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0后女子高压线烧成炭要承受这么高的房价

“90后”为何选择租房? 是观念的转变还是房价太高?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0.26%,几近零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持续导入,大中城市的租房市场需求开始激增,部分城市住房供应正从“重售轻租”转向构建“租售并举”态势。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租赁市场快速发展,“90后”人群置业观正发生变化,多数“90后”对租房表现出了很高的接受度,“只租不买”的观念正逐步流行。
资料图:北京街道办事处联合物业、社区、警务、业委会,共同“盯防”整治群租现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0后”成租房主力军 长租公寓为首选
记者近期在几个一线城市调查发现,“90后”人群正逐渐成为租房主力军。有不少“90后”表示:“如果有房子能让我稳定地租一辈子,又何必买房呢?”
“爱独立也爱联合”的他们在租住需求上呈现出独特性,除了要满足居住外,还特别看重配套服务水平和社交功能。“不愿孤独”的他们,相对于租住传统民宅,更偏爱集中式长租公寓。记者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济南等热点城市采访发现,长租公寓成为不少“90后”首选,不少品牌公寓的入住率达到90%以上。
长租公寓除了独立私享的卧室、卫浴等,基本都配备了社区共享的书房、会客厅、厨房、健身房、影音厅、娱乐室等功能区域。多数长租公寓还建立了管家负责制,即每家门店都配有一位管家进行租前或租后服务。
“住在长租公寓里,不仅可以享有专职门店管家、专业保洁、专业家居维护、代收快递等服务,还有定期为我们准备的各种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例如生日会、迎新会、电影沙龙等,让每位租客在享有独立私密居住空间的同时,还能和近邻一起感受集体生活的愉悦。”柚米国际社区设置的24小时管家服务,颇受上海投资人张君朝的认可,“这是传统租赁民宅做不到的。”
魔方生活服务集团副总裁陈驰认为,租赁客群“90后”化是目前住房租赁市场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原来是‘70后’‘80后’,现在‘85后’‘90后’租客大量涌现,年轻人对租赁产品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如篮球场、健身房等休闲空间成了标配,有的‘90后’租客甚至对房间的装修和配套有个性化的要求。公寓的服务也必须让租客们感到贴心和便捷,如设置24小时都可以找到的管家,解决如维修、收发快递、网络订餐、安装网线,甚至清理浴室等各种生活问题。”
在上海工作的陈凤表示,未来不一定非要买房,租房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其实大家最担心的就是租房被不靠谱的房东坑,如果能有长期稳定的租房政策保障,租房是一个很经济的选择。国家正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并将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保障租房者利益,未来选择只租不买的人会越来越多。”
图为日,北京,在燕保·马泉营家园公租房项目现场排队办理公租房登记的队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0后”为何选择租房?
记者调查发现,房价过高、更在意生活品质、工作流动性大等因素是“90后”置业观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房价不是高,是相当高啊!”26岁的黄凯现居北京,他对记者感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经历严格调(资料、团购、论坛)控,但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仍然上涨。其中,京沪房价同比涨幅近10%。
出生于1992年的张奕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找到合适的婚房成了他最犯愁的事儿。张奕说,近期看了20多套房子,即便是在所谓的“价格洼地”,一套60平方米的二手房各种费用算下来,最便宜的也要400万元,而且首付比例还很高。
黄凯坦言,自己有买房的想法,但暂时没这个能力。“贷款肯定会影响生活品质,我和女朋友都不愿当‘房奴’。”
黄凯说,“我和女朋友都能接受租房。如果未来租房者的医疗、教育等权益能够保障,租房是一个十分理想的选择。”
此外,工作流动性大,也让不少“90后”更乐于选择租房。在上海打拼的广东人黄豪说,现在年轻人很难长时间在同一个公司工作,工作地点也很难固定,如果城市配套公共服务跟得上,真正实现‘购租同权’的话,租房是更灵活的选择。”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是不少年轻人的理想选择。“为了职业的发展,目前还是会留在北京,选择租房。”黄凯说。
完善政策保障租房者权益 促进置业观念转变
记者调查也发现,不少“60后”父母们,依然保持“认买不认租”的固有思维。
“我自己租房就可以,但父母不这么想。其实很多‘90后’都不想买房,因为那将背负太多的生活重担。但父母的观念并没有改变,他们还是希望自己出首付、孩子还房贷来购置房产。”毕业后在深圳工作的“95后”王晨熠说,“目前对长租公寓还没有达成社会共识,接受度还不高,因此很难说通父母。”
“如果一个人长期租房,总会被认为‘混得不好’,因为不动产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我们就算用上几代人的积蓄也得给孩子凑够首付。”青岛一位“60后”母亲告诉记者。
专家表示,随着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合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建立,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人们的置业观念将逐步从买房向租房改变。
目前,除深圳和肇庆外,中央确定的12个租赁试点城市均公布了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细则或政策框架。从各地方案看,机构化、专业化、规模化成为各试点城市培育租赁市场的重要方向,为租房群体“赋权”更成为多数城市未来政策的发力点。
不少专家提出,针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将更多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这一趋势,要想让存量市场发挥价值,就要充分发挥租赁的力量。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未来房地产租赁市场和销售市场将因“租买选择”机制而相互制衡,“住房租赁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自我调节起到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买房、卖房、租房 就上中安房,合肥人自己的二手房网站。
中安房房产资讯为您及时的提供二手房新闻,楼市新闻,房产热点事件等房产相关信息.
今日搜狐热点房价那么高,为啥大部分90后却已买房?房价那么高,为啥大部分90后却已买房?享宇钱包百家号今日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已炸开了锅【均价跌2万!中国最贵的房子终于跌了】据报道,北京部分地区房价已下调20%。但那又怎样?即便是降了20%,但还是中国最贵的......中国的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中国房价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据数据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的第一套房子大部分会在27~29岁这个年龄段左右购买。就连白岩松先生也对这个现象表示讶异:“这太神奇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都做不到。”然而现实就是这样!其实大家都知道原因。很多年轻人为了能在城市买一套房,那基本上就用完了一个家庭两代甚至是三代的积蓄呀。当然现在买房已成为很多90后的小伙子的刚需,毕竟结婚的基本要素就是买房。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讲,房子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归属感和安全感,属于自己的港湾,和一个再好的男人结婚没有房子总感觉两个人居无定所在流浪漂泊。但房价高确实不可否认的事实,据报道现在连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都破万了,已超过了一半省会!现在攒钱的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所以享宇钱包还是建议大家要抓准好时机!拼不了爹,那就不要买全款房!如果无法承担高额购房费用,还可以选择采用借贷,或者寻求最亲近家人的帮助。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享宇钱包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享宇钱包,最高5万额度,线上极速审批!相关文章最近各个投资相关的社区铺天盖地的都是谈论房价的,本人作为一名刚迈入社会不久的90后小韭菜也不知天高地厚的谈谈自身对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的一点思考。
在开始夸夸其谈、唾沫横飞之前,先简单描述一下本韭菜自身的一些情况。本人生于浙江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父母算是中产阶级吧。此外,本人是11年入市的新股民,目前就职于上海一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综合考虑家庭和个人情况,本人的下述观点虽然不能代表最大多数90后,但至少也能代表一小部分年轻人的观点。
由于个人目前就职于上海,就拿上海这座一线城市的房价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首先,举几个目前在网上查到的最新房价数据,链家网16年1月上海均价34328元/平米, 吉屋网16年1月上海均价36661元/平米, 搜房网16年2月上海均价40266元/平米,综合二月份可能涨幅,保守给出目前均价38000元/平米的估算。
个人觉得成家后一家三口或者一家四口较为舒适的房子大小至少为100平米,不过为了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给自己减轻点压力,就暂时考虑80平米的房子吧。以均价38000元/平米,80平米大小计算总价为304万。304万的房子以上海目前3成首付来计算,需交首付款91.2万。我想90多万的首付款即便是双方月薪都是15k的小两口都不是那么容易拿出的,更何况对于本韭菜这个刚毕业,在上海拿着温饱工资的人。既然自己拿不出钱,那么啃老就是不得不做的选择,不过即便是父母,近100万的首付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都是血汗钱,也可能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父爱母爱是伟大而又无私,父母为了让你少一点压力,又额外帮你付了50万,一共就是150万。
终于,交了首付,304万的房子扣除150万,还剩154万需要贷款。以目前上海最新的公积金贷款政策,夫妻两最高可贷款120万,20年贷款利率为3.25%,等额本息月供6808.35元。剩余34万以商业贷款,20年贷款利率为4.9%,月供2225.11元。两个相加总月供差不多9000元。夫妻两税前月薪15k,交完五险一金所得税后实到工资为11155元,夫妻两差不多22000,扣除9000的房子月供,还剩13000元左右。
以上论述听起来还不错是吧,但是我想说的是3.8万元/平米的房子,在上海是怎么样的地段,就连被戏称为城乡结合部的三林房价差不多也接近4万/平米了,3.8万的均价目前能拿到基本就是被称为上海农村或者市区老破小的地方了,子女想上好的学校,我觉得基本是种奢望。有了房子,安居才能乐业,但一两个小时的上下班车程,每天平均浪费三四个小时在路上,我不知道这样的环境怎么能乐起来,至少我不能。此外,每月月供9k,20年,这还是在啃老的基础上。
花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给自己背负了20年的债务,买了一套偏远地区的老房子,只因在一线。
人挪活树挪死,换一种思路换一座城市呢,一线城市真的有这么好吗,个人在上海工作也大半年了,没觉得。一线城市机会多?的确,打工的机会到时挺多的。但做生意做买卖,我并没觉得一线城市如房价一般超二三线城市那么多。对于有些生意,特别是传统的生意,如绿化园林、水产业我反倒觉得二三城市更多。一线城市留给你们,二三线城市留给我们。
再说说二三线城市吧,中部城市重庆7396元/平米、成都9332元/平米,东部沿海宁波13535元/平米、青岛15364元/平米。中部城市差不多100万就能买一套100多平米而且地段还不错的房子,东部沿海稍微贵点差不多130万能拿下。那么中部城市首付30万,公积金贷款70万,月供4000不到点。东部沿海首付39万,公积金贷款91万,月供5200不到。我想这样夫妻在一线那15k的月薪,在二三线算拿10k的月薪,给力点不啃老差不多也买的起房,住的还舒适。父母的150万如果帮着点更好,如果子女不要,那么懂点理财一年拿个6%的利息我想是没问题的,也就是一年9万利息,一个月7.5k,足够父母养老了。
说了这么多,不管其他的90后们怎么想,反正本90后的观点很明确。就目前的房价,绝不在一线城市买房,拿着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交首付,背着20年的债务,玩着4、5倍杠杆的游戏。房价不跌还好,房价跌了怎么办,自己居住不用看市价,我想我还没有这么阿Q。哪天我欠银行的钱够买新的一套甚至更多的房子时,我不知道那时会是怎么样的情景。
至于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大不了放弃了,留给那些想到一线城市来碰碰运气的人。90后,年轻就是资本,天南海北的闯闯、折腾折腾不是更好,为何一定要一个树上吊死,难道就为了亲戚问起我在上海工作的面子。说不定,在外没有房子的压力闯出一番名堂了,三四年后在到上海,房子是已经很随意了。
1金币8金币18金币58金币88金币188金币
余额不足,
支付即为同意
- 终身学习,边走边悟
脑子很清楚。赞
几点补充:
38k的房价,基本在外环,而且老房子
小两口是有公积金的,两个人每月至少3k,所以实际需要拿出的6k左右,月供不会增加,但是
工资应该增加(假设)
一线城市没有房,大人其次,小孩的未来发展受一定影响
4. 日本有失去的10年,大国的80后已经失去了几年,90后也许失去的更长
1、一线城市房价太高了,看着晕,真心买不起;
2、逃回北上广>逃离北上广,《逃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
3、你在一线和二线选说明还是有理智,没想过去小山村,可有很多人二线城市的房价也买不起的;
4、“说不定,在外没有房子的压力闯出一番名堂了,三四年后在到上海,房子是已经很随意了。”也说不定房价涨到你再也不能考虑上海的事,你孩子也不能用上海考生的分数进上海的高校。
5、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我想说,我是80后,lg年薪约50万,我约15万,税前,目前有外还外两房,打算2胎,想换三房,昨日去看房,已被打击,放弃换房,因为考虑到如果二胎,我必须全职,无公婆,无法啃老,一切靠自己,我们确实要狠谨慎,因为一分一毫都是我们辛苦工作换来的,上海的房价我们表示已经看不懂了
- 见路不走
给自己5、6年的时间,天南海北的闯,闯出了一切水到渠成,闯不出老老实实的回家。为了一套房,捆住自己一辈子,扼杀自己未来许多的可能性,本人做不到,相信有许多90后也同样做不到
-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关键是医疗和教育,三线医生看是普通肿瘤,到一线才知道是癌症。。
- 当人生走到某一阶段,我决心成为富人,不为别的,只为自由
浦江2万2老房子可以考虑一下吧。60平方米的话,压力不是很大吧。讲真话,如果按通勤时间计算房价,北京价格比上海高。北京人也没抱怨吧。
- 三低原则(低精力、低频度、低风险)
都这么理性,谁来为国家做贡献呢?
一句话,什么时候啃老不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项,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 所谓风险就是你看不到的东西
我想说你还不了解上海。虹口区曲阳地区的老公房,内环以内,我去年买的也不过3.8万。今年也基本没怎么涨,户型也是小两房,非常适合年轻人结婚。
- 80后IT男
83年的IT男,09年毕业签工作去北京,还没报到直接换工作回青岛老家,虽然青岛这个行业非常不发达,但是一样可以找份工作,一样创业,不必在北京吸雾霾,一样生活的很好,为什么要为那个亲戚朋友的面子,让自己生活的很苦呢。自己赚的钱在北上广买的房子,辛辛苦苦的半辈子搭进去了,而那些钱换个二线城市,可以买套大房子,买个好车子,甚至还有剩余可以自己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工作2年后准备辞职创业,老爹就很不高兴的说,这读了20来年的书(硕士),最后来家干活,给别人看看也不好看。可我是一个从小就比较有自己想法的人,父母的这点言辞干扰不了我多少,我决定的事情他们只能发表看法而已。现在自己小公司也有个五六年了,小有所成,房子车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靠自己奋斗所得,没有啃老,过的很开心,足以,不必在北上广大城市啃老。
其实很多毕业生在大城市生活,碍于面子不愿意回家在亲戚朋友面前扔掉大学毕业生那顶高贵的帽子,感觉回家太丢份,其实每个人都是过多的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其实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过眼云烟,和自己基本没有太多关系,自己过的好不好,家庭好不好,父母好不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像我们这种情况应该属于中等收入以上了吧,而且打算二胎,大宝也确实要着手准备学区房,但是我们还是下不了手,昨天看房后深受打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与lg讨论思考一天,决定放弃换房了,二宝来了,我们可以把现在两房改三房,至于学区房,宁愿高价上私立,不知道我们这种想法日后是否会后悔?
- 慢、关键是慢
资源本应向下一代倾斜,这无可厚非。不是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么,中国强了老中青都才有好日过,呵呵。
- 见路不走
其中,想要在上海买房,可以先工作几年,拿到上海户口,然后再买上海的经济适用房。一两万一平米吧,好像60%产权是自己的,40%是国家的。但即便如此,还是安分不下来,本性就是想折腾,受不了平淡如水,至少目前是
- 赞同来自: 天书 、帅牛 、割总 、eltonlau 、Ariszheng 更多 >>
-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
你的经济适用房的想法真的很天真,你就算有户口,你有资格申请吗,能申请到吗?
-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很赞同楼主的观点。在另一个讨论房价的帖子里,我也评论说,年轻一代的观念已经开始变化。
本人88年的,比楼主早几年毕业。高中同班有十几个北大清华的同学,这批人没有一个留在北京(还在读博的除外),多数回家乡(重庆)或家乡附近(成都)参加工作——既然无力承受,那就选择离开。
我自己也是在二线城市工作。简单谈谈大家所说的医疗、教育资源:首先子女教育暂时不用考虑;其次,二线城市大医院并不比一线城市差多少。况且去医院的次数不多,这方面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剩下居住、交通、生活等方面综合比较,一线城市没有明显优势。
一线城市高房价逼着一批高素质人才去二三线城市工作,客观上可以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万万没想到,世界真奇妙。
普通毕业生工作三四年(25-27岁)就要在一线城市一步到位买房本来就不合理的,这只有70后的那代人当初毕业去外企打工的时候能享受到。
你现在看看15k薪水很高,过个几年等你30的时候,没有30k都不好意思告诉同学你做什么工作的。。。
就这样才能限制全国所有人都去北上广深啊。。现在1线城市早就超负荷了,如果房价能让一些人分流去2线城市我觉得起码比现在强
月薪15k去抢经济适用房 ?
- 当人生走到某一阶段,我决心成为富人,不为别的,只为自由
好像很有道理啊
作为90后,楼主你的思考已经相当冷静成熟了。“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是电视剧《天道》里的吧?有想法,不随波逐流,重感情,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如果你只是在抱怨,而没有真正离开,那就说明上海的房价还要涨。其实大城市的人很幸福,因为他们一直在剪小城市人的羊毛。试想,几年前就有人在嚷着“逃离北上广”,要是当时咬牙坚持,而且买了房,那就...
-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看到楼上一些评论真是有些无语,难道一定要在一线城市买房才成功?才幸福?
我在二线城市发展,毕业四年就能靠自己全款买房了,生活水平比一线城市的啃老族不知高到哪里去。
楼主你的想法很好。我和我的同学们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二线城市不缺机会,但更有生活乐趣和人情味。
楼上有人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不该在上海买得起房。我就提醒一句,LZ假设的这个条件,夫妻每人月入15k,同时父母能拿出150万支援买房,已经远超普通大学毕业生的经济条件了好么
- 时间就是金钱
非常赞成量入为出的买房!至于事业的发展,最主要看机会。一线城市相对机会多些,但是如果在二线也能够扎稳脚跟,必然可以像楼上上一样闯出一片新天地。
本人魔都本地人 中环一套房
我也受不了 卖了房子 去郊区了
随便魔都怎么折腾 关我屁事
至于工作吧 无所谓 有手有脚 哪里都有工作
大学生也不一定去大单位了 郊区吵吵股 不要太色一
理性的楼主,,
我也想说,三四线哪怕工资就4,5K,,2口子年入10W,都可以轻松买房,轻松生活。
人活一辈子,不是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活,自己活的轻松快乐更重要。
教育医疗条件有差距,但是有这么大的差距吗?
到了一线,为了一套房,榨干自己未来20年的剩余价值,附带的把父母的养老钱也榨干了,这样真的好吗?
成功不成功的真心无所谓,人的欲望之无止境的。
俗话说的好,知足常乐。
快乐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楼主长脑子么?一线城市,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想买房子,这可能么?如果连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买的起上海的房子,那上海的房子还得涨10倍。哪个国家的刚毕业学生能买起房子?你去打听打听
- 想做靠谱公司小股东的程序媛
08年毕业去了上海,拿到了户口。然后10年离开上海,回到了杭州。一线城市工作机会或许更多一点,然而生活的话,不见得舒适。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挺好。
俺毕业那会放弃了北上的工作机会(北京工作机会有户口),因为俺毕业前在深圳实习过小半年,虽然喜欢深圳城市,但也知道一线生活压力很大,不适合自己性格。当然,一线机会会多很多,一线有一线的吸引力。至于以后下一代的问题俺就没考虑过,时代瞬息万变,户籍之类的说不定就放开了。活在当下最重要。楼主挺有思想的,同为年轻人挺理解楼主诶,bless
- 北京保安
最打击人的两个字是什么?
仅售5500万
- 慎思明辨
有想法的年轻人,不错。
- 原名wwwww
一线买房的钱,做投资是最佳选项。
- 终于回来了,呵呵
楼主分析得不错,上海有些郊区新城房价还不太高,未来发展前景也不错的,不考虑?
一线城市包括二三线辛苦奔生活的年轻人,看着前途很好充满希望,殊不知整个社会都在吃你们这代
楼主的父母是中产。。。没有100万首付?
不是说一毕业就买的起房子,是啃老再背上自己未来20年去抗一套房子!
是看着房价飞涨,5年,10年后更加买不起房子的悲哀!
如果社会告诉你,不要着急,5年后只要你努力你就能买得起房子,那么我们这一代认可以认。
但是现在社会告诉你如果现在不买,以后永远别想买得起,让我们5倍杠杆上
这,公平吗?
- 北京保安
躲开了楼市还有股市,躲开了股市还有P2P,躲开了P2P还有。。。。。。
总有一个坑适合你
-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终于见到了第一个不为空而空、根据自身情况定制的购房方案。很赞。
但LZ似乎忽略了一点:孩子的起跑线问题。
-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说得好,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二线城市单身狗,年收入小10万,房价8k左右,买房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不需要啃老,短期不考虑买房,因为不想降低生活质量
不过一线的教育资源让学区房易涨难跌
首先,刚毕业就想有个又大又市中心又巴适的房子,难道就因为你是个大学生?
其次,看工资只看现在,你5年后工资还是这么多的话,只能说你个人不行,在大城市,一般毕业几年内是翻番再翻番的才算正常。
楼上的,如果不啃老,毕业几年的毕业生也买不起房 好不!即使你翻翻翻(毕业收入5k,两年翻一番,六年后30岁,不吃不喝才有首付84w,还是不够首付。)。
很好,三四线去库存就靠你们了,目的达到了。
- 战胜市场必须先战胜自我
应该最多和我儿子同岁吧,因为我儿子是最大的90后了,也是查不到的情况,只是好在我靠股市赚了点钱,在14年年底花了381万买了我们小区的103平方的二手房。但像我这样估计也是属于少部分股市的幸运儿了。
还是说说为什么要在一线城市买房吧。以我的37年职场经验,我觉得还是机会多。我所在的公司总部在北京的,但华东的区域中心在上海,和很多在其他城市的员工比,我的机会就多的多,在我工作20年中,我也遇到过不少能力和表现不输给我的其他城市的员工,就是因为机会少,所以升迁之路就相对坎坷。
当然,去二线安家落户也有机会,比如说在杭州的去了阿里,也是因为在总部,机会相对就多。
- 终身学习,边走边悟
本末倒置了。不是先买房子,再找工作机会。
这个事我比较欣赏大鹏,他一直租在公司旁边。导演需要人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到。
年轻人若还没事业,就被房子束缚了。
这辈子就很难动弹了。
03年刚工作那会,月工资2500,上海花木那边房价6000,嫌贵没买,周浦那边3000,嫌远,没买。
- 1、静等天书来找我。2、定位不当,终身流浪。
90后还有得选择,我们80后已无路可走……
刚毕业就考试谈论买房子,真厉害
大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人就是市场
当然,如果你不是闯市场的那块料,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
看着我同学拿我一半的工资,住着比我大恨不得3倍的房子
其实大家都是在混日子,那你在这里混和在那里混,有啥区别呢?
只能是下一代了。
为了不买房而离开一线城市,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年轻时不是应该哪里有机会就奔向那里,不被房产所束缚么?
既不因为房子而留在哪里,也不因房子而离开哪里。
- 小白一名
出生生长都是在大城市,让我逃到哪里呢
楼主说的不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策略是最好的办法。作为上海人,我们可能拥有比二三线城市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先天条件,但也很羡慕二三线的人如果在一线买房太累可以有退回去的地方。大家很多时候观点不同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差别太大造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屁股问题,在买房上尤其明显,比如买不起就去二三线买对上海人来说根本做不到。
- 见路不走
谢谢老师您的指点,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白了还是自己不安于天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不管是一线还是二三线都不想立刻就买,至少5、6年不会考虑,毕竟刚毕业。
还是喜欢走到哪,租到哪的生活,哪里有钱赚有生意做就去哪,父母也挺支持的,因为自己和父母说明过,让他们给我5、6年的时间全国各地的到处走走,这个城市呆一年,那个城市呆半年,最后如果一事无成,浪费了青春,我想也比在一个公司工作5、6,拿个最多二三十k的工资好。
一事无成,那就乖乖回家,回家我想是最差的结果了,自己能接受,我觉得还是去搏一搏。天南海北海阔天空,这样的生活我很憧憬,至少目前是。我想趁着自己的热情自己冲劲还没消退,赶紧付之于实践。
出来混 都要还的
预期太高了。跟我当年一样,非要买大的?
买不起大的,买个小房子,不是也挺好么,等有积累了。再换。
卖房换美元,换欧元,移民,
谢国忠2007年写的,《伟大的套利》,里面讲到1990年他在东京工作,到一个同事家里做客,随口问了下,最近日本房价暴涨,您这房子升值不少吧?同事说大概值600万美元。谢国忠问,为啥不卖了房到美国生活?当时美国,还有日本的10年期国债利率都有6%,在美国生活,可以过上国王般的生活。同事说,我们日本人不这么做。
之后20年的日本楼市,大家都知道了
觉得贵就租,不可能机会又多,工资又高,房子又偏宜,那地方只有天堂;合理不合理不是由自己说了算,你负不起100万的首付不你的错,但也更不是那些付的起人的错,这就是市场以及人生
-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
提起来都是泪啊。
似乎没有人考虑过,如果发生崩盘以后,,你现在背着的20年的债,以后怎么还?天朝可是不能个人破产的。
但凡投资,应该想做好最坏的打算,即便是自住,也需要想清楚,万一出现经济危机,不说失业,大幅降薪怎么办?以后还要不要活了。
想清楚了,再投资。
- 见路不走
如果简单无脑和股市比较,我觉得可不可这么理解。03年到07年那波上涨能不能理解为股市为行情启动的第一波,参与的人不多。08年楼市的调整相当于15年初股市的调整。09年到14年初相当于股市3300点到4500点。14年初的房价微跳相当于股市4500点到4200点的调整。14年底至今,可不可以理解为4500点到5000点最后的冲关。
现在是房子当股票炒。暴跌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上海这么涨,已经伤筋动骨,年轻人为上海做出自己的贡献,却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留下,从长期来看,驱逐的是优质人力资源,企业土地成本居高不下,也会对创业型企业形成挤压。
- 终身学习,边走边悟
思路很对。很聪明。我做过这个观察
股和房只是周期长度不同。但演化趋势相似。
若一段上冲后,股需调整三周,对应到房上,可能调整3 个季度。
买的起的地方买一个, 锁定这部分的面积和价格, 为将来置换做准备. 然后把买的这个房子租出去, 获得的租金拿来在公司边自己租个房子, 老板随叫随到, 节约路上的时间在工作上好好表现争取上升机会.
等结婚生子安定了后, 考虑孩子读书, 交通(应该买车)方便等, 再做置换考虑.
父母给的首付, 按理财利息还本付息, 就不存在啃老的问题.
不要以为房贷30年是个负担, 这个是国家给的福利好吗? 除了这个哪里有这么低利率, 这么长周期的贷款. 考虑法币时代通胀的必然性, 贷款时间越长越合算, 时间尽量拉长降低每月还款的现金流压力, 随着通胀侵蚀, 你的负债将像阳光下的冰棍一样越来越小
一线的机会多, 选择比努力重要. 机会比努力重要.
- 应权通变 弘思远益
打工挣钱,工作挣钱那是满足你的基本生活开销,买房子的不是靠工作挣的钱,你得创业,做生意,做交易,动迁等,想要靠为别人工作收入买房本来就不符合眼下社会供需关系
新上海人有这个问题。其实上海本地人也不轻松。
不知道上海拿11000工资的年轻人占多大比例?夫妻都拿11000的比例可能更小些。
一般新上海人都是高学历,各地来的佼佼者。
对本地人来说,大多数不会去其他城市,只能啃老,并且赌上20年的收入,咬牙买一套,并祈祷工作稳定。
要么就住在父母的老房子或小房子中。承受别人买房造成的无形压力。
- 见路不走
是的,不知道别的90后怎么想,反正我是不打算带在上海了,更不打算在上海买房,公司现在不错的职位不要了,未来股票期权也不要了。天南海北海阔天空,还怕饿死不成。
- 见路不走
谢谢您的回答,我也曾这么考虑过,最后再三权衡下还是放弃了。房价上涨时自己不在场,现在一两平米的房子就是自己一年的薪水。
还有,可能和自己骨子里“宁愿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思想有关,宁愿去摆地摊,也不想安安稳稳的天天朝九晚五吧。况且摆地摊收入也不比白领差。
- 思考就是一切
我觉得楼主脑子很清楚,以后很有前途。
建议不要放弃上海的工作,先租房,现在租售比如此之低=房东补贴房客,你如果还没结婚的话更没有必要买房。
周期周期、心中默念、不是不到,时候未到。
- 见路不走
您说的很对,感觉上海本地人也不容易。公司有许多上海本地人,拿的薪水并不高,有许多拿的比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屁孩还少,职级也同样不高。很多基本上除了房子就什么也没有了,而且房子还是老一辈留下的。感觉他们更不容易,人往高处走水网地处流,去别的城市买房估计会被骂死。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根本就不是深圳、上海房产的目标客户,
现在可以完全忽视他们。
10年后,他们才可能成为购房的主力,到时接盘的时候,
得多少一平方?
你可以回去,上海人怎么办
- 见路不走
我觉得90后目前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至少如果我决定在上海定居,那么父母肯定会资助自己。如果我现在就离开上海,那么父母也就不会考虑在上海给自己买房。90后自身的影响力小,但90后能影响他的父辈们。
- 思考就是一切
所有说相信牛刀之流的专家早前没买房的,现在无比后悔的,确实很同情,但是要知道此一时、彼一时。
许多人都是随着预期而走,而不是随着数据在走。
预期总非市区不买到越来越往外环走,经济预期从最多接受几年工资付首付到全家三代人齐上阵,为什么要随心而走呢?主要还是不看数据,只看主观判断。作为市场这个东西,就是来杀死只跟预期而走的人。
你如果从00年开始看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等数据,你会发现00-05年上海房价属于绝对低谷阶段(只是当时很多人没有持有资产的观点、或初期财富没有积累完毕),06-10年属于合理阶段、11-14属于高估阶段,15-??终于开始了疯狂周期。
按照我对市场的理解,越疯狂越套人,而且显而易见的结局是泡沫的破灭,因为我没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城市房地产二三十年以上始终上涨的,有找到的可以告诉我,我去研究下。
现阶段:房价收入比、租售比基本已经世界前茅,我在集思录另一个帖子里有贴出来,我不觉得10年之内上海的房价会见不到14年的价格,但到时估计没有人去买了,只剩无量空跌。
关于很多人说的一线医疗好的问题。真是病到只能去一线最顶尖医院才能治的地步。那么这病基本也就不要指望了。病人遭罪,家人也遭罪。另外,在北上广有套房,就等于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条件?太天真了吧。频频爆出的天价挂号费,难道只针对外地人的?
如果放到歷史中去看,紅極一時的潮流,後來都是苦不堪言的教訓.
但是人生太短,最大的挑戰是趨勢的週期,是不是會遠遠長於一生或中青年的時間,那樣的話,選擇是需要系統性的配置的,不太好簡單的黑白取捨.
至於說醫療的話,作為這個行業出來的人,我覺得大家太樂觀了.往後去,無論到哪兒都差不多.已經沒有多少優秀生願意報考醫藥護理了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影响虽然有,但也是间接的影响。
我是说他们自身不是一线城市房子的目标客户。
10年后他们很多就会成为购房的主力。
就像80初、70后,
在10年前类似。
现在80初前后、70后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力军。
说得很在理,但是骚年,你的逻辑本来就是错的吧,在上海15K,在重庆你也找到10K的工作?醒醒啊~~~~除非你在上海工作住重庆,我看按照生活水平和薪资水平,顶多也就是5K就差不多了,有这么高的折算率,谁会挤破脑袋往那靠,想问题真完美
如果所有毕业生的平均水平都能去上海,上海还不被挤爆了.
我举个深圳同学例子吧,她学财会的,毕业回兰州工作,拿6000一个月,别人觉得给她很多,经常喊她义务加班。
前年跳槽去深圳,起薪1万2,现在已经涨到1万5了,偶尔加班,有时还有加班费。
实际某些专业去三线城市真是差挺多的。
- 80后it男
刚毕业就谈论买房,看来房价真不够高。
3.8w的单价,如果是不带学区的老破小,中环边也是可以找得到的吧,次新么只能呵呵了,不过如果不是很有钱,首次置业就要一步到位本身就要求太高了吧?
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人民币不断在贬值,不论你在中国哪里财富都要缩水,结论只有一个,除非你找到了除一线城市房子更保值的资产种类,那么你最后就是受害者。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同意楼上的,
90后刚毕业都在谈论买房,
虽然大部分是啃老,但也是房价上涨的推动力。
看来,房价确实是还得涨。
- 见路不走
楼上的为什么不说连刚毕业都谈论买房,就像连路边卖菜的都谈论股票一样。
去年5、6月份是全民炒股、全民谈股,而现在是全民炒房、全民谈房,就连我这个大学刚毕业的都谈论房子了。
不知道楼上的有没有去上海宝山等一些房产交易中心看过,太震撼了。
当然,没房的看空,有房的看多,屁股决定的。逻辑很简单,细细想想就能明白。
陳小旺表演一個人對二十幾個壯漢,能發力放倒.
不是陳小旺力氣多大,是他能讓這些壯漢用力放倒自己.但是那些人傻乎乎排成一條長龍,拼命使勁,都是自找的.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房子与股票有很大的区别,
细想能明白?
全中国能明白房价走势的没几个人。
目前还没碰到或听到一个能真正明白的。
楼上上,在谈论不代表买了,等你什么时候掏钱买了的时候,才能算得上全民炒房。不然最多是全民看房
房价和发展机会应该分开看。
京沪深的房价是有泡沫,但是现在不会破。发展机会不用说,一线城市多出二线城市太多。年轻人应该首先考虑的是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
至于房子,放在第二位考虑。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租;买不起大的就先买个小的,就是所谓上车盘。你会发现,第一套小房子攒了5年首付,可能3年后就买第二套大房子了。
过来人的建议。
几个二线城市父母能拿出100万?
一线15k,等于二线5k,不等于二线10k好吗
楼主潇洒了,子女再也回不去一线了
- 85后-私人理财师
一线商品房,目前没有居住(使用)价值,只有投资(投机)价值。买或者不买,关键看大势。目前来讲,大势不看好。
- 90后应届毕业生
观点相同,而且觉得挺有道理的
我朝房价的情况和我朝社会以及政治结构密不可分,我国现实状况是什么呢,专制下难以创新(因为要保住成果不被抢功,不被掠夺,不被拷贝),既然难以大规模创新成功,那还是需要把钱贷款给地产,至少结婚买房是中华美德,有社会刚性需求跟进(这部分人成了推手),而现在大部分人都会存钱买房并还款,已无力再其他方面大规模消费,所以银行贷款给这些企业,那就是把钱扔水里,随时可能还不出,最终还是要借给房地产,根本还是社会制度叠加传统观念决定了支柱产业,不是你我能选择的,你去二线当然可以,阿Q挺好的,可女方也得同意啊,你不是一个人活着,除非你决定单身,那可以不参与这个游戏,可你爸妈让你结婚,你可以不理会他们么,还有周边人,若没法六亲不认还是得乖乖玩这场游戏
- 三低原则(低精力、低频度、低风险)
还在思考,说明还卖得起。美帝英帝日本国的90后根本就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他们考虑的是下个月的房租在哪里,是合租,还是群租,要不要为了省房租同居,等等。
- 见路不走
我本来就不是土生土长一线城市的人,不属于这,没在这安家,只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又何来回不去之说呢。
子女的未来固然要考虑,但也不是这么考虑的,我怎么有种“老乡别走”的感觉。
如果真要说子女教育的话,首先10万多一平米的学区房你得想好,如果生双胞胎两个儿子的话,你拿什么给他们安家,让他们在一线更好的生活下去。最后还不是要靠他们自己。当然这一些都是在一线房价维持目前价位或者上涨的基础上。
- 不忘初心
不错。值得学习。
去一线城市,过着猪狗一般的生活,住在猪圈一样大小的房子里,还花光你所有的积蓄。你还不如退而求其次,换个二线甚至三线的新楼盘,过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生活。而不是去过上世纪的生活。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后高中生啪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