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金企业出海东南亚,为什么首选东南亚

中国互金企业出海,为什么首选东南亚?中国互金企业出海,为什么首选东南亚?亿欧网百家号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越来越多的互金巨头正试图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输出到国外市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互金企业们纷纷出海扩张,移动支付、现金贷等持续加大海外布局。然而,海外市场看似繁花似锦,实则遍布风浪暗礁。那些向着海外广阔市场扬帆出海的互金企业们将遭遇哪些风浪和暗礁,又将如何收获成功呢?支付与现金贷:互金出海的两大领域国内互联网金融业态众多,移动支付、互联网投资理财、互联网保险、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众筹等业态均在不断规范中蓬勃发展。但目前出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集中在支付和现金贷这两大领域。一方面,在国内移动支付用户和场景均接近饱和的情况下,近两年,中国移动支付企业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尤其是2017年,堪称中国移动支付的出海年、全球移动支付的中国年,支付宝、微信、苏宁支付等行业巨头纷纷加大海外支付布局。例如,支付宝从2016年11月以来,先后投资、收购了Paytm(印度)、Asced Money(泰国)、Mynt(菲律宾)、Kakao Pay(韩国)、Hello Pay(新加坡)、Money Gran(美国)、支付宝HK等支付机构。与支付宝收购牌照的策略不同,微信支付跟随国内游客的脚步,在东南亚、东亚、欧洲、美国等地区进行消费场景的布局,主要为国内游客提供购物支付服务。苏宁支付则将移动支付业务的布局重点放在了香港、日本等地区。另一方面,在国内监管不断趋严的情况下,国内现金贷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印尼、菲律宾等消费金融业务不发达的东南亚国家,快速输出成熟的现金贷商业模式。业内人士戏称,“仿佛一夜之间,东南亚全是中国现金贷公司”。捷信、宜信等消费金融巨头更是早已深耕东南亚市场,其中,捷信在东南亚有超过8000家网点,主要为中国手机商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渠道和分期服务。此外,以陆金所国际、凤凰金融国际站等为代表的平台,也在财富管理领域拓展海外市场。东南亚:互金出海的主要地域选择梳理国内互金企业的出海路径,可以发现,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海外布局的重点,尤其是现金贷企业的海外布局,更是绝大多数集中于东南亚地区。以支付宝为例,其大部分的海外布局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参见表1)。为什么东南亚会成为中国互金企业出海的重点区域,分析下来,不外乎以下四点原因:首先是庞大人口基数带来众多的潜在用户。目前全球人口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14亿)、印度(13亿)、美国(3.2亿)、印尼(2.5亿)和巴西(2亿)。其中,在美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少用到现金或移动支付,几乎人人都用信用卡,移动支付难以普及;而在巴西,当地经济波动大,外国企业在巴西投资风险比较大,国内有两家著名的手机厂商就在巴西遭遇了溃败。因此,除了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的中国,人口数量庞大的印度、印尼等东南亚、南亚国家成了首选。而且,东南亚地区新兴群体占大多数,东南亚地区11国6亿人口,70%以上都是年轻人。这样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市场,对于新兴的经济事物会有更好的接受度,而且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大量中产家庭会伴生,也能够带来更多的优质客户。其次,东南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中国的移动支付领先全球已经证明,越是信用卡普及的国家,移动支付普及越难。因此,中国互金企业出海,并不首先考虑欧美发达国家,而是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发展中国家。IMF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印度、泰国的GDP分别为10.98万亿美元、2.09万亿美元和3953亿美元;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1617美元和5742美元。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给了互联网金融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次,互联网急速发展带来丰富的流量红利。国内互金企业的集中“出海潮”折射出国内市场流量红利耗尽、竞争愈演愈烈的厮杀境况,互金企业在国内的盈利和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而东南亚是全球移动通讯发展最快的一个地区,预计到2020年,东南亚智能机用户将超过2.57亿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互联网金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东南亚对于互金行业来说正处于发展红利期,国内的头部平台通过复制自身成功经验,在东南亚可以快速跑马圈地。最后,传统金融覆盖不足带来了个人金融服务需求缺口。相比国内,东南亚地区金融服务辐射范围及覆盖率相对较低,除了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力相对原始,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国内互金平台走出去提供了新战场、新前景。举例来说,印尼现有的2.6亿人口中,仅有6%的人口有信用卡,但当地居民消费多于储蓄,借贷需求较高;柬埔寨的1500多万人口中,拥有银行账户的约为17%,信用卡普及率不到0.3%,但却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拥有智能手机;越南的信用卡普及率也仅为2%-5%。匮乏的金融服务与较高的智能手机拥有量,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会。对于在红利耗尽与监管趋严中备受煎熬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东南亚市场简直就是一块肥肉。监管与环境:互金出海的两大挑战不能否认,国内互金企业出海选择东南亚市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方向找对了,并不意味国内互金企业一定能在东南亚取得成功。下述两个因素或将影响出海的互金企业能否在东南亚取得成功。首先是监管方面的原因。东南亚地区虽然人口众多,但分属11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的监管取向和政策都不一样(参见表2)。部分东南亚国家的金融监管严格程度堪比美国,如柬埔寨中央银行限制全国国立和私立金融机构向借贷人提供贷款服务的年利息最高只能达到18%,印度尼西亚规定金融科技借贷公司放贷利率不能超过2周回购利率的7倍。而我国的监管要求是年利息最高不能超过36%。牌照也是中国互金企业进军东南亚面临的一个监管难题。如在印尼申请现金贷牌照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注册实缴资本要5000万元以上。其次是经济社会环境与国内大不相同。一方面,东南亚地区电商发展仍处于初期,移动支付基础薄弱。目前,东南亚地区的电商的渗透率仅为3%,大部分居民购物仍然是通过线下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支付的发展基础薄弱。如印尼电商交易支付方式中,网络支付仅占1.5%。另一方面,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征信体系不完备,风控所需的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东南亚地区,除新加坡外,大部分国家的央行征信系统覆盖人群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在电商、移动支付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在国内大行其道的大数据风控也面临数据获取的难题。监管政策与社会经济环境两方面的差异,已经成为横在国内互金企业在东南亚快速发展的两大拦路虎。谁能在海外市场分一杯羹?虽有拦路虎,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国内互金企业都无法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那怎样才能真正在海外市场分一杯羹呢?成功的关键仍需回归到中国金融科技自身的价值。自2013年余额宝推出开始,中国互金行业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多元,有创业者成为明星,有风险投资人赚了大钱,有平台跑路,也有独角兽上市。滚滚大潮中,中国互联网金融为老百姓带来了便捷,也提高了金融效率。而互金出海,是为当地居民带来真正价值,还是无穷无尽的高利贷,或五花八门的监管套利;是把在中国无法生存的模式、产品推广到海外,还是踏踏实实地服务当地的老百姓,这些是决定国内互金企业能否真正走出国门的关键。毕竟,再华丽的故事,如果不带来真正的价值,最终都难以自圆其说。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亿欧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亿欧: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中国互金企业出海,为什么首选东南亚?
作者:石大龙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越来越多的互金巨头正试图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输出到国外市场。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互金企业们纷纷出海扩张,移动支付、现金贷等持续加大海外布局。然而,海外市场看似繁花似锦,实则遍布风浪暗礁。那些向着海外广阔市场扬帆出海的互金企业们将遭遇哪些风浪和暗礁,又将如何收获成功呢?
支付与现金贷:互金出海的两大领域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态众多,移动支付、互联网投资理财、互联网保险、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众筹等业态均在不断规范中蓬勃发展。但目前出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集中在支付和现金贷这两大领域。
一方面,在国内移动支付用户和场景均接近饱和的情况下,近两年,中国移动支付企业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尤其是2017年,堪称中国移动支付的出海年、全球移动支付的中国年,支付宝、微信、苏宁支付等行业巨头纷纷加大海外支付布局。
例如,支付宝从2016年11月以来,先后投资、收购了Paytm(印度)、Asced Money(泰国)、Mynt(菲律宾)、Kakao Pay(韩国)、Hello Pay(新加坡)、Money Gran(美国)、支付宝HK等支付机构。与支付宝收购牌照的策略不同,微信支付跟随国内游客的脚步,在东南亚、东亚、欧洲、美国等地区进行消费场景的布局,主要为国内游客提供购物支付服务。苏宁支付则将移动支付业务的布局重点放在了香港、日本等地区。
另一方面,在国内监管不断趋严的情况下,国内现金贷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印尼、菲律宾等消费金融业务不发达的东南亚国家,快速输出成熟的现金贷商业模式。业内人士戏称,“仿佛一夜之间,东南亚全是中国现金贷公司”。捷信、宜信等消费金融巨头更是早已深耕东南亚市场,其中,捷信在东南亚有超过8000家网点,主要为中国手机商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渠道和分期服务。
此外,以陆金所国际、凤凰金融国际站等为代表的平台,也在财富管理领域拓展海外市场。
东南亚:互金出海的主要地域选择
梳理国内互金企业的出海路径,可以发现,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海外布局的重点,尤其是现金贷企业的海外布局,更是绝大多数集中于东南亚地区。以支付宝为例,其大部分的海外布局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参见表1)。
为什么东南亚会成为中国互金企业出海的重点区域,分析下来,不外乎以下四点原因:
首先是庞大人口基数带来众多的潜在用户。目前全球人口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14亿)、印度(13亿)、美国(3.2亿)、印尼(2.5亿)和巴西(2亿)。其中,在美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少用到现金或移动支付,几乎人人都用信用卡,移动支付难以普及;而在巴西,当地经济波动大,外国企业在巴西投资风险比较大,国内有两家著名的手机厂商就在巴西遭遇了溃败。
因此,除了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的中国,人口数量庞大的印度、印尼等东南亚、南亚国家成了首选。而且,东南亚地区新兴群体占大多数,东南亚地区11国6亿人口,70% 以上都是年轻人。这样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市场,对于新兴的经济事物会有更好的接受度,而且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大量中产家庭会伴生,也能够带来更多的优质客户。
其次,东南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中国的移动支付领先全球已经证明,越是信用卡普及的国家,移动支付普及越难。因此,中国互金企业出海,并不首先考虑欧美发达国家,而是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发展中国家。IMF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印度、泰国的GDP分别为10.98万亿美元、2.09万亿美元和3953亿美元;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1617美元和5742美元。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给了互联网金融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次,互联网急速发展带来丰富的流量红利。国内互金企业的集中“出海潮”折射出国内市场流量红利耗尽、竞争愈演愈烈的厮杀境况,互金企业在国内的盈利和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而东南亚是全球移动通讯发展最快的一个地区,预计到2020年,东南亚智能机用户将超过2.57亿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互联网金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东南亚对于互金行业来说正处于发展红利期,国内的头部平台通过复制自身成功经验,在东南亚可以快速跑马圈地。
最后,传统金融覆盖不足带来了个人金融服务需求缺口。相比国内,东南亚地区金融服务辐射范围及覆盖率相对较低,除了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力相对原始,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国内互金平台走出去提供了新战场、新前景。
举例来说,印尼现有的2.6亿人口中,仅有6%的人口有信用卡,但当地居民消费多于储蓄,借贷需求较高;柬埔寨的1500多万人口中,拥有银行账户的约为17%,信用卡普及率不到0.3%,但却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拥有智能手机;越南的信用卡普及率也仅为2%-5%。
匮乏的金融服务与较高的智能手机拥有量,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会。对于在红利耗尽与监管趋严中备受煎熬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东南亚市场简直就是一块肥肉。
监管与环境:互金出海的两大挑战
不能否认,国内互金企业出海选择东南亚市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方向找对了,并不意味国内互金企业一定能在东南亚取得成功。下述两个因素或将影响出海的互金企业能否在东南亚取得成功。
首先是监管方面的原因。东南亚地区虽然人口众多,但分属11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的监管取向和政策都不一样(参见表2)。部分东南亚国家的金融监管严格程度堪比美国,如柬埔寨中央银行限制全国国立和私立金融机构向借贷人提供贷款服务的年利息最高只能达到18%,印度尼西亚规定金融科技借贷公司放贷利率不能超过2周回购利率的7倍。而我国的监管要求是年利息最高不能超过36%。牌照也是中国互金企业进军东南亚面临的一个监管难题。如在印尼申请现金贷牌照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注册实缴资本要5000万元以上。
其次是经济社会环境与国内大不相同。一方面,东南亚地区电商发展仍处于初期,移动支付基础薄弱。目前,东南亚地区的电商的渗透率仅为3%,大部分居民购物仍然是通过线下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支付的发展基础薄弱。如印尼电商交易支付方式中,网络支付仅占1.5%。另一方面,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征信体系不完备,风控所需的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东南亚地区,除新加坡外,大部分国家的央行征信系统覆盖人群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在电商、移动支付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在国内大行其道的大数据风控也面临数据获取的难题。
监管政策与社会经济环境两方面的差异,已经成为横在国内互金企业在东南亚快速发展的两大拦路虎。
谁能在海外市场分一杯羹?
虽有拦路虎,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国内互金企业都无法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那怎样才能真正在海外市场分一杯羹呢?
成功的关键仍需回归到中国金融科技自身的价值。
自2013年余额宝推出开始,中国互金行业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多元,有创业者成为明星,有风险投资人赚了大钱,有平台跑路,也有独角兽上市。
滚滚大潮中,中国互联网金融为老百姓带来了便捷,也提高了金融效率。而互金出海,是为当地居民带来真正价值,还是无穷无尽的高利贷,或五花八门的监管套利;是把在中国无法生存的模式、产品推广到海外,还是踏踏实实地服务当地的老百姓,这些是决定国内互金企业能否真正走出国门的关键。
毕竟,再华丽的故事,如果不带来真正的价值,最终都难以自圆其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阿里巴巴和亚马逊阴影之下,东南亚电商市场如何快速发展阿里巴巴和亚马逊阴影之下,东南亚电商市场如何快速发展网胜互联百家号科技博客Tech In Asia本周刊文称,东南亚规模庞大的电商市场正在吸引亚马逊、阿里巴巴和京东等巨头的参与。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东南亚本土的电商公司仍能找到生存空间并取得快速发展。那么,这些公司是如何做到的?以下为文章全文:每天,电商市场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行业内的竞争者们利用商品定价算法来挑战对手。大公司通常更激进。它们给予商品大幅折扣,以挤压小型竞争对手。然而,在大平台的舞台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平行宇宙”。这其中有许多规模较小的电商公司。这些公司不仅生存下来,还在快速发展。这也表明,在东南亚一个不太引人关注的角落里,机会依然存在。快速发展的电商创业公司在越南,罗伊克·高迪亚(Loic Gautier)正在策划他的下一步行动。他是Leflair的创始人及CEO。该网站以很高的折扣,面向中上阶层消费者销售品牌商品。该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快。每个月,Leflair的销售额都能增长10%,推动2017年业绩同比翻番。高迪亚还提供了更多数据:-消费者平均支出:80美元-月访问量:100万-年化营收:去年底已超过1000万美元-获得投资:500万美元-营销预算:约占营收的10%对于这家刚刚成立3年,面向越南消费者的公司来说,这些数字不算坏,但任何获得风投投资的公司都可以轻松做到这点。如果忽略单位经济,通过巨额投入,它们可以快速提高营收。不过高迪亚表示,Leflair不会这样做。他表示:“推广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成本会低很多,尤其是当我们将这些商品打五折时。”越南市场不再可怕属于东南亚电商创业公司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随着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将几乎无限多的资源注入这个市场,今天才开始创业的创业者们似乎注定将走向破产。然而对于几年前就已进入这个行业的公司来说,好日子似乎还在前面。市场增长空间很大:东南亚的电商市场略微落后于印度,与中国相比差距更大。根据比价网站iPrice的报告,在东南亚内部,各国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异。iPrice从Lazada等电商平台收集匿名化处理的数据。新加坡尽管是个很小的市场,但消费者购物车规模却在东南亚电商行业处于领先。越南的市场很庞大,但消费者购物车规模和信用卡的使用情况要落后于邻国。高迪亚注意到:“对投资者来说,越南看起来相对可怕。投向越南的资金不是很多。”不过,他仍然充分相信越南市场的潜力,并在胡志明市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对于印尼,高迪亚认为,这个市场正在饱和。“3年前,人们开始热衷于到印尼去。但现在,他们意识到在那里做生意并不是很好。获客成本变得非常高。”确实,越南市场或许正在升温。P2P电商平台Lozi已吸引了数百万注册用户。去年底,该公司完成了由新加坡投资机构Rekanext Capital Partners领投的一轮融资。随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对越南的另一家公司Tiki.vn进行了投资。Tiki.vn是越南最主要的电商平台之一。预计市场还将出现更多的整合。东南亚的电商蓝海关于如何对市场进行细分,以国家来划分是一种方法,而以商业模式来划分是另一种。作为Lazada前商业开发经理,高迪亚对于在线平台的缺陷有直观的了解:1、高端品牌花费数百万美元去打造品牌认知度。因此,这些公司不希望将产品放到电商平台,认为这可能会不利于品牌价值。电商平台通常销售价格不到10美元的商品。2、如果想要通过电商渠道去卖货,那么企业通常需要建立完整的电商团队。3、高端商户常常不喜欢电商平台,因为平台销售所谓的“灰色市场商品”,这影响了它们的收入。然而,电商平台可以从每笔交易中收取费用,因此没有动力去打击此类商品。Leflair通过闪购模式去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与品牌或官方经销商直接合作,以大幅折扣去销售淡季商品。品牌只需将商品交给Leflair,而后者将负责剩下的所有工作。在东南亚市场,闪购模式可能很有竞争力。不过,如果希望出现类似中国唯品会或法国Vente-Privee的公司,那么东南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加坡的Reebonz是当地的奢侈品闪购先驱,成立于2009年。2016年,该公司的营收为1.32亿美元,亏损为1400万美元。尽管营收同比仅增长1%,但亏损下降了3/4。在印尼,闪购网站VIP Plaza的数据却不是那么乐观。该公司发布的新加坡子公司的2016年财务数据显示:-营收:4.13亿美元-亏损:310万美元-营销成本:130万美元Reebonz和VIP Plaza都没有就本文置评。除了闪购之外,其他商业模式也在争夺自身的生存空间。P2P电商平台Carousell是新加坡iOS端排名第一的购物应用,但刚刚开始实现盈利。端到端的电商公司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长速度很快。近期,NSI Ventures投资了多家这样的公司:Grain的营收增长接近4倍,而Love Bonito的营收实现了翻番。以移动端为中心的时尚电商平台也在发展。新加坡的Zilingo在这个领域保持领先。该公司获得了1700万美元投资,投资方中还包括红杉这样的顶级风投。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某些电商创业公司,例如上文提到的iPrice和返现服务Shopback,从电商平台的发展中直接受益。这两家公司的增长速度都很快。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iPrice的月访问量在两年内增长了近5倍。而Shopback则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iPrice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马特奥·苏托(Matteo Sutto)表示:“除非你拥有数十亿美元可以投资,从而与Lazada、Shopee和京东在同一市场中竞争,否则就需要寻找差异化的战场。”在美国,在线个人造型服务Stitch Fix面对亚马逊的压力获得了成功。该公司提供完全不同的购物体验。2017年,这家公司实现了上市,并获得了近10亿美元的收入。大型帝国的反击在创业公司快速前进的过程中,巨头企业也没有停滞不前。Lazada正在学习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经验,补足其电商平台的弱点。例如,Lazada正在拓展面向商户的工具包,提供的服务包括物流、店面设计和本地语言翻译等。此外,该公司还与苹果和三星等知名品牌,以及美妆专家雅诗兰黛和兰芝等公司达成了合作。与此同时,Lazada给予高端品牌特别待遇。该公司发言人表示:“利用Lazada官方商店的概念,品牌可以用符合自身定位和形象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商品。”因此,东南亚电商行业的拉锯战仍在激烈进行中。(编译/陈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网胜互联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诚信通托管,阿里巴巴店铺装修,小秘书托管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国内互金公司“逐鹿”东南亚 分析师:“出海”并没有想象中简单_网易财经
国内互金公司“逐鹿”东南亚 分析师:“出海”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国内互金公司“逐鹿”东南亚 分析师:“出海”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华夏时报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伴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热度逐步降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东南亚,以寻求更大的市场。10月18日,融360发布的报告指出,其中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成为备受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青睐的热点。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互联网金融平台拓展海外业务的方式主要有:一、收购当地公司;二、在当地设立子公司;三、与当地公司合作,通过合作方式展业。对此,融360网贷评级分析师吕佳琦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1、监管套利。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日益趋严,牌照化成了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公司合规成本上升、收益收窄,而东南亚在互联网金融这块的法律法规建设也在起步阶段,各方面的规定没有这么严格;2、市场潜力。3、门槛较低。互联网金融公司在风控和运营方面的打法已经在国内市场得到了一定的检验,公司走向东南亚无需从零开始。吕佳琦还进一步分析指出,即便目前出海的方式种类繁多各有千秋,但前景最好的方式是优先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与当地公司合作,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提供最能满足当地客户投融资需求的服务。不过,融360方面亦表示,“出海”并没有想象中简单,比如征信环境更差,风控需设面审环节;从机构拿资金比国内还难;借款人投资人获客成本远远高于国内;高管基因决定出海成败等。互金公司“逐鹿”东南亚这两年来,海外布局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趋势。《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备受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布局的重要地方。比如今年7月陆金所宣布在新加坡成立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10月PINTEC集团也在新加坡成立金融科技公司PIVOT,面向东南亚地区推广数字化财富管理及智能投顾技术服务;而新联在线更是在新加坡、柬埔寨、菲律宾均设立独立运营公司等等。根据融360网贷评级组根据数据统计也发现,最受欢迎的国家是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其次是菲律宾和越南。对此,融360网贷评级组调研认为,较低的金融覆盖率和较大的增长空间,是吸引国内互金公司走向东南亚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由于国情的不同,海外布局并非易事, 除了因为政策差异导致的风险之外,东南亚各国在金融环境、人文化境、外汇管制、法律体系等方面都各有不同,网贷公司想要布局海外,还得先考虑风险因素。“东南亚国家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监管政策并不全面,很多国家甚至连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机构都没有特别规定,水平大概相当于国内5、6年前的水平。吕佳琦分析指出,而关于国内平台在出海时要如何考虑各国监管因素以及如何了解各国政策。新联在线COO陈智诚也表示,在征战海外市场时,各平台要结合各国不同的监管政策来修改自己的运营模式及技术开发来迎合市场。对比国内互金发展这一年,政策先是限制标的额度,再是要求上线银行存管,接着还有禁止债转等各项监管要求。想必国内平台已经学会了如何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动而改变平台运营模式。对于各平台而言,加大了海外扩展市场的灵活性。融360方面还进一步坦言,各国不同的监管要求也会影响到网贷平台推广海外业务的营收。此外,外汇管制风险,也是各平台拓展海外业务中影响较大的风险;由于外汇管制的影响,海内外资金资产无法流通,平台无法将海外低成本的资金引入到国内资产中;而资金也无法输出到东南亚其他国家,使得平台扩外业务受限。不过,融360方面亦分析指出,目前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泰国都开始试行“监管沙盒”。试行监管沙盒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监管部门都鼓励当地公司进行更多的金融科技创新及尝试。因此,尽管看上去限制因素较多,但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想必这也是为何国内平台纷纷出海的原因。理想的出海方式:与当地机构合作成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海外的监管政策、文化差异、和法律体系等因素会影响到国内网贷平台国际化进程。但东南亚并不饱和的金融市场服务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潜力,都吸引着国内网贷平台克服种种困难争相出海抢占市场。“有出海计划的公司,在客观评估自身的实力之后,还要考虑:1、选择出海国家;2、拟开展的业务;3、海外展业的模式。”融360方面指出。实际上,从各出海公司在当地展开的业务来看,大部分公司还是选择了自己擅长的业务。比如陆金所则成立一家纯线上财富管理平台;凤凰金融利用凤凰卫视在海外华人圈的品牌效应;品钛集团布局智能投顾;新联在线依旧选择做P2P、P2B业务等等。与此同时,《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平台拓展海外业务的方式主要有:一、收购当地公司;二、在当地设立子公司;三、与当地公司合作,通过合作方式展业。对此,你我贷首席技术官冯炯表示“中国互联网公司在东南亚出海,最好是结合中国人的经验,由当地的人来实施。全面收购一家公司必然会导致该公司活力不再,不是最优选择;完全独立运作又很艰难,譬如最大的两个市场,印度印尼都对公司股东有一定本国人的要求;所以和当地公司合作,甚至合资可能是一个好办法,但中国公司应该掌控话语权,这样才能做得更大”。吕佳琦也分析指出,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出海时会遇到政策、经济、法律监管、文化差异等问题,与当地公司合作既可以减少前期调研成本,快速了解当地业务模式,又能注入平台自身运作模式,保留原有经验。除此之外,由于不少国家限制当地公司的外资控股份额,使得平台在出海时无法直接收购当地公司。而与当地公司合作又能节约成本加快扩张进程,于是与当地公司合作成为部分国内互金公司的首选。不过,吕佳琦亦强调,目前出海的相对知名的国内互金公司,还都处于布局阶段,刚刚开始展业,体量还非常小,战略意图更明显。而且大多都对盈利没有明确的预期。所以,在这里也给那些想去东南亚赚快钱、短期捞一把的互金公司来讲:别急,想明白再去。东南亚互金行业 “牌照化”也将成趋势此外,布局外海市场之外,申请互联网小贷等方面的牌照也是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比如目前蚂蚁金服就拥有银行、保险、基金、支付、小贷等众多金融牌照;网信集团也支付、证券、基金、互联网小贷等牌照。吕佳琦坦言,根据调研发现,“牌照化”不仅是国内金融监管的趋势,想要在东南亚各国展业,也需要获得当地监管部门发行的牌照,各国申请牌照的要求不同也增加了平台前期的研发成本。比如在印度尼西亚开展在线放贷业务需要有当地监管机构发放的P2P牌照或放贷牌照中至少一个,印度尼西亚要求融科技公司在向金融监管局登记注册时需持有10亿印尼盾(74,239美元),申请牌照时需持有25亿印尼盾。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则认为P2P平台运营者需要是公认的市场运营者且需要在证券监督委员会进行注册,并且平台需要是一个实收资本不低于500万马来西亚令吉(约121.2万美元)的企业实体。而泰国则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在中央银行进行注册。随着当地监管制度的完善,牌照制也会成为趋势。“目前,也的确有很多公司在没有拿到任何牌照的情况下即开始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开展在线信贷等金融业务,但是如果平台是想长久经营,规范经营的话,还是要先取得相关的牌照。”融360方面指出。责任编辑:孟俊莲 &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海东南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