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蝇头小利销赃 废品回收站赚钱吗怎样才能更加

废品收购站店主为财销赃 收购八台电脑获利万元
腾讯·大渝网
南岸一男子经营废品收购站,为了赚钱,他在明知是赃物的情况下仍为犯罪分子销赃,两月间共收购电脑八台总价值约一万九千元,最终落入法网。家住南岸区的周某在长生镇上开着一家废品收购站,平日里收售一些二手家电或报纸塑料瓶之类的物品,尽管收入不算很高但也是吃穿不愁。作为一个小老板,周某心里一直有个发财梦,但从未找到实现的方法,直到今年5月底的一天夜里一个电话替他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一个年轻男子在电话的那头向周某询问了一系列有关二手电脑售卖的问题,并声称自己有稳定的货源可以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周某的收购站,有了生意上门,周某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第二天,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便带着两台7、8成新的台式电脑来到周某店中,尽管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并无太多言语交流但该男子仍爽快的以每台300元的价格将两台电脑出售给了周某,并表示自己手头还有一些存货可以出售。看见如此低廉的价格就可以收购到品质较好的电脑,周某心里十分清楚这些电脑都是来路不明的“贼货”都是通过不正道渠道得来的赃物,但一想到这些电脑转手一卖就能轻松赚到数百元,周某不免打起了小算盘,最后终于决定稳定住这条“供货源”,答应对方随时随地有货必收并且保守秘密。自那之后到8月初,该男子先后数次找到周某,以300到50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了数台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周某则将收购的电脑进行外壳翻新后拿到南坪的电脑城和地摊油贩处进行出售,所获颇丰。依靠这位“主顾”的长期关照,周某每月都能在以往的收入上多赚到数千元,这让他的侥幸心理越发猖狂。近日,“老主顾”再次来到周某的店里,不过这次他没有带来新货,而是带着巴南区东泉片区刑警大队的民警。原来,该男子姓方,系一名盗窃惯犯,今年4月以来就流窜于南岸、巴南等地,以入室盗窃的手法专偷各类电脑,可现在大多数回收站和二手店铺都不会收购赃物,苦于盗来的台式电脑无处销赃,方某这才按着街上的收售站电话一个一个打去希望能找到收赃窝点,最后就找上了周某。经查,周某在两月间总计收购方某出售的各类品牌电脑八台,总价值约一万九千元,其中周某非法收入一万余元。目前,方某因涉嫌盗窃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周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被巴南警方取保候审,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汤显睿)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公绪强]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跟踪“偷井盖的”揪出违法收购站
废铁堆中惊现数十个砸碎的井盖,警方已介入调查
  ▲行政执法人员在丢失井盖的路段,重新安装新井盖。
  ▲在废铁堆里的各种井盖达数十个。
&&■文/图&本报记者&卢真珍&&近一个月时间,甘井子区一些地段的雨水井盖频繁被偷,市排水处排水监理所的行政执法人员在巡逻中发现了一偷井盖的老头,并对其偷盗、销赃的全过程进行了拍摄记录。昨天,当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销赃地——新水泥路的一家废品收购站时又意外发现在一废铁堆里竟有几十个被砸碎的市政井盖。目前这一收购市政设施的废品收购站已被警方控制,此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偷盗:老头用手抠出俩井盖&&5月31日上午,甘井子排水监理站站长孙万军与监理员韩毅正在虹港路上巡逻。10时30分左右,当执法车走到虹港路交迎客路西100米位置时,孙万军发现在虹港路道北,一老人把自行车放在路边,自己坐在道边用手抠雨水井盖。“偷井盖的!”这一念头出现在两位行政执法人员脑中,他们在远处观察取证。只见该老人用手试了试,发现这个井盖活动了,他立即将雨水井盖拿起,装进早已准备好的编织袋中,放到自行车后座上,若无其事地骑车向辛寨子方向行去。执法人员发现,每经过一个井盖时,该人都会下车用手抠一抠,在行进了100米左右时,老人又发现一个井盖松动,于是用同样的方式装进袋子里。&&两个雨水井盖顺利到手,该过程仅用了十分钟左右。随后,老人载着这两个共计重达40余斤的雨水井盖直奔辛寨子方向。&&&&销赃:630元的俩井盖只卖70余元&&执法人员继续跟随老者,老者在骑了六七公里后,到达位于中革新水泥路15号山阳金属院内的一废品收购站进行销赃。老者取下编织袋,过秤,收钱,收购站人员没有对该井盖的来历做任何询问。该过程都被执法人员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并进行了取证和勘验。随后,民警接到报案赶到现场,将盗窃雨水井盖的嫌疑人和废品收购点负责过秤和结算的工作人员带回派出所。&&昨天,当记者跟随市排水处的行政执法人员再一次来到该废品收购站时,当天过秤的收购站人员还在。他说,这俩井盖按照废铁卖的,2.3元一斤,两个一共35斤,给了卖废铁的人70多元钱。他表示收购站从来没收过井盖,当天那人来卖废铁也是装在编织袋里,他们不知道情况。&&市排水处排水监理所行政执法人员邱飞告诉记者,这俩井盖每个都有至少20斤重,单个井盖价值315元。“这明显是偷盗井盖的人跟废品收购点进行勾结,形成的偷盗和销售一条龙。即便是按照废铁卖的,其价格和重量也不对,明显是偷盗和销赃的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据邱飞分析,从偷盗地点的虹港路至新水泥路,有六七公里,而虹港路附近就有废品收购点,老者不就近销赃,反倒是骑车跑出六七公里到革镇堡销赃。这也说明了这家废品收购点敢为偷来的市政设施销赃。&&&&惊现:废铁堆中有七八种不同井盖&&在“山阳金属”大院内,集中了多家废品收购站,每家一个院子,里面堆满了收购来的废品。在一标有“北6”字样的院子里,有一个像小山一样的废铁堆,里面有各种废铁,全都是被砸碎堆放。记者无意中发现,废铁堆中竟然有几个被砸碎的井盖。经行政执法人员确认,这些都是市政井盖,有的是雨水井盖,有的是检查井盖,有的是通讯井盖,还有的是小区井盖。其中还有一个是刚更换的新式防盗井盖。记者粗略看上去,仅表面就有几十个被砸碎的井盖碎片,其种类多达七八种。&&见执法人员检查,近几家收购点,纷纷把院门锁了起来。市排水处办公室主任吴义财马上报警,当地民警到达后对现场进行封锁调查。警方表示,由于当场没有找到废品收购站的负责人,将对此案进行调查处理。&&&&举措:计划更换8000个新式防盗井盖&&据悉,今年1至5月,我市市内四区共丢失井盖272个,其中半数都集中在甘井子区。而甘区所丢失井盖又比较集中在松江路、西北路、虹港路三条路上。仅5月份,3条路累计丢失井盖就近30个。井盖频繁丢失,原因是年代久远,井盖的螺栓被大车轧后松动甚至断裂,所以有人就打起了偷井盖的主意。&&吴义财说,为防止井盖丢失,市排水处从2006年开始陆续在市内更换新式的防盗井盖。目前已更换检查井盖5979个,雨水井盖15100个。今年计划更换检查井盖3000个,雨水井盖5000个。“新式的防盗井盖有活页,井盖和井盖框是一体的,将井盖框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在水泥道上。如果有人偷井盖,必须把活页割断。所以这样的井盖更防盗了。”吴义财介绍说。另外,收购井盖的废品收购站负责人已到排水监理所接受调查处理,将按照《大连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的相关条例上限进行处罚。&&相关链接&&举报盗井盖奖励600元&&为了保护市政排水设施的安全,市排水处欢迎广大市民举报盗窃、非法收购排水设施的个人和单位,市排水处郑重承诺举报线索一经查实将给予举报人每个井盖600元的奖励,同时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给予严格保密。市排水处的行政执法人员表示,废品收购行业的从业者和经营者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为了蝇头小利而触犯法律。一旦发现收购井盖等市政设施的,将按照《大连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的第二十五条规定进行处罚。最高罚款金额将达到3万元。&&(卢真珍)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id="related" type="hidden">
&nbsp>&nbsp
&nbsp>&nbsp
还能如此“揩油”?废品收购站变非法收油点,一桶赚50
19:59 来源:青岛电视台今日
  家住胶州李哥庄的万先生,给《今日》打来热线,说自家门口原先有个废品回收站,但最近好像“改行”了,不过这行改得好像不太地道。
  废品站外做交易 记者了解后得知是柴油买卖
  根据万先生反映的地址,28日上午,记者在胶州市李各庄镇204国道东方乐园附近,找到了这家废品站。此时废品站的两扇红色大门紧紧关着。十分钟之后,一辆SUV车停在了门口,门也同时打开,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从门里走出来,和SUV车主交谈起来。
   调查拍摄
   这两名男子是在交易什么?
   等这辆SUV离开后,记者走进了这家废品站,一进门,一股浓浓的油味就扑鼻而来,院子里堆放着十几个统一规格的油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男子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用来装柴油的。
   记者:“都是收的?”
   男子:“嗯。”
   记者:“多少钱这个?”
   男子:“15块一桶,大小桶都有,卖3块一斤。”
   记者:“一桶多少升?”
   男子:“还真没数,我就管收,能盛多少我还真没数。”
   加油站内 盯上大车来收油
   见记者没有要买的意思,男子走出了门外。记者也以看看别家的价格为由离开。记者走后不久,这名男子开着电动摩托车,一路向东,来到了一百米外的一家加油站。
   记者看到,他把手里的一个桶,直接放到一辆红色卡车前,交谈之后,卡车旁边的驾驶员,将加油的管子直接插进筒里。
  记者注意到,在整桶油加满之后,加油的管子又重新插到车上。两个人攀谈几句后,男子拿着装满油的油桶原路返回。
  而就在这时,一辆箱式卡车已经等在男子的作坊外,男子熟练地将一个油桶和管子放在车前,15分钟后,男子再次“满载而归”。
  安监办联合派出所进行现场勘查
  看了这些,这名男子的生意流程想必大家已经心中有数了。
  之前我们也报道过,有的长途车司机,会把自己油箱里的油倒卖给油贩子挣钱的新闻 ,而这名男子,应该干的就是油贩子的生意。
  据知情人介绍,这名油贩子是按桶收购,50斤一桶的柴油,收购价100元左右,以3元钱一斤的价格卖出,一桶就能挣50元。 而对于买油的司机来说,在这里买一升柴油大约是5块钱,相比市面上6.38元/升的价格,也确实可以省下不少钱。
  不过,这看上去三全齐美的做法,却是实实在在的违法,而且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记者在现场联系了当地安监办和派出所,工作人员很快到达了现场。
  大桶小桶都能装油 50到400斤不等
  现场除了有十几个小桶之外,还有6个大型的铁皮桶,这些桶的外面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油渍。
  男子告诉记者,大铁皮桶可以装400斤,小型桶最多能装50斤,但是最近生意不景气,桶里面大部分都是空的。当记者询问道这些油都是从哪里来的,收油的男子却说,都是从油库里拿来的。
  记者:“收了多长时间收这么些?”
  男子:“收了没多长时间。”
  记者:“多少钱收的?”
  男子:“这个没数。”
  记者:“怎么卖收的油?怎么算钱?”
  男子:“俺伙计让我去拉我就去拉点,去油库里,挣点差价。”
  记者:“都从油库拉的?”
  男子:“基本上,不是上城阳就是哪的,我就知道城阳一个油库。”
  记者:“没有别的途径?”
  男子:“很少。”
  记者:“没往车下往外抽油?”
  男子:“很少。”
  黄姓男子二次被查 深知行为属犯法
  对于油的来源,这名男子一直含混遮掩。记者了解到,该男子姓黄,本地人,一直从事收废品的生意,收油被举报也不是第一次,之前被罚了几百块钱,后来由于没什么废品生意,于是就又重操了旧业。
  记者:“你收废品怎么可能收这呢?”
  男子:“明知道是违法的,呵呵。”
  记者:“你不知道收也好卖也好都是犯法的吗?”
  男子:“知道了知道了。”
  随后,黄某被派出所民警带走,至于如何定性还需要安监办之后进行定性。目前,该作坊已经被取缔。
  工作人员:“我们已经取完证了,等领导回去研究研究,再确定。”
  记者:“现在没有办法确定什么性质?允不允许收油卖油?”
  工作人员:“这样的话肯定是不允许的。”
  记者:“根据什么不允许呢?”
  工作人员:“派出所已经把人带回去做询问笔录了,到时候我们政府统一给你们答复。”
  从片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裸露的电线、燃烧的火苗在这个作坊里都能看到,可想而知,这里的安全隐患有多大。另外,记者也从安监部门了解到,商务部《成品油管理办法》对成品油的储存、运输、销售都有明确规定,比如说,申请成品油仓储经营资格的企业,必须要有库容不低于一万立方米的标准;至于申请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的企业,需要多部门的安全验收方可得到资格,而那些私自收售柴油的个人,并不具备以上条件,切不可为了个人的一点蝇头小利,就造成如此大的安全隐患。
微信朋友圈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扫描二维码下载
●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
平台集群 :城市废品归途 珠海废品回收站乱象整治背后|城市|废品|回收|珠海|乱象_新浪珠海
城市废品归途 珠海废品回收站乱象整治背后
南方都市报评论
珠海废品收购惹人忧
  正午的烈日当头,珠海的街头行人并不多,前山河畔,被拆掉建筑堆积的废墟中,钟秀红正在其中翻捡“还能变卖”的物品。站在高处看,空旷地块上的废墟围绕在商场高楼间,就像一块块连起的城市伤疤。几天前,废墟还是一间间的小屋,她和丈夫张辉在小屋中经营着城市中一个最不引人注意的普通废品回收站,一家三口在小屋废品的包围中栖息而居。如今,他们的“家”已消失在挖掘机的利爪之下。
  钟秀红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这座城市,正在进行着一场自上而下的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战斗”,几乎每个行政区都计划了一场“专项整治行动”,行动的核心要义为破除废品回收行业市容乱象,具体表现上则多数以“拆”为主。
  根据珠海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侯艳玲的介绍,全市可查的有1492家废品回收站点,在协会备案的仅100多家,类似钟秀红一样的“家庭小作坊”站点根本无从计算。
  城市的废品行业存在已久,治安管理上的“销赃窝点”,环境上的臭气难闻、噪音扰民,市容上占道、乱堆放,都是多年来饱受诟病的老问题。因为是脏乱的底层行业,管理上一直也几乎是城市的真空区。
  如今,创文冲刺在即的珠海开始向这一行业的乱象“宣战”,这是一场结局并无悬念、实力悬殊的战斗,代表公权力的挖机之下,如钟秀红般的小经营者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缴械逃离。
  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胜利”,钟秀红说,“我们走了,珠海的这些废品政府准备怎么办呢”。比拆除取缔更考验智慧和魄力的,是城市废品行业的后续规范。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砸烂旧世界”之后,如何“再造一个新世界”,目前仍无明朗的答案。
  斗门:“逆销售”网络遍布
  在西区的斗门,至少有五年时间,斗门公安没有受理办理过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不过斗门有牌照的废品收购站仍有约20家,若是算上没牌没证的,一位民警估计“恐怕100家都不止”。
  被废品改变的人生
  如果不留意,散落在斗门各镇各乡村的废品收购站、收购点很难寻到,因为它们大多没有招牌,基本都是在墙上印上“收废品”三个字,或者写在一块明显是废品的废纸板上。
  “要我说,(斗门)指(望)着废品活着的人得有一千多。”来自河南的唐毅(化名)说,这些人有的是“专职”,有的是“兼职”,不管怎样,废品在他们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要么失业,要么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唐毅今年32岁,十多年前高考结束后就从河南周口老家来到斗门,跟随在这里开废品收购站的姑父讨生活,结婚、生子都是在斗门完成的。
  “怎么可能集中呢?根本做不到!”唐毅愤懑地说,废品回收跟产品零售一样,都需要把网络分散开去,这样才能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只是回收和销售是相反的,可以说是“逆销售”。
  唐毅所在的回收站位于井岸镇龙井路,路两旁的居民不多,楼房也比较老旧。废品站没有招牌,占据了一栋楼的整个一层,面积差不多有500平方米,收来的废冰箱、旧彩电在店外进行拆卸分解,由于占了人行道常常遭到投诉。
  “谁家过日子都要用到煤气、矿泉水,谁家过日子都会有废品卖。”唐毅说,他早在两三年前曾看过一个新闻,说珠海要把所有的煤气销售都集中到一个区域,不让销售点位于居民楼等人员密集区,但时至今日这一计划也没实现,所以他认为,废品收购也不可能集中,毕竟谁家也不可能为了卖十几二十块的废品开车几公里到专门的收购点,况且有一些大件大废品如冰箱、空调、彩电是没人愿意搬下楼的,上门收购废品的人才是好劳力。
  废品收购的竞争也很激烈,唐毅说,据他了解,在井岸镇有大大小小、正规不正规的废品收购站三四十个,好在他所在的收购站经营差不多二十年,而且只回收废旧电器,在行业内算是有些名气,所以经营得还算不错,像一些近几年私开的收购站只能靠给高价钱才能拿到货。
  “废品莫问来历”
  唐毅的孩子在老家,他不操心孩子上学的问题,但他的同事有二十多个,算上家人有五十多口,都居住在收购站周边,有的孩子在本地学校上学,大家还感觉比较方便,一旦要搬迁到指定的地点收废品,那么他们的生活也会乱成一团,衣食住行都成问题。
  在井岸镇工业大道旁的一家废品收购站里,一名女子说她已在这里干了12年,五六名同事都住在附近,他们觉得当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都还不错,基本能把周边小区和工厂覆盖到,有人要卖废品时一个电话打过来,他们十分钟内就能赶到,若是集中到一个地方,那么他们的老客户就算是丢掉了,除非在这里留下一个专人,随时等待上门,就“像送外卖一样”。
  “假设把那个(集中)点放在新青(工业园),我们这帮人就没法干了,顾客都在这边,家也在这边,怎么动?这不是小事儿。”唐毅说,除了在废品收购站里工作的人,还有很多骑着三轮车“巡街”的四零五零人员,更多的是一些家庭贫困的老头、老太太,他们经常会拿着捡来、要来的矿泉水瓶什么的来卖,有一些收入微薄的环卫工也会在下班后来卖废品,一般都只能卖十块八块的,但这点钱在他们那里很重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费心费力地去扒拉垃圾箱、踩垃圾堆去捡拾了。
  在新青工业园旁的新堂村,村里的一栋综合一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家废品收购站,收购站的老板们遵循“英雄莫问出处,废品莫问来历”的规矩,对能收的来者不拒,对烫手的则反复斟酌。
  外来工流动性大,走一个就会把手头上的电器等当成废品卖;外来工若失业一段时间就会无法生活,小偷小摸自是大有人在,像新堂村水塘口一年至少要断五六次电,电线基本都被偷走流向了收购站;外来工也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养老的,没什么收入,经常会捡些废品送来卖……工业园里围绕着废品而生的人不在少数。
  “我们倒是能搬,这些人怎么搬?他们不跟我们走,我们从哪里去弄废品?”新青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娘气势汹汹,手里拿着一沓长条状的硬纸条抽打面前的一个废轮胎,“嘭嘭”作响。
  香洲:“无处可逃”的回收站
  钟秀红的老家,在长江以北安徽的一个叫望江的小县城。8年前,她随做生意失败的丈夫一路南下,最终他们将“家”选择在了荒凉的南屏段前山河畔,大块的空地搭上铁皮棚,也算是“安居”。跟人打交道,偶尔听到的“破烂王”的故事刺激着夫妇二人的神经,两人渐渐地走上了废品回收之路,河畔的空地则是天然的“仓库”。从自己挨家挨户上门寻找“货源”,不出几年,随着塑料金属等废旧市场行情的上扬,她的生意很快步入正轨,自己也拥有了十几个固定的货源商,这其中还包括南屏的几家企业。
  “废品收购一条街”
  “那时候听说做废品回收很赚钱,身边也有朋友干这个发家致富,就想着自己也可以试一下。”钟秀红的同行,50多岁的杨树珍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的时候,很多人“不识货”,常常把铜线等金属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卖出,做废品生意的再以高价卖给再生公司,中间差价赚了不少,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发了家。
  不过这始终是一个辛苦的行当,风吹日晒,才30多岁的年纪,钟秀红就已皮肤黝黑,手掌也被金属等废品磨出厚厚的茧子,“就像个老太婆哦”,她自己也跟记者打趣。
  前山河南屏段十二村五、八、十队沿岸,可谓是南屏的“废品收购一条街”,二三十个废品回收站点聚集于此,划分地盘。每天踩着三轮车的回收者们到城市的各个厂房、小区、垃圾站,然后汇集于此,哪家私下出价高,便可以将他们带回的废品收归囊中。
  钟秀红的孩子正在南屏读小学,她已经有了对未来的计划:在珠海供一套房,让孩子上公立学校。她说,这一行确实能挣到钱,只要你吃得了苦,2010年以前生意最好,那几年建筑业发达,废品价格出奇地高,收入最多时她一个月挣了近3万块。如今辉煌不再,但也能凑合,她和丈夫已经看中了市区的一个楼盘,为了孩子准备就此扎根了,“让孩子跟我们一起住在破烂里,在学校里被同学笑,我们挺对不起孩子”,孩子促成了夫妇俩最终的决心。
  7月30日,家庭的所有计划彻底发生改变,几天后钟秀红举家搬离珠海。
  当天,南屏镇牵头组织多个部门,对前山河南屏段十二村五、八、十队沿岸的废品收购站等临时违建实施强拆,南屏镇通报称,当天“清拆违建面积10000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面积20000平方米”。钟秀红的家便在这10000平方米中,当天她还没来得及将大批废品搬离,拆迁人员只是搬出了屋内家具,然后挖机之下,自己家和周边同行的铁皮棚倒塌,原本的“家”变成空地上的一片铁皮废墟。
  “逃都逃不掉”
  南屏镇党委委员李清涛介绍,前山河南屏段十二村五、八、十队沿岸一带,在1988年已经被纳入国有土地统征范围,但一直没有开发利用。许多村民将旧宅出租给外来人员使用。部分外来人员还擅自占用国有土地,在河边乱搭建,用来经营废品回收站等,脏乱差情况十分严重。“整治前山河流域环境已是燃眉之急”。
  这只是珠海全市整治废品回收站点行动的一小部分。根据香洲区城管局今年5月份统计的数据,香洲区已对443家废品回收站点进行核查,其中70家有违法建筑、190家已搬走或拆除。在西区,据红旗镇政府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当地14家违章搭建的废品收购站,8间已经清拆,清拆面积17560平米。而三灶镇因为数量较多尚未完成统计工作。
  市区一家收购站的经历侧面印证了这次整治行动的力度和决心,南屏的一家回收站被拆损失近十万后,便“举家”搬至上冲,以期能安心经营,没想到又赶上当地一轮整治行动,他便再次被“清理”,当事人感叹“逃都逃不掉”。
  类似的担忧也刺激着“正规户”的废品回收公司,珠海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侯艳玲说,已经有证照齐全的协会会员因涉嫌违建站点被拆,四处寻找新的地盘,并向协会求助。
  废品回收站点“五宗罪”
  影响市容、盗窃频发、税收流失、资源浪费、违规经营
  记者从多方证实,之所以要大范围地“全面清理整顿”废品回收这一历史沉疴,直接原因来源于市领导的一次“巡街”,回收站被认为是极大影响市容美观的形态。
  “盗窃破坏国家重要设施案频发”
  官方甚至列出了废品回收站点的“五宗罪”,最受诟病的自然是市容环境。回收站点“乱收乱卖、乱堆乱放、随处设点,不少个体收购点设在居民区、马路便道等,房屋破旧、形象差,严重影响市容,有部分回收站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
  第二项则是导致“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盗窃破坏国家重要设施的案件频繁发生”。市科工贸信局提供数据表示,据市政、电力、通信等部门统计,“珠海市政及国家重要设施每年因被偷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数千万元以上”,“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税收流失被定为“第三宗罪”,由于珠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不完善,大量外市回收企业到珠海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影响了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有效管理和有序发展,阻碍了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珠海税收严重流失”。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也受到苛责。主管部门指出,“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塑料、废橡胶、玻璃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这些可用资源成为城市垃圾,直接填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又污染了环境。”“脏、乱、臭”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回收站收购的废旧金属,乱敲乱拆,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
  而在旧货市场方面,违规经营经常发生,“长期以来存在市场内摆放杂乱无章,消防设施不全,发生过多次火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许多在旧货市场外经营的小旧货店采取三合一(即销售、加工和住家一体),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市场内管理无序,存在恶性竞争,恶意哄抬价格或压价收购,严重违背市场规律,欺哄现象时有发生,买卖双方纠纷不断,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隐患”。
  亿元产业链
  对于“五宗罪”的“指控”,钟秀红表示部分认可,但又觉得冤枉和委屈。她说,“明明是政府自己嫌脏不愿意管,我们来做了怎么又能怪我们呢?有条件谁愿意脏乱差?”
  赵才对“五宗罪”则有些嗤之以鼻,“有本事政府把这个做好啊,说不好谁不会?”赵才是小区中的废品回收者,一辆三轮车是他的最大家当。8月6日早晨8点,拱北丽景花园,赵才将小区垃圾中的纸箱、易拉罐、塑料瓶、成摞的废报纸挑拣出来放到自己的小三轮上,其余的推进附近的垃圾房。赵才以每个月付一定费用给管理处的代价获得了小区的独家垃圾清理权。
  赵才们正是城市废品回收的“第一环”,钟秀红们则是他们的“上级”,负责收购他们的废品。
  在接到“上级”电话得知对方站点被拆时,赵才震惊了一下,随即颇有些纳闷,“政府拆我们做啥呢?我们是在帮政府啊。”在赵才的逻辑中,收垃圾虽然是糊口的一种方式,但更是在“帮政府分忧”,“你说,没有我们每天把这些垃圾收集、分类,如果全拉到垃圾填埋场去,政府压力不是更大吗?”他坚信自己的理解,并让记者一定要将他的观点转达个给“政府管事的人”。
  赵才的逻辑,正是反映了珠海在垃圾处理时的困境———真正意义的生活垃圾分类从未起步,可回收资源再利用率低。一袋生活垃圾,经 过 家 庭 收 集 — —— 丢 弃 垃 圾桶 — ——粗 略 分 拣 — ——垃 圾 中 转站———垃圾压缩车———填埋场———拾荒者再分拣———填埋或焚烧,走到了“旅程”的终点。由于缺乏前期的垃圾分类处理措施,如果缺乏了赵才们,珠海每年以亿计的再生资源回收产值将不复存在。
  这是一条完整的废旧物品回收产业链条。像赵才这样盘踞在各个社区和工业园的流动废品回收者,每天蹬着三轮车将废品源源不断运到钟秀红这样的废品回收站,钟秀红们则选择再卖给珠海的几家废品“龙头”企业,再由他们分拣、压缩等简单处理后,运往佛山、江门、南海等地进行加工回炉,废品这才算结束在珠海的旅程。
  当然也有一些废品直接在珠海就完成了自己的再利用之路。部分成型有价值的废品会被分类积攒卖到废旧物资集散交易市场。
  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据城管和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市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达1492家,从业人员1万人左右,而且废弃物总量正按照年均10%的速度增长。
  流产的“宏大规划”
  一边是乱象必须整治,一边是生存和城市需要。负责牵头此次整治行动的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光靠城管部门“打”绝不是最终办法,下一步如何规范才是当务之急。希望主管部门能参与进来,将废品收购行业规范管理。
  214个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站
  记者发现,在这一方面珠海其实早有思考。2009年珠海再生资源行业协会配合市科工贸信局编制出台了《珠海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这份期限为2009年至2013年的发展规划详细地描述了珠海废品行业的发展之路。
  《规划》提出,在小区建立方便居民的回收站,“在产废的源头即把各类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分离出来”。并建立再生资源分类回收二级网络:一是街道、社区、村委会回收网络,即分布于各街道、小区、社区、村落的废旧物品回收站;二是以行业为主的集散回收中心网络。形成“绿色回收站(流动收购车)———集散交易市场”二级结构的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企事业单位———集散交易市场”结构的生产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集散交易方面,则在市内设置10个集散交易中心,在各社区回收站保持密切集散关系的同时,“与废旧物资处理终端的大、中型回收加工企业建立回收关系。设立再生资源利用交易市场,鼓励社会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或个人,从事再生资源的回收工作,使资源回收与交易部分统一管理、有序合法地进行,促进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规划共设计在香洲、金湾、斗门三个行政区规划设立214个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站,规划“在市区东线的金鼎建设一个大型再生资源综合市场,用地规划14万平方米。其功能包括负责香洲区的生活性、生产性再生资源的回收、整理、粗加工,并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提供交易平台等,其服务区域面积约534平方公里,可辐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屏工业园等厂矿企业约3300多家;在斗门区筹建一个大型综合市场,市场占地面积10万平米左右,含一个1万平方米以上的专项市场;在金湾区筹建一个综合市场,市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基本消灭二次污染”
  规划中,经贸部门则表示,“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使九成以上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从业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九成以上社区设立规范的绿色回收站,九成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交易和集中处理,九成以上的可用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基本消灭废旧物资流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在网络设计方面,规划还提出,借鉴“北京废品旧货网”的经验,建设珠海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服务网站,居民可以借助电话或登录珠海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服务网站,说明要出售的废品名称、数量(估计)、地址、预约时间等信息,服务站可就近安排收购人员按时上门收购。社区居民或单位也可以上网查询最近的废品收购站位置,了解最新的废旧物资价格。同时,街道、社区要帮助企业建设社区回收连锁店(点),形成覆盖珠海市的实体回收网络,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经营的企业运营模式。
  不过,这一规划出台后,并未真正实施开展,如今早已过了2013年,经贸部门制定的《规划》也成了一纸过期的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界废品回收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