今年一季度央行收紧流动性后,Shibor持续维持高位,从刚出炉的平安银行一季报也可以看出同业相关负债成的提高侵蚀了利润,更限制规模的扩张。
或许球友会有疑问,居民金融资产配置转向,使银行取得存款困难,那招行也势必受到冲击。为何与兴业的差距会拉开? 看完下面的表或许能为各位球友解惑,就如之前文章”股份制银行经营分化加速(一)”中提到的,招行的零售业务已经全面领先各股份行,其中2016年代理保险保费达1525亿,收入达51亿。而兴业在2015年保险产品销售才129亿元,这两间银行的零售实力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如今中国银行业资产端面临优质客户金融脱媒,负债端面临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多元化和监管去杠杆,未来3~5年的经营分化正在加速。 正如马蔚华当年说的,不发展批发业务,你眼前没有饭吃;不发展零售业务,你将来没有饭吃。
声明:本人所在机构持有招商银行股票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为什么中国的指数基金比美国贵
摘要:分析一下中国指数基金比美国贵的原因。
1、为什么美国市场指数基金发展势头猛?
美国市场跟中国市场不一致,美国市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美国市场专门玩短线的散户很少,这样的散户可能被消灭了。美国市场以机构投资者居多,养老金和保险等长线投资者为主,机构和机构玩就是互相摸口袋,今天可能你赚钱我赔钱,明天可能就反过来我赚钱你赔钱,机构很难长期持续战胜别的机构,所以指数基金就在美国市场非常有效,省时省力。我只要买入指数基金,我就能取得平均水平。
2、为什么美国市场指数基金费率比中国市场便宜?
美国市场指数基金也是马太效应,几个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占据主导,规模越大,可能申购赎回冲击就越小,跟踪就越有效,所花费的管理成本就越低,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腾讯的微信,微信多一个用户的很低,可能用户越多得到反馈越多,越来越好用,形成一个正向激励。大公司规模大,流动性好,费率还低,小公司只能要么费用更低,要么另寻出路。
此外美国市场的指数基金可以出借部分持有的股票获取,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原先向基金投资者收取的管理费我降低没有问题,反正我还能有出租。
国内融资融券市场大家也都清楚,机制不完善,很多时候明明某些股票价格虚高,但是我们发现想要融券做空的时候没有股票,大部分持股都是在大股东手里,也根本不敢做空。
国内偏股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都不能和海外的部分基金一样出借持有的股票而取得收入,国内只有黄金ETF可以进行黄金租赁业务,出借部分持有的黄金给黄金生产经营性企业或是金融机构,获取租金而分摊一部分管理费。这等于国内偏股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无形中比国外指数基金少了一笔收入。
因为国内市场不完善导致偏股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不能取得租金,国内基金成本比国外基金高。
第三、部分国内投资者也不待见低费率指数基金。
国内很多投资者整天嚷嚷国内基金费率高,我今年陆陆续续说过的沪深300ETF(510310)和ETF的(110020)因为推出时候比较晚,规模小一点,所以基金公司就把这两个从沪深300ETF基金的主流费率0.5%主动降低60%到0.2%来吸引投资者投资。
但是个别人就说了,这个易方达的沪深300ETF流动性差,我还是不买。基金公司本来降低费用就是刺激规模的,说实话降低六成费率到了0.2%已经是在国内比较惊人的费率了,比大部分货币基金管理费都低,国内货币基金管理费区间在0.25%-0.33%之间,比如余额宝管理费是0.3%,而且这每年0.2%的管理费还是不能和国外基金一样取得出租收入下收取的。
人家就是因为规模小降低费率来鼓励持有扩大规模,部分投资者想要的是流动性好还要管理费低,你咋不上天。有了易方达的这个沪深300ETF基金的例子,还有天弘基金这个例子,天弘基金有个容易宝系列的指数基金,沪深300和中证500费率也极低,赎回费万5,这费用也就其余基金公司相应产品的十分之一,剩余十多个行业指数管理费也比其他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平均水平要低,现在你才咋着,天弘的一堆指数基金隔三差五被媒体报道说快要清盘了。
有了这些降低费率却不讨好,其他基金公司也都看到了,降低费用没啥用,规模大不了,降低费用还少收管理费了,也就不会想这个降低费用办法了。
基金公司好意降低管理费,你们不待见,还说整天说管理费贵怪谁,我反正不知道。当然这部分投资者是极其个别的,为什么?因为大部分基金投资者都不知道易方达沪深300ETF和联接基金管理费降低了60%,也不清楚天弘基金容易宝系列的指数基金相应费用比较低。
&↑↑↑点击上方“岩利基金”,订阅更多内容!一、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1供应链金融兴起的时代背景供应链金融起源来自于供应链管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强调“6R”,即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从而并使总成本最小。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地区、国家、产业、公司之间的隔离逐步打破,大企业与强国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优势地位,而落...&刚办完离婚手续的夫妻手牵着手去售楼处,更多的人还在离婚登记处排队拿号,还有更多的人排队抢购房子。这样的故事在这个年代,荒诞而又真实的上演着。他们&幸福&的成为房奴,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背负着数百万的房贷,憧憬着更高的房价带来的富足。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中国居民家庭每年负担的房贷还款金额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下,而到2015年则上升至28%,2016...&美经济学家: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暗淡无光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近日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和世界报业辛迪加发表了题为“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暗淡无光”的文章,有力地驳斥了所谓中国经济崩溃论。他认为,中国有战略、财力和决心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将发展成为以服务业为主的消费型社会,同时能够成功规避周期性危机。  文章说,假设像一些人预测的那样,中国经济增长降至极低水平乃至负增长...&
公众号推荐
欢迎您订阅“宫旭家庭理财工作室”,是一家
嘉实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是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
原创财经撰稿人,给大家带来最及时资讯、最
以介绍佛山地区房地产行业为主,内容涵盖国
致力于为客人提供最有价值的房产及投资信息
探究其内在意义、价值和规律,力争成为集国
江苏省律师协会官方公众号,发布行业最新动
政府监管,券商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平
《天津早晨》节目是天津经济广播一档直播民
炒股有规律,入市先学习!抓趋势、找热点、聊聊对兴业银行的看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聊聊对兴业银行的看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行全币种信用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