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考央财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的吗

中央财经大学考研有多难_百度知道
中央财经大学考研有多难
我现在是要拿出高考时的考试精神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生的,但是大家都说难考,究竟有多难啊?我想知道有高考难吗?有考上的给个经验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实难不难都是相对的,报考的人数是很多,凭的是实力。说实话,考上的同学都反映中财的专业课很简单,只要好好看好专业课的三本书,比如政经课后题,多背书就没问题了。英语和数学多做题,初试基本没问题的。中财的面试很公平的,当然不排除个例,但一般影响不到自己的,还是靠实力,复试也有笔试题。总之,中财的性价比很高的,部委和银行以及公务员和大外企每年要进去一批。还有中财是重视金融,所以财经类专业竞争力很强,其他专业竞争稍弱一点,关键在公共课的成绩,政治,英语不能拉后腿。
采纳率:72%
可以帮你解答一些问题。其实难不难都是相对的,吧政经课后题倍数就没问题了,中财的性价比很高的,当然不排除个例,我针对性给你作答。总之,报考的人数是很多,但是很多人都是凑热闹的,凭的是实力。说实话,考上的同学都反映中财的专业课很简单,只要好好看好那三本书,但一般影响不到自己的,还是靠实力,复试也有笔试题。具体细节你可以问的详细点。中财的面试很公平的。英语和数学多做题,初试基本没问题的我是在校生,是跨校跨专业靠过来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加油吧,所以若觉得自己能力稍逊色,也可以考虑考虑,不过今年可能就不会这么容易咯,学术型硕士初试今年没有370+基本上就是没戏,复试也很正规,竞争就没有那么激烈。
至于有没有高考难,我觉得应该没有高考考央财那样的难度,如果拿出高考的精神,自己底子不错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的,中财的研究生确实很难考,至少我是看好的,因为今年第一年报考,并且专硕也是国家大力扶植,前景可观、严格,所占比例也很大。不过我考的是专业硕士今年我刚刚考上的!身边有好多N战的,你要抱有败不馁的决心
看你考什么专业了,比较热门的专业都挺难考的,比如说:金融和会计。就我接触的考这两科的人来说,都很刻苦,不过效果也很好。我觉得只要有毅力,付出了努力都会有回报的。
很不好考,老师们都这么说。今年的报考人数和清华一样多。
这个得看专业了,如果是考央财的经济类和管理类的研究生,无疑是很难的,其他专业的话,也许并没有那么严格,别说你拿出高考的时候的精神了,有当时的一半的话,也就可以考上了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央财经济学院晒分【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445贴子:
央财经济学院晒分收藏
央财经济学院晒分
有考801经济学院的同学大家都来晒一下分,估一下排名吧
楼主只有339,应该是要炮灰了专业课太低
我357,感觉也悬,楼主了解的情况咋样啊?
我19考的,楼主有没有什么参考书推荐谢谢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在经济系的基础上合并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成立的,也是中央财经大学实行学院制以来建立的第一批学院。经济学院坚持“崇尚经济科学、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社会进步”的宗旨,坚持“兼容并蓄、学术自由、国际标准、关注本土”的办院思路。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科建设
从2000年只有经济学和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发展到拥有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四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五个博士点,以及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八个硕士点,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设有经济学系、国民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系、产业经济学系四个教学科研机构和经济史研究中心、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三个科研机构。学院致力于培养能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学院拥有在校博士生55人、硕士生130人、本科生153人。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现任领导
党总支书记兼科研副院长
党总支副书记
教学副院长
党总支副书记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梯队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既有老一辈的优秀学者,也有在学术界颇有声誉的中青年专家。特别是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潜力巨大。现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12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6人(包括6位博士后)、留学归国人员9人。学院共有博士生导师14人,另外还聘请了多位国内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教师绝大多数来自海内外名校,五湖四海的学者汇集这里,共同创业。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科学研究
学院教师在制度经济学和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学、经济史、劳动就业、产
业结构等领域,都有优秀的研究成果。在《经济研究》等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里一系列主要论文,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专著和教材,有一批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教育部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等。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合作交流
学院重视国际合作和与国内其它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不仅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美国俄亥俄大学、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日本冈山国立大学、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商学院等建立了富有实效的多形式的合作(包括研究生的联合培养、访学、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而且与一批企业、银行、政府机构等,签订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协定,使得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实践有着良好的外部条件。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著名教授、校友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著名教授
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
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2]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硕士导师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著名校友
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会长[3]
中央纪委监察部驻纪检组副
涌金集团 前董事长,前上海校友会会长
涌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总经理,香港校友会会长
,北京校友会副会长
河北区区长
王敏 哈尔滨支行 副行长
鸿基事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北京市商务委总部经济发展处处长
王再文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联系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邮编:100081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中央财经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官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摘要:央财空降了拟录取名单,终于看到自己的名字,才算一切尘埃落定,简单说下我自己的情况:本科是普通一本财经类院校,报考的是金融学院的金融学硕,初试400,通过复试名次又进了不少,综合排名第8。
  虽然不能说是非常好,但也是对于自己一年以来的复习和努力有了一个交代。因为在论坛看过一些经验贴、下载过前辈们分享的不少资料,也得到过去年的学姐学长们热心的帮助,早就想过假如自己考上了,也一定要把自己的经历和学习心得写下来分享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考研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很大的一个阻碍,复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摸索如何是有效率的方法,希望我自己的经历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也算是接力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们,回馈论坛给予我自己的种种帮助。
  ?英语83
  教辅使用:
  张剑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基础版()、珍藏版()、精编版()
  张剑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
  红宝书考研英语写作180篇主编王国清
  红宝书考研英语词汇
  复习经验:
  1、前期准备(7月暑假之前):
  英语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平时积累的过程,所以有准备考研的同学,哪怕是从大一大二开始就平时练习阅读,背背单词都不为过。通常在大三开始准备考研的话,单词阅读可以始终贯穿在前期的复习过程,在7、8月暑假之前尽量做到不要放开英语,每天至少都要接触到英语。
  对于单词我使用的是红宝书的那本,身边也有同学用新东方乱序版的,我个人觉得都挺好的,自己选择一本足矣,按照书的单元尽量做到每天看一个unit。前期我还看过新东方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讲的比较生动有趣,前期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看看,我大概看了一半后来复习时间紧张就没再看了。
  对于阅读来说,重要的是精读而不是题量,我用的是张剑老师的黄色封皮的阅读理解,个人觉得与考研真题出题角度相类似,比英语一真题难度稍高一些,平时用做练习很不错。在做精读的时候,做题只是最基本的一步,更重要的是做完以后对于整篇文章的一个精读和理解,这一方面张剑老师的书讲解的很好,后面的分析足以让你理解自己的解题思维错在什么地方。我自己的精读方式是:做完题目对完答案以后,逐字逐句读文章,第一遍先把不认识的单词打个下划线,然后一个个查字典,可以用手机上的有道词典点开注解,其中有几部字典都是有这个单词的英文解释和用法例句的,我会把单词的英文解释和用法都记在自己专门准备的一个笔记上。
  前期这种精读笔记我做了有厚厚一大本,推荐张剑老师的这本书是因为我在做精读记录加上后期的真题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不少真题中不会的生词曾经我都在精读的过程中遇到过,只不过没有一个稳固的复习又忘记了,当从精读笔记上找到这个单词的所有记录时就更加加深了印象。这版的阅读每年的阅读文章都不一样,所以如果有足够时间的话还可以找来去年前年的阅读再做,我自己是做完了2013年的一版的整本阅读(是从学校大四毕业扔的书堆里向卖废品的阿姨花了5块钱买的,几乎是全新的,所以从大二下半学期就开始做了)。
  接着自己买了全新2017版的反而是没时间做完了也是很惭愧,就我个人的阅读练习方法来说,我一天最多做一篇精读,全部整理完成就需要耗费大半个上午的时间,所以这种阅读的练习在后期是根本没有时间做的,但是阅读对于考研英语来说又非常重要,所以我就自己个人到后期时间很紧张的体会告诉大家,尽量早地去做这种耗时长的科目复习,这阶段的复习其实是一个打基础找感觉的过程,我们可能做了一周的阅读后发现每天都是整篇5题错3-4题甚至是全错,这种感觉是很让人沮丧的,也让人怀疑自己这种复习方式到底有没有用。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错和整理的过程中,慢慢找到做题的感觉的,很多小伙伴的英语并没有很差但是做题就是做不好,就是因为还没有找到考研出题的那种方向和做题的感觉。
  2、重点复习阶段(7月-10月):
  暑假这段时间很宝贵,而且是干扰最少时间最充裕的复习阶段,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时间段开始我就开始接触考研真题了,我是从1997年的卷子开始做的,这个试卷在张剑老师的历年真题讲解里也有定好的一份份试卷,选择在下午的2点-5点(也是考研英语考试时间)做真题,无论什么模拟都比不上真题,对于真题的使用我的做法是像我之前对于阅读精读的做法是类似的。
  认真控制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做完真题是第一步,我做真题的时候是不做作文的(因为自己先写了也无法给出评分,作文的复习稍后会说),所以整张卷子(除了作文以外)最好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做完题对好答案可以大致估个分,但不必要过分在意分数,因为无论好坏都还不是最后结果。基本按照这个时间做的话,只要是轮到做真题模拟,那基本一个下午就都归英语了。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真题分析,这个我还是按照之前精读的方式,一字一句参考真题解析的内容,划出生词,整理词意和用法,一套卷子整理下来大概要有A4纸大小的5-6张左右,其中会遇到很多重复考的词,为了方便查询我自己做了一个目录,按照字母ABCD等等专门用了牛皮卡纸做了个查询目录,具体就是给整理的活页纸编号,在目录上抄上单词然后后面写上单词所在页数,这个我结合了前期做的精读整理,但也还是做了厚厚一沓笔记。
  我觉得通过这样分析整理很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做过的这份卷子隔了几周甚至几个月你都能很清楚地记得题目,自己当初选择错在哪里怎么错的,因此重复再做第二遍真题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我自己的真题都只做了一遍,并且后期由于时间紧张并没有完全整理完所有的真题,13-16年的真题甚至都没时间做了就考试了,我本人是从7月开始做英语真题的,因为从1997年真题开始做,而且前期复习还有一个摸索的阶段因此时间太紧张了,建议学弟学妹们如果想要学习这种复习方法的话可以再提前一段时间,就自己的情况而定。
  3、考前阶段:
  到考前了是基本没有太多时间分配给英语的,我自己就是在考前的1个多月都没怎么复习英语,不是不重视而是力不从心,有数学练习、政治和专业课的背诵等更加迫切需要考前复习的内容,真的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再复习英语,所以我说英语复习最重要的是在前期打好比较牢固的基础,做题分析整理试卷做到一个阶段以后会明显觉得自己有一个突破和进步,以前会错4道的阅读往往会比较稳定地错1-2道了类似这种感觉。
  但考前很重要的英语复习部分就是作文,一篇小作文和一篇大作文分值也不小,对于作文我平时练的就很少,当时是想着拿个平均分就够了,结果也大差不离。作文我用的是王国清老师的那本红宝书,上面按话题分类写了不少内容,也有一些万用的句型模板可背,王国清老师是08奥运同声传译,之前听过他的讲座觉得很不错,就跟着他学了三段式作文,想着作文求稳为上,不太出格就行。
  4、补充小贴士:
  今年因为英语一的卷子偏简单,所以感觉占了点便宜。我自认自己英语水平一般般,而且我做题挺慢的,考场上是我整个复习过程中第一次完整地连作文一起在3小时内做完一张卷子(平时练习都不写作文),因为怕最后时间来不及作文烂尾,所以考场上临时决定先写作文,再做卷子,事实上后来也的确效果不错,监考员说还有10分钟要收卷了,我还剩一句翻译题,很定心地翻完了再检查了一遍涂卡等待收卷,而收卷的时候同考场还有人的作文都没写完就被迫停笔了。
  我是打了个草稿后写作文的,写完2篇就已经过去1个小时了,时间还是很紧张的,所以阅读是凭着感觉加快速度做的,还记得做到第三篇阅读的时候头痛的不行还远眺了一分钟窗外的风景(笑),第四篇的文章意思当时没怎么太明白,题目也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做的,后来对答案意外地发现阅读理解全卷只错了一道也是很惊喜,这就是我想说的:英语复习到最后一定不要去纠结单词,你需要有的状态是单词哪怕不知道意思但是大概可以猜出来,文章好像不是很懂但是题目能做对,能敏感地感觉到什么是正确答案,这种做题的感觉如果不是英语非常好的同学,那对于一般人比如我来说是前期大量时间投入才可能换来的,可以说前期的复习对于英语是很关键的。
  ?数学129
  教辅使用:
  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浙大版
  高等数学同济7版
  线性代数同济版
  张宇带你学系列、张宇高数18讲、线代9讲、概率9讲
  题源1000题、真题大全解、命题人8套卷、命题人4套卷
  复习经验:
  1、前期阶段:数学我自己是全程跟着张宇老师走的,个人觉得数学还是首先从教材出发,打牢基础,很巧的是今年数三出题方式的确就是很重视基础。我大学本科学习概率论的时候就有看张宇老师的视频课,然后那个时候就做了详细的笔记,因此大三下半学期就先重新开始学高数。
  对于数学,我建议是分一个个部分地学:我是先看视频课,分基础班和强化班,看完一个单元的视频再看书上相关的内容,然后根据张宇带你学上面划出的题目做一部分书上的课后题。(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考研都会考,所以看宇哥的课和标出的考点可以直接避开不考的内容,而且看完视频讲课以后再看书上的内容也能够方便理解,这也是我为什么先建议先看视频课的原因。)
  看完视频课和教材,做完教材后部分课后习题之后,就是看对应的高数18讲上的内容,这个时候可以拿一个单独的笔记本记录下教材上的重要原理,教材上怎么说的就怎么记,然后比对18讲前面的讲解部分另行补充原理知识,这个笔记本就是专门用来记录原理知识的。接着就是18讲上的例题和习题,例题一定要自己先尝试去做,实在想不到了再看下面的解析,这个思考过程对于数学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培养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题思路会为你在考场上遇到难题偏题的时候打开新局面。
  18讲的习题肯定是比教材上的难了不止一个层次,要耐心地做题和校对理解答案。最后一步就是1000题上的相关练习,我记得我光是这些练习题就用了好几包A4纸,当时我做的时候还都编了题号,给纸张标了号,想着回头还能看看,但事实证明根本没那个时间,所以你做和订正的这一遍就可能是你整个考研复习过程中第一遍也是最后一遍接触这些题目,所以一定一定每道题在当时就要弄明白。
  在这个基础阶段总结一下就是:看视频课、看教材做部分教材课后习题、看36讲(18+9+9)做例题习题、做1000题,在此过程中整理出一本专门记录原理知识的笔记本、一本总的课程笔记本。
  我自己除了最后复习的线代没来得及把9讲的题全做完以外,别的都这么完成了,我自己的感觉是做完这些大量的基础练习以及有些提升难度的练习以后,基本上整个考研数学的知识框架结构就了然于心了,看到难题也多少能有些自己的思路,不说能够做出多少拿到多少分,至少比刚开始只能对着它们大眼瞪小眼这种情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关于这一重要的基础阶段所安排的时间,我觉得只能定一个截止时间,就是9月开学之前必须完成以上所说的所有教材的梳理,9月之前必须要已经完成这么一个全程的基础复习。而具体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可能依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异,不过我的建议是越早越好,因为真正投入复习开始做的时候你才会知道时间有多紧张,因为除了思考和学习知识的时间,计算能力是依靠大量的练习才能实实在在练出来的,而计算能力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关系到解题准确性和抢下复查时间的作用。
  2、重点复习阶段(9-10月):到了9月份,只要能把基础阶段的内容都扎扎实实完成了,就完全可以开始做真题大全解了,从1987开始,30份试卷,每一份都在早上8:30(也就是考研数学考试时间),尽可能定时3个小时内完成,因为前几年的卷子都比较基础,题量也不大,完全可以在2小时内完成,并且认真校对答案。
  3、在此,强烈推荐一定一定要做错题集,为此我买了专门的一沓错题本,之前的练习我都没做错题整理,都是做完弄懂就过了,如果有时间的同学建议1000题也可以做错题,整理出自己薄弱的部分。我是只对于真题开始做错题,错题本的格局也很好,可以记下出处和错题考察知识点,以及错误原因,还能抄个题目,总之记好了考前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十分清爽。
  这类本子在某宝上都可以搜到,我自己用的感觉很好,推荐给大家。我自己复习的时候真题是到了10月才开始的,因为之前的基础复习拖沓了太久,所以时间很紧,几乎是每天一张卷子,上午做完卷子对了答案就到饭点了,吃完饭午休一会就起来订正和整理错题,如果卷子偏难的话基本要到下午3-4点才结束,基本上一整个白天都交给了数学,所以在这个阶段很少能抽出时间来做英语政治了。
  数学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就是练习大量的练习,然后你会看见自己非常明显的进步,这种自豪感也是难以言喻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记得大概从2005年开始考研数学三的出题就开始逐渐规范了,这个时候推荐大家可以在某宝上购买答题卡,数学答题卡一共有2张,把真题在考研规定时间(8:30-11:30)用答题卡做题,练上那么几份,能够找到考试的感觉,并且熟悉整个考试过程中的规范答题的过程,我自己是记得总共练了14份答题卡式的真题模拟,最后收拾起来有厚厚一沓还很有质感(笑)。
  做完试卷可以按评分估个分数,但是我同样想说分数并不重要,我一直记得张宇老师说过的:模拟分数高,你不应该太开心,因为这不是最后一次考试,分数很差,你也不应该很沮丧,同样因为这不是最后一次考试。分数高,只能说明这份卷子的考点你掌握良好,发挥正常,这不代表最后考场上的发挥,分数低,应该庆幸这不是考场,感谢自己在模拟中发现了问题,多解决一个问题,在考场上你就能多一分底气。
  大家一定要记得所有的模拟都是为了检测自己的复习状况,不要太执着分数。尤其是在买了命题人8套卷以后,千万别在做了8套卷第一套以后萌生放弃考研的心(苦笑),附图是我在张宇老师微博看见的,8套卷对于数学基础和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绝对是杀伤力巨大的,我自己做完了第一份对了答案后大概拿了60多分,反正也是满沮丧的。我专门用了一本新错题本来做8套卷的错题,记得做了5份试卷的错题分析就用完了大半本笔记本,而真题30份全做完整理也才一本笔记不到一点。
  总结一下就是这个阶段就是做真题和整理错题,时间充裕的可以把8套卷也做了并且整理好错题,关键在于控制时间地模拟,真题模拟到后面就会发现自己的低级错误会越来越少,所有的粗心都还是能力问题。
  3、考前阶段:在可以买到张宇老师的四套卷的时候就可以买回来做了,假如之前的工作都做的很好,这个时候就只需要系统过一遍课程笔记,其中做完4套卷分析整理错题,4套卷会附送4份答题卡的,不过那个答题卡的纸张比较软,和考场上的纸张纸质区别比较大,但是格式是完全一样的。另外,我专门按照课程笔记整理了一本小册子(按张宇老师的话说就是:考前记一记,喝前摇一摇),上面是一些考前强化记忆一下的定理和公式,我最后在进考场的前夜和考前就只带了这本小册子翻翻看看。
  在最后的阶段,除了一遍遍强化知识体系,剩下就是发挥自己做的错题本的作用了,把错题拿出来再做,不要看答案,看看做的情况怎么样,考前还是要每天至少花2个小时做做数学,保持做题的手感和数学的解题思维能力。
  4.补充小贴士:
  对于数学我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本来是我最有把握的一场考试,但是可能就是准备得再充分人还是会紧张,这里和大家分享我考试的感受,拿到试卷以后大概还有5分钟开考,这个时候就可以看题在心里默默思考了,我感觉今年的数三说基础但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就我自己而言,选择当时就卡了好几下,做题时的心情就是飘飘忽忽的,遇到的第一道大题也磕磕绊绊地做了下来,之后的几道大题都有些卡壳,当时我本来就有点紧张这下更加紧张了,感觉这个时候是平时大量的练习做底子,我还是比较冷静地跳过了所有不太确定不怎么会的题。
  一路往下做然后一直做到23题,把会做的全做完以后一看表还剩1个多小时,接着回过去再看不会的题,结果越做越顺,很多想法一下子涌现出来,其实这就是解题思路被打开了,原本感觉不会的难题就这么很顺利地做了出来。我想说的重点就是:考数学的状态非常重要,同样的能力在不同状态下的发挥天差地别,遇到难题一定不能死磕,要强行压下紧张焦虑继续往后做,很多时候做着做着思路打开了,考场上千万要冷静。但是这种思路打开的前提条件是你得有这些知识储备,所以前期的大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801专业课113
  教辅使用:
  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微观)
  复习经验:
  1、写在前面的话: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今年的801卷子是很基础简单的,对考生非常友好,我才考这么点分在拟录取名单中一堆120+130+里的确有些不够看,惭愧惭愧,这里总结一下我自己复习过程中失误之处,大家可以以此为戒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因为我本科就是金融学专业,而且本科学习成绩不错,西经政经都有学过而且学的还不错,所以一开始我有点掉以轻心,想着专业课晚点开始也没事,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英语和数学上,我整个暑假几乎没看专业课,到了9月份我自己整理的笔记还始终停留在微观经济学的第三章开头,而政经更是一个字没看。
  到了9月以后,尤其是9月下旬,我明显感觉到时间很紧迫了,后来几乎是一天复习一章专业课,几乎整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都会用来复习专业,还好我本科基础还可以,专业知识理解起来并不算太困难,从9-11月间,我西经政经交错着日期复习整理自己的笔记,总算勉强在12月初之前很险地完成了完整的一轮复习,接着就只剩下半个多月给我二轮复习背诵,而政经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以及西经也有不少需要准确记忆的内容,我背到最后真的是使劲了浑身解数也还是觉得有点力不从心,可以算是自己坑死了自己,先前对自己的专业太过于自信,导致我最后踏进考场的时候根本没背完第二轮复习就去考了。
  因为之前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掌握还可以,再加上今天的卷子又不难,所以卷面上的题目我基本没有完全没印象或者是完全不会的,基本都可以作答,但是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很多题目我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答案,很多细节根本没答全,导致答案不完整不规范,所以拿了113分我觉得还是老师高估给我的,我自己当初感觉能有个100就不错了(苦笑)。
  这里想和大家说明的是,中财的801专业课考试的出题风格就非常细致,西方经济学结束语里的内容甚至于是注解里的内容都会考,所以老师要求学生的作答也应该是十分细致严谨的,我完全是因为最后背笔记的时候只能记得大概,而没有作答完整而扣了这么多分数。
  而且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政经里的简答题我甚至都能记得在我笔记的哪个地方,应该答几点,但是具体在写的时候就有很多具体的内容写不准确写不全,只要再多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强化背诵,我敢说最后的分数至少可以在此基础上多出20分。
  可是人生没有那么多假如和早知道啊。我在此想借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哪怕你本科就学过西经政经甚至学的很扎实,也千万别太掉以轻心,专业学习与专业考试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对于考试而言,很多专业解释需要大段大段精准记忆才可能拿到高分,所以一定要给自己预留足够的强化背诵时间。尤其是跨考的同学,更要提前准备。接下来我分别就政经和西经说一下我的复习方法。
  2、政治经济学:政经在150分满分中占比60分,而且是先作答政经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有些年份还考过判断辨析。政经的复习说到底就是背背背,我自己是先把书一章章地过,看往年的试题就能发现课后习题是出题重点,结合网上的蹦蹦哇,我整理了一本政经的笔记,总结了所有的课后习题,分为名词和大题两个部分。
  3、西方经济学:西经同样是专注于课本,一定要细致阅读所有课本内容,我自己同时对课本内容进行了一个提炼整理,分别整理微观和宏观两本笔记,另外比较特别的是我一开始是对第五版教材做了整理,然后又买了第六版对于两版内容进行了全部细致地核对比较,单独整理出了两版之间改动和增加的部分,改版也是近几年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些改动的部分在未来也依然可能是新的出题点,需要重点掌握。
  除了课本笔记以外,我还对课后习题比对参考答案全部做了一遍,其余没有再做其他任何练习了,只在11月的时候把801历年真题拿出来做了一下,并将其反复出现的考点都标注在自己的笔记上,考前也一直都还在看自己的笔记。
  ?政治75
  之所以最后一个说政治是因为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75分在北京地区算是高分了,但对于怎么考出来的我也很懵逼,因为在9月之前我就没动过政治,并且在10月以后也没时间复习政治,当时买了肖老的三件套,这里还是要给大家推荐肖老的书,非常好,虽然我没好好利用起来,我精讲精练大概就看了一小半,1000题也没做几个单元,真题都没做完,惭愧惭愧。
  最后12月就来得及背了背肖4的答案,还好最后肖老的押题还是很准的,我大题答得不错,客观对下来扣了14分,客观得分36分,主观得分就是39分了,还是比较高的,客观答得不好,但对于我自己这个复习状况我也已经很满足了(笑)。还有一本风中劲草的政治背诵的书也很不错,我后期也拿着背了背,不过也没看完..
  我的情况大概是这样:我是江苏省的,当初高考的时候是文科生选的考试科目是史政,最后拿了双A+(也就是全省前5%),所以我的政治底子很不错,也是仗着这点我一直没去复习政治,不过关键还是没时间啊,每天都被数学专业课和英语支配了(笑),应该还是政治的感觉不错。
  能给出大家的建议就是答题的时候字迹卷面还是挺重要的吧,我觉得我的主观得分还是有点沾了我的字迹和卷面整洁的光,另一点就是答题条理一定要清楚,最好标好1、2、3、4,一条一条地写,行不要写歪了,别的我真的没什么好分享的了,大家可以看看一些政治高分的同学写的帖子。
  ?总结:
  另外有一个小窍门可以分享给大家,就是可以买本小台历放在桌子上,标出重要时间点,这个看看日历会起到不小的鞭策作用,至少我自己是有点体会的。还有就是可以使用日程表,做好每天的计划,尤其是开始做真题,你安排一下时间会发现真题还够不够时间能做完做好,我用的表格也是某宝上找的。
  祝愿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专业,学姐明年在中财等你们!
  (实习小编小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中央财经大学相关信息:
中央财经大学论坛新帖:
考研帮最新资讯
中央财经大学热点文章
中央财经大学热门话题
课程预告,帮学堂出品
考研帮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