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保本保收益销售理财有收益吗

银行理财真的百分百安全吗?这些“坑”你需知道_凤凰资讯
银行理财真的百分百安全吗?这些“坑”你需知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龙网4月21日11时03分讯(记者 吴名玲)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郭树清出任银监会主席不足一个月,便已连发七文,并对银行理财等业务发出强监管信号。监管层如此发力推行相关政策,说明了“理财产品”并非平常大家印象中的没有风险或是低风险,而且风险巨大,受到监管层的严厉整顿。那么,对于偏爱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普通市民在购买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来防范投资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按受益类型可分为三种类型
&&&&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划分有很多种,一般说明书中会以产品的收益类型来划分,可划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三类。
&&&&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较低,产品到期后,投资者拿到本金和预期收益,此类产品的收益率会比同期限同投资方向投资额的理财产品低,“一般会低2%个点左右”。
&&&&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的理财产品。此类产品将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与衍生交易的特征有机结合,是我们常说的“结构型理财产品”。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风险比较高,产品到期后本金以及收益部分都不保证,投资者可能要承受本金或者收益亏损的风险。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部分保本的理财产品,比如90%保本,这类产品到期后最差的表现为投资者只能获得初始投资额90%的本金。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来说,净值类及结构类理财产品不要去碰,净值类产品是指没有预期收益率、没有封闭期可以随时赎回、净值定期变动的理财产品,结构性产品通常挂钩股票、指数、黄金等高风险标的,这两类产品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结构性产品,收益很可能远低于预期值。
&&&&如何辨别银行理财产品的真假?
&&&&凡是银行理财产品,必有一个防伪编码,放在产品的说明书、或者是合同里。编码叫作——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编码,或者是理财登记编号、产品登记编码等等,类似的名字。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给每款银行理财产品的标识码,具有惟一性,一般个人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以字母“C”开头的14位编码。
&&&&建议投资者在购买前先去银行总行官网或者第三方平台比如中国理财网查找验证一下产品真伪。
&&&&银行代销理财产品不等于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除销售自己发行的产品外,也会利用本行渠道、人员销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银行代销产品。目前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
&&&&在银行代销产品业务中,银行作为代理销售方,发挥营业网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优势,提供产品的销售平台,所承担的责任与银行自产自销产品有较大区别。
&&&&银行代销产品的经营主体分别是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外部机构。因此基金、保险、信托等产品的设计、投资、管理等均由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外部机构负责。
&&&&银行代销产品是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多层次金融服务方案内容之一,使投资者能够运用银行平台,选择其他经营主体的产品,因此,投资者在选择代销产品时,不能仅依赖于对银行的了解与信任,更要重点考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经营主体公司及产品本身的情况。
&&&&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有时,为了吸引投资人,银行在销售时往往过度强调最高预期收益率,风险提示不足。比如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虽然都有一个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但收益波动却很大,而且不确定,到期时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
&&&&此外,关于收益率的计算方法,不少的投资者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预期收益金=投资金额&预期年化收益率,直接忽略投资天数以及基本天数,而正确的计算公式应该为:预期收益金额=投资金额&预期年化收益率&投资天数/基本天数。比如,某银行出售某款理财产品,起售金额为1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投资期限90天,基本天数为365天。如果投资者购买了10万元该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金额则是:.5%&90/365=1109.5元。
&&&&购买理财产品时是否有“双录”
&&&&为规范银行自有理财及代销业务行为,有效治理误导销售、私售“飞单”等问题,银监会于3月30日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的通知》,决定对银行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评估检查。
&&&&所谓“双录”,是指银行通过营业网点开展代销业务时,需通过录音录像“双录”,记录营销推介、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客户确认和反馈等重点销售环节,以保障客户权益。
&&&&因此投资者在柜台办理理财投资业务时,一定要留意理财经理是否给你提供“双录”,若没有这么做,那么理财经理推荐的这款理财产品,多数是“飞单”,存在着投资风险隐患。
&&&&(注:本文综合央广网、经济参考报、中国网、扬子晚报报道)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89456
播放数:12947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买的理财产品变成了保险?原来购买银行理财有那么多需要留意的小细节,风险、收益以及期限长短中的“猫腻”你都了解吗?真正的收益你算对了吗?保本不保本你看清了吗?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关注的肯定是风险问题。银行理财一般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3种类型。保证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产品。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前者的收益到期为固定的,例如:6%;而后者到期后有最低收益,例如:2%,其余部分要看最终的收益和具体的约定条款而定。非保证收益理财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非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不承诺理财产品一定会取得正收益,有可能收益为零,不保本的产品甚至有可能收益为负。那么,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如何考量风险呢?一般风险的考量主要包括风险评级和投资标的。银行理财的风险评级是从R1到R5。R1风险最低,R5最高。一般R3以下的产品都相对安全。到底保不保本,看产品说明书里的投资方向也可大致了解:固定收益类理财,投资方向一般是国债、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承兑汇票、同业拆借、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如果投资的是这几种,一般情况都保本,直接挑预期收益高的就可以了。如果看到理财产品投资于股票、信托、股票型基金、外汇、汇率、股票、指数、黄金、贵金属、大宗商品等,风险都比较大。高预期收益的背后,可能存在亏本的风险。你的收益算对了吗?关于收益,大家都知道是年化收益率。但计算的方法并不是每一个银行都统一的,有的按360天计算年化收益,有的按365天,具体看产品说明书。银行理财产品是从起息日开始算天数的,计算公式为:预期收益金额=投资金额×预期年化收益率×投资天数/基本天数。比如,某银行出售某款理财产品,起售金额为1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投资期限150天,基本天数为365天。如果小M购买了10万元该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金额则是:%×150/365=2054.8元。值得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有时,为了吸引投资人,银行在销售时往往过度强调最高预期收益率,风险提示不足。比如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虽然都有一个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但收益波动却很大,而且不确定,到期时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该买短期还是长期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包括:募集期、投资期、储蓄期、清算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只有储蓄期是算理财收益的,募集期、投资期和清算期基本上都不获利又占用了时间。因此,如果总是频繁购买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并不一定划算,无形中可能摊薄了整个投资期限的收益。募集期是产品开始销售到终止销售的一段时间,一般是5到7天,这个期间按银行活期计息。举个例子,小M购买一款30天的理财产品,金额为5万元,预期收益率是4.8%,募集期是6天,到期获取的收益是5%×30÷365=197.26元。如果小M是在募集期第一天购买的,那么募集期的6天是没有收益的,仅按照活期利率0.35%计息,共5%×6÷365=2.88元。资金实际占用期限是36天,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197.26+2.88)÷5÷36=4.06%两者相差:4.8%-4.06%=0.74%由此看出,理财产品期限越短、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因此在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收益率,更要算好时间账,避免募集期带来过多的收益折损。另外,投资期是银行把募集到的钱投资出去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没有利息。时间在1到2天甚至更短。储蓄期是产品正式成立之日起,到产品结束之日止,这才是我们通常说的产品投资期限,银行理财也是这段时间才能真正获得收益。清算期是产品的到期日到资金的实际到账日,有些银行可能会在产品的到期日之后,及时的把钱划转到客户的银行卡里,但有些银行会有1到2天的清算期,这几天银行也是不计息的。你买的理财产品是银行的吗?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理财遇飞单,理财变保险?比较常见的即为“银保产品”,银保产品就是一种银行为保险公司代销的保险产品。本来想购买银行理财,却迷迷糊糊买了份保险。除了保险,银行还会代销基金、券商计划、信托计划资金业务等。因此我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辨别出自己买的产品是银行自己的还是银行代销的其他机构的产品。那么我们要如何辨别理财产品呢?首先是要仔细看产品说明书。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会查询到对应的产品。其次是仔细看产品合同书。据融360网站文章指出,正常情况下,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会写明理财产品管理人或者发行人,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找银行理财经理确认。如果是自营的理财产品,银行会在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盖银行公章。如果是代销类产品,理财产品发行机构会在委托银行代理销售的理财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盖公章,银行则会在汇款等业务凭证上加盖公章。【送福利:如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同样是购买理财产品,但效果可不一样,到底哪些小窍门可以让收益变高?想知道的读者,可关注MissMoney微信公号(ID:missmoneytf 或 扫描屏幕右方二维码),并回复关键字“收益”,小M马上告诉你!
记者:梓陌
关注公众帐号和主创团队互动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新用户注册用户登录 Previous Next//文章买银行理财产品 不要被“预期收益率”所欺骗!文/ 黎柳茜|中国基金报英华理财已阅 78698导读:买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
为了更好的进行资产配置,不少投资者都想到了去买银行理财产品。然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需要窍门和注意&陷阱&的,一定要懂得买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
年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会如何?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目前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73%,非保本浮动理财产品的收益已经连续三周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融360分析指出,从11月中旬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年尾效应逐渐明显,预期收益稳步上升,上一周突破3.7%。进入年底后,在揽储大战、各种投资渠道资金面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下,可以期待下银行理财收益的新高峰。今年&低收益&是常态,银行理财虽然会普遍呈现小幅度的收益上调,却无法同去年同期收益破5的盛况相比。参照2015年底4.2%左右的收益,如今平均收益很难破四,预计明年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有走低的可能。
此外,Wind的数据也显示,销售日期在今年内的银行理财产品,绝大部分预期年化收益率处于3-5%之间。
提醒: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
有很多朋友在买理财产品时总是第一习惯看预期最高收益率,然后,把预期最高收益率当成是最终的实际收益率,看见哪个收益率高就买哪个,也不关心安全性、流动性、投资标的等内容,更不去细看产品说明书。
理财君提醒大家,这种习惯是很不好的呀,只关注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很片面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办法,
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预期收益率是预计的,是根据投资标的情况和历史投资收益数据估测出来的;而实际收益率,或者到期收益率,这才是实际发生的,才是投资者计算到手金额时使用的收益率。
实际收益率和预期最高收益率并不总是一样的,有时候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最高收益率,有时候却不等。
Wind数据显示,在近三个月(日至12月5日)收益日到期的产品中,不完全统计有139款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多款挂钩股票和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最高收益率相距甚远,甚至有些都未达到收益区间中间值。
比如交通银行的一款销售日期在今年9月9日的&2016年&得利宝&沪深300挂钩(看涨跨价)1个月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5%,预期最高收益率为6%,而实际收益率为3.12;&2016年&得利宝&黄金挂钩1个月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普遍为2%,刚好达到预期最低收益率,而给出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几乎都在5%以上(注:投资不同的期权预期最高收益率不一样)。
另外,普益标准数据也显示,在这三个月内,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产品,包括广发银行的&广银安富-联动共赢&2016年第31期人民币理财计划产品(欧元兑美元双向不触碰结构)&,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5%,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0%,到期收益率为1.5%。
结构性理财产品,又可称为挂钩型理财产品,其收益一般有挂钩的投资标的收益情况来决定,还有不少结构性理财产品除了挂钩标的还投资期权。挂钩标的不仅有利率、汇率、股票、基金,还可以是商品价格等。不少产品的挂钩标的并不单一,而是与一批指标的组合相挂钩,受到组合中每一单个资产收益的影响。
首先,看清楚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是保本保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此外,还要注意保本型理财产品对本金的承诺保本比例,这是可以有高有低的,即保本比例可以低于本金,如保证本金的90%,也可以等于本金或高于本金。因此,投资者一定要看清楚产品说明书。
目前保本保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数量非常少,Wind数据显示,从销售日期在今年以内的理财产品数量来看,保本保收益型的占比不到10%,非保本理财产品占了绝大多数。
其次,看投资方向和交易类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能否顺利实现大多由投资的资产决定。按照投资标的,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货币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股票类理财产品、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QDII基金挂钩类理财产品、另类理财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不同的投资标的风险不一样,比如,投资债券组合和挂钩贵金属行情这两种相比,前者的投资安全性会更高。
在交易类型方面,分为开放式产品和封闭式产品。如果买到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那么就跟开放式基金差不多,总体份额总体金额都是可变的,可在开放日办理直接申购和赎回。
第三,看期限长短和风险等级。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标明该产品的风险等级,投资人尽量选择和自己风险偏好相对等的。还有,理财产品给出的收益率是预期的年化收益率,但有不少理财产品的期限是一年以下的,那么实际的收益率就会又不一样,这点要注意。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分享到:发布评论主要指数板块排行榜沪深排行榜成交量排行成交额排行重磅推荐微信公众号五大银行哪个理财最好 哪款理财产品收益高
  不同的银行里有不同的理财产品,而不同的理财产品收益是不同的,那么五大银行哪个理财最好?现在很多人手里有闲钱的时候就会想到买理财产品,,一起来看看这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吧。
  五大银行哪个理财最好?
  1.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比较杂。主流产品有中银日积月累、中银稳富、中银债负等四个系列。地区差异较小,大部分产品在各省分行都有销售。投资门槛一般为5万元、10万元、30万元,收益率适中,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不适合此类理财产品。
  2.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主流产品只有保本型和工银财富专享系列。产品地区差异不大,但是工银财富系列会额外推出只针对某些地区客户的理财产品,如浙江、山东等地。
  3.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产品类型相对较多,主流产品是非保本的乾元系列。没有地区差异,大部分菜品在各省分行都有销售。投资门槛最低5万元,收益率相对较高。
  4.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较多,主要有安心得利、本利丰、汇利丰、安心快线等四个系列,保本型产品傻逼其主流产品。地区差异较小,大部分产品在各省市分行都有销售。不同产品投资门槛基本没有区别,一般为5万元,其产品预期收益率较低,且不同投资途径收益率差异不大。
  5、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理财产品类型较多,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产品比较均匀。没有地区差异,投资门槛一般在5万元左右,收益率适中,但是对于50万元以上的高端客户有收益较高的至尊系列。不同投资途径收益率有差异,适合有大量闲置资金的投资者。
  银行如何理财收益大?
  1、用复利去赚钱
  滚雪球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同样,投资除了收益以外如何再增长得快速,答案就是&复利投资&,用投资获取的收益继续进行投资,本息利滚利。要知道复利投资在任何一个理财方式当中,都是赚钱的大利器。
  举例来说,假如我有闲置资金500元用来投资,年收益率5%,每年增长25元,用525元继续进行投资,新一年增长就会是26.25元。然后再用新得来的551.25元继续投资,又会增长27.56元,以此类推,复利的效果不容小觑。
  2、别指望靠保险赚钱
  很多人对保险误解,总是在咨询,到底是分红险好呢还是万能险好呢?我想说保险就是保险,保险的特性就是给家庭一个保障,不是理财,如果你想靠保险赚钱还不如去投资产品呢,选择任何一个投资都比保险强。所以保险一定要配置,但不要期望过高,这就是保险和理财的区别。
  3、要赚自己能赚的钱
  去年年初曾是股市牛市,在国家政策的响应下,全民冲进股市,都想捞点羹,有的人甚至卖房去炒股,或者有的年轻人干脆辞职去专业炒股。
  这些人的作为我觉得就像是赌博赌红了眼,上瘾了,赌赢了则全家欢喜,赌输了呢?我们也经常看到股市大跌时跳楼的新闻,跳楼的已死,可是活着的人怎么办?后果难以想象!
  所以投资赚钱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承受的风险能力而定。银行理财过程中不是经常有风险测试吗?这就是你对风险能够承受的能力。赚钱也必须要在自己家庭风险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投资,否则得不偿失!
Android版下载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5000万买,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一  (caimao_shuangquan)已获授权  客户告银行,这已经不是什么大新闻了,银行卡盗刷、储蓄被盗等各种理由,各类与银行“撕X”的维权案件也算是层出不穷。  但还是有一则新闻成功地引起了小编的注意。  事情是这样的:  5月4日,王先生5000万元人民币认购渣打银行中关村(000931.SZ)支行推荐的,并与银行签订《主协议》等3份合同,5月4日,限届满,渣打银行中关村支行将5000万本金归还给王先生,并告知其收益为零。  王先生以银行未尽到相关义务并且违约为由,将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支行诉至法院,要求银行赔偿其财产损失2000余万元。  1  零收益并不是个案  5000万购买保本,5年投资到期后零收益,这恐怕放在谁身上都有点难以接受。  银行方面的解释是:  王先生购买的是指数挂钩结构型产品,该产品的收益前提是,如果在5年投资期内,与投资相关的两个终止事件都没有发生,那么投资到期时仅获本金没有收益。  指数挂钩结构型产品是个什么鬼呢?  挂钩型产品,是商业银行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特殊的理财产品,该产品的收益与一些指标相挂钩,产品收益由理财期内挂钩决定。而这些指标可以是股票、指数、外汇、黄金等资产,让投资者自己预判的方向,在提高收益的基础上也提高了风险程度。  渣打银行的这款产品,产品挂钩的标的正是指数。  根据双方约定:  王先生5000万元购买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该产品到期保障100%本金,投资期限60个月,在最不利的情形下,为零;在符合协议等条件的情况下,最高为8.1%。  小编登录渣打中国官方网站查阅了其指数挂钩的历史表现,发现与王先生投资时间比较接近的几个时间段的产品,零收益并不是个案。  比如这款:  5月的“渣打银行市场联动系列MALI11117E产品”,100%保本,挂钩标的分别为iShares安硕富时A50(2823 HK)、盈富(2800 HK)、iShares 台湾(EWT UP),投资期限内的累计绝对收益率和均为0%。  根据银行公示的收益报告提供的挂钩标的的走势图,其中受台湾经济滞胀影响,台湾指数基金在投资期内的走势均在产品的常规自动终止水平线以下,而另外两个挂钩标的也在后步入下行通道。而同期的几个以此为挂钩标的的产品的收益率均为0。  根据《银行家》按可得数据统计,2005年至以来的挂钩型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4.05%,并没有表现出与其风险水平相符合的回报。考虑到幸存者偏差,实际平均收益率可能更小。  在所有可得数据中(1923只产品数据),4%~5%为出现最多的收益率,占比26.99%;其次为5%~6%,占比17.78%;再次为3%~4%,占比14.66%。大于8%的高收益很少,与之相对的是一部分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  2  5年到底错过了多少收益?  有句话说得好,“不说明实现概率,只宣传所谓的预期收益率、最高收益率,就是对消费者耍流氓!”  上海消保委曾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7家商业银行去年上半年到期的一些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差距太大,简直就是拿投资者“开涮”。  你冲着那个最高预期收益率去的,而实际收益率却是奔着那个最低收益率走的!调查显示,有1/3的理财产品是以“最低预期”收场,而能达到“最高预期”的产品,连4%都不到。也就是说,最高收益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预期”,基本上都实现不了!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立即理财拿→(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92968.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二银行理财预期收益10%?预期收益率虽美,达标率却存“水分”,表示:谨慎选择。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年化预期收益率动辄10%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上去“高大上”,但要获得最高收益率则“有点难”,频频出现的到期收益率未达标的状况也让此类产品备受质疑。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甚至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银行普通的一直在回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了4.5%以上,部分中小银行已经达到5%。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型理财产品本身就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实现情况受市场以及产品本身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对挂钩标的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是结构型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风险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预期收益率虽美 达标率却存“水分”今年以来银行一路突飞猛进,很多的率已经逼近5%,个别产品甚至会超过5%。目前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多为、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比如上周收益率在5.5%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7款,有26款,占比高达七成。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11269款,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652款,占比5.8%。在这6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427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65.5%,其中有203款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47.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平均到期收益率也是4%,也就是说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100%能拿到预期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是4.32%,平均到期收益率是3.48%。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要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挂钩的对象是指数和现货价格,而挂钩股票、基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较少。另外,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部分来自于国有大行,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股份制银行,收益达标比比较低,到期收益率为预期最低收益率。比如有一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某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黄金)类,挂钩对象为现货价格,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3%,预期最高收益率为8.16%,到期收益率只有2.12%。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我行有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的预期收益率为2%-6%,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为3%,平均一年收益率大概为4%,它与股市行情有关。”在走访调查中,多位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实际达标率确实偏低,一般实现中间价格居多,并且收益计算方式复杂,收益率是一个区间,最低收益率很低,如0或1%,最高收益率很高,如10%甚至20%。总体来说,该类产品本金风险不大,但收益风险很大,所以适合有并且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购买。”理财经理表示 谨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大厅挤满了人,理财产品的交易很火爆,很多产品不等结束就已卖完。但是,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人却不多,并且额度也很充足。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投资者都不是很清楚,其中部分投资者误以为结构性理财收益高、风险较低,因此亏损了部分资金。而且银行在宣传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往往吸引眼球的就是看上去“高大上”的最高收益率,但对于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却是只字不提。近些年来,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亏损,投资者维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结构设计复杂,产品实际收益波动幅度较大,也成为投资者投诉的重点。大多分投资者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与银行给出的风险评价等级并不匹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导致结构性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甚至日渐艰难的原因,就是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收益结构,此类产品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挂钩标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这种复杂性可以表现为多个挂钩标的、多个观察期、多个障碍条件或触发条件。与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区间,而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普益财富研究员建议,结构型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进行,也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意识,在看到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也要看到最低预期收益率,两个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终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第三,不同的挂钩标的也影响着结构性产品最终的风险,投资者要有一定的与产品挂钩标的相关的投资经验。《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三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年化预期收益率动辄10%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上去“高大上”,但要获得最高收益率则“有点难”,频频出现的到期收益率未达标的状况也让此类产品备受质疑。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甚至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银行普通的率一直在回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了4.5%以上,部分中小银行已经达到5%。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型理财产品本身就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实现情况受市场以及产品本身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对挂钩标的金融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是结构型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风险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预期收益率虽美达标率却存“水分”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路突飞猛进,很多城商行的理财收益率已经逼近5%,个别产品甚至会超过5%。目前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多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比如上周收益率在5.5%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7款,结构性产品有26款,占比高达七成。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11269款,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652款,占比5.8%。在这6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427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65.5%,其中有203款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47.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平均到期收益率也是4%,也就是说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100%能拿到预期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是4.32%,平均到期收益率是3.48%。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要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挂钩的对象是指数和现货价格,而挂钩股票、基金、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较少。另外,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部分来自于国有大行,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股份制银行,收益达标比比较低,到期收益率为预期最低收益率。比如有一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某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黄金)资产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挂钩对象为现货价格,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3%,预期最高收益率为 8.16%,到期收益率只有2.12%。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我行有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的预期收益率为2%-6%,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为3%,平均一年收益率大概为4%,它与股市行情有关。”在走访调查中,多位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实际达标率确实偏低,一般实现中间价格居多,并且收益计算方式复杂,收益率是一个区间,最低收益率很低,如0或1%,最高收益率很高,如10%甚至20%。总体来说,该类产品本金风险不大,但收益风险很大,所以适合有投资经验并且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购买。”理财经理表示谨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大厅挤满了人,理财产品的交易很火爆,很多产品不等募集期结束就已卖完。但是,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人却不多,并且额度也很充足。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投资者都不是很清楚结构性,其中部分投资者误以为结构性理财收益高、风险较低,因此亏损了部分资金。而且银行在宣传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往往吸引眼球的就是看上去“高大上”的最高收益率,但对于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却是只字不提。近些年来,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亏损,投资者维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结构设计复杂,产品实际收益波动幅度较大,也成为投资者投诉的重点。大多分投资者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与银行给出的风险评价等级并不匹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甚至日渐艰难的原因,就是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收益结构,此类产品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挂钩标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这种复杂性可以表现为多个挂钩标的、多个观察期、多个障碍条件或触发条件。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区间,而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普益财富研究员建议,结构型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进行,也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意识,在看到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也要看到最低预期收益率,两个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终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第三,不同的挂钩标的也影响着结构性产品最终的风险,投资者要有一定的与产品挂钩标的相关的投资经验。记者走访《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四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年化预期收益率动辄10%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上去“高大上”,但要获得最高收益率则“有点难”,频频出现的到期收益率未达标的状况也让此类产品备受质疑。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甚至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银行普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回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了4.5%以上,部分中小银行已经达到5%。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型理财产品本身就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实现情况受市场以及产品本身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对挂钩标的金融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是结构型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风险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预期收益率虽美达标率却存“水分”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路突飞猛进,很多城商行的理财收益率已经逼近5%,个别产品甚至会超过5%。目前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多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比如上周收益率在5.5%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7款,结构性产品有26款,占比高达七成。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11269款,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652款,占比5.8%。在这6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427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65.5%,其中有203款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47.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平均到期收益率也是4%,也就是说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100%能拿到预期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是4.32%,平均到期收益率是3.48%。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要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挂钩的对象是指数和现货价格,而挂钩股票、基金、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较少。另外,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部分来自于国有大行,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股份制银行,收益达标比比较低,到期收益率为预期最低收益率。比如有一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某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黄金)资产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挂钩对象为现货价格,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3%,预期最高收益率为8.16%,到期收益率只有2.12%。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我行有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的预期收益率为2%-6%,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为3%,平均一年收益率大概为4%,它与股市行情有关。”在走访调查中,多位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实际达标率确实偏低,一般实现中间价格居多,并且收益计算方式复杂,收益率是一个区间,最低收益率很低,如0或1%,最高收益率很高,如10%甚至20%。总体来说,该类产品本金风险不大,但收益风险很大,所以适合有投资经验并且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购买。”理财经理表示谨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大厅挤满了人,理财产品的交易很火爆,很多产品不等募集期结束就已卖完。但是,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人却不多,并且额度也很充足。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投资者都不是很清楚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什么,其中部分投资者误以为结构性理财收益高、风险较低,因此亏损了部分资金。而且银行在宣传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往往吸引眼球的就是看上去“高大上”的最高收益率,但对于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却是只字不提。近些年来,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亏损,投资者维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结构设计复杂,产品实际收益波动幅度较大,也成为投资者投诉的重点。大多分投资者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与银行给出的风险评价等级并不匹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甚至日渐艰难的原因,就是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收益结构,此类产品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挂钩标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这种复杂性可以表现为多个挂钩标的、多个观察期、多个障碍条件或触发条件。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区间,而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普益财富研究员建议,结构型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进行,也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意识,在看到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也要看到最低预期收益率,两个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终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第三,不同的挂钩标的也影响着结构性产品最终的风险,投资者要有一定的与产品挂钩标的相关的投资经验。来源:证券日报《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五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年化预期收益率动辄10%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上去“高大上”,但要获得最高收益率则“有点难”,频频出现的到期收益率未达标的状况也让此类产品备受质疑。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甚至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银行普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回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了4.5%以上,部分中小银行已经达到5%。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型理财产品本身就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实现情况受市场以及产品本身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对挂钩标的金融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是结构型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风险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预期收益率虽美达标率却存“水分”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路突飞猛进,很多城商行的理财收益率已经逼近5%,个别产品甚至会超过5%。目前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多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比如上周收益率在5.5%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7款,结构性产品有26款,占比高达七成。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11269款,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652款,占比5.8%。在这6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427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65.5%,其中有203款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47.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平均到期收益率也是4%,也就是说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100%能拿到预期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是4.32%,平均到期收益率是3.48%。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要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挂钩的对象是指数和现货价格,而挂钩股票、基金、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较少。另外,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部分来自于国有大行,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股份制银行,收益达标比比较低,到期收益率为预期最低收益率。比如有一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某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黄金)资产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挂钩对象为现货价格,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3%,预期最高收益率为8.16%,到期收益率只有2.12%。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我行有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的预期收益率为2%-6%,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为3%,平均一年收益率大概为4%,它与股市行情有关。”在走访调查中,多位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实际达标率确实偏低,一般实现中间价格居多,并且收益计算方式复杂,收益率是一个区间,最低收益率很低,如0或1%,最高收益率很高,如10%甚至20%。总体来说,该类产品本金风险不大,但收益风险很大,所以适合有投资经验并且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购买。”理财经理表示谨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大厅挤满了人,理财产品的交易很火爆,很多产品不等募集期结束就已卖完。但是,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人却不多,并且额度也很充足。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投资者都不是很清楚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什么,其中部分投资者误以为结构性理财收益高、风险较低,因此亏损了部分资金。而且银行在宣传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往往吸引眼球的就是看上去“高大上”的最高收益率,但对于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却是只字不提。近些年来,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亏损,投资者维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结构设计复杂,产品实际收益波动幅度较大,也成为投资者投诉的重点。大多分投资者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与银行给出的风险评价等级并不匹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甚至日渐艰难的原因,就是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收益结构,此类产品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挂钩标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这种复杂性可以表现为多个挂钩标的、多个观察期、多个障碍条件或触发条件。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区间,而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普益财富研究员建议,结构型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进行,也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意识,在看到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也要看到最低预期收益率,两个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终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第三,不同的挂钩标的也影响着结构性产品最终的风险,投资者要有一定的与产品挂钩标的相关的投资经验。记者走访《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六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年化预期收益率动辄10%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上去“高大上”,但要获得最高收益率则“有点难”,频频出现的到期收益率未达标的状况也让此类产品备受质疑。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甚至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银行普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回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了4.5%以上,部分中小银行已经达到5%。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型理财产品本身就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实现情况受市场以及产品本身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对挂钩标的金融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是结构型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风险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预期收益率虽美达标率却存“水分”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路突飞猛进,很多城商行的理财收益率已经逼近5%,个别产品甚至会超过5%。目前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多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比如上周收益率在5.5%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7款,结构性产品有26款,占比高达七成。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11269款,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652款,占比5.8%。在这6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427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65.5%,其中有203款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47.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平均到期收益率也是4%,也就是说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100%能拿到预期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是4.32%,平均到期收益率是3.48%。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要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挂钩的对象是指数和现货价格,而挂钩股票、基金、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较少。另外,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部分来自于国有大行,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股份制银行,收益达标比比较低,到期收益率为预期最低收益率。比如有一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某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黄金)资产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挂钩对象为现货价格,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3%,预期最高收益率为 8.16%,到期收益率只有2.12%。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我行有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的预期收益率为2%-6%,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为3%,平均一年收益率大概为4%,它与股市行情有关。”在走访调查中,多位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实际达标率确实偏低,一般实现中间价格居多,并且收益计算方式复杂,收益率是一个区间,最低收益率很低,如0或1%,最高收益率很高,如10%甚至20%。总体来说,该类产品本金风险不大,但收益风险很大,所以适合有投资经验并且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购买。”理财经理表示谨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大厅挤满了人,理财产品的交易很火爆,很多产品不等募集期结束就已卖完。但是,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人却不多,并且额度也很充足。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投资者都不是很清楚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什么,其中部分投资者误以为结构性理财收益高、风险较低,因此亏损了部分资金。而且银行在宣传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往往吸引眼球的就是看上去“高大上”的最高收益率,但对于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却是只字不提。近些年来,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亏损,投资者维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结构设计复杂,产品实际收益波动幅度较大,也成为投资者投诉的重点。大多分投资者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与银行给出的风险评价等级并不匹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甚至日渐艰难的原因,就是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收益结构,此类产品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挂钩标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这种复杂性可以表现为多个挂钩标的、多个观察期、多个障碍条件或触发条件。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区间,而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普益财富研究员建议,结构型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进行,也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意识,在看到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也要看到最低预期收益率,两个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终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第三,不同的挂钩标的也影响着结构性产品最终的风险,投资者要有一定的与产品挂钩标的相关的投资经验。责编:海闻《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七上半年红火的股市令挂钩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成为投资香饽饽,但由于投资者判断、产品设计等原因,部分收益不尽如人意。更有意思的是,竟有产品发行日与到期日相同,一为看涨,一为看跌,而预期收益竟然都缩水。  融360日前曝光的7月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名单,其中广发银行两款结构性产品上榜。据了解,这两款产品同属“欢欣股舞”2015年第25期(期末双向连续性带触碰条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其中一款偏看涨方向,一款偏看跌方向,销售截止日均为3月31日,到期日7月1日,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10%,但两款产品的实际收益都是4.6%。  通常来说,股指不是涨就是跌,总会有一款方向看对,获得较高收益,但两款结构相同、方向相反的产品同时折戟,恐怕与产品设计结构有关。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上述产品开始运作时,数为4123.9,而到期时指数为4191.55,略有上涨。但该产品无论是看涨还是看跌款,都设置了两个障碍价格。若价格曾经超过障碍价格1或低于障碍价格2,则取得一个固定的年化收益率。若指数期末价格相比期初价格涨幅或跌幅小于5%,则客户获得保底收益率4%;若沪深300指数期末价格比期初价格涨幅或跌幅超过5%,则客户收益等于保底收益率4%加上期末涨跌幅绝对值超过5%部分的40%。  以看涨款为例,该款产品的障碍价格1为4948.68(较期初上涨20%),障碍价格2为3711.51(较期初下跌10%)。在产品观察期内,由于超过障碍价格1(4948.68),该笔理财最终年化收益率为4.6%。可见,此款产品的设计相对复杂,观察期内,沪深300指数涨幅若超过20%,跌幅若超过10%,客户就只能获得一个较低的收益率。而产品运作期间,股市曾出现两个多月的大涨,因此突破了银行设置的20%上限。  在分析人士看来,结构性理财产品通常挂钩股指、股票、黄金、汇率等高风险标的,产品的收益与标的资产在观察期内的表现息息相关,因此收益波动性及不确定性比较大,预期最高收益率往往能达到8%甚至10%以上,但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比较低,适合有经验的投资者。以股票型理财产品为例,如果看涨股市,不妨选择指数基金,看空股指则可以选择看跌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不过,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认为,理财产品收益未达标并不意味着银行违约,这些产品大多为保本浮动收益类及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说明书中均说明理财产品存在本金亏损或收益不达标风险。如果是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未达标,则会影响银行方面的声誉,削弱投资者的再次购买意愿。《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八6月底银行年中大考终于结束,市场上资金面紧张状态已趋缓和。那些较高收益开始下调。本来某国有银行6月底发售的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率是4.8%,而目前该款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只有4.3%。而这样的事例近期并不少见,理财利率下滑趋势已经呈现。尽管,一些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收益率,但是投资者期盼高收益率的渴望始终没有放弃。于是部分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了仍保持高收益预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上,看看是否能够继续获得高收益。而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般以区间形式呈现。举个例子,招商银行发行的“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股票指数表现联动(沪深300看涨型) (90天)”。该产品为跟着沪深300指数联动的看涨型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9.7%,而最低年化收益率是0.4%。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将存款、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掉期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而根据挂钩资产的属性,结构性理财产品大致可以细分为外汇挂钩类、指数挂钩类和商品挂钩类等。面对结构型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预期,很多投资者抱着“赌一把”的心态,认为银行既然推出了这款理财产品,那这个最高收益率就有可能实现,何不去赌一下试试看?此时,投资者并不会去考虑收益率达标背后所制订的条件是否真正符合市场预期?以及背后暗藏着不确定性风险?根据上海商学院课题组对发行的627只结构性理财产品测算显示,超过96%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低于平均预期最高收益5.8%,33.3%的产品实际收益率为最低预期收益率。这意味着,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只有4.0%可以≥平均预期最高收益,1/3实现了最低预期收益。那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高收益率为啥不靠谱呢?结构性收益是由固定收益和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收益共同决定的,银行在产品收益设计上通常将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与金融衍生工具的最终表现相挂钩。投资者是否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取决于衍生金融工具收益大小。在这种结构设计下,结构性理财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较低。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为一个区间,收益区间可以是从负值到一个较高的正值,即意味着投资者可能有超高收益回报,也有可能亏本的概率存在。例如,渣打银行的“QDSN”系列产品频曝巨亏—亏损最惨重的达到95%之巨。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这就是投资铁律。对此,笔者建议投资者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一定要把风险放在首位,不要抱着“赌一把”的心态一味追求预期最高收益率。而对于没有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经验的投资者而言,应尽量回避该类理财产品。现在教大家如何避免在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踩上地。首先,投资者在购买挂钩类理财产品前,应该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投资者要对该挂钩品种的走势有一定判断,结合计算方法分析,产品获得预期高收益的概率是否较大,再做。再者,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否保本,目前来看,保本型产品居多,但一定不要认为保本就是100%保证本金安全,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中的保本比例,有的产品为部分保本产品,如保本比例为90%,则意味着有可能出现亏损10%本金的可能性。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一定要看清楚、保本比例。举个例子,客户苗先生2015年6月在恒生银行购买了“步步稳”系列理财产品。苗先生一次性投入411万元,一年投资期满后,亏损41.1万元,亏损本金10%。该款银行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主要以基金、股票为主,收益类型虽为保本浮动收益,但是保本比例为90%。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下产品可能会亏损10%的本金。最后,做好,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率。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相对较低,也有亏损本金的概率,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最好是作为的一部分,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肯定是没有错的。总结一下:现在很多投资者只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高收益率,并没有考虑过多数的预期收益很难达到,甚至有些还会出现亏损,因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由其挂钩的标的物决定。所以,并非每个投资者都适合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总之,结构性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要求较高,普通投资者千万不要抱着“赌一把”心态去尝试。小懒说两句:擦亮眼睛,理性投资。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充分阅读相关说明,做好背调,是对自己手上辛苦赚来的本金的一种保障。各位懒友,你们说对吗?本文首发:懒人俱乐部(lancai_news)特约作者:◆高级经济师,知名家◆每经智库专家,作家◆毕业于硕士以专业视角,探索智能文章版权归【懒财网】所有《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九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8月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6347款。其中,保证收益型503款,保本浮动收益型1590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4254款。  从到期收益表现来看,3166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38款没有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  广发银行的“‘广银创富’A款2015年第38期人民币理财计划”的投资起始日为日,投资期限为91天,其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预期收益率为3.00%至7.00%。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3.00%。此外,广发银行还有3款同系列产品到期未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  广发银行的“‘广银创富’B款2014年第8期人民币理财计划”的投资起始日为日,投资期限为361天,其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预期收益率为3.30%至5.80%。该产品到期获得5.40%的预期中等收益率。此外,广发银行还有3款同系列产品到期获得预期中等收益率。  广发银行的“‘薪加薪16号’人民币理财计划(2015年第55期)”的投资起始日为日,投资期限为91天,其挂钩标的为汇率,预期收益率为2.90%至5.60%。该产品到期收益率等于预期中等收益率4.80%。此外,广发银行还有6款同系列产品到期获得预期中等收益率。  农业银行的“‘?如意’2015年第101期沪深300指数期末看涨连续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起始日为日,投资期限为35天,其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预期收益率为1.00%至11.00%。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3.04%,未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此外,农业银行还有1款沪深300指数期末看涨连续型和1款看跌连续型产品到期未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  农业银行的“‘金钥匙?如意组合’2015年第110期看涨沪深300指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起始日为日,投资期限为35天,其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预期收益率为2.00%至6.80%。该产品到期获得预期最低收益率。此外,农业银行还有3款看涨沪深300指数和1款看跌沪深300指数的同系列产品到期未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  农业银行的“‘金钥匙?如意组合’2015年第81期看跌黄金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起始日为日,投资期限为63天,其挂钩标的为Au9999现货价格,预期收益率为2.10%至6.80%。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2.10%。  平安银行的“平安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股票)资产管理类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起始日为日,投资期限为1年,其挂钩标的为三只,包括盈富基金(2800.HK)、工商银行(1398.HK)、建设银行(0939.HK),预期收益率为0.50%至8.00%。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6.00%。此外,平安银行还有3款同系列产品到期收益率均为2.00%。  兴业银行的“‘智盈宝’保本浮动收益封闭式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2015年第26期1MA款”的投资起始日为日,投资期限为35天,其挂钩标的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黄金定盘价,预期收益率为1.50%至3.54%。该产品到期获得预期中等收益率。此外,兴业银行还有7款同系列产品到期未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  浙商银行的“2015年第3期挂钩沪深300指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起始日为日,投资期限为半年,其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预期收益率为4.50%至11.70%。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5.70%。此外,浙商银行还有1款同系列产品到期未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8月份到期理财产品中,《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 精选十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年化预期收益率动辄10%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上去“高大上”,但要获得最高收益率则“有点难”,频频出现的到期收益率未达标的状况也让此类产品备受质疑。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甚至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银行普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回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了4.5%以上,部分中小银行已经达到5%。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型理财产品本身就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实现情况受市场以及产品本身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对挂钩标的金融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是结构型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风险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预期收益率虽美达标率却存“水分”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路突飞猛进,很多城商行的理财收益率已经逼近5%,个别产品甚至会超过5%。目前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多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比如上周收益率在5.5%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7款,结构性产品有26款,占比高达七成。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11269款,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652款,占比5.8%。在这6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427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65.5%,其中有203款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47.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平均到期收益率也是4%,也就是说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100%能拿到预期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是4.32%,平均到期收益率是3.48%。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要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挂钩的对象是指数和现货价格,而挂钩股票、基金、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较少。另外,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部分来自于国有大行,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股份制银行,收益达标比比较低,到期收益率为预期最低收益率。比如有一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某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黄金)资产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挂钩对象为现货价格,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3%,预期最高收益率为8.16%,到期收益率只有2.12%。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我行有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的预期收益率为2%-6%,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为3%,平均一年收益率大概为4%,它与股市行情有关。”在走访调查中,多位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实际达标率确实偏低,一般实现中间价格居多,并且收益计算方式复杂,收益率是一个区间,最低收益率很低,如0或1%,最高收益率很高,如10%甚至20%。总体来说,该类产品本金风险不大,但收益风险很大,所以适合有投资经验并且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购买。”理财经理表示谨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大厅挤满了人,理财产品的交易很火爆,很多产品不等募集期结束就已卖完。但是,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人却不多,并且额度也很充足。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投资者都不是很清楚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什么,其中部分投资者误以为结构性理财收益高、风险较低,因此亏损了部分资金。而且银行在宣传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往往吸引眼球的就是看上去“高大上”的最高收益率,但对于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却是只字不提。近些年来,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亏损,投资者维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结构设计复杂,产品实际收益波动幅度较大,也成为投资者投诉的重点。大多分投资者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与银行给出的风险评价等级并不匹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甚至日渐艰难的原因,就是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收益结构,此类产品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挂钩标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这种复杂性可以表现为多个挂钩标的、多个观察期、多个障碍条件或触发条件。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区间,而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普益财富研究员建议,结构型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进行,也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意识,在看到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也要看到最低预期收益率,两个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终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第三,不同的挂钩标的也影响着结构性产品最终的风险,投资者要有一定的与产品挂钩标的相关的投资经验。记者走访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5000万买银行理财,5年竟然零收益!银行套路多,你该怎么躲?"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的筛选,才会让你购买到更加靠谱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监管都不让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了,履约险应该是现在安全等级最高的了。就是保险公司和平台合作,给借款人买保险,保借款人能履约还钱。如果借款人不还钱,就有保费了呗。不过这个也不是一般平台能谈下来的,得是资产风控都非常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做,不然谁都不还钱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又不傻。不过也要警惕有平台上假的履约险,要擦亮双眼。目前履约险我买过和信贷,XXXXX,米缸金融都还可以,合作的都是大公司。不过网贷有风险,不管是什么保证都要擦亮双眼比较好。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